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高铁站最新消息南站建在那里?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钟吾、从德、酒都、下邳,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

宿迁泗洪天岗湖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

在泗洪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

公元前113年,泗水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讚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宿豫曾为北魏宿预郡治所,梁东徐州治所,东魏东楚州治所并改名宿豫,陈安州治所,北周泗州治所,隋下邳郡治所。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沖圯(亦有黄河水沖圮之说),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宋属河东路淮阴军邳州郡,后属京东东路淮阳军。

元、明、清时期宿迁属淮安府。

清朝初年为江南省的一部分。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宿迁属江苏省淮安府。
清初,宿迁又改属徐州。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州府制,宿迁先直属江苏省政府,后隶属淮阴行政督察区。

在人民革命斗争中,成立的泗宿县、宿迁县归华中军区六分区领导,属淮海区。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

1945年9月~1946年7月曾设宿迁,属泗宿县。

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由省直辖,下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4县和宿城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

1996年7月建市之初,宿迁辖县1区,共有乡镇124个。

年,先后有51个乡撤乡设镇。

200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併15个乡镇、6个场圃,新设4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26个减少为111个。

2001年6月,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宿迁範围内2500人以下的村(居)委会进行了合併,村(居)总数由原来2299个撤併为1418个,撤併率为38%。

2004年3月,经宿迁市申请,省政府批覆。将泗阳的洋河镇、郑楼镇、中扬镇、仓集镇、屠园乡及泗洪的陈集划归宿迁市宿城区管辖。

截止2017年,宿迁辖沭阳、泗阳、泗洪县和宿豫区、宿城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高新区、宿迁软体园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有95个乡(镇)和21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建制镇75个,村委会965个、居委会477个。

幸福街道、项里街道、河滨街道、古城街道、双庄街道、支口街道、耿车镇、蔡集镇、王官集镇、埠镇、龙河镇、洋北镇、中扬镇、陈集镇、罗圩乡、屠园乡

顺河街道、下相街道、豫新街道、仰化镇、大兴镇、丁嘴镇、来龙镇、陆集镇、关庙镇、侍岭镇、新庄镇、曹集乡、保全乡

沭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沭城街道、南湖街道、梦溪街道、十字街道、七雄街道、章集街道、陇集镇、胡集镇、钱集镇、塘沟镇、马厂镇、沂涛镇、庙头镇、韩山镇、华沖镇、桑墟镇、悦来镇、刘集镇、李恆镇、扎下镇、颜集镇、潼阳镇、龙庙镇、高墟镇、耿圩镇、汤涧镇、新河镇、贤官镇、吴集镇、湖东镇、青伊湖镇、北丁集乡、周集乡、东小店乡、张圩乡、茆圩乡、西圩乡、万匹乡、官墩乡、青伊湖农场

城厢街道、来安街道、史集街道、众兴镇、爱园镇、王集新城、新袁新城、裴圩镇、李口镇、临河镇、穿城镇,张家圩镇、高渡镇、卢集镇、庄圩乡、里仁乡、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泗阳农场、泗阳棉花原种场

青阳街道、重岗街道、大楼街道、双沟镇、上塘镇、魏营镇、临淮镇、半城镇、孙园镇、梅花镇、归仁镇、金锁镇、朱湖镇、界集镇、太平镇、龙集镇、四河乡、峰山乡、天岗湖乡、车门乡、瑶沟乡、石集乡、城头乡、陈圩乡、曹庙乡

洋河镇、郑楼镇、洋河镇、仓集镇

晓店镇、井头乡、皂河镇、黄墩镇、祥和社区、嶂山林场

南蔡乡、三棵树街道、黄河街道、古楚街道

爱园镇,裴圩镇,临河镇

界集镇,梅花镇,上塘镇

耿车镇,蔡集镇,龙河镇

(*表示参照省级重点镇考核管理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12′17″~34°24′38″、东经117°6′19″~119°12′50″之间,南与淮安市毗连,东与连云港市接壤,北与徐州市相连,西与安徽省交界,处于徐、淮、连的中心地带,地处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西部与安徽省接壤。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7.6%,耕地面积43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367平方公里。

宿迁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平原广阔,河网密布,为典型苏北水乡。整体地形西南、西北部为岗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米以下,最高海拔为71.2米,最低海拔为2.8米。

宿迁市地处淮河、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临洪泽湖,北接骆马湖,承接上游21万km面积的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宿迁市境内有两大水系,即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全市总面积8555.0km。其中淮河水系面积4225.6km,沂沭泗水系面积4329.4km;洪泽湖水面面积1248.0km,骆马湖水面面积222.0km。

宿迁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小时。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71小时。无霜期较长,平均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动积温5189℃,全年作物生长期为310.5天。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乾天气。

宿迁是优质农副产品产区,也是着名的“杨树之乡”,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蚕茧、木材、花卉、食用菌等,所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28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约160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02%。沭阳县是远近闻名的“花木之乡”,花卉苗木品种繁多。2013年,宿迁泗阳县是着名的“意杨之乡“,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700万立方米。

宿迁是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水域面积350余万亩,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三河(大运河、淮河、沂河),其中两湖水质达国家二类标準,盛产银鱼、青虾、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泗洪县还被原国家农牧渔业部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

宿迁市平均降水量837.7mm,折合降水总量71.67亿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912.3mm偏少8.2%,属于一般枯水年。全市当年水资源总量22.700亿m,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575亿m,地下水资源量10.153亿m,重複计算量1.028亿m。全市总供水量25.921亿m,全市总用水量25.921亿m。全市总耗水量17.652亿m,占总用水量的68.1%(即耗水率)。全市水资源总量22.700亿m,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575亿m,地下水资源量10.153亿m,重複计算量1.028亿m。(2015年)

