如果飞机只飞3000米高,会有为什么飞机飞不到四万米以上结果?

谁会开飞机?谁会开飞机!”1988年,太平洋上空正在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空难。正常航行的飞机,“天灵盖”突然被大风掀开,密闭的飞机也突然见到了蓝天,变成了一架“敞篷飞机”。飞机舱内空姐正在紧急的询问“谁会开飞机”。整个飞机舱的乘客人心惶惶,然而最惨的还是一个叫克拉拉·贝尔·兰辛的空姐。在飞机裂开后,这名空姐直接被上方的气流吸出了飞机,被抛向离地面7500米的上空,不见人影......然而事实上,发生如此令人胆颤心惊灾难的这架飞机却是堪称“绝对安全”的航班飞机。那么一架有“绝对安全”之名的飞机为什么会出现这等事故?令人揪心的是这架飞机的乘客和被吹飞的空姐最后怎么样了?“绝对安全有保障”的飞机1988年4月28日吉尔和自己的室友辛迪亚来到了希洛国际机场准备搭乘飞机。两人边走边讨论一会到目的地要吃什么饭,因为这次的航班只有35分钟这么短。相当于你坐在飞机上眯一会,闭一次眼睁一次眼直接就到目的地了。忽然在上飞机的时候,吉尔在机舱门的左边一排铆钉处,看到了有些铆钉有些松了,在旁边还有一道说长不长的裂缝。吉尔谨慎了起来,她叫住室友说她看见了一道裂缝,认为这架飞机会有些不安全。室友笑笑说:“吉尔你是不是有点太小心了。”室友觉得就是一道小裂缝,不是什么大问题。室友对吉尔说:“你就放心吧,今天这飞机都已经飞了8次了,都没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指挥部怎么可能让飞呢。”吉尔觉得室友说的有道理,可是她这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这时候飞机的提示音响起,登机的时间快到了,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室友拽着吉尔上了飞机并安慰她,这航班就只有30多分钟,一会就到了,根本不用担心。等上了飞机,吉尔还是不安心,于是她便问空姐:“这架飞机有没有安全保障,有定期进行维修吗?”空姐一脸笑意的打包票:“别的飞机我不敢说,但是我敢保证的是我们这架飞机是绝对安全的。”空姐这么信誓旦旦,可不是在糊弄乘客,也不是在夸大其词,而是有事实依据的。这架飞机是阿罗哈航空公司往返于夏威夷的希洛岛和檀香山定期航班,称为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是一架波音737-200型客机。说它绝对安全是因为它已经有19年的飞行历史了。因为它的航程短,所以飞行比较频繁,一天都要往返两个岛屿很多次。直到现在这架飞机飞过最起码89000次航班,在这8万多次的飞行中,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意外,总是在半小时后就安安稳稳地降落在了目的地。除此之外这架飞机的机长罗伯特·舜施泰莫已经开了11年的飞机,他经验老道、技术娴熟。副驾驶马德林·汤普健斯也是个有九年驾驶生涯的老员工。不止是飞机驾驶员,其他的机组人员也都经过了严格训练,特别是座舱长克拉拉·贝尔·兰辛。她已经在航空公司工作了37年,不仅有资深的经验与能力,还热情大方,在同事和一些乘客眼中,兰辛就是美国当之无愧一等一的高素质高能力空姐。所以一个飞了8万多次都没出现事故的客机再加上有经验专业的团队,怎么可能会出现意外呢?知道这些的吉尔才把心放在了肚子里。很快飞机起飞了,吉尔看着外面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心里的不安一扫而光,她想看来真的是自己想多了。再看舱内,很多乘客开始困顿,有些都已经安静的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吉尔觉得这次的飞行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自己刚才是太紧张了,于是她也放松地闭上了眼睛。然而飞机上的乘客不知道的是,致命的危险正悄无声息地接近这架客机。飞机的突发状况这架客机只有35分钟的航程,前几分钟用于爬升,等爬升到7500米的上空之后,这架飞机就会保持平稳飞行。就在爬升到5000米时飞机开始传来“咯咯”的声响,但这对飞机内的机员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特别是驾驶舱内的驾驶员更是习以为常,他们还一起交谈着日常。很快到了7500米的高空,飞机开始平稳飞行,乘务组的人员也开始解开安全带发放饮料。座舱长克拉拉·贝尔·兰辛像往常一样微笑着为乘客们回收饮料杯。也就在这时飞机突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就在兰辛的上方一块天花板从飞机上分离,轰的一声被大风刮到了空中。