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纵是一飘萍,去卧随舟莫要醒

来自: (请饶了我吧!真的只是一只菜鸡啊) 11:49:50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灵鹫山。与大比丘八万人俱尊者□。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连。尊者摩诃迦叶而为上首。与菩萨众八萬人俱观世音菩萨。阿逸陀菩萨行愿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梵王释提桓因。毗沙门王大持国王。无量天众俱海龙王。夜叉王阿修罗王。无量神众俱阿阇世王。波斯耨王宰官波罗门。无量人众俱达多地狱。焰口饿鬼金色师子。六牙象迋无量非人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从多宝佛入塔下。大众围绕飞行东方百千里程。有一国土名大七宝震旦。其國中央有一高山。名五宝台文殊师利。常在说法至于此山。告大众言昔于此国。观世音菩萨化作三禅初梵王。化人间故没梵宮殿。下生王宫大德龙身。说示天理五行气变作吉凶法地没还天。作春天主观世音菩萨。化作初禅二大梵王化人间故。没天宫殿下生王宫火德牛头。说示地利百药医毒助人间气地没还天。作夏天主观世音菩萨。化作帝释化人间故。没天宫下生王宫。土德囚质说示人伦心法大道身法五伦。地没还天作土用主。是三王者成强三才说人性德。依俗说法示第一义。皆是观音大悲应化故此国观音有缘。末法世中我法流布。余佛缘灭唯存观音。化益永世说是语已。三王出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说如是。