宿迁市市地表水资源量13.575亿m,相当于年径流量158.7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5.539亿m偏少12.6%。其中淮河水系8.306亿m,沂沭泗水系5.269亿m。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0.153亿m,其中淮河水系3.789亿m,沂沭泗水系6.364亿m。依地貌划分,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9.828亿m,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6.8%;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0.325亿m,仅占3.2%。(2015年)

宿迁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已经发现、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英砂、蓝晶石、硅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黄砂等。有待探时和开发利用的矿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石等。

2018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151.52万户,户籍总人口591.26万人。常住人口为492.59万人,比上年增加1.13万人,增长0.2%,连续九年平稳增长。分年龄结构看,少儿(0-14岁)103.38万人,占比21.0%,比上年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劳动力人口(15-64岁)333.18万人,占比67.6%,比上年占比回落1.2个百分点;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56.03万人,占比11.4%,比上年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13.8%。,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长率6.6%。。全市城镇化率60.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宿迁是江苏省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市,有回、满、苗、布依、基诺、彝、畲等43个少数民族族别、7个民族聚居村、2.4万人,是全省农村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市。

沈海斌、曹秀明、薛启书、李荣锦、张 轩、光 华马爱平、史志军

本表格数据来自宿迁人民政府网站截至日期为2018年11月1日,参考资料来源

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72亿元,比上年增长6.8%,比全省增速快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8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5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34亿元,增长7.3%。人均GDP达55906元,按平均汇率达8448美元。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46.5:4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8个百分点。

新技术、新业态、新动能持续发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0.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3.7%,拉动全市经济成长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6.5%;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1%;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路实现零售额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为84.0%。

沭阳县是“全国百强县”,泗阳县是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

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9.37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334.65亿元,林业19.86亿元,牧业89.21亿元,渔业98.7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6.85亿元,占比分别为59.8%、3.6%、15.9%、17.7%和3.0%。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8.14万亩,比上年减少3.27万亩,下降0.4%;亩均产量447公斤,比上年减产2.4公斤,下降0.5%;总产量401.02万吨,比上年减产3.63万吨,下降0.9%。其中,夏粮面积436.04万亩,亩产374公斤,总产163.11万吨,分别下降0.1%、2.3%和2.4%;秋粮面积462.11万亩,下降0.6%。秋粮单产上升,拉动总产增收。秋粮亩产为515公斤,总产237.9万吨,分别增长0.8%和0.1%。

全年设施农业面积119.95万亩,比上年增加4.55万亩,增长3.9%;设施渔业面积29.6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增长5.3%。新增高标準农田35.92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3%,新增绿色食品107个、地理标誌农产品3个,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36.36万亩,比上年增加2.38万亩,增长1.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86.49万吨,比上年增加1.87万吨,增长0.4%。重点发展西瓜、草莓等主打品种,瓜果类产业初具规模。全年瓜果类播种面积19.98万亩,比上年增加0.81万亩,增长4.2%,其中西瓜、草莓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35万亩和1.62万亩,分别增长2.4%和17.4%。

全年生猪出栏233.08万头,比上年增长4.5%;年末存栏140.88万头,比上年下降4.2%。家禽、牛、羊养殖形势较好,存、出栏均有所增长。家禽出栏5954.5万只,增长8.2%,年末存栏增长2.8%;大牲畜出栏5.22万头,增长12.4%,年末存栏增长6.9%;羊出栏43.48万只,增长22.4%,年末存栏增长3.0%。全年水产品产量26.16万吨,比上年增长0.4%。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46.9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实现产值2403.37亿元,增长10.7%;实现出口交货值103.8亿元,增长20.8%,增速比上年高12.1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8.6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利润总额271.83亿元,增长4.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2.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

2018年,全年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8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82.82亿元,比上年下降1.4%;竣工产值570.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18.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78.56万平方米,增长1.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28.08万平方米,增长5.3%。

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82亿元,比上年增长7.0%。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713.67亿元,增长6.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20.15亿元,增长12.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653.54亿元,增长7.2%;乡村实现180.28亿元,增长5.9%。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8.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4.6%,石油及製品类增长9.1%,书报杂誌类增长22.8%,中西药品类增长21.0%。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出口27.17亿美元,增长25.1%;进口8.84亿美元,增长13.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4个,比上年增长118.6%;完成协定注册外资10.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6%。实际利用外资3.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2.39亿元,比上年增长6.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46.69亿元,比年初增加231.74亿元,增长9.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44.78亿元,比年初增加135.18亿元,增长11.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63.61亿元,比年初增加337.16亿元,增长15.1%。其中製造业贷款余额257.20亿元,比年初增长5.0%。企业直接融资占比达24%,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保险机构110家,其中人寿保险48家,财产保险6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5.81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9.72亿元,增长10.8%;人身险保费收入46.09亿元,增长17.0%

2018年,“时尚体育四季嘉年华”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十九届省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取得历史性突破,宿迁籍运动员周欣茹夺得青奥会摔跤项目金牌,胡道亮实现第三届亚残会参赛项目“大满贯”。“文化四季”等活动深入推进,完成52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2018年,创建省优质园17所,启动高品质高中创建工作,创成1所省现代化示範性职业学校、5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5个省现代化专业群、2所智慧校园。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2018年全市高考本科达线率73.5%,一本达线率19.1%,比上一年提升3.1个百分点。全市共有21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录取数苏北第一。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省赛共获得19金43银82铜,省赛金牌数及奖牌数均位列全省第七。