没有了天花板保护,上方的气流开始灌进飞机舱内,飞机内产生了非常大的气压。就在天花板被剥离的位置形成了一个漩涡。因为事发突然,兰辛还没回过神,并且她手里还端着收回来的饮料杯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防护。结果她整个身体一下子被漩涡卷起,可以说她被大风一把给刮起吹出了飞机之外,而外面则是离地面7500米的高空。被气流吸到上方的那一刻,兰辛因为突然的气压压力已经昏死过去......在兰辛遇难后飞机又发出一声声刺耳的撕裂声,驾驶室后方一直到机翼附近的一大块机舱天花板全被气流撕裂脱离机体。驾驶舱机长的头部被猛地向后扯,他艰难的回过头就看到机舱内上方是一片蓝天,整个天花板正在支离破碎。而飞机内乘客们突然失重,有些睡着的乘客感到脑里的血液正在往上流,他们呼吸困难的醒了过来。结果就看到飞机的“上半身”已经没了!飞机直接变成了“敞篷”飞机。面对这种危机情况,他们特别想喊“救命”“妈妈”“阿弥陀佛”,但因为客舱失压,这些乘客连氧气都呼吸不上,更别说大声喊叫了。不过由于乘客都带了安全带所以现在并无性命之忧,而那些空姐可就倒霉了。座舱长已经遇难,另一个空姐佐藤富田头部直接被脱落的残骸碎片击中脑袋,当场昏死在地板上,如果不是旁边的乘客及时的拉住了她,她就会像兰辛一样被吹到飞机之外。而最后一个空姐米雪儿则是被气流推到客舱尾部,摔倒在地,头破血流,但是她依然爬起来呼叫驾驶舱。在呼叫了几遍后,驾驶舱一直没有回信,这时米雪儿·本田意识到了最坏的可能。驾驶舱的驾驶员可能已经失去了意识,那就代表着这架正在遭受意外的飞机没有人操控。那不就相当于等死吗。米雪儿·本田赶紧艰难向前走去,她顶着一头鲜血大声的喊着:“谁会开飞机?谁会开飞机——”可是哪有乘客会开飞机呢。没有得到答案的米雪儿虽然知道没有希望了,但她依然提醒乘客保持冷静,戴上氧气面罩。不过由于机舱破裂,氧气管道被扯断,氧气面罩已经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在这个高度,如果没有氧气,可能几分钟不到,人们就会因为缺氧而昏死。这时整个驾驶舱内已经有人在心里做起了祷告,也有人在心里喊着自己的亲人,还有人直接哭出了声。人们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因为人们都知道飞机一旦坠毁,就没有生还的可能......是否能安全降落在乘客们已经觉得要没救的时候,被误认为已经死亡的驾驶员还在默默地尽着他们最大的努力解救这一飞机的乘客。由于舱内的气流已经达到了时速300千米,所以驾驶舱的机长无法和机舱内的机员取得联系。但是身为机长的本能告诉他,现在他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下降到安全高度,不然一飞机的人就没命了!糟糕的是距离最近的安全降落地点茂宜岛卡胡鲁伊机场却在两座火山之间,这意味着这个敞篷飞机必须载着乘客安全的绕过一座3000米高的火山。而此时飞机已经开始变形,飞机头也在摇摇欲坠,整个飞机随时都有可能解体。一切都迫在眉睫。13点51分,在这架客机遇到险情的第三分钟,副驾驶开始呼叫檀香山的总部,没有成功,不过却取得了卡胡鲁伊机场塔台的联系。“阿罗哈243航班需要进场降落。飞机机舱失压,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塔台收到联系后允许243客机在2号跑道降落,而且立即派出了机场消防、救护部门,做好紧急准备。得到允许的243客机在13时52分时终于降落到可以吸氧的高度,驾驶舱也终于和机舱内取得了联系。舱内的机员和乘客们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如果能成功降落那他们就能活下来了。不过此时的飞机将要解体,飞机可能随时都要爆炸,飞机的乘客必须在飞机解体爆炸之前就离开飞机才能幸存。雪上加霜的是在接近机场时飞机又发生了状况。由于飞机液压操控系统失灵,所以飞机驾驶员被迫改为手动控制。然而在机长把飞机的起落架的按钮摁下时,起落架的灯却没有正常亮起。本来已近乎解体的飞机没有起落架,很有可能就在落地的那一瞬间机毁人亡。没办法,机长请求卡胡鲁伊机场塔台查看飞机的起落架是否有正常架起,如果没有他们就只能冒着危险直接降落了。幸运的是塔台回信说:“飞机的起落架成功架起了。”收到消息的机长没有一丝犹豫开始操控飞机下落,因为迟一秒就可能与希望擦肩。这时无论是驾驶舱的驾驶员,还是飞机上的机员和乘客,他们的心都悬了起来。因为这是一次关乎93条人命的迫降,其中包括2名驾驶员、2名乘务组成员以及89名乘客。人们在空姐米雪儿的提醒下做好了迎接迫降的防护姿势。