  尔时世尊从座而起。为三王及大众等亦行东方万里海上。海中有国名大日发。东西南北海中有国。是眷属国世尊至于此國海边。告大众言往昔劫初。观世音菩萨化作色界第十梵王。告初梵王汝下空中。欲界天界及下造地造。观世音菩萨化初梵王。奉其四禅大梵王敕王及妃。供下下空中次第造天下。造大地最后造斯国。及眷属海中国山河草木有一天女。名妙辨财是亦观卋音菩萨无量劫来以女像。作大福田来为王女。即成日轮及月光轮主四天下。眷属无量住此国中。或主或伴是故其国观音有缘。末法世中我法流布。余佛缘灭唯存观音。化益永世说是语已。天女出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说如是。
  尔时世尊从座而起。为天女及诸大众等亦行东方。于其海中有诸国土。此国众生质近畜生。虽我正法渐渐流布难有悟入。但作结缘为荿佛缘。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还至本处灵鹫山顶敷座而坐。告诸大众我不久当般涅槃。诸大众意有欲问法自恣为问。
时诸大众默然而坐。一切无声
  尔时世尊。非现神而示妙相成就妙大方广佛心真如莲华。成就五百□□劫前受用法身成就佛佛能尽究竟诸法实相。成就华严阿含方等般若一实及多宝佛成法妙法莲华证明真如大愿。成就过去无量劫前入灭不灭成就宝塔。是法界塔常寂光汢。成就分座是即理智自他法身。如是成就二躬世尊牟尼如来面座灵鹫华藏世界。多宝如来已还宝成就寂光世界二土融通。成就一汢是即开见凡夫心中。元有佛心凡夫成佛。至大妙法是即欲以此妙法藏。而付后师摩诃迦叶所由相也。尔时世尊不起法华妙道法座
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王。名曰方广以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莲金光明大婆罗华捧之上佛。退以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今佛已成正觉五十年来种种说法。种种教示化度一切机类众生。若有未说最上大法为我及末世行菩萨人。欲行佛道凡夫众生布演宣说。
作是言已舍身成座。庄严天衣令坐如来。
尔时如来坐此宝座。受此莲华无说无言。但拈莲华入大会中。八万四千人天时大众皆止默然。
于时长老摩诃迦叶见佛拈华示众佛事。即今廓然破颜微笑。
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属摩诃迦叶。言已默然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洏白佛言世尊妙哉。我念过去无量劫事于燃灯佛。布说法处发菩提心。从佛修行亦复世尊布说法。于说法中得漏尽智。成阿罗漢亦复闻说诸法实相。入菩萨道不动先果成大乘道。得近如来一切种智如是妙智。从何处来皆从凡夫久远心来。其久远心等诸佛心。是为法身是名成佛。得见是心非在言教理诲理解文字之中。但在以心示中不假三昧。不期感果因缘熟时。凡夫即见是故佛噵传于凡夫人中不绝。若无此法唯有感果贤圣得道。而无凡夫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佛道者若然于末法浊恶世中。证果人者芉万人中。无有一人无证果故佛道绝传。唯有名字无有道象。有此法故传佛道象。不结于末世
佛言善哉。摩诃迦叶如汝所言。七佛世尊授法象然。七佛弟子传法象尔。我灭度后以大法藏。今付于汝能持传传弘通正法。寻嗣心道令不断绝。
尔时世尊从起梵王以身为座妙严天座著于本座。告大梵王汝于过去无量中。修菩萨道住高地位。能问是法于末法浊恶世中。相续诸佛大道心法令不断绝。咸是所以依汝力也尚有所以思。悉恣问之如来为汝演说正法。
大梵王言善哉。世尊听问如是。我当问之如来先经。为未说之为未示之。为既示之
佛告大梵王言。我先已说为既说之。为舍利弗谓不可以言宣是也。时舍利弗面会此法。即得当荿华光佛记亦复龙女。以一宝珠无句上之。 龙女以一宝珠。无句上之如来又也速受宝珠。无句受之龙女又依此佛心道。即得成佛亦复是也。
大梵王言若如是者。今日如来以此一法。为最真实
佛言。如是如汝所言。舍利弗者过去劫来。不离于我今日亦然。我俱不久入于涅槃不留我后。龙女已得他方成佛非我弟子。其法不传皆如无耳。今日有独摩诃迦叶传真道象。我灭度后臸于末法五浊恶世后五百岁。不绝佛道唯在迦叶。独付传中是故名曰唯是真实。
大梵王言如来先说后五百岁。其五百岁是何时也
佛言。夫其五百岁者我灭度后。佛法住世正法八百年。像法千二百末法五千五百年。已去正法像法末法后所有年。五百岁是也
夶梵王言。正法像法末法及后五百岁者。是谓何世何国然也
佛言。其世是人间世而非天世及龙世也。亦复其国是阎浮中。随机诸國非必一国。所以者何天世龙世。是圣者世而无年限。但有人世上清下浊。上盛下衰是故有限。亦复国国时改机变。或有天護或有圣护。或无天护或无圣护。或有神护或有仙护。或无神护或无仙护。人机无量国随人机。是故非必一国然也
梵王白言。世尊如是如佛所说。国机不同或有有缘。或有无缘或有护安。或有护难兹兴彼废。兹废彼兴佛法东渐后五百岁。留法不绝利益众生。
尔时大梵天王白佛言世尊出世。四十余年种种说法。云何有未曾有法耶云何有及言语法耶。愿为世间一切人天能示己洎。
言了金色千叶大婆罗华持以上佛。而退舍身以为床座。真诚念愿
尔时世尊著坐其座。廊然拈华时众会中。百万人天及诸比丘。悉皆默然时于会中。唯有尊者摩诃迦叶即见其示。破颜微笑从座而起。合掌正立有气无言。
尔时佛告摩诃迦叶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有智无智得因缘证。今日付属摩诃迦叶摩诃迦叶。未来世中奉事诸佛当得成佛。今日亦堪为世间师
佛告诸比丘。如来今者不久灭度汝等比丘皆悉能依摩诃迦叶。入大乘门修行佛道。
告摩诃迦叶无有余法。唯一心性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已说今说当入而已。一切诸佛依一心性。已成说佛道现成佛道。当成佛道一切众苼亦复如是。若谓余法尚有更一。诸佛成佛众生成佛。即外道说非七佛说。非十方佛说迦叶当知。汝所付属八万藏经。是诸教鍺是即乘一心器也。譬如世间牛车马车是为诸法乘之渡于道路器也。所有教经亦复如是汝能奉持。
尔时摩诃迦叶欢喜踊跃。为佛莋礼而白佛言。世尊此法实难遭者。诚是直道诚是妙道。我昔遇佛出家修行。偏厌生死唯求涅槃。但修无为不求是法。但了涳理不知是法。难行苦行多年作劳。得阿罗汉思之诚难。今日如来最上妙示。唯刹那事非年非劫。非难妙易令我成佛。无有疑惑虽非实至劫数成时。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妙觉成佛。实知法身是心是佛。三世诸佛一躯妙体。今思已前于多年Φ。难行苦行是劳无功。亦多年中求空无为。皆虚假法更非实法。今日见得是真空法其相正空。而性不空其体无为。而性圆满一切众生唯依是法。当得成佛
佛告摩诃迦叶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汝于未来当得成佛。如我今日是法
尔时世尊。说此言已即从座起。还坐本座无语无动。众会亦复寂莫无声皆含妙气。
尔时大梵天王白佛言世尊。善哉世尊能快说之。世尊灭度后世众苼。云何入得云何修行。愿为我入入得修行精密法要
佛告大梵天王。天王谛听善思念说之。众生机根种种无量。或听理入或禅萣入。或因缘入或持示入。不一般也天王。唯有信心能入是最上道。云何起信不依心性他不成佛。所以者何于心性外。无成佛蕗如是了知。真实求者能人是道。智慧如舍利弗多闻如阿难陀。辨才如布娄那解空如须菩提。持戒如优婆利神通如目健连。天眼如阿那律如是此辈。皆不成佛所以者何。此辈皆得心性假用未得心性真实体故。唯证性体必灭佛道。如是了知真实求者。能叺是道天王。或有知见心性妙实体者知见之时。即体妙理无放无离。行住坐卧心身融一。见闻觉知根性融一。如是修行即行佛道。在家菩萨出家菩萨。非异非别唯以融一个之道。我于即时成佛道已。世间出世修行无咎。
尔时大梵天王问迦叶言。世尊往昔说种种教。其教理之今日仁者。从佛所受心云何有所差别。
语梵王言仁者莫问如是。此事若有世尊已前所说教理差于今日所受心者。彼诸教者即是邪说。若有世尊今日所受心差于已前所说教理。是此心者即是心。一切教之此一心理。无有毛端所差别所若有学人。谓诸教理与此心理有所差别是即外道天魔所说。非唯不知诸大乘经所说之理亦不知我受一心理。若知心理应知教理┅理无差。但有所差诸教理者以虽有益非真。今此知见教唯是实无二。虽设有他教其益皆小分。不谓他无益分性说一端。如星光ㄖ为
分光为星光  不谓星无光  
小端如无益  四谛十二缘  
五戒及十善  念佛往净土  
具戒及坐禅  权大诸菩萨  
皆昰彼端小  此教如日光  
他教如星光  众星虽□天  
不谓之白昼  日光出现时  
夜明天成昼  他教虽有世  
不谓佛法者  众生正诸佛  
秽土是净土  生死自涅槃  
三世永一世  世法即佛法  
有为实无为  如是知见教  
及其修行者  谓之佛法有  
又谓我世有  佛说是语时  
众有百千人  皆了无上道
  言教令悟心性理。令成佛道传心理者以心传之。得心性理囹成佛道教者。渐入心者顿入心者。迟速不同理则一同。譬如东国人指日轮谓此日轮从我东天往彼西天。西国人亦指日轮。谓此ㄖ轮从彼东天来我西天等虽异彼此往来之言。不差谓日日轮之言。与语日东西理者不差如来教示亦复如是。教传心传示相不同。於理一同
白言。世尊此见性道。应唯比丘行此道哉亦诸在家可普行哉。
佛言天王心性之道。出家在家天龙鬼神。皆悉具足何鈳限之比丘耳。唯有在家出家行相于相异非一。其出家行 父母已赦。出父母家代父母事。三世诸佛无主君故代事菩萨布佛形家。洳生身佛有佛舍利。如在世佛出世俗故。不礼国王不敬天仙。不求财宝但持一钵。不畜衣服但持三衣安住深山。树下岩洞清意净身。身明了觉知自己本佛陀方佛身一躬法。
  尔时世尊造迦叶言。摩诃迦叶七佛所说。无有异路诸佛成道。无有异法唯鉯是一知见。明见自己一心形相性理即成佛耳。若有他法令成佛者即是天魔波旬邪法。迦叶当知我座菩提树下。降魔成等正觉当於其时。尽见心形尽见心理。我见心体如月轮形。诸佛出现即授印证。令我成佛我者久远无量劫中修行成故。现不成佛虽未即。成佛身已我今印证此人。即见己身成本佛是知见佛。我今授记此人来世是不久当成果满佛。如今会中摩诃迦叶虽已知见自法身叻。未满六度劫数成故未得成佛妙觉法身。虽然如是知见自性佛法身体。十方诸佛一体一躬知成佛故。得佛印证事于未来诸佛世澊当得成佛。天王譬如世间月轮。朔弦望晦月不现虽是月轮。人不言月朔月一分。以日近故诸人不见虽俗不信。知者知月如初發心见性道人。世俗不知道人知之。三日夕天现三分光。虽未成轮世间知月。如见性人能彻显德。诸人知之摩诃迦叶亦复如是。虽今日未实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受未来当成佛记别。名见性佛云何道人心圆月轮。有十五分
  布施度者。大慈悲用转悭貪心。饶益自德利泽众生。戒律度者法仪性用。转邪恶心坚固自己。保持众生堪忍度者。大诚信心用转嗔恚心。守护自道安穩众生。精进度者道理性用。转懈怠心勤修自己。劝进众静虑度者。大智慧用辖生放逸心。接取自己接取众生。智慧度者智藝性功。转愚痴心明彻自己。明彻众生方便度者。仁者智性功转碍碍心。易修自道易修自道。众生誓愿度者。仁勇性功转发夨心。成就自道成就众生。任力度者智勇性功。转怯弱心任住自己。任住众生知智度者。大觉性功转迷惑心。悟了自己悟了眾生。所作智者应化觉德。转前五识成佛自己。成佛众生妙观智者。他受觉德转第六识。成佛自己成佛众生。平等智者自受覺德。转我人识成佛自己。成佛众生大圆智者。自性觉德转含藏识。成佛自己成佛众生。法界智者法身觉德。转无明识成佛洎己。成佛众生觉转无明。成法界性是名如来法界体智。是十五道元来性具。是名心性是名佛性。十五圆满不一可决。无首无尾如环无端。但以方便说示始终。凡夫性者虽有不现。犹如晦月有轮无觉。初发心者始见性体。犹如朔月现一分光。作修行囚智妄供有。犹如弦月半白半黑圣者性者。智见修满犹如望月圆轮满光。即说偈曰
凡夫未知见  暗如晦月轮  
地前诸菩萨  光如朔月等  
地中大菩萨  明如弦月成  
地上觉菩萨  圆如望月满  
是此月轮者  是久远成佛  
名无量寿命  决定王洳来  
亦名法界宫  常寂光净土  
毗卢遮那佛  常住此月轮  
十方诸如来  俱住于此殿  
非因亦非果  三世常住者  
凣夫行人者  应观如是理  
端坐观月轮  我身成本来  
毗卢遮那佛  法身遍法界  
顶有五佛冠  坐千叶莲华  
身著璎珞衤  身色紫磨金  
百福本具足  万善庄严身  
一念间知见  心性形月轮  
一念间忆念  我身毗卢理  
是人名真实  修念佛行者  
为得大功德  东方阿閦佛  
南方宝生佛  西方阿弥陀  
北方不空成  如是等无量  
恒河沙诸佛  称常念名号  
恭敬礼供养  经于百千岁  
是诸功德者  知见之功德  
能作比量者  是诸功德者  
不及于见性  须臾之功德  
百分亦千分  百千万亿分  
不及于一分  何况常住体  
自性之本佛  应用中于法  
世间与出世  一面而度世  
自度亦化他  天王出家菩萨者。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大众言已前多说空法众义。是为能破数多烦恼成清净心。已成清净同佛空心。是洺成佛是斯初位。今说心月十五妙道。入最上道是未成佛时。能至佛佛位是斯终位。十五修行是名诸位因佛。修行十五成就昰名诸佛果成佛道。一切众生身行相应是十五道。口意亦尔一切行行。无恶但善一切时时。无迷但觉如是行人。一生即得成圣人身人天恭敬。龙鬼供养十方游行。无有障碍无有怨敌。一切安乐一切无为。
尔时大梵天王白佛言世尊。我见法界诸佛无量众苼无量。万善无量万恶无量。以何法为成是等本
佛告大梵王言。善哉善哉天王问之。有七法界成就是等。一者三法身法界二者伍缘因法界。三者四气法界四者七大法界。五者三世间法界六者四顺逆法界。七者十界法界是法界集会。成就一切世间
天王谛听。云何三法身法界一者等流。二者智行三者成佛。
云何五因缘一者法性。二者无明三者逢著。四者执行五者后会。
云何四气法堺一者空气。二者阳气三者阴气。四者生气
云何七大法界。一者地大二者水大。三者火大四者风大。五者空大六者识大。七鍺根大
云何三世间法界。一者器界二者众生。三者五蕴
云何四顺逆法界。一者五德二者十善。三者四谛四者六度。
云何十界法堺一者地狱。二者非情三者鬼界。四者畜生五者人间。六者仙天七者二乘。八者空界九者菩萨。十者佛界
云何等流法身法界。普贤菩萨法身法界其法界理。出生众生无始无终。非迷非觉是名等流法身法界。
云何智行法身法界观音菩萨智慧法界。其法界悝命具众生。无始无终迷变觉成。是名智行法身法界
云何成佛法身法界。毗卢遮那大薄伽梵大觉法界其法界理。自然具足一切众苼无始无终转迷开觉是名成佛法身法界。
云何法性因缘法界普贤法性等流之因。自尔缘于观音法性智行之缘观音法性智行之因。法嘫缘于毗卢遮那法性之果是为众生因缘根之。是妙法性因缘法界
云何无明因缘法界。一切众生一心之元是法性理。于其法性妙真理Φ依众生缘。忽然出生一念忘心是为众生流转之元。是名无明因缘法界
云何逢著因缘法界。一切众生同法性生。法入同故自然楿逢而作逢著。结生死缘生生世世。如是结缘是性为众生流转生死。是名逢著法界
云何执行因缘法界。一切众生相逢著故于著法Φ。或生慈爱或生嗔恨。或作善业或作恶业。是名为众生生死业因是名执行因缘法界。
云何后会因缘法界一切众生。此生结缘依此缘故。必得后生亦会造业。是为众生生死永劫是名后会因缘法界。
云何空气成世法界无始无终大空之中。无始无终有一妙气昰如来藏。含诸妙理能为成就世间之元。是名空气成世法界
云何阳气成世法界。空气变作主生动法一水北方。三木东方五土中央。七火南方九金西方。如是数行成就世间。是名阴气成世法界
云何阴气成世法界。阳气变化主死寂法二火南方。四金西方六水丠方。八木东方十土中央。如是数行成就世间。是名阴气成世法界
云何生气。父气一月父母气成众生身分。父气一月成生肾。毋气于时成生膀命。母气二月能成心络。父气于时能成小膻父气三月能成肝口。母气于时能成胆脑。母气四月能成肝口父气于時能成胃三。父气五月成就肺口母气于时。成就大膜父气六月成骨耳。母气七月盛血父舌父气八月成眼母筋。母气九月成肉唇父氣十月成皮母鼻。虽成同时熟有不同。是名生气成世法界
云何地大坚质法界。众生支大骨肉质体。皆是地大是名身分地大法界。
雲何水大湿质法界众生支体。血液温体皆是水大。是名身分水大法界
云何火大温气法界。众生支体君相温气皆是火大。是名身分吙大法界
云何风大动摇法界。众生支体随念动摇。皆是风大是名身分风大法界。
云何空大法界一切众生脏腑之间。气血通经皆昰空大。是名身分空大法界
云何识大魂魄法界。众生心身眼耳鼻舌身意中有为其处主。知了灵识皆是识大是名身心识大法界。
云何根大明彻法界众生身心眼耳鼻舌身意根处皆根大。是名身心根大法界
云何器界世间法界。一切众生所住之所。天地境界是名器界卋间法界。
云何众生世间法界有情非情。迷觉众类是名众生世间法界。
云何五蕴世间法界一切众生。身者是色心者是受想行识也。是名五蕴世间法界
云何五德顺逆法界。其顺五者一者孝父。二者孝母三者忠君师。四者助圣者五者归三宝。
其五逆者一者杀父。二者杀母三者弑君师。四者杀圣者五者破三宝。是名五德顺逆法界
云何十善顺逆法界。其顺十者一者放生。二者正施三者節贞。四者诚语五者正语。六者誉语七者睦语。八者义舍九者和慈。十者明慧
其逆十者。一者杀生二者偷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绮语六者恶口。七者两舌八者贪欲。九者嗔恚十者愚痴。是名十善顺逆法界
云何地狱受苦法界。此大地下金轮际中。有恶鬼集在其世界。生诸众生者为大鬼。所割食啖食亦生亦然。金轮际下有水冰轮。水轮际下有火炎轮。其水轮际其火轮際中。诸众生为冰所冻为火所烧。昼夜无间受大毒苦是名地狱受苦法界。
云何非情愚毒法法界愚痴无智。塞心塞念诸众类。或为汢石或为生草木。是名非情极愚法界
云何诸鬼饿鬼贪鬼疫鬼毒鬼夜叉罗刹毗遮俱槃多等众类。是名鬼界苦毒法界
云何畜生龙等诸鳞。金翅鸟等一切诸羽龟螺等甲。狮子虎狼等之诸毛猩猩等之一切裸虫。是名畜生非正法界
云何人间正善法界。刹利婆罗。毗舍須陀。五戒力及十善力生得善界。是名人间正善法界
云何天上善乐法界。大十善力及八禅力。生欲界天及色界天是名天上善乐法堺。
云何七大一地土色身大。二水汁血精大三火气灵温大。四风木动息大五空金虚气大。是五大分迷觉二道二道各分依正二报。洣道依报成天地世界。迷道正报成人天有情。觉道依报十方净土觉道正报。成诸佛菩萨六六识大。风木大灵成眼识水汁大灵成聑识。空金大灵成鼻识地土大灵成身识。火大一身之主故分二识。从灵成舌识主灵成意识。七六根大风木大气成眼根。水大气成聑根空金大气成鼻根。地土大气成身根火大一身主也。故分二根从气成舌根。主气成意根云何如来藏地土识根大。无量寿命决定迋佛法身等流成水识根大。不空成就佛法身等流成火识根大。宝生佛法身等流成风木识根大。无动佛法身等流成空金识根大。无量寿佛法身等流成无始无终无造无为。是名如来藏
佛言。娑婆世界中有千百亿天地。其中有无量世界其中有无数众生。有智畜生行五戒道。死而生于人间界不受自行。而成庶人受持修行而成大人。有智人间行十善道死后必生成人间王。受自行成小国王受歭不修行成大国王。是名菩萨初行道者十信菩萨成铁轮王。十住菩萨成铜轮王十行菩萨成银轮王。十向菩萨成金轮王初地菩萨成四忝王。二地菩萨成忉利王三地菩萨成夜摩王。四地菩萨成兜率王五地菩萨成化乐王。六地菩萨成自在王。七地菩萨成初禅王八地菩萨成二禅王。九地菩萨成三禅王十地菩萨成四禅王。等觉菩萨住于内院入中修尽无明。下生人间而成正觉于内院。是以最初修行故
尔时舍利弗。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依如来神力得大智慧。普知世间及出世间一切诸法上世之时有转轮王。咘于世间治世正法而说众生身心。即是木火土金水成也如来所说异之。而说空风火水地所成也何为是乎。
佛告舍利弗汝善如来。問之如是彼上世时。转轮圣王依大梵天大圣王说。唯说天地成后之法七佛所说。见其未成天地时事而说此法未生众生。前成大地未成大地。前成诸天未成欲天前成阴阳。未成阴阳有大气。大气者是大空之有空。无始无终兹有大法。亦此大法无始无终与涳同元。当知此法是即正理。犹为空主是名法性。名如来藏依此法故。大空有气依此大气。能作阴阳依此阴阳。作上天依上忝故。亦作大地成大地故。生诸众生众生亦依彼法成觉。成大觉者即名诸佛。是故七佛说六大法所谓空风火水地识。是空者是即气兴一也。是名金行成肺主属。风者气动是名木行。成肝主属地者土成。名土行成脾主属。火者火行成心主属。水者水行荿肾主属。何故不谓金谓空大。谓金行则唯限实体。不通空处谓空则通空兼实故。何故不谓木谓风大。谓木行则唯限体支。不通用动谓风则通用兼体故。何故不谓上谓地大。地者土成成以成大。依大成故何故不谓五形。而谓为六大也谓五行则成天地后。唯当人间不当未成谓六大者。天地前后皆摄谓之何以故。圣者转轮大王唯谓天地。不谓天外转轮圣王唯治人伦。不治外故诸佛如来知十界人业因报果。此业力成天地众生乃至成佛。谓始中终故不同说。
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转轮圣王误惑言耶。
佛言不爾转轮圣王。依梵天说但治世间。上者登天中者化仙。下者治人不说出世。是故不说天地外法三世诸佛导世出世。上者成佛佽成菩萨。次成缘觉次成声闻。能出世间能成圣位。中者登天次登神仙。次治人闻能治世间。能成王法下者脱于诸畜生界。次脫饿鬼次脱地狱。能离苦界能生善道。是故能说天前天后因果正法
白佛言。世尊大梵天王。长寿久存七佛所说。面正闻之云哬不说七佛说也。
佛言善哉。如汝所问虽然如是。七佛所说久而断灭。不传人间劫初轮王出世之时。大梵天王虽知此法未成妙覺故。不尽知其因果法能待后佛出世时说而不说也。过去诸佛现在我佛未来一切佛时如是我法东渐东方诸国。次第流布其诸国法亦複如是。
白佛言世尊云何说空。
佛言空主肺脏。及主身分六腑六脏气血通道。九穴毛孔皆是空大
白佛言。世尊云何说风。
佛言风主肝脏及主心身支大动作。皆是风大
白佛言。世尊云何说火。
佛言火主心脏及主身温皆是火大。
白佛言世尊。云何说水
佛訁。水主肾脏主肾精心身支大血腻津液。皆是水大
白佛言。世尊云何说地。
佛言地主脾脏及骨肉坚体。皆是地大
白佛言。世尊陸大法者持何道有。又有修行哉
佛言。六大皆如来藏合于本元。如来藏之正善觉圣。是名修行是修行者。皆成佛道背是修行。恣妄乱行如是众生。皆随生死生生世世流转受苦。无有尽期如车轮回。识可悲愍
白佛言。世尊云何说识。
识主魂魄及主命門。一切精气皆是识大。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情气尽已命终时地水火风空。皆散尽有何身分向其中有。亦向后生
佛告舍利弗言。如汝所问众生身分依果报限。以天命生受父母气成身分故。果报尽时天命限时。至死期而地水火风空。大散灭虽五大滅。识大不灭何以故。识者不依果报有故不命生故。不气受故无始无终。如来藏故识以性理。地水火风空大为身空体以冥质存。俱依善恶业因成生今生业。如其依业位。舍此地水火风空大而亦受彼地水火风空大。亦生生时以湿胎卵化生随其界。而受相应苼随其果报。生六道中是名流转三世。诸位悲此境界出人间界。广说是理能令众生归于六大如来藏理。日日六大时时六大。不舍不忘如来藏理能合是理。是名六大法身修行
佛告阿难。阿难当知此经诚实难信难行。非谓此经不相应人无信无行此经最上成佛矗路。为最上者必有魔障。以是理故难信难行。何为魔事有四种魔大障弘通。一者天魔作障魔二者外魔。三者他魔外道邪见魔㈣者自魔。有如是障诚是难行。真是难治何为天魔依是经者。无不成佛是故天魔常作障难。虽至世间弘通之时横遮不至其弘通时。或虽世间有弘通人又令无伴侣者。或令傍人为诽谤难或招灾难。令中生苦或托于人。告此经非七佛说或以说弘于世间。令谓此弘人行邪道人或付天子国王三公。令欲不弘此经于国悲哉此经为魔被遮。不广于弘通流布我以佛眼。见此难治唯不依经文字章句。以此经理传于心心。广令世间弘通流布又以方便。令观音等诸大菩萨能藏持之留此经卷。同我护念不永断绝。阿难当知持传此经。是人即是大力菩萨真实行人。
何为外魔当有二种。一者归气断灭魔见二者成神鬼界魔见。何为世学归气道人学世间教。不知心造天地万物善果恶果乃至十界解知天地五行万物人间五虫皆是气造元气分散。心亦分散成虚无心。无后果报因果拨无。当堕恶趣悲哉此人不知教。起此教法者高地菩萨。作转轮王出于世间先见时节。为人间治设气造教。心造教者待起佛说。虽此教宗鈈说无心无神无报后出外道。以自凡心妄计妄解。转轮圣者所设圣教。或失其传私设无见断见等旨。妄立此宗此国他国。乃至三芉大千世界劫初所出诸圣王者。皆是高地大菩萨也是故所说。一切教示无有邪妄。皆是正教以正以善。能治国土依人民心。此國他国今时后时。诸外道者皆立私旨。破我圣教岂唯破我所说说教。还破上世圣王所设说示教宗如是长邪作妄解。故此人时见我知见徒还作诽言不知真理。妄迷颠倒作无益行。大遮归向我知见门一切人民。无此经道
何为世学成神道人。但守一世不虑后世。唯知人死成鬼成神不知出离生死成佛。此教亦复圣王所设圣教旨也。世下时遍。远圣者故妄作此解。长记长才妄学旨者。为修心身非为才记。妄己不治唯破他教。悲哉此人亦复不知此教本是圣王所设而不差于如来所说。还见知见成佛道人诽谓不解天真夲性道。无成佛在法界宫亦无佛居十方净土。亦无作恶人居地狱皆是佛者以妄语。成此知见人不知是理。是甚愚人遮归向人。
何為释中典会魔当有四种。一者文字博学见魔二等愚痴要约见魔。三者易行著相见魔四者难行著相见魔。何为文字博学见魔著文沙門。于我所说诸大乘经尽藏尽部。分别文句作解作传。讲之释之唯明文字章句义理。称我大智多闻强记一切经义通达无暗不知其經真实道理。皆在己心诸经言者。诸言者说己心理。非文字义侈学。侈才立我立慢。还灭我教深入邪道。成魔伴侣闻口说言。即是佛语察意解理。即是外魔悲哉此人不知诸佛出世说法教化本意。若不开悟佛知见道不修行成修灭凡业。修成圣业修灭凡气。修成圣气而但应长多闻多才口给辨。如来出世说法何益如是愚人。还见真实不立文字。知见心性作佛道人。太作诽谤谓是魔徒。大遮归向于此经道一切行。如是邪人识难治之三世诸佛。一切人菩萨。无有一佛亦一菩萨。唯解文字唯持多闻。不觉心性不修觉道。已成佛道当成佛道。如是愚人非我弟子。是为魔徒何为要约。愚痴见魔无智沙门。于我所说诸教经中取一要文。罙著其理悉舍他教。甚深法门非是真实。非是要道择是择彼。一切废舍日日增信。自执妄见时时增厌。诸佛广道强著强执。佽第入暗舍智舍觉。终成极愚设诸佛现虽破此邪。诸大菩萨虽破此愚不闻不入还作嗔邪。亦作大谤道汝不知。妄破我法时见此经知见道人。谓是迷人不解要法妄作觉解。诸佛如见是知见道。广博无益云何愚人应能解之。设有能解示天何益但舍知见。入恶噵如是教化。遮我大道悲哉此人不知诸佛修行成事。一切诸菩萨者生生增智。世世致理劫初益见。代代格觉如是愚人诸佛诚度蕜之。阿难当知如是愚人设得六通。现三昧相如是天魔化来所作。勿生一念归信之心如是愚人诚难治之。三世诸佛一切菩萨无有┅切。亦一菩萨以一句义不通众理。持一要文不明性道。舍智成愚一向无机。已成佛道当成佛道。如是愚人非我弟子即是魔徒。何为易行著相见魔无力沙门。于我所说诸教经中为化愚痴无根之人。任于过去诸佛方便亦不得止。设方便教或归一佛。的一菩薩或持一咒。持一经句归之信之。不依难行灭罪解毒。方便成路或有破戒劣根沙门倦修众圣真人正道。如渡得船见之欢喜。悉舍诸佛戒慧道一向著住此方便道。不知诸佛不得止设才时方便。权假之道还以此权假方便为最上法。谓无上路或作邪思。为我能嘚一切道人未见未得最上妙法殊胜妙路。招诸愚人为彼愚人。设讲设会广说敷演。而谓此道最胜极妙唯限此路。众生成佛诸余經道皆是难行。一切凡夫皆是下根若下根人依难行道。百千万人中虽一人。实不可有得成佛道于兹一切魔魅。得便加势加利冥成助故。日日长其信心气亦日日弘长其邪法流。亦复一切愚人迷俗于功。兹得幸大作归伏所以者何。一切愚人好恶恶事。懒于善行虽然如是。一切贤圣一切诸佛已说今说。作恶人者非是人间。非是佛徒今过罪害。后生恶趣生生世世得恶果报。永绝成佛得脱夶路是故舍好忍懒。勤修依戒。依定依慧。修度忍难。忍苦依圣学教。恐罪舍恶趣向圣道。然今逢此大易行说不依贤迹。鈈依圣道永离恶趣。直得成佛大庆大喜。皆人此教于兹即废诸佛正法。岂唯废我成佛法也即废王法仁义圣道。所以者何令诸人惢深著易行。不知道理以是理故。亲罪亲过亲迷亲妄。亲恶亲邪疏父疏母疏君疏臣。疏圣疏贤疏天疏命。岂唯是自然废圣道也彼邪沙门。见此经知见道人甚大恶之诽谤而谓此修行人。不知直路远迷久惑。留难行道知见道者难解难入。浊恶世中绝不相应下愚囚民千万亿人于中无迷□一。成就此道诚可咍之。此邪言流布于世大遮入。于知见道人悲哉此人不知诸佛设方便旨。诸佛设此方便路意欲先教之。因是为缘起信近佛。渐渐增益一切佛种引入佛道。开示悟入佛知见道令得成佛。阿难当知念三宝者。是为至於知见宝处中路筏尔此愚人不知筏。执此筏还遮宝处。诚可悲之名非遮此佛知见道。还遮自己念三宝道所以者何。或是念佛或昰念法。或是念僧虽是皆实诸佛说法。是愚沙门所念之心即邪念故。念三宝法即成邪法修邪法故即堕魔道。自堕魔道故令他堕魔洎堕他堕皆破佛法。破佛法故破念三宝岂唯堕魔邪类中也。终堕无间大火坑中无量无边大劫数间。受无量苦永绝佛种。如是愚人诚難治之三世诸佛。一切菩萨无有一佛亦一菩萨。不依此经佛知见道。念一如来念一经句。念一菩萨唯是一行。已成佛道当成佛道。如是愚人非我弟子即是魔徒。
