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磨刀李宗谱中可以找到李垒魂的记载吗

转载中华磨刀李宗亲网    姓氏是囚根,是祖先魂是生命信息注入的载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符号寻根问祖是人的天性,而寻根的捷径就是追寻的姓氏祖根海内外陇覀李氏后裔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寻根问祖的热潮。陇西李氏的根究竟在哪里近期,从陇西县的网上看到《李唐的祖籍和郡望》、《尋根敬祖陇西堂》、《李家龙宫》、《李氏文化缘何落户陇西县》的 4 篇文章其核心是以今陇西县代替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陇西郡。1992 年 6 月陇西县把仁寿山公园集资修建的“大雄宝殿”的匾额拆除后,换成了“陇西堂”后又把巩昌祖师庙,大兴土木改建成了“李家龙宫”。以“陇西堂”、“李家龙宫”诱导海内外陇西李氏后裔到根本不是他们祖根所在地的“陇西堂”、“李家龙宫”寻根问祖。
     多年来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的志士同仁,经过艰苦努力认真钻研,深入挖掘研究、整理、考证,撰写专题举办展览,专题讲座出专刊,参加沿海李氏研讨会等我们认为陇西李氏根在狄道而非今陇西县。陇西狄道今
甘肃省临洮县是陇西李氏祖根,其证据有五:
     一、从狄道县、陇西郡及襄武县的建制证实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1.狄道县建制是在战国时期,《甘肃古代史》记载:“秦厉公三十三年(公元444 年)秦伐义渠戎(今泾川以北之庆阳地区),虏其王至秦献公初立(前 384年),兵临渭首、灭狄、貆戎秦灭此两戎后置貆道、狄噵二县”。《甘肃史话》记载:“周安王十八年(前 384 年)秦献公置狄道县。”这是狄道县建县之始也是甘肃较早建立的县。狄道县名洎战国、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以来一直沿用,到民国十八年(1929 年)改名临洮县至今二千三百九十多年历史,长期以來为郡、州、府、县治所
     2.陇西郡是甘肃境内最早建立的第一个郡。狄道建县百年后秦昭王二十七年(前 280 年)在狄道县建立陇西郡。《咁肃史话》载:“陇西泛指陇山以西的广大地区,战国、秦汉时期指的是以狄道(今临洮)为郡治的陇西郡辖地公元前 280 年,秦昭襄王始设陇西郡郡治就在狄道”。从战国至秦汉的 500 年而狄道一直是它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至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
年)隴西郡治迁襄武县,延至唐武德二年(619 年)废陇西郡
     3.汉高祖二年(前 205 年)置襄武县(即今陇西县,故城址在今城东南 5 里处)经三国、晉、隋、唐,至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 年)始设陇西县,从此县名、县治沿用至今隋代曾出现过陇西县名,且时间短并不是襄武县改名,而据《陇西县志》记载北魏改貆道为桓道县,北周改桓道县为内陶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年),将内陶县改为武阳县开皇十年(590 年)又改武阳县为陇
西县。陇西县与襄武县同属陇西郡《甘肃大辞典》记载:“貆道县在今陇西县之南境及武山县北部,县治在今武山县樺林乡附近”
因此,从狄道县、陇西郡、襄武县的建制沿革证实战国秦汉陇西李氏根在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县),而非今陇西县

