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与电压之间的比值采取何种公式计算得出?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2、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3、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4、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选修部分:(选修3―1、3―2、3―3、3―4、3―5)

  二、电磁学:(选修3―1、3―2)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2、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3、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5、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6、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7、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8、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9、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10、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12、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3、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1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1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16、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电场 〖选修3--1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qU ,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七、恒定电流〖选修3-1

  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 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 l比s 等电阻。

  电流做功U I t , 电热I平方R t 。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八、磁场〖选修3-1

  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 l是场强,φ等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九、电磁感应〖选修3-2

  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 向。

  十、交流电〖选修3-2

  1.匀强磁场有线圈,旋转产生交流电。电流电压电动势,变化规律是弦线。

  中性面计时是正弦,平行面计时是余弦。

  2.NBS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热量来计算。

  3.变压器供交流用,恒定电流不能用。

  理想变压器,初级U I值,次级U I值,相等是原理。

  电压之比值,正比匝数比;电流之比值,反比匝数比。

  运用变压比,若求某匝数,化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远距输电用,升压降流送,否则耗损大,用户后降压。

  十一、气态方程〖选修3-3

  研究气体定质量,确定状态找参量。绝对温度用大T,体积就是容积量。

  压强分析封闭物,牛顿定律帮你忙。状态参量要找准,PV比T是恒量。

  1.第一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好感觉。内能变化等多少,热量做功不能少。

  正负符号要准确,收入支出来理解。对内做功和吸热,内能增加皆正值;对外做功和放热,内能减少皆负值。

  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是不可逆,功转热和热转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机械振动〖选修3--4

  1.简谐振动要牢记,O为起点算位移,回复力的方向指,始终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极。

  2.O点对称别忘记,振动强弱是振幅,振动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单摆周期l比g,再开方根乘2p,秒摆周期为2秒,摆长约等长1米。

  到质心摆长行,单摆具有等时性。

  3.振动图像描方向,从底往顶是向上,从顶往底是下向;振动图像描位移,顶点底点大位移,正负符号方向指。

  十四、机械波〖选修3--4

  1.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峰点谷点无方向。

  2.顺着传播方向吧,从谷往峰想上爬,脚底总得往下蹬,上下振动迁不动。

  3.不同时刻的图像,Δt四分一或三, 质点动向疑惑散,S等v t派用场。

  十五、光学〖选修3-4

  1.自行发光是光源,同种均匀直线传。若是遇见障碍物,传播路径要改变。

  反射折射两定律,折射定律是重点。光介质有折射率,(它的)定义是正弦比值,还可运用速度比,波长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记,入射光线在光密。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折射光线无处觅。

  1.光是一种电磁波,能产生干涉和衍射。衍射有单缝和小孔,干涉有双缝和薄膜。单缝衍射中间宽,干涉(条纹)间距差不多。小孔衍射明暗环,薄膜干涉用处多。它可用来测工件,还可制成增透膜。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选修3-4

  2.光照金属能生电,入射光线有极限。光电子动能大和小,与光子频率有关联。光电子数目多和少,与光线强弱紧相连。光电效应瞬间能发生,极限频率取决逸出功。〖选修3-5

  十七、动量 〖选修3--5

  1.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

  2.确定状态找动量,分析过程找冲量,外力冲量若为零,初态末态动量同。

  十八、原子原子核〖选修3-5

  1.原子核,中央站,电子分层围它转;向外跃迁为激发,辐射光子向内迁;光子能量hn,能级差值来计算。

  2.原子核,能改变,αβ两衰变。Α粒是氦核,电子流是β射线。

  γ光子不单有,伴随衰变而出现。铀核分开是裂变,中子撞击是条件。

  裂变可造原子弹,还可用它来发电。轻核聚合是聚变,温度极高是条件。

  变可以造氢弹,还是太阳能量源;和平利用前景好,可惜至今未实现。

  摘要:《浮力》一课,是前面学过力学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重点与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知识。它综合运用到了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教师讲解分析等手段进行教学。

  关键词:浮力;中考热点;实验

  一、引课采用生活实例激起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开阔视野

  在引入新课时,通过把乒乓球、木块、泡沫、空矿泉水瓶等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分析这些物体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辽宁号、飞艇、热气球、潜水器等图片,知道不仅在液体里面有一个向上的力,气体中也有一个向上的力,引出本节要讲的知识――浮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二、采用学生实验,播放视频资料,演示实验,教师讲解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1.感知浮力的存在

  学生提前准备水盆,给每个小组一个易拉罐,学生对实验都比较兴奋,不由自主地想动一动它。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说:“想不想体验一下,我们来试一种新的玩法。先用手按住空矿泉水瓶,慢慢向下压,体会手的感觉。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实验后,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答案。(在尽情地“玩”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

  2.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学生在体验浮力存在时,也体验到浮力的大小。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有浮力,下沉的物体有浮力吗?由此,引起学生讨论,自然引出演示实验。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对学生提出为什么示数变小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变小的原因是受到浮力的作用。(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通过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知道测量浮力的方法,F浮=G-F拉。

  3.浮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播放视频,把一个用橡皮膜包裹的长方体框架浸没在水中,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左右前后凹进的程度,学生会发现前后左右是一样的,上下是不同的。

  其次由老师讲解;为什么四周相同,上下不同?因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深度不同,压强不同。(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上表面深度小,压强小,压力也小(面积相同),所以液体对上下表面压力不同,浮力产生的原因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最后演示实验验证浮力产生的原因,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直到水倒满后,乒乓球还沉在水底没有浮起来,因为乒乓球下部没有水,所以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只有水对乒乓球竖直向下的压力,所以乒乓球始终沉在水底。当用手指堵住瓶颈的出水口,使水慢慢流下并注满后,由于乒乓球的下部有了水,所以受到了向上的浮力,由于乒乓球所受浮力大于其自身重力,所以乒乓球上浮。

  三、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学生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的能力

  结合前面的学习,提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学生开始猜想,总结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出几个问题。(初二学生猜想是不全面的,问题中有老师自己的引导。)(1)怎样判断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是否有关?(2)怎样判断浮力大小与物质密度大小是否有关?(3)怎样判断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给学生提供以下参考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弹簧测力记、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以及塑料块和橡皮泥等。提示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然后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体验并不断地思考,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本节课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如摄氏温度用t表示:t=25℃

  (b)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压器的电压比值等于什么之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