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找个咖啡培 训机构, 求介绍?

第六二十则:下班后,如何与上司相处

我才上班一年,平时我看到领导就有点紧张,但偏偏我经常与我的部门经理同路。我们都乘地铁,虽然方向不同,但在步行去地铁站的路上需要走十来分钟。

  我听说她是个颇为厉害的角色,虽然我没有领教过。我们同路的时候,她是一个很和蔼的人,她近四十了,还单身,偶尔会同我隐约地谈她的私生活,并且似乎非常关心我们办公室里的事,总是先挑起话头,问我某某最近看起来好像不高兴是怎么回事?某某有男朋友了吗?我不想同不熟悉的人聊别人的隐私,尤其是上司,但又怕她看出我对她的疏离和防范。我很想避开她,但总不见得为了躲她而经常晚下班。我该怎么办?工作之余同领导相处有什么诀窍吗?

  说实话,同一个你不了解其真正的为人的上司同路,并且对方还老是想同你谈办公室的人和事,确实是一件略微棘手的事。教你几招,试试看:

  1、思想上藐视,行动上重视。上司也是人,下班了平等了。所以,不必紧张,但说话仍然得掌握分寸。领导大多时候是比你高明、比你有经验、比你运气好的人,但她通常也没办法超然物外的。所以,单独相处时的点滴很有可能影响明天你在办公室她给你的分数,少说话,多听她说,不太容易犯错。

  2、不接她的隐私茬儿,不谈别人的隐私。背后谈论别人的隐私看起来似乎一下子拉近了你们的距离,实际上却是很危险的,你怎么知道哪些是她的痛处不希望被人触动的呢?

  3、必要时可以装傻,争取不露声色地掌握谈话中的主动权。要知道,这可是对你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的全方位考验,把握的好,是一次最好的演习和表现的机会。

  4、留意上司平时的喜好,多同她谈爱好,冲淡她想同你交心套话的欲望。实在不行,准备几段中性的笑话,逗她乐一乐。

  特别提醒:你与公司上层人物的私人渊源不要随便公开。

  不要卖弄你的与众不同的思想。

  不要暴露你与某些同事特殊的朋友关系,万一领导讨厌他,会恨屋及乌的。

  不要自以为公正地评论办公室的人和事,任何人都更尊重一个自律的有内涵的人。

第六十三则:苏苏的三任领导

苏苏不喜动,在一个单位一呆五年。然而这两年单位的领导层常常更新,也令苏苏增添不少阅历。

  苏苏所在的部门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部门经理跳槽了。部门的现状对于接任者来说不算坏,打理好了,自然有功;即便失败,也不能算过。

  第一个经理是温和敦厚的中年人,人好脾气好出身好,一路遇贵人,所以原来的职位不低,这回只是平调。因为之前一直是“副××”,所以想到苏苏他们部门来做一回独立的主子。开场白照例是:“我们进入了WTO,对我们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每个人要有危机感啊,单位是大家的,希望大家都来提建议……”这位经历简单、境遇顺利的上司看起来非常大度,礼贤下士,对下属嘘寒问暖的,口气仿佛一个好妈妈。那时候,苏苏常常不知就里,一遇到他的“你说说看”,就不知就里地往里钻,傻呼呼地提了许多建议,一时失口还拿他的前任来做比较,提出了前任不少的好处。只有久不得志的咪咪旗帜鲜明地支持新生力量,只说新上司好,没有建议,只有忠诚地服从。两个月后,几年不得志的咪咪终于受到新老板的重用。可惜半年之后,情况更糟,上头有人的经理决定放弃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另攀高枝去了。

  第二位经理据说是总经理高薪礼聘的业内高手,做派果然与蜜罐里泡出来的第一任经理不同。雷厉风行,快人快语。毫不留情地把该部门和前几任上司之弊一一道来,一副重整河山的架势,大有商鞅变法似的雄心和气势。

  这一次咪咪的顺从成了无能,喜欢提建议的大伟受到重视了。压抑已久的大伟受到鼓励之后,建议越来越多,言辞越来越犀利。只是,到了后来,对于他的建议,经理通常说:“我考虑考虑。”一个月不见动静,大伟再提,经理只是微笑。过了两个礼拜,愈战愈勇的大伟再次重申他自以为无比正确的建议,经理依旧只是微笑。隔了几日,开员工会议。经理在会议上表扬了那些为公司出谋划策的员工,只是打着哈哈道:“欢迎你们提建议,呵呵,不过最多提两遍,提第三遍就过份了啊,哈哈。”大家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是,两次范围内尚属忠臣,超过这个极限就有轻视甚至叛变之嫌疑了。

  在这里大刀阔斧地呼吁进行改革之后,第二任经理的策划创意能力得到肯定,被公司委以其他重任,第二任也没有推辞,更没有与大家共患难的意思,立刻走马上任去了。

  换第三任经理来继续收拾河山的时候,大家已经习惯了开场白:“我们,加入了WTO,我们都要有危机感啊,危机感。做好了对我们大家都好啊,每个人要提建议啊……”从咪咪到大伟到苏苏,每个人都没有了斗志,因为大家渐渐明白,“危机感”也是势利的,它只降临于那些没有特殊才能没有特殊背景的员工。至于几位上司,他们只要掌握“危机感”这个词汇就足够表示自己的英明与智慧了。“危机感”成了他们的跳板,帮他们完成了事业的转身,而真正要出现危机的这个部门,却因此变得更加“危险”了。

  花时间在谈话上是需要的,可是更多的是要实践,这个部门出现了危机,所有的人应该一起来想办法,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永远也拉不动部门的车,也许,咪咪、苏苏、大伟等应该自己进行沟通,定出一个方案交给你们的经理,然后同心协力再试一次,如果部门里的人无法得到同一意见,还不如换个意见能一致的地方工作吧。

第六十四则:稳操胜券——让老板没法不用你

遭遇办公室“是非”人 怎么不让自己发飙?

你本是与人为善,想平静地度过每一个工作日,但不幸遭遇办公室“是非人”,一天的心情肯定会因此大打折扣,长此以往,精神上如何承受?这里支上几招,不妨操练一下。

  1、沉着应对,让理智控制情绪
  有一种人的眼睛是专门用来盯着别人的,你一旦出现纰漏被她发现,她便惟恐天下人不知,以教导的口吻,像对你有无限地关怀一样大声说出来,而且往往选择领导在场、同事集中的时候。其居心无非是要夸大你的错误,扩大错误的影响而已,以提高自己在办公室的地位,想起来实在可恶。但遇此情况,千万不能“恼羞成怒”,那样就正中人家的下怀了。记住,你“出错”在先,不管怎样都无法推卸责任,如果再针锋相对地争吵起来,就更显得缺少风度。

  对策:沉着一些,让她充分表演完,旁观者不都是傻子,她的居心人家看得出来。然后坦诚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以谦虚勇敢的态度轻轻化解她递过来的狠招。最后不妨诚恳地表示向她学习,自嘲一下:“谢谢你的指正,我以后一定注意,希望不会再有下一次。”这叫积极补救。当然了,记住这种人的真实面目,看清她的用心,凡事自己细心些,不给对方可乘之机才是更稳妥的方法。

  2、亮出自己的态度,绝不放任第一次

  办公室流言在所难免,有的你可能永远听不到,有的可能在特别凑巧的情况下传入你耳中。比如,你给领导送报表,走到领导门前还不及敲门,就听到有人正在打你的小报告,而且纯粹是歪曲事实,信口雌黄,这让你如何不生气?但此时最忌气冲脑门,一冲动进去与人争个对错。领导会想,你怎么会正好听到,有这么凑巧吗?说不定会认为你在偷听,而且领导还会对你的人品进行质疑。

  建议:第一步是掉头走开。不管你有多憋气,也要指挥自己的双腿赶快离开。第二步单独约对方严肃谈话。这种事情只要遇到一次就必须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听之任之,否则人家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让你后患无穷。要把事情直接说出来:“我恰巧听到你对领导说某件事,我想你可能有些误会,我现在就给你澄清一下。以后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问我,我如果回答不了,再找领导也不迟。”这样她自然会明白,首先是她的行为你已经知道了,其次这是一个提醒,下不为例。再要背后乱讲时,她可要好好想想后果了。

  3、远离饶舌妇,不要卷入是非圈

  有的人喜欢搬弄是非,坐山观虎斗。你可要注意了,在你面前痛斥别人的不是,猛夸你的长处的人,千万别信她!从你眼前一转身,她就会把同样的话重讲一遍,当然浑身“不是”的就换上你了!这种人是天生的长舌妇,好像不讲别人坏话日子就过得不舒坦。只要你顺着她的意思说上几句别人的不是,或是对她的话随声附和,那就等着吧,有一天就会传到当事人耳朵里,讲人是非的当然会变成你。这样子是非就算惹上身了。人家若是找上门来论个究竟,你不见得能解释清楚,如果人家并不找你理论,只在心里默默地记你一账,天啊,你就等着背后挨刀子吧!

  办法:保持沉默。不支持她的观点,也不反对她的观点,任她自己说个唾沫横飞,天花乱坠,你只管咬紧牙关不出声,渐渐地她就会感到无趣,再不到你面前说东道西,你也好落个清静。还有一个办法:顾左右而言它。可以谈谈美容谈谈健身说天气真好心情不错,就是不说谁是谁非,把话题绕开,专挑无关痛痒的话来扯,她就没劲了。记住一个原则:在是非的漩涡里只会越陷越深,趁早远离它!