江苏省沭阳如东高级中学

又称宿迁大学城(湖滨新城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园)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已有宿迁高等师範学校、宿迁职业技术学院、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宿迁校区、江苏外事学院、宿迁卫生学校、宿迁体育学校、宿迁第一实验国小,江苏农民培训学校等院校,园区建筑面积达80万m2,基础设施投入达10亿元,2013年,在校在籍生达4万人,江苏警官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宿迁职业技术学院二期等院校正在建设。 园区力争在年之间,实现进区学校12所,在校生人数达8万人以上。

2018年,全市专利申请数15531件,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发明专利3664件,增长84.5%,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专利授权量8488件,比上年增长94.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有效发明专利数1230件,比上年末增长27.9%。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达252家,江苏宿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全年共落实科技政策减免税3.51亿元,比上年增长44%;企业获“苏科贷”贷款3.31亿元,比上年增长34%。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0家,总数达349家。

2018年,全市卫生机构共2394个,比上年增长1.9%;卫生技术人员31687人,增长4.4%;执业医师12169人,增长5.5%;卫生机构床位数28530张,增长4.6%。乡镇医院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完成新一轮219家村居卫生机构提档升级。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準提高到65元。

2018年,企业职工“五险”新增34.6万人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6%以上,低收入农户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双双实现100%。农村“五保”、城乡孤弃儿童保障标準稳步提高,3541名残疾儿童享受基本康复免费服务。率先建立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制度,被列为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18年,创成省生态园林城市,以全省第一名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完成棚户区改造13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33个,累计惠及民众7.6万人。16个街头绿地建成投用,9家单位庭院完成开放式改造,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到40.6%、15.47平方米。依法拆除中心城区48座高立柱广告。完成双星大道、黄浦江路北延等12条道路改造,新改建停车场12个,新增停车泊位5000余个,完成50组公共场所充电桩建设、3350辆公共脚踏车更新升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标準建成“城市之家”5个,新改建菜市场9个,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建成现代公厕88座,新铺设雨污管网60.1公里,雨污分流率达89.8%。

2018年,持续实施“263”专项行动,全年PM2.5为53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3.6%;空气品质达标率为64.6%,较上年提升1.0%;PM2.5浓度、空气品质优良率改善幅度分别位居全省第四、第七位。30条城市水体消除黑臭,“一线一岸”整治基本完成,1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7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完成10个乡镇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建设,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率分别达50%、85%。

持续推进百万亩生态林建设,新造生态林10.7万亩,完成杨树更新改造26.9万亩。生态修复工作有序开展,建成30条生态示範河道,完成骆马湖“退渔还湖”2.07万亩、洪泽湖湿地修复超过1万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新建改造城镇污水收集管网525.8公里,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252个。

京杭大运河纵贯宿迁南北,宁宿徐、徐宿淮盐高速、京沪、新扬高速建成通车,新长铁路、宿淮铁路,205国道穿境而过,省道344加快推进。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东到淮安涟水机场130公里,空港优势非常明显。

2018年,全市完成货运量5492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公路货运4163万吨,增长2.1%;水路货运1329万吨,增长5.1%。实现货物运输周转量178.9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39.94亿吨公里,增长2.4%;水路货物周转量39.04亿吨公里,增长5.3%。完成港口货物运输吞吐量1217万吨,比上年下降17.6%。完成客运量7636万人,比上年增长1.7%;实现旅客运输周转量51.20亿人公里,增长2.0%。

徐宿淮盐城际铁路(徐州-宿迁-淮安-盐城)是江苏省东西向高速铁路,是江苏腹地最重要的铁路大动脉之一,有江苏铁路金腰带之称。铁路与京沪铁路、盐通铁路、连淮扬镇铁路相连,与连淮扬镇铁路形成徐宿淮扬镇铁路通道,与盐通铁路形成徐宿淮盐通沪通道,以上通道的形成具有京沪铁路第二通道的重要功能。徐宿淮盐铁路全长约314公里,全程设计行车速度为250公里/小时。

徐宿淮盐铁路途经徐州市、睢宁县,宿迁市、泗阳县,淮安市,阜宁县、建湖县、盐城市等县市,全线共设徐州东站、后马庄站、观音站、睢宁站、宿迁站、洋河站(预留站)、泗阳站、淮安东站、朱桥站、阜宁南站、建湖站、盐城站11座车站。2015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12月建成通车。

合青高铁是合肥至青岛的高速铁路合肥至新沂段简称,该线路目前已完成勘察设计招标[1]。[2]合青铁路是我国在“八纵八横”铁路主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区域连线线,北接徐连客专、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和沿海高铁,南与合安九、昌九、昌吉赣、赣深等高铁联通,构成华南、西南经合肥至山东半岛的快速客运大通道,对完善国家快速铁路网布局,加强内陆与沿海地区经济融合,支撑长江经济带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合青高铁合肥至新沂段于2016年4月15日第一次环评公示。全线设新合肥西站、八斗岭站、定远东站、明光西站、五河站、泗县东站、泗洪西站、宿迁东站、新沂南站9个车站。线路等级为客运专线,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合青高铁建成后,合肥到青岛之间将几乎呈直线距离,青岛和山东半岛烟台以及苏北地区的旅客可以在合肥转乘京九高铁直达深圳、香港等珠三角发达地区,同时合肥前往日照,也将结束不通火车的历史。已进入环评公示阶段,预计2018年底开工。

宁宿铁路项目是2012年8月江苏省省政府批覆的《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规划项目南京~宿迁铁路,该线原规划为远景项目,随着江苏省铁路网逐渐完善,铁路建设逐渐转向苏中、苏北地区,该线是苏北腹地与南京衔接的直接线路,对提升南京对苏北腹地辐射带动性具有重要意。

