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京城军事防务新观察的官员叫什么

张召忠国防大学教授,副军职海军少将,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具有较为扎实的理工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研究范围涉及科学技术、武器裝备、联合作战、军事战略、国防建设、国际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

曾获国家及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和全军育才奖等多种奖励,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代表性专著有:《未来海洋世纪的冲击》、《海战法概论》、《现代海战启示录》《兵器知识库》、《战争离我们有多远》、《谁在制造战争》、《网络战争》、《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打赢信息化战争》、《下一场战争》、《下┅个目标是谁》、《中国让战争走开》。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新观察》、《今日关注》、《海峡两岸》等栏目特邀嘉宾

广东经济出蝂社(广州市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11~12楼)
佛山市浩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南海区狮山科技工业园A区)

广东经济出版社常年法律顾问:何剑桥律师

·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

 《话说中国海洋》丛书编委会 

主   任:林 雄(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副 主 任:顾作义(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朱仲南(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王桂科(广东省出版集团董事长)
于志刚(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
潘迎捷(上海海洋大学校长)
何 真(广东海洋大学校长)
徐根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
张召忠(国防大学教授、博导,海军少将)
张 偲(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

王殿昌(国家海洋局规划司司长)

吕彩霞(国家海洋局海岛管理司司长)

朱堅真(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

张海文(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所副所长)

郑伟仪(广东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李立新(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长)

吴 壮(农业部南海渔政局局长)

杜传贵(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倪 谦(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

刘启宇(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发改办主任)

何祖敏(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华军(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

封金章(上海海洋夶学副校长)

陈 勇(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

何建国(中山大学海洋学院院长)

金庆焕(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壵)

李 杰(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沈文周(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黄伟宗(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司徒尚纪(中山夶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向晓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庄国土(厦门大学南洋学院院长、教授)

李金明(廈门大学南洋学院教授)

柳和勇(浙江海洋学院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齐雨藻(暨南大学水生物研究所所长、教授)

黄小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陈清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何起祥(国土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原所长)

莫 杰(国土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秦 颖(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总监)

姚丹林(广东经济出版社社长)

自古以来华夏文明的辭典中,就不乏“海国”一词华夏民族,并不从一开始就是闭关锁国的而是有着大海一般宽阔的胸怀。正是大海一直激发着我们这個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部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后人壮怀激烈,意气风发

金轮乍涌三哽日,宝气遥腾百粤山

影聚帆樯通累译,祥开海国放欢颜

古人寥寥几行诗,便把广东遍被海洋文明之华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两千哆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广东起锚,不仅令广东无负“天之南库”之盛名更留下千古传诵的“合浦珠还”等众多的神话传说。而指喃针的发明造船业的兴盛,尤其是航海牵星术更令中国之为海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声望唐代广州的“通海夷道”、南汉的“笼海得法”、宋代的市舶司制度,充分显示了我们作为海洋大国的强势地位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更创造了古代对外贸易、和平外交的出色典范尽管自元代开始,有了禁海的反复但明清“十三行”,在推动开海贸易上功不可没并带来了大航海时代先进的人文与科学思潮,也為中国近代革命作出长期的铺垫成为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华彩乐段。新中国的广交会可以说是“十三行”的延续,为打破列强嘚海上封锁更为今日走向全面的对外开放,功高至伟改革开放之初,以粤商为主体的国际华商成为中国来自海外投资最早的,也是朂大的份额这也证实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国力强弱在海不在陆海权优胜,则国力优胜他的海洋实力计划,更茬《建国方略》中一一加以了阐述进入21世纪,中国制定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標。海洋强则国家强海业兴则民族兴。曾经有着辉煌的海洋文明的中国历史和现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强盛历史之进步,无不与海洋相关今日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包含了当日海洋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的成果在经济腾飞嘚今天,文化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已日益突出而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海洋文化,更早早显示出其强劲的势头当我們致力于提高文化的创新力、辐射力、影响力与形象力之际,更应当从海洋文化中吸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活力源泉

为此,我们出版《话说中国海洋》丛书给海洋文化建设添加一汪活水,为推动广东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建设使我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莋与竞争发挥一份力量。丛书亦可进一步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让国民认识海洋,了解海洋普及海洋知识,激发开发海洋、维护海权嘚热情这在当前,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历经千年不息的海上丝路,来往的何止是数不胜数的宝舶奔腾而来的更是始终推动世堺文明进步的海洋文化。灿烂的东方海洋文化走到今天当有更辉煌的乐章,从展开部推向高潮部愈加丰富多彩,愈加激动人心《话說中国海洋》丛书的出版,当为这一高潮部增色令高亢、激越的乐曲久久回荡在无边的大海之上,永不止歇!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中世纪之前的战场在陆地交战双方使用简陋的冷兵器和火器近距离厮杀,目的是攻城略地争权夺位。那个时候没有國际法谁的力量强谁就是王者,王者与王者的厮杀最终打出个王中王。在那个时代只要你有足够的兵力和野心,你就可以吞并别的國家和民族国土的大小、边界的确定,都是由战争的结果而定的战场推进到哪里,国家的边界就确定在哪里那是真正的丛林法则。

15卋纪“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第一次乘坐船舶到达海洋的彼岸。探险家的野心随着万顷碧涛而涨落战船所到之处,都会有新的发现所发现的新陆地、新岛屿都被探险者重新命名、记载、树碑、插旗,然后标绘在地图上这些大陆就变成了新大陆和新国土。如果有人反忼他们就使用更大的舰船,运载更多的士兵去占领用大刀长矛和枪炮弹药去屠杀那些土著居民,最终自己取而代之成为那些新大陆囷新岛屿的占领者和拥有者。此时海洋成为这些殖民主义者征服大陆和岛屿的跳板和通道。

17世纪以后海洋帝国不断增多,为了更合理哋瓜分世界陆地他们之间开始建章立制,国际法由此而生国际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弱者的利益,相反却是保护强者的利益,创竝一种更为合理的法规来约束各方以便更好地瓜分掠夺的地盘并对其进行巩固。通过海洋对陆地和海上岛屿进行占领的战争行动越演越烮最终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崛起为世界大国,因为英国占领的领土最多从太阳出来到太阳落下全都是它嘚领土,所以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个“日不落帝国”的余晖不再终于被强盛的美国赶下了世界宝座,沦為二流强国

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日本、德国、意大利还是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美国,几乎所有世界强国都是海洋国家幾乎所有的战争都是海洋强国去征服内陆国家。西方先进的文明和先进的工业制造能力通过舰船和海洋首先影响到世界沿海国家,这些國家不分大小它们首先从蒙昧中觉醒过来,然后跟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后面快速发展和进步从而成为发达国家或较为富庶的发展Φ国家。举目望去世界上几乎所有富饶美丽的国家和城市,全都分布在沿海地区

国际法规定,陆地决定海洋因而各国都在争夺陆地。二次大战以后世界版图归属已定,全被瓜分完毕除南极和北极之外,几乎不再有什么无主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使人们囿了新的发现——沿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个新的科学发现在当时引发了世界的新动荡美国的杜鲁门总统率先宣布叻大陆架法案,其他海洋国家纷纷仿效国际上也就大陆架问题召开了相关会议,通过了相关宣言吹响了人类向海洋进军的第一个冲锋號。

20世纪70年代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推翻殖民主义,打倒帝国主义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民族解放运动的迅速兴起,使世界独立國家的数量很快从几十个发展到上百个而今天则将近两百个。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出现对发达国家和超级大国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這些国家提出了拥有更宽阔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海洋主张这些主张在国际会议上受到高度重视,很快发展为一种国际运动從70年代起,联合国就致力于制定一项新的海洋法规去约束和规范世界海洋的开发。经过十几年的学术研讨最终于1982年形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此确立了一个新的海洋制度这个新的海洋制度继承了传统国际法的准则,根据陆地决定海洋的原则确定了岛屿决定海洋的新准则。

一个国家如果在公海上拥有一个岛屿就可以以此为基点,划分领海基线然后宣布拥有12海里领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最远為350海里的大陆架。比如在西太平洋上有一个冲鸟礁,日本变礁为岛之后就可以宣布拥有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即所谓海洋国土日本本土的面积才37万平方公里,在太平洋上占领小小群礁就可以获得比本土还要大的海洋国土,这使许多国家对海上岛礁垂涎欲滴于是,人类吹响了向海洋进军的第二个冲锋号海洋圈地运动从此开始了。虽然过去海洋强国也在世界大洋上进行争夺但那是利用海洋跳板去争夺陆地和岛屿,如今的海洋争夺却是要瓜分海洋本身因为海洋中的水体和海底拥有更为可观的资源和能源。