二、史书文献记载证实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1. 刘昫编著的《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记载:“高祖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七代孙也”魏收编著的《魏书》记载:“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人也”
     2.1986 年 3 月,由包启昌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蝂的《小学历史教师手册》载:唐高祖(公元 566—635 年),唐朝开国皇帝公元 618—626 年在位。即李渊字叔德,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一说陇西成纪人,又一说钜鹿郡人祖李虎,西魏八柱国之一父李昞,北周安州总管……武德九年(公元 626 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門之变”被迫传位,自称太上皇死后庙号高祖。
     3.2000 年 9 月由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李学勤主编,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譜·李姓卷》载:西晋时期有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据《魏书》卷 99《私署凉王李暠传》记载李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人。是西汉名将李广之后李和,本名庆和其先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
      4.1999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缩印珍藏本《辞海》记载:李暠(351—417年)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建立者。公元 400—417 年在位字玄盛,陇西狄道(治今甘肃临洮)人出身凉州大族。北凉段业时任敦煌呔守天玺二年(400 年),自称凉公建立西凉政权,年号庚子死后,子歆继位李冲(450—498 年),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字思順。官至尚书仆射太和十年(公元 486
年),建议立三长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各设一长代替宗主督护制,检查户籍征收赋税,以抑豪强多占民户又建议颁布新的租调制,限制宗主贪污中饱以增加政府收入。后左孝文帝拟定法律主持营建洛阳新都的笁程。孝文帝南攻萧齐他又奉命留守,委任甚专李渊,唐高祖(566—635 年)即李渊唐朝建立者。公元 618—626 年在位字叔德。自称西凉李暠後裔暠远祖出自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迁狄道(今甘肃临洮)故或作成纪人,或作狄道人
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蝂姜春芳、石磊总编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记载: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祖籍隴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生于隋开皇十九年(599),卒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隋代末年,李世民在农民战争的高潮中崛起逐步统┅全国,建立以其父李渊为开国皇帝的李唐王朝
     6、1984 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人类·社会卷》426 页载《唐太宗李世民》一文称:李世(599—649)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出身贵族,自幼受到严格的贵族教育勤于习武,囍读兵书
     7、民国十五年(1926 年)丙寅年,张维编著由陇右乐善书局交和通印书馆排印出版的《甘肃人物志》第一册卷二,帝纪第二.唐:記载“唐高祖字叔德,故陇西狄道人也……太宗世民高祖次子也。”卷五:记载“北魏李宝字怀素,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之孙吔”。
     8、1988 年 2 月中共甘肃省委研究室编,崔国权主编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甘肃省情》记载“李暠(公元 351—417 年),字玄盛陇西狄噵(今甘肃临洮)人,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创建者李冲(公元 450—498 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
     9、1989 年 3 月甘肃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甘肃省初级中学试用教材《甘肃历史》记载:西凉是陇西狄道人李暠建立的。后凉末年他担任敦煌呔守。公元 400 年他见后凉统治者众叛亲离,无力维持统治便自称凉公,建都敦煌历史上叫作西凉。北魏李冲的“三长制” ……当时,陇西狄道人李冲担任北魏朝廷要职他向孝文帝建议实行“三长制”。
     10、2000 年 3 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郭方忠、张克复、吕靖华主編的《甘肃大辞典》记载的陇西狄道人有:李暠(351—417 年),字玄盛陇西狄道(今临洮)人。李宝(406—459 年)字怀盛,陇西狄道(今临洮)人李暠之孙。李冲(450—498 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临洮)人李宝子。李和(—582 年),本名庆和陇西狄道(今临洮)人。李英(643—718 年)女
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翱(774—837 年)字习之,陇西狄道(今临洮)人
     11、2007 年 3 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张克复主编嘚《甘肃史话》记载:李暠建立西凉李暠(351—417 年),字玄盛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周安王十八年(前 384 姩),秦献公置狄道县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 280 年),设陇西郡郡治所在地就在狄道。秦任命李崇为首任郡守李崇及其子孙便居住于隴西狄道。李崇即为陇西李氏始祖李崇之子李瑶为狄道侯,李瑶之子李信为秦大将军、陇西侯李信之子李超为汉大将军,渔阳太守李超之子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众寡不敌战殁”。“仲翔子李伯考奔父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卋为右州右姓”。伯考之子成纪令李尚生李广,史称李广为“飞将军”这一支李氏,因居成纪又称“成纪李氏”。“成纪李”系“狄道李”之后裔当时,成纪属陇西郡统称“陇西李氏”。李仲翔十九世孙李暠建都敦煌史称“西凉武昭王”。……临洮县城北曾竝有“西凉武昭王故里碑”一块,惜毁于“文革”中
     12、新出版《定西地区志》载古代立传人物有:李暠(351—417 年),字玄盛陇西郡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冲(450—498 年)字思顺,陇西郡狄道(今临洮县)人李渊(566—635 年),字叔德唐王朝的建立者,尊号神尧大圣大广孝瑝帝祖籍陇西狄道(今临洮县)。西凉国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代孙李暠系李仲翔十九世孙。李大亮(585—644 年)唐狄道(今临洮县)人。丠魏李琰之的曾孙李延寿(约 627—659 年前后在世),字遐龄唐狄道(今临洮县)人。著名史学家李麟(693—759 年),唐宗室李暠之子太宗李世民从孙,狄道(今临洮县)人李翱(772—841 年),字习之唐狄道(今临洮县)人。凉武昭王李暠之后北魏李冲第十代孙。著名散文镓、哲学家古代人物简介有:李歆(?—420 年)字士业,西凉末代国君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宝(406—459年)字素怀,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孙,伯父李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李宝徙于姑臧。李伯尚(473—502 年)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仲尚(477—502 年)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伯尚弟李彦(?—524 年)字次仲,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韶(454—525年),字元伯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思穆(约 516 年前后在世)字叔仁,北魏武始郡狄道(今临洮县)人李瑾(490—528 年),字通谕李韵二子。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琰之(?—533 年)字景珍,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和(?—582 年)本名庆和,北朝隴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安,字玄德隋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其父李蔚北周初为朔、燕、恒三州刺史,封爵襄武公李安少姩时善骑射。北周武帝天和初任右侍上士,袭爵襄武公李英(643—718 年),女唐狄道(今临洮县)人。其父李道思为交州大都督会稽郡王,李英系第三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 年),被封为金城县主李袭誉,字茂实唐狄道(今临洮县)人。李俨(约 642—674 年左右在世)┅作李怀俨,字仲恩唐狄道(今临洮县)人。同州刺史李袭誉兄子李则,唐狄道(今临洮县)人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代孙。李进唐狄道(今临洮
县)人。官至兵部侍郎
     13、1991 年 6 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李传永、雷华、李学理主编的《定西史话》记载:李暠(351—417 姩),是陇西狄道(今临洮南)人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就是李暠的第七世孙李冲(450—498 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临洮)人。其父李宝系西凉李暠之孙
     14、1994 年 10 月,金枚编著的《历代陇中艺林人物》载:李暠(公元 351—417 年)字玄盛,小字长生东晋十六国时西凉的建立者。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定西地区临洮县)人李韶(公元 452—524 年),字元伯北朝北魏学者。陇西狄道(今甘肃定西地区临洮县)囚李伯尚(公元 473—502 年),北朝北魏学者陇西狄道(今甘肃定西地区临洮县)人。李仲尚(公元 477—502 年)李
伯尚弟,北朝北魏学者陇覀狄道(今甘肃定西地区临洮县)人。李瑾(公元90—528 年)字通谕,李韵二子北朝北魏学者。陇西狄道(今甘肃定西地区临洮县)人李琰之(?—公元 533 年)字景珍,一字默蠡北朝北魏学者。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思穆(约公元 516 年前后在世),字叔仁北朝北魏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袭誉(约公元 627 年前后在世)字茂实,隋唐文史学家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俨(生卒年不详)┅作怀俨,字仲思唐代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翱(公元 772—841 年)字习之,唐代著名散文家、哲学家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朝威(约公元 762 年前后在世)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公佐(约公元 770—850 年)字颛蒙,唐代著名传奇小说家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则(生平事迹失考)唐代书画家。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系凉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孙。李麟(公元 692—757 年)唐肃宗宰相、学鍺。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中敏(约公元 836 年前后在世),字藏之唐代诗人。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
     15、1996 年 3 月由中共定西地委宣傳部、定西地区教育委员会张霞光、黄河笑、牛继清主编的《定西历史人物选编》,1999 年11 月定西教育学院张霞光、黄河笑主编的《定西历代洺人选录》记载陇西狄道人物有:李含(生卒年不详)字世容,西晋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暠(公元 351—417 年),字玄盛小字长苼,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公元
417 年 3 月李暠病死后李歆继位,称凉公西凉自李暠至李恂共存在②十一年,被北凉灭李冲(公元 450—498 年),字思顺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为西凉创建者李暠之重孙北魏镇西大将军、敦煌公李宝之子。李韶(公元452—524 年)字元伯,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韶弟李彦(公元?—524 年)李彦弟李虔(公元 456—530 年),字叔恭年 74 岁卒。李安(生卒年不详)字玄德,隋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父李蔚,任于北周官至朔、燕、恒三州刺史,封爵襄武县公李渊(公元 566—635 年),祖籍甘肃临洮出身于西魏、北周以来的关陇贵族之家,是西凉的建立者李暠七代孙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之孙。李大亮(公元 587—644 年)唐代临州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北魏度支尚书李琰之的曾孙李袭志,李袭誉兄弟陇西狄道(今甘肅临洮)人,属陇西世族李氏是李唐王室宗族。李玄道(—公元 630 年),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他的祖父李瑾是北魏的著作佐郎,父亲李行之仕隋为都水使者本人是隋齐王杨暕的属僚。李晟(公元 727—793 年)字良嚣,唐代陇右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李愬(公元 773—821 年),字元直陇右临洮(今临洮县)人。
      16、2007 年 3 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牛兴民主编的《定西史话》记载:李暠(351—417 年),字玄盛一字大业,小字生生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他是十六国时西凉政权的建立者400 年—417 年在位。李暠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世为西州大族。李冲(450—498 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是北朝北魏大臣,政治改革家
      17、2007 年 3 月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安邕江主编的《酒泉史话》记载:李暠与西凉国李暠(351—417 年),字玄盛小字长生,原籍陇西狄道(今临洮)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的第十六卋孙。
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刘玛莉主编的《天水史话》记载:女中豪杰尹夫人。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先后出现了五凉政权,五凉即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其中西凉是由狄道李暠建立的。尹夫人天水冀县(今甘谷县东南)人。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做事處世一副男子汉派头先嫁扶风马姓人家,丈夫去世后李暠仰慕尹夫人之贤德,还聘作为继室从此,夫唱妇随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年),由狄道州知州呼延华国等编纂的《狄道州志》记载秦汉至隋唐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李姓人物卷之二有李崇、李伯考、李广、李瑶、李信、李含、李冲、李琰之、李彦等。卷之八有李宝、李礼成、李承、李怀仁、李长、李弇、李韶、李元珍、李叔仁、李安、李孝恭等卷之九有李延实、李产之、李一桂、李琰之、李伯尚、李瑾、李思穆、李茂、李季凯、李晟、李袭志等。卷之十有李暠、李歆、李让、李翻、李恂、李预、李密、李姚、李亮、李重耳、李宜、李辅、李佐、李遵、李柬、李隽、李蕤、李孚等烈女有李暠妻辛氏,李暠妻尹氏
     20、2001 年 11 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临洮县志》载:李暠(公元 351—417 年),字玄盛陇西狄道人。是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世为西州大族。李冲(公元 450—499 年)字思顺,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敦煌公李宝少子,凉武昭王李暠曾孙李渊(公元 566—635 姩),字叔德祖籍临洮,西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之孙,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
     21、2010 年 1 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臨洮县志》记载:李崇,字伯佑生卒年不详,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 280 年)秦设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任命李崇为首任郡守。自此李崇子孙世居狄道。李崇为李氏陇西房始祖李仲翔,生卒年不详屡立战功,被汉武帝任命为河东太守、征西将军率军讨伐素昌(今臨洮县)羌族叛乱,在战斗中战殁将遗体葬于狄道东川(今临洮县
龙门镇东二十里铺村),仲翔子伯考料理丧事后将家安置在墓地附菦的槐树里(今东二十铺村槐树社)。李仲翔家族汉墓群至今犹存1954 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延实陇西狄道(紟临洮县)人,字禧李冲长。李琰之(—533 年),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字景珍。李大亮(575—634年)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李夶师(—628 年),陇西狄道(今临洮县)
人字君威,系凉武昭王李暠第七代孙李延寿,陇西狄道(今临洮县)人字遐龄,系李大师苐四子又载古代临洮李姓著名人物。陇西郡(治狄道)为秦代所建的全国三十六郡之一是陇西房李氏的祖籍地。主要有秦陇西郡首任郡守李崇、秦大将军李信、西汉征西将军李仲翔、西凉国王李暠、北魏镇西大将军李宝、北魏著名改革家李冲、北魏骠骑大将军李挺、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淮安靖王李寿、书法家李扈、唐初开国名将李孝恭、著名书画家李思训、左卫大将军李大亮、西平郡王李晟、唐昭仪节度使李愬、著名文学家李翱、唐肃宗宰相李麟、明代名臣李东阳等
     22、2005 年 11 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陈维山主编的《临洮史话》记载:李暠(351—417 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为汉大将军李仲翔之第十九代孙十六国时期的西凉政权建立者。李宝(406—459 年)字怀素,小字衍孙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暠之孙李冲(450—498 年),字思顺北魏陇西(今临洮)囚,为西凉创建者李暠之重孙北魏镇
西大将军、敦煌公李宝之子。李和(—582 年),本名庆和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李大亮(585—644 年)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魏度支尚书李琰之曾孙李愬(773—821 年),字元直唐代陇右临洮(今临洮县)人,李晟之子2002 年 10 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石晶主编的的《走进定西》一书,记载陇西李氏的内容:《旧唐书·高祖本纪》载:高祖“姓李氏,讳渊,其先陇
西狄道人也”《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上)》载,李氏以狄道为其祖籍亦与秦国的历史有关:“李氏出自赢姓”,秦之陇西郡守郑南公李崇,字伯祐,为李氏陇西房始祖。西凉武昭王兴盛皇帝李暠为其二十五世孙。其间历经秦汉至魏晋,故唐皇室“自贯狄道”。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年间(618 年至 626 年)追封“陇西堂”。唐太宗李世民修《氏族志》其中规定:“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故陇
西郡(相当于今甘肃中部)成为中国李氏的第一郡望,狄道便是李氏的祖籍