宁宿铁路是江苏省南北向高速铁路,是江苏西北最重要的铁路大动脉之一。宁宿铁路北起宿迁南至南京,途径泗洪、盱眙等地。

2018年5月宿迁市启动宁宿铁路项目谘询研究。

新长铁路新沂至淮安段複线电气化改造。新长铁路新沂至淮安段现为单线铁路,途经我市沭阳县及泗阳县。该段的複线电气化改造已列入《江苏省“十一五”至2020年铁路建设和发展规划》和《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近中期改扩建规划。目前我市正在争取将新长铁路新沂至淮安段複线电气化改造列入“十三五”计画新开工项目。该项目改扩建标準为双线I级铁路,设计时速提高到200公里/小时以上。

宿淮铁路西起京沪铁路符离集车站,东至新长铁路袁北站,途经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泗县,江苏省泗洪县、宿迁洋河新区、泗阳县、併入新长铁路淮安市袁北站。全长210公里,建设标準为国铁I级,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预留160公里/小时,并预留电气化建设条件。总投资53亿元,2013年12月28日正式运营。

宿迁公交主要指服务宿迁中心城区的城市道路公共运输。宿迁公交以公共汽电车线路为主体,快速公交(规划中)、郊区线路、长途线路、定製公交、旅游线路为辅。

截至2017年10月,全市公交运营线路93条、车辆1367辆,其中城乡公交线路25条、车辆279辆[1]。承担着宿迁地面公共运输客运的主体任务。

2015年宿迁市区新(改)建港湾式公交站台420个,新开闢公交线路41条,新增加新能源公车412辆、空调车比重超过90%,候车时间由原来半小时以上缩短到10分钟左右,去年乘坐公车人次突破9000万;先后建设143个站点、投放3350辆公共脚踏车,累计借车近260万人次、日均达5300人次;镇村公交开通率达88%,所有行政村实现客运班车通达。

宿迁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居江苏省北部, 地处京杭大运河南北运输通道重要节点,苏北地区最大对外口岸,是中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对外开放二类水运口岸[1],京杭大运河沿线第一大港,也是京杭大运河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河中转的枢纽港,是京杭大运河中上游最直接、最快捷的出海口,也是中国连结全球的江海河转运综合枢纽。

宿迁港是苏北物流业发展示範区、国家级绿色建材产业基地,京杭大运河沿线对外开放的示範口岸、江海河联运的样板港区、铁公水综合运输体系的创新高地、智慧航运现代物流的绿色品牌[1]。

宿迁港以中心城市宿豫区和宿城区的港口作业区组成运河宿迁港,以沭阳港区、泗阳港区、泗洪港区三个县城港区为辅助港区。

泗阳港是江苏省十大内河港之一,位于京杭大运河泗阳船闸下游约4.5公里处左岸,建有8个两千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260万吨,总投资1亿元。2011年,泗阳县正在积极推进泗阳港配套设施和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努力打造运河沿线一流港口。

2014年,宿迁规划建设宿迁轨道交通,宿迁市轨道交通是服务于中国江苏省宿迁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宿迁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为放射网结构,由4条线构成(不含市域线),全长约80公里.

中国中铁工程设计谘询集团有限公司和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完成的《宿迁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纲要成果,通过专家技术审查。规划4条市区线路,线路总长80公里。

2017年宿迁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成果已通过宿迁市市规委会审查[1],目前正积极协调报江苏省住建厅开展技术审查。将建设轨道交通线M1线及M4线。

宿迁方言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宿迁的汉语方言,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徐淮片。是宿迁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

狭义宿迁话指宿迁市区方言,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宿迁主流通用方言。

广义宿迁话还包括各宿迁本地(郊区、县)方言,主要包括沭阳话、泗阳话、泗洪话。

宿迁话具有中原官话的主要特点,即古入声消失,其中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部分地区分尖团,严格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宿迁话语气比较重。 而宿迁下属三县所使用的基本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也多不分。

宿迁话特指以宿迁城区话为基準,包括周围接近该基準的方言(即基本上是市辖区的方言)。而非只限或所有宿迁行政区划内的方言(行政区划并不一定与语言区划一致)。

宿迁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区域内包含两种方言语系:泗阳、泗洪属江淮方言洪巢片,沭属江淮方言海州片。宿豫区、宿城区属中原官话方言区。因其方言声腔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沭阳、泗阳为淮海戏流行区,泗洪为泗洲戏流行区,宿豫、宿城有淮红戏以及琴书、大鼓、评词等曲艺品种。

宿迁民间艺术繁荣,旱船、高跷、花挑、跑驴、舞龙、舞狮等艺术形式为民众喜闻乐见。长期以来形成的岁时、礼仪风俗也很多,如祭灶、过年、二月二、上巳日、六月六等,在婚丧嫁娶、生育寿庆上的仪式和席面也别有一番程式。

生活上,因为宿迁在历史上曾为旱作物产区,居民以水稻、小麦、玉米、甘薯等为主食,可加工做成馒头、冬粉、麯酒等,但自“旱改水“后,改为以吃大米为主,居民多喜食葱、蒜、辣椒,冬季习惯腌製大白菜、雪里蕻、萝蔔、大头菜等备冬。酒文化底蕴尤为深厚,洋河大麯、双沟大麯久负盛名,均位居中国名酒之列。