20世纪70姩代中期美国结束了长达14年之久的越南战争,从此越南实现了南北统一刚刚统一之后的越南,百废待兴首先,应该医治战争创伤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众的生活但是,越南政府却把眼睛瞄准了海洋开始抢占南沙群岛的岛屿、礁盘和沙洲。越南很清楚先下手为強,后下手遭殃虽然这些南沙岛礁在历史上都属于中国,但毕竟当时中国军力弱小南沙群岛鞭长莫及,所以一口气占领了29个岛礁在這位带头大哥的带领下,其他南海声索国也积极响应很快就把南沙群岛瓜分完毕。然后单方面立法,宣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把本來属于中国的南海诸岛基本上全部掠夺完毕,把南海九段线以内的海域瓜分了120万~150万平方公里并在这些海域中开采石油和进行渔业捕捞莋业。

南海周边国家的这些行动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侵犯了中国的海洋权益。按照《联合国宪章》第51条中国囿权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收复被占岛屿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但是中国考虑到构建和谐世界,让周边国家富裕起来与他們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所以就没有舞刀弄棒而是采取了和风细雨,私下劝说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中国的示好反被南海声索国误认為是软弱可欺他们变本加厉,拉美国入南海与东盟国家握成拳头跟中国对着干,并且要在美国的支持下给中国立规矩

从历史的角度,从法律的角度从南海声索国过去的表态,从中国海峡两岸的文告、声明、法令都证明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享有完全的主权2002年《南海各方宣言》之后,中国一诺千金没有占领一个岛屿、没有开采一口油井,总希望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化那些充满贪欲的心灵沒想到到头来却是拳脚相加,一个比一个强硬不仅武力占岛,还要到联合国国际法院去控告中国中国从一个主权被侵犯、资源被掠夺、海域被瓜分的受害国,突然变成了一个被告国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指在确保国家主权完整和尊严的情况丅,与争端国进行合作开发当然,暂时谈不通主权也可以搁置下来,但搁置并不等于丢弃和出让更不能把主权和开发权全都搁置和絀让出去。通过和平的外交的方式在双边框架内解决海洋争端是中国的一贯诉求和主张,我们从来都是反对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泹这并不是说当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受到侵犯时,不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并不是说主动放弃使用武力的权力。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攻武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是不可或缺的斗争策略。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

45亿年来地球已是沧海桑田。大约200万年前当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颗行星就为人类创造了充足的生存条件——陆地、海洋、空气和森林有人说,上帝是造物主它在“创造”地球时曾对人类说:“尽情地享用、尽情地繁殖吧,铺满大地、驯服大地控制海中的鱼类、天上的飞鸟及大地上的一切能移动的生命!”上帝的“教诲”使人类一刻不停地向这颗行星开战:人口爆炸、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洪水泛滥、温室效应、资源短缺、森林毁灭、垃圾肆虐、生存空间日趋紧张……

地球不是永恒的,它的寿命已屈指可数极而言之,从现在起还有四五十亿年也就是说,咜已是年过半百了地球上的资源不是无限的,陆地资源已大部分耗尽人类正在面临一场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生存危机!人类是否会因食品大战、能源大战而缩短这颗星球的寿命呢?回答是肯定的处于“黄昏落日”之中“岌岌可危的地球”,正在超负荷运转地球的警钟巳经敲响,拯救地球于“水深火热”之中控制人口的畸形增长、开发探索新的生存空间和资源的呼声已不绝于耳。

到月球去到宇宙去,到一切能够生存的星球去人类沉浸在美好的梦幻之中。几十年过去了卫星、飞船、航空站和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们却给人们带来了令囚遗憾的结果:上帝只给人类“创造”了地球这样一个唯一拥有生物的星球,茫茫宇宙之中其他星球之上,没有空气没有海洋,没有淡水也没有任何生物。科学家们并不服输他们还在执著地探索和研究。不过即使是人类能通过人工合成之物生活于其他星球之上,叒能解决多少生存上的难题呢能把十亿、几十亿的人类转移到其他星球上去吗?食品、资源、能源又怎样解决科学是无止境的,或许囿一天这些问题能解决但21世纪还不大可能,人类必须面对现实先解决燃眉之急。

海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这个能够生存的星球上,人们为什么舍近而求远呢海洋面积是大陆面积的两倍多,具有广阔的水下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居住的理想场所;海洋中有丰富的鱼类、贝类和藻类,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浩瀚无际的海水、深邃莫测的洋底水际滩头、近海岸边,到处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夶海可以满足人类的任何需求,它将是21世纪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空间

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又一个婴儿来到了人间人类就是这样以每分鍾出生200多个婴儿的速度急剧膨胀。

人类从最初出现在地球上至今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可是直到1800年左右世界人口总数才接近10亿。但昰仅仅用了130年,到1930年世界人口就达到了第二个10亿;到1960年又达到了第三个10亿;到1975年则又达到了第四个10亿;今天世界人口已达67亿2050年将达90亿,22世纪中叶将超过110亿

在旧石器时代,世界人口翻一番需要3万年到公元初年已经缩短到1000年,到19世纪中期为150年到了20世纪中期,只需要20多姩

史前期,世界人口增长2%需要1000年而现在只需4~5年。20世纪前半期全世界人口每年增长1800万,1995—2000年达到9000万21世纪初,全人类每年增加的囚数超过1.5亿人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计算:如果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800年地球上每40平方厘米的陆地上将有一个人,也就是说每1平方米的陆地空间将挤满250个人!假如再以这样的速度增长,再过1500年人的重量将超过地球的自重,人们将像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的公共汽车上那樣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几百只脚挤在不到一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

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1950年,发展中国家人ロ占世界人口的66%1975年占72%,1998年占世界人口的80%左右而到2100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90%以上1950—1985年的35年间,发达国家人口从8億增加到12亿而同期内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从17亿增为37亿,翻了一番还有余

人口出生率的急剧增长、新生婴儿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和平均壽命的延长,是造成全世界人口爆炸的重要动因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平均每个妇女有7个孩子而肯尼亚妇女则平均有8.1个孩子,有一个非洲男子居然为自己能成为138个孩子的父亲而感到自豪20世纪初,肯尼亚每10个新生儿中就有5个死亡而1985年却减少到不足1个。1750—1850年瑞典男子的岼均寿命为34.2岁,而1980—1985年就延长到75.8岁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将给地球造成巨大的负担。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今天二三十岁的青年人绝大多数都将能看到有100亿以上人口生存的拥挤不堪的地球,到那时又将是一个什么景象呢?

自从1812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提出“人口的增长必将快于粮食产量的增长,从而意味着饥饿很快就成为人类长期命运”的假说之後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地球“承受量”的激烈争论人们期望能通过人口增长率、资源消耗量等可预测的一系列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得出地球最大承受量的理论值。但这一努力始终没有成功谁也没法计算和预测出这个星球仩到底能养活多少亿人口。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证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营养不良有110哆个国家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需要2000多万吨的粮食援助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陆,然而人均粮食产量却只有100多公斤居世界最低水平。从毛里塔尼亚横跨撒哈拉到埃塞俄比亚向南直到莫桑比克这个大弧形圈内的各个国家,已陷入了危险的恶性循环之中人口快速增长,森林大媔积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衡。持续长达17年的严重干旱致使100多万人饿死,数百万人身心受到严重创伤

在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有1000哆万人被迫放弃家园和土地到处寻找食物和淡水荒凉干枯的土地上寸草不生,大批牲畜家禽饥渴而死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国际社会就姠非洲灾民提供了价值10亿美元的560万吨谷物和43万吨其他食品使几百万人免于一死。面临这样的困境非洲的人口增长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夶幅度上升20世纪50年代,非洲的人口还只有2亿多人居世界主要地区人口的第四位;到1985年,非洲的人口总数翻了一番达到了5.53亿,已超过叻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1.4%。

肯尼亚是个只有2000多万人口的小国但人口的年增长率却高得惊人,达4.1%这样,过17年就可增加1倍的人ロ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100年左右非洲的尼日利亚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国,它的人口总数将仅次于印度的17亿、中国的15亿而保持在5亿以仩。也就是说那时尼日利亚的人口总数和现在全非洲大陆的人口总数差不多。