  4、掌握尺度,谨防“习惯成自然”

  有的人喜欢颐指气使,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如果你是新人,或者资历较浅,可能在心理上比较认可多做些工作,多为别人服务。但是要记住:给人适度的尊敬是对的,多做些事情的态度也是好的,可是如果公私不分,一味地任劳任怨,非但不能博得对方的好感,反而容易让人看不起你,忽视甚至轻视你的劳动。更有甚者,十次你有九次依了她,只有一次没能达到她满意(她才不管是否因客观因素确实无法做到),她也会如鲠在喉,全然不念你往日的好处,觉得你不给面子,或是与她作对,以前的功劳便一笔勾销了。你说,你气是不气?原因要在自己身上找,一味地任劳任怨已经形成了习惯,她在心理上已经适应了,偶尔一次不顺,便会令她不能忍受。

  支招:讲原则,讲尺度———公事:该做而且做得来的事,坚决做;该做但是做不来的事,尽量做;不该做虽然做得来的事,不做;不该做而且做不来的事,坚决不做。私事:愿意替人效劳的事,随便你做;不愿替人效劳的事,不委屈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在别人心里树立起一个标杆,她们请你做事之前,首先会衡量一下你是否会去做是否愿去做,然后才会对你说出来。于是,“原则”和“适度”帮你过滤掉了许多不相干的事。让自己轻松些多好!

第六十五则:吃穿玩也是工作的附件
三名“新白领”的职场感悟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白领”渐渐意识到,学会吃穿玩对工作同样有帮助。昨日,3名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对记者感叹道:“现在才体会到,吃穿玩也是工作的附件。”

  去年9月中旬,杨洲到一家教育软件公司上班。起初,他并没意识到着装需要比在大学时更加讲究,所以常常穿着大学时的运动服,有时甚至穿着拖鞋上班。9月底的一天,老总找他谈话时,盯着他脚上的皮凉鞋看了又看。杨洲心里很不踏实,事后请教同事才知道,到了秋天,还穿着凉鞋,很不协调。同事告诉他,该公司十分强调员工的职业形象,衣着要讲究一点,不要那么“土气”。从此,杨洲便经常请同事当参谋,购买了一些得体的衣物,并时而到美容院去打理一下。不久,同事们都说他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他在交际中也更自信了。

  李小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当秘书。上班没几天,部门主管准备宴请新员工,就让李小姐去酒店预定包房并点菜。到了酒店,李小姐面对服务员递上来的菜谱眼花缭乱,不知点什么菜好。点太好的菜吧,担心领导说太浪费;点一般的菜吧,又怕领导说“小家子气”。最后,李小姐只好按服务员的推荐点了一桌菜。结果,因荤素和菜的档次搭配不当,许多菜无人动筷子,浪费了不少。饭后,部门主管语重心长地说:点菜也是一门学问,特别是做秘书的,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应酬,要时时做有心人。此后,李小姐在一些不同档次的酒店分别交了几名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李小姐复印了许多点菜单,下班后对这些菜单认真分析,再加上她平时处处留心人们关于菜的谈论,不久,李小姐就成了单位点菜高手,每逢招待客人,自然少不了先请她到场。

  今年6月的一天,进入某广告公司不久的鲁翔,和经理一起陪同两位客户。用餐之后,客户提出要打司诺克(台球的一种),经理安排鲁翔陪同其中一位客户。鲁翔只打过普通的台球,不知道司诺克的规则,只好自我解嘲地请客户当老师。为此,那位客户满脸疑惑地说:“太谦虚了吧,在这样的大公司工作,咋不会打司诺克呢?”鲁翔顿时满脸通红,经理生气地说:“真掉底子!”从那以后,鲁翔苦学各种“玩技”,不久便成公司有名的“玩家”,常常在陪客户时游刃有余。

  交际能力和专业素质是在职场取胜的两大法宝,适度地学一点吃穿玩乐技巧在交际中很有必要,但绝不能忘记:专业素质是主件,吃穿玩乐是附件。

第六十六则:在老板面前说过的蠢话

有时候想想胸闷,没能耐在老板面前做个八面玲珑的大红人也就罢了,偏偏还要不当心说蠢话,蠢话出口之后,却又立即反应过来,恨不得时空倒流30秒,好赶在蠢话出笼之前,狠狠咬住自己的舌头……

  谁都难免说蠢话,蠢话的内容也都差不多。不过,要是你一蠢再蠢,不会总结经验,那就真的无可救药啦!

  “你的薪水够用吗?”

  我毕业时,这家公司对应届毕业生开出税前5500元的月薪,这在当时算是高的。可加薪幅度实在太小,一晃两年过去了,还是长进不多。吃穿用度再加房租,简直没多少可以存下来,买房子更是遥遥无期。

  那次,老板和我们几个市场部的员工吃午饭,随口问“你们觉得薪水还够用吗”,那几个都微笑着不说话,我怕冷场,只好开口,可一开口就是真话:“我不敢说不够用……”

  人力资源专家点评:

  身处市场、公关这种花钱的部门,有些老板会担心你花钱大手大脚。他吃午饭时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却是在“考验”你的理财观——如果能把自己的财理得头头是道,花公司的钱应该也会有分寸。

  大家都笑而不答,为什么你要那么自觉当“冲头”?

  有些老板喜欢听手下说薪水不够,因为他以为抓住了你的“软肋”,施以小恩小惠,你就会甘当座前走狗。

  但另一些老板就会想开去:“不对嘛,一个小姑娘,开销这么大?花自己的钱都这样,花公司的钱不就更……”

  这种问题,你一回答,他就认真了,索性捣浆糊:“老板,你想听‘够’,还是‘不够’?”暗示他,你要我认真答,还是不认真答?如果是前者,那么这个场合不合适。

  如果只有你和老板,可以老实讲,但是也不要太直别别,学会耍点小花招:“老板,你来问我,是代表税务官呢,还是代表公司?税务官来,你肯定有好几套财务报表——我也有好几套,你要听哪一套?”老板会觉得你的思路不要太好哦!

  如果老板已经对你产生“花钱大手大脚”的印象,就在提交费用报告单时,让他知道你谈判的过程:“供货商本来报多少,我了解市场一般价位是多少,后来谈到多少……”偶尔为之,只要让他觉得你花钱精明即可,太着痕迹,反倒让人起疑。

  “你不是来学习的嘛?”

  现在我最后悔的,就是在面试的时候对老板讲了那句蠢话:“希望公司多给我机会,我很年轻,想多学东西……”

  进了公司,才发现工作量之大,不是常人能忍受的!前任也是实在撑不下去,才走的。

  我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最晚一个走,常常忙得忘了吃午饭和晚饭,因为根本不觉得饿。最不爽的是,我发现自己忙,是因为工作分配不公平——我每天累死累活,可同一个Team里,有两个同事上班却经常闲得发呆。

  实在忍不住,找了个机会跟老板要求调整工作量,谁知她一句话把我噎住了:“你不是来学东西的嘛?”

  人力资源专家点评:

  可能她觉得这么分配工作,的确是合理的。也许要连续走掉三四个员工,而且原因都惊人的一致,她才会意识到是自己出了问题。就算当初不说“来学习”,老板还是会把这么多活压给你的。

  面试时最好不要谈来公司“学东西”,因为这是空话,也的确会让人觉得你是急不可耐地在寻找“学习”的机会。老板乐得拿你当廉价劳动力使——反正你年轻,又没家累,还想“学东西”,那就由得你多“学”好了!

  学会一进公司,就和老板谈:“我想知道您对我的工作期望。”

  这本是老板的职责,但很多老板没这个概念,那你就得帮他建立概念——一边听他讲工作要求,一边摸工作量。如果觉得太多,当场提出:“这些要求,我能做到的,当然没问题;不能做到的,也不能骗你——我最大的担心,就是时间安排可能有问题……”如果工作范围有变化,也应该主动找老板,做这道“功课”。

  事前不明就里,闷头接下,等事情做得七七八八了,再来叫苦连天,不要说老板,连同事脸色也不会好看:“你做不了,早点提出来啊!公司里那么多人,又不是只有你会干活,还真当自己能者多劳啊?”

  “有没有同学想跳槽?”

  “公司把你‘陷’死了?”

  那次,老板问我有没有同学想跳槽过来,“要业务强点的,又在现单位待得不大好的……”

  我没多想,就老实说:“真的很强的,倒是有一两个。但是人家现在一个月薪水1万多,怎么肯过来?”

  老板看了我一眼,挥挥手:“那么就算了,你出去吧!”

  人力资源专家点评:

  如果老板的确是认真想招人,你就得一本正经和他谈:什么职位,什么要求,职位描述怎么样,对业绩期望如何……问得越细,老板越会心花怒放:“这人考虑周全,简直不亚于我嘛!”

  末了再问一句:“老板你急不急?急的话我明天就答复你,不急的话,再等个两三天……”

  过两天,再去找他:“老板,我给同学打了一圈电话———哦,没说是我们公司要招人———有两个有点兴趣。”然后把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他,如果老板问起薪水,就直说:“一个月薪8000,一个是6000,不过要加销售提成……老板你有兴趣没有,有的话就让他们发简历过来?”只需讲出事实,不要加任何评论。

  张小姐,人力资源助理

  自打毕业,加班是家常便饭。大学读的是新闻系,同学散在媒体里,他们不用朝九晚五,小日子自是比我滋润。

  那天和老板一起吃饭,他像是不经意地问:“你那些同学,上班是不是都蛮闲的?”我脱口而出:“对的对的,他们都很清闲的,我一个在《××晚报》的同学,一星期只要上两天班!”

  老板脸色微微一变,甩了句让我立即有点胃痛的话:“哦,那么看来公司把你‘陷’死了嘛!”

