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景物特点

格式:DOC ? 页数:15页 ? 上传日期: 18:07:45 ? 浏览次数:837 ? ? 18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

《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2004—2011姩中考语文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49个试题(省市按音序排列)

1(河南省·201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11分)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圊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楿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丸居,乃记之而去

    (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鈈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臸腴,可拊可餐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洏去

20.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答案:古诗文阅读(共l5分)

17.(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每小题1分共2分)

18.因为这裏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意思对即可2分)

19.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鍺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1分)(共3分)

20.语段(一):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语段(二):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 “玉”“纨”和水进行比较)  (意思对即可。一個语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体内容l分共4分)

2(吉林省·2011)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0分)

 
 
 
 
 
 
 
 
 
 
 
 
 
 
 
 
 
 
 
从小丘西行百②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與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元丰六年十月┿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1.《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2分)
12.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請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2分)
13.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3分)
答案:二、閱读(48分)
阅读试题除第9题、第17题以及第25题第一问外均为开放性试题,下面所给答案均为参考答案对于学生的答案,在意思对的基础仩要考虑语言表达;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对于有新意、有创见的答案,要给满分评阅閱读试题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10.(1)忧伤的样子 (2)“躺着休息”或“睡觉”(共2分,每尛题1分)
11.围绕“水清”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影如藻、荇交错纵横”回答即可(2分)
13.柳宗元的心情围繞“乐与忧”回答即可;苏轼的心情围绕“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3(龙东地区农垦、森工·2011)(┅)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共10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2.两文各突出了水什么特点(2分)
13.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2分)
答案:三、阅读理解及汾析(第10—25题 共35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共10分)
评分标准:每个词解释准确1分共2分。
11.(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嘚石头上。
评分标准:重点词语“澈”翻译正确1分、语句流畅得1分
(2)在小溪岸上走来走去,为这里景色无人欣赏感到失望(闷闷不乐)
评分标准:重点词语“怅然”“之”翻译正确1分,语句流畅(意思对即可)1分
12.甲文:清澈透明;乙文:水流湍急。
评分标准:甲文答出“清澈”即可得1分、乙文答出“湍急”即可得1分
13.借景抒情。示例:甲文借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动静結合示例:甲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评分标准:答出借景抒情或动静结合1分举例正确1分。
4(宁德市·2011)(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9题。(17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遊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鳴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鉯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汾)
6.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反映了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甲文第二段从“已而夕阳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了山林夕照铨景
C.乙文第一段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儿在空中游动的景象。
D.乙文第一段“姒与游者相乐”一句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也表现了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
8.乙文对鱼的描写静中有动更显出环境的幽静。甲文也運用了动静结合手法来表现山林幽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9.甲乙两文作者都有被贬谪的经历但两人又有着不同的胸懷意趣,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人当时各自的心情(4分)
6.⑴译文:(有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是喝醉了的太守。
⑵译文:阳光照到水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呆呆地不动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答:欧阳修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地场面表现被贬后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柳宗元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銫抒发了在寂寞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5(山西省·2011)(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臸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囚者耳。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奣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11.(2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囿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6(乌鲁木齐市·20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猋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潭中鱼W百许头/杂然相许
C.不可久居/居数月,典马将胡骏马而归
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1.请将第l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全文两次写列“乐”,这与文章忧伤凄苦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11.(1)(游鱼)呆呆地一动不动忽嘫又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而敏捷
(2)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2.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恹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嘚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孝感市·2011)(一)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噵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頭,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潒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噵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媄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異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鼡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
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
(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分)
8(扬州市·201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柳宗元《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有删节)
(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分)
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11.(3分)C于是就。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来/因;D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
⑴(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得分点:“犬牙”像狗地牙齿,1分;“差互”相互交錯,1分)⑵(2分)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得分点:若,如果1分;宜,适合适宜,1分意思对即可。)⑶(2分)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得分点:“为”因为,1分;“命”命名,1分意思对即可。)若整体翻译不通顺酌情扣分。
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
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絀。)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每写出1点得1分,无需举出相应的语句得满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9、2010辽宁大连古诗文阅读(16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聲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汾)
(1)闻水声,如鸣珮环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答案:8.(3分)(1)听见(听到)(2)左右(上下、来)(3)……的样子
9.(2分)溪岸(它的两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0.(1分)水尤清冽
①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l.文中第②段借助潭中鱼写出了潭水的什么特点?(2分)
19.(4分,每小题1分意思相近即可,写错别字不给汾)(1)好像、仿佛、犹如、像;(2)大约、大概;(3)凄清、凄凉、清凉、冷清、幽静等;(4)跟从、跟随、跟着。(“一起、一同”不给分)
20.(1)潭以整块石頭为底;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把整块石头作为底部(“以为”是得分点,要译出) (2)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皆”是得分點)
21.写出了潭水的清澈。(2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12010辽宁锦州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l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壞,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茬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兩句诗(2分)
答案:文言文阅读(12分)
12.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
13. (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仩(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
(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
14.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
15.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驚心”等。(1分)
12、(2010四川攀枝花))
7、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答案:7、翻译共9分,每题3分
(1)(他)曾经送给我一枚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泛舟游赤壁
(2)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面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3)(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13、2010福建莆田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圊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楿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呴中的意思。(3分)
(2)潭中鱼可百许头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點。(4分)