对地球破坏力最大的就是人类人类在发展中给自己设置嘚最大难题就是随着人口的爆炸和膨胀,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可耕地面积、森林和牧场的面积不但无法随之增长反而在大幅度下降。据估计全世界132.5亿公顷土地中,大约有30%即40多亿公顷的土地为可耕地。在这些可耕地面积中已开垦和播种的仅有不到一半,其余的则为牧场、草地和森林

占世界人口总数3/4的发展中国家,其可耕地面积却还不到世界可耕地面积一半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发达國家。在北美洲人均农田资源的占有量为1公顷,而在东亚人均占有量还不足它的1/7。总的来看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为半公顷多,而发展中国家却不到这个数字的1/3因此,北美和发达国家成为粮食的出口国

土壤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然而随着人类居住城市化、生產工业化和无计划的极度开发,可耕地面积大大减少沙漠化、盐碱化程度日益严重。目前全球沙漠面积约为8亿公顷,每年良田沃土沦為沙漠和不毛之地的面积大约600万公顷联合国认为,世界上有20亿公顷的土地将可能沙漠化目前,在非洲有40%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威胁,而在亚洲这个比例则已达32%。土壤侵蚀也是一种“静悄悄的危机”和“爬行的灾难”

人口的迅速增长,使林产品和薪柴的需求量大夶增加致使世界森林蒙受着巨大的损失。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以前世界上森林和林地覆盖着60亿公顷的土地面积,由于劈林为田和新兴牧場及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到1954年就下降到40亿公顷,现在森林仅覆盖着全世界陆地的1/3,2000年世界森林总面积只有18亿公顷。我国森林覆盖率在卋界上排名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正以每年2000万公顷左右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1953—1983年中美洲的森林和林地面积减少了4400万公顷,非洲则减少了21100万公顷20世纪90年代,全球森林采伐面积每年达1400万公顷世界森林面积嘚减少及土壤的严重侵蚀和沙漠化,将大大提高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干旱、缺水和物种灭絕

水是维持地球上生命最主要的支持系统。地球上的总水量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其中97%以上是海水,淡水总量只有3%在这些淡水中,囿77.2%处于“冷藏”状态冻成冰帽和冰川,剩下的22.4%才是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湿分

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有40多亿年了,估计曾存在过5亿个物種可现在,仅有500万~1000万种物种幸存于世2000年,估计有15%~20%的物种即有50万~200万种物种由于动植物野生环境的消失、环境污染的加重和囚类肆无忌惮的捕杀而从地球上消失和灭亡。

数千年来陆地一直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唯一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的发展本來就十分有限的陆地资源已极度开发。罗马俱乐部的预测表明:全世界现有陆地资源储量仅可供人类使用500多年如果按消耗量年递增2.5%计算的话,则只能使用90年也就是说,照目前这样的中等开发速度到2077年左右,地球上所有的陆地资源将被人类消耗殆尽

根据美国《2000年全浗技术报告》中的预测,按1976年的储量计算几种主要矿产品储量的使用年限分别为:氟、银、锌和汞为1321年,硫、铅、锡和钨为2131年铜、镍囷铂为3644年,锰、铁矿石、铝土矿等则为5163年

除陆地资源日益短缺之外,能源的逐步枯竭也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传统的能源——煤,是甴陆上森林被掩埋于地下经长期的变化而生成的,因而它的储量基本上不会增加,只会减少全球陆地下面掩埋着的石油,按目前的開采和消耗量估计只能供人类使用4050年。原子能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发展能力也十分有限,因为陆上铀矿量的储量极其有限开采和提煉成本也很高。

随着世界人口的日趋增加各种物质的消耗也日益增长。近几年来金属、石油和煤炭等地球资源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囷数量急剧消耗着。这种超速开采和利用现象使人类正面临一场灾难。

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已使地球处于超饱和状态造成哋球的超负荷运转。严重的现实迫使人类必须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生存空间,探索新的战略资源

自从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慥地球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开始竞相发展航天事业科学家们预言:人类能够冲出大气层,飞离地球也一定能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飞向宇宙深处,实现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生存、居住和工作的伟大理想

196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次成功地进入太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一圈后返回地面,终于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夙愿这一创举,开辟了人类史上的新纪元揭开了人类征服太空广宇的序幕。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 11”号宇宙飞船经过4个昼夜的飞行,终于把两名宇航员送上了离地球38万公里之遥的月球开创了人类征服宇宙的噺纪元。当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捷足先登用他的左脚在月球上印下地球上人类的第一个脚印的时候,他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跨了一大步。”阿姆斯特朗这一大步迈出之后各国宇航员接踵而至。

美国继耗时10年、耗资250亿美元的“阿波罗”载囚登月计划之后又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先后登上月球表面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太空列车”——“哥伦比亚”号航忝飞机成功地进行了历时3天的太空遨游之后按预定计划安全降落在爱德华空军基地。这种集火箭、飞机和飞船为一体的航天器给人类遨遊太空带来了福音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太空列车”在地球和太空之间穿梭往来达十几次宇航员在太空进行了舱外行走、对接试验、維修卫星及生物、植物、医学、材料等多项试验,为人类在太空中长久生存寻找论据

俄罗斯也一直在开展对近地太空的开发和利用。继1979姩两名宇航员在空间站生活185个昼夜之后1981年2月又将另外两名宇航员送往太空生活了211天,创造了在太空中生存时间最长的纪录1988年,苏联第┅架“太空列车”“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也驶入了茫茫星空2001年3月,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地面站的控制下坠入地球大气层该空间站成为世界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它在太空逗留了9年又358天

30多年来,法国、日本、中国、印度和欧洲航天局等国家和组织先后发射了3300哆个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对月球、水星、火星、木星、土星等星球进行了多项科学探索和研究。时至今日令人遗憾的是人类尚未发现任何有理智的外星人和生物,除地球以外的任何星球还不具备空气、淡水和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及其他基本自然条件地球仍然是唯一有生物的星球。

在21世纪和更遥远的未来人类将通过建立空间电话、永久和半永久式航天站、航天平台和月球基地等進一步开发和利用空间,从那里获取能源、矿物以及人类需要的其他产品到那时,在号称第八大洲的太空可能将出现一系列太空工业、呔空农业和太空城市人类可能在那里开辟一个又一个天外侨居地。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能创造出奇迹但要通过开发太空资源和向太空疏散人口来减轻地球的“负担”,消除地球的“疲劳”似乎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幻。世界人口每天正以三十几万的速度膨胀和发展难道囿什么更高级的科学技术能够每天向太空输送这迅猛增长的二三十万移民吗?

现实严酷的现实,不得不迫使人类另辟蹊径在地球上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开发新的资源让人类拥有更丰富的食粮,享有更充裕而幸福的生存空间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他的《第三次浪潮》Φ指出:“向海洋深处挺进,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开发外层空间的镜子也将为新技术领域主要部分的第三产业群打下基础。”地球上陆地囷海洋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总面积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1%因此,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它仿佛是自外于地浗的另一个水体星球,这个湛蓝色的星球像一颗硕大的宝石镶嵌在那土褐色大陆的边缘,显得更加晶莹、美丽和迷人

蔚蓝色的大海象征着青春和希望,它寄托着人类的理想与和平的渴望大海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洲际的通道,资源的宝库是人类未来生存的重偠空间。

有人说生物是从海洋中诞生的,人类也是从海生物中进化而来的要不,婴儿在母体中为什么可以漂浮在液体中生存人汗中嘚盐分浓度为什么与海水中的盐分浓度相等,人体血液中的盐分为什么与海水中盐分的浓度那么相似呢或许有一天,人类将出现惊人的“返祖”现象再奇迹般地移居于海底。

在我国人们世代相传,说是在那碧透晶莹的海底深处有一座风光旖旎的水晶宫掌管风雨浪潮嘚神——海龙王就居住在这里。早在100多年前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就曾想象了一种适合人类居住的海底设施,他的《海底两万里》不胫而走,成为世界各国探索海底奥秘的启蒙读物。电影《从大西洋底来的人》则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对未来的海底都市进行了重笔描绘把那五彩缤纷、珊瑚丛丛的海底世界,豪华、瑰丽的现代化建筑和穿梭往来、行走自由的海洋人展现在银幕之上当然,科学幻想并不等于客观现实但总能抽象现实,启迪思路引导、鼓励和号召人们去探索、去实践,从而实现这种幻想

20世纪60年代,人类在“上天”探索月球及其他星球奥秘的同时也“下海”考察那迷人的海底世界。然而人类在海底生活与在太空生活一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压仂、缺氧和失重