  人力资源专家点评:

  其实他是“点”了你一下:你们平时扯扯各自的老板、薪水、工作量,没关系,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得意识到,大家走的路不一样了,不要得陇望蜀。

  这个回答还算坦率,老板就算一时觉得不爽讽刺一下,也不会往心里去。如果一本正经说“虽然我比他们忙,但是很充实”,显得虚伪也就罢了,你说他会信吗?

  很简短地说,“对的,他们近段时间比较空”,结束。

  老板问什么,就答什么,别自作聪明地邀功:“啊呀,我比他们忙多了……”你忙不忙,他会不知道?

第六十七则:老板看你越发不顺心?

人,是不能不服老的。无论你过去再怎样的风光无限,门庭若市,终了还是面临遁迹山林,门前也是车稀马乏。

  看着那些踌躇满志的白领新军,我们这些过气白领就更显得风烛残年,龙钟老态了。虽说英雄不提当年之勇,可是怀念起过去那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光辉岁月,还是值得在茶后饭余好好把玩,细细斟酌的。尤其看着那些胸怀“我的世界,我创造”这等大志的热血青
年穿梭于公司办公过道,乐此不疲地走着我们的老路,总觉得格外亲切,仿佛他们就是昨天的我们。

  曾经拥有激情,而如今的我们却只能欣赏别人的激情,这是对我们的嘲笑。然而现实终归是现实,它告诉我们老当益壮,终究敌不过年少气盛。在这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永远是新鲜血液。随着属于我们的时代渐渐远去,总有一天油尽烛枯的我们被精力旺盛的“少壮派”所淘汰,就像花园永远都能保持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一样,枯死老去的残花败柳被风华正茂的靓花嫩草无情地替代。此时方体会到白居易《不致壮》所言非虚。“……年高告老,名遂合退身。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伤感之余,服老也罢。

  然而竞争是激烈的,现实是残酷的。老板看你越发不顺心,白眼也瞪得如同晨曦中的鱼肚白般的刺眼,三番五次地关心你是否要“休假”、“调养”。那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巴不得你当下递交辞呈,告老还乡。可怜家中尚有七旬老母,身肩养家糊口之重任,只得向现实低头,为斗米折腰,身处众矢之的,火热水深。哪像如今小子稍不顺心,马上跳槽,另辟蹊径,留下豪言一纸“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我们但求平稳风顺,有着百钟禄、千石食也可勉强度日。可是老板劝退不成便又生一计,薪水一减再减,眼看就快和退休金持平了,与他理论,却见那死猪不怕开水烫地打起了官腔,依旧是“时局萎靡,业绩不好”诸多借口,草草打发。临末还不屑地大话一抛:“爱干不干?”

  呜呼哀哉!这就是过气白领的生活。

第六十八则:上司也能被管理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着实不易。看到众多求职的毕业生,无形中给人一种压力,尽管如此,实习结束后进入技术中心的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技术中心听起来盛气凌人,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感觉技术中心的主任“牛气”冲天,动辄就以元老、功臣自居。我曾亲眼看到中心的小陈因忍受不了主任的家长作风,跑到人力资源部反映情况,结果主任气得直骂娘,指责小陈能力差、素质低,还要把他调离岗
位。小陈有嘴难辩,就干脆辞职走人了。

  纵然工作来之不易,可面对这样的环境,我对公司简直失去了信心,但转念一想:如果就这么偷偷地溜走了,那岂不是显得太无能了,何不试着管理一下主任呢?我决定冒一次险,就静下心来研究主任。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思考,我知道主任以前的确为公司做过巨大的贡献,开发出的产品也曾获过金奖,一度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可时间一久,主任就以为自己是权威,基本上不再接触实际操作,加之自我感觉良好,所以作风就有点生硬。

  倘若顺着主任,时机成熟时再向他表明自己的想法,兴许自己的发展就不存在“瓶颈”了吧?主意一定,我就行动起来:凡是主任安排的工作,无论合理不合理,一概照单全收。遇到问题我就硬着头皮向主任请教,并结合工作提出一些自己在学校学到的新方法。可主任对这些方法总是看不惯,老是说那些新玩意不好用。虽然如此,我还是感觉主任的经验很丰富。

  我们“三更灯火五更天”地泡在实验室,但主任几乎不去实验室,可最近我发现他也“偶尔”虎着脸去视察一番。中心的同事都说这可是少有的事,但我依旧不声不响。几个月下来,从主任和善的眼神里,我感觉自己也正被主任认可。

  可我还没来得及实施第二步措施,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竞争上岗。公司领导层认为有些岗位的经理思想僵化,准备对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大刀阔斧地调整。据说,主任本想竞聘技术总监,结果被领导叫去谈话……虽然没被调整下来,可这次调整对主任的震动很大,对员工的态度也转变了不少,也明显地往实验室跑得勤了。我心里暗喜,知道主任已开始被我同化了。

  再后来,我被主任提名为主任助理,这倒是我没料到的,只是想:看来上司还是能管理的!

摘自《21世纪人才报》

第六十八则 :老板可以无所顾忌?林寒星

“我是一名公司员工,在一家业内知名公司工作,工资福利很不错,同事关系也很好,但有一个最大的缺憾就是我的老板太坏。我们永远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他心情好,那真是上天开恩,办公室里阳光普照;但要是他心情不好,办公室里马上乌云罩顶,似乎将有暴风雨来临。每个员工都希望离他远远的,因为当他盯住某个人时,他会毫不留情地把那个可怜虫盯得死死的。他很清楚怎么修理每个人,他甚至知道我们的私事,必要时他还会在其他员工面前抖落出这些私事,好羞辱当事人。要不是舍不得这份薪水,我早就辞职了。你说,我碰上这么个老板前途还有希望吗?我该怎么办?”

几天前,一个女性朋友向记者诉说了自己遭遇“坏老板”的烦恼。

平心而论,这个喜欢在心理上折磨员工的“坏老板”,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野蛮老板”。据报道,广州一台湾老板有“怪癖”,几年来,几乎天天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借酒发难,找员工的麻烦,命令员工下跪、罚站、跑楼梯,许多员工更无端被记大过、扣工资和辞退。这位台湾老板有时喝酒到半夜,突然把住在宿舍的员工叫醒,接受问话,问当天干了多少活、为公司创造了多少效益等,答不出来就到楼下罚站。员工们最担心的是,老板借着酒劲骂人,常常一句话不如意,就当场将人辞退。

类似的“野蛮老板”并且还不少见。

曾经大受欢迎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女主角以善于运用不同的毒招折磨男友出名。但女友尽管野蛮,男友却愿意承受这样的“粉红色的虐待”。

而在现实生活中,野蛮上司对打工者的虐待,就不像野蛮女友那么令人虽苦犹甜了。老板们一是在精神上虐待员工,常常在众目睽睽下破口大骂下属,又恐吓会炒员工鱿鱼,令员工生活在惶恐中,进而导致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缺乏自信等后遗症。

深圳一家企业为防员工怠工,竟把厕所锁上,员工如厕要经过“三道关”的申请程序。每次申请如厕,员工不免感觉深受其辱。

更令人不堪忍受的则是对员工肉体上的伤害,随意打骂员工几乎成了某些恶老板的家常便饭。某大酒店女服务员在上菜时不小心摔了盘子,当即被女老板揪住耳朵拖到办公室,在连抽了几个耳光后,女老板又用茶杯狠狠地砸在女服务员额头上。

各种各样的恶老板不只在内地出现。据《读者文摘》去年七月在台湾及香港进行的一项“您的上司有没有欺侮您”的调查,问卷上“欺侮”的定义是指,上司向员工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故意挑剔、侮辱人格、损害形象等。调查结果表明,12%香港受访者声称曾受上司欺侮,台湾的比率则为7%。

一个调查显示,中国的国有企业最尊重工人的权益,如果工人的权益受到损害,政府会出面解决。第二个是欧美企业,他们有尊重人权的精神传统。而日本企业则排在后面。日本企业强调服从,要求下级要服从上级,服从权威。尤其是日本来华办厂的中小企业,对中国的员工常有不公平的地方,比如体罚现象,这些在欧美企业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与白领上司的精神折磨相比,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野蛮老板对员工的伤害,则是以体罚和禁锢人身自由的方式出现。小陈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深圳一家企业做技术工作。随着在该企业工作时间的增加,他对企业低廉的薪金和高强度的劳动产生了厌烦,于是向老板提出辞职。谁知这位老板真够野蛮,竟然以扣押他的身份证相威胁。最后,小陈不得不付出了两万元的所谓企业损失费,才得以离开了这家魔鬼般的公司。

这样的做法在很多企业领导人看来却是很“正常”、很“文明”的,然而即便是他们自身也认为是比较野蛮的行为,诸如禁锢人身自由、体罚、搜身等,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也并不罕见。今年以来,有关媒体就报道了多起有关工厂因丢失产品就强行对工人进行搜身的事件。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企业领导人如此“野蛮”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法律不健全,或者人们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国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方面已经日趋完善,另外,在一个资讯时代,人们的法律意识不再是单纯的通过普法宣传获得,而是通过各种媒介信息不断渗透到意识当中。具体说,很多老板不是不懂法,而是成心违法,因为违法使他们有利可图。换句话说,他们无须为违法承担成本,或者违法成本极低,而利润可观。

事实上,很多野蛮老板的企业本身就是黑工厂,这些工厂被人们称作“门上没有牌,产品不上牌,赚钱不交税”。企业本身就是在违法经营,老板又怎会遵纪守法?他们最害怕的莫过于自己的员工要“依法”办事。在北京市郊某个体印刷厂,工人从年初回到工厂后,就被一道大门锁住了与外面的所有联系,而工人们一年的工资要等到年底才能结算。老板这样做,实际上是变相地把工资变为押金,以此要挟工人。而工人们为了一点可怜的经济利益,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权利,忍受着屈辱和折磨。这样的结果导致野蛮的老板更加野蛮,更加有恃无恐。