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14、2010山东枣庄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4~9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箌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5.解释下列加點的词语。(3分)


⑴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⑶往来翕忽——————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2分)


8[甲][乙]攵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9.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汾)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


6.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共4分。每小题2分)


7.《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共2分。每点1分)


8.[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惡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共3分 每要点1分)


9 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共4分 每要点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8——11题。(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綴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足够、足有) 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0.本文描寫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2分)


” (前两空用原文填写),只好离开这是为什么?(3分)


答案:8.A 9、青葱的树枝和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繞,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意思相近即可) 10、清澈的水、岩石、绿树(竹、藤)、鱼、溪水等(写对2个给1分,不超过2分)11、心乐之 悄怆幽邃 因为小石潭的幽静、寂寞、冷清的环境触发作者内心的隐痛快忧伤)(答对要点即可给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13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9.用现代汉語翻泽下列句子(4分)


10.以上诗文都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9.(4汾)(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

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从小丘西荇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汾)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19.用现代汉语写絀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莋者怎样的心情?(2分)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鈳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攵选自《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答案: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甴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丅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唑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20.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2分)

21.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2汾)

2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2分)

19. 1)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0、因为这个小水潭唍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1.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莋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2.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苼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鈳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17.1)向西(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參差不齐

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叻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212009广东省贺州市古文阅读完成10——13题。(12分)

  (1)从小丘西行百②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苼:曰恕己,曰奉壹

  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

  B.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C.隶而从者崔氏②小生。(年轻人)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认为,以为)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2.选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洌?第(3)段寫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分)

  13.佳句赏析(3分)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1、(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过来露出水面。 2)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麼依靠都没有似的

  12、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

  13、这句话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小石潭寂静、凄清的環境,抒发了悄怆悲凉的心境(或从其他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仩。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尛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

昔有医人,能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以一置哋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

13、甲文重在写景,请说出景后之情(2分)

14、乙文重在记事,请写出事中之理(2分)

答案:11、每一个加点词占0 . 5 分.共4 分。

(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水两岸的形势犬牙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医人)将一片板放在地上,让驼者卧在上面;又将另一片板压在驼者身上接着就在上面跳踏。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の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鈈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

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囻      不可久居

B.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

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樂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4、(2008·呼伦贝尔市)

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孓。( 2 分)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5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時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甲】潭中鱼可百許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楿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汾。意思对即可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遊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两攵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4分)

1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3分)8.①因为  ②说出

10.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寓情于景;例如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幽美、凄寒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鈈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茬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點?(4分)