俗名小黑葡萄。为中国古老优良酿造葡萄品种。小黑葡萄的栽培,最早见于1901年的《宿迁县誌》上,当时洋北半壁店(今船行)一带多处连片棚架栽培。

呈玫瑰色,晶莹透亮,放在报纸上能透过糕体看清文字,酷似一枚红色的水晶。口感细腻,酸甜适口。放于手上,似有弹性。有开胃消食,活血化淤,对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也有一定疗效。相传2000年宿迁人民为怀念西楚霸王项羽而创製,初名“霸王糕“。

由民间名师黄德(诨名叫黄小狗)始创,人称“黄狗“猪头肉,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肉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肥肉酥烂,精肉鲜香,味纯而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尝此肉,大为讚赏。又有“乾隆老汤“之雅称。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京杭大运河泗阳县新袁镇段三岔河口,时逢晌午,他即兴下船,放眼望去,一幅“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画面,顿感心旷神怡,决定在此“进膳“。地方官吏令名厨烹製一道色味鲜美的当地山羊肉献上。乾隆帝品尝后大悦,脱口而出:“此乃人间美食,仁和羊肉甲天下也。“

膘鸡是泗阳着名特产之一。农家婚丧喜庆,多以膘鸡作为“头景“上桌,客人评论厨师手艺如何,也都是以膘鸡的製作为标準。

因放有小茴香、花椒、丁香、八角、桂皮等5种香料,故称。明代末年开始生产。

银鱼形体纤细,明莹如银,无鳞软骨,肉嫩味美,具色、香、味于一体,实属鱼中极品。

车轮饼既香又甜,既脆又酥,工艺複杂,口味独特,是馈送亲友的理想佳品。

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4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实现旅游总收入293亿元,增长15.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89万美元,增长33.1%。年末全市共有等级旅游景区49个,其中4A级景区数量达10个,比上年末增加1个。4A级景区接待游客1226.71万人次,增长22.3%。年末旅行社数量达到87家,比上年末增加7家。

宿迁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项王故里为项羽出生地,建筑古朴,宏伟庄重。乾隆行宫重檐斗拱,金碧辉煌,是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皇帝行宫,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洪泽湖唯一的天然湿地分布区,泗洪县境内穆墩岛是洪泽湖上的一颗明珠。

雪枫公园、洪泽湖湿地公园、中国杨树博物馆、湖滨公园、项王故里、乾隆行宫是国家4A级景区。洋河酒厂工业园、双沟酒文化工业园、苏北花卉示範园、平原林海景区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範点。泗阳平原林海景区、沭阳花木生态旅游区、泗阳大禾庄园、宿城区利华农业生态园、宿豫区运河湾自然农园、梨园湾(林苗圃)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範点。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骆马湖三台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洪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龙王庙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坐落于宿迁西北20公里处的古镇皂河。

行宫现存门楼二楼带有戏台,顶部木雕百鸟朝凤,兼有戏台和出入通道两种功能,在中国建筑史上较为少见,故被视为宿迁境内重要的古建遗存之一。

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人文风景旅游区。项王故里坐落于宿迁宿城区的项里居委会,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是为了纪念盖世英雄项羽于唐宋时修建。

雪枫公园建成于2007年9月,占地320亩,分为纪念瞻仰、水景游览、励志教育和配套服务等四大功能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宿北大战纪念馆地处宿迁城区幸福路中心广场北端,属人文风景旅游区,是宿迁公园、陵园合一的新景区,园内有七处烈土纪念碑、纪念塔、雕像和革命文物陈列馆,并有各种新式建筑。

宿迁耶稣堂始建于1925年。教堂为西方传统建筑形式,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方形,分上下两层,面南,东西长20.67米,南北深19.37米,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外墙青砖,清水砌筑,堂内东面建有圣台,中央并南、北、西面为听众席,下层可容400人左右,上层可容200人左右,是一座规模较大较完整的西式建筑,2001年被宿迁人民政府公布为“宿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黄河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苏省宿迁古黄河风光带,公园内有古黄河长80公里,总面积1660公顷。

宿迁嬉戏谷动漫王国位于宿迁湖滨新城,紧邻骆马湖。项目占地26万平方米,一期投资7亿元,投资主体为滨湖新城城投公司。一期开放了龙腾天下、骆马湖精灵城、梦回秦汉、汉墓丽影、魔法脱口秀、星河战场、空战英豪等七大数字互动体验馆。

国家3A级风景区,属自然风景旅游区。三台山森林公园(嶂山森林公园),位于宿迁市北郊。1997年5月由江苏省农林厅命名成立。同年6月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为公园题写园名。

该公园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大型景区,距市中心7公里,规划面积约11平方公里,宿(迁)新(沂)公路穿越境内。此处属层峦翠迭的丘陵岗地,最高处,海拔73.4米(为市区之最),适当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项目,是中心城市的“绿肺”。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碧水小湖,森林幽古,形成特异的风光带,被称为"江苏的西双版纳"。向西4公里即是烟波浩渺的骆马湖,山水相映,分外妖娆。园区有森林6000亩,树木70余种,天然草坪遍布山问,野生动物100多种。

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属自然风景旅游区。位于江苏省泗洪县东南部。距泗洪县城约27公里,距宿迁区约60公里,距南京约2小时车程、徐州1.5小时车程。是集科普、科教、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宿迁极乐律院遗址,唐朝时期,此处先有一个教练场,又名教军场,是很大的一块平地,教军场旁边存有一个很小的马神庙(或许此处教军场是为骑兵所设计,此处存疑),这个马神庙就是现在是极乐律院。

骆马湖是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历史上骆马湖又名乐马湖、洛马湖、马乐湖。

真如禅寺,昔寿圣禅林也。僧人绍清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其后慈潭、善祥、智兆诸禅师,相继重修,增其旧制。痛日寇入侵,千年古剎,毁于战火。