“野蛮老板”之所以敢于为所欲为,原因有二,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市值低廉,你若不甘受辱,尽管走人,有的是接替的人选;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心慈手软”,他们在发展和保护地方经济的借口下,或者为了完成就业指标,对低薪行为、克扣工资甚至虐待员工等企业,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有效的劳动执法监察。

对待此类“野蛮老板”,青岛市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一学。去年青岛市启动了“企业不良行为警示信息”,一年来已有3千多家企业被锁入数据库,企业法人也相应列入“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法人,若采取通过不参加年检而让企业自生自灭的方式来逃避工商部门的处罚,那么在三年之内他们将不能以企业法人的身份重新登记注册新的公司。

有关人士呼吁,我国劳动法已趋于完善,员工维权意识亦已大大提高,企业若不能善待员工,企业难以永保竞争力。据统计,劳资纠纷中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在外资加工型企业,港资企业中亦不乏此类纠纷。去年东莞某港资电子厂近200名保安因加班费问题,集体状告企业,劳资关系恶化,甚至还出现了集体上访、员工跳楼以死相逼的局面。该事件虽在一年后得到妥善处理,但企业却因此元气大伤。

在过去,老板们常有一句口头禅,你不干,有的是人来干。那时候,作为工人,是被挑选的对象,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而如今,情况在很多地方已经颠倒了过来,近年来,不少企业招工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招熟手工更是困难。这种危机在制衣、制鞋、玩具类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福建省泉州市缺工20万的现象就体现了这种危机。

而由于竞争的存在,企业争夺熟手工,劳动力成本已大大提高。面对此种形势,如何对待员工,已成为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善待员工,给员工多点人性关怀,将带来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结果。

因此专家忠告老板们,如果你打定主意要长期做老板而且想做大老板的话,请善待你的员工。

野蛮上司”的精神折磨法

1、职员犯了小错就破口大骂“猪头!笨蛋!”;


2、处处包庇旧同事,大声指责新人,开会时严厉批评;
3、草率交代工作,但又责怪下属办事不力;
4、男上司经常吃女下属豆腐;
5、下属想请病假,却不悦地说:“看你好好的,干嘛请假?”或者说:“现在经济不景气,你要有心理准备!
6、经常推卸责任,喜在高层面前骂人;

7、要求低层员工“麻烦帮我们倒咖啡”;
8、规定女下属轮流加班,却不准报加班费;
9、稍有小错就要取消下属的休息时间;
10、骂下属“你跟蛇一样会钻”。 专家建议:面对“野蛮上司”

有关专家认为,仅在精神上折磨员工的老板,一般心理不平衡,甚至有虐待倾向。他们喜欢和员工玩心理游戏,并控制他们。因此,和这种老板打交道,你可以这么做:

1永远不要和他发生正面冲突,要不然倒霉的准是自己;


2不要过分的讨好他,因为这样做的结局可能是他不领情,同事还疏远你;
3要清楚大家和你一样,只不过为了那份薪水才忍了下来,这样一想,也许就能够平心静气了;
4当他训斥你的时候,不要辩解,另找他心情好的时候解释,效果更好;

5在表现出突出工作能力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维护他的权威,会让他对你另眼相看;
6最后一招:忍无可忍,和他大干一场,潇洒走人!

摘自《中国劳动保障报》

第六十九则:细数办公室之忍无可忍

有句话叫做“父母无法选择,但丈夫可以选择”,把这句话套用到职场中,可以改成“职业可以选择,但同事无法选择”。当你过五关斩六将得到一个心仪的职位,充满信心地准备大干一场时,或许你会发现,天哪,我的办公室里怎么会有这样的同事--

  记得在电视剧《过把瘾》里,王志文演的一个小职员终日在无聊且官架子十足的上司眼皮子底下干活。

  一天,小职员自己心情烦躁,上司呢,还一如既往地在他身后踱步,一边发表高论一边吸溜吸溜声音很响地喝着茶。小职员忽然忍无可忍地发作了:“你别那样喝茶好不好?!我忍了你好几年了!”于是,冲动的小职员不打算再忍,辞职了。那个掌握着一丁点小权力的上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做了什么竟被人忍无可忍。

  可作为局外人,观众却能看懂并且理解,谁没有过那种备受折磨、倍感压抑的职场生涯呢?比如--

  几乎都知道一个让孔雀开屏的秘诀,那就是拿一块花布在孔雀面前晃一晃,骄傲的孔雀就会展开自己的尾巴和你比美。在办公室里也不乏这种“爱开屏的孔雀”--自我感觉良好,不分时间和地点地炫耀。

  小B办公室里就有这样一只“爱开屏的孔雀”,只要有新人或陌生人在,他就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经历,被什么人接见过,同谁谁共过事,领导怎样高度评价了自己的工作等等,直到对方肃然起敬为止。小B刚来时还为自己有这样的同事感到骄傲,时间长了,发现他总是翻来覆去的那一套“演说词”,自己差不多都背过了。再看周围同事,每到他演讲的时候或四散奔逃,或打电话聊天,或乒乒乓乓地收拾东西以示抗议,只有那位尊兄唾沫四溅、滔滔不绝。

  “基层部门的小头目有的可真不好对付!”小C深有感触地说。他的部门主任是个爱占小便宜的家伙,公司给员工的福利一般发到他这级为止,为下级领的电影票、代金券什么的经常被他以种种理由“忘记”了。有时轻描淡写打声招呼,更多时候瞒天过海不见了踪影。最让小C气愤的是这么一件事。春节时,小C代表公司去一个合作单位开联欢会,会上有一个抽奖活动,小C幸运地抽到了大奖--一台冰箱。小C深知这个奖是应该属于公司的,自己拿不合适,就给主任打了个电话,请示如何处理。主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支走了小C,径直将冰箱抬回了自己家!第二天,还笑眯眯地拍拍小C的肩膀:“小子,手气不错!下次这种活动还派你去!”小C差点气晕过去!

  这似乎是女同志的“专利”。自恃小有姿色,总爱在男同事面前充分施展“女性魅力”,却不料成了女同事们的笑料和眼中钉。“公司新来了一名文员,腰圆腿粗,却喜欢穿迷你超短裙,和男同事说话嗲声嗲气,让人听一句,鸡皮疙瘩起一片。”28岁的广告公司美编小D说,“她的下场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办公室里的女职员几乎没人理她。”

  小D以前还有个同事,明明半老徐娘了,却总是刻意把自己打扮成小姑娘的样子,穿泡泡裙,留娃娃头,说起话来动不动就是“我们女生如何如何……”还特别喜欢告诉别人自己有一个12岁的女儿,上街时常被误认为是姊妹俩,让人惊呼:“呀!你看上去还是个小姑娘吗,怎么可能有12岁的女儿!”她就天真而满足地做少女状的笑,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成了笑柄!

  眼睛朝上的“马屁精”

  这号人不太注重与下级甚至同级同事的交往,时时伺机捕捉任何一个能趋炎附势、令自己一步登天的机会。人往高处走,这是一种普遍心态,但倘若做得太过火,“马屁精”的绰号恐怕是逃不掉了。

  “我们部门几个同事一直都聚在一起共进工作午餐,除了一个叫华露的,每次她总是孤傲地独坐一隅。”25岁的外企行政秘书小E说,“有一天,公司的副总裁亲临餐厅和我们一起进餐,华露眼尖,飞也似地挤到了我们的身边,还拼命地插话,很肉麻地吹捧副总裁年轻有为。想来一是想营造一个‘合群'的好印象,二是有机会和副总裁套个近乎。恶心!”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每当旁人问及他的近况,他都会习惯性地回答:“不太好。是这样的,你听我说。”然后,从小孩感冒3天不好,到自己最近心率不齐,再到这次升职被人“暗算”,他的不幸啊,直说得你替他扼腕叹息。下次见了再关心地问一下近况吧,又听到那句:“不太好。是这样的,你听我说。”他这里永远没有“利好”的消息,就像祥林嫂见人只会说:“我单知道冬天里有狼……”

  “坐我旁边的一名女同事腿上有块儿地方蜕了皮,我可不敢问她怎么回事,”26岁的市场助理小F说,“我知道只要开口一问,她准会从交通状况谈到个人医疗保险,没半小时完不了,真让人受不了。”她摇着头,一副无法忍受的样子。

  恨比天高的“杜十娘”

  牢骚满腹、怒气冲天,这些就是“杜十娘”们最显著的特征。尽管偶尔一些“推心置腹”的诉苦能多少构筑出一种“办公室友情”的假象,但绵绵不休的抱怨会让身边的人苦不堪言,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苦闷克隆了一份。

  “和我同一部门的一名项目经理只要一出现在办公室里,我们就无法逃脱那长达数小时的心理折磨。”24岁的小G是一家公司的客户主管,“明明是些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可在她持续不断的轮番轰炸之下,我们不得不想尽办法摆脱她那极具传染力的消极情绪。也许她把诉苦看做开诚布公的一种方式,但诉苦诉到尽头便会升华成愤怒。我们奇怪既然她对现状如此不满,为何不干脆换个环境,远走高飞。也省得她委屈万分,我们跟着受罪!”

  工作间里一些小打小闹式的玩笑无伤大雅,但要警惕它们发展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闲话乃至伤人的谣言。很多不懂得三思而后语的人无意中成了各种流言的推波助澜者。“我的一名同僚总是有事没事到我桌前大谈特谈主任的‘丑闻',你想,那么敏感的场所,那么敏感的话题,真叫我不知如何是好。”29岁的小H抱怨,“她的消息来源是否可靠先不说,她从来就不在乎我对她那一箩筐的‘内幕秘闻’感不感兴趣!”