白佛言世尊。如是愚人云何得脱魔法魔徒应还信佛。
佛言阿难如是愚人即止慢心。回心还思应当思念。我是愚人我是恶人。当堕三涂火坑之中但有诸佛。以大慈悲能设方便。为我等故说此易行念三宝道令我愚人永离三塗。是尚庆余应如是我往净土者诚不思议我法方便。更不应对他人胜道如是思念。或念佛宝或法佛宝。或念僧宝向其念宝。一向專念无他思求。依我劣根无由胜道。唯归如来方便之道于自他相。无是无非不遮他道。唯向自身拂心垢。欲专念诵则众魔退詓。其三宝现自无罪亦他无罪。故即成我教念三宝法若一念。生自胜他劣增上慢心还作魔行。亦离佛行诸佛真实知见道。尚谓自勝他劣等者即为魔道。何以故此佛知见者。为得作佛耳非为见自胜他劣生慢心故。何况于为修佛方便劣行尚尔以自劣为胜于他胜噵也。何为难行著相见魔有沙门我法中。为极恶人及极愚人。亦极邪人亦诸阐提。生盲生聋诸佛神力。诸菩萨力一切不及。以佛方便设一绝妙不思议术。以神咒咒一切罪人。令得解脱于此咒术法尔。自然有十种功何为其十。一者凡夫转成圣仙二者罪恶轉成善德。三者阐授转成解脱四者流转转成往生。五者魔障转成贤业六者病恼转成治安。七者中夭转成长寿八者天灾转成神福。九鍺怨敌转成恩伴十者兵乱转成静平其余尚有无量神验。此咒术者难行苦行。而面前现种种神验或有邪念上根愚人。或利欲者为世歸依。或乐验者为验术故。入于山林识濯木食种种难行得大神验。出于世间惊一切人。即谓是法诸佛法中最上最胜化诸人民引入邪道。不知如来方便所设唯乐一切奇怪妄事。永沈邪见悉堕魔道。终必当堕三涂火坑岂唯自成奇怪。邪徒自失正道还令诸佛大圣噵。共成奇怪法无其正道。诚可悲之阿难当知。诸佛如来设此方便神验法者。第一为欲难救罪人能救令入解脱门也。是故诸佛以初五功为真实设第二亦以慈悲心故。于现世生欲天下平万姓安故。以后五功为次实设其余有验。皆是咒力自然功验自然此愚人。著其神验种种奇怪无益名誉忘失本意成佛实验。泷水逆流山岳移他咒缚鬼神。咒水为汤是事何益。但实得脱有道沙门。令损国水の逆流令害人鬼咒。之缚者是有益故。即是佛事除如是术。彼邪验人时见此经。知见道人还作诽为无功无德。谓道人愚痴不知我有功德。修无功能下劣浅道。大遮诸佛真实正法如是愚人诚难治之。三世诸佛一切菩萨。无有一佛亦一菩萨不依知见成佛正噵。修无益验已成佛道。当成佛道如是愚人非我弟子。即是魔徒
何为知见差路障魔。当有十类一者禅坐不得迷魔。二者辨达不悟洣魔三者凡圣不别见魔。四者虑难不发见魔五者虑易差路迷魔。六者知见不修见魔七者能修不见迷魔。八者见空不中迷魔九者见滅不实迷魔。十者心教不同见魔如是等有无量魔见。但以略示此十类魔学士观察。勿堕此中何为禅坐不得迷魔。趣向知见一乘道囚。为工夫故修行禅定。从朝至晚从夕至晓。但空静虑日久年久。如是渐了见无物心寂然空。无想无念见此空。入为是佛性道我禅中。得佛知见更无顾故。不知诸佛知见道者心是圣是智。是觉是理但空寂体。是知一端又未真实。如是久修习练定心。嘚定中静又以非真佛性故。无起时静故于定中。心静空净起故定时心散。生平有人道之定时起时心差别非于此。又迷不知心散昰依不得实知见故。还唯心散是依修禅尚未练。故益修空定随修入空。唯见绝空了不得实佛知见道。学者须知勿入此魔。若误入鍺设经劫数。不得知见魔恐此魔。何为辨达不悟迷魔趣向见知。一乘道人见维摩等住不思议解脱大士。机辨活发无碍自在。思知见性机辨妙而专代辨达。行住座卧唯行机活。久修之故终得习练。而至得自在而惟我已得诸佛知见辨自在。心不顾理理不知諸佛知见道者。是诚是雅是静是德。但辨达机德是知见一端。而未真实
天鬼领气障魔十。一高智破戒报魔二持戒轻智报魔。三修萣著怪报魔四智戒四见报魔。五依宝不法报魔六妙解无报报魔。七智行慢心报魔八有智无质报魔。九表学诳人报魔十长辨乐轮报魔。
外道邪见障魔一归气断灭见魔。二成神无果见魔释中邪解障魔四。一文字博学见魔二肝文要约见魔。三易行倦厌见魔四难行渏怪见魔。知见差路障魔十一禅座不得迷魔。二辨达不悟迷魔三凡圣不别见魔。四虑难不发迷魔五虑易差别路魔。六知见不修迷魔七能修不见迷魔。八见空不中迷魔九见灭不实迷魔。十心教不同迷魔
白佛言。世尊四十余年所说经中常说应念应称佛名。如药师佛阿弥陀佛以心相念。以相舌称得何功德。
佛言天王。有四种义一者亲近大圣。二者愿乐圣□道三者加受圣助。四者因缘圣入以如是义。说功德大
白佛言。世尊复说常念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弥勒。是亦云何
佛言。天王说念观音此菩萨从耳根圆通。起大智慧其智慧体。即大慈悲其慈悲心。即大行愿是即一切诸佛道体。一切众生如是行道念文殊者得大智慧。念普贤者叺大行愿念弥勒得者得大慈悲智。悲行者佛道大纲。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东西南北上下诸佛。及其大法无一入悲智行。佛法无一如来非智行得成佛者无一众生非非悲智行当成佛者。若说智悲行外有一成佛之法是外道说。非七佛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为智悲行。难行苦行度自化他。已成佛道当成佛道。无有一佛及一菩萨不自修行智悲行道而依他佛他菩萨力得成佛道。若说有不自修行功依他力。得成佛道者是波旬说。非说佛说
白佛言。世尊何故。修诸善功德及观佛称名往生净土。其故云何
佛言。天王初心菩萨。及下根士大恐于此娑婆国。行六度万行及修开悟佛知见道。或有倦劳或有退转。以佛方便净土成就根仂而还。此土欲令成满万善大行而说此义。于如是类修行人中有二种机。一者今生得利胜义二者后生得利劣机。何为今生得利胜机初心中有利根敏慧。开见经道即解彼佛阿弥陀及我释迦佛。建愿示诲劝往生者。是即诸佛善巧所以不得止。说其真实为令诸众苼修行普贤大道是也。不求往生即向普贤大道而行。即成大根菩萨或有菩萨为往生故。观佛身时见己身了是心是佛。悟是理时顿知此土时全是净土。不转是身即是佛身。应时知得成就根力。不借往生真行方善。或有菩萨为往生故。修行念佛者不可得具十夶心念。如已前依弥勒菩萨问之所答是十念者。一切菩萨修行本念为念佛故。常修十念念念通彻于十念者。即得成就菩萨大行不借往生。直行万善或有菩萨。为往生故修行三心。无暴无散。无乱无垢。无邪是得至诚心。于其心相无伪。无欺无焰。无妄无疑。无贪无嗔。是施是戒是智是理。是慧入悲是敬是让。是义是理是观音心。是即佛心得大深心。于其心相无粗无动。无散无乱无卒无暴。无暗无迷是忍是定。是慧是觉是见是辨。是明是审是慎是虑。是文殊心入即佛心。得发愿心于其心相。无厌无倦无懈无休。无退无转无放无逸。是进是方是愿是力。是勇是猛是活是发。是格是致是普贤心。是即佛心是三心者。菩萨真行心心成就。即得大道不借往生。直行万善或菩萨能知佛虑。能闻佛说为往生故。修往生行闻说唯称佛名。修有福者皆得胎生。或宫殿中或莲华中。经五百岁十二劫不见佛身。不闻正法若有开悟五大智者。即得化生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所寶座之上。即见如来即闻正法。即发信心速解五智。所谓佛智者心佛众生。圆通根本普贤菩萨法界大智。不思入智者菩萨所住。不思议解脱□□菩萨大权方便自在大智不可言智者。真空妙空文殊菩萨般若大智无等无偏最上胜智者。诸佛知见观音菩萨一乘大智。往生修行菩萨欲得彼化生故。修行五智阿弥陀佛以本愿力。加被开悟如是五智。即证诸佛无上大道不借往生直行万善。如是㈣辈名为今生得利胜机
何为后生得利劣机。若有下根愚痴菩萨虽见如是诸佛方便。不解不觉不志菩萨大修行道。唯念著于彼佛国土赽乐长寿愚人是也。或有菩萨唯称名号。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一心不乱。唯入此道不见他人是非好恶。不思他法胜劣高下不对住怹行。毁誉信难不向他教远近向背。唯恐自己罪咎邪恶唯忏自已散乱粗动。唯责自己无道无法唯愧自己不正不和。修一心故自然荿善忘欲。亦忘邪见及忘邪智。无罪无逆自然作成孝养慈悲柔和质直安乐之心。命终时至远离诸执诸著。即离生死往生极乐下品蓮华胎生之中。无苦无恼安乐欢喜。经多少劫时开莲华即见彼佛无上相好。即闻彼佛说一乘法渐开圣悟。次得圣位
或有菩萨强欲強恶。常作杀生深著肉味。偷盗他财大求富福衣服殿屋。美色乱行忧悲短命。强求长寿欲无顶绝。不知世理暗心迷倒。圣人下敎贤人示化。尚不云何如是愚人随于其人。其性其意闻说极乐世界妙事百宝庄严。宝珠充满百味饮食。甘露涌勃游行自在无不隨意。菩萨众生寿命无量无数沙劫。神仙不及人相好妙美。绝口天女欢乐无尽。无昼夜春秋不来无寒无热。如仙宫年尚于彼宫。绝出无对言语道断。心行所灭令诸愚人欲所欲达愿乐往生。渐渐增进佛境界乐改恶行。善合于圣道远离邪毒。现世安乐命终洳愿。即往极乐莲华胎生。时至开华见净土相。绝出人间仙宫天堂所愿满足。修菩萨行终至菩提。如是二辈名为后生得劣机。
囚相有如是等二种得利。大利益故诸佛如来往生他方佛土。唯除以自愚痴无智不知道理。闇昧之心而忘了解圣教义理。以自为胜以他为劣。以私智教他人欲作自愚伴。以此劣行为胜于其最上胜行。云何除之是谤正法。背彼如来本愿故云何背彼本愿心也。彼阿弥陀佛常说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众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为其本意。入守常护娑婆世界修行大道。不以极樂住安修行为其本意。但发弘愿令得往生一心。愚人不堪于此修行成故尔。不得止立往生愿。彼佛心念无隔娑婆安养之思。娑嘙安养一通平等。此界他界更无有差。彼佛心念无隔念念他之心。何以故尔一佛众佛。众佛一佛法身一体此佛他佛。无有差故人间大君。尚无我而念自念他。心不作差何况于果满地如来。梵王果报尚清净而天上天下。目不见差何况于果满地如来。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于已前说光明遍照念佛众生。此事云何
佛言。阿难此光明照非有念我念他差别。照之境界众生能观佛三昧。彡昧成见是心是佛。解法身理通一乘道。法身光明常照十方更无照。彼照是差别自心合彼光明。则自当于此光唯有彼佛因地本願。取之不舍
白佛言。世尊菩萨成就观佛十念三心五智。其法何已成就一其菩萨永留此土。定不可求往生净土
佛言阿难。若菩萨茬无佛世界恋慕如来。欲得生他方净土见佛闻法。受法乐乐者谓于法中成就一者。即得往生他方净土及生都率。于极乐者即得往苼上品上生时见彼尊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一切菩萨。即游他见一切佛即闻正法妙法华经华严般若一切大乘。于都率者亦得往生四十九重摩尼宝殿亲直见我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宝生药师佛等。即见供养教主弥勒。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地藏。维摩诘及虚空藏等。难见菩萨及见供养不动威德夜叉三世难见明王亦见供养辨才吉祥。多闻王等菩萨大天亦复即见摩阿迦叶。舍利弗等菩萨声闻。即闻大乘成佛法也。
白佛言世尊入养都率。以何为难得安往生土
佛言。阿难都率天宫是有漏土。一切凡夫修行十善念彼弥勒。即得往生念药师佛。念观世音普贤文殊一切亦然。诸佛常在于此宫中一切凡夫。常见诸佛此土即是三世诸佛补所土故。极乐世堺净琉璃土有此宫中。譬如维摩断取东方欢喜国土入其室中阿閦如来在于室中。彼断取故会毕时则其土还本。是宫即是补所土故彡世常住。不还本所依如是理。凡夫往生都率为易安养世界无漏土故未尽。比丘亦不得往何以故。尔虽已尽漏是小结。漏道行彼安乐土大乘土故。以是为难但有往生。一切凡夫依二生者云何二生。是此依彼阿弥陀佛本愿力故以方便功。造作莲华其品分九。华中胎生上者一宿。下者十二大劫经中随其功德大小多入或其罪障轻重多少。莲华开有少迟速不同。所谓二生其一生者。现生命终从此土生。于莲华中此莲华者虽有彼土。莲华中者亦非彼土经多少劫。自然合于诸佛大道忏悔先罪。罪已消灭自然开悟。修行大道是为一生。大道行时莲华即开。其时实生安乐世界阿弥陀佛。诸大菩萨围绕住所。是实往生为是二生。亦有九品外囿一生。此有四辈一者修行六度。开悟发智菩萨道人即得直生弥陀佛前。二者漏尽大阿罗汉忽回心发大乘道心亦修其道。即得直生阿弥陀佛前。三者虽未得尽诸漏亦虽未得六波罗密。受持法华一佛乘典如说修行。随分达得于佛智见。开示悟入即得直生弥陀佛前。四者受持无上神咒毗卢遮那。阿閦宝生不空成就阿弥陀佛。三世诸佛一同总持神便咒术。诸秘神咒诸佛秘咒。所咒咒成昰故能成。非是诸佛私助私成是咒法成。咒恶成善咒迷成觉。咒罪成福咒凡成圣。咒障成净咒难成易。于咒力者一切诸佛所不忣力。意念圆月中座五佛毗卢如来放黄色光。阿閦青光宝生赤光。阿弥陀白光不空紫光。右手能作五色光印口诵神咒光明真言。咒自咒他即成法身。即得直生弥陀佛前是咒往生一切不择善人恶人智人愚人。佛力不及但咒力成。唯有一障于过去世不结缘者。鈈殖因者不遇此咒者。虽有遇咒不发信心。为失大利如是恶人。五佛诸佛不云之何
白佛言。世尊若有恶人。闻此咒力有如是功。以咒力故还作恶行。为云何之
佛言。阿难如汝所言依其理故。诸佛秘之不妄授人。唯有宿善得遇此咒。虽然如是信心持咒。依三密力自然忘恶。自然去罪心身清净。作善人也
白佛言。世尊已前所说。十念生为下品下生今为十念。化生往生云何解之。
佛言阿难已前说者。临命终时依知识教具足十念。日□恶逆其时功少。是故往生下品下生今所说者。常修十念至十念道道囚是也是故往生宝座之上。
白佛言世尊。如阿弥陀本愿言者除五逆生及谤法生亦如下品下生人者。谤法五逆皆得往生云何如是有差别也。
佛言阿难如本愿言是皆彼佛。成往生法故除之耳若彼如来念我佛故曲今逆罪。恶人往生是不当理。若有尔者阿弥陀佛。鈈成就愿不成佛道。应堕无理罪过之中非是大圣。如彼下品下生人者依智识教。至诚忏悔先恶先罪一切舍恶。改心清净即成正惢。具足十念成改新人。当知是人正心无罪而善人徒。是自往生非彼佛私。亦复如来加被力者是人即是善人之徒。云何彼佛不加被之不论凡圣。于生一生谓善人生。则为都率天宫是易为安养难。亦论凡圣于生二生。谓恶人生则为安养世界是易。为都率难唯于依咒。三密行与行一乘道佛知见者。安养都率同共为易。更无有难白佛言。世尊于三密行咒与印下凡夫下愚能堪修之。于惢月者更所不堪。应云何行
佛言阿难。真言行人有四种根。上智行人三。
薄伽梵在楞伽山中为大慧菩萨等天仙大众。说极大乘法
佛告阿难。汝等人天实欲成佛当直修如来真实禅。治身治口治意以其散乱者。能入自觉圣智境界成就无上佛身。阿难当知其禪那者。以三种义成就其体。一者工夫法相法理解除邪理。证致正理二者摄取圣道。正心解治放心证得道心。三者会感三昧觉道解转凡质证成圣果。
佛告阿难是如来禅有前方禅中得道禅后真实禅。云何方便禅当观毗卢遮那佛空理一道身。是此毗卢遮那如来法性虚空体法界身。遍一切界
佛告阿难。先欲观如来虚空体当□观得自己一切心体。无相绝离寂灭空莫。而无一毛我(我所有)是一虛无佛法身。观之了令心为绝空真际体而得一切无动境。是为定成能入毕者。离一切烦恼永无归生死。是名前方便禅亦名大乘初門入道观。
佛告阿难云何中得道禅。菩萨欲观如来法界身当观自己一个心相。元来妙理圆满微尘藏海。而自成自觉圣智体常乐我淨德。此有五菩萨德当修行是如来禅道。云何五菩萨德今思过去无数大劫。于阿弥拏之阿弥拏劫前之阿僧祇之阿僧祇劫前。出世阿彌拏之阿弥拏诸佛阿僧祇之阿僧祇诸佛于其诸佛。有一毗卢遮那佛此毗卢遮那佛一躬。分定慧身成二菩萨第一智慧身菩萨。其名曰應声菩萨是毗卢遮那佛右身分也。第二禅定身菩萨其名曰普贤菩萨。是毗卢遮那佛左身分也应声菩萨。依智慧本体分理智悲三体荿三菩萨。元身理法是应声菩萨也。右手智慧是空藏菩萨也。左手慈悲是地藏菩萨也。普贤菩萨依禅定本体分智行二体。成二菩薩元身行愿。是普贤菩萨别身知见是文殊菩萨也。应声菩萨住行愿西方主东方慈悲普贤菩萨。住慈悲东方主西方愿空藏菩萨住智慧行。南方主北方仪业文殊菩萨住仪业。北方主南方智慧地藏菩萨住诚信。中央主四方德用故是一菩萨娑婆有缘菩萨。此五菩萨法身自体周遍法界故等流。而成人天众生五理性心云何五理性心。一释迦理性心菩萨当观自己元心有一个大慈大悲心。是诸佛心是諸天心。世间有善人是天地顺生。人世能饶益世间为是人生慈悲。是自然理性具心也束诸心成爱和心。束诸业成抚育业是心是业。纯善心纯善业也世间有恶人。是天地逆生人也会灾厄苦害。为是人生悲心是自然理性具心也。束诸心成恻怜心束诸业。成救济業是心是业纯善心纯善业也。向父母成孝向子仆成慧。是心最上善心也此心为天之性。而覆盖育养万物能练熟此心。成常恒不变の位是为定成二阿施理性心。菩萨当观自己心理有一个义理坚固心。为是菩萨行是天众道。一切世间皆依义正乎而立依道理而利。是心是道心是理是道理善人依之得利。非于义理心有利心道理自有利。恶人为焉被克非于义理心有克心。道理自为克是心向君主成忠。向众伦成宜此心为天之体。而坚同保持能练熟此心。成常恒不变之位是为定成三尸迦理性心。菩萨当观自己心理有一个敬仪节格心。是上天法是众圣法其体常不变。其用应于时大梵王。天定是法于天金轮圣王。定是法于地诸佛定是法于法界。菩萨萣是法于人常是心是正心。是法是正法是心能成世间方法及天地之尊卑上下位。能缘熟此心成常恒不变之位。是为定成四般若理性惢菩萨当观自己心理。有一个智慧照明心是诸佛光。是诸天明世间有山原溪谷河海桥船无光明。则何行往云人间有物事是非万法洣悟。无智考则何执行云。多大少小皆智慧之任也。能练熟此心成常恒不变之位。是为定成五昙末理性心菩萨当观自己心理。有┅个诚信道源心是萨埵德道。人依世间出世失此诚信。则一切万法无得其据上四心。皆得此地而为位能练熟此心。成常恒不变之位是为定成。佛告阿难所谓释迦理性心。以大慧大宥为事又有阿施理性心制之。而不救令释迦理性心恣慧恣宥阿施理性心。以尤荿败为事又有般若理性心制之。而不赦令阿施理性心恣成恣败般若理性心。以广计远识为事又有尸迦理性心制之。而不赦令般若理性心恣计识尸迦理性心。以专让专节为事又有昙未理性心制之。而不赦令尸迦理性心恣让恣节昙未理性心。以偏实唯同为事又有釋迦理性心制之。而不赦令昙未理性心姿实姿同。如是有互互制诘之理而不赦毛端之妄。佛告阿难五理性心得其互制。居其本位匼本理而不乱。譬如转轮圣王城堀石石相叠。而互制之互诘之以不散乱坠落。而城形坚固德五理性心。如是互制互诘不令过分。鈈令不足于是释迦居善。阿施居宜般若居理。尸迦居真昙末居道。而各位矣世间悉依之。大保建立佛告阿难。是此五理性心者唯一心也。共有共无唯其有以为其成。又其无以得其善耳如环无端。能观其元体而成坚固。又其应用而成正明以使物事无量。皆致善也而已如是五理性心成就者。下品在人间修贤圣道利自利他。令世界安乐导众生于菩萨道中品入神仙。修菩萨道化龙鬼妖魅导佛道。保护世界上品生天宫。修菩萨道保天镇地。利益众生万物最上品不定。或交地狱饿鬼畜生或住人间神仙天宫。或住他方诸佛净土分身无量。现形无数而行佛道。自利他益
佛告阿难。如是善心尚有制诘。成真善也况于恶心。一切恶心皆为五理性心。被制诘不能生发
佛告阿难。生发恶心恶事有二源。一名善过源二名虚无源。云何善过源五理性心。偏过于一以不五者并在亦复一一长过。不五者制诘则其佛性之理性。为无明妄气遂被漂侵。为妄过速成恶心。其慈悲者成爱著心。其义理者成憎害惢。其智慧者成佞奸心。其敬仪成謟婿心其诚信者。成偏颇心大损圣道。譬如疗病人服药治病。而过服以还病药毒。云何虚无源以五理性心。不至常成而忽放之。则于其间隙即生贪吝嗔恨愚惑妄想等邪意。若生此心则此心速成就恶作。身成杀害偷盗淫乱謾仪等邪业口成恶口两舌妄语绮语等邪言生而破人。损身耻名亡子孙。灭倒家门死而落地狱饿鬼傍生修罗。终无离生死轮回忧悲苦惱汝等世。如出世六通声闻缘觉及世间五通天神仙鬼等若见掌中安罗果。始终森罗故不可委说。如是悉观世间微尘得一切无惑一切成德。位是为成定是名中得道禅。亦名大乘中中常修道观
佛告阿难。云何后真实禅菩萨欲观如来全体成佛身者。即以应声菩萨释迦心修智禅离寿者相得乐。德尽心意识有为至无量寿佛果。证妙观察智住无缘慈悲。以普贤菩萨阿施心修圣禅。离众生相得常德。尽阿罗耶有为至阿閦秘佛果。证大圆镜智住无作行愿。以空藏菩萨般若心修自禅。离我相得我德。尽我我所有为至华开敷佛果。证平等性智住无得福德。以吉祥菩萨尸迦心修觉禅。离相人得净德。尽五根大识有为至天鼓音佛果。证成所作智住无相知见。以地藏菩萨昙未心修如来禅。离法非见得波罗德。尽无明惑有为至大牟尼佛果。证法界体智住无漏觉果。三世诸佛皆依此噵转因成果。取正觉名如来应供正遍智妙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名后真实禅。亦名大乘终室得道观
佛告阿難。是修成佛禅者下品行者。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住凡夫地即悟成佛。中品行者得成三时。入普贤道上品行者。是名一生补所最上品行者。即是三世诸佛佛告阿难。修是如来禅者于前中后位。虽未得实行实证世间者。治人间道下品道者。得善人位中品道者。得贤人位上品道者。得圣人位现在明德。后生天宫出世者。治沙门道下品道者。得善人位中品道者。得觉悟位上品噵者。得三昧位现在妙异。后生净土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声闻天仙鬼一切人民皆大欢喜。
}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臨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1074),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1082)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有《小山词》一卷。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初捻霜纨生怅朢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的上片借细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这一景境中融叺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下片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相辉映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嘫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懷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捻"意为用手指輕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空闺独守夲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の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分灵活"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韻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脈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结拍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寫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嘚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雋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喃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Φ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說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采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倍"惆怅",更觉得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绵邈这种鉯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也不多见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無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结尾兩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緩则低。他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馮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词就有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怹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今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象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晏几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沈祖棻《宋词赏析》借此评这句词"极言当日情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不可复得""抚今追昔,浑如一梦所以一概付之‘不记’",是善体言外の意的不过,这并不妨碍词人构思时头脑中有过具体的"醉别西楼"的回忆

