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将军抗战中因城市失守愤而自杀殉国

末代皇帝溥仪晚年岁月:和妻子吵架,一言不合就下跪_清朝历史人物-历史大全网
您当前位置: >
末代皇帝溥仪晚年岁月:和妻子吵架,一言不合就下跪
发布时间:16-11-11
  的一生都充满了戏剧性,不过是悲剧而已,童年时,虽然生于皇族之中,但是却被太后稀里糊涂的选定为大清帝国的继承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亡国之君,慈禧折腾了四十多年,大清国没亡国,等到慈禧去世,大清却亡在了溥仪的手里,这不能不让人为溥仪的命运感到悲哀,如果说登基继承大统的时候,溥仪还是个孩子,没有任何的家国观念,那么当溥仪懂事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了,再加上自己的师傅陈宝琛等人天天在自己的耳朵边上念叨,溥仪由最开始的厌烦到最后在骨子里形成了一种复兴祖业的使命感,但是此时的天下大势已经走进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溥仪再也驾驭不了这民智已开的国民和国家了。
  但是溥仪终究还是心有不甘,他曾经想过很多方法来幻想复兴自己的祖业,例如到英国留学,获得英国政府的支持,例如收买军阀,利用军阀之间的斗争渔翁获利,但是这一个个的想法都被现实所否定了,溥仪想出国,并且剪掉了自己脑后的那条辫子,并且逼着很多大臣剪掉辫子,但是溥仪剪掉的仅仅是头上的辫子,而非遗老心中的辫子,这些顽固不化的大臣们一步也不允许溥仪离开紫禁城,每当溥仪提出要留学英国的时候,他们就会找来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向溥仪施加压力,虽然表面上是为皇帝着想,但实际上是担心皇帝一走,政府再也不会给这个小朝廷每年四千万的大洋而已,这笔钱究竟养活了多少满清贵族啊,最后,溥仪只能是与大臣们妥协,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皇帝身份对自己是一种多大的束缚。
  溥仪晚年岁月:和妻子吵架,一言不合就下跪
  1925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此时皇后婉容和溥仪一起居住在天津,后来溥仪为了复国接受了日本关东军的邀请,到东北执政,但是没想到这却是一个陷阱,知道复国无望的溥仪心灰意冷,时刻提防着日本人,怕日本人要他的命,所以在婉容死后,又拒绝了日本人让他娶一个日本女人的要求,而派人回京找到了自己第二个人生伴侣谭玉玲。可惜谭玉玲在后来由于生病也被日本人害死了。
  1945年,日军战败,溥仪和他的伪满政府成员被苏联截获,于是溥仪开始了战犯生涯,后来被移交给中国政府,开始了近十年的改造生活,在狱中的溥仪被昔日的大臣欺负的不行,由于以前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突然入狱让溥仪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再加上很多人的讥笑嘲讽,溥仪最后竟然差点得了抑郁症,最终在帮教的帮助下,逐渐学会了洗衣做饭,还能够给人看看病,后来溥仪被释放出狱,在政府的关怀下又找到了自己新的伴侣李淑贤,但是李淑贤这个女人脾气非常大,由于以前是旧社会的舞女,对溥仪更是百般挑剔,可以说溥仪的晚年生活在李淑贤的陪伴下过得是相当悲惨,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对李淑贤的看法都很大,有很多人都劝溥仪实在不行离婚就算了,但是溥仪却死活不肯,因为几十年前文秀和自己离婚的事件在北京闹得沸沸扬扬,使当时的溥仪灰头土脸,这让溥仪心有余悸,生怕再出事端,于是对李淑贤是百般的忍让,但是李淑贤仍然得寸进尺,也算准了溥仪不会和自己离婚,所以经常用离婚来威胁溥仪,又一次因为琐事竟然拿起了菜刀要砍溥仪,还威胁要离婚,可怜一代帝王,曾经的帝国统治者竟然向李淑贤下跪,恳求李淑贤的原谅,后来溥仪得病,与整天在家受气也不无关系,实在是让人既同情,又可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地址:本文标题:
最新历史文章
本月热门历史文章大剧院“春华秋实”展演周 用艺术“致青春”|戏剧|话剧_凤凰娱乐
大剧院“春华秋实”展演周 用艺术“致青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绚烂多姿的新锐力作,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每年金秋,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都以自己独特的“青春”标签,成为令各方瞩目的公益性演出品牌。今年,这个集教学实践、艺术交流、人才孵化于一体的展演周,将迎来第八个年头。10月20日至11月16日,中外九家明星院校将呈献12场精彩演出,用满满的艺术正能量向青春致敬。