  以上7类办公室“忍无可忍之事”可以算是“大是大非”中的“大非”,其实,再仔细想想,算不上“大非”级别的“小非”更是多如牛毛:

  但说了这么多同事的坏话,相信我的同事也对我有满腹的牢骚了,还是不说了。人就是这样,像豪猪一样,没有同伴会寂寞,现互相凑到一块儿又扎得慌。既然丈夫可以选择,而同事无法选择,那么就只有戒急用忍、注意防守并且适当反击了。

第七十则:提升人气指数的9大路径

今日职场竞争空前激烈,每个经理人都恨不得在职场上拥有像世界级球星罗纳尔多那样的超强人气。所谓“人气”就是更多的人们对其聚焦般的关注,就是“抢手货”,如果用一种标准来衡量,现在最流行的尺度就是“指数”。

本文所指的“职场人气指数”,即经理人在职场上受关注、受欢迎和受追捧的程度,是经理人教育背景、从业经历、专业能力、业绩记录、品行操守、个人魅力全记录的综合体现。人气指数越高,意味着你的身价越高,越接近成功。通过与多名倍受欢迎的优秀职业经理人深入接触后,我们提炼出其共性特点,并将其归纳为职业经理提高人气指数的9大途径。

设计职业形象:你的生涯标签
每个人自步入工作岗位,三年左右时间里,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特定的职业形象。行业与岗位不同,加上个人性格及习惯差异,会分化出不同类型的职业形象。对于文职类人员,如行政、营销,必定是彬彬有礼、西装革履;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穿着随意,强调自我研发;甚至还可以是不修边幅、个性张扬的广告人或自由职业形象。如果行政人员终日不修边幅,不仅自己的形象令人难以接受,整个公司的公众形象一定程度上也会收到影响。因此,职业形象应符合人们的审美取向,充分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表达出你的个性特征并有所坚持,这将逐渐成为你的生涯标签。
拓展社会交往:你的受众面

但凡职场获得成功的人,几乎都拥有相当多的社会交往。经常参加各式研讨会,以积极“入世”的态度,不断结识优秀的同行、客户及可能的未来雇主。学会善于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在公众场合,若有人想主动结识你,需马上做出友善回应,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谦逊和真诚。多善待一个希望结识你的人,就多增加一份人脉,多一次事业良机。原在TCL集团二级企业担任中层经理的徐风云,平时交往甚广,待人友好真诚,在一次社交活动中被猎头公司的资深顾问发现并结识。徐无意中的出色表现深得猎头顾问赏识,数月后,徐即被成功举荐到著名的跨国企业法国“古戎”公司任职,一跃升任“古戎”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薪金收入增加十倍以上,职场人气亦迅速得到彪升。 成为知名人士:你的“江湖”地位

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特定圈子或范围内成为“知名人士”,主要取决于你是否愿意和有无勇气。吴士宏、孙振耀、王石,这些具有超强人气的人,无不是业内的知名人士。要提升知名度,你可以在公众媒体上发表文章,阐明见解与立场,或参加论坛时争取获得向著名专家大胆提问的机会,并应先报出自己的姓名与身份。如果你有机会,接受媒体采访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关键是当机会出现时,一定要主动出击,并在第一时间做出自然恰当的反应。总之,要有自己持续的系统思想,并透过公众渠道广泛传递给更多人知晓,这样你才有可能凸显“江湖”地位。 丰富教育经历:你的“动力”

对职业经理人而言,要想在职场中保持优势地位,教育与培训将会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学习的方式很多,一般来说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岗位选读在职研究生;如果有较长时间的管理背景,希望获得系统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考虑攻读MBA,国内外院校均可;专业技术管理者可以参加正规的专业培训,尽力获取全球承认的资格认证。你可以向生涯规划顾问咨询,分析和评估自己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来加强的地方,有的放矢。资讯科技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空前加快,职场中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获取最新资讯,才能比别人获得更多机会。 提升工作业绩:你的“底气”

在职场中,绝大部分企业(雇主)评价职业经理人的第一要素是业绩,当你应聘一家仰慕已久的企业时,对方最关心的仍是你过往的业绩。因此,如果你背景平平,务必争取在现任公司里拿出最大能耐,创造出骄人业绩。在戴尔(中国)公司任职的David. L,1999年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时,基本上没有工作经验和业绩,但在戴尔任职三年后,David已成为公司的营销骨干,其带领的团队业绩位居全国市场前三名。这样至少可以获得三方面主动:一、现任企业将重用或提升你;二、跳槽有了资本;三、将引起猎头公司关注,新机会也许就此来临。

讲究职业操守:你的信用记录

想要进入著名跨国公司担任经理级职位,过往的职业信用记录尤为重要。如果人品不正,为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公司和同事的利益,其职业道路必会越走越窄。因此,要想在职场中赢得更多帮助和欢迎,你要做到的就是正直、诚信,尊敬和善待他人,增加对企业和社会的使命感。H先生任中国某著名通讯企业中研部高级经理,掌握该公司最新的核心技术。有一外企欲许以相当于15倍年薪的报酬购买该技术,遭到H先生的断然拒绝。事情公开后,H先生获得了公司前所未有的信任和支持,在业界传为佳话。 扩展人脉关系:你的人缘
即便拥有很高学历,在职场或专业领域拥有一定知名度,但如果你与周围同事或朋友的人际关系很紧张,那仍然是相当糟糕的事,周围人对你的评价会透过不同场合传递给更多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你人气指数的高低。良好、宽松而广泛的人脉关系,需要你自己以一颗友善、真诚和以帮助他人为乐的心换取。
亲和力+个性:你的个人魅力
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一定是得益于你给人的亲切感。尽管职场表现优秀,职位愈来愈高,但周围的人与你交往并没有很大的心理包袱,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亲和力让你被更多人接受,人气不断上升。但你并不需要刻意讨好众人而丧失自己的个性特征,你不能一味地人云亦云,让人觉得毫无特点,进而对你失去兴趣。因此,在尊重别人见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优秀气质,释放你的观点和智慧,用个人魅力吸引周围的人。
培养集体意识:你的团队精神

在职场中,即使拥有多方面优越的内外环境和资源,若想长期保持强势人气,只有一种方法最奏效,就是经常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甚至偶尔带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当你因业绩优秀或表现出色获得嘉奖时,切勿贪功独占,应由衷地认为这是你的团队紧密合作的结果,真诚地与团队、伙伴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感受其中快乐。这样,当你获得荣耀时,你的团队和朋友均会发自内心地以你为荣,并与你共享,这是何等美妙的感觉。

找到了提高人气指数的9大途径,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人气急升。在具体操作上,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没有按主次顺序排列,因为要获得职场上的成功,每项都缺一不可,唯有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但猎头顾问们认为,当具备了最基本的竞争元素(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并已达到一定层次(如中层经理)后,职场上的选择取向更应该倾向于以下的侧重点:

1、职业操守和工作业绩。这是判断你能否委以重任,并且体现你实际能力和资源贫富的综合体现。

2、团队意识和人脉关系是考量你是否适合从事管理或领导工作,并带领团队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因素。

3、教育经历和职业形象被用来衡量你是否有可能融入公司企业文化,因此你的学习能力和生涯标签必须得到认可。

4、亲和力和个性特征能够让企业相信,你可以使公司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

5、成为业内知名人士和拥有广泛的社会交往,能令到你获得更多选择和机会,从而在职场上更加主动。

每一位职场中人,其独特优势和固有劣势并非一成不变,这取决于后天的自我打造和历练。职场人气旺盛的成功人士与人气低下的平庸之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只有相信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你终将成为职场中的常青树。

第七十一则:七个习惯可使你成功

“我曾为自己定下许多目标,也都一一达成。我的事业十分成功,但却牺牲了个人与家庭的幸福,这值得吗?……”;“我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都觉得很紧张,匆匆忙忙。我无法过着理想中既充实又自在的生活,而且别无选择……”;“我拥有财富和成就感,可失去了内心的平静……”这无疑是诸多成功人士的生活写照。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告诉我们: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作者倡导有识之士应告别旧习惯: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单一举动,而是要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赢得革命性的效果,必须从观念着手,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利益,树立克服“惯性”的信念,并且“由内而外全面地造就自己”。作者史蒂芬·柯维认为: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


伊索寓言《鹅和金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很穷的农夫在鹅窝里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蛋,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这个蛋是纯金的。这之后,农夫每天都可以从鹅窝里拿到一个金蛋。然而,当他日益富有的时候,他也越来越贪婪,以至于没有耐心等待每天只有一个金蛋,他想一次拿到鹅身体里的所有金子,于是他杀了这只鹅,但结果却是什么都没得到。

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常常有像愚蠢的农夫那样以牺牲产能(鹅)的代价来提高产出(金蛋)的事。我们往往更关心的是效率而不是效能,为了提高效率而忽视效能,这使我们破坏了取得成果的能力。而惟有产出与产能取得平衡,才能达到卓越的效能。日常生活中,足以印证这个道理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你曾经因为想多做点儿事而彻夜不眠,结果弄得精疲力竭,身体不适;但倘若是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则可以精力充沛地做更多的事。产出与产能平衡是效率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成功者七个习惯的基础。

习惯一: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


我们常说:“我不会……,因为遗传……”、“我迟到,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主动积极地创造、实现梦想,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习惯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个书面计划称之为“使命宣言”。

任何一个存在的社会组织都需要“使命宣言”,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也不例外。“使命宣言”需要阶段性地评估以及持续修正和改良。

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为什么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习惯三:选择不做什么更难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能的人只会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要想集中精力于当前的要务;就必须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牵绊,要勇于说“不”。

