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暑假住在外婆家,平时住在自己家里,是不是同住人口?

【摘要】:第七章 乡村的社会结构传统中国社会,家庭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社会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延伸与放大。中国乡村社会由于历史悠久、连绵不绝、积淀深厚、形式多样,同样具有复杂的结构性。其二是始终强调社会结构是一个由多种层次和多种因素构成的活生生的有机体。其三是始终强调社会心理在社会结构中的中介作用,尤其注重文学艺术和社会心理的重要关系。社会结构的元素是指能持续存在并能反映其社会特征的要素。

第七章 乡村的社会结构

传统中国社会,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核心,是的延伸与放大。每个家庭都是社会关系网上的一个纽结,人们在生产和中动用的社会关系就是从这个纽结出发而向外扩展的。社会关系网络虽然错综复杂,但是进入一个乡村社区,只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大姓家,把他们的亲属亲戚关系捋清,也就抓住了亲疏远近有序社会关系的主线。我以为这是了解乡村社会关系网的钥匙。

——杨心恒:《从社会到工业文明:转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结构》

人类社会具有高度复杂的结构性,社会分层就是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迁。中国乡村社会由于历史悠久、连绵不绝、积淀深厚、形式多样,同样具有复杂的结构性。

但是,坚冰早已打破,的席卷,使中国乡村目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这场巨变是全面的,从、、思想观念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场巨变的实质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变。这个转变虽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就社会结构的转变而言,方向已十分明确,那就是中国乡村的社会结构从以家庭为中心,按血缘关系划分的差序格局,向现代社会分层结构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流动开放社会的转变。

一、社会结构的理论观照

一般而言,结构是指一个复杂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在英文中,“structure”与汉语的“结构”是相对应的词,它有两层意思:一指事物各组成部分搭配的形式;二指构成事物“骨骼”的部分。而社会结构是由多个个体所构成的具有意义的群体。最早明确使用社会结构概念的是,他把结构和功能作为体现分析层次的两个对应的基本概念。

与的定义一样,社会结构的定义具有多义性,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

孙本文认为,家族是一个“大”概念。在《现代中国社会问题》中他对家族和宗族的关系做了这样的表述:“‘家庭’为最小的单位,限于同居共财的亲属,‘宗族’是由家庭扩充,包括父族同宗的亲属,‘家族’则更由‘宗族’扩充,包括父族、母族、妻族的亲属。‘宗族’为同姓,而‘家族’则未必为同姓,盖包罗血亲与姻亲二者。”(16)

对于家族,美国学者葛学溥通过对凤凰村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家族主义的概念。他说:

家族主义的管理和实践是村落社区的核心。所有的目的、所有的建议、所有的导向、所有的利益、所有的称准和理念都涉及到家族主义,也可以通过比较家族主义群体(经济群体、宗教群体和宗族)的运气来评估。无论做什么,只要能增进家族主义群体成员的福利和社会功能(经济的和崇拜的)的完成,那么都是好的;反之,一切都是糟糕的。政治、经济、教育、艺术、宗教、娱乐等,所有的都是源自和服务于经济和宗教家庭。这有别于其他世界社会分类的基础。

家族主义有着自身的防御机能,对于那些来自外部世界的伟大的社会制度有着顽强的抵抗力。(17)

正如周大鸣评论的那样:“本书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葛学溥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家族主义’(Familism),这个词在英文词典中是没有的,是其创造的一个新词。他认为家族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所有的行为、标准、思想、观念都产生于或围绕着基于血缘聚居团体利益的社会制度。家族是所有价值判断的基础和标准。一切有利于家族的事务、行为,都会采纳、推行,而反之,就会视为禁忌,加以修正和限制。村落所有的其他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控制、宗教信仰、亲属制度都是围绕家族主义这一核心的……后来的汉学家对家族制度的研究极为重视,应该说与葛学溥的研究不无关系。”(18)

3.家族构成要素及结构

从历史上看,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其构成要素至少包括:第一,一定数量的族人。族人越多,宗族的规模也就越大,实力也就往往越强。因此,在古代宗族社会里,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宗族“人丁兴旺”。第二,一定的组织、领导体系。例如,祠堂制下的宗族,一般设有族长,其下的房支设有房长或房头等等。其中,族长也有的称为宗子、宗长,大都由全族公推,一般选择那些辈尊年高,品行声望能服众者担任,负有管理全族事务的责任。而房长则主管本房事务,同时协助族长处理全族的一些事情。第三,一定的宗族活动规范。如族规、宗规或宗约、宗范、宗训、祠规、祠戒等等,是全体族人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宗族开展公共活动的标准。第四,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设备条件。包括祠堂、族产、族谱、族墓等等,是宗族组织活动的手段。第五,宗族成员的认同感。此是构成宗族组织的主观因素和精神纽带。其最主要的表现是族人对于同一始祖的崇拜和彼此之间血缘联系的认同。由上述要素构成的宗族群体其内部结构因规模大小而繁简房派不同。一般是:宗族——房分;大的宗族是:宗族——户派——支派。宗族群体的支派是由一个个的具有父子关系、叔(伯)侄关系、同胞兄弟或堂兄弟关系的血缘近亲家庭构成的群体,这类群体是大宗族的基础,在乡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核心宗族。从这个意义上,一个庞大的宗族组织也是由若干个核心宗族所构成的。换句话说,若干具有血缘关系的核心宗族联结成了一个现实中的大宗族。

目前,中国乡村家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经营协作的功能。乡村改革开放后,家庭成了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位。但是,一方面,像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播种、脱粒等等农活,一个家庭不易完成,往往需要若干家庭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狭小的经营规模,使单个农户没必要购买成套的农机具和大牲畜,也需要几家或十几家合作购置。特别是由于人民公社解体之后,相当一部分乡村社区集体组织的服务功能近乎于无,于是,农民们首先把合作对象转向了血缘近亲。

根据1993年对分布在冀东、冀中、冀南和天津市郊区、县的30个村落社区的调查,农业生产中,几乎每个村庄都存在着亲族内部生产合作的现象。有的是已经分家的几位兄弟合伙购买一头牲畜,轮流喂养,共同使用;有的是血缘较近的几个同族家庭共同购买一套排灌机械;还有的是已经单过的几个兄弟家庭在播种、脱粒、收割或农忙季节共同劳动。在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人承包的村有企业中,也存在着普遍的亲族合作现象。例如,河北省望都县某村共有四个私营企业。其中,预制件厂的管理者中,除了企业主夫妻之外,还有企业主的弟弟,主管全厂的生产事宜。保温材料厂的管理人员,除了厂长,就是他的表弟。肠衣厂的业务员是厂长的哥哥。面粉厂的管理者队伍基本上是一个亲族群体,老板的父亲担任会计,掌管财务,伯父、妹夫和表弟分别负责生产、销售等事宜。其他社区也有类似现象。