2015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新闻发布会(1 /1张)绚烂多姿的新锐力作,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每年金秋,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都以自己独特的“青春”标签,成为令各方瞩目的公益性演出品牌。今年,这个集教学实践、艺术交流、人才孵化于一体的展演周,将迎来第八个年头。10月20日至11月16日,中外九家明星院校将呈献12场精彩演出,用满满的艺术正能量向青春致敬。9月17日,国家大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大剧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邓一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助理、表演系主任郝戎,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等集体亮相,详解本届“春华秋实”展演周的精彩亮点。艺术新星们更带来了蒙古舞《萨吾尔登》、竹笛重奏《对花&喜歌》、《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第一首》等节目片段表演,让现场媒体先睹为快。八载耕耘“春华秋实”打造青春的艺术品牌在国家大剧院众多艺术品牌中,“春华秋实”展演周可以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深植“青春基因”,着力展现当代中国最生机勃勃的青年艺术力量。“青年是一个时代最具活力的群体,中国艺术的长远发展离不开青年艺术家的培养。”据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介绍,自开幕运营之初,大剧院就酝酿打造一个可持续的青年公益演出品牌。这一想法正好与众多艺术院校的舞台实践需求不谋而合。“春华秋实”的出炉,不仅解决了高校艺术作品“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困境,打造了助推青春艺术力量成长的“孵化器”,更充分挖掘双方优势资源,打破藩篱,创新了文化产业的资源联动模式:专业艺术院校专注于纯粹的艺术创作,国家大剧院则从演出策划、宣传推广、票务、教育普及等多方面“保驾护航”,并引入企业赞助支持,从而让“学院派”真正“打开门来”对接市场,接受观众检验。连续八个年头,“春华秋实”展演周每年涌现的新鲜面孔、新鲜作品,都为当代舞台艺术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自2008年首届“春华秋实”成功举办至今,海内外19所专业艺术院校的近6000名“艺术新生代”来到这个舞台,他们“全方位”参与到表演、导演、美术、化妆、服装、灯光等台前幕后多个环节,在国家最高表演艺术殿堂里“真刀真枪”地磨砺内功、切磋技艺,以此推动艺术“薪火相传”。八年来,“春华秋实”奉献共计64台85场演出,呈现出多元化、创新性的特点,这些节目都经历了历时一年的征集、筛选、打磨、彩排到最终登台的过程,不仅展现了各个院校的教学特色和地域特色,更通过集聚、交流构建起一个良性的青年艺术生态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春华秋实”配套打造的艺术讲座、教育论坛、公开彩排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也让剧院的文化影响力辐射到更广大的年轻观众中。据统计,前七届“春华秋实”的观众共计超过11万人次,每年的平均上座率都在90%以上,彰显出展演周的品牌魅力。同志更亲笔题词“春华秋实”,寄意勉励艺术院校和国家大剧院对艺术教育事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展演周规模创历年之最九所院校推送最强力作今年,“春华秋实”展演周的规模及阵容达到历年最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九所中外明星院校,将在不间断的五周时间里,带来9台12场多元个性的精彩演出。节目囊括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多种艺术门类,而、郝戎等多位知名艺术家的“亲上阵”也成为亮点。四场音乐会虽然主题各异,但每个院校献演的都是最具学院特色的音乐作品。