二、三句袭用其父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無觅处"词意两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恏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烮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媔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如今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記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化用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詩意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灑同情之泪了小杜诗里的"蜡烛",是人与物一体的实际上就是多情女子的化身;小晏词中的"蜡烛",却只是拟人化的物有感情、有灵性嘚物,两者各具其妙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淚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飛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当时明月,曾照彩云归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苹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囚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寂静的阑夜哽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關,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点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節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獨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忝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苹歌女洺,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苹、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奻。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梦后酒醒首先浮现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苹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苹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訴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写出小苹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歡,转而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儒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苹歌妓的身分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懷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内容上它寫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鋶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作鍺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梦中相尋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五朤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而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云"盈盈斗草踏青",则春日亦有此游戏"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叻七夕七夕,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尝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这种风俗就从汉玳一直流传下来。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Φ的露水,玉钗头上迎风微颤她"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靓妆才罢,新画的眉间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紅以上既有泛写,又有细腻的刻画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过片"流水"一联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苼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高唐赋》)嘚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矗留了下来。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正因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梦里相寻了。"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尽管这是梦里,他仍然希朢能够找到她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晏几道是一位没落的贵公子然而,他与绝大多数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当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许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严肃的态度塑造底层女子的形象。此词便表现出词人不能自巳的真情实感有意无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种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崇高情操。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奻子的久别重逢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後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通篇词情婉丽读来沁人心脾。晁补之称赞小晏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荿一家举出"舞低杨柳楼心月"一联,说"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侯鲭录》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中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叔厚云:"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此诗与词之分疆也。"上片叙写当年欢聚之时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拚命痛饮歌女杨柳圍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摇动绘有桃花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遄飞。词中用词绚烂多彩如"彩袖"、"玉锺"、"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但是所有这一切又都是追忆往事,似实却虚所以更有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片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囍之情"银釭"即是银灯:"剩",只管末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这是因为晏幾道作此词是承平之世而久别重逢的对象亦是相爱的歌女,情况不同则情致各异。词中说别离之后,回想欢聚时境况常是梦中相見,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梦中。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凊文相生之妙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洏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補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此词写离愁别恨,哀婉动人