习惯四:远离角斗场的时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领导的原则。

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

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

习惯五:换位思考的沟通

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其理由是:“我已经戴了10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那么,谁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医生还说:“我戴得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在病人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的同时,医生还反复说:“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因此,“知彼解己”是交流的原则。

这位医生尚未诊断就开处方,谁敢领教?但与人沟通时,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了解他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1+1可以大于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

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个人成功”;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通过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第七十二则:如何向上司献计献策

向上司、决策者贡献自己好的建议与计划,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职责。然而,我们在献计献策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不受重视、不被采纳的苦恼。尤其是当一个经过自己潜心研究、周密思考,确信是一个非常合理、非常优秀的建议和计划被上司断然拒绝的时候,我们的苦恼会更剧烈。

碰到这种“进而不纳”的情况,人们往往抱怨上司,说:“能遇上一个知人善用、从谏如流的上司就好了。”这几乎成了所有属下一种传统的、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之中很少有人愿意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考虑“进而不纳”的问题。

其实,新的思维模式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出路。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他鞍前马后工作的许多人,都觉得他是“一扇老橡木做的门”,任何新鲜的意见都被毫无例外地拒之门外。威尔逊有才能,自负,所以对别人的意见往往瞧不起,要么不采纳,要么根本不予理睬。但是,有一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例外,这个人就是他的助理豪斯。

豪斯自己说,有一次,他被单独召见,他明知总统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但还是尽自己所能,清楚明了地陈述了一种政治方案。因为他苦心研究过,自认为相当切实可行,所以说得理直气壮。然而他没有得到与其他同事不同的命运。威尔逊当即表示:“在我愿意听废话的时候,我会再次请你光临。”但是数天之后,在一次宴会上,豪斯很吃惊地听到威尔逊正在把他数天前的建议作为总统自己的见解公开发表!这件事,使豪斯大彻大悟,懂得了向总统贡献意见的最好方法:避免他人在场,悄悄把意见“移植”到总统的心中。开始,使总统不知不觉地感到兴趣,然后使这计划可以作为总统自己的“天才构思”而公之于众。最后,使总统坚定不移地相信是他本人想出了这个好主意。换句话说,不用强调某某计划是豪斯的主意,为了使一个好的计划被总统采纳,他得自愿牺牲“版权”,而把“版权”让给总统,并且是悄悄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转让。这样,他的计划就能顺利地被总统采纳。例如,1914年春季,豪斯奉命赴法国做外交上的接洽。出发前,威尔逊原则上同意了豪斯的计划,但态度相当谨慎,距离被正式批准还相当遥远。豪斯到巴黎后不久,寄回了他同法国外长的谈话记录。在谈话中,豪斯把自己想出的、经总统谨慎同意的计划,说成是“总统的创见”,并热烈赞扬说,这是“天才,勇气,先见之明”的表现。看了记录,威尔逊总统毫不犹豫地正式批准了这个计划。计划的实施,给两国带来巨大的利益。豪斯为自己实际发挥的作用由衷地高兴。同时威尔逊总统也更加由衷地喜欢豪斯,对他更加倚重。但有一件事是永远心照不宣的:豪斯从来不表示某项计划是他想出来的。若干年后,豪斯说道:“我不愿意称那些计划是我的,并不仅仅出于讨总统喜欢。我的计划充其量是一棵树种,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有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只有总统才有这些条件。把树种变成大树的,公平地说,是总统。我只不过把种子移到了总统心中。

在威尔逊执政期间,豪斯都采用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种子移植”的策略。然而他对威尔逊的影响,比当时成群的政治领袖加在一起都大。事后,人们方才窥见豪斯的秘诀,并称豪斯为“移山倒海”的大师。后人开玩笑说,豪斯第一个发明了“思想试管婴儿”,威尔逊则是这次伟大试验的母体。

大智若愚的华西里也夫斯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由于受反常的“自我尊严”的驱使,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能允许世界上有人比他高明。莫斯科保卫战前夕,大本营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曾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遭德军的“合围”。这本来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骂朱可夫“胡说八道”,并一怒之下把朱可夫赶出大本营。不久,基辅果然遭德军合围,守城的红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已经是马后炮了。但是,一度当了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的华西里也夫斯基,却往往能使斯大林不知不觉采纳他的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发挥杰出作用。

华西里也夫斯基的进言策略比豪斯还要别致。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在斯大林与华西里也夫斯基谈天说地的“闲聊”中,华西里也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不郑重其事,也不头头是道。可是奇妙的是,等他走了以后,往往使斯大林想起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在军事会议上陈述了这个计划。大家都惊讶斯大林的深谋远虑,纷纷称赞。斯大林自然十分高兴。再看看华西里也夫斯基本人,也与大家一样显得惊异,好像他也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计划,并且也与众人一道表示赞叹折服。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人想到这是华西里也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这样想了。但是,上帝最清楚,统帅部实施的毕竟还是华西里也夫斯基的计划。

华西里也夫斯基也在军事会议上进言,但那方式方法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讲三条正确的意见,但口齿不清,用词不当,前后重复,没有条理,声音含混,因为他的座位通常靠近斯大林,所以只要使斯大林一个人明白他的意见就行了。接着他又画蛇添足地讲两条错误的意见。这会儿,他来了精神,条理清楚,声音宏亮,振振有词,必欲使这两条错误意见的全部荒谬性都昭然若揭才肯罢休。这往往使在场的人心惊胆颤。

等到斯大林定夺时,自然首先批判华西里也夫斯基那两条错误意见。斯大林往往批判得痛快淋漓,心情舒畅。接着,斯大林逐条逐句、清晰明白地阐述他的决策。他当然完全不像华西里也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但华西里也夫斯基心里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他刚刚表达的那几点意见,当然是经过加工、润饰了的。不过,这时谁也不再追究斯大林的意见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来,华西里也夫斯基的意见,也就因为已移植到斯大林心里,变成斯大林的东西,而付诸实施。事后,曾有人嘲讽华西里也夫斯基神经有毛病,是个“受虐狂”,每次不让斯大林痛骂一顿心里就不好受。华西里也夫斯基往往是笑而不答。只是有一次,他对过分嘲讽他的人回敬道:“我如果也像你一样聪明,一样正常,一样期望受到最高统帅的当面赞赏,那我的意见也就会像你的意见一样,被丢到茅坑里去了。我只想我的进言被采纳,我只想前线将士少流血,我只想我军打胜仗,我以为这比讨斯大林当面赞赏重要得多。

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斯大林在军事上最倚重两个人:一个是军事天才朱可夫,一个就是华西里也夫斯基。有人甚至说,军事天才朱可夫之所以被斯大林倚重,从某种意义上看,正好与斯大林倚重大智若愚的华西里也夫斯基有关,因为倚重朱可夫,也是华西里也夫斯基的主意之一。

第七十三则:初入职场要注意 单位性质不同规矩不一

又到七八月份了,正是每年新人初入职场之时。对于大多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来说,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后,势必会面对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当你面对一大堆的问号时,再没有了一旁老师耐心的解答。当你做错事时,再没有了社会对学生所特有的宽容。你,要孤身奋斗;你,要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

}

北京的咖啡战场,又有一方“战队”加入。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发现,此前蜜雪冰城旗下主打下沉市场的咖啡品牌“幸运咖”,在北京通州区连开两店。这两家幸运咖的外装修都是类似扑克牌“老K”字样logo,而均价8元的饮品,以及醒目的红色门店设计,都透露着蜜雪冰城的影子。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穆瑀宸拍摄

“幸运咖的整个发展路径和模式,与蜜雪冰城都是一样的,目标也是希望能做出高性价比的产品。”蜜雪冰城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还透露,未来幸运咖加盟计划不会以城市规模、区域区分市场,不会区分一线、二线或三线市场,也不会区分下沉市场和高端市场,而是由品牌专业人员对具体商圈进行选址评估。“我们看重的是租售比、投资回报率等。”

对此,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蜜雪冰城快速布局咖啡市场,是让品牌更加多样化。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或是进一步为上市做准备。

事实上,被誉为奶茶界“拼多多”的蜜雪冰城,在去年就已启动上市计划。据河南省证监局网站披露信息显示,蜜雪冰城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正接受广发证券对其进行辅导,已于2021年9月29日在河南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估值达200亿元。

“对于上市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不能太差,当前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在一些城市已出现过于密集的情况,因此其不得不开始向全国乡镇加盟扩张。而为了数据更加好看,蜜雪冰城毫无疑问要拓展新的赛道,咖啡就是其当下最好的选择。”餐饮分析师、餐宝典创始人汪洪栋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7月17日,记者来到幸运咖北京通州北关店走访,该门店的地理位置较好,从通州北关地铁站南出口出来,穿过几栋写字楼,步行五分钟就可以看到幸运咖的门店。下午四点左右,该店内还没有顾客光顾,但时不时会传来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的接单声。

“目前主要依靠外卖订单量来盘活门店,且能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该门店老板向记者介绍,北京市场是今年新开放的加盟城市,之前由于疫情原因,审核流程进展较长,这家幸运咖门店刚开业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据门店内的菜单显示,一杯咖啡最低为5元,最贵的抹茶幸运冰也仅售14元一杯,幸运咖多数饮品价格集中在7-10元。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穆瑀宸 拍摄

不过,虽然幸运咖的饮品均价不高,但在其菜单上显示,使用的咖啡豆是产自哥伦比亚、巴西等地的阿拉比卡豆,与星巴克的咖啡豆品类相同。门店中销售量最高的椰椰拿铁所用的菲诺牌厚椰乳,则与瑞幸所售的生椰拿铁材料相同。

成本高、售价低,幸运咖真的赚钱吗?