(2)生活互助的功能。中国乡村家族很早就有生活互助的功能。旧社会曾有利用族产救济同族贫困人口的做法,也有富裕族人资助同族晚辈求学成才,目的是壮大本族势力,扩大本族影响。目前,在日常生活方面,不用说已经分家单过的儿子还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就是已经分家的兄弟、堂兄弟之间也免不了互相照应。例如,修房盖屋时无偿出工,经济生活中互借钱、粮,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甚至某家发生了天灾人祸,如果条件允许,近亲族属往往要在经济或劳力上进行帮助。这种帮助有时需要偿还,有时不需要偿还,这是家族内部生活互助,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个特点。

(3)影响村落社区的权力结构。如果说,上述两方面功能是家族群体在经济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里的功能的话,那么,影响村落社区的权力结构,则是家族功能在政治生活中的反映。其突出表现,一是“太子接班”。亦即有些村干部在继替过程中让自己的子、侄或其他亲属接替自己的领导职务。这种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虽然有之,但不像现在这样突出。根据对河北省乡村一个乡的初步统计,该乡原15个行政村中,至少有5个村有这种现象。有的原任村党支部书记在“年轻化”过程中让自己的儿子接替了自己的职务,有的让子、侄担任了村委会主任之职,还有的提拔子、侄为党支部委员、村会计,掌握全村的财政大权。类似现象在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二是表现为几个大姓的代表共同构成干部群体。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由几个大姓(宗族)共同构成的村落社区。禹作敏时期大邱庄的村干部构成基本遵循这个原则。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村民的宗族意识较强,如果村干部群体中没有某一主要宗族的成员,就容易导致该宗族村民心理失衡,从而影响工作的开展。相反,村主要干部由几个大姓的成员构成,每个干部的背后都有一定数量的同族村民,同等情况下,这些村民至少看着同宗干部的面子而支持、响应村社区的工作、号召。相当一些乡镇领导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在配备村干部成员时,也有意识地顺应这种村落家族文化。

(4)协助处理族内纠纷。在维护社区秩序实际生活中,同一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不同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往往难以避免。家族作为若干有血缘联系的家庭的综合体,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在调解、处理族内纠纷,维持社区秩序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封建社会里的家族是最初级的“司法机构”,在处理族内纠纷方面的作用不亚于法庭。当代家族显然已无如此势力,但在调解、处理民事纠纷方面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例如,夫妻吵架、婆媳争端,单靠自己家庭成员无力解决,有时就需要请本族长辈劝说、调解。特别是兄弟分家,往往因为家产的分割发生尖锐的矛盾,需要家族长辈协同乡村干部多方调解才能平息。值得注意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家族处理族内纠纷往往采取蛮横专制的压服方式,其处理结果也是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而在目前,由于族权大大衰落,长辈处理族内纠纷大多采取说服、调解的方式。就其社会的安定而言,家族处理族内纠纷的作用应该肯定。

(5)影响、参与婚丧活动。家族往往是一个外婚制单位,同一宗族的男女之间不能通婚,是传统农民的行为规范。尽管现行法律并不禁止远房宗亲之间的婚姻,但在相当一部分乡村,宗族内部的婚姻仍不普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乡村家族的基本特点是宗族制,嫁出去的女子及其后代不是父系家族的成员,所以,姑表婚(舅舅的子女与姑姑的子女结婚)、姨表婚(姨表兄弟姐妹间的婚姻)也被传统的伦理规范看成是族外婚。但这种近亲结婚有害于后代的发育成长,已被现行婚姻法所禁止。家族在婚姻活动方面的功能还突出表现在订婚和结婚的礼仪中。在许多乡村社区,这些礼仪主要是由宗亲主持或操办的。在丧葬活动方面,家族的作用也相当明显。大凡一位老人去世,家族近亲一般都要参加丧葬活动,远房宗亲也往往要来帮助料理丧事。

家族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家族是以家庭为构成单位,以血缘和姻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传统社会群体。所以,家族与家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主要区别在于:家庭是经营共同生活的单位,也就是说,家庭成员之间占有共同财产,有同一的收支预算,他们通过劳动分工过着相同的生活。而家族并不是一个经营共同生活的单位,它是由若干收支独立、自成生活单位的家庭所组成的。家族与家庭的主要联系在于,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形成的,若干有血缘和姻缘关系的家庭联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家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家族是若干具有血缘和姻缘关系的家庭所构成的群体。

由于中国的传统家族群体具有突出的父系制特点,人们往往把家族与宗族视为同一现象。其实,这两个概念有一定区别。

从理论上说,家族作为若干具有血缘、姻缘关系的家庭所构成的群体,既包括父系,也包括母系和妻系的亲属,实际上是一个父母双系的亲属网络。而宗族仅仅是指具有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所组成的群体。这也就是说,凡是同一始祖的男系后裔才属于同一宗族群体,嫁出去的女儿和她的丈夫以及他们的子女,尽管是女方父母的亲属,但不属于女方父亲宗族的成员。按照宗族制度的规定,女子出嫁便脱离了父宗,加入了夫宗,她离开了娘家加入了另一个宗族团,以此为家,参加丈夫宗族的社会活动。

因此,在中国的亲属称谓中,母亲方面的亲属依然叫做外亲,还不同于本宗。由此可见,宗族只是男系血缘和姻缘群体,它比家族所涵盖的内容要窄一些。

总之,在中国的乡村社会中,“家庭关系向外延伸的第一圈是家族。由于分家,一个家庭分成几个家庭,几个家庭再分为更多的家庭。分家是分割财产而没有分割祖宗,所以经过多次分家后产生的许多家庭由一个共同的祖宗联系起来而成为一个家族”(19)

观察每个社会中的成员,我们都能发现他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有些是自然方面的,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有些是社会文化方面的,如职业、财产、权力、地位等。按照这些原因,就可以对社会成员进行分类。但分层分类不同,前者有高低等级、上下序列的含义,后者则不一定。所以,人类学中所说的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指依据职业、财产、权力、地位等标准将社会中的个人归入特定的等级或层次。