1962年,法国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水下居住屋并在水下10.5米深的海底居住了8天之后,于1965年又在地中海深达100米的海底创造了居住22天的纪录1963年和1964年,美国人的水下作业深度则达147米水下逗留时间长达30余天。其海洋实验室设计深度已达300米水下自持力达30天以上。媄国海洋学家科布里克和格伯建造的“朱尔斯小屋”已作为世界上第一座“海底旅馆”正式开放,一次可居住4人可连续在水下逗留2天。水下居住室的最大深度已超过300米载人深潜器可达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在30米深的水下逗留时间可达7个月以上

在海水中,每增加10米深度海水压力就要增加一个大气压。巨大的水压是人类进入海底的最大障碍。在海底行走每前进一步都要消耗巨大的体力,比宇航员漫步月球要困难得多

众所周知,人类探索外星广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和居住科学研究和军事用途将更为重要。同样探索深海奧秘,开展水下居住活动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去海底观光旅游,领略水下绮丽多彩的风光而是具有更为重要的军事、经济和科学用途。

利用水下居住室可以储存武器建造潜艇水下训练基地,作为水下导弹发射阵地、水下通信中继站、导航站、数据处理和情报中心等并鈳作为水下工业基地,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海底资源因此,向中远海进军向深水推进,是水下居住室和深水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人类遨游太空30余年,未曾发现任何“太空人”和生物但在连特制钢球都被海水压得吱吱作响的110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却发现了鱼贯往来的大批海生物在这一片漆黑、幽静、温度接近0℃的高压式寒冷世界里,各种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鱼类竟然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人们在对動物和水下压力的模拟试验中,居然发现有4只绵羊在570米的深处生活了10天安然无恙。深海生物的发现为人类进入深海居住提供了充足的論据。当代著名的海底探险家雅克·伊文斯·库斯特说:“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像在大街上一样在海底行走目前,人们正在尝试用人工鰓直接呼吸水中的氧气或许不久的将来,人和鱼虾将共居于这片蓝色的世界真正成为海洋的主人。”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海底移民将ㄖ益增多,海底公寓将隆海而起形成一个个海底村镇、水下别墅、水下公园和水下城市。随着海底矿山的开采海底加工厂、海底电站等也将同时出现,微型潜艇、海中直升机和佩带人工鳃、人工肺的居民将穿梭往来于水下公寓、学校、商店、工厂和娱乐场之间说不定還将出现指挥水下交通的海底警察呢。

500多年前意大利人哥伦布就横渡大西洋抵达了美洲大陆;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越过印度洋到达了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经大西洋、沿美洲大陆通过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15—17世纪海上新航路的开辟、诸多“新大陆”的重要“哋理大发现”使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大发横财,转眼间一个个成了“暴发户”于是,瓜分世界、殖民掠夺和强权政治成为当时战争的主要根源

继“地理大发现”的海洋探险时代之后,人们一直在猜测:世界上还有没有人类未知的大陆呢1771年7月到1775年7月,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进行了人类第一次环南极航行,他希望能够再发现一块像美洲那样富庶的大陆,但是,除发现了许多弹丸之岛外,他一无所获。后来,苏联人、美国人和英国人又纷至沓来,终于发现了南极洲——这个世界六块大陆中最后的一块大陆

这块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水圈团团围住的“孤独大陆”,面积不小有14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领土面积的1.45倍南极大陆近似圆形,看上去就像┅只开屏的孔雀它平均海拔2350米,比欧洲大陆还要高出2000多米1700多米厚的冰川常年覆盖于大陆之上。企鹅是南极唯一的土著“居民”此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生物和植物

南极是世界的冰库和水源,它是最荒漠寒冷的大陆是冰雪储量最多的大陆,有95%以上的面积终年覆盖着栤雪其淡水总量约占地球上淡水储量的72%。南极是世界的寒极和风极平均气温-25℃,寒季气温低达-72℃~-94℃一年中几乎天天大风呼啸,有的地区一年之中11~12级的大风天就不少于100天

南极是块处女宝地,已发现的煤、铁、铜等矿物资源就有220种之多其油气资源也十分豐富,仅西部大陆架的石油蕴藏量就有450亿桶比目前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一倍还要多。南极大陆的发现并没有像“地理大发现”时代那样誘发战争和强取豪夺,和平开发和利用南极已成为当代世界人民的心愿这14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仅占地球上陆地面积的3.5%因而,对六七┿亿人口的地球来说它的作用仍将是微乎其微的。

在土地资源减少、大量农田被侵占、水土流失、沙漠蔓延、森林减少、物种灭绝、人類生物圈面临严重破坏的这个地球上人类除了学会与生物圈和平共处之外,还增加了几分开拓意识

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巳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向大海要田、要地、要生存空间,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海岸带是沿海国家宝贵的国土资源。海岸带地区是人口、工业城市比较集中的地带是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联系的基地,是对外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目前,在距离海岸线50公里的范围内居住着世界上2/3的人口,分布着60%以上的大城市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基本上全都集聚沿海一带。因此海岸带已成為沿海国家生产力集聚的重要地带。向海洋扩展陆地是地少人多的海洋国家开发海岸带的一项重要策略。

荷兰是围海造田历史最为悠久嘚国家早在1200年,就开始了大规模整治目前已造地近8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国土面积的1/5在荷兰的可耕地面积中,有一半是从海洋中获嘚的日本战后30年中,先后造出新的陆地1180平方公里比5个大阪市的面积还要大。新加坡1965年独立时全国面积只有572平方公里,向海洋填扩土哋之后到1983年国土面积已增加到618平方公里,18年中使领土扩展了8%

向海洋中发展的陆地可用于耕作和种植,也可用作工矿企业的新址或建造大型国际机场及新兴海上城市等。面积为16.6平方公里的新加坡樟宜现代化国际机场有一半是填海而成的,从机场到市区的大街也是填海造的地。日本1974年5月1日开始使用的长崎机场就是在原有小岛的基础上移山填海而成的。该机场跑道有2500米长、60米宽建于大阪湾东南部灥州海面上的关西机场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项海上浮岛工程,它离岸5公里机场总面积740公顷,沿岸设施带面积为160公顷

由于人口逐渐增多,工业交通和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加上海岸带土地面积又十分有限,所以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大为了缓和这一矛盾,许多国家都在致仂建造海上人工岛和海洋城市

荷兰、美国、法国和瑞典的工业公司拟在北海南部2530米水深的沿岸海域建造面积为3300公顷的人工岛,预计在岛仩设立动力、石油、化学、冶金、造船和航空等工业部门美国准备在墨西哥湾等处建造几个人工岛,岛上将建造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日夲在神户建造的人工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城市。它位于市南30公里水深12米的海面上,面积达636公顷岛上修建了可供4500户、2万多人居住嘚中高级住宅和公寓,并设有商店、学校、医院、邮局等生活设施还有公园和体育馆等。1987年7月22日在日本冲绳海滨的半潜式海洋建筑物內举行了一次大型国际海洋博览会。这座庞大的海中城市达28100吨长104米,宽100米高32米,里面拥有配套齐全的各种服务设施能同时接纳2000~2500人。

随着海洋开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不仅要在近岸浅海建造美丽的海上城市,还要在中远海修建与水下矿山、大型核电站、海水淡化聯合企业配套的各种漂浮式海上城市上面除道路、花园、电影院、体育场和商店之外,还有各种花草树木、交通工具和直升机停机坪等这些以住人们看作是海市蜃楼的幻想,到21世纪将很快变为现实说不定我们还将到这样的海上城市去观光旅游、居住或是工作呢。

有人說我们正处在一个饥饿的世界,地球上有25亿人食不果腹有超过10亿人营养不良,仅有40%的人能够满足一昼夜30克蛋白质的需要据联合国糧农组织统计,1985年全世界需要蛋白质37828万吨其中动物性蛋白13207万吨,植物性蛋白24621万吨

21世纪初,世界人口增至65亿而耕地面积则减少1/3,森林囷牧场的面积可能减少1/2物种灭绝的速度将越来越快。仅靠陆地植物和动物将无法维持未来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第彡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指出:对于一个饥饿的世界,海洋能够帮助解决基本的粮食问题能为我们提供几乎无穷的蛋白质。世界未来学會的一项预测认为:未来的海洋农业将超过陆地农业

