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吗?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本题是考查分子的定义及其特性.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A 、说明的是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A 正确;

B 、除分子外,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 选项错误;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选项 C 错误;

D 、一切微粒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选项 D 错误.

【点评】 正确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同时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

方法点拨】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例如: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人类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再分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1、根据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这种微粒叫做 , 这个词是 的意思。

方法点拨】理解分子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保持”是指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是大量分子聚合在一起所体现的,单个分子是体现不出的,因而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2)“最小粒子”是指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则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既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B.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
C.水是无色透明液体,水分子也是无色透明液体
D.碳酸氢铵受热后变成气体,是因为它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
2、B;【分析】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等都是物质的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的性质,通常所讨论的物理性质都是宏观现象,一个分子无法显示这种性质。所以一个水分子不可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判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看它的分子是否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但分子并没有变,所以酒精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故应属于物理变化。碳酸氢铵受热后生成新物质的分子,水分子,氨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知识点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尽管德谟克里特猜想的“原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原子概念,但说到探索微观粒子,就不能不提德谟克里特。虽然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带有浓厚的哲学思辩色彩,但这却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源头。2000多年以后,科学家们正是在他的猜想的启发下,提出了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分子、原子概念,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拉开了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帷幕。可以说,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对现代科学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2600多年前,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就是在观察了大量类似的现象后,提出了自己天才的猜想:大块物质是由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再分割的颗粒组成的。他把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要明确两点:⑴在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时,由于人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由此常常采用猜想的方法来研究;⑵但猜想终究只是猜想而已,猜想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猜想,才被认为是科学的理论。

1关于科学探究猜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猜想是一种假设,不需要任何事实依据
  2. 猜想是一种假设,是在观察实验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设
  3. 科学猜想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是当时条件无法直接证明

分析】猜想是根据一定目的在头脑里独立形成新表象的过程,是创造想象的前奏,是在观察实验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设。

知识点2什么叫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5)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6)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7)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分子是人的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极小微粒。精确的实验告诉我们,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m,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的真面目。在物理学中,常把亿分之一厘米叫做一埃。象水分子的直径是亿分之四厘米,就是四埃。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把2500万个水分子肩并肩地排列起来,总长度才是1厘米。蛋白质分子它的直径也只有几十埃,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例如,通常情况下,1cm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比如1cm3的水里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把它们分给全世界所有的人,平均每人能够分到8万亿个。假想有一种极小的动物喝水,每1秒钟喝进100亿个水分子,喝完1cm3的水至少要用10万年以上的时间!一滴油滴到水面上,可以散成很大面积,油层可以薄到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延展性很好的金子,可以加工成厚度只有十万分之一厘米的金箔。但是这样薄的油层还有几十个油分子厚,这样薄的金箔竟有几百个金分子厚。
  分子的质量也小得惊人。如1cm3水的质量是1克,含有的水分子是3.35×1022个,所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 2.99×10-23克。分子里最轻的成员是氢分子,质量小到只有3.35×10-24克,拿一个氢分子质量和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质量之比,大约相当于这个苹果质量和地球质量之比。 
【例2】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氧气由无色气态转变为淡蓝色液体,原因是( )
B.氧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而氧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D.氧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氧分子间的间隔也没有发生变化
【分析】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引起的,氧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


· 北斗教学产品提供者

我公司是以北斗/GPS教学实训平台及无人机、通讯车等数据信息传输设备为核心的企业。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①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物质也就不存在,新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物质不发生变化,它和原来物质的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所以把分子说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③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来的分子分解,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一种.
还有比分子大的就是由分子或其他粒子聚合而成的粒子团,如各种官能团等,也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追问: 原子保持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吗? 回答: 可以将如金属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原子结构看成一种特殊的仅由一个原子组成的分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原子如分子一样,也是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芥末留学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留学服务提供商,业务覆盖日本、英国、澳洲、美国等数十个国家,为您提供方便、快捷、专业、高效在线留学申请及留学后服务,一站式解决您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才能体现出碳具有能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
如果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这个化学性质就体现不出来。
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氢气分子仍然保持着氢气的化学性质,只要氢气分子不变,氢气的化学性质就不发生改变,物质的性质是由分子的内部结构决定的。
追问的:物体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结构会变。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由于原来的分子结构被破坏,通过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由于分子改变,原来的物质的本质也就变了,但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被破坏,所以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毕业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化学专业,从事教学工作30年,现已退休。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 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