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什么?

  这两个词猛然一看不是很好理解,必须举个栗子了,有一款游戏叫做《我的世界》(原谅我总是用游戏来举例,个人爱好所限,实际上,你也可以用金融产品来展开设想),这个游戏内提供一种最基础的建筑材料,就是小方块,然后你可以用这个方块来堆砌各种物品,小到一个碗,大到一座城堡,都可以自行建设,我还见到过自己堆了个山洞的,那肯定是先有山后有洞的,总之,就是利用这种小方块,你可以随意建造。这个上手难度是极低的,四岁娃娃就可以操作了,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游戏中,所有人都可以按自己心意来组合自己的世界。元宇宙未来的操作,就是以这种“傻瓜式操作”为基准的(当然技术是更高质量的),简单的底层代码,只需要编写一次,就可以成为一个组件(小方块),后面可以用来重复组合,建造出更加复杂和庞大的程序(城堡)。

  那互操作性又是啥,原谅我再提一种游戏,这个大家应该都熟悉,就是幼儿玩具 ——乐高积木。乐高的组合性,可以很好的讲明元宇宙中的组合性,比如两个小朋友,就小明和小红吧(多经典),小明有个自己的乐高卡车,小红有个乐高房子,两个娃凑在一起,想要搞个更有趣的车,于是,把房子的地基拆掉,墙壁直接安装在了卡车上,噔噔噔,一个高级房车就出现了。

  这就是组合性了,元宇宙内的所有代码,任何人都可以调整、回收、更改或者使用部分的现有代码。

  这种灵活的组合与互操作性,可不仅仅用于搭建个房子之类的事情上,可以组合金融产品、混搭借贷协议或者自动的股市交易程序。

  啊这个“开源”可不是说多多赚钱,而是指:大家把自己编写的代码免费提供,并且可以随意重新组合和修改的做法。如果没有开源,那么上一条的互操作性和组合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开源,到底要开些啥呢?

  咱们说起字节跳动公司,最值钱的是啥呢?其实并不是抖音平台,而是他们的“算法”,这是平台“自主研发”的最值钱的东西,还有就是代码库、市场以及协议。

  这些稍微专业了点,那咱翻译一下,还是用乐高举例子,当大家把自己制作的乐高积木块都贡献出来,就有了各种形状的材料可以使用,然后还有自己造的乐高卡车的图纸也贡献出来,于是所有人都能够建造卡车了,随后,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于是各种基于卡车的房车、吊车、拖拉机……就都会被轻松的创造出来。那么当然的,房子的图纸、风车的图纸、小飞机的图纸,都是随手可得的,于是,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各种奇思妙想都能够被实现了,大家分工合作,最终有个航母出现都有可能……

  最妙的是,这件看起来过于理想化的事情,基于“开源”和“组合性”,是真的可以实现的!

  在游戏中,在各大平台上,大家最讨厌的是什么问题?比如,我就想看个一分钟的视频,然而广告先播了85秒,比如,我就想玩个消消乐,但是每一局中间非要给我推荐一个同类的其他游戏,不等那10秒钟,我就不能继续玩,再比如,我觉得淘宝的算法推荐超级弱智,明明我刚下单买了双鞋,它就立刻给我推荐一模一样但是便宜了好多的一双,可是下单之前却怎么也找不到……就是你没有话语权,感觉永远被平台牵着走。

  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元宇宙的社区自治原则,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无论你是建设者,还是创造者,或者是投资人,也或者只是用户,只要你是这个利益团体的一份子,那么就有话语权,与你的参与程度挂钩,话语权比例被公平的分配。

  不要觉得这只是个理想,目前在web3中,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或者DAO的参与者,已经开始践行这一原则,他们避开以往公司类组织的僵化结构,更灵活更多样化的管理,这让社区成为用户的群体管理社区,而不是由某个实体公司来控制。

  说起沉浸体验,大家也许会想起那个经典电影《头号玩家》,其中的头戴式VR眼镜和亮闪闪的体感套装,这些高科技装备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这真的只能是沉浸体验的唯一途径吗?我们当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达到这样的体感状态,但是这样的体感状态,不是我们唯一的沉浸方式!

