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镜通病 老镜头哥瑞到底值不值得买买

推荐到广播
4850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会飞的石头)
(天文simon)
第三方登录:话题|副厂镜头到底值不值得买(不吹不黑)?
我的图书馆
话题|副厂镜头到底值不值得买(不吹不黑)?
不久前(4月20日)老狼在狼族摄影发了一篇:《唯快不破!A9高潮了 单反睡了》,大家讨论很激烈,吐槽最多的是对A9的31999元价格谁会买单?对这种脱离群众,秀肌肉的参数党(本来也不是针对群众的),老狼一向不看好。所以本周,老狼还是来讨论一个接地气的话题:——副厂镜头值不值得买?曾经买副厂是因为穷,现在呢?今天要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问的人很多。对来咨询的人,老狼深表理解。其实最早接触副厂镜头,大家的原因都差不多——穷。能买得起原厂,谁还会去考虑副厂,图的不就是个便宜。同焦段,同光圈,售价最多能打对折。然而,这些观念只是以前。现在副厂的黑科技也很多,价格赶超原厂的镜头也有不少。对于这样的咨询老狼就犯难了。你买副厂是因为要节约呢?还是要赶时髦呢?所以,今天就把这个问题分开来谈……PS:本文指的副厂镜头绝非徕卡、蔡司一类,主要指的是以适马、腾龙、图丽为代表一批镜头。一直以来,圈内对图丽的广角、腾龙的微距、适马的定焦和长焦,都比较认同,认为它们可以和原厂掰掰手腕。优点突出,缺点也就明显,这个咱不逃避。近些年,副厂镜头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近几年上市的新款,针对数字机身优化非常有特点,光学素质逐渐接近原厂,个别甚至超越,最关键的是防抖和对焦技术的突破,适马开发了OS系统和USM超声波马达,腾龙的VC防抖以及USD超声波马达正在成为新镜头的标配,使用体验的提升立竿见影。虽然诸如掉漆、跑焦等坏毛病还没完全改掉,镀膜水平在市场上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考验,远没有达到蔡司的T*镀膜、尼康纳米水晶镀膜的影响力,但就性价比而言,原厂比不了。换个说法,用原厂镜头50%的价格,得到75%的性能,你心里是不是平衡多了。这是要一棒子把人打死?不不不,这真不是老狼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接下来进入正戏。适马:摘掉旧帽子以前大家把适马称为死马,因为机械性能不好,容易出故障,在副厂头里算是出名了的。喜欢用树脂镜片,容易磨损,不保值。另外跑焦成了通病,以至于发明了一个USB调焦器,但只对新镜头有作用。差点忘了,以前的适马镜头涂层很容易掉。如今适马已今非昔比了,Art系列高端大气上档次,不惜成本地堆料,让原厂也望尘莫及呀。今年大手笔的连发四枚镜头,14mm f/1.8应是135全幅定焦镜头中最广的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另当别论),撇开原厂14mm超广角镜头,貌似只有腾龙有,设计过于激进,让它的适用范围被局限在星空。剑走偏锋的还有20mm f/1.4,好东西,在此之前,只有徕卡推出过21mm f/1.4镜头,但根本就是天价,而适马才要5900元。新品135mmf/1.8倒是值得推荐(我们已经做完测试,最近发布),室外人像效果棒棒哒,颇有点空气切割的意思,但太重了,真的太重了,二斤多。此外,35mmf/1.4和50mm f/1.4也是极为优秀的镜头,锐度色彩完全超越原厂,正是它们彻底扭转了我对适马的印象。35mm这个焦段,也许佳能用户对35L独爱,但尼康用户就别坚持原厂了,因为适马已经做到超越。至于50mm这个焦段,适马铁了心要上头条,定价比原厂都贵,锐度堪比蔡司,把佳能搞得是欲哭无泪。有人和我提过适马Art系列的85mm f/1.4,什么都好,就是太重了,堆料的产物,就让数毛党先上吧。变焦镜头中,全画幅的12-24是大师镜,但老狼更推荐18-35mm f/1.8,它是目前APS-C画幅中光圈最大的变焦镜头。这些镜头超过三分之二老狼用过,关于跑焦这个敏感问题,依然存在,也可以说普遍存在,反正能自己调,就没比较太过于计较。对了,有人还和我提到小黑,算了吧,咬咬牙上原厂,否则日后想转手都难。腾龙:进步是明显的腾龙做工不扎实,塑料感太强,对焦环、变焦环普遍手感较硬(据说是怕用到最后,阻尼越来越小),缺少那种丝滑般柔顺的感觉,精度和原厂也有差距。但最近几年腾龙的改变也是明显的。最值得推荐的必须是SP90,三代同堂选什么版本呢?老款272E就算了,自动对焦过程会让你想死的。F004性价比最高,支持全时手动,采用内变焦,还具备VC防抖。新款F017的所偶提升对于画质提升并没有意义,贵500元不能接受,买副厂原本就是追求极致性价比。之前有人就对大名鼎鼎的腾龙SP90做了研究,其对焦行程将近250度,倍率在1︰3以上的微距对焦行程约占了170度,但是佳能百微的对焦行程高达480度,比腾龙SP90的对焦精度高了将近一倍,虽然对焦速度不快,但当你使用实时取景放大10倍进行精细手动调焦时,会顿悟,百微优势明显。腾龙的24-70mm f/2.8还是可以的,超过一代的佳能24-70,能比肩二代,稍稍落后于尼康的24-70,不过一半的售价加上防抖真是性价比超高,除了对焦稍微慢一点儿,畸变控制稍微弱一点。对于打定主意要一镜走天下的,必须买腾龙的16-300mm,就是别太计较画质,毕竟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老狼经常推荐17-50mm f/2.8,有防抖,综合素质甩套头几条街,光圈真的可以全开 ,色彩有点偏暖,后期需要调整。70-200mm f/2.8防抖小龙炮是我看得上眼的仅有的几枚副厂长焦镜头,8900元的价格差不多是原厂的三分之二,防抖效果非常明显,光圈全开画质能够接受,知足了。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买腾龙一定要买行货,因为清灰免费,其他的话就不说了。图丽:心有余而力不足图丽的机械性能靠得住,舍得堆料,但面对数码时代,设计明显落后,吃光,逆光死白(有人居然说很有味道)等问题实在扛不住呀,到现在既无防抖技术,也无超声波马达技术。图丽,也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图丽技术上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要说推荐,11-16mm和12-24mm都能翻它们的牌子。11-16mm f/2.8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锐,最大光圈下有暗角,收缩一档就可以了,能打7分。总的来说,2000多的价格,能买到这个素质的镜头也算挺具性价比了,只要不逆光,画质就不会翻脸。对12-24mm f/4外界最高的评价是半画幅上最具性价比的超广角镜头,老狼倒是觉得它唯一的优点就是畸变控制更好,适用于风光以及建筑,还要在明亮的环境下,不黑不黑!PS:你用过哪些副厂镜头?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使用感受说说。想看:《唯快不破!A9高潮了 单反睡了》这篇文章,可以关注狼族摄影。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狼族视觉(ilangzu)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单镜头无法识别通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