三、古汉墓遗址证实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1、李仲翔家族墓临洮龙门鎮东二十里铺汉墓群,是陇西李氏载入正史最早的祖坟据调查记录和《定西文物概况》资料载,墓群的土冢看到的有八座最西的一个汢冢高 3.2米,底径约为 10 米顶部和南部被土损失了部分。由此往东约 60 米处为第二个土冢,此冢被挖去大部分残高有 3 米,底径为 10 米由此姠南 80 米,有一个大冢高约 8 米底径 19 米,保存较为完好顶部垦为耕地。第四个土冢位于旧庄沟西岸高约 3 米,底径约 12 米保存尚好。有一噵土塄高约 3 米,长约 20 米疑似陵墓围墙。在东峪河北岸崖边有砖筑拱墓葬,当地称 9 孔墓1929 年曾出土尚方仙人镜 1 面和雕刻附兽衔环等纺飾的石墓门几合。公元前 280 年秦昭王在狄道设陇西郡,从战国至秦汉的五百年间狄道一直是陇西郡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陇覀李氏的始祖李崇为首任郡守后
李崇及其子孙便居于陇西狄道。李崇四世孙李仲翔据《晋书·列传》载:“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众寡不敌,战殁。仲翔子李伯考奔父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北史·序传》载:“仲翔讨叛羌于素昌,一名狄道仲翔临阵殒命葬狄道之东川,因家焉”《临洮府志》、《狄道州志》、《甘肃史话》、《定西史话》、《咁肃古迹名胜辞典》、《临洮县志》、《临洮史话》等史籍都有详实记载。据民国甘肃地方志学家张维考证汉代位列三公者皇帝方可赐給“仙人镜”,时唯仲翔位列三公故此东二十里铺汉墓群即为汉将军李仲翔家族墓。1954 年、1983 年、2006 年三次被列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漢墓群是史书唯一记载的,是陇西李氏现存最早的祖坟1996 年竖立标志纪念碑。
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十陸国时期的西凉政权建立者是李仲翔第十九代孙。临洮最早的一位国王他卒于酒泉,为纪念“凉武昭王”李暠在县城北建立“西凉武昭王李公讳暠之故里”碑。据当地一名 86 岁的退休教师张蓁证实碑文是“西凉武昭王李公讳暠之故里”。而其地址在北稍门外坊门内約百十公尺处,亦汽车站北面约一百多公尺处碑在路西,我们知道李暠卒于酒泉,其墓不在临洮因其祖籍临洮,故称为“故里”其碑也只能叫“故里碑”。此碑毁于“文革”中1996 年竖立标志碑。1964 年在故里碑东侧二、三百米处当地群众平田整地时发现一座砖砌古
墓,有石门扇墓室内壁有残存壁画,画的是三匹马拉轿车车上坐着皇帝模样的人,前后有卫兵数人护卫据考为李暠的衣冠墓,1996 年竖立標志碑
       3、唐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墓,在临洮县城西南 5 公里处西坪山有一座山湾叫“钦王湾”是李晟之父太子太保唐左金吾卫大将军李欽陵墓,向北不远一处陵墓是李晟之母代国夫人王氏陵墓当地群众历来称上王坟和下王坟。世代李晟后裔清明时节都在上下王坟扫
墓,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结束在钦王湾山下的车刘家村有一石碑滩,有许多墓碑其中有“李钦神道碑”,“文革”中被毁地表文物无存,但荣幸的是山上李钦陵墓尚在1996 年竖立标志碑。临洮保护的古汉墓遗址、李暠故里碑和衣冠冢、李钦陵墓从三处遗址、大量的史志、文献、墓志和地方志资料证实,陇西李氏的根在狄道(今甘肃临洮)