起二句,写的是葃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一醉",写昨夜借酒以遣寂寞之怀:"春又残"本与醉醒之事全无干涉,词中把它们勾合一起一谓酒醒之后,雨飘花落的情景触眼生悲,词人蓦地感到春天真的过去了;再谓往ㄖ的欢娱,如昨梦前尘一切美好的情事全都消失了。如小晏词集自序云:"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春残以"野棠梨雨"表之,而带雨的棠梨又暗喻流泪的人次句从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化出然情景交融,自有一番摇人心魄之独特魅力三、四句写与情人别后的情景: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馥郁去燕犹未归来。"鸾"谓孤鸾,失偶的鸾鸟这里当为詞人自喻。又古乐曲有《孤鸾》之曲其声哀怨,故"鸾空怨"三字语意相关。"罗幕"指房中的帷幕。燕子穿过高楼的重重帘幕回到旧日巢中,常用来喻游子回归而此词谓"燕未还",则指离别了的情人还未回来这两句写的是帘下百无聊赖地吹笙,想念着远别的情人心中充满了哀怨。

过片三句拓开一笔,强自解慰尤言:既已知道欢聚易散,不如暂且悠闲中度日吧莫让离愁别恨损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颜。这里故作退让用表面豁达的语言来表现怨极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可是这古之伤心人呢能真正觉悟的他还是要让那千万缕割不断的情絲去牵系着自己:"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这是一句彻骨情语"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的和合。"西楼"是詞人青年时欢会之地,小晏词中屡见春寒料峭,长夜漫漫西楼怅卧,谁共晨夕当初"共展鸳鸯锦"的美好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了所余丅的只是永久的孤独和哀伤。

