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追顶念佛是藏传的吗?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是要抓住佛号,你的心要抓住佛号,怎么抓呢?一句佛号念、诵、听!

这句佛号是我们的皈依境,我怎么跟佛号接触,给它执持住?

印光大师说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念”,念从心起!很多人念佛的时候是“念”从嘴巴起,嘴巴念佛,心不念佛,这是不对的!你的佛号要从心生起,心中的皈依、心中的如理作意来创造佛号!

第二个“诵”,心中生起佛号还没有声相,要靠嘴巴的震动,声从口出,创造一个音相。有些人念佛的时候是不出声音的,其实这样子是没办法去忆念佛号的。你不出声,佛号是“法尘”,你出声,佛号就变成“声尘”。

我要提醒大家,念佛法门的所缘境是个声尘,不是法尘!它是用声音当所缘境的,你自己不创造声音,你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没地方安住的。所以不管大声小声,多少都要出声。

第三“听”你自己创造的声音,自己把它听回去,这样构成一个专注力。

“执持名号”简单地讲,就是说你自己创造一个声音,然后你再把你创造的声音听回去。这样的专注最后慢慢达到一心不乱,十句成片三三四!

我们可以把十句佛号当成一片,再把它分成三段:“三、三、四”,“三、三、四”…,这样构成一个韵调,韵调的运转可以把心摄住,妄想插不进来。

你念佛的时候,如果追顶念“阿弥陀佛…”,没头没尾的,没有韵调,佛号很容易就跑掉!所以执持名号要有一个韵调,使点状的力量,变成片状的力量,这是“持名”!

}

我个人所了解,如果指的是仅仅听闻佛号,从今世而言,是远结菩提之因;从无量劫的尺度去看的话,终成佛道之果。

《法华经》里开示的很清楚了:

于诸过去佛, 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 皆已成佛道。

未来诸世尊, 其数无有量,是诸如来等, 亦方便说法。

一切诸如来, 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 入佛无漏智, 若有闻法者, 无一不成佛。

佛号本身就是以一名号表本尊特德及法门,所以佛号本身亦代表法性,故此亦作闻法看。

顺便提一句,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就是关于闻字的解释,在经文不同的地方,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

比如在《法华经》的这一段开示里,是以非常长的因果跨度去看待的,比如同一段的“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这里并不是此人此生立刻成佛的意思,而是此人已远结菩提之因,那么因果不虚,在未来某个劫数里,必成菩提之果。所以这里的闻法,对心性修持的要求并不高,有于佛门但得一善因,无论这个善因多么小,都在某个时刻必定成熟的意思。

但是如果是修行某个本尊法门,或者某个陀罗尼法门,要求此生此身,就要得到某些功德及灭罪的特定应验的话,那么这个闻字,可能就不仅仅是耳闻这么简单了。

关于这一点,在《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里,是有非常明确的解释的:

普贤菩萨又言:世尊云何闻陀罗尼能灭重罪,又能救地狱苦,其义云何?

毗卢遮那言:此有二义,一者真闻,二者耳闻。真闻者,深达法性,知法如幻,罪体亦尔,了不可得,如是之人是真悉地,能救地狱,何以怪之。耳闻者,假诸因缘合和闻之,诸佛以此方便,令此闻者渐渐薰修自识本性,以是因缘,众罪消灭,承诸佛力,亦然救地狱苦。

经文这里说的很清楚,如果要得到某个法门的特定悉地,那么必须要达到真闻的地步。而耳闻在修行中,起到的是因缘和合,渐渐熏习的作用。所以很多佛号和陀罗尼,经文里列举的“一历耳根”的种种功德,所谓“一历耳根”,其实就是要达到以耳根去真闻法性,才能够得到的。并不是随便听一下,就会天上掉馅饼的。当然大量的听,重复的听,反复熏习到自识本性的地步,一样可以。然而这个同样不是随便听一下的意思。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要远结菩提之因,或者说觉得结个善缘也好,那么随便听一听佛法、佛号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想要借听佛号这件事,切实地去借助佛法得到某些利益,那么是必须要有长期作战的计划和准备才行。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为什么念佛念起来会有妄想呢?究其原因还是信不真、愿不切?

  我们都知道净土法门有正行和助行。所谓正行就是“净土三资粮”,就是信、愿、持名念佛;助行就是“净业三福”,就是要培养我们的福报。那么在懂得正行和助行之后,如果我们善根深厚,就能够深信切愿、一心念佛,每天都能够坚持念佛,而且念得很愉悦。这样的人,在这一生就决定能够往生净土。但是有时候,大部分同修这句佛号念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特别是在心非常散乱的时候。对于娑婆世界的人来说,对于这一生的生活经历,如子女、名利、情感等这些轮回生死的业习是很难放下,所以在用功上往往不太得力。一念佛,要么就昏沉、瞌睡,要么就妄想纷飞,控制不了自己这颗习惯于流浪的心。我们无量劫以来流浪到今天已经习惯了,这一生又流浪了几十年,打了几十年的妄想,在是非人我、爱恨情仇当中磨练了这么久,滚了这么久,很难改变过来。

  为什么念佛念起来会有妄想呢?究其原因还是信不真、愿不切。信没有信到点子上,愿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希望,所以念佛力量就非常微弱。如果你真信了,就知道娑婆世界无量劫的轮回还在进行,我们多打一个妄想就要多一次轮回,将来会在这个世界多受一次生死之苦。对想解脱生死的人来说,就坚决不要打妄想。念佛有追顶念、计数念、数十念,总之是要专心专意地去念这句佛号。

  为什么会“信不真、愿不切”呢?这是因为我们受在这个世界生活习惯的影响。仅在这一生我们就犯了很多的错误,特别是贪嗔痴这些烦恼,而且无量劫以来我们也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妄想。我们今天的烦恼、妄想都是从过去的经历中慢慢积累而来的,要么是从课本上学习来的,要么是在生活中受别人影响而来的。这些积累起来的人生经验,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业。我们听经闻法或者念佛修行,就是在积累净土的净业;如果行善积德,那就是积累善业;如果产生抱怨、嫉妒、仇恨等等烦恼,就是在积累恶业。这是佛教跟其他任何宗教不同的重要观念,即佛教的因果观——世间一切法的规律就是有因有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念佛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