楚街位于宿迁新城区,以富康大道为主轴线,北起洪泽湖路、南至西湖路。

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景区内涵盖中国地文馆、张相文故居。主要为缅怀中国近代地理学先驱、中国地理学会发起者张相文先生,他是第一个提出将秦岭淮河作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地理学家。

三皇庙碑位于真如禅寺门前广场西侧的石亭内。此碑刻为江苏省重点保护文物。

最早记录宿迁项羽戏马台的史料是唐前期诗人张说的一首诗。张说(667-731)洛阳人,唐大臣。

古井已有两千余年,古井井壁青砖上有青苔和井沿上有绳痕。

中国工业旅游示範点。中国着名酒都,景区继续挖掘酒文化历史,发挥酒都效应,重点打造以酒文化为基础的游览区。

妈祖文化园是泗阳县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大项目。妈祖文化园总投资1.5亿元,妈祖文化园包括妈祖广场,妈祖殿以及高达20.12米妈祖雕像,该项目建成后将是千裏运河上首座妈祖文化园,也是全球6000多座妈祖庙中罕见的集水利生态风光、佛、道为一体的文化链条和旅游景点群。

平原林海景区依偎于古黄河、古运河沿岸,全长约7公里,内含平原林海自驾游、汽车公园、汽车迷宫、桃源渡、古黄河栈道等节点。

杨树博物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也是泗阳县第一个国家4级景点。杨树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以杨树为主题的博物馆。四颗“意杨王“直击雷防护工程、雕塑製作、豆石道路、大理石广场、古井壹口,总占地面积约9650平方米。

沭阳·海宁皮革城现已是AAA级旅游景点,三星级文明市场。汇聚BOSS、绅威、丹喜路、美国骆驼、梦特娇、卡丹路、木林森、万里马、奥杰、雷洛、tucano啄木鸟、义大利乔治·阿玛尼、卡帝乐鳄鱼、巴黎春天、艾格、德尔康、台湾红蜻蜓等30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进场直销,引领华中、华北地区国际皮革潮流,为消费者提供远低于普通商场价格的优质皮衣、皮草、箱包、皮鞋、皮具、羊毛衫等产品。

贤官亭位于沭阳县城北14公里处的贤官镇贤官街西头,亭身双层,棱形,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亭高9.5米,占地2.2亩。如今看到的贤官亭,是该镇民众于1995年自发募捐建成的。亭子建成后得到张爱萍、杨纯、田哨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肯定。因为支持民众颂扬贤官就是尊重民意。张爱萍将军欣然执笔,为贤官亭题写了亭名。 

罗曼园地处骆马湖湖滨带状湿地公园的南部位置,西部毗邻避风港,东到环湖大道,南至骆马湖南堤,北面与游憩中心和酒吧一条街相连,占地面积36.24公顷,总投资约7000万元。

罗曼园的名字源于英文romantic(罗曼蒂克),寓意浪漫和激情。“罗曼园”顾名思义,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展园,它以浪漫为主线,生态为辅线,按照“一堤、二轴、三区”的空间格局进行规划建设,成为连线中心城市和湖滨新区腹地的重要旅游节点。

骆马湖是江苏省第四大湖,面积400平方公里。骆马湖原本原本是平原,因为地壳运动,加之黄河数次决口,侵泗夺淮入海,日积月累,从而于宋代形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骆马湖。

湖滨浴场是骆马湖畔的一个天然浴场。浴场的整个沙滩分南北两个部分,在沙滩南边有沙滩排球、沙滩高尔夫、水上快艇等游乐项目;在沙滩的北边呢,则有沙滩卡丁车、欧洲蹦极、皮划艇、竹筏等游乐设施,游客可以在此享受水中冲浪、空中失重等游玩乐趣。

婚庆影视文化产业园是集旅游度假、婚纱摄影、主题景观、文艺演出、影视基地,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度假休闲基地。

婚庆影视文化产业园以“阳光”、“运动”为基调,以“爱情浪漫”为主题,实行内外景结合,一站式拍摄,并运用现代造园艺术,集玫瑰花海、浪漫小镇、爱情海风情、罗曼教堂、巴厘岛风情、荷兰风车群等特色景点于一身,以景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构筑一个极具传统底蕴,富有时代韵味,浪漫主义的婚纱摄影影视基地。

婚庆影视文化产业园占地500多亩,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专业权威,功能最齐全的婚纱摄影影视基地。

朱瑞将军纪念馆是为纪念朱瑞将军而修建的,位于宿城区古黄河景观带东段,北临滨河路,东靠环城西路,南依古黄河河道,西眺黄河风景带主景区,规划用地7.2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8043平方米,建筑高度19.4米。

馆内大厅朱瑞将军雕塑高达5米,纯铜铸造,由中央美术学院创作。整个展厅以朱瑞将军生平事迹展览为主,分为“救国寻路、红军将领、抗日烽火、战地炮魂、民族长城”五大版块,收录大量的图片、文献、实物等,全面而客观地展现了朱瑞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对炮兵缔造所作的卓越贡献,是宿城新区“印象黄河”整体景观带中的一个重要人文景点,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古代有着名中医张汉、蛇医季德胜、名医蔡克元,植物学家吴印禅,蚕种专家段佑云,着名骨科教授陆裕朴等,清代有着名桃源诗人房震亨、女诗人倪瑞璇、剧作家刘清韵、着名山水画家徐子容、芦雁画传人薛怀等。