中央音乐学院“影视音乐专场音乐会”,致力于展现叶小纲、郝维亚等学院中青年作曲家的“跨界”创作;上海音乐学院“大音之韵”音乐会,将带来《听江南》《中国随想》等多首民族管弦乐曲;沈阳音乐学院《星星之火》音乐清唱剧,将在院长刘辉的领衔主演下,唱响《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激励几代人的旋律;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则是突出“戏曲”元素,将加工演绎十多首北京传统器乐乐曲。三台舞蹈演出则体现了极为新锐的创意。上海戏剧学院舞蹈诗《红》,独辟蹊径以抽象的现代舞蹈、诗化的艺术呈现,来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进程;北京舞蹈学校《沉香》专场,云集13个最“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其中普米族的《龙跳舞》、苗族的《反排木鼓舞》在此前的京城舞台都难得一见;首次参加展演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中心,将带来荟萃六个小节目的现代舞《都市印象》,演绎现代都市人的彷徨与顿悟、迷茫与梦想。而两台戏剧作品选择将“经典”进行到底。中央戏剧学院带来的话剧《樱桃园》,是110年来经久不衰的契诃夫名作,此次中戏特别邀请到俄罗斯知名戏剧导演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彼得罗夫执导,院长助理、表演系主任郝戎以及音乐剧系主任刘红梅担纲主演;同样第一次参演“春华秋实”的北京电影学院,则是将传统戏曲名剧《赵氏孤儿》搬上话剧舞台,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劲松不仅担任导演,还将出演主角“屠岸贾”,巧合的是,他在导演的同名电影中同样是担当这一角色。目前,本届“春华秋实”所有演出均已开票。秉持公益性原则,展演周演出票仍将延续往年传统,票价最低60元,最高160元。不仅如此,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普及活动将贯穿展演周,郝戎、王劲松、刘辉、廖向红、张晓红等多位艺术家,将在讲座、赏析会中与观众零距离接触,分享艺术带来的幸福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哪位国民党将军抗战中因城市失守愤而自杀殉国?|国民党|将军_凤凰历史
哪位国民党将军抗战中因城市失守愤而自杀殉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2月1日凌晨2时许,饶国华走入住房后面的一片竹林,拔枪自戕,以死报国,时年43岁。
核心提示:饶国华深感军人失土,愧对国人,决定自戕殉国。入夜,饶国华带领最后一个营对广德城作了最后的自杀式攻击,并焚毁了广德机场和物资。深夜,饶国华退回到距广德15里的七里店。12月1日凌晨2时许,饶国华走入住房后面的一片竹林,拔枪自戕,以死报国,时年43岁。&《快乐老人报》日第14版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日第14版,作者:佚名,原题:饶国华陷入危地自戕殉国 11月27日拂晓,日军即出动飞机轮番向川军各师阵地乱轰乱炸。不一会儿,日军步兵即在坦克的掩护下,分头向各阵地进攻。 川军一度收复泗安阵地 刘兆藜的第146师正当京杭大道,为日军所必取。146师预先集中全军火炮,在一条长约3里的狭隘地区布下埋伏,痛击来犯日军,可谓旗开得胜。消息传开,川军各部无不士气大振。 日军出动27架飞机,轮番轰炸第145师驻守的泗安,步兵在重炮、机枪掩护下发动疯狂进攻。145师将士武器装备虽然低劣,工事被炸得残破不全,死伤惨重,但仍然拼命抵抗。泗安阵地分为上泗安、中泗安和下泗安,都是一片平原,无险可凭,145师两个旅难以抵御日军猛烈炮火,中、下泗安陷入敌手。 同一时间,驻防太湖西岸的第144师也同日军牛岛师团交火。双方战至日暮,留下一地尸体的日军后退回洞庭山。 当晚,战况汇报到第23集团军总部。参谋处认为,牛岛师团遭144师痛击后,一时不敢冒进;但中、下泗安被日军占据,直接威胁广德,必须夺回。据此,指挥战斗的副总司令唐式遵要求28日围攻中、下泗安,夺回阵地。28日清晨,各师旅除留下一部扼守原阵地外,其余团、营皆由旅长率领,分道向下泗安攻击。占据下泗安的日军,经过前一日战斗,以为川军不堪一击,于是放胆休息。不料睡梦中突闻枪声大作,仓促应战,一片混乱。中泗安日军唯恐后路被断,不顾正与第145师处于胶着状态,立即放弃原占阵地,回师援救。不一时,整个泗安之敌集结于下泗安附近。 川军士气高昂,四面围攻日军。日军几度冲击,均未能突破包围。谷寿夫派出20余架飞机,向各路川军轮番扫射、轰炸,而后又派出大批援军,掩护被困日军于午后4时左右冲出包围。