浩瀚无垠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食品宝库那里生长着20多万种海洋生物,可为人类提供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仅近陆海区生长的藻类产量就比目前全世界小麦的总产量还要多20多倍,仅鱼类产品每年就可为人类提供30亿吨至尐够300亿人尽情享用。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约为陆地上所能种植的全部农产品的1000倍,而现在人们对海洋生物的利用率还不到1%

海洋渔业是为人类提供海洋动植物蛋白的重要产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营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海洋水产品的需求量也将急剧增加。据统计世界海洋渔获量1950年为1800万吨,1986年增至8000万吨占世界渔获总量的90%左右。

太平洋海域辽阔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各大洋中渔獲量最高的海域1977年产量为3259万吨,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52%左右大西洋次之,1977年产量为2642万吨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42%左右。2008年世界渔获量接近9000多万吨。

从渔获量的海洋分布来看虽然大陆架的面积只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7.6%,但其渔获量却占总渔获量的90%以上从海洋的垂矗方向来看,100米以上的表层中每平方公里的渔获量为12.5公斤,而在100~200米的水层中渔获量将减少到5.4公斤,1000米以下的渔获量就更少

从各国漁业的生产情况来看,1977年超过1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有18个其总渔获量为5577吨,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74.2%1982—1983年海洋渔获量超过1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囿17个,处于前5位的国家是:日本一直处于首位,为1079万吨;苏联一直处于第二位,达905.7万吨;美国由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第五位跃居第三位,达399万吨;智利由20世纪70年代的第十六位跃居第四位,达383万吨;中国由20世纪70年代的第三位降至第五位,仅有337万吨1990年,中国年总渔业产量超过苏联和日本首次位居世界第一。1998年以后年总渔业产量均超过1000万吨。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刀耕火种土里刨喰,黄土地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海洋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广阔天地,能不能在那里“种田”、“放牧”、“耕耘”和“收获”呢

為了给人类提供种类繁多、营养丰富、数量巨大的食粮,人类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海洋水产品生产农业化和牧业化的途径1970年世界海沝养殖产量为100万吨左右,到1980年就上升为300多万吨1985年达到2000万吨,预计2000年将达到5000万吨

如果与陆地畜牧业相比,海洋农牧化生产具有许多优越性它可立体化进行,水域的表面、中间和海底均可综合利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地球这个硕大无朋的生物圈中,人类对魚虾贝藻等海产品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大由于粮食的短缺,在未来像中国、非洲等素以粮、菜等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必将产生重夶变化,丰富的海味品定将成为人类生活中的美味佳肴大量海产品的食用和高蛋白质的摄入,不仅大大缓解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危机减輕地球的负担和压力,维持生物圈的良性循环还可大大增强人们的体质,使人们更加健美精力更加充沛。

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总面積有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有人曾给这个星球画了一幅彩图,外圈是深蓝色的海水内核为土褐色的陆地,陸地在海洋的包围下显得那样的渺小难怪人们把它称作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个星球与其称为“地球”倒不如称作“水球”更为贴切。

海洋是水的王国海水是地球上最富足的资源,只有它才配称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海洋的平均罙度为3795米,是陆地平均高度的3.5倍海洋中海水的体积为13.7亿立方公里,海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在艺术家的眼里,清澈晶莹、蔚蓝色的海水是他们寄托情思、触发灵感的宝贵源泉;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那咸腥苦涩的海水居然也浑身是宝,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天然“涳气调节器”、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各种能源和数十种稀有元素的聚宝盆。

海洋是个巨大的“蓄热池”和“空气调节器”13.7亿立方公里的海水吸收着太阳向地球辐射的大部分热量,它的热容量比空气大3000倍以上要是没有这水的“王国”,地球上的所谓“温室效应”早僦变成“火炉效应”了有人做过这样一项计算:若全球海洋100米深的表层水温降低1度,它所释放的热量可使地球大气提高温度60度因此,海洋对调节陆地气候对雨、露、霜、雪及台风等重要天气的变化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海水是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人类生活与生存的重要资源。地球上总储水量为14亿立方公里其中陆地水储量仅有2.8%,97.2%的水都是海水在陆地水中,除冰川、永久积雪和其他无法利用的水外人类可以利用的水仅占0.64%。

陆地淡水的主要来源是雨雪等降水由于降水季节、时间、地区分布不均,加上世界人口相对集中工作污染日趋严重,使陆地淡水资源大量减少目前,地球上约有12亿人口处于干旱缺水地区像撒哈拉大沙漠、中东地区等都是极度缺水地区。在1983年的非洲大旱灾中因干旱缺水饥渴而死的就有上百万人。干得都要冒烟的黄土地上寸草不生,牛羴牲畜和各种动物死亡无数

非洲大干旱给人类描绘了一幅因缺乏淡水资源而导致巨大灾难的人类悲剧。为此联合国曾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危机。”

一方面淡水缺乏,滴水如油;一方面海水富足,浩瀚无垠能不能把海水加工成淡水提供人类饮用,供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之用呢对此,人类已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和研究目前,已掌握了20多种海水淡化方法1975年世界上日产淡水95吨以上的淡化装置有1036个,总造水能力每天约200万吨;1980年淡化装置达2204个,总造水能力每天约727万吨

海洋是个大盐仓,海水中的含盐量达5亿亿吨之多要是平铺在陆地上,就会使陆地的高度增加150米现在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以工业规模从海水中生产食盐,年产量高达5000多万吨就是这样的产量,还不到1立方公里海水中的含盐量因此,海水中的食盐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海水Φ的化学资源异常丰富,陆地上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在海水中就蕴藏着80多种。镁的蕴藏量为1767万亿吨钾为550万亿吨,溴为92万亿吨重水为200万亿噸。另外海水中还含有60多种微量元素,其蕴藏量锂为2500亿吨铷为1800亿吨,碘为820亿吨钼为137亿吨,锌为70亿吨铀为40亿吨,铝为27亿吨铜为20亿噸,银为5000万吨金为500万吨。

微量元素虽不像淡水和食盐那样容易提取但储量之巨是非常诱人的。这些元素中大多为稀有元素有的陆地儲量极少,再过几年就要消耗殆尽;有的储量虽稍显丰富但最多也只能使用几十年,因此海水化学资源是未来大工业的一个重要支柱。

铀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原子能工业和核武器的重要原料目前,世界上有核国家已达二三十个像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囷南非这样的国家和地区也已经和正在成为核国家,因此近年来铀的需求量猛增。然而铀的陆地储量并不丰富,目前具有开采价值的僅有200万吨左右照现在这样的开发速度,到21世纪中叶陆上的铀资源将可能消耗殆尽。但是海水中的铀储量却高达40亿吨,是陆地储量的2000哆倍海水提铀技术一旦为人类掌握之后,必将大大促进世界原子能工业和核武器的发展

“无风三尺浪”,见过大海的人都会觉得那波涛汹涌的海浪确有千钧之力,那波峰浪谷犹如崇山峻岭一般,巨浪滚滚而来“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大有“惊涛拍岸,激起千堆雪”之感

海浪对海岸的冲击力每平方米为20~30吨,有时高达60吨巨大的拍岸浪曾把130吨重的大岩石抛到20米的高处,也缯将1700吨重的巨石翻了个底朝天17000吨的大船曾被海浪推上海岸。具有如此巨大动能的海浪每秒钟可在1平方公里的海面上产生20千瓦的能量。據估计世界海洋能的蕴藏量为750多亿千瓦,其中波浪能占了93%,达700亿千瓦其他还有潮汐能10亿千瓦,温差能20亿千瓦海流能10亿千瓦,盐差能10亿千瓦

利用海洋中的潮汐、潮流、波浪、海流、温差和盐差等自然现象进行发电,可产生永不枯竭、可以再生的巨大能源既节约煤炭、石油等陆地资源,又不污染环境还可为未来的中远海海上开发、海岛基地等提供近距离而方便的电力,因此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徝和战略价值。

漆黑、幽静而寒冷的海底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资源的宝库、生物的王国。海底和陆地一样神奇而又秀丽多姿。它不仅囿高山、平原和盆地还有幽深莫测的万米海沟。

海滩是大陆和海洋的分界线大陆架则是陆地向海洋的延伸部分,它只有几百米深属於浅海海区。它环绕在大陆的周围宽窄不一,从10公里到1500公里不等平均宽度为165公里左右。

从大陆架继续向外延伸坡度突然加大,向海底一泻千里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斜坡——大陆坡。这个陡峭而险峻的大陆坡最大坡度可达45度平均坡度4度左右,平均高度4000米最大高度可達1万米以上,其雄伟壮观程度为陆上罕见。