社会分层的理论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层次的划分要依照三个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地位(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财富差别产生阶级,地位差别产生身份群体,权力差别产生政党,这三者构成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韦伯的分类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特别是其多元划分的思想已为各国学者广泛采用。

(一)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国农民的分层

农民也是分层的。在历史转变的交接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内部仍然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阶层。

富农是农民中的最富有者。一般指占有土地,有的也租入一部分土地,也有的是其土地全部是租入的。他们有优越的生产工具和资金,他们也经常也依靠剥削别的农民,但剥削收入只占到其总收入的15%~25%。富农与地主的区别主要是他们自己参加劳动。

中农拥有相当的生产工具,不出卖劳动力,经营上自给自足,依靠劳动生活的农民,占旧中国乡村的20%左右,多数占有土地,少数无土地。较贫苦的中农,自己土地不足,受地主、富农少量剥削,生活水平与贫农接近;一般中农,自食其力,既不剥削别人,也不受地主、富农剥削;富裕中农,对别人有轻微的、非经常性的剥削,剥削量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5%~25%。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乡村重要政策。

佃农没有土地或缺少土地,而租种他人土地的农民。其中主要是属于贫农阶层。佃农中尚有情况较好的佃中农和佃富农。

贫农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占有不完全的农具,须出卖部分劳动力生活的农民。贫农与雇农一起占中国旧社会乡村人口的70%以上。

雇农可称作乡村无产阶级,是靠出卖劳动力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农业劳动者,如长工、月工、零工等。既无土地、工具,也无资金,是乡村中最困难的。

游民是在乡村中失去生产资料而没有固定职业,或依靠种种不正当方法为生活来源的无业人群。他们是乡村中的特殊的阶层,基本上过着农民的生活。

中国乡村农民的这种分层,在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划分阶级而基本固化。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分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改革,在使国力得到极大的增长,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情况下,财产分配产生较大的差距。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问题丛生,社会阶层(阶级)分化,曾经一度淡忘的阶级现象又开始出现。在对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中,笔者认为存在着三种取向或范式,即市场经济取向、国家社会主义取向和社会利益群体取向。在市场经济取向中主要是以阶层而不是阶级分析中国的社会分层。所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可以成为解读中国当下社会分层的另外一种视角。阶级和阶层的分层也可以理解为:阶级的社会分层反映了深层的社会结构,阶层的社会分层反映了表层的社会结构(20)。但是,韦伯对于社会分层的解释,为我们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提供了新的思考,即他认为从阶级分化到阶层分化是一个历史的变迁过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社会变迁阶段。因此,根据什么样的社会分层理论分析社会分层状况,首先取决于社会变迁或者社会分化处于哪个阶段。

从分层标准的建构来看,中国农民分化大致经历了三个环节:职业转移,劳动者从事的职业由农业转向非农业;地域迁移,劳动者的劳动场所、居住地从乡村来到了城镇;身份变更,社会成员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制度认定由农民成为新型市民。农民从职业转移起步,经历地域迁移,最后跃迁到社会身份的彻底改变。当代中国农民正处于大规模的职业分化阶段,地域迁移不断发生,身份变更刚刚开始。职业已经成为维系各种集团的关键性因素,职业差别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差别,社会成员的身份标准主要还是职业的基本规定性,阶层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在局部领域已经显示,但还没有成为主基调(21)

1.学者们对农民分层的讨论

20世纪90年代初,有的学者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进行实地调查,证明乡村有10个阶层,即乡村干部、集体企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智力型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农业劳动者、雇工、外聘工人、无职业者。认为划分这些阶层的标准是农民所从事的职业类型、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和对所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利这三个因素的组合(22)。有的学者则主张“当代中国农民阶级详细划分为17个不同的阶层:单纯农业劳动者阶层;以兼业为辅的第一兼业农阶层;以兼业为主的第二兼业农阶层;不稳定兼业农阶层;乡村工人阶层;城市农民工阶层;农民企业家阶层;乡村文化阶层;乡村技术阶层;乡村乡务管理者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宗教职业者阶层;游民阶层;反社会阶层;准社会阶层”(23)。还有学者在对分化程度较低、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状况的考察后指出,当今不发达地区的农民正在分化为7个阶层类型,即普通农户、承包专业户、经营个体户、亦工亦农户、贫困户、农民知识分子、乡村管理者(24)。有的学者认为:“按照职业区分,乡村居民大致分为7个阶层:农业生产经营者、亦工亦农阶层、乡镇集体企业劳动者阶层、乡镇集体企业管理者阶层、乡镇私营企业者(包括个体联营、个体户)阶层、乡村基层干部阶层、全民职工阶层。”(25);“按照收入分层可分为:贫困户阶层,占乡村居民的11.3%;温饱户阶层,占乡村居民的60%;宽裕户阶层,占乡村居民的23.7%;小康户阶层,占乡村居民的5%左右。”(26)有的学者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的调查指出,根据农民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可以把他们划分为7大阶层:农业体力劳动者阶层、乡镇集体企业体力劳动者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私人企业主阶层、雇工阶层、乡村管理者阶层、知识分子阶层(27)。有学者指出,“依据社会分工与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两个标准,把农业人口区分为5个不同阶层:农民、乡镇企业工人、乡村管理者、个体工商业主和私营企业主。”(28)。尽管学者们对农民的分层问题各有侧重,我们且不管农民内部能分成几个阶层,我们所不能否认的便是这种分层现象的客观存在。

2.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分层

分歧虽然存在,但一般认为,中国农民目前已经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乡村知识分子、个体工商业者、私人企业主、乡村管理者和乡村企业工人阶层等7个阶层。

(1)农业劳动者。他们是纯粹的、在田间耕作的种田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一个由承包集体耕地、以农业劳动和农业收入为主的劳动者群体,是传统乡村社会的主体。土地是维系他们生活的命根子,是典型的“修复地球”的“工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知识信息流传速度的加快也使他们视野开阔,懂得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技术去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迎合当代人的需求。