中、下泗安得以收复。 145师请求支援遭拒 27日牛岛师团在太湖边被重创,28日谷寿夫又差点折了先锋部队,日军恼羞成怒之余,收起了对&装备像农民&的川军的轻视。29日拂晓,日军派出飞机侦察川军阵地。10时左右,日军大股步兵在坦克和轻机枪的掩护下,分数路攻向川军各阵地。日军派出最为精锐的一旅团兵力,向泗安方向猛攻。饶国华亲率特务连冲入敌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145师官兵虽竭力扼守,终因众寡悬殊,不得不且战且退。到午后2时左右,上、中、下泗安相继失守。日军主力沿公路直奔广德,饶国华亲自奔往广德前方约5公里的界碑布防,与日军相持直到入暮。 饶国华深知情势严重,只怕日军明日再次进攻,以145师现有兵力决计不能支撑。他连夜乘车去集团军总部请求支援。唐式遵却不容分说,责怪饶国华抗战不力。饶国华愤怒之余又感到无奈,只能立即转身赶回师部。他感到敌情严重又无援兵,保卫外围责任重大,于是当晚即发出通电给全师官兵及友军:&望我官兵不惜一切努力报国,恪尽职守。胜则生,败则死,决不在敌人面前屈膝示弱,给中国人丢脸,要成仁不怕抛头,取义不惜舍身,恪尽职守,以身殉国。&
[责任编辑:马钟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朱耀华(国民党将领)之谜添加时间: 16:55:11 来源:文摘 评论: 浏览:
  朱耀华(国民党将领)  人生经历  国民党陆军少将,湖南长沙人,张辉瓒之外侄。早年投身军旅。后在湘军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7年任国民党陆军第九集团军七十八军第十八师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坚守上海大场一线,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日在阵地失守后,举枪自杀殉国,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时朱耀华并没有死,就在他右手举枪,用拇指扣住扳机,对准心脏的那一刹那,他的警卫扑了过去,将他的手一拉,子弹射进他的右胸上部,又穿过了左肩胛骨。警卫见他还未气绝,立即驱车把他送到了租界的一家医院里。后来在一位医术高超的德国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朱耀华与死神抗争了40多天,终于活了过来,只是左臂落下残疾。蒋介石得知了这个消息,还特地派人到医院慰问,并颁发了一笔医药费和慰问金,以示嘉勉。  一段时间之后,朱耀华化了装和一名租界里的工人逃出被日军占领的上海,转道广东回到长沙家中,养好身体以后,他又多次上书蒋介石,要求重返前线,1940年初被任命为广东第七战区军法总监,次年到重庆任川边督察,还主持过一段时间&全国难民署&的工作。随后任抗日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直到战争结束,为抗日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日本人投降后,他不愿打内战,就不停地递交退役申请,要求解甲归田。  获准退役后,朱耀华返回家乡,断绝了与国民党党政军各方面的一切联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平民百姓。早年他就喜欢读史书,退出军界后,就更是沉迷于读书和习字了。  1948年年底,淮海战役已接近尾声,国民党政权危在旦夕,大批军政人员纷纷逃离大陆,此时朱耀华在上海女儿家,他的旧部、老友力劝他去港台、美国,更有热心者给他买好了去美国的机票,在台湾的侄儿朱厚铭也催他去台,他都一概谢绝了。他说:&我自己没有钱,出去靠朋友接济过日子是不行的。&他一再对亲人们讲,自己是国共两党都承认的爱国将领,新政权恐怕不会不给他一碗饭吃吧?于是,湖南刚宣布和平解放,他就和三伯妈回了老家,长沙解放后,婉言谢绝了有关方面请他参加省政协工作的邀请。  以后在家乡的土改中,朱耀华先是被定为&开明绅士&,后来却又在急风暴雨的群众运动中以&反革命罪&(说他的部队和红军打过仗)被判处死刑,于1951年春被枪毙,横尸荒野;那一年朱耀华60岁,距凇沪抗战已是14个年头了。  淞沪会战  在淞沪会战中,朱耀华系中央军第九集团军第十八师师长。据相关资料显示:十月二十五日,日军出动一百多架飞机,对十八师阵地以及周围地区狂轰滥炸,投弹一百多吨,第十八师阵地工事被毁殆尽。日军进入十八师阵地后,朱耀华师长临危不惧,多次组织敢死队,携手榴弹,冲入敌群,作拼死抗争,战至深夜。二十六日,终因敌众我寡,又无后援,朱耀华所率十八师坚守的阵地大场失守。