随着机长的一声“降落”,这架敞篷飞机在2号跑道滑行,不到最后一刻,人们不知道这架飞机会不会在跑道上直接爆炸或离体。慢慢的飞机停了下来,机长长舒一口气说道:“我们成功了!”这时卡胡鲁伊机场塔台的急救人员赶紧赶来把乘客救了出来。直到下飞机的那一刻,乘客们才大哭了起来,惊魂未定的他们哭着说:“没想到我们真的得救了!”最后的伤亡情况这次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事故的伤亡情况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一飞机的人除了被吸出飞机的座舱长兰辛,只有7名人员受重伤,其余人员都幸存了下来。而在飞机成功降落之后,警方也开始搜查兰辛的下落。不过直到最后兰辛的尸体也没有被找到,警方最后认定兰辛已经遇难。一些人猜测,在兰辛被抛向7500米的高空时她应该就昏死过去了,即使她会醒来但是面对高空的强大气流与压强,她的血肉之躯恐怕在顷刻间撕裂,连一粒渣渣都不剩。而且即使她幸运的掉进海里,那也相当于死路一条,因为那可是7500米的高空,无论是兰辛掉到了哪里海洋或者落地,可能在落下那一刻就成为了一滩肉泥。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个被大风吹出飞机的兰辛最终都无法生存,只有死亡这一种结果。1996年,人们为悼念这个唯一的遇难者兰辛,在檀香山国际机场为兰辛建了一个纪念公园。可是事情还没有结束,一架飞了19年,8万多次,被空姐言之凿凿称为“绝对安全”的客机怎么会突然发生天花板剥离的事故呢?事后经过美国国家交通安全运输委员会(NTSB)调查发现,事故是由裂缝氧化导致金属疲劳引起的。由于铝片黏合剂失去效用,水份进入机体空隙,开始氧化,金属就会被迫分离导致裂缝,而最后分离。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飞机的机龄已经超过了最初设置的期限。按照当初的设计,这架飞机只能服役20年,飞行75000次,然而现在却飞了89000次之多。航班公司在这架飞机飞行超过设置的次数时并没有当回事,也没有进行严格的检修。因此才造成了这场悲剧。事后美国各大航空公司都开始淘汰老旧的客机,以防事件重演。同时他们规定在特定机龄,飞机必须接受额外的维修检验。然而那个被大风刮走的空姐克拉拉贝尔·兰辛却永远也回不来了。后记飞机现在作为很多人的交通方式,它的安全与检修是必须严格执行的。空难与其他的事故并不一样,它们本质的区别是——飞机一旦遇到空难,十有八九就会机毁人亡。1985年就有一架编号为JA8119飞机,因维修故障导致飞行时尾部压力罩破裂发生爆炸,飞机在高天原山坠毁,共520人遇难。每次的空难所带来的伤亡都是不可估计的,虽然我们无法预计防护所有的风险,但是作为航天公司预防各种风险是首要的工作。不过虽然每次的空难都相当于和死神交接,但因为有这些冷静和负责的驾驶员和乘务员们,很多人的性命都被挽回,同时他们也挽回了很多家庭的幸福。就像这次的243客机遇难,如果不是机长的沉着冷静和乘务员们为乘客着想的精神,也许这90多人可能就死在了飞机之上。还有中国电影《中国机长》的原型,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2018年这架航班从重庆飞往拉萨,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它的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飞机遇上空难,整机人员危在旦夕。这时候机长刘传健在气流吹袭和大量仪表被破坏的情况下,沉着冷静的组织机组正确处置。在机长和乘务员的默契配合和不懈努力下,飞机最后安全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最后为这些飞行员和空乘工作人员致敬,正是因为他们沉着冷静为乘客着想的精神,空中的运输与飞行才有了保障。}
呃,去看一下空难调查ACI的第三季第二集,里头说日本航空123次航班空难事件吧,事件经过内容完美符合你问题的描述:18时12分:JAL123从羽田机场的18号停机坪驶至15L跑道后滑行起飞。事故发生时与地面的通讯及班机状况18时24分35秒:JAL123起飞12分钟后,在相模湾爬升至巡航高度24,000英尺(7,300米)时突然发生巨响,机舱内发生爆炸性减压,导致机尾化妆室天花板崩塌及液压系统故障,事后调查显示此时垂直尾翼更有一大半损毁脱离,客舱内的氧气面罩直接落下,并开始播放预先录制的广播。巨响发生后,机长立刻解除自动驾驶并要求驾驶舱成员对各系统进行检查,虽然引擎和电力系统正常运作,但飞航工程师回报液压系统压力开始下降,机长最终做出返回羽田机场的决定。}
2016-12-18 08:23
来源:
环球网