(2)农民工。由于乡村的改革,带来乡村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于是,大批乡村富余劳动力自发地、大规模地持续地跨地区向大中城镇,特别是向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镇流动形成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民工潮”。附和“民工潮”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工”群体——新产业工人阶层(29)。农民工的产生是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它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社会的进步意义。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将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显示出其历史的地位。根据农民务工是否离土离乡情况,中国“农民工”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即在乡镇企业里工作的农民工人;另一部分是“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即卷入“民工潮”到外地,特别是到大中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人。

(3)乡村知识分子。主要指乡村中具有一定专门技能和知识,并从事农民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智力型职业的劳动者群体,他们的户口成分还是农民,虽然有些已经彻底脱离了农业生产劳动。

(4)个体工商业者。这是一个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者和个体经营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或支配的群体。他们中多为乡村“能人”,具有一定的技能或经营头脑。他们有的在村里开铺子经营日常生活用品,但并不彻底脱离劳动生产。大部分都是到集镇上租赁铺面出售日杂物品、修理店、理发店等服务性质的行业,一般已经是远离了农业生产劳动。

(5)私人企业主。主要指生产资料属个人或合伙人所有、以雇工经营为主,全部或大部分税后利润的占有者。大多是在乡村开办企业,就近获得劳动力,有效吸收了乡村的闲散人员,缓解了乡村由于劳动力富余造成的各种压力,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

乡村管理者。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这一群体被很多学者视为乡村“精英阶层”之一,原因在于他们沾了“公家”的边,经济状况较好,社会地位较高,掌握了较多的社会资源,是乡村社会规则和权力的主要实施者。

乡村企业工人阶层。他们是乡村中典型的“离土不离乡”群体,文化程度、收入和社会地位比一般农民相对较高,但劳动强度和所承受的压力很大。

3.农民分层变化的影响

农民的分层的变化对中国社会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

(1)农民分层变化促进了城乡交流。农民移居城市,这一流动带来的既是城乡之间人员的交流与联系,还包括各种信息、观念的交流,使乡村整体上的亲社会性增强。在城市定居下来的农民工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要高于留守在家乡土地上的农民,而大部分农民对留城的农民工是羡慕的,觉得他们很有能耐,成了城里人。这种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农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出去,进城务工并想办法留在城里。

(2)农民的分层变化正在消解乡村社会的传统属性。农民的阶层分化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而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基本上要依靠市场,从而对家族的依赖与关注程度大大减少。传统上家族给个人帮助的意义逐渐丧失,而只成为一种“是否可以利用”的资源。过去人们离土不离乡,不仅是因为家中有田有地,更是由于对家族有强烈的依赖感、信任感,认为日常生活离不开家族成员的帮助。而今这个情况最终随着市场要素的发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对家族的那种情感上的归属感逐渐淡漠了。

不只是家族观念发生改变,乡村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也在改变,乡村中的传统人际关系正在淡化。长久以来乡村居民由于几乎相同的生产生活内容与空间,使得乡村中的人际关系比较密切,同时由于交往中商业或利益的成分非常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相当淳朴。但有了阶层分化后,人们的视野更加广阔,人与人之间生产与生活的范围、内容和方式日益多元化,观念差异增大,亲密的乡亲关系正渐渐失去其社会基础,农民们日益脱离其原来生活的安谧的乡村,转而在激烈竞争着的市场中培育着自己的友情。可以说,“远亲不如近邻”这种几千年来延续着的乡情正在消亡、隐退。

(3)农民的分层变化使乡村精英的感召力逐步淡化。传统的乡村精英大多是有见识,社交广的人,某种程度上垄断着知识、信息和社会人力资源,是表达民声的中介。但自从乡村阶层分化后,传统精英的这种垄断优势被打破了。几乎所有分化出来不再单单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都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他们掌握的知识、信息和人力资源都已大大地超过了那些传统的乡村精英。于是那些传统精英们就显得不再那么神秘、威严,他们所构筑的“体系”在逐步瓦解,对农民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几乎可以说消失了。

(1)徐杰舜主编:《人类学教程》,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07页。

(2)谭明方:《农村社会结构与“三农”问题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

(3)郑杭生、李迎生:《20世纪中国的社会学: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前瞻》,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第165-166页。

(4)[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华北农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5页。

(5)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6年,第32页。

(7)林耀华:《金翼》,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

(9)谢继昌:《轮伙头制度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59集。

(10)庄孔韶:《银翅》,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第313-343页。

(11)庄孔韶:《银翅》,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第330页。

(12)庄英章:《台湾农村家族对现代化的适应——一个田野调查案例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集刊》,第34集;庄英章:《社会变迁中的南村家族——五个家族的个案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集刊》,第52集。

(13)杨心恒:《从乡土社会到工业文明:转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引自袁方等:《社会学家的眼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第124-125、126-127、128页。

(14)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6年,第32-33页。

(15)《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16)杨善华、刘小京:《近期中国农村家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7)[美]丹尼尔·哈里森·葛学溥:《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周大鸣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第148页。

(18)[美]丹尼尔·哈里森·葛学溥:《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译者序》,周大鸣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第ⅲ页。

(19)杨心恒:《从乡土社会到工业文明:转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引自袁方等:《社会学家的眼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第127页。

(20)仇立平:《回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反思》,《社会》,2006年第4期。

(21)邹农俭:《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分层标准研究》,《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

(22)陆学艺:《当代中国乡村和当代中国农民》,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年,第16页。

(23)林后春:《当代中国农民阶级阶层分化研究综述》,《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第1期。

(24)段华明:《中国不发达地区乡村社会的阶层结构》,《甘肃理论学刊》,1990年第5期。

(25)宋镇修:《中国乡村社会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4页。

(26)宋镇修:《中国乡村社会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9页。

(27)石成林:《在改革中分化与更新的当代农民》,《社会学与现代化》,1991年第4期。

(28)林晓鸣:《建国后农民阶级队伍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社会主义研究》,1990年第1期。

(29)郑谢建:《新产业工人阶层——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

[篇一:会计社会调查报告3000字]

实践目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作为对象,进行实地学习与实践。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了解会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

实践内容:初步接触会计工作和工商注册工作。熟悉会计工作作流程。

制好凭*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长辈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长辈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里的。其实它的*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我便在闲余时间与出纳聊聊税控机的使用,学会了基本的*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在学校学的课本上根本就没提过这种新的机器。

大学生的实践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够体现它的意义。

下面我从个人实践意义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作以下总结:

一、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素质,职业*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账"。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二、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zhèng fǔ 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四、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