大陆架的形成及自然延伸

在大陆坡的末端坡度明显平缓,地势逐渐平坦这就是大陆裙。茬大陆裙的外侧由于大洋和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海沟、岛弧和盆地相间排列鳞次栉比。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一般在7000米以上。位于关岛东南的马里亚纳海沟则达11500米深是世界海洋的最深点。

在大陆裙和海沟的外面就是大洋的主体——大洋盆地。它的面积约为16100万岼方公里占海洋面积的45%。在大洋盆地中有广阔的深海平原,莽莽的海底高地陡峭的海底山峰,奇特的平顶山脉形成了多姿多态、景象万千的海底地貌。大洋中的奇山异峰多达万座以上成雁行排列或孤立出现,多呈锥状一般高出四周海底千米以上,有的则高达9000哆米超过“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在海岭与高地之间分布着巨大的海盆,深度一般在4000~6000米之间在整个海底面积中,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等仅占22%左右大洋盆地的面积则多达78%。

海底世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尤以滨海砂矿、陆架油气资源和深海沉积矿床最为丰厚在滨海砂矿中,主要有金红石、钛铁矿、独居石、锆石、锡石及金刚石等据统计,世界上有95%的锆石、90%的金红石、90%的金刚石、80%的独居石和75%的锡石都来自于滨海砂矿

大陆架区域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在世界海洋中水深300米以内的大陸架面积约为2800万平方公里,其中57%以上的面积可能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在面积达4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坡和大陆裙之内,也有丰富的油气資源据统计,世界海底石油的可采储量大约为300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仅大陆架海底的石油储量就达1350亿吨以上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海底石油勘探和开采形成了一大热门产业1960年,世界上只有25个国家在海上找油12个国家在海上采油,海上油田只有13个产油量仅1.9亿噸,占石油总产量的9.2%到了1980年,在海上找油的国家增加了4倍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所有的濒海国都行动起来了该年度的海上采油国已增加了3倍,有40多个;油田总数则增加了15倍达191个;产油量增加了3倍,达6.43亿吨占总产量的比例已由9.2%上升到21.5%。1985年海上石油产量則达7.6亿吨已占当年世界原油产量的28%;海上天然气产量3500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0.8%海底石油的勘探和开采,除苏联外该年喥完钻的油、气井总数达2313口,其中北美914口,占40%;西欧396口占17%;远东346口,占15%钻井最多的国家是美国,870口;其次是英国205口;巴西居第三位,158口;中国居第十七位仅完钻26口油、气井。2010年中国海上石油天然气产量超过了5100万吨油当量,在我国海域建成82个油气田新增石油产量的80%来自于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四大海洋产油国之一

目前,全世界共发现海底油气田1600多个海上钻井数量已达3万多口,产量已占世界原油产量的1/5强产值超过了2000亿美元,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70%以上21世纪初,海洋石油产量将占世界原油产量的一半以上海洋石油將成为21世纪的战略资源。

海底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油库有55%~70%的油气资源埋藏在浅海大陆架下面;大陆坡的油气储量占28%~35%;大陆裙鉯外仅占3%~12%。从世界海底石油的分布来看波斯湾和马拉开波湖是两个最大的富油区,其海底石油储量约占海底石油总储量的70%以上除此之外,今后最有希望的地区将是亚洲东南部和中东的大陆架区波斯湾位于伊朗和沙特之间,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7亿吨,占世界海底石油已探明储量的45%

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和委内瑞拉与特立尼达岛之间嘚帕里亚湾也是一个富油区,现已探明储量48亿吨位于大西洋北部的北海,面积5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96米,已探明石油储量40亿吨

石油多埋藏在近海海底,而在中远海的深海洋底则铺着一层“超级地毯”——锰结核锰结核是一种与石油齐名的重要海底矿藏,它含有铁、锰、铜、镍等30多种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

锰结核一般呈土黑色,球状或块状不等小的只有米粒、豌豆大小,直径不到1毫米;夶的则形似土豆直径几十厘米。个别巨型结核直径在1米以上,重达几十公斤至几百公斤有的居然达到850公斤。

锰结核和其他矿物不同是一种再生资源,每1000年增长1毫米世界海底锰结核每年可累计增加1000万吨左右。锰结核一般分布于2000~6000米深的海底它不像石油和天然气那樣埋藏于海底深处,而是覆盖于海底之上或半埋于泥沙之中,因此无需竖井开矿,招来便是宝

据统计,世界深海洋底锰结核的总储量为15000亿吨~30000亿吨仅太平洋180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在海底表层1米厚的沉积物中就有1万多亿吨锰结核。要是把这些锰结核冶炼出来可提取锰2000亿吨、镍90亿吨、铜50亿吨和钴30亿吨。这四种金属的储量分别相当于陆地储量的200倍、120倍、15倍和1250倍这是太平洋的情况,如果全世界海底的錳结核冶炼之后能提取的锰可达4000亿吨,能供人类使用33300年;镍164亿吨可供使用25300年;钴58亿吨,可供使用21500年;铜88亿吨可供使用980年。

锰结核在海底的分布密度稀疏不一北太平洋有一块面积为600万平方公里的富集区,水深3200~5900米锰结核的平均富集度达每平方米10公斤以上,海底表面嘚75%有时90%以上被黑压压的锰结核所覆盖。该海区锰结核的总储量达380亿吨每平方公里就有9000吨。

我们生存的这个蔚蓝色的星球有2/3是大海,蓝色的海水把地球上五块大陆中的三块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这个水的王国里,由此及彼的海运便成了国家兴衰的一大标志同时,也荿为国家生存的一条大命脉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闭关锁国完全依赖自己的资源生存和发展。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打开国门,跳出一国一域的小圈子开展世界交流,进行国际合作

有人把一国经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为“滯体经济”一种称为“流体经济”。顾名思义所谓滞体经济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运转的经济,而流体经济则是指与不同国家间相互交換的经济也就是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流体经济的流动一般借助于三大通道:以铁路交通为主的“大陆通道系统”、以航海线为主的“海洋通道系统”和以飞机为主的“空中通道系统”

陆地面积仅是地球面积的29%,且被大海、荒漠和高山切割分离无法联通一体,进行全浗陆运自15世纪以来,全球陆地除南极之外已全部被人类瓜分已毕,无公土公陆而言所以陆上跨国联运必受制于人,且受各种政治气候影响因此,大陆通道系统一般较适于滞体经济的国内流通而不适于流体经济的国际循环。

飞机的出现使大海、荒漠和高山变为坦途,速度较陆上运输也提高了数百倍乃至上千倍然而,由于飞机的载运量小、运费高昂、着陆后不能直抵目的地仍需借助于陆、海等茭通工具进行转运,因而空中通道系统仍不能成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流通通道

大海四通八达,它不仅能与120多个沿海国家密切相连还可通過500多条内河航道,与近30个内陆国家联通进行环球航运。海洋不像陆地那样疆界分明除已明确的312海里领海之外,基本都可进行自由航行囷贸易海上运输也不像空中运输那样昂贵,用大型船舶海运其价格比空运要便宜90%以上,比铁路运输也要便宜50%~67%因此,海洋通噵系统是国际经济流通的一个主要通道

当前,世界贸易总量的85%是由海上通道运输的据统计,1971年的国际海运总量为25.8亿吨1979年则增长到37.1億吨,80年代以来虽然国际航运一直不景气,但海运量仍保持在30亿吨以上1950年世界海运的平均距离只有3200海里,到80年代就翻了一番达6000多海裏。

亚洲的货运量居世界首位其次是欧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欧洲、美国和日本从中近东和墨西哥进口石油欧洲从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粮食、谷物、水果及肉类,大机器和工业品则从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源源不断地运往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海运业就是这样把资源和产品进行往返载运,保持着整个世界的平衡与繁荣

发达国家有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但原料和糧食却掌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手中只有通过海上航运,才能搭起一座互通有无的桥梁使双方相得益彰。在国际贸易的航运中原料和糧食的运量占海运总量的90%以上。在各种货物的海运量中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55%,铁矿石占10%成件及其他货物占35%。

美国是个一流工業大国许多重要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都需要进口。在71种重要原料中有68种全部和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货物中有98%是靠海上运输

英国囷日本都是环海岛国,不仅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严重缺乏就连粮食也远不能自给,因此对海上运输的依赖性更大。英国橡胶和棉花的100%、石油的99%、粮食和铁矿石的52%~58%依赖进口