近代和当代有改进纺织工艺的卢廷兰,地理学家陶懋立,中科院院士胡宁、陈颙、北洋政府首领段祺瑞、中国近代军乐创始人李映庚、着名地理学家张相文、哲学家史学家叶蠖生、进步诗人谢侖仙、女诗人史忆芳、水墨梅花画家张德亭、画家张开元、摄影大师吴印鹹、画家苏葆桢、着名作家白夜、朱西宁、剧作家宋项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等。“淮北刘胡兰“喻尊霞、女英雄王华、“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少年英雄“韩余娟、“中国首善“陈游标、“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裴昌彩、“中国骄傲“朱柱等。

项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中国古代起义领袖,中华史上着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

刘世勛:(?~1147年),号真君,南宋太尉,宋淮安府桃源崔镇(今江苏省泗阳县临河乡人)。

蔡玉标:(),又名绍新,字虞庭,号雨亭,江苏宿迁县人(今江苏省宿迁),中华民国陆军少将。

孙明瑾: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着名抗日英雄。陆军第十军第十预备师少将师长。在常德会战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2014年9月,孙明瑾被民政部收入第一批国家级着名抗日英烈名录。

朱瑞:(1905~1948),宿迁宿城区龙河镇朱大兴庄人,人民炮兵奠基人,为新中国炮兵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马志高:1924年5月出生,江苏宿迁人。1955年授予独立自由勋章(二级)。1988年8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赵立凡:1943年出生,江苏新沂窑湾人。原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中国电视报》总编辑,《电视研究》副主编、高级记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院长。现中国网路电视台总顾问、美术频道总编审。

孙家正:男,1944年3月出生,泗阳人。中国文联主席。

宗庆后:男,1945年10月出生于江苏宿迁,高级经济师,浙江大学MBA特聘导师,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胡亚东:男,1953年1月出生,泗阳人。中国铁路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张雨柏:男,1964年10月出生,泗阳人。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国家级品酒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委副会长。

王守兵:男,1968年12月出生,泗阳人。大学本科学历,党校研究生学历。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

刘强东:1974年生于江苏省宿迁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京东商城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执行长。

陈游标:江苏泗洪人,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启明:男,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主持人,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主持人。

庄妮:2月11日出生于宿迁市沭阳县,中国内地女歌手。她有着野性与激情的释放,动人心骨的透彻与响亮无比的嗓音。被传奇地誉为“亚洲天籁”、“最激情的女高音”等。作品有《爱走了》、《为爱付出》等。

联合国环保节能新型示範城市

中国城市效益竞争力十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2005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2006年浙江最佳投资城市最具人气奖

2007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特别奖

2012年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

2015年全国首批信用示範创建城市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

今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目前下达投资计划686亿元!

将继续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2022年计划开通湖杭铁路

有序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等

2022年,长三角铁路计划开通湖杭铁路,有序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沪苏湖铁路、杭温铁路等17个项目工程建设。

确保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沪渝蓉高铁合肥至武汉段、通苏嘉甬、合肥至宿迁铁路、宁芜扩能改造等5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扎实做好合肥至宿迁高铁宿迁至泗县段、浦东铁路扩能改造、北仑支线扩能3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南沿江城际铁路据悉,2021年长三角铁路,完成基建投资901.9亿元。连续六年居全国铁路首位,年内投产新线里程585.2公里。截至2021年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达13374.3公里,其中高铁里程6329公里,位居全路第一。

铁路作为国家关键性基础设施,具有投资量大、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用工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明显等特点,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国家发改委批复沪俞蓉沿江高铁!

近年来,苏州持续推进铁路建设,不断传来好消息!

沪苏通铁路的开通,打破了苏州沿江三市不通铁路的历史,苏州三地苏州市民出行大大加速!

沪苏湖铁路、南沿江城际铁路等多条在建铁路不断传来好消息,沪渝蓉沿江高铁工可,已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日前,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可行性研究启动会议召开,标志着该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并要求今年要顺利完成科研工作!

效果图,以最终发布为准

“十四五”期间,多条途经苏州的线路将开工,苏州正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根据《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高速铁路中的南通经苏州嘉兴至宁波铁路(含如东延伸段);城际和市域(郊)铁路中的上海经苏州无锡至常州城际线路、如东经南通苏州至湖州城际铁路(含太仓支线)、苏州经淀山湖至上海城际铁路、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苏州经常熟至张家港线等,以上途经苏州的线路均已列为开工项目。

图源: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

一条又一条铁路,正织密苏州对外信息交流网,助力城市能级不断提升!让苏城小伙伴出行越来越方便!

}

不得了!长三角轨道交通规划发布,湖州新增6个项目!

[摘要] 湖州有9个轨道交通项目纳入该规划,其中新增加6个。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的通知,推动构建功能定位精准、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层次清晰、衔接一体高效的现代轨道交通系统。湖州有9个轨道交通项目纳入该规划,其中新增加6个。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近期规划示意图)

《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长三角地区成为多层次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8000公里,高速铁路通达地级以上城市,铁路联通全部城区2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80%的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到2035年,建成高质量现代化轨道上的长三角,长三角成为轨道交通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样板区。

一、构建多层次网络布局

把握多层次运输需求,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和一体衔接,打造四网融合、覆盖充分、内畅外通的轨道交通网络。

坚持高速与普速并重、新建与改造同步,构建“三纵三横”、多点放射的区域干线铁路网络,加强长三角与铁路网的衔接联通。“十四五”共规划24个项目,总里程3702公里,总投资6907亿元。

1、沿江高铁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

2、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

3、上海经乍浦至杭州铁路

4、上海经乍浦至杭州货线铁路

5、南京经滁州至蚌埠铁路

6、南京至杭州铁路二通道

8、盐城经泰州无锡常州宜兴至湖州铁路

9、扬州经镇京至马鞍山铁路镇江至马鞍山段

11、新沂至合肥铁路宿迁至泗县东段

12、南通经苏州嘉兴至宁波铁路(含如东延伸段)