2、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3、除努力工作具有责任心外,要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4、善于把握机会。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5、坚持学习。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我们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这一次的实践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篇二:法学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市朝阳区*检察院武彬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

[篇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地点:黑龙*省绥化市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实践人员:xx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社会的帮助,例如,孤儿,贫困学生,贫困家庭等,但有一类人更需要社会的帮助,那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曾**苦苦拉扯大五六个孩子,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老伴,直到他的离去。但面对老伴的离去,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忌自己的父母。但对于身居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有的儿女在身边或离自己很近,当然也有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却仍然得不到他们的呵护,甚至他(她)的儿女们希望他(她)早日去逝。可见,空巢老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有的人还认为,她(他)的丈夫(妻子)的灵魂会将他(她)杀死。当然这只是迷信。世界上根本就没鬼,却仍然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他(她)们总是承受着别人和自己意识的折磨。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以减少他(她)们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让他(她)们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些慰藉。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着为*服务的理想,因而我们应该多帮助这些老人。我们很多大学生一到大学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但每次活动明额有限,我们很难得到一次历练的机会,我们何不放开视野观望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做好事处处可以做,何必只等着上面吩咐任务,只要我们本着为*服务的理想,我们历练的机会很多,就像谈到空巢老人,他(她)们如果可以得到你的帮助,他(她)会多么的感动。

1月20日我到外婆家了解了她的一些生活情况,当时正是中午,她说这里有鱼,你自己切好自己喜欢怎样吃就怎样煮,她就去洗米了,接着就在电饭煲上煮饭了,我在一边用煤气在锅里煮鱼时,却发现电饭煲上的閘我外婆忘按了,我就帮着按了一下,过了一会,电饭煲好像停了,却无意看到我外婆家里也安上了电表。我想我舅舅,舅妈怎么会这样对待我外婆这样一个空巢老人。以前,我们过来时,他们可是很好的,如今却……后来我外婆就在灶上煮饭,我就负责在煤气灶上炒菜。过了好长时间我们才吃上饭,边吃饭时外婆告诉我:“你隔几天来一次,帮我做顿饭我动不了,自己一个人也不想煮饭,一直都是一天吃一两顿,我立刻就答应了,想到自己这次有好长的假期。吃完饭后,我问她:“你的被单要洗吗?”她说:“不用你洗,我知道你妈妈身体不好,不可以像以前一样指望着她来洗了,你家里也有好多事需要你做,我就自己洗了,但叫你大舅叫了半天他都不动,我就自己去清了,清了半天都没清干净,后来累了就坐在门口,过了一会,看到有人往这边走,就喊他帮我清了。被单被套就不用你洗了,你只要隔几天来给我做顿饭吃,我就会很高兴的。”我坐了好长时间才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我外公去逝后,我外婆一个人一直坚持到现在,什么事都是她一个人做,现在她都八十多岁了,以前还有我妈妈帮忙,现在我妈妈身体不好也无力帮她了,而我舅舅他们虽离她很近,但却都不管她。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时间,让我们的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儿女,子孙们的帮助。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让*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

在此次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王成的老人,他现在已经65岁了,在新*成立之后当过*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话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在这个村中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和一些退伍的*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苦,每天的闲暇时间不多,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我开始去的时候就看见有两位老人们还在田埂上干活,旁边还围了三四个小孩帮忙,整个场面让我心*不已。

在我走的时候,老人们都过来送我,说下次一定要再来看他们,我点点头。然后跟老人们打招呼后便告别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空巢老人这些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更多的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的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挤,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这回走访老人,让我也看到了老人们的活力,虽然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他们都乐观开朗,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照顾,却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纪的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照样像年轻时候一样生活、学习,他们自己在心中也坚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所多,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人们,也呼吁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让他们生活地更开心。

目前新华村委会的空巢老人共有9人,他们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有儿女照顾,普遍存在独孤、悲观的心理问题。从今年开始,东岳观镇在新华村委会试点举办“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活动,镇义工协会成立医疗组,每月定期探望农村空巢老人,充当“儿女”照顾他们,给他们送上社会的温暖。镇上也决定建立福利院,让空巢老人能安享晚年。

“阿佰,我来探望您啦!”2月5日下午,东岳观镇新华村委会的空巢老人何佰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静的家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是第一个前来探望他,在这个即将过年的时刻,我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生,洗衣做饭,并为他购买年货。完后,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与老人都聊的十分开心,其中,还聊到、、和等经典 戏剧,老人们乐在其中。

随后,我又先后探望了新华村委会的其他6位空巢老人。新华村委会的何佰现年78岁,他早年参*,在部队打过仗,立过功。目前他每月都领取*的补贴,衣食无忧,但年事已高,独居生活,难免孤独。自从知道镇上决定建立福利院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此次来到新华村看望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难忘。我觉得自己和老人之间虽没有进一步更详细的了解,但彼此之间却多了一份牵挂。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回到了自己家,但老人粗糙的双手却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现,老人们和蔼可亲的目光让我就就不能忘怀。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篇四: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

20xx暑假已经到来,许多的学生放假在家。他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外出旅游等等。假期本就是一个放松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

轻松愉快的暑假是每一个中小学生所向往的。那么,在暑假期间学生们又在做些什么呢?他们是在家复习功课,和父母出门旅游,还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培养自己的特长等等。中小学生的暑假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们的暑假究竟该怎样度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当地的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进行了调查。

现在多数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可到了暑假,学生常常是自己在家。没有了父母和老师的看管,这些未成年人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吗?处在这样一种无组织、无规律的生活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隐患。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超过6成的学生在暑假期间是独自在家,没有父母或其他大人的照看。他们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出去玩,什么时候参加课外的补习班……尽管每个学生的暑假生活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网吧是多数学生打发假期时间最常去的地方,另外,暑假天气炎热,很多学生为了避暑去野浴,这都是很危险的行为。据调查,本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整天泡在网吧或是游戏厅里,给孩子们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也给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家住本市湘北市场姓王的同学,今年14岁,暑假的第一天进游戏厅玩耍,另一个姓杨的同学上前找王要游戏*,王不肯,杨便*起椅子向王猛砸,尔后又用木棒打其后背,将王打得鲜血直流,晕倒在地,终因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而死亡。又如一姓胡的孩子暑假在家无所事事,便和几个同学去附近农村的坝里游泳,胡本来还会游几下,但由于水草缠身,一时慌张,弄不清方向,他拼命地往深水处挣扎,终因体力不济而活活淹死。其年近七十的奶奶突闻噩耗,一时支持不住,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而死亡。