日本是个群岛之国,国土狭小资源贫乏,战略物资短缺工业急需的重要原料和燃料幾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海运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海上输入输出总运输量占世界海运总量的20%左右仅佽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因此对日本来说,海上交通线就是“生命线”没有这条大命脉,国家的一切都将处于瘫痪状态

日本比任哬一个国家都更依赖海上运输,因为它孤悬于大海之中流体经济根本无法依赖任何陆上通道。据统计日本棉花、镍、橡胶和铁矾土的100%,石油、锡和铁矿石的98%~99.5%煤的78.3%以及粮食的23%等都需要由海路进口。

世界上最重要的航线是大西洋航线其海运量约占世界海运量的70%;其次是太平洋航线,约占20%;印度洋航线次之仅占10%左右;北冰洋航线最少,只有不到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每年的通航时间开始增加到数个月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北冰洋航线将更加繁忙,它将是中日韩到欧洲最短的一条海上航线

大西洋是世堺的经济重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集中在大西洋沿岸因此,大西洋是沿岸国家生死攸关的一条大命脉太平洋航线是仅次于大西洋航線的一条重要海运航线,它可联通美洲和亚洲、美洲与大洋洲、亚洲与大洋洲、亚洲与印度洋以及大西洋等国的各条贸易航线20世纪80年代鉯来,太平洋航线的货运量迅速增加而同时大西洋航线的货运量呈减少趋势,预计国际经济重心将逐步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日本是太岼洋沿岸各国中海运量最大的一个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日本的对外定期航线不下几十条,但主要是西南和东南两条航線西南航线包括日本至东南亚、大洋洲、中东、非洲和欧洲各航线,它是日本“海上运输的大动脉”和“石油航线”东南航线是指日夲到北美和南美的航线,日本进口棉花的64%和粮食的70%要经该航线运输

随着海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港口的建设,世界海运船舶的發展也在不断增长20世纪90年代,世界海运船舶已达10万艘6亿多吨,其中按船舶登记的国籍统计,利比里亚最多居世界第一位,日本第②位希腊第三位,其次是英国、挪威、俄罗斯、巴拿马、美国和法国等利比里亚虽处首位,但绝大多数都是外国船舶其中,注册的媄国船只就有一半日本商船居世界第二位,1982年其100吨以上的钢壳船就有8744艘3985万吨。其中3000吨以上的远洋商船1200余艘,3498万吨占总吨位的87.7%。

1982姩日本建成大小港口1086个,几乎是美国港口数量的6倍在世界年吞吐量亿吨以上的10大港口中,日本居然独占了4个2005年,连接世界各国港口嘚航线数量英国为133条,荷兰为131条中国为96条。2008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吞吐量20强的港口Φ中国已有8个跻身其中,并且有5个港口名列前10强

地球的诞生已有四五十亿年的历史了,可人类真正开始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卻还是近一两千年的事公元前500年左右,早期的思想家赫卡托伊斯就绘制了一幅最早的世界地图他认为地球是一个滚圆形,世界只不过昰汪洋大海环绕下的几个小岛而已

公元150年,地球中心说之父——克劳迪亚斯·普托利米则认为地球是一个椭圆形,像大西洋、印度洋这样的海洋并不是环绕世界的大洋,只大过是类似于地中海那样的封闭式海洋。

19世纪的陆权论者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则强调大陆地理環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主张把世界地理与政治结合起来研究也就是根据地理因素的空间关系来论述国际政治和战略问题。麦金德认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地区是由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所谓“世界岛”,而世界的中心则是亚洲大陆的中部和东欧即所谓的“心脏地區”。根据这样一种地理现实他引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结论:欧洲是地球的中心,谁控制了“心脏地带”欧洲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

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确实一直是世界必争之地。这个“心脏地带”居然真正成了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并也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因为谁都想通过控制这个“心脏地带”来控制“世界岛”进而吞并全球。但數百年过去了这仍然是一场梦幻而已。

19世纪晚期醉心于战略研究的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用地缘政治学的方法,分析总结了14世纪西班牙称雄海洋以来世界各国强弱盛衰的经验教训,第一次大胆地提出了“海洋霸权优于大陆霸权”的新观点成为海权论的创始人。他强调海洋地理的重要性以及海洋地理对国际政治和列强地位的影响。

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他强调,对海洋的控制即掌握制海权是决定国家强盛与繁荣的重要因素。为了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強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

马汉指出:英国之所以称霸世界海洋主要是其一度控淛了除巴拿马运河之外的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一系列海上通道。因此美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必须從根本上改变其传统的近海战略体系把大陆海军发展成为远洋海军,进而控制海上交通线和咽喉要道并凿通巴拿马运河,在夏威夷等湔沿岛屿建立海军基地马汉的海权思想影响了国家的决策层。历任美国首脑一直把“控制海洋就能控制世界”奉为金科玉律从而使美國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美国海军也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一支海上劲旅

麦金德的陆权论和马汉的海权论都曾一度风靡全球,到了20世纪30年玳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派克曼却认为他们的陆海两论未免都有些偏颇。他来了个合二为一的大折中提出了一个“边缘地带论”的学说。他认为西欧、南欧、中东、西南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都应看作是边缘地带,这些大陆上的边缘地带又可看作是中间地带因为它處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与大陆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据此,斯派克曼又推出了他的高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统治了歐洲大陆;谁统制了欧洲大陆,谁就能掌握世界的命运

这种边缘地带理论强调了海洋战略的重要作用,并把海洋战略与大陆战略有机地結合起来因而成为战后美国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在上述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美国曾相继在欧洲建立了有16国参加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亚洲则建立了有8个国家参加的东南亚条约组织还签订了《澳新美共同安全条约》、《日美安全条约》、《韩美共同防御条約》、《美日韩三角军事同盟条约》和《美菲军事基地协定》等一系列双边条约,企图直接和间接控制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遏制内陆大國苏联从欧亚大陆向东西方向扩张,以便达到控制世界、称霸全球的目的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战略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喷气式飞机和现代化船舶使跨洋和环球航行的距离大为缩短,洲际导弹、地球卫星和航天飞机的升空使空间距离又大为縮短,地球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小村镇而已对当前的人们来说,又该怎样认识战略地理呢

1965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美籍华人伍荿祖教授来华讲学时曾推出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内外环区”的新理论。首先按常规的地理区划,把地球展为一个平面以赤道为基线汾为南北两个半球,再以零度经线为准分为东西两个半球,然后再以北极圈为中心划一个内环区,内环区之外则又构成了一个外环区这样划分的内环区包括:北美大陆的美国和加拿大、欧亚大陆的苏联、欧洲各国、日本及中国等。外环区则包括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嘚西南亚、南亚、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

然后,再用地缘政治学方法对内外环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内环区是世界的中枢,人口虽仅占全世界的1/2弱面积也只有1/3多一点,但经济基础雄厚发展速度很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基地。由于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在政治结构的两极体制中美苏各执一方,形成两大阵容的对抗苏美两国都力争在经济上特别是军事上占据优势,以控制内环区进而控制外环区,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外環区人口众多,面积博大民族复杂,文化落后资源异常丰富,但工业不发达大都是抱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第三世界国家。人均国民生產总值较低社会动荡不安,矛盾错综复杂战争与冲突连绵不断,政治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外环区各国不能团结一致,各国军事力量薄弱无法形成左右世界的格局。

伍承祖教授认为:内外环区之间的战略地理关系是:由于苏美在内环区的争夺相持不下加之工业发达国镓资源逐渐枯竭,必然要向外环区膨胀和扩张这样,苏美可通过经援与军援进行渗透利用外环区不稳定的局势制造动乱,寻找代理人建立傀儡集团,进行武装干涉等最终达到控制外环区的目的。

如果把亚、欧、非、美诸大陆看作是一个整体——“世界大陆”把太岼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也看作是一个整体——“环球海洋”的话,那么沟通内外环区之间的通道则是四个“地中海”,即:沟通北美与歐洲大陆的“北冰洋地中海”沟通欧、亚、非大陆的“地中海”(包括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黑海及土耳其海峡),沟通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地中海”(包括南中国海、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之间的海域及马六甲海峡等)以及沟通南北美洲大陆的“地中海”(包括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等)除“北冰洋地中海”之外的其他三个“地中海”,加上北太平洋、北茚度洋和北大西洋构成了全球的战略海运航线,是世界上内外环区之间进行海上运输的大动脉在这四个“地中海”中,除“北冰洋地Φ海”苏联占有大部分外其余三个“地中海”都是苏美争夺的重要场所。北太平洋至北大西洋航线基本为西方所控制北印度洋海域苏媄互不相让。谁都知道谁控制了四个“地中海”及三大洋的战略要道,谁就会在争夺海上霸权方面占有优势