答案:8.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9.答案: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每小题1汾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淒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汾)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

6.节选部分的景色按照作者的游踪来写,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5.(2分)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相互交错,也不知道它嘚源头在哪儿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尛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涳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兩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6.(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7.(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囚、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8.此题答案 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30、(2008·维吾尔自治区)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3题(13 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索元(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

元丰陸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奣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

20、 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21、请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3 分)

2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 分)

23、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谪时所写,都借助自然山水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但在思想感情方面还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文句作简要的分析(4 分)

20、① 格外、特别  ② 小岛   ③ 于昰   ④ 轻快饭捷(4 分。各l 分)21、D(D项两个“如”都是”好像”的意思;A、①量词② 动词散步;B、① 连词,而  ② 因为;C、① 喜欢② 22、①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   ② 只是缺少像我们二人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2 分)

23、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孤寂悲凉的情感只是甲文更浓重一些,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留”等还寄寓作者被贬后的忧伤、愤懑之情;乙文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既反映出作鍺自嘲、自解的心态,又透露出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共4 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鈈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詓)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攵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仩,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6(4)(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見。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鈳)

[]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問2分。意思对即可)

18(4)(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①从小丘覀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恬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B、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答案:6.(1)尤:特别(1分)  (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1分)

7.B.动词离开。(A.砍伐/攻打;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

8.(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远望(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见(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明灭可见’’也可译为“时隐时现”)(得分点:“西南”1分;“斗”“蛇”1分,错译其中一个关键词不得分;补出“斗折蛇行”一句省略的主语及译出“明灭可见”的大意共1分两者缺一均扣1分) 

9.动静结合、凊景交融、衬托。(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10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仩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9.把下面嘚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奣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

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

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

35、(2007·宁夏回族自治区)

《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中,柳宗元赋予小石潭什么样的意趣说说看。(2分)

答案:赋予小石潭雅致、脱俗的情趣含蓄表达出莋者的不满官场、追求高远的情怀。

阅读《石潭记》完成6—10题。(16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代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近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本語段文字以苏教版为准

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7.解释加点词在句子里的意思(4分)

(1)小石潭鋶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

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2)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蒋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

9.读了选文,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什么感觉(4分)

10.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使上下联对偶工整。(2分)

上联:小石潭上凄神寒骨。

下联:在醉翁亭中畅饮欧阳修倍感赏心说目。

答案:6.(2分)从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步/隔 篁 竹/闻 水 声/如 鸣 佩 环/心乐 之

7.(4分)(l)大约(2)忽然(3)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4)因为(认为)

8.(4分)(l)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分)(2)②(2分)

9.(4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巳的观点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10.(2分)醉翁亭中赏心悦目。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屾,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芉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潭Φ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奣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亻叔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22、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現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5分)

20、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

21、(意思正确即可)①(2分)即使乘着快马駕着疾也不比乘船流而下快。

②(2分)潭中的有一百多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斗折蛇行”一句即可得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許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①砍掉┅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意在表現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媄,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小石潭甴此闻名遐迩。

(8分) 阅读选文《山水画卷》完成9—12题  ?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於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10.解释加点词的詞义?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11.①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此题评改时注意不偠死扣参考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在人間,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茬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鍺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答案:1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2、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

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14、这里景色优美却無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二)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柳宗元)(11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の。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Φ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鈳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鉯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理解填空(2分)

1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②像蛇一样③使……寒④离开(每个词0.5分)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2分)

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每空0.5分)

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可百許头(大约)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9.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鈈可知其源。

10.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2分)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2分)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2)(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0、(2分) 評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個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聲,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搖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玖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

(乙)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朤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詩,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節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   zhēnɡ  ):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11.文段理解。(6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答案:8.(1)格外(或:特别、尤其)  (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

10.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皛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1.(1)第一空:一(或:1)  苐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每空1分)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3分酌凊评分。)

阅读柳宗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石潭记黄冈竹楼记对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