如果这些学生有大人的照看,有人来管理他们的生活,这些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但既然已经发生,我么就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时间的再次发生。

暑假的时间很长,很多家长并不放心把孩子单独放在家里。于是,家长为孩子报学习班,既希望能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又能让学生的生活有些规律,毕竟学习班里有老师看着学生,情况会好些。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32%的中小学生在暑期中参加了课外辅导班,但喜欢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孩子数只占6%。数据显示,家长在孩子学费上的支出占所有支出的65%,学习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语、计算机、数学、文艺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暑期活动来提高学习成绩,26%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所以在暑假期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学生背着书包坐公交车到各各学习班上课。商家也看准这个时机,开设各类的补习班招揽生意。

作为“假日经济”的一种延伸,长达两个月的暑期成为不少商家获得经济效益的“黄金时期”。这对有些孩子而言,假期却十分难过,他们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又会给他们报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特长班,对此,家长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一)商家办班很积极。自实行“素质教育”以来,特别是高考改革,实行“3+x”制以后,对学生的能力和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商家看准时机,利用暑期推出形形**的培训、补习、家教,打出“能力与应试并重”、“文化与特长并举”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标语,吸引广大中小学生前来报名。据调查,常德市自6月底开始,商家就在市城区开展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数不胜数的“培训中心”看得人眼花缭乱。市内规模比较大的培训中心有“剑桥少儿英语培训中心”、“新世纪暑期英语培训中心”等。他们在全市各地设有咨询处,并设立多个报名点和教学点,形成了“连锁”点。有的培训中心,如常德市阳关琴行、师院的暑期中小学生培训中心,都是综合*的培训中心,既有文化培训又有特长培训。文化方面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特长方面有音乐、美术、书法、体育运动等。这些成规模、成气候的培训部一般采取办班的形式,进行集体教学,有比较严格的组织。另外,不少商家和中介机构还向中小学生提供家教服务,推荐一批大专院校的学生给需要家教的人。与遍布大街小巷的家教“游击大*”一样,他们主要是针对小学、初高中各门功课,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为中小学生查漏补缺或让其超前学习课本知识。

(二)学生家长更踊跃。对于各种培训和家教补习,家长似乎更为热情。早在暑期前夕,许多家长就开始精心设计孩子的暑期生活,到处收集有关培训的广告、打听其教学质量、观望别人参加那些培训;还有的家长四处托人寻找本科、研究生当家教,经过面试和筛选,留下最满意的,来给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补习。参加培训、请家教几乎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风气。家长之所以热衷于送孩子进班学艺原因有:一是学生升学的形势严峻。中小学生都希望进入市内重点学校,但人多名额少,向重点中学进*不仅是“文化成绩大战”,更是“特长大比拼”。激烈的竞争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使望子成龙的家长焦虑非常。因而让孩子利用暑假多“充电”,以期考上理想的学校。二是对部分家庭而言,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放心,最好的办法便是送去参加培训班。三是学特长可以为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基础。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需要“全才”,多一门特长便多一门谋生的本领。四是英语、电脑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基础技能,如果不从小就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将来会很难适应。因此,如常德市内的少儿英语培训、电脑培训生意兴隆、人满为患。

(三)学生减负愿望落空。对常德市城区随机抽样30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暑期参加培训班表示愿意的占22%;可以接受的占40%;有的愿意有的不愿意的占21%;不愿意的占17%。暑期参加一种培训班的有6人,参加二种培训班的14人,参加三种培训班的有8人,参加四种培训班的有2人。少部分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有参加培训或请家教的要求,能主动选择自己想参加的培训班。但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培训和补习是带有抵触情绪的。由于年龄小,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是害怕家长,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一般只要家长有这方面的要求、做出参加培训或请家教补习的安排,他们也就接受。但如果压力太大,他们有时也会发泄心中的不满。如本市紫桥小学上三年级的陈同学,暑假期间每天要学两个小时的英语,1个小时的古筝,1个小时的钢琴。回家后还要做暑假作业、读英语、练琴。小女孩 常向妈妈*说:“无聊”、“比读书还紧张”,并强烈要求出去旅游。12岁的郑同学在本市名牌中学(长怡)读初一,她不仅成绩好,而且多才多艺。暑假里她有四门课程:英语、手风琴、书法、舞蹈。虽然平时很自觉,但*苦久了,有时也忍不住想出去玩,偶尔还会来个“先斩后奏”,先玩一两天再说。可见,爱玩是孩子的天*。7月中旬常德市气温高达39度,室外气温有的高达42度,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看见几个,但大多数是赶着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孩子们。

(四)暑期乱办班、乱收费现象较为严重。暑假补习班众多,但补习质量参差不齐,收费与办班质量相比悬殊。如:本市东方红小学,几位家长为了管好孩子,同时又解决小孩假期学习知识,一并请了一位自称是富岳外国语学院的老师,给孩子们辅导英语。学期一个月,学费每位220元,头几天教得还算满意,于是家长们都很乐意地交了钱,但之后几乎天天迟到。一位家长直言不讳地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重要的,你这样天天迟到怎能给学生作表率呢?”这位老师不仅未改正,而是撒手一去不复返了。使得这几位家长互相责备,而却又无奈之至。暑期乱办班、乱收费现象较为严重。据调查,目前除少数培训班比较正规、有执照外,大部分都是短期的经营,没有办理营业执照,有些培训班教学水平的高低、师资力量的强弱无从知晓,培训市场因而良莠不齐。常德市文化培训每期时间一个月收费从200元到400元不等,特长培训班则还要高,如有些游泳班10天一期,也要300元;如果请家教,价格会更高,而且浮动也大。一般情况下,家教是每小时10元,但有些自身水平较高的本科生、研究生每小时15元、20元甚至更高;市内某些特长方面的名师如果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每小时收费则高达50元、80元。今年常德市各种暑期培训班收费标准均比去年同期上涨,有的上涨幅度高达100%,如:某英语培训班去年同期每期(30天)为200元学费,而今年同样的天数收费却高达400元。