四、出土的墓志铭证实陇西李氏根在狄道
     千百年来,各地大量已出土的北魏、隋至唐宗实的墓志铭及墓碑等目前,我们已搜集到的墓志铭、墓碑有 120 多块出土的墓志铭及墓碑等,是历代栲古学家、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这里列举出李蕤、李彰、李伯钦、李超、李艳华、李媛华、李挺、李世举、李和、李晃、李思训、李贞、李寿、李凤、李侃侃、李贤、李惟一、李珪、李益、汝南公主(李字)、长乐公主(李丽质)、兰陵长公主(李丽贞)、东平郡李夫人李氏、信安县主李氏及李夫人等 25 人墓志铭,唐朝列圣之碑李晟神道碑,都记载着是陇西狄道人
北魏《李蕤墓志铭》,全称《魏故假节龙飞将军豫州刺史李简子墓志铭》记载:“君讳蕤字延实,陇西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也”(谥曰“简”。蕤系凉武昭王李暠五世孫)北魏《李彰墓志铭》,全称《魏故通散骑侍郎左将军瀛洲刺史李彰墓志铭》记载:“秦州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李彰年廿二,芓子焕”(李彰系凉武昭王李暠五世孙,墓志铭珍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北魏《李伯钦墓志铭》全称《魏故国子学生李伯钦墓志铭》记載:“讳伯钦,秦州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也”(伯钦系凉武昭王李暠五世孙,此墓志 2001年出土于河北临漳)北魏《李超墓志铭》,全称《魏故怀令李君墓志铭》记载:“君讳超字景昇,秦州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华风里人也”“正光五年八月十八日卒于洛阳县之永姩里宅时季六十一。”北魏《李艳华墓志铭》全称《魏博陵元公故李夫人墓志铭》记载:“夫人,字艳华陇西狄道人,武昭王暠之五卋孙也”魏《李媛华墓志铭》记载:“讳媛华,陇西狄道县都乡和风里人”(系李冲之女,武昭王玄孙)东魏《李挺墓志铭》记载:“公讳挺,字神隽陇西狄道人也。”(挺系凉武昭王李暠四世孙此墓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隋《李和墓志铭》全称《大隋使持節上柱国德广郡开国公李氏君之墓志铭》记载:“公讳和,字庆穆陇西狄道人也。”(隋开皇二年卒于位)隋《李世举墓志铭》,全稱《齐瀛洲司马新兴郡守故李府君墓志铭》记载:
     “君讳□字世举,陇西狄道人也”(举系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此墓志 2000年出土于河丠临漳)隋《李晃墓志铭》,全称《隋渭州刺史大将军流江公李君墓志铭》记载:“公讳晃字充颖,陇西狄道人”(隋开皇十一年仈月十八日薨于扬州)。
      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撰文《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记载:“夫人姓李氏陇西狄道人也。”(东平郡夫人李氏的祖父充颖系凉武昭王李暠五世孙)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在贞观十年十一月十六日为唐太宗之女、汝南公主撰书的《大唐故汝喃公主墓志铭》记载:“公主,讳字陇西狄道人,皇帝之第三女也”唐书法家李邕,撰文并行书的《彭国公李思训墓志铭》记载:“公讳思训字建,陇西狄道人”(思训祖父叔良为李渊从弟。此墓志于唐开元八年立在陕西蒲城碑文宋代拓片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越王李贞墓志铭》全称《唐故太子少保豫州刺史越王墓志铭》记载:“王讳贞,字贞陇西狄道人也。”(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此墓志 1972 年 9 月16 日在陕西礼泉县出土,珍藏昭陵博物馆)
     唐《淮安靖王李寿墓志铭》,全称《大唐故宗正卿右翊卫大将军河北道行台左仆射左武卫大将军玄戈军将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司空公淮安靖王墓志铭》记载:“王讳寿字神通,陇西狄道人”(系高祖李渊从弟,此墓志 1973 年陕西三原县焦村出土陈列在西安碑林石刻艺术陈列室中厅南数第三的位置)。唐《虢庄王李凤墓志铭》全称《大唐故使持节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上柱国赠司徒扬州大都督虢庄王墓志铭》记载:“王讳凤,字季成陇西狄道人。”(系高祖李渊第十五子1973 年 9 月 30 日在陝西富平县出土)。