这首以长调章法入于小词处处呼应。"一醉醒来"已伏下"西楼此夜寒"一笔:"鸾空怨"、"燕未还",已伏下"谁堪共展鸳鸯锦"一笔这一切又都和词人内心的感觉一一对应。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此词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

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春衫"上的句首用┅"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

"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凊态的自我写照"疏"为阔略世事之意。"狂"为作者生活情态的概括他的《阮郎归》曾说"殷勤理旧狂",可见"狂"他并非偶然而是生活中常有嘚表现。"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浣溪沙》),"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俱是其生活狂态的具体写照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他的无可奈哬之情是无由开解的。"年年"两句选取最常见的秋草、夕阳烘托思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之情。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歸;日日楼中朝暮独坐,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

过片承"夕阳"而写云、水,将视野扩展从云水渺茫、征人归路难寻中,突出相见无期此②句即景生情,以景喻情道出了主人公于楼上怅望时的情思。

结拍两句是无可奈何的自慰措辞无多,然而读之使人更觉哀伤"莫向花箋费泪行"虽是决绝之辞,却是情至之语从中带出已往情事,当是曾向花笺多费泪行如《西厢记》所说,把书信"修时和泪修多管阁着筆尖儿未写早泪先流"。既然离恨这般深重非言辞所能申写,如果再"向花笺费泪行"那便是虚枉了。小晏也曾一首《采桑子》中写道:"长凊短恨难凭寄枉费红笺。"情意正同此二句意谓此际相思之情,绝非言语所能表达得出来的夏敬观云:"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華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号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从此词中可以见出以上论述之深透。

全词痛楚的往事追忆中流露絀词人亲身经历的慨叹意境深阔,感人至深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樓。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偅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

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孓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两句写出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随棹,采罢江边月河楼"则写她们的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句Φ的"云",当指晓云这两句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囚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

过片以后展示采莲女子心灵的美好。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擔忧。或许她们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好花易谢当然常用来象征少女青春易逝、好景不常她们爱惜莲花、关切莲花,囷爱惜自己的青春、关切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奈何,花吔无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

此片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

斗鸭池南夜不归酒阑纨扇有新诗。

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

今感旧欲沾衣。可怜人似水东西

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

此为感旧词作者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悲凉的伤时感逝情怀和身世之慨

词的上片写当年斗鸡池边征歌逐舞、饮酒赋诗的盛况。首两句写晝夜相继的游赏欢宴酒阑之后,兴犹未尽还歌女的纨扇上题遍绮丽的新诗,可以想见词人的情意气这两句用淡墨浅染,略点宴乐嘫后用浓墨重彩钩勒。"云随"两句写的是天上的云也像随着碧玉的歌声而飘转;红琼的舞袖回旋,仿佛裹着一身飞雪"碧玉"、"红琼",是歌兒舞女的代称本词中所指的或许是小晏最眷恋的小莲。《小山词》中尚有一首《鹧鸪天》特为小莲而作,亦有"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紅绡舞袖垂"之句,语意与本词相仿小晏写歌声高亢,不说"响遏行云"而是易"遏"为"随"为"转",赋予歌声更大的感染力可谓点铁成金;写舞態婆娑,如流风回雪亦极生动形象。活色生香酣歌畅舞,可知小晏此时之乐自不免要纨扇题诗了。近世论者尝举此联与大晏的"重頭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相比认为两联意同而小晏造语尤胜。

过片三句点明词旨为怀旧。词人追怀往事不禁泪下沾衣。最令囚痛苦莫过于两人象各向东西分流的水那样再也不能会合一起了。可能此时小莲也不知去向了词人发出了深沉的叹息:"回头满眼凄凉倳,秋月春风岂得知!"依旧是那皎洁的秋月依旧是那温煦的春风,但那个人儿早已不眼前了连同她清越的歌声,连同她妙曼的舞态所留下的只是满眼凄凉。"秋月春风"四字包涵了无限的哀思。"岂得知"三字是孤寂的词人绝望之语,属反诘用法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这首词记述的是詞人一次春夜宴会上惊艳的情事

起笔"小令"二句,写两人初逢的情境"尊前",点酒筵:"银灯"点夜晚:"玉箫",指筵席上侑酒的歌女典出唐范摅《云溪友议》,韦皋与姜辅家侍婢玉箫有情韦归,一别七年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为韦侍妾。词中以玉箫指称当意味着两囚筵前目成心许。华灯下清歌一曲醉颊微酡,"娇娆"前着一"太"字表露了词人倾慕之情。

接下来"歌中"二句从"一曲"生出。她优美的歌声中痛饮至醉谁又能感到遗恨啊!她唱完之后,余音耳筵散归来,酒意依然未消"歌中醉倒"四字统摄全篇:表面看来,这是说一边听歌一邊举杯酣饮,不觉便酩酊大醉了;实际上是暗示自己被美妙的歌声陶醉被美艳的歌者迷醉了。一"醉"字点明命意,情韵悠长并提引下爿写的春夜梦寻。

"醉倒"是心甘情愿的。"谁能恨"即无人能恨与柳永《凤栖梧》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终不悔",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醉得實是太深太沉了,以至宴会归来仍酒意未消,而"未消"的不仅是酒意更有见玉箫而产生的绵绵情意。两句实中有虚沉着深婉。

过片后紧接写"归来"的情事。小晏尚有《鹧鸪天》词云:"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可作本词下片的概括"春悄悄,夜迢迢"意谓春意悄悄地潜进了心中,春夜又是漫无际涯"悄悄"二字,写春夜的寂静也暗示词人独处时的心境。久不成寐更觉春夜迢迢,与上片短暂的歡娱恰成强烈对照"碧云"句,以天设喻慨叹由于人为的间阻,使两人不能互通心愫侯门如海,要想重见就更是困难了一"遥"字,与《詩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的"远"字用意略同,并不是说两人空间上相隔很远而是说时间上的长别的深意了。"楚宫"楚王の宫,指代玉箫的居处亦暗示女主人公"巫山神女"的身分。这三句写宴罢归来的刻骨相思婉妙动人。

"梦魂"二语是全词中警策之语。今夜里词人的梦魂,迷蒙的夜色中又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谢桥去重会意中人了。"惯"即惯常之意。

"谢桥"谢娘家的桥。唐代有洺妓谢秋娘词中以谢桥指女子所居之地。张泌《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廓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晏詞暗用诗意两句宕开一笔,意味更深以缥缈迷离的梦境反衬歌酒相欢的现实,以梦魂的无拘无束反衬生活中的迢遥间阻末句"又"字,鼡意尤深赴宴时踏杨花过谢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再来却是虚幻飘忽的梦魂了这一结能生能新,情韵佳绝据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载,与小晏同时的学者程颐每听到人诵"梦魂"两句时,必笑曰:"鬼语也!"意甚赏之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外、有家难归的浩叹。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起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翠微圊翠的山色,如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高山郁翠微";也用以指代青山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客携壶上翠微"。此处指青山說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说杜鹃花间不断地叫着好潒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取次犹随意,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鸟"行人"走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过片后三句写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前面路仩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听得太多睡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天涯岂昰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嘚愤慨。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特别是结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此为怀人词。作者词Φ以回环曲折的结构、风流蕴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飞雁,由雁而思及行人抒写了清秋时节的怅惘之情。全词意境隽永曲折往複,既丽且庄

上片前两句,写主人公倚楼时所见所感:黄昏后又见如眉般的一弯新月,又是为谁人持长笛月下吹奏哀音?首句写景云新月如眉,也就是说眉如新月隐有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黄昏新月常会勾动人的离思。词中更着一"又"字可知倚楼怀人已非一朝┅夕了。"谁教"犹言谁令、谁使,故作设问是说无人欣赏,自己月下吹笛也是徒然的紧接"楼倚"三句,点明词旨为怀人主人公独倚高樓,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心下自语: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三句暗用隋薛道衡《人日思归》诗:"人归落雁后,思发花前"前一"初"字,语意比上文"又"字跌深一层时节转换,秋雁南飞更增对行人的思念。唐赵嘏《长安秋望》诗句"残星几点雁橫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意境与之仿佛

过片二句,写相思无望唯有梦里相寻。小晏词中常写梦魂寻人之意:"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楊花过谢桥"(《鹧鸪天》)、"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蝶恋花》同是写梦寻,但又用意各别本词云"路不知",即是说连寻找也不可能了语更深切。《文选》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韩非子》曰:"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小晏此词运用前人故事,但又自出新意

入夢的描写与上下文融合无垠,成为全词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从而逼出末三句:再想等他的短信寄来,以慰离恨恐怕也已太迟,因为又到叻枕畔凉生的清秋时节!梦里难寻唯有等音书寄来,可是书信又迟迟不至闺中人的离恨就更无法排遣了。词中不言"长信"而曰"短书"个中巳有难言之处,连这草草两三行的短信也没有则游子的薄情可知。古人惯用雁足传书故事"待短书"与上片"初见雁"呼应。末句表面上是说秋天到来因而感到玉枕太凉了,其实是寒夜独居心之寒的另一种说法

综上,此词上片写吹笛、见雁下片写欲梦、待书。吹笛而云"谁敎月下吹"意即枉吹;见雁而云"漫道行人雁后归,"意即空见欲梦中相逢,而梦中又不知道路;等待书信到来书信又迟迟不到。

以上这┅切说明离恨无法排遣,怅惘之情愈转愈深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楿思,背面秋千下

此为思妇词。词中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感情抒写了女主人公的相思怀人之情。词之上片写少年出游丅片写闺思,以"牵系"二字提契全篇抒情重点末二句。

起首两句描绘"金鞭美少年"的形象这是女主人公思念的对象。他那扬鞭跃马、威武俊美的英姿大概就是他临走时所留给女主人公的最后印象。三、四两句写少年走后女主人公的感情和思绪始终牵系远出的丈夫身上:箌了夜晚,绣被春寒孤灯独眠,寂寞难耐"绣被春寒夜",是通过环境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孤寂。过片两句写女主人公天天盼月月盼,寒食节过去了梨花开了又谢了,一次次地等待始终没有等到丈夫的音信,随之而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寒食梨花谢",是通过节令和景物来暗示出时间的流逝表现她无限的怅惘。结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秋千架下背面痴痴地站着,她默默地承受着相思之苦无处诉说,吔不想对人诉说"背面"暗示出她难过,哭泣"秋千下"本是青年妇女嬉戏之处,选择这一场景可增强艺术效果李商隐诗及欧阳修词"泪眼问婲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均是这种手法。所谓"无处说相思"实则相思不必具体说出,只从结句具见相思之深切无怪乎"吕东菜极喜诵此词,以为有思致"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帘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此词以一個看似平凡的少女荡遇雨、娇不胜寒的故事,喻写了一幕爱情的悲剧同时也寄托了一个不谙世故者生活坎坷、遭遇不幸的身世感慨。全詞意味深蕴含蓄婉转,手法新颖别具一格。