关于上面提到的问题的几点建议:对于暑期形形**的培训、补习、家教班,有关部门应*相应的规范措施,清理整顿,严格审批程序,明确收费标准,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以组织“名师巡回讲演团”替代现存的形形**的“培训、补习、家教”等班类,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公安部门、城管部门加大网吧的管理和监督,与吧主签订协议,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也希望家长不要在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下盲目地投资,让孩子去学习并不适合自己的各种科目,导致孩子倍感压抑和疲劳,不仅加重了自己和孩子的负担,更容易错过孩子发展的机遇,耽误了他们的前途。

为了让学生们充分利用假期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和提高素质,学校应成立暑期领导小组,对中小学生进行暑期安全和法制教育。制定假期工作计划,落实活动内容,做到各项活动均有专人负责,防止出现人身伤亡事故。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可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深入调查城乡的历史变革、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挖掘家乡的文化内涵等活动。建立学生暑期科普活动基地?熏开展大型暑期科普活动,举办中小学生暑假读书动手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参加拥*优属活动,为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做好事。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增长知识、陶冶情*、锻炼意志,增强学生自立、自强、自律能力。

各街道办事处、图书馆、科技馆等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拓展学生视野为宗旨的音、体、美、劳、电脑、航模兴趣活动、读书演讲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小交*、*事训练等)等各项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在暑期可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各种*室。

总之,用有益的活动挤走“空虚、无聊、孤独、没劲”,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愉快、充实、安全又有意义的假期。

综上可看到,暑假不仅仅是学生们放松休息的时间,还是培养自己的特长,陶冶情*的好时机。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不仅限于完成老师的家庭作业。学生应当学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假期时间来主动地学习,自主学习的效率远比被动学习的效率高得多。

同样暑假也是也是一些商家赚钱的好时机,开设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不仅能让暑假在家的学生有一个再次学习的地方,而且也能丰富当地的文化氛围,可谓一举多得。只要是合法、教学质量优秀的补习班,*应给予一定得支持。

这次的社会调查,让我感触颇多。虽说有些累,但收获还是不小的。大学生只有多接触社会,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既学会调查的方法,又学会待人接物……所以说社会实践是一举多得的活动。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篇五:社会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篇六:暑期社会调查报告3000字]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用,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也是为我在两年后踏入社会做准备。

但是,近几年来,住房问题不单单是每个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头疼的问题,更是每位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成为构建*社会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经历了从以福利分房制度为主发展到以住房市场化制度为主的过程,建立了比较适合*国情的代住房体制。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目前在一定范围存在着部分百姓住房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房价持续上涨、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使住房市场化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近半月的时间对我区城镇居民住房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首先,我进入了住房和城市建设局进行了实习,在此期间,我以咨询、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到了我镇的大致的住房情况;然后,我又询问了有关领导,从他们那了解到我镇的一些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方法;最后我又利用晨练时间,对城区里的部分居名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以及和他们交谈,从他们了解到社会底层的一些想法。希望我的报告能作为一个桥梁,有利于百姓解决住房的一些问题。

调查地点:x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居名住宅御景花园调查方法:实习,咨询,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xxx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领导和*公园晨练居民,及大中镇阜北村村民

我家坐落在苏北一个发展县级市的农村中,那里虽为沿海城市,可并不很发达,但是近几年来,走在马路上,会看到到处都在建设高楼大厦。我家也面临着拆迁问题,但是,拆了之后有住哪呢,农民公寓还是自己再造一处房子,这是很多农村人想的问题,而且,城里许多人也有各种各样的住房烦恼,究竟我国当今社会的是否满足居名住房要求呢?所以,我利用此次暑假对居名住房情况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下面就是我对我镇居民住房情况坐的一些解释和总结。

一、目前住房问题的基本情况:

(1)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房价上涨成为全国各个城市的共同现象,房价过高,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或者说是占民众消费支出的比重过高,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以我市为例,从1998年实施住房货*化分配到2004年期间,我市的商品住宅平均价格总体上是平稳上升的,以市中心区为例,据统计,1998年以前的几年间,市中心区商品住房约为1000元左右,到2004年上升到2100元左右。而自2004年起我市商品住宅价格上升加快,尤其以年商品住宅价格上升较快。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04年四季度至2010年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其中,中心区:2010年的住房均价为4500,2006年一季度的住宅均价为3650,该区域的价格本季涨幅较大。此后,2010年二季度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与一季度相比增加14、41%,上半年商品房住宅销售比2009年同期增加78、13%,住宅销售量同比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2009上半年徐州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7元,虽然人均收入增长了,但购房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以一个三口之家的收入购买一套普通住宅为例,比如目前100平方需要30多万,三口之家年均收入为12837元(2006年徐州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7元,)乘以3等于38511元,所以不吃不喝还要近10年时间。在每个家庭里目前居住投入是逐年增长的,如我市2009年12月每个家庭居住投入占66、5%,所以住房是每个家庭经济压力的主要来源。

(二)房屋拆迁纠纷多发

从拆迁科周科长口中得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拆迁成为每个城市中最常见的现象,而拆迁纠纷也是每一次拆迁过程中的必发现象,更有严重的发展到*冲突。据*部门介绍,目前城市拆迁问题已成为群众*反映的焦点之一。国家*局接待的群众集体*中,反映企业劳保、城市拆迁、征地三类问题的批次和人次占到60%以上。主要原因:(1)货*补偿的金额赶不上快速增长的房价,拆迁安置价一般要比商品房市场价少一半左右,所以拿到货*还建的价钱往往买不到一套商品房。(2)房屋产权调换不能安排合适的房源,这也是被拆迁人不愿意拆迁的原因,被拆迁人一般不愿意去地段偏僻,交通 不便的地方,既不利于上班,也不利于上学。

(三)老小区住房设施老化严重

现在,*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居住条件提高的需要越来越大,几十年前所建的住宅区特别多,这类房屋随着时代的演变,新房已变成旧房,一方面旧城区房屋混杂,不仅有大量住宅,而且还有相当多的商业用房、仓库用房、工业厂房、办公业务用房等;另一方面旧城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仅新旧房屋交错,而且居住和经营交织。再一方面旧城区房屋陈旧,配套设施及环境质量存在先天不足。就旧城区物业本身而言,全部是旧房,使用时间至少是年限不等,有的时间甚至还要久远,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很好的规划,大多房型老化,式样陈旧,房屋质量、设备、各种质量指标远远不到规范设计要求,老化程度较严重。特别是在老城市中,房屋陈旧的状况尤为明显,而且乱搭乱建的现象特别突出,严重破环了住宅区环境和公共设施。