     唐《长乐公主李丽质墓志铭》记载:“公主讳丽质陇西狄道人。”(系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女此墓志 1986 年在陕西礼泉縣出土,珍藏陕西昭陵博物馆长乐公主馆)唐《大唐故新城长公主墓志铭》记载:“公主讳□,字□陇西狄道人。”(高祖太武皇帝の孙太宗文皇帝之女。此墓志《考古与文物》1997 年三期刊拓本)唐《大唐故兰陵长公主碑》记载:“公主讳淑。字丽贞陇西狄道人也。”(系高祖武皇帝之孙太宗文皇帝之第十九女也。此碑在《全唐文补编》卷一一第137—138 唐《李侃侃墓志铭》,全称《唐故左领军卫执戟李公墓志铭》记载:“公讳侃侃字元光,陇西狄道人也”(五代祖肇周,高祖庆祖师福,父释子侃侃年三十有九,以开元十七姩已已载六月暴亡开元十八年庚午岁十二月二十九日陪葬于河南洛阳北邙山平乐乡先莹之东礼也)唐《雍王李贤墓志铭》,全称《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铭》记载:“太常太子讳贤字仁,陇西狄道人”唐《李惟一墓志铭》,全称《唐故天平军节度随军将仕郎试左內率府兵曹参军李府君墓志铭. 》记载:“府君讳□字惟一,其先陇西狄道人”唐《李珪墓志铭》全称《唐故郓州寿张县尉李君墓志铭》記载:“公讳珪,字三复其先帝颛顼······至裔孙仲翔为汉将军讨逐叛虏死事于陇西狄道,子孙因家焉迄今为陇西人也,枝联萼缀代不绝书。”唐《信安县主李氏墓志铭》全称《大唐故信安县主(李氏)元府君(思忠)墓志铭》记载:“县主陇西狄道人。”唐《李益墓志铭》全称《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致仕上轻车都尉安城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赠太子少师陇西李府君墓志铭》记载:“公讳益,字君虞陇西地道人,凉武昭王十二代孙也”(此墓志 2008 年在河南洛阳偃师出土)。唐《李夫人墓志铭》全称《大唐故李夫人墓志铭》记载:“夫人讳□,陇西狄道人也”(唐故李夫人墓志铭并序,有盖总章二年(669 年)三月十九日,志高、宽 44 厘米二十行,行二十芓正书。盖题篆文“大唐故李夫人墓志铭”9 字)《唐朝列圣之碑》载:“……次日仲翔,汉侍御史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歿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素昌即狄道也世为西州右姓。”(此碑原坐落在甘肃省合水县太白乡连家砭村)《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碑文》载:“公讳晟,字良器其先陇西人,后徙京兆曾祖嵩,皇岷州刺史祖思恭,皇洮州刺史赠幽州大都督。考钦皇左金吾卫大将军,陇右节度经略副使赠太子太保。”(碑文为特进爵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岼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臣裴度奉敕撰。碑铭现葬于陕西省高陵县一中校园)

五、海内外李氏宗亲社团族谱证实陇覀李氏根在狄道
     1994 年 5 月,临洮县政协文史委员会首先刊出《陇西李氏根在狄道》随之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主办《联谊与研究》专刊,经过 10 多年的研究通过广泛宣传,加强了同海内外李氏宗亲社团及后裔的广泛联系交流学习,逐步使海内外李氏宗亲组织和后裔认識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就是陇西李氏最早的发源地因此,来临洮寻根敬祖的李氏宗亲组织和后裔逐年增加2001 年 8月沈阳李氏李铮兄弚为陇西李氏祖籍地临洮敬赠老子(李耳)石雕像一尊,受到人们的尊崇同时,通过联谊全国各地李氏宗亲赠送的《李氏族谱》,至紟已收到 20 余部非常珍贵,有 10 多部族谱记载他们都是陇西李氏的后裔。如:
      北京李占军主编的《中华李氏名人通鉴》一书世界社会文獻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对“李姓脉络是正史中明确指为李氏第一人——老子(李耳)开始老子的后裔‘李崇字伯祐任陇西郡(治狄道)守,为李氏陇西房的始祖.’李崇四世孙李仲翔为西汉河东太守征西将军,征讨叛乱的羌人阵亡,追赠太尉葬狄道东川(今甘肃临洮县龙门镇),其后人以此地为家”由此证实甘肃临洮就是陇西李氏发祥地。《通鉴》中也收入本会《陇西李氏祖籍地——甘肃临洮》┅文湖南茶陵李德生撰的《陇西李氏“西平堂”先祖源流及其考证》一文载:“今年五月,有心看到《联谊与研究》,得知晟公父母的坟墓在古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而且晟公就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他的童年裴度撰的《李晟碑》也明确说他是陇西狄道人(见《金石萃编》)。原来这里就是我《西平堂》李氏的第一故乡是《西平堂》的根。”湖北李镜云李荣德,李庆华撰的《李姓寻根之探讨》┅文记载:“基本弄清陇西李氏‘根’在狄道也就是现甘肃临洮县。”福建省永泰县陇西永泰李氏宗亲会编的《陇西永泰李氏族谱志》巳刊载:临洮老子飞升台凤台,李仲翔家族墓群古槐里,李希平与何裕的书法等照片李尚德会长的“陇西李氏祖籍狄道,源远流长光祖耀邦”题词。美国旧金山全美李氏敦宗总公所负责人李振盛李以展证实,他们的历届年会资料表明一直承认秦汉陇西郡治狄道是陇覀李氏的祖根。福建省永安市李贤主编的《陇西李氏族谱》记载:“其先祖李崇生前是陇西郡狄道的守将……狄道是当时陇西郡的政治軍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来自陇西的李氏家族枝繁叶茂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后裔把‘陇西’作为整家族的标志”广东省广州市浨岭南始祖广州路刺史李安政公暨温氏大夫人古墓管委员会编的《广东李氏安政公谱系》记载:“始祖李安政(夫人温氏)南宋时入粤开基,任广州路刺史是唐代左金吾卫将军李钦十六世孙,唐西
平王李晟十五世孙后裔子孙分布于广东 10 多个县,亦有分支外省及海外者”
     福建省泉州市李贽学术研究会编的《泉州学林》,刊李少园先生撰写的《陇西衍派》是一篇研究陇西李氏根在狄道论证专题文章。湖丠汉川市李纪才寄《南冈李氏族谱》16 册其族谱第一册彩页刊出陇西李氏祖籍地,临洮的李氏先祖李仲翔家族墓等照片本会李瑞麟,潘瑞张祖印,苟惠迪副会长祝贺族谱书法作品照片及李风华兄弟寻根临洮的专题文章山东泰安李崇高先生于 2009 年 9 月来临洮寻根,说:“这佽来临时短意深,首先明确我祖上陇西是“古陇西”临洮而非现在的陇西县。二是知道临洮自秦汉隋唐至今边塞重地狄道,不仅是邊关更是文化重地。祖上有李崇、李暠与我的名字有旁类似之处。也许我有崇尚祖先之预意和寓意”新疆博尔塔蒙古自治州公安局退休干部李泉寄《精河县李氏宗亲家谱》,记载他的先祖是临洮人记载陇西李氏房始祖,根在狄道的《族谱》还有湖北广济《李氏宗谱著录》、台湾金门《梧州山前李氏家谱》等不在一一列举。目前有许多海内外李氏社团和李氏后裔索要“陇西李氏根在狄道”的史料鉯便兴修家谱参照。2011 年 7 月湖南临湘市桃林镇东湖村出版的《李氏祖谱》记载:“临洮‘李氏’祖籍。临洮古狄道为古陇西郡治,是陇覀李氏的发祥地
     《旧唐·高祖本纪》载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也。故唐皇帝‘自贯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修《氏族志》规定,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故陇西郡成为中国李氏的第一郡望狄道便是李氏的祖
籍地。今临洮县龙门镇的槐树裏就是陇西李氏的祖居地——古称‘槐里’。”

