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化轨道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如何计算?

14.确定BF3和H2O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用计算来回答.

分析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认为: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先判断价层电子对数,再确定构型和杂化方式,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在BF3分子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等于3,且没有孤电子对,所以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2杂化;H2O分子中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等于2,且有两对孤电子对,所以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杂化,答: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上含有3个σ 键,中心原子B价层电子对数为$\frac{3+1×3}{2}$=3,属于sp2杂化,而H2O分子的中心原子O原子上含有2个σ 键,中心原子O价层电子对数为$\frac{6+1×2}{2}$=4,属于sp3杂化.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杂化方式的判断,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孤电子对个数的计算方法,为难点.

}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杂化轨道的等性与不等性

根据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和判断共价多原子分子或离子 (不包括配合物 )空间构型的原理 ,导出了一种用价层电子对数直接预测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的简便方

介绍了杂化轨道间夹角公式。

本文研究的预测分子空间构型的方法是以杂化轨道理论为基础 ,根据电子配对原理 ,简明、准确地预测ABn 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首次从轨道杂化的角度探讨了 MIM隧道结负阻特性的成因 ,结合化学上的计算 ,并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提出了 MIM隧道结负阻特性的理论解

径向Ag(2 )模的频率在 2 0K到室温之间有一个反常大的向高频漂移 (9cm-1) ,这表明在C60 分子和掺杂离子之间存在着轨道杂化 。

N≥8时,Co原子陷入主团簇内部,体系的对称性降低,稳定性增强;轨道杂化增强了体系的稳定性,但减小了双重态和三重态体系中Co原子的磁矩;N=3,8,10是团簇CoAlN(N=2-11)的幻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

关于杂化轨道理论一些浅显认识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关于杂化轨道理论的一些浅显认识 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 业 材料化学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日期 诚 信 承 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关于杂化轨道理论的一些浅显认识》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 杂化轨道理论是大学无机化学、结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后续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基础。本文根据书本上的内容写出了自己对杂化轨道理论的一些理解。重点介绍了判断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方法,以及杂化的等性与不等性。并举例说明了杂化轨道理论在解释分子空间构型和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上的应用。分析了杂化轨道理论在其应用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浅析了其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共价键理论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未来发展方向。 valence-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 theory molecule 1.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 所以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 分子结构以及原子间的成键规律, 对于我们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而原子轨道的杂化理论则是其中最基本的理论,它能很好的解释分子的几何构型及部分分子的的性质。 杂化轨道理论是由鲍林(L. Pauling) 和斯莱特(J . C. Slater)于1931年首先提出来的, 是一种通俗易懂且又应用广泛的理论, 该理论不仅使价键理论(Valence-band theory) 在解释多原子分子的空间结构方面走出了困境,也为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的定域模型提供了简明的图象. 所以该理论至今仍在共价键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了解原子轨道杂化的过程和推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成为了化学学习中的一大要点。 2.杂化轨道理论的形成及杂化轨道的本质 2.1杂化轨道理论提出的原因 早期的电子配对法(VB法)能够较简明地阐明了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本质,初步解释了共价键的饱和性及其方向性,但是随着化学和物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