二、住房难存在的问题原因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

城市人口及外来人口的增加,增加了对住宅的有效需求

从建设局有关领导那了解到,从需求来看,人均gdp在不断提高,适龄房地产消费人口数量也在增加,消费者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提高,需求趋势增加;2008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352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约为26、11平方米。他给我的资料显示,根据*统计网数据,年10年间我国办理的婚姻登记超过1亿对,这都直接导致房地产的需求不断增加,行业发展不断扩张,使得房地产行业发展经历了初创阶段后,在年间快速进入一次加速阶段;进入2006年短期整合调整后,年出生的人年龄在26-44岁之间,处于购置新房和改善*换房两种需求都很高的阶段,这种双重作用下,将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在年间进入第二个加速阶段。以我市人口为例,2009年我县级市总人口80万人,(3)人口逐年递增,对住房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

(三)老小区旧房改造难度大

老小区的房屋福利*成份比较重。由于住房制度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比较深入地开展的,实行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私有化的时间不长。在这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低*、低房租的福利制度,住房由国家或单位统一修建,统一调配,统一养护,福利*住房是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社会显著特征。尽管旧区不少房屋目前已按优惠价出售给了职工,但公房出售本身就带有福利***。同时,即使没有出售的房屋,虽然经历了多次房租的调整提高,但各大城市的房租仍旧未能达到成本租金的标准,所以仍可以说具有福利*。旧城区的房屋产权*质多样化。旧区的房屋有的已按公房出售的形式变成了私有房产,有的是断续租住房管部门的公房,缴纳房租,使用权在住房,但所有权为国家所有,有的是住单位自管的房屋,但所有权在企业。在旧城区,这种产权、使用权分离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而新建小区,住房商品化程度较高,私有化程度较重。三、解决住房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住房难问题关键要在土地制度、房屋建设开发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做根本*突破,才能实现居者有其房的愿望。

(一)完善拆迁补偿制度,保障被拆迁人居住条件

拆迁属国家征收行为,建议由*来主导完成。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开始实施。作为物权法的配套法规,人大常委会授权*制定。所以我们首先要在理念上转变,要以*为拆迁主体来进行制度设计。以往,*决定开发后往往交由开发商实施具体拆迁行为,并由其与被拆迁人协商补偿标准,*作为仲裁者。但部分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会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甚至是野蛮拆迁,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拆迁的补偿标准是老百姓的关注重点。目前发生的大量拆迁纠纷,仔细研究后会发现,多数的老百姓并不反对拆迁,主要还是补偿不到位。拆迁属于国家征收范畴,应该给予一定补偿,这也就是说,若是货*拆迁,应该确保被拆迁人能够买得起房子,若是就地安置,应保障居民的居住条件,至少不能比现有条件差。此外,若有条件同时提供货*拆迁和实物拆迁,应允许被拆迁人自由选择。

(二)发展保障*住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住房保障的实质,就是要由*承担住房市场价格与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差额,提高部分低收入、无收入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到国家和地方财力的限制,可用于社会保障特别是住房保障的资金必然是一个有限量。这样,可保障的人口数量就受到限制,保障的人越多,保障的力度就越小。因此,在住房保障制度的重新设计中,应使保障水平体现出明显的层次*。目前保障房的比例还非常低,所以要确保保障*住房所占的比例。

(三)严格依法行政,加强住房制度管理

加强住房制度管理,应当强化工作协调,统一协调规划、建设、土地、房管、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关系,统一规划、建设和开发城市住房,统一开展对纳入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的资格认定、补贴发放、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等工作,确保住房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并顺利实施。

总之,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建立理*的良好的住房体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完善城市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解决*群众安居乐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市场要承担起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要求*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明确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理清住房难问题的实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看了社会调查报告3000字还看了:

  • 社会调查报告3000字(一):大学生课余时光兼职工作调查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透过利用课余时光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用心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

  • 一、摘要 20xx寒假已经到来,许多的学生放假在家。他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外出旅游等等。假期本就是一个放松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 二、问题的提出 轻松...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本文将为你提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范文,欢迎阅读参考。篇一: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

  • 教育调查报告怎么写比较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提供的范文参考!教育调查报告3000字范文一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1...

  • 在生活中,汉字被我们经常用到,汉字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我经常看到有一些商人只顾自己的的利益,而对汉字经常不尊重。下面是关于汉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社会用字调查报告范文一正确的汉子是中华儿女的象征。可现在却出现一些滥用繁体...

}

我的外公有两套房子,一套已经划给了我,由于一些原因,它儿媳嫌房小,也想要这一套,外婆户口还在这里,现在就我们俩户口,我双亲都外地的,它小女儿家有点权势,也帮他们的,外公外婆现住另一处,天天见面就问房子,问什么时候拆迁,殊不知,真拆掉的话,搬到郊区,如果到市区来,来回车票20都花不起,如果在市区买,根本买不起,别说几十万,几万都拿不出来。
   法律是否有规定,一定要让有地方住,他们现在有地方住了,只想从中再分点钱,然后将我们赶回外地。大女儿已不在了,也就是我们家里的,外公跟我们没感情的,其实当时,我是想和他们好的,我真的想弥补他们,伺候他们二老,可实在不习惯见小女儿,所以很少见面,见也是偷偷去,而他们儿媳经常去,经常跑去吹风,导致二老帮他们,只想给儿子要点钱。
   由于读书少,很难找个稳定的事,当时找小女儿他们,他们满口答应,却从未兑现,乃至积怨到现在,没想到这件事,她却要插手。
   我要求不高的,只希望能在市区住,不管大小光线地段,现在房子产权是我的,户口本有我和我外婆,如果他们要钱,就不可能再给我房子,我住哪?如果要房子,小女儿利用区里关系,肯定要在里面捣乱,是否我会没地方住?真不知如何好,难啊!这些个吃人的狼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没有看太懂,楼主表达有问题!
  不过动迁,一般是面积+人口的。动迁不管你有没有房住,因为动迁款,够你买房了!

  够买比以前大的房,但是不够给里面每个人都买独立的房.

  楼上说的正确。你外婆的户口在里面,动迁肯定是要有份的。也就是需要你自己计算,看是按面积还是按人口得到的补偿多,然后选择一种。如果按人口,你将没有主动权,动迁办应该有明确标准,你得多少你外婆得多少。如果按面积,那就是补偿都给你,然后回去你们自己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时我正好住在外婆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