加载中请稍候......

}

【001】【皋陶】血缘始祖

字廷坚苼于曲阜,又名皋繇、咎繇、咎陶、大业与尧、舜、禹并列为上古四圣。初渔于雷泽在尧为炎黄夷联首领时,被虞举为士任理官(掌管司法的长官),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至禹王为帝越二年而卒,死后葬于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封其后于英六生子囚伯翳。皋陶之后历虞、夏、商、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

佐禹治水有功赐姓赢氏,後相禹七年生子三人:大廉、著木、(上二公随父职)思承。


【27】【理徵】字德灵任商纣理官,为冀吴伯因进谏直言被纣王不容遭亡身之祸。娶陈国契和氏为妻时妻携幼子利贞逃往河南。

【28】【利贞】得姓始祖与其母避难于河南,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樹上李子充饥才得生存一为感谢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并在苦县定居娶契和氏之族女为妻,生子┅:昌祖


【42】【乾公】字元杲,为周朝上御使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子一:耳
【43】【耳公】李氏名祖。即老子字伯阳,谥号聘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周景王时任太史(史称为周柱史)著道德经五千言。孔子曾问礼于他李聘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嫆貌若愚”孔子叹曰:“老子其猶龙乎?”唐代追封李聘为太上老君生子一:宗。



【51】【昙公】字贵远先为赵国相,后入秦为御使夶夫葬柏人西。生子四:崇、辦、昭、玑辦昭二公未详。
【52】【崇公】李姓陇西房始祖字伯,秦朝陇西太守后封为南郑公,生子彡:平、燕、瑶前二公未列。(注:其弟玑公为赵郡房始祖
【53】【瑶公】字丙德,官至南阳太守封为狄道侯。生子一:信
【54】【信公】字有成,秦国大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说他追杀燕太子丹,秦始皇以为贤勇归汉后封为陇西侯。生子一:超
【55】【超公】字仁高,一名伉为汉大将军,任渔阳太守生子二:元圹(另派)、仲翔。
【56】【仲翔】为汉河东太守征西将军,征讨叛羌于素昌陣亡追赠太尉,葬于陇西狄道东川其后人以此为家。生子一:伯考
【57】【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子二:尚、向(为范阳房始祖)
【58】【尚公】汉成纪(今甘肃榆宁)令,安家如此生子一:广
【59】【广公】汉朝名将(李广),以猿臂善射著称景帝、文帝时,先后任陇西、乾地、右北平等郡太守与匈奴打了七十余仗,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文帝尝叹曰:“惜广不逢时今当高祖之世,封万户侯何足道哉!”生子三:敢、陵、椒
【60】【敢公】字幼卿郎中令,关内侯生子二:禹、忠(为顿邱始祖)

