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用筷子吃饭属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筷子?

自从D&G 的辱华事件之后,人们更加意识到,原来筷子也有那么多的情感和历史渊源,你知道中国人的筷子文化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吗?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学会使用筷子呢?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国人用筷子的历史吧!

小时候,当我们不再需要长辈喂饭,要自己动手吃饭的时候,家长们就开始教我们学用筷子,而年幼时的我们常常是被难到哭都抓不起来,即使抓起来也没办法像大人那样运用自如。

然而,就算再难,我们仍然会去学。许是中国人骨子里对筷子的熟悉,总有那么一天,突然一下子我们就会用筷子了,并且伴随一生。

一、殷商时代有象牙筷子

在我国殷商时代,已经有了象牙筷子。《韩非子 · 喻老》中记载:"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纣就是殷纣王。当时是殷商时代末期,纣王用象牙做筷子,这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双象牙筷子。

在殷墟等商代墓葬中,发现商代甲骨文有 " 象 " 还有 " 茯象 " 和 " 来象 " 的记载。《吕氏春古乐》中也有 " 商人服象 " 之句。据《本味篇》" 旌象之约 ",就是说象鼻也是一种美食。

由此可知殷墟我国殷商时代中原野象成群。正因商代有象群可以围猎,才有 " 纣为象箸 " 的可能。

但是,这也并不是我国的第一双筷子,而仅仅是第一双象牙筷子,我国最早的是竹木筷而不是象牙筷。

原始社会时期,大家以手抓食,到了新石器时代,祖先进食大多采用蒸煮的方法,食粥可以用匕,但羹中取菜则极不方便。

当时的祖先大多生活在始森林里,于是就在原始森林里取下树枝,在陶锅里把煮熟的很烫的菜夹出来或掏出来。

《礼记 · 曲礼》记载:

《礼记 · 曲礼》对此记载说,把谷子以树叶包好,糊泥置于火中烤熟。而更简单的方法,是把谷粒置火灰中,不时用树枝拨动,使其受热均匀而后食之。

先人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天长日久,人们发现以箸挟取食物不会烫手,制作又很方便。于是,就产生了最原始的筷子。

但当时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在捞来捞去的过程中间,逐步产生了固定的形制。

远古的时候,筷子多是就地取材的树或木棍、天然的动物骨角,原始社会末期是修削后的木筷或竹筷。

二、夏商时期出现牙筷、玉筷

夏商时期,又出现牙筷、玉筷。

等到了殷纣王 " 纣始为象箸 " 时候,筷子已经形成了粗细长短都相同的状态。

先秦筷箸,有青铜制品,更多为竹木制品,不像青铜器埋人地下数千年依然形器完整,即使锈迹斑斑,或有些残缺,也可修复。

而筷箸因身材细小,又是竹木材质,人土多易腐烂,近代,考古研究者从古墓中也发掘了一些古箸。

1961 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祥云县大波那发掘了一座罕见的铜棺墓,其中出土了三根圆柱形的铜筷,经放射性碳素测定,为公元前 500 年左右东周中期的物件 1977 年,安徽省贵池县出土了一批东周青铜器。

其中就有生活用器铜筷一双。看来,青铜不但制成鼎、鬲、尊等炊器、祭器,也制成箸等小餐具 1978 年 5 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市西北约三千米的擂鼓墩,发掘了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群,出土文物中就有竹策。

竹策,就是现代的竹筷。

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最早的筷子

江淮东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筷子,其中在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骨箸将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提前到距今 5500 年之前。

上图为: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骨箸

到了汉代,箸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汉代的餐勺和箸也是同时使用的,人们将勺与箸作为随葬品一起埋入墓中。马王堆汉墓中出土有一组餐具,在漆盘上搁着,这套完整的餐具中就有一副筷子。

《三国志》中曹操煮酒论英雄,提到 "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刘备听到后," 失匕箸 "。

这句话是说,曹操说 " 当今天下英雄,只有我和你刘备两人而已 ",刘备意识到曹操的真实用意,赶忙巧借惊雷响声,佯装害怕将筷子失手落地,以表白自己是个胸无大志的庸人,从而消除了曹之戒心,保全了自己。

