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过程中内能的变化是啥呀?

第1篇:高三物理气体的等温变化知识点归纳

1、研究气体的*质,用、、三个物理量描述气体的状态。描述气体状态的这三个物理量叫做气体的。

2、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温度标志着物体内部的剧烈程度。

在*单位制中,用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叫做温度。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数量关系是:t=t+。

3、体积: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在*单位制中,其单位是,符号。体积的单位还有升(l)毫升、(ml)1l=m3,1ml=m3。

4、压强:叫做气体的压强,用表示。在*单位制中,压强的的单位是,符号。气体压强常用的单位还有标准大气压(atm)和毫米*柱(mmhg),1atm=pa=mmhg。

5、气体状态和状态参量的关系: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温度、体积、压强这三个量,我们就说气体处于一定的状态中。如果三个参量中有两个参量发生改变,或者三个参量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气体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只有一个参量发生改变而其它参量不变的情况是发生的。

1.温度: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是*单位制中的基本量之一,符号t,单位k(开尔文);摄氏温度是导出单位,符号t,单位℃(摄氏度)。关系是t=t-t0,其中t0=2

第2篇:高三物理气体的*质热门知识点归纳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第3篇:初一地理知识点气温的变化知识点整理归纳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第4篇:高中物理气体的*质知识点归纳精选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高一;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第5篇:高三物理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知识点归纳

合作探究一 随机事件与统计规律

2.实验探究:伽尔顿板实验

实验原理简介:小球从漏斗口落下,在到达底部前,与钉子发生碰撞,然后落到下面的槽中。

观察现象一:单个小球会落到哪个槽?有什么特点?

观察现象二:大量小球下落会出现什么情况?有什么规律吗?

小结:个别随机事件的出现具有:

大量随机事件的整体会表现出一定的    *,这种规律叫做统计规律。

合作探究二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阅读课本27页“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小组讨论总结分子运动有哪些特点?

合作探究三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

1.气体温度的微观解释

小组讨论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同一温度下分子速率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

②不同温度下的分子速率的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

2.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观察与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伞的受力情况,同时思考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怎样产生的?

小结:.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微观解释):

【做出猜想】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合作探究四 对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玻意耳定律: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第6篇:初中地理气温与气温分布变化知识点归纳

1、测量气温的设备是百叶箱,一天测量四次,在*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2、什么是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p51)

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p52、53)

①、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

第7篇:关于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奈、各种金属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干*、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之物态变化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学好物理这门课程

第8篇:初二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归纳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50℃1℃同上

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

第9篇:高一物理力的等效和替代知识点归纳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p58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多边形/△)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3.设f为f1、f2的合力,为f1、f2的夹角,则:

第10篇: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归纳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形变。

(3)*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簧*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限度内,*簧*力的大小和*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

版权异议 什么是版权异议?

如您认为学科网网站上由用户上传的内容(包括文件、图片、视频等)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点击这里提起版权异议,我们尽可能地保护您的合法权益。注意: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点击本页下方的“进行异议申诉”按钮,进入申诉页面,并按照提示填写相应的申诉信息。请您在开始填写前准备好所需的相关文件,以防止因页面超时等原因造成申诉提交不成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人主体信息和相关材料:权利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地址及营业执照(单位)、身份证(个人)等证明权利人主体资格的材料。若权利人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的,还应提交代理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地址及营业执照(单位)、身份证(个人)、授权代理证明等材料;

2、权利人申诉内容及要求:包括要求删除、断开链接的内容的准确名称及确切的网络地址;

3、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登记证书、商标证、专利证书、作品首次公开发表或发行日期证明材料、创作手稿、经权威机构签发的作品创作时间戳、作品备案证书等能有效证明权利人拥有相关权利的权属证明;以及对侵权行为的具体列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