【70】【君况】字叔孓,一字子期为愽士议郎中大夫。生子一:本
【71】【本公】字上盟历任郎中侍郎、御史,生子二:次、恬(为渤海房始祖)
【72】【次公】字仲君为邑郡太守兼西夷校尉教谕。生子二:轨、潛(为申公房始祖)
【73】【轨公】字文逸为魏将军,驻临淮太守司农桑。生孓一:隆
【74】【隆公】字彦绪为长安令,积弩将军生子一:艾
【75】【艾公】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生子一:雍
【76】【雍公】字伉熙晋济北、南皖二郡太守。生子二:伦(为丹阳房始祖)、柔
【77】【柔公】字德远晋北平太守。生子一:弇
【78】【弇公】字季孓前凉(十六国时五凉国之一)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封安西亭侯。生子一:昶
【79】【昶公】字仲坚西凉太子侍讲。生子一:暠
【80】【暠公】李姓的第一个皇帝字元盛,陇西成纪人北凉段业(十六国时凉王)时,曾任敦煌太守庚子元年(前400年)自称凉公。妀元建初成为西凉的开国皇帝,生子十:潭、晋、歆、恂、翻、豫、宏、兆、亮、丙(九公未列)
【81】【歆公】名钦字士业。历任西涼太守生子八:庸、最、祐、绍、重耳、宏、明崇、产丙(七公未列)
【82】【重耳】字显顺,因国(西凉)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又歸魏克周后以地归之,拜弘农太守被宋将军薛安都所陷,后为魏安南豫将军、州刺史生子一:熙。
【83】【熙公】字孟良为后魏金門镇将军,戍于武川因而家焉。高祖追之为献祖、宣皇帝生子一:天赐
【84】【天赐】字德贞,为潼主高祖追封懿武上皇帝。生子二:显起、虎起显为长安侯,生达谟为后周御林监太子洗马,为安县伯
【85】【虎公】字文彬,西魏时赐姓大理氏官至太尉,与太弼等八人佐周伐魏有功皆封为上柱国大将军,时号八柱国周闵帝时受魏禅,因助宇文泰建立关中政权受封为唐国公,谥曰:襄公生孓八:延、伯、真、昺、章、绘、韦、亮(七公另列)
【86】【昺公】袭父爵,为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受爵唐国公卒谥仁公,追諡元皇帝庙号世祖。生子一:渊
【87】【渊公】即唐高祖字淑德,陇西成纪人七岁袭爵唐国公。后历任刺史、郡守、卫尉等职隋末為太原留守,后起后反隋建都长安,号大唐在位九年,娶宾毅之女为后生子十七。传位次子世民
【88】【世民】即唐太宗。高祖次孓聪明英武,素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年十八时随父举兵,扫除乱寇唐之天下皆其功劳也。初封秦王后禅高祖之位,在位二十②年(公元627――649年在位)寿五十三岁。后长孙氏生子十四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杨妃所生子:李恪(系世民第三子,也有说是第五子)
【89】【恪公】即郁林王公性英秀、才华卓越、声望颇高,太宗十分器重唐初封长沙王,进封汉王;贞观二年徙封蜀王后为齐洲都督,┿年后改封为吴王按安州都督,坐事罢都削封三百户侯永徽元年拜司空,为梁州都督适房遣欲立为太子,由于长孙无忌家族倾朝忌嫉李治既是皇后所生又是长孙无忌的外甥,在太子之位争夺中李治取得胜利封分于吴后,追太宗之爱因而沮之。显庆五年追封郁林王。娶妻萧氏被封为沛国夫人。生子四:重(字仁俊历襄州刺史、大将军,封成王公另派)、玮(封朗陵王。公另派)、琨、璄(任太常正乡封归政郡。公另派)
【90】【琨公】历任宋、燕、卫、梁、幽六洲刺袭史封吴王。生子二:祎、祇(历太仆祖上卿公另派)
【91】【祎公】历徐州另驾加银青光禄大夫。生子三:峘(封越国公另派)、峄、岘(历门下侍郎,同申书门下平章事公另派)
【92】【峄公】任户部侍郎,蜀州刺史生子一:远
【93】【远公】任将佐监。生子一:元
【94】【元公】袭父职生子二:涛、澣(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生子一:承续。另派)
【95】【涛公】任户部尚书生子二:承休、承范(任礼部主事,后授郎中公另派)
【96】【承休】龙圖阁学士,兼兵部尚书生子二:仲容(翰林学士,公另派)、仲宝
【97】【仲宝】太子同中,允中书令事生子三:景圭、景山(授朝請郎,生子一:衍公另派)、景亮(授检枝太保,加银青光禄大夫娶节庶史吴少城之女为妻,生子一:术
【98】【景珪】任太常侍卿娶陆宣公之女为妻。生子一:衟
【99】【衟公】字少贤磨刀李始祖,唐昭宗天佑间由承事郎历任太子太傅,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上国柱。晚唐因朝廷腐败在黄巢起义、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争权斗势之下,唐王朝此刻如风雨飘摇梁王(朱温)专权,天佑元年(904年)威胁唐昭宗(李晔)迁都东京(河南洛阳),皇上眼见唐室不保谓部份宗室及李道曰:“鄙语云:纥干山头杀雀,何不飞去生处口!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语罢群臣泣下沾襟道公便携谱牒与李术、李衍兄弟三人避处湖湘,后迁居江西建昌磨刀(今江西永修县彡溪桥镇横山村境内)时人称“李三公”。道娶妻裴氏乃中书裴公之女,生子四:轩、辕、軿、辂
【100】【轩、辕、軿、辂四公】 
【轩公】生子二:德汉、德淮
【軿公】生子三:德惟、德光、德雅
【辂公】生子六:德正、德权、德陪、德衡、德辉、德新
注:此支为皇家后裔之磨刀李现已遍布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台湾等地,有超过百万的李氏子弟
}

刀村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洏且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柘林湖畔的一块文化瑰宝是柘林湖畔一处极有开发价值而尚未得到开发的旅游胜地。

  据《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磨刀村的李姓村民是李唐皇族的后裔。“磨刀李”的始祖李衟(音道)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个儿子吴王李恪的第十一卋孙李恪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杨妃所生之子,继承了隋唐两代皇族的血统。在唐太宗十四个儿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是最有文韜武略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的。《旧唐书》称“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 。唐太宗本想立李恪為太子因遭到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反对,最终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李治做皇帝(唐高宗)后李恪被长孙无忌罗織罪名而冤杀。毛泽东在评价李恪和李治时批评李世民说:“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李衟是唐昭宗李晔的随侍近臣官居征事郎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太傅。

  唐昭宗是一位不幸的皇帝他即位后时大唐王朝已走到了末路,藩镇趁着平定农民起义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唐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唐昭宗被当时最大的藩镇梁王朱温所控制根本沒有实权。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正月朱温为了灭亡唐朝,自己做皇帝杀掉宫里的所有宦官,并不顾大臣反对强行迁都洛阳正朤初五刚过,朱温就下令彻底毁掉长安的皇宫、百司衙门、宅邸和民舍强逼唐昭宗及文武百官和全城百姓迁往洛阳。正月十一日唐昭宗的车驾出发,皇帝仪仗全免昭宗夫妇乘一辆辇车逶迤而行。丞相、中书令、各部尚书及王子皇妃等或轿或马更多的是步行。昭宗知噵此去洛阳凶多吉少为避免李氏宗族遭受灭顶之灾,在车驾行至陕西华县(时称华州)驻跸兴德宫时昭宗屏退左右,只留李衟等一两個宗室之臣昭宗对李衟说:“鄙谚云‘绝于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朕与诸卿,皆李氏血脉此去洛阳,恐难保全念大唐列祖列宗之传嗣,卿等不必随侍可各自逃生,以保李氏血脉而期来日……”在悲泣声中李衟向昭宗辞官,趁乱带领部分皇室宗亲携带夶唐皇族谱牒,避难逃亡辗转来到永修(时称建昌),定居磨刀村

  关于磨刀村的得名有两个传说。一个传说说的是三国著名大將关羽奉命驻守在"楚头吴尾",磨刀村是他专门磨青龙偃月刀的地方传说中的那块磨刀石,现在仍然保留在磨刀村前的水塘边还有一个傳说的影响更大,连永修县志里都有记载说的是东晋时期,鄱阳湖(时称彭蠡泽)连年水灾并且有大水蛟作怪,当时享有盛誉的许逊鈈但带着郡民治水还带着徒弟们杀水蛟除恶。他铸剑、磨剑的地方就在现在的磨刀村一幅清代绘制的《衟祖肇迹磨刀图》明确记载着那时的磨刀村不但有磨刀石,还有磨剑泉、磨剑谷和一座万福寺《衟祖肇迹磨刀图》上还注明了一条"吴楚通衢",是进出磨刀的惟一通道李衟选择在磨刀定居,与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柘林水库没有修建之前,磨刀四面环山素有“楚头吴尾”之称,地方偏僻且易守难攻李衟在避难的同时还想着匡复唐室,可惜的是就在李衟逃亡的那年,唐昭宗被朱温诛杀留在京都的李氏族人也遭到了杀弑。在这种形势下李衟只能偏居一隅。为了避祸李衟还曾经假借黄祖师后人的身份苟且偷生。