在甘肃敦煌唐代《宴饮图》的壁画中,绘画中每人面前都摆放着勺和箸,摆放位置划一,相当整齐,将勺箸在古代的分工又一次演绎得非常明白。

魏晋时期的砖画大多是用来体现当时人们的生活画面的,用餐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在魏晋的砖画上也常能看到用箸的画面。

唐朝盛世饮宴之风风靡长安,美味佳肴丰富了,冶炼水平有了大的提高,箸匙等餐具也向金银豪华方面发展。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

当年黄金餐具器皿为皇宫所垄断,北魏时,曾规定上自王公下至百姓,私造金器者是犯法的。所以当宋璟听说皇上赐他金箸,这位宰相十分惶恐,愣在恫陛前不知所措。

1、唐玄宗用来表彰之物

唐玄宗见状说:" 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 当宋璟知道是表彰他如同筷箸一样耿直刚正时,这才受宠若惊地接过金箸。但是这位 " 守法持正 " 的老臣,并不敢以金箸进餐,仅仅是把金箸供在相府而已。

2、唐朝银箸受宫贵族喜爱

在唐朝,银箸已为达宫贵族及士大夫阶层所宠爱,银为贵重金属,其价格仅次于金,当年铸造如此长的大量银箸,反应出唐代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唐代出土的银箸,不但数量多,箸也长,最长者有 33.1 厘米。

唐代当年常举行盛大饮宴,在画《宴饮图》中就有着生动地描述,在这幅图中我们不仅看到当时进食时的礼仪,也清楚地看到了箸的使用。

西安市南里王村唐代韦氏家族墓壁画《宴饮图》

五、宋代箸不单是餐饮用具

宋代一直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因此关于箸的使用,更是随着当时食物的丰富而非常普遍。

酒楼招待客人的时候,等顾主坐定,就会送上箸纸,也就是筷子和纸花,然后才开始点菜,这跟我们今天去饭店吃饭已经很相似了,可见筷子在当时是必不可少的餐具。

宋代面食极为丰富,因此配套的箸就必不可少,甚至宋人吃羹都要用到筷子。《水浒传》林冲的徒弟说自己 " 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 "," 汁水 " 也就是羹。

《东京梦华录》云 " 旧只用匙今皆用箸矣 ",可见本都是可喝的汤水,在宋代也会用箸。

2、筷子进入民间婚礼习俗

除此之外,箸已经不单是餐饮用具,在民间婚礼等习俗中也开始出现。《东京梦华录》对当时一般百姓的嫁娶更作了详细记载:

" 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官职之类。次檐许口酒,以络盛酒瓶,装以大花八朵,罗绢生色或银盛八枚,又以花红缴檐上,谓之‘缴檐红’,与女家。

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五个,箸一双,悉送在无酒瓶内,谓之‘回鱼箸’。"

箸的名称,在明代发生了变化。明陆容《菽园杂记》中记载:江南民间行船的人忌讳 " 住 " 与 " 箸 " 谐音,因为船民特别怕船 " 住 ",即船停住了或被虫蛀了,因此改 " 箸 " 为 " 快 ",图个吉利。

虽然明代民间已有人称 " 箸 " 为 " 快 ",但清朝《康熙字典》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 " 筷 " 字,而仅收录了 " 箸 " 字。但自清朝起,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

在明代,箸的款式特别明显的一点,首方足圆。所谓 " 首方 ",即是上部为方形;" 足圆 ",即箸的下半部为圆形。

2、明代箸以首方足圆为特征

明代以前无论是银、铜、竹、木、牙箸等,大多为圆柱体,也有六棱形,但四方形极少,可是明代箸却以首方足圆为特征。

首先圆柱体筷箸容易滚动,而民间称之为四楞箸的首方足圆箸,不会滚动,设宴待客放在桌上很稳重。四楞箸比圆形箸更易操纵,如吃拔丝类菜,方头筷握在手中用力拨菜也不易打滑,吃面条更得心应手。