朱耀华悲痛欲绝,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便含恨写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的遗言,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心脏&&  冯玉祥说:&上海的战场,在一百里以外看着,半边天都是红的。&&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地、两师两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加上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有许多人说,这个战场就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曾到淞沪战场去视察过的李宗仁说:&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由此可见,朱耀华师长当时是何等的英勇悲壮。郭沫若曾在当年的报纸上撰文说:&中国军人若都像朱耀华一样,中国不会沦亡&&&有不少都说朱耀华举枪自戕,经医院抢救无效,一代良将,以身殉国。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朱耀华那次系不幸中的万幸,就在他开枪的同时,他的警卫纵身一扑,将瞄准心脏的枪口推向了右胸。死神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在上海的租界,一位法国医生免费为他进行治疗,四十多天后,朱耀华终于捡回了一条命,但其肩胛却留下了残疾。蒋介石得知后,还曾特地派人去医院探望并颁发了一笔医药费和慰问金。伤愈后,他曾回到故乡长沙的家中休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多次上书蒋介石,要求重返前线。一九四○年他被任命为广东第七战区军法总监,之后还任过抗日军事委员会的高级参谋,直到战争结束。再之后,他不愿打内战,便毅然地解甲归田了。  朱耀华的老家在安沙镇关山村的梅树坡,现在那里因关山水库扩容,故居拆迁,他家的旧址也就在一片水中央了。一九四八年底,国民党的大批军政人员纷纷逃离大陆,他的一些部下和老友都劝他去港台或美国,甚至有人帮他把机票也买好了,但他因舍不得离开故土,而留了下来。  在家乡的土改中,开始,他是被定为&开明绅士&的。然而,让人欲哭无泪的是,后来在一种无序的群众运动中,他却被当成&反革命&而枪毙了,时在一九五一年。不过,让人不无欣慰的是,现在众多的与抗战相关的史书中,朱耀华的名字愈来愈闪烁着应有的光辉。  附录一:淞沪会战:朱耀华誓死杀敌 来源:忆库  淞沪会战是一场恶战,冯玉祥说:&上海的战场,在一百里以外看着,半边天都是红的。&又说:&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地、两师两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加上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有许多人说,这个战场就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  曾到淞沪战场去视察过的李宗仁也说到淞沪会战的艰难:&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而在这种战场上,朱耀华临危不惧,带领其第十八师勇猛杀敌。  10月25日,日军出动一百多架飞机,对十八师阵地以及周围地区狂轰滥炸,投弹一百多吨,第十八师阵地工事被毁殆尽。日军进入十八师阵地后,朱耀华师长多次组织敢死队,携手榴弹,冲入敌群,作拼死抗争,战至深夜。  26日,终因敌众我寡,又无后援,朱耀华所率十八师坚守的阵地大场失守。朱耀华悲痛欲绝,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便含恨写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的遗言,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心脏&&  附录二:自戕殉国的朱耀华 来源:忆库  [忆库编者按]这篇文章源自百度空间,作者讲述了关于朱耀华将军的部分死亡之谜。朱耀华其名,而今越来越响亮,至于其人,则不知其死因为何。关于他的死,现存两种说法,一云他早在淞沪会战之时,以自戕殉国,成为国人楷模,二云他当时自戕未遂,一直活到建国之后,后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受迫害枪毙。这两种说法各有其理,究竟是何,且看该文章如何解答:  当年惨烈的淞沪会战,有两个团长最为有名。一个是被国人击毙的张灵甫;另一个就是被汉奸刺杀的谢晋元。