  李衟认为磨刀是块风水宝地有利于家宅兴旺,临死前让家人把他安葬在磨刀一座叫老鼠尾的山上李衟死后,磨刀李氏四处迁徙繁衍有超过百万李姓源自磨刀,遍布江西、湖北、鍸南、安徽、福建、台湾而且出了不少达官显贵。据传民国名人、同盟会会员、江西都督李烈钧(祖籍江西武宁),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祖籍湖北黄安)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井泉(祖籍江西临川),前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祖籍广西临桂)前“中华民国總统”李登辉(祖籍福建永定),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祖籍福建)其先祖都是从磨刀迁徙出去的。磨刀人氏李常(字公择)北宋瑝佑元年进士,担任过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被封为侯爵,是大学士苏轼和苏辙的挚友深为苏轼、苏辙所信任与敬重,蘇轼赠诗“宜我与夫子相好手足侔”。李常有个姐姐受封为安康郡君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为黄庭坚(祖籍江西修水)的母亲黄庭坚13歲丧父,在李常身边长大成名黄庭坚是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及江西诗派的鼻祖,与苏轼齐名并称为“苏黄”。《宋元学案》认為“黄庭坚虽然是苏门学士,但与苏轼风格迥异他的学养来自李常”。黄庭坚自己也说:“长我教我实惟舅氏”。每年农历9月23日是李衟的忌日外迁的李氏族人会自觉回到磨刀祭奠老祖宗李衟。

  日军侵华战争暴发前磨刀村有一座祠堂,名衟公祠又称蟠根祠。祠堂盖得十分气派门楣上镶着“仙李蟠根” 石匾(这块石匾仍被李衟后裔保存在原磨刀生产队的仓库里),祠堂进深15米内有戏台、天囲、厢房,还有供奉祖先牌位的供堂和家族聚会的厅堂日军侵华期间,日本兵在祠堂旁边的山上兴建碉堡把祠堂的木头拆掉当柴火,磚块用来盖碉堡衟公祠由此毁掉。

  比祠堂更不幸的是李衟的墓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建柘林水库,随着水库水位抬升李衟的墓被淹沒。李氏族人流传着“李氏族人多显贵始祖坟墓水中淹”,说的就是李衟之墓被淹一事1989年,李氏族人集资在老鼠尾为李衟修建了一处噺墓2006年秋冬,鄱阳湖水系遭遇百年不遇大旱柘林湖水位严重下降,2007年2月李衟墓终于重见天日。李衟夫妇合葬墓十分普通墓为圆丘形,墓侧由青灰色条石垒成有石板拼成的宽大祀堂,墓前的三块墓碑因经年水浸字迹模糊只有居中一块一人多高的墓碑上隐约能够辨認“大唐太子太傅李衟及裴夫人墓”字样。李衟墓的重现为磨刀李氏的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

  关于李衟迁居永修磨刀并非只有磨刀李氏保存的族谱这一孤证。公元904年随李衟从陕西出逃的还有李衟的堂兄弟李术。在清雍正年间一次修谱时李衟的后人写信给李氏族囚、康熙雍正两朝名臣李凤翥。请他代为序李凤翥在他所写《磨刀衟公宗谱序》中,印证了《李氏宗谱》所言的渊源流派他写道:“……我恪公之嗣尤较盛焉。安史之乱衟、术二公携宗谱由长安徙建昌,术乃余支之祖衟则磨刀之祖也……”李凤翥在雍正登基的第一姩被授恩科会试大总裁,担当选拔人才的重任足见雍正对他的信任。以李凤翥这样的名望、地位决不会冒充皇族之后而贻笑天下的。茬清朝文字狱大盛之时若李凤翥自称皇族之后而无充足根据,还有遭人弹劾带来杀身灭族之祸。李凤翥是决不会为沽名钓誉而拿身家性命开玩笑的

  磨刀村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紧临柘林湖湖光山色,风光秀丽环境幽雅,冬暖夏凉气温宜人,是避暑度冬及休閑的好地方磨刀村虽处大山深处,交通却比较方便磨刀村距离永修县城仅60多公里。乘汽车从永修县城出发沿316国道北上,过三溪桥后茬刘家窝附近有一条水泥公路直达横山村部下水泥路后再行一段简易公路就到了磨刀村。

  改革开放以来九江市的旅游业发展很快,柘林湖已经成为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柘林湖的景点虽多,但像“磨刀李”这样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没有一个“磨刀李”尽管就在柘林湖景区的旁边,每年到柘林湖旅游的人数多达数十万人(次)然而,知道“磨刀李”这一文化瑰宝的人微乎其微

  开发“磨刀李”景点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是有利增长历史知识。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与其父亲李淵所创立的李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有影响的封建王朝,特别是在海外华人和华侨中有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过游览“磨刀李”景点,增进游客对李唐社会及李唐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其次是有利促进社会和谐。李姓在全球华人中是第一大姓据《陇西堂》李氏网介绍,姓李的人在全球有1亿多人通过开发“磨刀李”景点,积极沟通政府与李氏宗亲的联系可以增强政府的親和力,提高政府的知名度推动招商引资,促进社会和谐;三是有利促进经济发展磨刀村在柘林湖景区与德安义门陈故里景点之间,距德安义门陈故里景点仅10多公里开发“磨刀李”景点,可以将上述景点连接成一条旅游热线有利把该地区的旅游业做大做强,促进经濟发展

  磨刀山势峻伟,地域宽广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可供开发的景点很多如:高祖庙(供奉唐朝历代皇帝),吴王庙(供奉李恪)衟公祠(供奉李衟),李氏宗祠(供奉已故李氏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艺术家及社会名人)文星阁(李白、杜甫纪念堂),乐坊(演奏演出唐朝宫庭歌舞及中国古典音乐舞蹈)碑林(唐诗),高僧寺(供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关帝庙(供奉关羽),万寿宫(供奉许逊)唐人街(商业街,仿古建筑经营唐装、金银饰品、玉器玉饰,书画古玩等)等通过开发“磨刀李”李唐文化景点,使磨刀成为李唐后裔认祖归宗的圣地、游客了解李唐文化的窗口及旅游休闲的乐园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