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氢离子置换硝酸钾中的钾离子?

  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初中化学除杂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有所帮助!

  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固体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化不大,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

  (1)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2)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4)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原理: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原理: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如:氯化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盐酸溶液,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氯化钠固体。

  原理: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原理: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原理: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一、气体除杂:(括号中为杂质)

  1、CO2(含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2、CO2(含H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3、O2或CO2或H2(含H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4、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1、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将活泼金属用酸溶解)

  2、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

  3、Cu(含CuO)、Fe(含Fe2O3):高温下与H2或CO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

  4、CuO(含Cu或C):在空气中灼烧。

  6、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O与水反应溶于水)

  7、CaCO3(含CaCl2):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Cl2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

  8、CaCl2(含CaCO3):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液蒸发。

  9、Ca(OH)2(含CaO):加足量水。(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中化学除杂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

年春季九年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1.理科综合试卷包括物理、化学两部分,满分 150 分。其中物理 90 分,化学 6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4.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 5.填空题、解答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S-32 K-39 Mn-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选项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搽耳油桃 B.阙家白酒 C.东观辣仔鸡 D.青林柑橘 2.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氯化钠用作除雪剂 B.小苏打用作发酵粉 C.稀盐酸用来除铁锈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人体适当补充铁元素可预防骨质疏松 C.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应不断提高其综合利用水平 D.人体所摄入必需元素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滤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溶解粗盐 5.以下针对五种微粒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③中 x=10 C.④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3 周期 D.元素⑤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 6.为了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发生,下列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需预防的意外 预处理方法 A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腐蚀皮肤 用稀盐酸直接清洗 B 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 先检验氢气纯度 C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 预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 D 在容器口塞橡胶塞时压破容器 不要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 A.A B.B C.C D.D 7.化学反应常常伴随发光、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B.将一根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溶液会变为蓝色 C.将蜡烛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蜡烛即刻燃烧且火焰明亮 D.将少量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则 1g 氢气与 9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 10g 水 B.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9.现有等质量 X、Y、Z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 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X、Y、Z 在生 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 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中 Z 最活泼 B.三种金属中 Z 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 C.三种金属中 Z 消耗的稀硫酸最多 D.Z 可能是铜 10.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C.实验时尾气不能排放到空气中 D.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40∶21 1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形成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最多 的是丙 B.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由该液体获得纯净的固体丙, 结晶的方法是升温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C.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3℃降温至 t1℃,析出晶体最多的 是甲 12.向某酸性硫酸铜溶液(含少量硫酸)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图中信息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由图中信息可以计算出酸性硫酸铜溶液中硫酸的质量 C.由图中信息可知,bc 段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 D.由图中信息可知,a 点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二、生活现象解释(本大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30 分) 13.(6 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口罩是防疫的必备品,其生产原料中用到的聚丙烯属于 ________________(填“合成材料” 或“金属材料”)。 (3)有的城市自来水是用高铁酸钠(Na2FeO4)进行消毒,高铁酸钠在水中能电离出钠 离子和高铁酸根离子,写出高铁酸根离子的符号 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 醇(C2H5OH)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14.(8 分)化学知识在厨房中的运用。 (1)在家炒菜时锅中出现了较大火苗,可以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 A.盖上锅盖 B.倒入冷水 C.倒入切好的蔬菜 D.