四楞方箸为能工巧匠在箸上题诗刻字雕花提供了艺术发展的良好条件。圆柱体筷箸难以表现绘画刻字,方箸不但可以两筷相应拼组成画幅,也可十双筷箸排列组成更大的画面。

方箸既可以单面刻,也可双面刻,还可以四面刻,圆箸为此相形见绌。

七、清代筷箸多为竹木筷

清代筷箸,多为竹木筷镶银,其特点为制作工艺精巧美观。筷子方圆有致,式样精巧、或烙画、或镂刻,让人观赏把玩,爱不释手。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 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

清代金镶宝石松竹铲箸座

对于中国人来说,与筷子相关的文化符号真是太多太多了。

与带有攻击含义的刀叉文明相比,使用两支棍子的筷子文明更平和,比起刀叉来,中国人对筷子更有感情。

关于筷子的讲究,在中国有很多,中国人在不同场合用不同颜色的筷子,如喜事用红筷子,而丧事忌讳,要用白筷子,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一双筷子要同一色,如果用杂色筷,预示家庭不和。

中国还有用筷远近的说法:筷子拿得远,嫁得远,娶得远。女孩子出嫁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总少不了筷子。在中国民间,筷子有各种寓义,例如祈子,取民间吉利语 " 筷子快子,快快生子 "。

在广东潮汕地区,至今仍有新郎新娘人洞房时要喝桂圆汤的风俗,但吃桂圆不用汤匙,要用红筷子,意思是 " 快生贵子 "。另外,结婚陪嫁筷子还有希望小夫妻以后成双成对,永不分离之意。

筷子在古人眼里并非仅仅是餐具,古人还认为筷子有神性,常通过筷子来观察和分析人生和未来。《太平御览》引《相书》上的说法。称 " 人,三指用箸者,自如;四指用箸,贵;五指用箸,大富贵也 "。

实际上,筷子在古代常被当成占卜工具,叫 " 箸卜 "。唐末五代时的南唐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便流行箸卜,宋初徐铉《稽神录》中即记录了这一说法:" 会正月望夜,时俗取饭箕衣之,衣服插箸为觜,使画盘粉以卜。" 箸卜过去在岭南等地很流行。

楚汉相争年代,高阳酒徒郦食其向刘邦献 " 强汉弱楚 " 计,谋士张良知道后即顺手拿起刘邦刚放下的筷子,在餐桌上以箸为图,说出郦食其的错误,并献出自己的剪楚兴汉的战略良策。

这就是《汉书 · 张良传》记载的 " 臣请借前箸以筹之 " 的故事,后世成语 " 借箸代筹 " 即由此而来。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 " 借箸 " 论元载中道:"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北宋书法家米芾《与伯先帖》中也有:" 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

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咏箸》曰:" 两个娘子小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 前两句将筷子拟人化,形象生动有趣,后两句似乎又寄寓着这位宋代女诗人抑郁不得志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明代诗人程良规《咏竹箸》诗中有:" 殷勤向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借箸喻人,亦别有意味。

可见在中国人眼中,箸不仅仅是食用工具。它有着人们对阴阳协调万物平衡的希望,有着中国古代诗人的气节,也有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与禁忌。

}

  人以食为天是自然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似乎筷子已经成为我们饮食文化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物件。那么我们的筷子是什么时候来的,它们的意义是什么?真的只是那种“小棍状餐具”吗?中国的筷子文化有什么特征

  当然,筷子最初被称为“夹”,意思是夹食物。它们在汉代开始被称为“筷子”,而我们今天熟知的“筷子”始于明朝。据史料记载,中国使用筷子的上限并不明确,但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所以筷子很有可能是和我们中华文明一起长大的。

  中国,有很多关于“筷子”的历史传说,如江竹夹肉的传说,妲己玉簪夹菜的传说,以及因时间限制、热菜热而控水时使用“筷子”吃饭的传说等。当然,这些传说都属于传说,但我认为“筷子”最有可能的起源是人类的手难以承受高温,所以出现了“筷子”而不是原来的手抓,这也符合历史进程的发展。