  元宇宙,不会仅仅存在于VR或者AR装备中,它的存在所需要的是一种全社会的沉浸,比起装备,大家更多的使用和参与更为重要,开放的活动类型丰富而有趣也更重要。我们可以远程闲逛、一起协同工作、一起参加线上演唱会,交流与共同的乐趣是元宇宙带来的真正沉浸体验。在这场新冠疫情之中,无形中推动了这种社会沉浸,更多的远程会议和交流被带动起来。

  设备与工具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企图用VR装备来控制元宇宙入口的大型科技公司,会让大家去追求高性能装备,而实质上,这正是目前元宇宙推广的瓶颈所在。

  总结下来,这七个要素是元宇宙的本质,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去中心化,而实现这点,需要更大的力量去推动。我们期待政策放开,期待公平的、美好的元宇宙之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美东时间7月18日,《时代》杂志发布了最新一期封面文章:《元宇宙将重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确保元宇宙变得更好》。

  在《时代》杂志发文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之上,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文章指出,元宇宙世界可能看起来令人生畏,就像1990年代和2000年代对互联网的看法一样,未来的很多事情都是不确定的。“但这个变化是一次人类团结的机会,可以建立一个更平等的全球经济。”

}

GGV投资笔记是 GGV纪源资本关于投资、商业、科技的所见所闻所想,探讨关于世界的一切。

全球优秀科技公司管理经验、一线调研;

顶级风险投资人&创业者经验分享;

大航海时代的世界人文历史、商业见闻……

以下是GGV投资笔记第124期。

没有谁能准确预言元宇宙的发展形态,但这并不妨碍先找到这一行业的投资基础,那就是科技,投资押注。然后探索这个方向的技术路径及其落地点,最后才是“看到技术驱动带来足够品质差异的东西”。

过去两年,GGV并没有以“元宇宙”为赛道,而是瞄准了“娱乐科技”的赛道,围绕技术路径,押注了十多家创业公司。诸如游戏引擎,游戏内容和引擎开发商不鸣科技,娱能AI,虚拟制作公司,次世代社交引擎,图形算法平台,虚拟人等。

投资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元宇宙和娱乐科技的未来同样是一个技术和美学交织的共同体。

以下是GGV纪源资本执行董事罗超有关娱乐科技的观点分享:

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元宇宙这个赛道?

罗超:2019年年底我们内部立项看娱乐科技,并没有用metaverse(元宇宙)这个词。此前,娱乐科技领域我们投的不多,但此后的两年间,我们在这个板块已经布局了十多家公司。

问:不投则已,出手就会很快。

罗超:一方面,在判断偏早期项目是否有价值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愿景是让数字生活变得更美好。数字生活正不断提高它的渗透率,尤其疫情之后,实体生活往数字化生活上迁移越发明显。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顾虑,我们怎么让数字生活变得更美好?娱乐科技本质就是让人的线上生活,包括社交、游戏、工作等等体验,变得更丰富更美好,甚至超越线下体验。

另外一方面,是看到了技术驱动的大趋势,前端和后端技术不断成熟。前端技术,比如物理仿真、图形渲染、多模型交互等;后端,比如包括云架构、服务器引擎、高性能数据库,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产生价值。

幸运的是,我们投委会在这个领域有了共识之后,社交平台Roblox、游戏引擎Unity Software等公司上市,元宇宙这个概念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也吸引了更广泛的资本圈,而我们投的一些公司也成长很快,进步显著。

问:娱乐科技行业的公司有的偏技术,有的做内容,你们如何按领域进行划分?

罗超:如果用一棵树做比喻,我们投资的最底层是代码层,核心是底层的技术引擎、云和服务器的技术架构;中间层则是操作系统、编辑器、工具,类似BUD他们做的一部分事情,也就是工具底层的部分;再往上则是应用层,包括一些游戏和社交应用。尤其是最下面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层这两层,是我们投资最多的。

问:你们更偏向底层与技术?

罗超:整个娱乐科技还属于早期阶段,还需要等待一些关键拐点。

2021年,消费级VR头显的全球销量预计大约为1250万台,我觉得活跃设备达到5000万台甚至上亿,将会是一个真正的变革,平台会产生更多新的应用。

所以,今天我们在应用层比较慎重,起伏比较大,而技术层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积累,可以大胆出手。当然,这不代表应用层没有价值,而是要选择对的时间进入,一旦技术软件和宏观设备整体都达到80分的状态,那就会百花齐放了。

问:元宇宙火了,很多项目开始打元宇宙概念,投资是否有了更多选择?

罗超:我们还是不断跟创业团队聊,光看BP(商业计划书)是不行的,这个赛道的筛选率在1%—2%,100家里能投一两个就不错了。我的投资理念,一是与创业者共情的使命感,二是勤奋,也就是要多见多聊。

问:你们更看重创业团队哪些特质?

罗超:我们看重的第一位是技术路径,这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也就是创业公司的技术价值和产品积累。因为元宇宙是一个长线的事情,要实现那种极致体验、无缝对接、层次丰富、没有延迟障碍的理想状态,我个人觉得起码要20年,甚至可能更久。

第二位的是团队,这里面包括初心和互补。初心就是在娱乐科技相关领域,持续做了很长时间,而团队的互补就是团队成员的化学反应。我不是特别相信,一个100分的技术大咖带着一群50分的人,这不如几个80分、90分的人一起干,后者的创业成功率高很多。

我见团队、做高管访谈的时候,会特别关注这几点。每个人都会单独聊,看他们的想法是否一致。创业团队最怕崩,在不相关的领域左右横跳,这是一种崩;而另外一种崩,就是团队之间发生矛盾。

问:具体到BUD,你是怎么判断团队的?