还有一个自己杀死自己的英雄,官比他俩都大、这就是自杀未死的师长朱耀华。但这位抗日英雄最后还是被国人枪毙了。国人指谁?不宜说得太细&&  日,上海《新民晚报》刊登过一篇回忆&淞沪会战&的文章,名为《热血奔流的回忆》,文章的末尾写道:&&&大场之战,日军集中了大量兵力,广西部队出兵反攻,激战了一夜,损失惨重。第二天日军反扑过来,当时我方侧翼部队已经退下,湖南部队的18师暴露在敌军前面,首当其冲。大场终于失守,18师师长朱耀华愤而自杀,演出了悲壮的一幕。&  据说,当时这悲壮的一幕通过各种新闻渠道迅速地传遍了神州大地。这是凇沪会战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中国将领,是自事变以来,第一个为国捐躯的高级军官。人们给予朱耀华以极高的评价,称赞他是抗日爱国将领,是国家民族的忠臣,《救亡日报》发表了郭沫若先生的题词和悼文。题词为&中华民族忠魂&,悼词中说,如果中国军人都像朱师长一样爱国不怕死,那么中国就有救了&&  朱耀华189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少时因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以后在他的四姑父张辉瓒帮助下到河北上了军校。在保定军官学校步兵科第三期毕业后,到原湘军中服役,历任排连营团旅师各级职务。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自打这张辉瓒被写进毛主席诗词,就注定了他的可悲命运。也连带着造成了朱耀华的悲剧。  关于张辉瓒,他本是朱毛的故交,也有恩于毛,所以被俘后很容易就达成了交换条件。但他被下面的战士误杀后,领袖索性将错就错,才有了那首著名的诗词。这似与本文无关,不赘述。  1923年孙中山任命谭延铠为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湘军总司令,率北伐军第一次从广东进入湖南,拉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信奉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朱耀华乘长沙守军首领赵恒惕在衡山前线,长沙兵力空虚之机,高举义旗,从湘潭率部一举攻入长沙,宣布反赵迎接广东革命军并暂时代理湘政,给予北伐革命军以巨大的支持。蔡东藩先生所著《民国演义》一书中,就有一章&朱耀华乘虚袭长沙&。  1931年,日军在东北加快了侵华步伐,全国团结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力主抗日的朱耀华在湘军中的威望增高,不久以中将军衔接任了国民党18师师长的职务。他一再上书蒋介石,代表18师将士请缨抗日杀敌。这一愿望直到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役&打响后才得以实现,奉命赴上海大场去接替在那里因抗击日本人而减员严重的第36师。  18师经过朱耀华多年的整训,已是一支善打近战、夜战,敢于拼刺刀的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队伍,但它毕竟只是一支地方部队,武器装备在国内相比就已经很差,与日寇比就更差了。开赴上海时,士兵穿草鞋、戴斗笠,军官骑矮种马,打油纸伞。但全师士气高昂,誓死抵御日寇,杀敌报国。  10月24日,日军总指挥松井石根动用了第九、十一、十三三个师团的主力,辅之以40辆战车冲击强攻和150架次飞机狂轰滥炸,向大场、新泾桥猛攻,并向大场以西的胡家、塔河桥宅包抄。朱耀华毅然组织起敢死队向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肉搏逆袭。以一个师不足万人的兵力,阻击日军3个师团的主力和配有装甲车、飞机混编军种的联合进攻,在取得歼敌1000余人的重大战果以后,18师士卒严重减员,弹药也已用尽,场面极为惨烈。朱耀华向蒋介石请求增援&&  10月26日,终因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又没有后援,大场阵地失守。朱耀华万般无奈,悲愤万分,写下了&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的遗言,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心脏,决心自尽以谢国人&&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时朱耀华并没有死,就在他右手举枪,用拇指扣住扳机,对准心脏的那一刹那,他的警卫扑了过去,将他的手一拉,子弹射进他的右胸上部,又穿过了左肩胛骨。警卫见他还未气绝,立即驱车把他送到了租界的一家医院里。