对于利润,一位安徽幸运咖加盟店的老板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幸运咖的原材料主要从公司进货,价格相较于市场价会更低,利润大概能占一半左右,一杯挣个几块钱,走薄利多销策略。”

另一位四川的幸运咖加盟店主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的门店位于写字楼商圈,楼上就是瑞幸咖啡。二月底刚开店时,每天的营业额只有500元左右,不过目前每日的营业额基本能稳定在元左右。

“想要赚钱,门店的位置十分重要,”他表示,如果想开在学校附近,就一定不能选择郊区的校区,因为一旦学生放假,客源损失会十分严重。相比较于学生,上班族会更稳定一些。“如果实在是选不好门店位置,就干脆挨着瑞幸咖啡开。”

事实上,不同于创立18个月就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瑞幸咖啡,幸运咖的进阶之路并不顺利。公开资料显示,幸运咖的相关项目早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孵化,但彼时由于产品更新迭代过快、价格起伏大、定位不明等原因,幸运咖的生意一直未见起色,门店数量一直徘徊在二十家左右。

转折是发生在2019年,蜜雪冰城的总经理张红普带队正式投入到项目中,对幸运咖的LOGO、菜单等进行品牌升级,让其得以快速发展。

根据幸运咖微信公众号显示,2020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加盟,2021年12月幸运咖门店数量达到500家。另据其官方微博,截至2022年6月9日,幸运咖宣布第1000家门店已经签约,半年时间扩张500家门店,幸运咖演绎了一场“中国速度”。

诚然,背靠蜜雪冰城的幸运咖冲劲十足,正在加速扩店进程。但从幸运咖官方微博、公众号、小红书等公布的信息来看,幸运咖此前瞄准的是下沉市场,多数都集中在中低线城市。

不过,幸运咖也显露出了布局一线城市的计划。据壹览商业今年1月的报道,幸运咖2022年在城市布局名单中就提到了北京、浙江、湖南、天津、四川、广东等区域。

一位咖啡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幸运咖的打法主要是低价和大量稳定的复购,这符合下沉市场的竞争特点。

“在三四线城市,幸运咖的难点在于教育市场,也就是如何让消费者们‘喝咖啡’。而在一二线城市,咖啡主要作为提神醒脑、社交属性强的功能性饮料出现,但可选择的咖啡品牌更多,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该业内人士分析道。

近两年,咖啡赛道的发展势头非常迅速。据德勤中国发布的《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磨咖啡共有10.8万家的咖啡馆,位于二线及以上城市的咖啡馆数量占75%,在三线以下的城市,精品咖啡馆的占比不足1%。

从幸运咖进入的北京咖啡市场而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大众点评上,距离幸运咖北京通州北关店门店一公里内共有13家咖啡店,其中不乏有星巴克、瑞幸咖啡等大众熟知的品牌。

据美团研究院在2021年11月发布的《北京市朝阳区咖啡消费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北京市共有咖啡店2259家,按万人拥有咖啡店的数量计,与纽约、东京等城市的水平基本持平,其中不乏像梧桐咖啡这样的独立咖啡店。

不过,即使竞争激烈,咖啡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仍拥有较为广阔的空间。据德勤中国发布的《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咖啡渗透率已达到67%,中国咖啡消费者以年龄在20-40岁间的一线城市白领为主。

“幸运咖的定位,与当前一二线城市咖啡市场所欠缺的低价定位相符合,这是一个相对空白的市场。”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应涛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大城市人群分布十分丰富,既有高端成功人士,又有底层消费群体。在李应涛看来,幸运咖的定位符合城市大众最为普遍的需求,因此品牌的生存空间较大。另外,幸运咖的优势是背靠蜜雪冰城,通过不断扩张门店,以规模优势为基础,加上超强的运营效率等。幸运咖的打法和蜜雪冰城大致相同,可以说自带“成功基因”。

事实上,布局咖啡的新茶饮品牌并不只有蜜雪冰城。

在咖啡领域,喜茶已经完成了多次投资。今年6月,喜茶出手投资了少数派咖啡,而在2021年,喜茶直接参与了Seesaw咖啡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同时,喜茶的创始人聂云宸个人还出钱投资了两个咖啡品牌,即“乌鸦咖啡”和“KUDDO咖啡”。

除了喜茶以外,其他品牌的投资动作也很频繁。今年5月,柠季全资控股投资了咖啡品牌RUU;4月,书亦烧仙草战略投资长沙连锁咖啡品牌DOC咖啡,未披露交易金额。同时,近年来,还有不少新茶饮品牌争相布局自己的咖啡SKU,奈雪的茶旗下新店型“奈雪PRO”推出精品咖啡,以及CoCo都可、一点点等品牌也都推出了相应的咖啡产品。

在文志宏看来,新茶饮通过投资或者自建品牌的方式入局咖啡市场,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咖啡和茶饮都属于休闲饮品范畴,在一定场景下具有相互替代性和互补性,可以进一步丰富品牌多样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咖啡行业的广阔市场愈发广阔。前瞻研究院在《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中指出,初步估计年我国咖啡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10%的平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接近1700亿元。

另外,咖啡赛道也逐渐进入红利期。瑞幸咖啡今年5月发布的财报显示,瑞幸咖啡第一季度的营收为24.046亿元,同比增长89.5%。公司季度经营利润首次转正,实现整体盈利。其中,自营门店的收入为17.147亿元,同比增长66.2%;联营门店的收入为5.4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3%。

“咖啡行业相较于新茶饮行业更加稳定。”李应涛说。咖啡是成瘾性消费,一旦出现爆款,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复购率都很高,会日复一日的去消费。而新茶饮则更看重新鲜度,一旦有新的网红品牌出现,消费者很可能抛弃传统巨头。

李应涛进一步分析道,对于咖啡品牌而言,当其门店数量增多、咖啡口味相对经典,以及可以培养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之时,所积累的势能便会越来越强。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投资人也会更看好咖啡这个相对稳定的赛道。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

经营一家店,经营一个品牌,大多都是从一个想法开始的,但是为了实现理想,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明确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近年来,中国咖啡馆的淘汰率极高。如何在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消费者心中确立不可替代的地位,无非是一个大学问题。

了解当前的市场状况是品牌管理的首要任务。通过分析目前咖啡店的经营趋势、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比较不同经营类型的优势和劣势,如独立单店和扩大直营店的条件和差异,如何保持独立的风格精神,同时也有扩大发展规模的可能性,值得思考。

建立品牌形象和定位非常重要,这将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意义和地位。如果开店前没有确立定位,在思考空间设计、商品项目、定价、设定目标消费群体时,很难切入核心,准确界定范围,导致品牌核心精神缺失,难以被消费者记住。

在进入市场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要锁定的客户,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实力,并据此拟定商品的定价,这样才能被这个族群的消费者所接受。比如外卖店的商业模式不提供久坐的座位区,大多位于商业区。消费者主要是上班族,单杯咖啡的价格主要基于平价策略。相反,精品咖啡店如果定位的话,大多位于文化教育区,大部分会提供久坐的座位区,人并不比外卖店多。因此,可以利用风格明显的空间氛围,给消费者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体验,从而也可以支付高昂的价格。

定位确立后,可以根据商业模式进行产品规划。比如咖啡店以复合方式经营,产品不限于咖啡饮品,可能是首饰、服装、器皿、书刊等。或结合其他服务,如洗衣、不定期演出、发廊等。商品越多样化,消费群体就越有吸引力。但是,我们也应该小心由于商品项目的复杂性而导致的高成本和低质量的风险。

在制定商业计划时,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根据发展蓝图,可以规划每个时期的最终目标,探索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另外,在设定开店时间的时候,建议在淡季的时候低调开店,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检验计划的全面性,并针对问题进行调整。

在进入市场之前,要对可能的开放场所进行全面的研究,按照自己的品牌风格和锁定的民族进行筛选。选择正确的商店位置通常是成功开发的关键之一。

如何评价店铺的合适位置通常是人口流动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口密度越高越好,无论是商业区、文教区、旅游目的地等。可以帮助操作。然而,另一种思维方式在不久的将来逐渐出现

,许多具有理想的经营者开始脱离饱和区,转而开拓偏乡,利用空间及商品的独特性,吸引人潮前往,进而带动当地观光发展,亦得以避免竞争者过多的情况, 不失为市场饱和下的一条出路。

交通的便利性会直接影响集客力,通常邻近捷运站、有停车场所的店家会提升消费者前往的意愿,进而带动购买力。另外,承上所述,若位居偏乡,则必须在空间与商品的独特性有更强的力道,亦可善用社群营销的力量,促使消费者克服交通不便的阻力前往消费,不失为市场饱和下的一条出路。

开店之前必定需要先投入一笔资金,良好的金资控管会影响店面的营运是否顺利, 即使起初是以单店做为开业型态,却也不能排除未来展店的可能性,因此了解品牌的资金结构与流向,将有利于日后做出损益的正确评估。

妥善分配资金的运用十分关键,开店所需付出的成本包含店租、人事、设备、装修以及原物料,其中最应该被优先考虑的莫过于店租、设备以及装修,人事成本以及原物料在初期可以利用亲自充当人手,以及专注于提供少数品项的方式,试图缩减开销。除此之外,会建议经由成本结构进行演算,预测若要撑过开店初期的养客期,需要准备多少预备金,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客题。

开设餐饮店,租金、人事、物料三者属于重要的占比,在营运愈趋稳定之后,会建议租金成本近可能低于总营收的10%、人事成本不超过20%、物料成本则不高于30%, 若能有效控制这些占比的开销,较不会影响实际的营收。同时设备维护、更新的费用, 也需优先纳入考量,以免在需要的时候无法周转,导致营运出现瓶颈。


