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防止食物变质质?

2017-06-01 11:18
来源:
陕西圈
夏季食品易变质,放在普通环境下很快就会生虫发霉。受霉菌污染的食品,不仅变色、变味,脂肪含量减少,蛋白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下降,更为严重的是,霉菌在食品上的繁殖会产生霉菌毒素,通过食物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一般来说,加热也是食物防霉的妙招。对于大多数霉菌来说,持续20分钟加热到80℃,便可以消灭。不过黄曲霉素有些例外,它相当顽强,即便在高温情况下也可以存活下来。食物发霉主要是因为通风环境不好,所以要把食物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那么如何预防食物霉变呢?
防止食品霉变的主要措施有三点
一是保持食品干燥。晒干、风干、烤干、烘干都可减少食品中水分;食品密封保存是防止黄梅天空气环境中水分被食品吸收的好方法;用干石灰吸潮的「传统方法」对防止香菇、木耳、花生、红枣和其他食品霉变是最经济实惠的。
现在很多定型包装食品中都加入了干燥剂、抗氧化剂、杀菌防霉剂等「小袋袋」也有一定的防霉作用,所以当你不是一次能吃完时,千万别把「小袋袋」扔掉,要把含有「小袋袋」的食品袋用夹子夹紧,或放在可密闭的罐头里。
二是低温保存。霉菌在低温条件下繁殖速度会减慢,所以可以把食品放到冰箱里去。由于冰箱是一种特殊的「干燥箱」,故而既有保持低温,又有干燥的双重作用。
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
三是通风。保持米、面粉等食品储存处的通风也可大幅度降低霉菌产毒的数量。
常见几种易发霉食物的防霉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发霉的食物主要包括:大米、花生、玉米、粮食加工的糕点、米饭、馒头等熟食。
香肠:只要用棉签蘸上少许菜油,均匀地涂抹在香肠表面,然后将其挂在通风较好的地方晾着,就可以防霉变。此方法也适用于肉类腌制食物。
干货:香菇、木耳、笋干、虾米等干货最好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保存,但不要让太阳直接曝晒。
花生米:将花生拣去霉烂及损坏粒,用清水淘净。用开水浸泡20分钟后捞出沥干,趁热撒上适量的精盐和五香粉,搅拌均匀后摊晾干。
大米、豆类:可用纱布把花椒、大蒜、茴香包起来放在大米表面,扎紧口袋,隔些时日翻晾一下,可有效防止生虫。
酱油:酱油受潮后会在表面漂上一层白膜。如果在酱油里加15%黄酒?少许白酒也行,既可增加酱油的香味,又可以防霉。或切几片大蒜放在酱油瓶里,也同样可防止长白膜。
黄酒:黄酒变质后表面会漂一种膜状物质,味道发酸。可在黄酒内放几颗红枣或黑枣,使黄酒既不变质,又可使味更香醇。
生姜:用盐水把生姜浸泡一个小时,再将它晒干,可以防止生霉,且不会发芽。
零食:开包以后,及时吃完。如一下子吃不完,须及时将口袋扎紧,放在密封的盒子内,或放进冰箱保存。在购买零食之前,要注意是否有干燥剂,是否过了保质期。
猪肉:夏天买回的生肉,如果当天吃不完,用浸过醋的干净湿布包起来,即使过三五天仍能保持新鲜。
茶叶:夏天茶叶容易生霉,如果将茶叶放入热锅中干熔10分钟左右,放置数日味仍清新如故。
哪些食物应该存放进冷冻室?
很多细菌都是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才会大量繁殖,因此,家中许多食用品如面粉、干果(荔枝、桂圆、葡萄干、枸杞子)等,最好先放在冰箱里存放24小时至48小时后取出,这样就容易保存,不易变质。冰箱的冷藏室也可以放,但必须要把粮食、豆子装进不透水的袋中密封放入。那么哪些食物应该存放进冷冻室呢?
面包等淀粉类主食:大部分主食,如面包、馒头、包子、米饭、面条等,如果在3天内不能吃完,最好要放进冷冻室。这样不仅可以延长保存期,还可以避免淀粉类食品老化回生,变得干硬。淀粉类主食在放入冷冻室之前,要根据家人的食量预先分装到保鲜袋里,封好口。等到吃时,只需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即可,其口感也很不错。
干制食品:虾皮、海米、小鱼干等干制食品放进冷冻室,可以避免回潮、蛋白质降解、口味变差、产生致癌物亚硝胺等问题。但在冷冻之前,首先要用烘箱烘一下或在平底锅中稍微烤一下,保证这些食品水分含量足够低,然后再分装到保鲜袋里封好口。夏季节制作的干菜也可放入冷冻室,不仅可避免生虫,还能够避免其褐变。此外,茶叶等低水分含量的食品也可分装好后放入冷冻室。
粮食和坚果类:在炎热季节,红豆等粮食很容易生虫,但是如果能够将它们冷冻3—4个星期,然后再拿出来放在室温,就可以避免虫卵生长,还可避免发霉。坚果类含油脂成分较多,在常温下放置容易氧化。如果能够将坚果密封后冻起来,就可以保证其美味安全。同样,这种冷冻处理也适用于红枣、葡萄干等水分含量比较少,又容易生虫的食品。
在冷藏室里快要过期的食品:因为微生物在冷冻室里不会繁殖,很多在冷藏室里快要过期的食品,如果暂时吃不完,在其腐败之前,都可以先放进冷冻室,比如豆制品、熟肉、熟鱼等,尽管化冻后口感可能会略差一点,但至少东西不会被浪费,也不会带来健康风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防止食物变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