后来在一位医术高超的德国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朱耀华与死神抗争了40多天,终于活了过来,只是左臂落下残疾。蒋介石得知了这个消息,还特地派人到医院慰问,并颁发了一笔医药费和慰问金,以示嘉勉。  [忆库编者按]该文章来源于百度空间,讲述了朱耀华将军的身世之谜。朱耀华其名而今越来越响亮,至于其人其身世,恐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他的死,历来有两种说法,一云他死于淞沪会战之中,以自戕殉国,二云他死于建国后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关于这两种说法,各有其理,且看该篇文章如何阐释:  一段时间之后,朱耀华化了装和一名租界里的工人逃出被日军占领的上海,转道广东回到长沙家中,养好身体以后,他又多次上书蒋介石,要求重返前线,1940年初被任命为广东第七战区军法总监,次年到重庆任川边督察,还主持过一段时间&全国难民署&的工作。随后任抗日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直到战争结束,为抗日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日本人投降后,他不愿打内战,就不停地递交退役申请,要求解甲归田。  获准退役后,朱耀华返回家乡,断绝了与国民党党政军各方面的一切联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平民百姓。早年他就喜欢读史书,退出军界后,就更是沉迷于读书和习字了。  1948年年底,淮海战役已接近尾声,国民党政权危在旦夕,大批军政人员纷纷逃离大陆,此时朱耀华在上海女儿家,他的旧部、老友力劝他去港台、美国,更有热心者给他买好了去美国的机票,在台湾的侄儿朱厚铭也催他去台,他都一概谢绝了。他说:&我自己没有钱,出去靠朋友接济过日子是不行的。&他一再对亲人们讲,自己是国共两党都承认的爱国将领,新政权恐怕不会不给他一碗饭吃吧?于是,湖南刚宣布和平解放,他就和三伯妈回了老家,长沙解放后,婉言谢绝了有关方面请他参加省政协工作的邀请。  以后在家乡的土改中,朱耀华先是被定为&开明绅士&,后来却又在急风暴雨的群众运动中以&反革命罪&(说他的部队和红军打过仗)被判处死刑,于1951年春被枪毙,横尸荒野。那一年朱耀华60岁,距凇沪抗战已是14个年了。也许,他会觉得很遗憾,当年没能死在战场上&&  附录三:朱耀华小传 来源:忆库  朱耀华(或1951),字强生,湖南长沙人,张辉瓒之外侄,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投身军旅,在湘军任职,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驻防湘潭。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参加淞沪会战,战中自戕殉国。  1923年,朱率部参加护法战争,一举攻克长沙,后长沙被北洋政府重兵夺回,朱遂随同谭延闿撤回广东,加入国民革命军。  1925年8月,谭部湘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朱被任命为第六师副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5月,升任第六师师长。  宁汉合流后,朱改任第十八师第五十四旅旅长。  1930年,参加第一次&围剿&战争。  12月30日,第十八师主力在龙冈战役中被中国工农红军全歼,师长张辉瓒被俘后遇害,朱率第五十四旅因奉命留守东固而得以保全。此后,国民政府下令以第五十四旅为基础重建第十八师,朱升任国民党陆军第九集团军七十八军第十八师师长。  日,朱被授予中将军衔。  日,第十八师被划入第九集团军战斗序列,前往上海龙华至北新泾一线负责守卫。  10月初,第十八师被调往大场。  10月25日,日军突破第十八师防线,朱于10月28日愤而自杀。  但亦有说法称朱自杀未死,经抢救重生,后任第七战区军法总监等职。抗战结束后退役,于1951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执行枪决。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
编辑:李祖琨 更新: 17:07:54
抗日英雄谱:枪林弹雨毙日寇——杨勇
湖南石门抗日英雄郑洞国
三湘人物:追记民族英雄孙开华
抗日名将廖耀湘
八路军名将包森:冀东反扫荡 智擒天皇表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永历帝殉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