  那么他是如何从最早被称为“贾”或“朱”到现在我们熟悉的“筷子”的呢?这个原因的大多数说法都是由于禁忌。众所周知,我们人在这方面非常讲究,因为朱有谐音,也就是说我们卡住了。至于水乡的船夫,他也很怕“住”字,所以就叫“朱”为“快儿”,而随着一些文人墨客的传播和南北文化的交流,“快儿”这个名字被广为流传,又因为他多是用竹子做的,所以加了一个竹字头“筷子”。

  我们知道,没有灵魂的物体是死的东西,而筷子自然不是死的东西。他们跟随中华文化而生,有着浓厚的中华品牌。可以说,只要中国文化有一天存在,筷子精神就永远不会消亡。那么承载中华文化的“中国筷子”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从筷子的形状来看,一端是圆的,另一端是方的,象征着天空,而方的象征着地面,对应着天空是圆的地方。这是我们最早在中国对天地的认识,就玄学而言,太极为一,阴阳为二,阴阳结合被视为一种天成,一为主,一为奴,这也对应了太极八卦的阴阳之道。

  而且,中国谚语中有一句话,“筷子”容易断,但一双“筷子”或一双“筷子”却很难断,这也象征着中国人骨子里的团结意识和精神,我称他为“筷子”精神,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我们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自发地聚集起来与敌人作战,舍生忘死。如今,“筷子”文化已经遍布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绝不是“小棍状餐具”所能表达的。这就是中国文化,也是我们的“筷子”文化。不能被喜欢,但必须被尊重。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
  • 西方人选择的是刀叉,中国人选择的是筷子,在中国,筷子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体现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使用筷子有什么讲究?使用筷子有什么讲究1.我们摆放筷子要理顺,不能放乱甚...

  • 说到筷子,我们中国人吃饭都要用筷子,筷子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双好的筷子,不仅可以看出你的生活品味,还能看出你的文化底蕴,当然我们不仅需要筷子,买什么材质的筷子也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

  • 说到筷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因为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当然有的地区是不用筷子,用刀叉的,比如西方国家等等,那么今天小编主要是给大家介绍下筷子,有哪些种类呢,以及筷子买什么材质的比较好的,一起来...

  • 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厨房用具,那么如何挑选筷子?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不太清楚,筷子有许多的种类,有木质的筷子,竹制筷子、金属筷子、陶瓷筷子等,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使用的是木质筷子,今天小...

  • 大家都知道筷子是我们吃中餐和外卖时都必不可少的一种用具,甚至有很多西方的游客来中国游玩的时候,都对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尝试看看去使用它夹菜,那么,筷子的三大寓意是什么呢,大家又是否了解呢?下面就...

  • 在中国筷子是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最离不开的餐具,而筷子的种类也非常多,在购买选择筷子的时候,往往也要根据制作的材料选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什么材料的筷子最好。什么材料的筷子最好1.木质筷子首选就推荐大家要...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手抓饭之外,小编想各位读者每天都会用到的餐具一定是筷子吧!随着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各种各样材质的筷子应运而生。筷子是每天与我们密切接触的工具,对其选择也要慎之又慎...

  • 每个地区和国家之间的风俗和习惯都各不相同。在饮食方面,中国大多数人吃饭使用的都是筷子,而在美洲和欧洲的人大都喜欢使用刀叉。我国的筷子也有很多品种,有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和木制品等,但是在许多家庭里使用最...

  • 筷子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的用餐餐具,每个人就餐时都需要运用到它才能够开动美食。甚至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游玩时也会对筷子产生好奇,并愿意跃跃欲试地去使用它。那么,大家都已经用了这么多年的筷子,什么筷子好...

  • 我国是筷子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筷子也是现在世界上一种特殊的餐具,在我国,筷子的历史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筷子的外表看起来非常的简单,就是两根细棒,但是它的功能可一点都不小呢,可以夹、拌、扒等,并且...

  •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餐具有很多,中式的、西式的,各种材质的。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人,我们使用最多的也就是筷子了,筷子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材质的筷子吃饭好呢?什么材质既环保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属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