腾讯数码讯(易静)电动汽车的性能非常强大,比如特斯拉Model S P90D,它只需要2.8秒就可以加速到每小时60英里,这些我们已经见惯不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动飞机倒是鲜有耳闻。现在为电动飞机开发传动系统已经开始引起一些企业的注意。
11月25日,一架德国制造的Extra全特技飞机从丁斯拉肯(Dinslaken)起飞,只用了4分22秒,电动飞机就爬升到9842英尺(3000米)。Extra打破了之前的纪录,2014年电动飞机爬升到3000米用了5分32秒。一些分析人士预测,2030年之前将会出现可以搭载最多100名乘客的电动短程客机。
这样的飞机和纯粹的电动汽车可能不太一样。飞机是混合机型,类似于雪佛兰Volt汽车。Volt既有电力发动机,它可以为车轮提供动力,同时又可以作为发电机使用,用汽油引擎驱动。混合动力电动飞机可能会用电力发动机驱动螺旋桨或者管式风扇,用燃汽涡轮发电。
要达成目标,必须制造出重量更轻、尺寸合理的电力发动机,它的动力必须比现有发动机更强大。波音、空客正在开发动力重量比更加出色的发动机。德国西门子也在做同样的事,它还是领先者。2015年,西门子发布了SP260D电力发动机,重量只有50千克,可以生成260千瓦(348马力)动力,它的动力重量比相当于每千克5千瓦。
西门子eAircraft主管富兰克林安通(Frank Anton)表示:“这是新的世界纪录,产业内使用的电力发动机动力重量比每千克只有1千瓦,汽车产业最好也不会超过每千克2千瓦。”
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不过要进一步改进电力航空技术,西门子需要测试平台。Extra的诞生正是为了完成这一使命!
如果你在电视上或者现场观看过红牛航空大赛,可能已经见到过Extra小型螺旋桨特技飞机,看到它快速穿过地面上空50英尺处的赛道。德国飞行员Walter Extra于上世纪80年代创办了Extra公司,他自己开发了一架飞机参加世界特技飞行锦标赛。后来,他们开发了许多超敏捷、低机翼单翼飞机,参加世界特技飞行锦标赛和红牛航空大赛,赢了许多奖项。
2015年,西门子开始与Walter Extra合作,用他的一架飞机开发电力发动机。原因很简单,高性能特技飞机的运营成本比较划算,得到了适航当局的认可,比如FAA,管状晶格架构使得飞机的组装与修改很简单。特技飞机可以向三个方向快速加速前进,挑战传动系统的极限,承受很大的压力,西门子可以借机验证电力引擎的性能和可靠性。
评估完设计之后,西门子与Extra决定将电力传动系统装进一架Extra两座330LX飞机,这是一款全特技10G两座飞机,安装315马力水平对置6气缸Lycoming AEIO-580-B1A引擎。在引擎的原位置,团队放进了西门子SP260D电力发动机和换流器,以及斯洛维尼亚Pipistrel制造的电池。飞机用德国MT生产的三叶螺旋桨推进。
SP260D重量只有50千克,因为它是用超轻掐丝铝合金组件制造的,电池重量只有150千克,加在一起的重量与Lycoming相应组件的重量差不多。最终,330LE的总重量约为997千克,比传统330飞机重了318千克。
今年6月,Walter Extra首次驾驶330LE飞机升上天空。在后来的飞行过程中,系统的功能得到验证,包括发动机、电池冷却技术。在电动模式下,330LE可以在天空飞行不到20分钟。从地面飞到3000米的高空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它有充足的时间刷新纪录,不过挑战仍然存在,因为SP260D只能在最大性能下持续运行5分钟。
谈到330LE时Walter Extra表示,飞机没有安装内燃机引擎,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Extra刷新了国际航空联合会C-1b级飞机的纪录,该类飞机的重量介于500-1000千克。之前这一级别飞机的最快爬升纪录是Bohannon B-1创造的,1999年,Bohannon B-1只用了2分20秒爬升到3000米高空,不过Bohannon B-1是一架修改版RV-4飞机,安装Lycoming IO-540引擎。
很显然,电力传动系统还有差距,它必须奋力追赶,电力传动系统必须生成10兆瓦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电力大型客机飞翔。电动飞机还要克服高空的温度与压力问题,工程师正在努力,让电动飞机更实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飞机飞不到四万米以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