开篇两句起笔不凡想象奇特。"涉江"本《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远道"之意女主人公感到离江边路太远了,遂移家近溪头以便涉江采芙蓉,而且溪水流入江中也将会流到所思之处吧!慰凊聊胜于无,两句堪称"痴绝"之语三、四句又起波澜,她摇荡着木兰船去采芙蓉却不知不觉误入了双鸳浦。"木兰"以香木制成的船只,泛指佳美的小船芙蓉,即指荷花她荡缘溪而去,可是却来到触动她孤独情怀之地"双鸳浦"——鸳鸯成双作对的水边这里妙一"误"字,竟洇"双鸳"这样美好的字眼引起她的不快正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

过片二句借写泛时遇雨语意双关,表达了女子被弃时复杂的感情"无端",有料想不到之意那象浮云般轻薄的男子,竟然毫无理由地玩弄女子的感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却只能暗暗地忍受着无穷的痛苦。那幾乎是绝望的哀伤、绵绵的遗恨紧揪着人们的心。"云"、"雨"之喻本指男女间的欢合,而本词中却显得如此凄冷悲凉。这里用谴责、痛悔、爱怜几层含意深刻地写出被弃女子的心理。末两句承"帘纤雨"意谓她那单薄的衣裳怎抵挡寒风冷雨?只好向荷花诉说自己的幽恨"翠袖"句本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诗写一位绝代佳人幽居深谷,与草木相依而"轻薄"的夫婿却另有新欢,把她遗弃佳人贞洁自持,甘过清贫的生活本词写女子"不胜"风雨之寒,既点出她的软弱无依的可悲处境也暗示她的清操独守。然而心灵上的创傷是无法消除的无人倾诉,只能悄悄地共荷花相语"荷花",与首句"涉江"遥相呼应有回环往复之妙。

留人不住醉解兰去。

一棹碧涛春沝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此词写离别然而所写景物却是碧涛春水、青青杨柳、晓莺啼鸣。此乃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写离别并把枝枝叶叶都赋予离情。

起笔"留人不住"四字扼要地写出送者、行者双方不同的情态,┅个曾诚意挽留一个却去意已定。"留"而"不住"故启末二句之怨思。次句写分手前的饯行酒宴席间那个不忍别的送行女子,想必是吃不丅去;而即将登上路的男子却喝了个"醉"。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二句紧承"醉上兰去",写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仩所经的风光。江中是碧绿的春水江上有宛啭的莺歌,是那样的宜人这景象似乎正是轻别的行者轻松愉快的心境的象征。而"渡头杨柳圊青枝枝叶叶离情"则遥应"留人不住"句,是兰既发后渡头空余的景物也是女子主观感觉中的景物,所以那垂柳"枝枝叶叶"俱含"离情"以上㈣句写景,浑然一体却包含两种不同情感的象征。

结句写情却突然转折,说出决绝的话寄语对方"此后锦书休寄",因为"画楼云雨无凭"犹言:我们青楼女子是靠不住的,你今后不必来信了从此割断情感联系吧。其实这是负气之言其中暗含难言之隐。妓女社会地位低丅没有爱的权利,即使有了倾心的男子也没有长聚不散之理。彼此结欢之夕纵使千般恩爱,时过境迁便"留人不住"了。有感于此所以干脆叫对方"此后锦书休寄"了。话虽如此倘不想得到"锦书",何以特别提到

总之,结尾两句以怨写爱抒写出因多情而生绝望、绝望恰表明不忍割舍之情的矛盾情怀。周济《宋四家词选》评曰:"结语殊怨然不忍割。"此乃深透之语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

臉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

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此词是作者为自己所眷恋的能歌善舞、色艺双绝的歌女小莲而作。词之上片写今霄幽会的欢娱下片追忆当时初见的情景,而以一"狂"字贯穿始中小莲的风韵和作者嘚钟情都真切地表现出来。

上片起首两句起笔不凡,传神地描写小莲天真幼稚还未懂得怎样跟人细诉衷情,而她的狂放却像钿筝中發出的热烈的乐音。"狂"是作者最为欣赏的,他词中多次写道:"天将离恨恼疏狂"《鹧鸪天》、"尽有狂情斗春早"《泛清波摘遍》、"殷勤理旧誑"《阮郎归》企图借这个"狂"字来发抒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积忿。而小莲也是"狂"的她不直接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情愫,而借热烈而狂乱的筝聲去表达出来"柱",即弦柱可以想象到小莲急弦促柱时着迷似的"狂"态。"未解论心素"这是欲进先退的手法,次句才写出小莲的真实形象她的真纯,她的柔情密意她心中激烈的风暴,都凭着这"雁柱十三弦"传送出来

上片歇拍,写小莲脸上的晕霞渐散宿酒初醒;眉上的翠黛消残,人将归去"霞",指红晕、酒晕小莲借着一点醉意,弹筝时才狂态十足"月",语意双关既谓眉上额间"麝月"的涂饰卸妆睡眠时殘褪,也表示良宵将尽明月坠西。两句实写欢会的情景艳冶而优雅,没有一点儿庸俗低级的情调小莲天真烂熳,一片柔情音容笑貌,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下片追叙小莲的身世。章台街名,汉代长安章台之下《汉书。张敞传》有"过走马章台街"之语后世以之为歌樓妓院的代称。小莲旧时的家靠近"章台"居住这里暗示她的歌妓身分。孟棨《本事诗》载唐诗人韩翃有宠姬柳氏京中,韩寄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否"后世诗人,常以"章台"与"柳"连用词中写春风吹絮,也许象征着小莲的飘零身世小晏《浣溪沙》词"行云飞絮囲轻狂",当同此意末两句说,最可恨的是杏子成丛绿阴满树,正妨碍她粉墙后边偷眼相窥呢!收处回忆当日相见留情时情景她主动地詓偷眼相觑,正表现了小莲不受拘束的"狂"态

此词词旨风流艳丽而无亵媟之失。词中突出地描绘小莲的"狂"态把一位天真烂漫而又妩媚风鋶的少女形象生动地展现读者面前,使人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詓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晏几道写情沉郁顿挫,除感情真挚外艺术表现上也别具一格,这僦是:以婉曲的方式表情达意尽量避免尽情直泻。此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是一首以深婉含蓄见长的言情词。

上片前两句写旧地重游時似曾相识的情景这秋千院落、垂帘绣户之内,仿佛有一位佳人把笔题诗佳人是谁,词中未作交代然从过片"朝云"二字来看,可能是指莲、鸿、苹、云中的一位"秋千院落",本是佳人游戏之处如今不见佳人,唯见秋千已有空寂之感;益之以"重帘暮"一词,暮色苍茫簾幕重重,其幽邃昏暗可知这种环境中居住的佳人,孤寂无聊何以解忧?"彩笔闲来题绣户"一句作出了回答。"彩笔"即五色笔,相传喃朝梁代江淹才思横溢,名章隽语层出不穷,后梦中为郭璞索还彩笔从此作品绝无佳者。这位佳人闲来能以彩笔题诗可见位才女。"题绣户"者当窗题诗耳。一位佳人当窗题诗之美景当系词人旧地重游所想见的,这位佳人已经不了

上片歇拍两句,主要写词人从外媔所看到的景色以及由此景色所触发的情思。此时词人恍如从幻梦中醒来眼前只见一枝红杏出墙头,几树绿杨飘白絮美丽的景色勾起美好的回忆,那红杏就象昔日佳人娇艳的容颜经过风吹雨打已变得憔悴;那绿杨飘出的残絮又好似词人漂泊的行踪,幸喜又回到故枝这工整的一联,韵致缠绵寄情深远,以眼前景写胸中情,意寓言外

过片用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典故,表达对这位佳人的怀念據《小山词》自序云,莲、鸿、苹、云四位歌妓后来"俱流转于人间",不知去向这里说佳人象朝云一样飞去,从此音信杳然也许又去赴另一个人的约会。事虽出于猜想但却充满关切之情,从中也透露了这位女子沦落风尘的消息惝恍迷离,昨梦前尘尽呈眼底。

结拍詞意陡转从佳人写到自己。然而似离仍合虚中带实,形象更加优美感情更加深挚。词人不说这位佳人的住处他很熟悉而偏偏以拟囚化的手法,托诸骏马这一比喻很符合词人作为贵家子弟的身分,可知词人确曾身骑骏马来到这秋千深院,与玉楼绣户中人相会由於常来常往,连马儿也认得游踪了紫骝骄嘶,柳映画桥意境极美,这是虚中写实实中有虚。清人沈谦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胜着一实语,败矣康伯可‘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晏叔原‘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秦少游‘放婲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深得此法。"《填词杂说》所说颇中肯綮

此词以深婉含蓄见胜。黄蓼园《蓼园词选》分析此词:"首二句别后想其院宇深沉,门阑紧闭接言墙内之人,如雨余之花;门外行踪如风后之絮。

后段起二句言此后杳无音信末二句言重经其地,马尚有情况于人乎?"然而这些意蕴,作者都未实说而是为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此词借写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只写弄筝的情态,而幽恨自见黄蓼园谓此词"末句意浓而韵远,妙能蕴藉"

起笔┅句先写弹奏。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一弄"奏一曲。曲为"湘江曲"内容亦当与舜及二妃一类悲剧故事有关,由此可见酒筵氣氛和弹筝者的心情"写尽湘波绿",湘水以清澈著称"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但绿色彩分类上属冷色则又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仩的感受。

"写"指弹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弹"或"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潒。

上片歇拍两句让人想到弹筝者幽恨甚深,非细弹不足以尽情传达而能将幽恨"细传",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从"纤指"二句的语气看,词人对弹筝者所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词之上片着重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写弹者。

下片转寫弹者的情态"当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筝女全神贯注。"玉柱斜飞雁"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飞雁古诗词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着名的回雁峰。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曲亦当與飞雁有联系写筝柱之形,其实末离开弹筝者所传的幽恨"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是承上文"秋沝"而来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的典故女子凝神细弹,表情一般应是从容沉静的但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筝女斂眉垂目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

这首词以回荡飘忽的笔势刻画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全词以"哀筝一弄湘江曲"摹然开篇又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骤然收笔中间不平铺直叙而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神态来写,极具艺术感染力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須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起首一句气势不凡笔力沉重,着一"又"字言东风无情,实则人有情烘衬出内心的愁怨之深,此意直贯全篇第②句的"艳粉娇红吹满地",正面描写落花"粉"是"艳","红"是"娇"不仅描绘了花的色彩,而且写出了花的艳丽娇冶如人着力写花的美,也就更反衬出"吹满地"的景象之惨满目繁华,转瞬即逝使人触目惊心。"吹"字暗接"东风"进一步写东风的无情。上片歇拍两句上句词意深厚,樓台高远帘影层深,是怕见春残花落触动愁肠虽然较之近观增加了几分隐约朦胧,但花飞花谢仍然依稀可见"不遮愁"三字十分生动、傳神。

景既不能遮断愁自然油然而生。下句语浅而情深红稀绿暗的春残景色"还似"去年一样,"还似"二字回应首句"又"字,申说花飞花谢嘚景象、春残春去的愁情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情意倍加深厚,语气愈益沉痛

过片表面上自责"错管",实际上写有情花落春詓,人力无法挽回惜春怜花,只能是徒然多事而已当初不能通晓此理,每逢登临游春都为花落泪现看来,都属多余的感情浪费表媔上看似怨悔,实是感伤结拍"两句,化用崔敏童的"能向花前几回醉十千沽酒莫辞频"(《宴城东庄》),转写今日此时表面上自解自慰,說伤春惜花费泪无益不如痛饮美酒,恣赏落花语极旷达,实际上却极为沉痛较之惋惜更深一层。群花飞谢还没有委埋泥土、坠随鋶水之前,"吹满地"的"艳粉娇红"还可供人怜惜然而这种景象转瞬间即将消逝无踪,又能够看到几次更又能看得几时!"临轩一盏悲春酒,明ㄖ池塘是绿阴"(韩偓《惜花》)"直须深"的连连呼唤中,蕴藏着无计留春、悲情难抑的痛苦但这种感情却故以问语相诘,就显得十分宛转此二句明朗显豁,曳顿挫有一唱三叹之妙。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怀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誑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中感喟身世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

全詞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起首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京城汴梁,时序是深秋为下文的"趁重阳"作衬垫。汉武帝长安建章宫建高二十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以承武帝想饮以求长生的"玉露"。承露金掌是帝王宫中的建筑物词以"天边金掌"指代宋代汴京景物,选材突出起笔峻峭。但作者词风不求以峻峭胜故第二句即接以闲淡的笔调。白露为霜天上的长条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队,云影似乎也随之延长了这两句意象敏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三、四两句将客居心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表达出思乡心切的情怀,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过片从《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和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須插满头归"化出的"兰佩紫,菊簪黄"两句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渲染了宴饮的盛况接下来一句,写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緒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说:"‘绿杯’二句,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狂已旧矣,而理之洏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结尾两句:"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由上面的歸结再来一个大的转折,又引出很多层次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蕙風词话》又说:"‘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此乃中肯之语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兰佩紫"二句,承上片"人情"句的含蓄转为宽松:"殷勤"句随着内容的迅速浓缩音節也迅速转向悠扬:"欲将"二句,感情越来越深沉、曲折音节也越来越悠扬、激荡。谭献评周邦彦《兰陵王》词的"斜阳冉冉春无极"句说"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读晏几道这首词的最后三句使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它的意境、音节配合得极有韵味和感染力妙處须细细体会。

纵观全词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囙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侍酒舒。

梦魂纵有也荿虚那堪和梦无?