13、杭州经临安至绩溪铁路

15、杭州至丽水铁路义乌至缙云段

17、宁波经台州至温州铁路

22、三门峡经亳州至宿州铁路安徽段

23、新长铁路扩能改造

24、宁芜铁路扩能改造

涉及湖州的有3个项目,项目数占比12.5%。即:南京至杭州铁路二通道、盐城经泰州无锡常州宜兴至湖州铁路、新长铁路扩能改造。此外,沪苏湖铁路被作为“干线铁路网之构建多向通达高速铁路通道”,要求加快建设。

宁杭高铁二通道规划从南京高淳站引出,经郎溪、广德、安吉、到杭州。2021年计划开展规划研究,2022年视规划情况推进前期工作。

盐泰锡常宜铁路是国家干线铁路网在江苏境内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江苏省南北向中轴线上,北起徐宿淮盐铁路盐城站,途经泰州、无锡和常州,南至宁杭铁路宜兴站,设计速度350km/h,经长兴站后继续向南接入湖州高铁站。

(盐泰锡常宜湖高铁线位示意图)

新长铁路,是连接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和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客货共线国铁Ⅰ级单线非电气化铁路,线路呈南北走向,连接东北、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域的沿海陆海大通道的组成部分。

(新长铁路 示意图)

以推进互联通达为重点,优化城际铁路规划布局,构建轴带通达、辐射的城际铁路网络,强化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主要节点城市之间与周边城市的高效联通。“十四五”共规划9个项目,总里程1280公里,总投资2789亿元。

1、上海经苏州无锡至常州城际铁路

2、上海至杭州城际铁路

3、苏州经淀山湖至上海城际铁路

4、如东经南通苏州至湖州城际铁路

5、常州至泰州城际铁路

6、衢州至丽水城际铁路衢州至松阳段

7、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

8、合肥至池州城际铁路

9、合肥经新桥机场至六安城际铁路

涉及湖州的有2个项目,项目数占比22.2%。即:如东经南通苏州至湖州城际铁路、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此外,湖州至杭州西至杭黄铁路连接线被作为“城际铁路网之轴带通达”,要求加快建设。

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起于如东,向南经南通跨越长江后经苏州至湖州,全长约251千米,其中江苏境内正线长约227千米,浙江境内正线长约24千米。速度目标值160-200千米/,等级为城际铁路。估算总投资约535亿元,线路自南通市如东县东侧引出,经通州区、规划南通新机场、海门市,越长江往南,经苏州市常熟市、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湖州市南浔区、湖州市吴兴区,终至湖州市长兴县。湖州境内正线长24公里。

(如通苏湖城际线位示意图)

长三角水乡旅游铁路淀山湖至盐官段项目起于海宁观潮站,途径江苏省多个站点后,进入南浔高铁站,终点站为示范区客厅站,研究路线全长约149KM,共设站18座,总投资估算约422.61亿元。

(长三角水乡旅游铁路淀山湖至盐官段 线路图)

以优化通勤为重点,突出市域(郊)铁路对都市圈主要功能区的支撑引导,打造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间0.5—1通勤网。“十四五”共规划30个项目,总里程1367公里,总投资3934亿元。

1、上海嘉闵线(含北延伸)

3、上海市域17号线西延伸

12、南京至仪征线(含扬州延伸线)

13、南京至句容铁路西延线

14、南京至天长线二期

15、苏州经常熟至张家港线

16、南通西站经海门至新机场线

17、南通东站经新机场至通州湾线

27、台州市域S2线调整

28、温州市域S3线一期工程

29、合肥新桥机场S1线

30、黄山市域旅游T1线一期

涉及湖州的有1个项目,项目数占比3.3%。即:杭州至德清线。此外,湖州至安吉市域铁路作为远期规划布局项目纳入规划。

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建设起点为仁和南站,终点为德清高铁站。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站点为:仁和南站—仁和站—仁和北站—八字桥站—下渚湖站—地信小镇站—莫干山高新区站—千秋广场—体育中心站—双山路站—浙工大站—德清高铁站。线路全长30.6km,总投资约165亿元。计划2021年9月开工,2025年9月建成试运营。

(杭德城际铁路 线路图)

以强基提质增效为重点,统筹财力支撑和发展需要,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完善优化上海、南京、杭州等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合肥、宁波、苏州等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有序推进无锡、常州、徐州等具备条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上海虹桥站、上海南站、南京南站、杭州东站、合肥南站

上海站、上海东站(拟建)、南京北站(拟建)、南京站、苏州北站、苏州站、无锡站、常州站、南通新机场站(拟建)、徐州东站、萧山机场站(拟建)、杭州西站(在建)、杭州南站、宁波站、嘉兴南站、金华站、新合肥西站(在建)、合肥站、芜湖站、黄山北站

上海杨行站(拟建)、禄口机场站(拟建)、徐州站、常州北站、镇江站、无锡东站、南通站、淮安东站、杭州站、宁波西站(拟建)、绍兴北站、温州南站、温州东站(拟建)、台州中心站、衢州西站(在建)、长兴站、六安北站(拟建)、滁州站

二、打造优衔接枢纽体系

强化枢纽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完善衔接不同层次轨道交通系统的枢纽功能及规划布局,推动轨道交通枢纽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协调,推进重要枢纽间半互通,构建层次清晰、衔接高效的轨道交通体系。

《规划》的实施,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战略部署,指导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湖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东高铁站最新消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