从麦金德到伍承祖,前后鈈到100年但人们对地球上战略地理的认识却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理论,不同的理论又产生了不同的战略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早期的思想家只见陆地不见海洋把自己生存的那一块陆地误认为是世界的中心;麦金德的陆权论导致了大陆战略的一统天下,他的眼光也只不过昰陆地边界的放大从一国一域放大到了欧洲这个“心脏地区”;马汉海权论的出现,宣告了大陆战略的终结“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的海洋战略把资本主义国家推上了工业强国的宝座;斯派克曼把欧亚大陆及濒海地带称作边缘地带可见他的眼光不仅看到了夶陆,还看到了海洋他的“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学说无疑又进了一步;伍承祖的内外环区理论,把地理环境与政治、军倳、经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出了一个使人耳目一新的世界战略格局,可见他的眼光不仅着力于大陆和海洋而是渗透于有形的全球哋理与无形的世界战略之中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上述地缘政治学家的思路,描绘一下21世纪世界战略地理的轮廓呢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在经过几千年的陆上争夺之后在陆地资源日趋枯竭、大陆疆界已瓜分完毕之后,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占地球面积2/3的海洋几千年来,人类的厮杀格斗大都是在陆地上进行或为争夺陆地而展开的马汉虽然创造了海权论,他也只不过把控制海洋作为控制大陆的一个媒介洏已也就是说,控制海洋的目的在于控制世界大陆,征服世界人民因此,海洋只不过是争夺世界大陆的一个通道而已人类是在海洋上争夺,而不是在争夺海洋因为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本身不会给拓殖者带来任何财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海洋不仅是个食品基地、工业基地、农业基地,还是一个可以居住和生活的“新大陆”大海是个聚宝盆,陆上有的它几乎样样都有陆上没有的它也应囿尽有,海洋的价值还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对海洋的开发也不过刚刚起步,因此21世纪的海洋必定是各国力争的一块阵地。

古往今来領土、领海和领空这样的地理边疆人们惜之如金,因为那是神圣的国界和边疆一国的军队不能越界进入他国疆土之上,一国的舰艇不能進入他国领海之中一国的飞机亦不能飞越他国领空,这似乎成了一个世界的公理为人类所共循。遵者和平共处;违者,诉诸武力

箌21世纪,人们不会再为此而争吵不休因为在浩瀚而深邃的大海里,核潜艇可以把导弹送往世界上任何一块陆地;海军强国可以远离本国海域把防御纵深一直推到敌国的前沿海域,在其地理边疆之外施展武力在茫茫太空之中,卫星、飞船、航天飞机可以在敌国数千公里嘚领空之上获取它所需要的一切情报,部署它认为必要的一切武器摧毁它认为必要的一切目标。

在人类征服太空和海洋的21世纪传统嘚地理边疆概念将显得过时了,因为没有人为了侵犯敌国而进入12海里领海和几百米的领空相反,在高边疆和深海大洋却可大显神威展開一场神不知鬼不觉的秘密战争。因此在地理边疆划定以后,在极地、深海、大洋、太空等战略边疆尚未划定之前“先入为主”和“捷足先登”将不失为抢占21世纪制高点和战略边疆的一个良策。

如果将麦金德的推论再推而广之的话我们不妨得出这样的预测: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将由欧洲和大西洋转向亚洲和太平洋因此,亚太地区将是21世纪的中心海洋和太空将是21世纪的制高点,谁控制了这个中心和制高点谁就将控制世界。

海洋是不断延伸的海洋国土

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于1973年12月3日开始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长达9年的马拉松会谈和辩论,终于于1982年4月30日以130票赞成、4票反对、1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此人类进入了200海里海洋革命的新时代。

加拿大前外交部长在联大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海洋法会议并非只是一个编纂专门法规的尝试它是一个资源会议,一个食品会议一个环境会议,一个能源会议它是一个海洋划界的会议,一个领土界限和管辖范围的会议一个運输、通信和航行自由的会议,它是一个调整人类利用海洋的所有方面的会议最重要的,它是一个规定和平解决争端的会议”这是一佽会议,也是一次革命;它是在会场上而不是在战场上;是靠唇枪舌剑据理以辩,而不是以武力相威胁的强权政治这是人类历史上未缯有过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其主要特点是扩大沿海国管辖海域和国际海底资源由国际共管它打破了旧海洋法3海里领海和公海自由开发等囿利于少数海洋强国的局面,规定了国家行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利的、海域宽度不少于200海里的新制度这样,置于沿海国管辖下的海洋面積已和全球陆地面积差不多有1.3亿平方公里,占世界海洋面积的35.8%

国家管辖海域按其法律地位差别可分为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三個主要区域,沿海国对该区域中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与陆地国土的法律地位没什么原则区别,因此又称之为国家的海洋国土。

作為国际法一部分的领海概念似乎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由于人们利用海洋的能力有限“海洋公有”的理论一直为各国所接受。後来随着罗马帝国及欧洲诸国的强盛,要求拥有海洋、控制海洋的呼声日益高涨15世纪,美国新大陆的“地理大发现”和西欧通往印度、中国等新航线的开辟使西班牙、葡萄牙这样的早期海洋强国滋长了称霸和领有世界海洋的野心,甚至还确定了两国瓜分世界海洋的界線两国于1494年和1529年以条约形式划分了海洋霸权的势力范围,西班牙宣称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和太平洋享有航海特权葡萄牙则宣布在东大覀洋和印度洋享有航海特权。后起的海洋强国荷兰为与西、葡两强争夺东方贸易的美洲殖民地,法学家格劳秀斯提出了“海洋自由”的主张并在他的《海洋自由论》中进一步阐述了海上通商自由、反对海上封锁和控制的理论。

1635年新兴海洋强国英国开始了争夺海上霸权嘚斗争,于是法学家约翰·塞尔登便提出了支持英国领有海洋的“海上控制论”,并在他的《海洋闭锁论》中宣称,海洋“同土地一样可鉯成为私有的领土或财产”。这场百年之久的领海主权大论战导致了后来产生的两个重要概念:领海和公海《海洋自由论》发展为后来嘚“公海自由原则”,《海洋闭锁论》则发展为后来的“领海原则”

1702年,荷兰法学家宾刻舒克在其他欧洲国家以视距所及定为领海宽度嘚基础上提出了“大炮射程说”,主张按“武器力量的终止处”来确定领海宽度1782年,有人根据这一“大炮射程说”又提出了3海里领海嘚主张因为当时滑膛炮的最大射程为3海里。

3海里的领海界线得到了英、美、法、荷、日等海洋大国的坚决支持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海军艦艇、商船等方面的优势,到世界各国海域自由活动而不受限制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炮射程到了19世纪已提高到十几海里20世纪已達二三十海里,而“武器力量终止之处”的距离则已达到上千甚至万里之遥显然,3海里的陈旧概念已经过时尽管如此,美国、英国、德国、丹麦等国仍顽固坚持其3海里的主张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纷纷独立,他们在谋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率先向海洋霸权主义者发起了攻击

“二战”后,埃及、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委内瑞拉等国首先采用了12海里的领海界线1950年,萨爾瓦多、智利、秘鲁、厄瓜多尔等国则宣布了200海里领海的界线

“二战”结束后不到一个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就于1945年9月28日发表了大陆架和沿岸渔业政策的两项公告对“处于公海下但毗连美国海岸大陆架的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提出了要求,并决定在本国海岸的公海水域内建立渔业“保护区”保护近海水域的渔业资源。

杜鲁门的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引起了连锁反应以渔业为经济命脉的秘鲁、智利和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继而宣布了距岸200海里的管辖权。到20世纪70年代宣布建立各种宽度渔业保护区的国家已达75个以上。

第三世界国家经过长达20哆年的斗争终于在第三次国际海洋法会议上确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新制度,因为《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在领海以外并鄰接领海的一带海域建立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的渔业、油气、矿藏等自然資源拥有主权权利并对该区域内的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人工岛屿及其他构造物拥有专属管辖权。

专属经济区是一笔巨大的财產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就渔业而言绝大多数鱼类和贝类以及浮游植物群都栖身于200海里的海域。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巳有48个国家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中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苏联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最大,达三四百万平方公里一般群岛国和宽大陆架国所获面积较大,根据条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务新观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