经营品牌不能仅仅从生意的好坏,人流的多寡来评估收益,将实际营收扣除变动性与固定性成本后,才能得出真正的利润值,而品牌规律性的进行损益评估,亦有利于在产生问题时能即时发现,并且找到解决的方式,减少品牌发展的阻碍。

创业不仅是为了实现理想,如何能长久立足于市场不被淘汰,能否获利仍然是重要的关键。在开店初期便该设定损益两平的目标,避免在不自觉中付出过多的周转金,若能达到损益两平,也意味着品牌从入不敷出, 逐步迈向稳定营运的道路。许多人会以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其实不然, 因为还得扣除店租、水电…… 等“营业费用”,扣除后才能算是“营业利益”,却也不是实际所得,别忘了每一年所需缴交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税金,也是一项无法避免的成本,整体扣完后才能得到“税后净利”。

变动与固定成本皆需考量

推算营业毛利时,除了计算固定成本, 也别忘了纳入变动成本,所谓的变动成本包含不定时的促销、维修耗损…… 等,由于上述情况皆会成为在无形中侵蚀毛利的因子, 将假象剔除后,才能清楚真实的营收状况。


人事成本是餐饮业者必不可少的支出, 甚至经常会高达总成本的一半以上,但人力与服务的品质有紧密的连带关系,因此切不可省,但也必须避免低效率的人力配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多余支出。会建议依照时段性来分配人力结构,制订出最有效率的配置。

人力结构会影响服务质量,因此在规划人力的配置之前,可以先估算一整天的翻桌率,并且找出尖峰时段与离峰时段,由于离尖峰时段会影响营收,因此应该从中归纳出营收的波动,再依照波幅变动进行正职与兼职人员的配比,以求人员的效率达到最高, 避免造成人力的重叠。

一间咖啡店的组成需要透过不同专长者团队合作,例如有些人适合在内场工作,有些人则适合在外场与消费者互动,从咖啡、 甜点、到餐饮,也都需要明确的分工,除了引导员工们养成互助的习惯,也可依照个人特长分派其负责的区块,以免员工们如同无头苍蝇一般,无形中降低工作的效率。

咖啡馆主要的原料咖啡豆,其对储存环境之温度、湿度极为敏感,无论店家是以自烘豆形式贩卖,或是直接向厂商批货,存量与地点都须保有基本条件,避免为压低运送、 管理等成本,造成豆源新鲜度受影响。

依照原料属性与使用程度分配储藏空间

咖啡豆要保持干燥环境,而其他像是茶、 鲜奶、黑糖等副原料,则需依照各原料属性分配储放位置,甚至可依据物品量体大小分配储藏空间。如咖啡与茶叶使用量大, 需要在店内规划特定储物空间;鲜奶保鲜期低,又需要特定温度控管,因此可放置于咖啡吧台下方,或是在备料台附近设置小型冰箱,方便店员就近拿取,减少反复取用造成新鲜度下降;其他常温原物料(如黑糖、肉桂粉、可可粉)等瓶罐,则可集中放置于一处,方便拿取效率,也清楚观看剩量状况。

实际执行盘点流程,精准控管

物料资源经营者须实际了解销存管理,并依照品项调整为日盘点、周盘点以及月盘点,像是咖啡豆保险期长,可以周盘点与月盘点进行查看,但如果店内供应甜点咸食等副食品, 则建议将起司与鲜奶等保鲜期短的乳制品, 透过日盘点或周盘点进行控管。有系统性的盘点可优化整体营运效率,也能确实掌握各类品项真正消耗频率,进而弹性调整盘点。

空间设计与品牌定位息息相关,无论是主打贩卖手冲、意式形式,或鲜明的打卡风格,都须扣合整体空间与顾客的互动,包含吧台位置、动线规划、座位区分配等,甚至复合式经营业主更须考量各区的分配比例,适切打造多元属性的咖啡馆空间。


吧台位置牵动整体空间氛围与作业模式

假使将吧台设置空间中央,可作为整体焦点,适合想主打手冲形式的品牌,因手冲时的姿态具有表演性,因此配置在空间中央, 顾客可清楚观看,提高品牌亲切度,再来提高顾客对手冲咖啡的好奇心,进而增加对店内咖啡商品的买气。而靠边的吧台相对能空出最大面积作为客座区,其中要注意吧台出与座位彼此的距离尽量平均分配,目的是让员工在吧台作业时,能同时留意每桌客人动静,避免疏忽客人点餐、结帐等需求,因此如为满足最大客量,桌与桌之间有需留设至少50 公分距离,供顾客侧身通过,降低彼此的碰撞。

工作吧台作层级分配与动线效率关系

目前咖啡馆主要工作区多为长型吧台, 然而长形吧台内部的区域分工也关系着出动效率,假使品牌提供单种以上的咖啡品项, 如意式咖啡、手冲咖啡,甚至甜点咸食,则更须将一条龙的分工详细区分。像是意式咖啡需要较多空间摆放设备,因此与同样需要较多器具的甜点制作区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店员相互干扰,影响作业效率;另外手冲区因带有表演性质,可以借由吧台成为舞台, 拉近与顾客的距离,提升自家品牌亲切感。

独立品牌咖啡馆定位各自不同,连带影响品牌空间想要营造的氛围,经营者在装修前需考量店铺定位与座落位置,初估来客数时的店内空间状况,以及员工是否有适当作业区域,并可借助专业室内设计师进行格局分配与风格装修,确保品牌价值与空间氛围贯彻一致性。

独立品牌咖啡馆多为自主经营,因此相关设计多半是委托室内设计师或工程团队发包规划,又或者是自己进行初步规划再发包交由他人施工,无论何者,设计的自由度都会相较连锁品牌高,然而却也容易因为缺乏营运经验,造成空间完工后不敷实际情况使用。对此,经营者于装修前,应首重作业区与座位区的分配,包括服务动线、桌间尺度等,再来才是考量风格;另餐饮空间有相对的法规、施工细节需要遵照,因此想自行设计者可借由专业咨询进行修正,让店铺拥有更安全的使用环境。


预留店铺设计施工期与经费

建议找到店铺位置时,就宜同步请设计师做初步规划,预留足够的设计与施工时间, 切勿过于紧凑;另外也要明确提供估价单以及施工进度表,让整体发包过程都能依照规范执行。再者,经营者别因过于完美主义或盲目追逐细节,造成前期设计规划或施工期延宕,一来成本增加,二来连带加深日后摊提速度,使店铺在尚未经营前就不断提高大量债务压力。

流动率高是餐饮业的共同问题,创业者面对新进员工的新训与初期栽培,无论是有无餐饮背景都会有一定顾虑,尤其是第一线与顾客面对面的临场反应与专业态度。然而征才之前,重要的是创业者抱持何种目的, 以及预设员工的工作类型分配比重,借此提高双方对未来工作具有共通一致性的目标。

用体验流程进行能力分配

咖啡馆作业主要分为咖啡制作与餐点制作,经营者在征才时一定要了解自己要寻找哪种能力者,才能提高机会找到对的人才, 也因为每间独立咖啡馆经营模式相异,有的专精手冲咖啡,有的结合复合性质,因此建议在面试初试或复试时进行有给薪的一日体验,确保面试者对店内的流程、运作方向有初步了解,而其体验也并非要实际操作咖啡机具或餐点制作,而是可由店长、主管带领熟悉店务、与同事互动,感受长达6  8 小时的工作节奏,降低日后真正上工时不适任的状况。

给予职涯训练并设想发展规划

独立品牌咖啡馆规模普遍虽中小型,然而人才培育却是愈多企业开始重视的部分。成熟的品牌能先将店内职位别进行层级分配, 像是兼职生、服务员、咖啡师、店长等, 一来方便管理,二来各阶层也拥有明确的对口,避免店务处理或汇报流程过于琐碎,浪费不必要的人力时间;另外当品牌走到发展到一定成熟度之后想开始展店,此时经营者可以借由提拔同仁作为分店主管试营运,达到直营管理的方式,一来让同仁学习管理一间店的大小事,再者也让他们看的见职场生涯的未来目标。


营销宣传是让大众市场看见品牌的重要关键,针对客源善用不同营销手法,无论是主动式、被动式、口碑相传等,让好咖啡与其他附加价值服务,都能被广传出去,创造独立品牌咖啡馆自有忠实顾客。

了解定位做有意义的宣传方式

相较整体餐饮产业,咖啡获利小,投注的心力却不亚于他行,因此营销策略必然要以永续健康的发展为目标,而非流于买一送一、 削价竞争等恶劣循环,这也扣合到经营者必须在创业前预设目标客群,并针对客群提出对应的营销方式,再者,甚至从咖啡爱好者中做出区别,例如喜爱手冲与意式族群, 普遍尝鲜顾客或咖啡玩家,不同领域的消费者会对品牌抱有各自期待,因此经营者须凭借过往经验、市场调查,并以自己热爱的方向进行宣传,品牌生存之道才能走得长久。

重视口碑营销,让熟客成为最有力道的广告效应

相较连锁企业拥有忠实客群与营销资源, 独立品牌咖啡馆经营资源有限,因此更需借助顾客之间的口耳相传达到广泛营销的机会, 尤其是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网路的影响力虽能造成爆红效应,然而受爆红影响带来的人潮并非长久之计,店家持续接一批批新顾客,是无法让对方了解品牌真正的价值与持续改变的努力。因此,真正能在咖啡市场中立于不败,还是须凭借巩固忠实顾客为主,这也是为何许多独立咖啡馆非常重视店员与消费者间的交流,当消费者能从互动中了解品牌价值、培养与店家的情感,才能区隔出品牌的独特性,进而促成忠实顾客的形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学咖啡去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