让它自然熄灭 (\2)“碘”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加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制成 的。检验碘元素可用以下反应:false ,X 的化学式 为 ________________。 (3)家中的铁锅有时会出现锈蚀,主要原因是铁与________________ 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4)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洗洁精使油污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便于洗涤。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 ________________作用。 15.(8 分)高铁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选用铜制造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________________性。 (2)高铁列车车厢是密闭的空间,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器中含有过氧化钠(Na2O2),它 可以使车厢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和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动车制造时大量使用铝合金。铝制品比铁制品抗腐蚀性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4)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得 到熔融的铁与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 型是 ________________。 16.(8 分)2020 年 9 月中国宣布:力争 CO2 的排放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 前实现“碳中和”。碳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重中之重。 (1)在高温高压下,CO2 和 NH3 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中参加 反应的 CO2与 NH3的分子个数比是 ________________。 (2)CO2和 H2 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微观过 程如下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H2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光解海水是制取 H2的重要方法,TiO2 被认为是目前最 优良的光催化材料之一,其中钛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_____。 (4)封存 CO2 是降低大气中 CO2 含量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将高压的二氧化碳注入到 海底。研究发现在海面下 500 米内,CO2 可能会以气态的形式逸出;在 500 米到 2500 米, CO2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但密度小于海水,CO2有可能浮到海面最终逸出;在 2500 米以 下,CO2以液态存在,且密度大于海水,可视作较为安全了。一般认为,3000 米以下的 海洋区域才可作为 CO2封存地。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CO2能够被封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三、科普阅读理解(本大题包括 1 个小题,共 10 分) 17.(10 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酸奶是一种酸甜口味的牛奶饮品,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 益菌,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 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根据生产工艺和风味不同,酸奶可分为酸乳、发酵乳、风 味酸乳和风味发酵乳。 分类 原料 工艺 接种 添加辅料 蛋白质含量 酸奶 原味 酸乳 生牛/羊乳或乳粉 杀菌发酵 一般接种 2 种益生菌 蛋白质含量 ≥2.9% 发酵乳 生牛/羊乳或乳粉 杀菌发酵 一般接种 3 种或 3 种以上益生菌 蛋白质含量 ≥2.9% 风味 酸乳 生牛/羊乳或乳粉 杀菌发酵 一般接种 2 种益生菌 糖、食品添加 剂、果粒、谷物 等营养添加剂 蛋白质不低 于 2.3% 生牛/羊乳或乳粉 杀菌发酵 一般接种 3 种或 3 种以上益生菌 糖、食品添加 剂、果粒、谷物 等营养添加剂 蛋白质不低 于 2.3% 酸奶的浓稠度与营养没有直接关系。根据制作方式不同,酸奶分为凝固型和搅拌型,实 际上,口感好的凝固型酸奶营养并不比搅拌型酸奶好。搅拌型酸奶颗粒细腻,更利于消化, 其风味更好,营养更全面。不过,有些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这类增稠 剂含糖量高,会导致血糖升高。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______酸奶(填“原味”或“风味”)。 (2)巴氏杀菌是将原料加热至 68-70℃,并保持此温度 30min 以后急速冷却到 4-5℃。 是一种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损害食品品质的方法。巴氏杀菌_____杀灭所有的细菌。(填 “能”或“不能”) (3)酸奶中含有乳酸[CH?CH(OH)COOH],乳酸分子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巴氏杀菌不会破坏营养成分 B.可以用酸奶代替主食 C.酸奶只能用鲜牛奶为原料生产 D.口感好的酸奶营养价值不一定高 (5)在购买酸奶时,要注意______。 A.要仔细看营养标签 B.要根据口味需要选择类型 C.要看保质期 四、科学探究实验(本大题包括 1 个小题,共 14 分) 18.(14 分)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某有机物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组成元素为碳、 氢、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可用来干燥中性气体,同时也可 以用来吸收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分析】 (1)装置 A 中盛放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足量 NaOH 溶液 ②足量浓硫酸 (2)D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E 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4)装置 F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实验数据】加热前,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 D 和 E 的质量(反应前的质量)。 当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次称量装置 D 和 E 的质量(反应 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D 80.0 90.8 E 82.0 112.8 【实验结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有机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分析】该有机物中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该实验设计还有一定的缺陷,比如使 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助燃剂,有机物有可能不完全燃烧,使得实验误差偏小,除此只外, 你认为还需要改进的实验设计是 _________________。 五、定量分析应用(本大题 2 小题,共 10 分) 19.(4 分)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代谢生成各种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 C5H17O2NS)就是其 中一种。 (1)蛋氨酸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3.1g 蛋氨酸中硫元素的质量是______g。 20.(6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了 16.0g 高锰酸钾样品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用数据 传输仪测得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 t/s t0 t1 t2 t3 t4 t5 t6 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 m/g 16.0 15.5 15.0 14.5 14.4 14.4 14.4 请通过计算回答:同学们称取的高锰酸钾样品是否为纯净物? 2022 年春季九年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说明:1.化学式错误者一律不给分,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未注明或错注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 态的,其余正确的,给方程式一半的分。 2.其他合理答案请参照本评分标准给分。 3.本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 2 3 4 分)(1)导电性 (1 分) (2)false (2 分) (3)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具有保护性(2 分) (4)false (2 分) 置换反应(1 分) 16.(8 分)(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离子和钾离子共存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