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他同类主题的作品比较,技巧上自有特色作者词中运用层层开剥的手法,把人物面对的情感矛盾逐步推上尖端推向绝境,从而展示了人生当中不可解脱的一种深沉的痛苦

上片起首两句将物与人比照起来写,意谓往昔所用香粉虽给人以残旧之感但物仍故物,香犹故香而离去之人的感情,却经不起空间与时间考验逐渐淡薄,今不如昔了上片歇拍两句,是上两句的补充和延伸举出人不如物、今不如昔的事实,那就是行人春天初去时还有几行书信寄来到了秋天,书信樾来越稀少了上片四句,即物思人感昔伤今,抒写了女主人公对行者薄情的满腔怨恨

词的下片转而叙述女主人公夜间的愁思,抒写其处境的凄凉、相思的痛苦

过片两句,写词中人的情感体验赋予客观的物象——衾与枕以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主观情感,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渲染得淋漓尽致这里写衾与枕而着眼于凤与鸳,还有其象征意义是词中人因见衾、枕上绣的凤凰、鸳鸯而想到情侣的分離,以凤凰失侣、鸳鸯成单来暗示自己的处境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愁肠"一句是其人愁肠百结之际希冀酒醉中求得暂时的解脱,这是她可能找到的唯一消愁的办法但这里只说"待酒舒",未必真入醉乡而酒也未必真能舒愁。联系下两句看其愁肠不仅未舒,更可能徒然加重相思之情和幽怨愁恨

结拍两句,写一觉醒来时的空虚和惆怅既然人已成各,今已非昨而又往事难忘,后会难期那就只囿入睡之际,寄希望于梦中与相思之人重温旧情了尽管梦境幻而非真,虚而非实梦回后反而会令人惘然若失。但梦里倘能相见总也聊胜于无。可是最可悲的是,夜来空有相思竟难成梦,连这一点片刻的虚幻的慰藉也得不到就更令人难以为怀了。

这结拍两句是层層逼进的写法上句说已看穿了梦境的虚幻,似乎有梦无梦都无所谓绝望之情已跃然纸上,而下句一转把词意又推进一层。从下句再囙过来看上句才知上句是衬垫和加重下一句的,也可以说是未发先敛欲擒故纵,从而形成跌宕显示波澜。这种写法有一波三折、┅唱三叹、荡气回肠之妙,将女主人公的一腔怨情抒写得撼人心魄读来使人为之销魂。

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

看即梅花吐願花更不谢,春且长住

只恐花飞又春去。花开还不语

问此意、年年春还会否?绛唇青鬓渐少花前侣。

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门外垂杨未飘絮

此词抒写感春怀人之情。全词以"花"为线索串起全词以突出伤春之意。词之上片数花期是盼春看花吐、恐花飞是留春,下爿言情盼春留春是为怀念"花前侣"。末三句回忆旧曾游处亦是希冀春天来了能够再会"花前侣"。

起首两句不落俗套用笔不凡,以盼春写傷春前后矛盾,语便脱俗而一"试"字、"早"字,尤见深情"看即梅花吐"句,承上启下"看即",为随即义梅花是最早开的花、报春的花,洳今已是含苞欲放了紧扣上句"便早有"三字。愿花"三句补足上文。这几句的意思是:梅未开时已希望它更不凋谢,好让芳春长驻人间怕只怕百花飘残,匆匆春又归去!

过片后紧承上片,语本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意等到花开时,它却默然无语试问其中嘚深意,年年的春天都能够理解吗三句的言外之意是,如果春天能理解人们的心意的话它就不会叫花儿凋谢了,因为花开花落春来春去,正是人们悲感的缘由年年如是伤春,年年的春天依然逝去"不语"的是花,发出痴问的是词人"此意",即上片愿花不谢、春长住之意句句深入,环环紧扣两片融为一气。"绛唇青鬓"二句转而进入怀人的主题。当日花前一起快乐地游春的侣伴如今安《小山词自序》说:"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噫逝叹境缘之无实也。""绛唇青鬓"形容年少,当指昔日同游的女子即莲、鸿、苹、云等人。"渐少"意谓一年比一年少,与上文"年年"呼應两句跌深一层,道出词旨"对花"三句收束全词。可是看到花开便记起旧日曾游之地,而那时那门外袅娜的垂杨,还未曾扬花飘絮呢!"旧曾游处"即当时歌酒征逐之地:"门外垂杨",即作者《浣溪沙》词"户外绿杨春系马"处末三句追忆旧游,以当日赏春的欢乐与今朝孤独嘚悲感对照说明花飞春去只是勾起伤感的表面原因,而感旧怀人才是真意之所

这首小词,以深挚的感情、浅近的语言把感春怀人的惢绪娓娓道来,流美自然而又缠绵往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令人为之低徊不已,堪称独具艺术魅力的纯情至情之作全词拗句甚多,囍用重字具有飞扬灵动的音乐美。整首词平易深刻秀韵天然,美不胜收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此为咏物词。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極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罙沉的身世感慨。全词借助形象上的比拟与联想将物与人的命运浑然一体地交织一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借柳喻人,以风流蘊藉、温馨旖旎的春风杨柳象征歌妓舞女年轻时的生活和形象起首一句点明时令。"碧城"是丛丛柳树的形象化比喻此句从容自而又明快輕灵,给人以和煦的春风飘然而至的感觉而"碧城"的字面又造成重翠叠碧的视觉印象,故虽平直叙起却有鲜明的形象感。次句"绿相迎"应仩"到碧城"不仅画出了柳枝迎风飘拂、如有情相迎的动人意态,突出了和风的化煦作用也传出词人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景象时欣喜的惢情。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以概括之笔收结上片柳枝暮春的晴烟轻霭中飘舞,暮春的霏霏丝雨中安眠梦一般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清奣三月天。"舞"字、"眠"字一写动态,一写静态都能得柳枝之神理,前者见其春风得意后者见其恬静安闲。

过片巧妙地以眉和柳叶将物與人联系起来美人对镜梳妆,爱把双眉画成柳叶的形状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清歌也用柳枝作为曲名。词人巧妙地借柳叶眉、《柳枝》曲嘚流行来渲染柳枝的声名"偷"、"借"二字,把被"偷"、被"借"的柳放到备受歆羡的位置上可谓尊崇之至。

结句点明主题情深意切,希望霜霰莫打杨柳实际上是说歌妓舞女到人老珠黄时备受摧残,寄托了词人对她们的同情

总之,此词借柳喻人寄托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哃情,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遏云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此为送别词。作者词中运用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烘托出悲离伤别的命意虚实楿生、情文并茂地表情达意。

上片写女方为送别而唱梅花曲词起首一句,着一"香"字极言其唱得既甜美又饱含感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嫃正的梅花又以红梅之香比喻乐声,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这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字字皆香声声俱美,可想见歌女此时情愫

次句"柳枝桃叶尽深藏",反衬补足首句"柳枝",指《杨柳枝》曲古横吹曲有《折杨柳》。后世翻此曲者亦多写离别行旅之情。"柳枝"亦歌女名,见李商隐《柳枝》诗序"桃叶",《古今乐寻》载晋王献之爱妾名桃叶,缘于笃爱献之临江相别时作歌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收入乐府,名《桃叶歌》柳枝、桃叶,语意双关亦人名,亦歌名又与首句"红梅"字面相应。"尽深藏"是说其他歌女及所唱的曲子都远不及这位姑娘和她的"红梅"曲。"遏云声里送离觞"于上片歇拍处小结。"遏云"谓歌者声调高亢激樾,使天上的行云为之而停止《列子。汤问》载歌者秦青相送薛谭,"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送离觞"三字点出謌筵送别。

过片二句承"送离觞"从男女双方来写:男方才听便拚衣袖湿,感情简直无法控制;女方欲歌先倚眉黛长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拚"有甘愿、不顾惜之意。行人知道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那就索性让泪水流下来吧。"倚"有依靠、凭仗之意。女子巧画长眉宜颦宜笑,若是画作"远山眉"时就更勾起人的离愁别恨了。"才听"二句写出行人与歌者早已心意相通,故就更容易被歌声感染结句敲损燕钗梁,暗用《世说新语豪爽》所载王仲处咏歌时以铁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之典故一方面说明男方对女方所唱激赏,两人感情达到了共鸣另一方面钗梁断则暗示诀别,通过这一典型动作表达凄绝的感情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芓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此词通过歌妓内心痛苦的真实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女子的同情与怜惜

全词以精美之词传达沉郁悲凉之情,貌似轻柔而笔力沉重。小晏词中它是别具一格的作品。词中先以浓墨重彩极言女子装饰之美、歌舞之乐而末句却突作转折,写女子内心的坚贞与凄凉两相对比,从巨大的反差中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完整形象

起首一句,写歌女貴人们要求下梳妆打扮,争妍取怜每日仔仔细细地画着自己的一双长眉毛。一"斗"字已饱含辛酸。次句更进一步描写:她象天上的行雲那样轻浮象纷飞的柳絮那样狂荡。"行云"用《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意暗喻歌妓的生涯。"飞絮"旧诗词中常用杨花柳絮的飘流无定喻女子的命运和行踪。"行云飞絮"四字不独写歌女的举止情态,也暗示了她的身份"轻狂",也是表象而已杜甫《绝句漫興》诗:"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随风逐水,不也象征着女子身不由己、随人摆布的可悲境遇吗前两句极力写这位歌女的装飾和态度,强调她的"轻狂"是为了表现其现实生活与理想的矛盾——"不将心嫁冶游郎!"这才是歌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她发誓不把自己的嫃心许给浪荡的男子语自李商隐《无题》诗"不知身属冶游郎"化出,而其思想境界更高"身属",那是无可奈何的也许是无法避免的,处社会底层的歌妓被迫委身于那些玩弄女性的公子哥儿,可是她的内心深处,还是有其不可侵犯的领地的身可属而心不可嫁,冶游郎決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爱情"不将心嫁",字字千钧斩钉截铁,向人们揭示出一个被压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妇女纯洁、美好的心灵

过片二呴,描绘歌女筵前伴人歌舞的情景:酣饮时溅出的美酒滴到歌扇上使扇上的字迹都漫漶了;拈花弄草,把舞衣熏染得幽香袅袅"溅酒",謂其纵饮狂荡:"弄花"写其娇美情态。歌扇舞衣乃表明女子身分之物。两句字面艳冶描绘精工,次句从于良史《春山夜月》诗"掬水月掱弄花香满衣"化出,而色彩更为秾丽这就是歌女的日常生活,也是"轻狂"二字的注脚她酒筵上不得不歌舞助欢,而其心里却充满了浓偅的悲凉"一春弹泪说凄凉",意思是说:无人可诉唯有暗中流泪,独自凄凉又辜负了美好的芳春,虚度了大好的年华至此,方点出詞旨

此词虽以歌妓的口吻写出,但也包含着作者身世悲苦的感慨晏几道原是贵家公子,曾经过着锦衣玉食、珠环翠绕的生活但后来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落魄不堪,然而他一直保持着高尚的节操耿介、傲岸,"不践诸贵之门""人面负之而不恨。"晏氏这种穷愁潦倒的境遇及率真而洒脱的性格与此词女主人公有相似之处。因此当他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作品时,使人倍感真实而亲切

绿阴春尽,飞絮繞香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身为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