罗超:BUD本质上降低了创作门槛,让更多用户加入去构建更丰富的内容,让人的虚拟生活变得更美好。某种程度上,创作者平台BUD对标Roblox,但品质更高,人群定位不同。而底层引擎Cocos对标的是Unity Software。

跟BUD团队聊,我记得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如果只剩下30万美金的时候,你们会用来做什么?他们回答说,肯定不是用来获客,而是继续做基础设施,优化产品。这跟我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BUD的创始团队很优秀,Risa和Xiao两位创始人有丰富的海外经历,之前在Snap工作,既懂技术又懂社交,而且做的又是全球化的事情,优势很明显。

问:你之前说会被创业团队热情、技术和美学结合的能力所吸引,美学是很抽象的,怎么理解?

罗超:以投资BUD为例来讲吧,最早我也是犹豫的。纠结的点在于,投的是不是有点太早?团队能不能做出来?我倾向于投,但没有百分之百笃定。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打开BUD,当时产品还比较粗糙,我三岁多的女儿在旁边。她凑过来看我在BUD里捏虚拟人,开车对撞,她说,这个小女生真可爱。

我就打开另外一个产品,问她,这个可爱吗?她说不喜欢。又打开另外一个,她还是不喜欢。就那一个瞬间,我做出了决定。

听起来这个投资决策是基于我女儿对产品的喜欢,但其实那是让我下定决心的“最后一棵稻草”。回头看,BUD主打女性市场,无论亚洲还是欧美,他们需要各种各样高阶的审美。

假设产品和技术积累都是同样的水平,那最后是审美胜出了。其实,你让我一个直男去看,反而看不出来,三岁的小女孩看得更直观,这可能就是美学不可解释的部分。

问:元宇宙这样的娱乐科技赛道上,字节、腾讯等大厂纷纷下场,不管是投资还是主导项目,他们是否与创业公司、投资机构都构成了一种竞争关系?

罗超:在娱乐科技很多子赛道领域,有的大厂已经在内部有不少团队开始立项。巨头是创业公司面临的最大变数,既然巨头下场这件事是确定的,那就直面竞争。

问:具体到虚拟人这个细分领域,有虚拟偶像洛天依和后来兴起的各种虚拟人,是否还有很大空间?

罗超:长期看,虚拟人是有价值的,其商业价值已经得到了证明。其核心,并不在于画风是二次元,还是超写实等等流派的区别,而是需要给虚拟人加入多大的智慧,也就是虚拟人背后的AI力量。

虚拟人还处在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夕。我们先后投了虚拟人交互,虚拟人驱动引擎,虚拟健身社交等细分赛道,都是和虚拟人息息相关。

问:如果投虚拟人,你们的标准是什么?

罗超:虚拟人是未来虚拟社交空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象的空间也很大,而我今天评判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技术。

今天不少虚拟人还是通用的游戏引擎做出来的,难点在于后期的人工,一个优秀的虚拟人背后有大量的人工,要去优化表情动作,甚至光,逐帧修饰。

我们看过一些虚拟人团队,其领先是因为投入的人力多,而不是技术上的差异。所以,我们就再等等,希望能看到技术驱动带来足够品质差异的东西。

问:虚拟人是用户们最先感受到的,包括TeamCode这样的协作开发平台也是元宇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罗超:相比“元宇宙”,我更认同“全真互联网”这个翻译,由马化腾总提出。原因在于,他看穿了那不是一个宇宙,本质上是一个互联网,比今天二维的互联网更沉浸、更全真而已。

按照全真互联网这个解法,所有东西都是代码,不论做什么,基础设施的底层“砖头”都是代码。

这里涉及到远程协作开发,涉及到大量微服务的零部署测试,这些都是TeamCode在做的事情。还有另外一家创业公司是服务开发者的开源社区,全真互联网这里面的“砖头”质量如何,“砖头”垒的好不好,都要靠AI工具去审核代码,就像盖房子要监理是一样的。

这也是我们看待全真互联网的方法,先瞄准底层和中间层。

问:从投资的角度看,元宇宙是否已经泡沫化?

罗超:任何热点概念都会面临可能会“过热”这个问题。我收到过一些有趣的BP。比如有一个人,在过去五年间,干过O2O、区块链、元宇宙,最近在做碳中和项目,所有的事情只干一年。

一个行业总会有震荡周期,会出现上行曲线和下行曲线。下行的时候,很多机会主义者就去干别的了,不是说他不对,而是他累积的不够,大量这种人就会被筛出去。

就像我们投资很多企业的时候,当时热点概念还没有起来,是一个好时间点。当到了今天这个时间点,再往下一个阶段走,我们也需要修炼耐心,因为我们对这个事情是有预期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赵卫卫郭朝飞,36氪经授权发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宇宙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