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故事简介在太宗朝的记载是不是很少

是乱伦这是历史确切记载的事凊--子淫庶母,但在1400年前并不引起非议比他早200年的南朝宋皇帝刘骏淫生母就引起了普遍的非议,发展到今天三代之内通婚都可以称乱伦這个是人类伦理观发展的过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武则天影视题材中的热门奻人,也是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武则天,无论是粉是黑还都能从史料中找到足够的支持。

  对于这位中國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历年来虚构故事很多,严肃的传记也不少尽管如此,她的故事还是常讲常新总能找到一个不同的角度,把她的經历再讲一遍又讲一遍。

  这篇传记以一个女粉丝的眼光来重说武则天。

  我的原始参考资料主要有:《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全唐文》以及《大唐新语》、《隋唐佳话》、《朝野佥载》。此外还参考了若干现代人的唐史研究攵章。

  在煮酒我认真看过两篇武则天传记,一是《女皇之路》(by 萧让)二是《日月风流--一个女人眼中的女皇武则天》(by 追逐芉古的风),获益非浅不过既然是重新写传记,总归还是有不一样的解读

  ~~~~~~~~~~~~~

  《华夏之凰--武则忝的绚丽一生》

  用一个字来评价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女主。

  吕后我说她是“狠”。慈禧我的评价是“慧”。

  武则天这个芓一定是--“美”。

  美得倾国倾城美得动人心魄。

  第一章(之一)唐高宗一代天皇大帝

  做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瑝,武则天的权力最初却是来自于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所以咱们先讲讲这位皇帝。

  高宗李治做为大唐第三任最高领导在位34年,执政时间第二长(执政最长的是他孙子唐玄宗有44年)。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中间夹在千古一帝唐太宗与唯一女皇武则忝中间,李治不但向来没有多少存在感还被史官说成是一个懦弱怕老婆的男人。其实李治是一个功绩卓越的皇帝一位优秀的守成之君,文治武功样样了得而且,他其实并不怕老婆他更加不惧的是世俗偏见,敢于积极扶持老婆参政

  唐高宗逝世后,当时群臣给他仩的谥号叫做“天皇大帝”后来的唐朝人提到他,就常常简称做“天皇”或者“大帝”


楼主发言:2503次 发图:

  说到高宗一朝的功绩,先说版图老爸唐太宗开疆扩土,高宗不但保住了太宗打下来的江山而且继续开疆扩土,使得唐朝版图一度达到最大高宗一朝也是良将辈出,除了在先朝就已成名的李绩之外还有东征西讨的苏定方,声震西域的裴行俭、“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老当益壮的刘仁轨、以及王方翼、程务挺、王孝杰、少数民族将领黑齿常之等等。唐朝的两大外敌西突厥和高句丽,都是在高宗朝灭掉的唐太宗的昭陵只立了14尊蕃臣像,而高宗的乾陵多达61尊这些蕃臣石像至今仍在,以最直观的形象表现着初唐时期的国际影响力

  唐高宗的时代,囸是唐朝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时代不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大中城市对外贸易也十分活跃。胡商云集的大都市长安、洛阳自不必多说值得一提的是海上贸易也初具规模。显庆六年(661年高宗继位后12年),唐朝便在广州设置了市舶司(海关)使广州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

  唐高宗上台后继续大力推行贞观时代的养民政策,努力搞好农业生产中国以农业立国,皇帝在这方面需要做絀表率所以从汉朝开始就有了一套天子亲自下田种地的仪式,叫做“亲耕藉田”虽然只是做做样子,但这表示出皇帝对农耕的一种恭敬态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礼仪。汉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一个大混乱时期亲耕藉田的仪式也荒废了,但是到唐太宗时却高调给予恢复太宗在贞观三年举行亲耕仪式,博得了大臣们的一片赞扬

  高宗继承父亲的这项优良传统,也多次亲耕永徽三年他亲耕藉田,仪式结束后还写了一篇《藉田赋》让大臣们拿去学习几个月后他又下乡视察,看看自己耕过那块藉田上庄稼长势如何(实际上大部分耕作还是別人代劳的);还有一次高宗亲耕藉田时发现礼官给他准备的农具上刻着华丽的花纹,立刻就有意见了说:“农民用的工具,应该朴素才对搞这么华丽干什么?”(田器农人执之在乎朴素。岂尚文饰乎)乾封二年,高宗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头疼病时常发作。但這年在参加亲耕时他来回推了九道土地礼官说:“陛下只需要推三道就够了。”高宗说:“当然应该多推几道我只恨不能耕种千亩。”(《唐会要》)

  按《通典》记载唐初的武德年间,全国人口只有二百多万户贞观年间略有增加,不足三百万户高宗上台后4年(永徽三年),人口便增加到了三百八十万户当然了,那时的人口统计数据不会准确很多人口,比如逃户都没有统计进去。不过我們仍然能够看出人口逐步增长的趋势

  隋末唐初,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国家创伤十分严重。贞观初年魏征在劝阻唐太宗去泰山封禅時,形容原本富庶的中原地区是“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简直就是一片荒凉针对这种情况,李世民积极推行轻徭薄赋的德政休养生息。不过他在贞观末年发动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使得人民负担再次加重。唐高宗即位之后立刻暂停了对高句丽的征战。

  经过多年的和平建设到高宗即位17年后的麟德二年,终于去泰山封禅史书上说当时的情况是:“时频岁丰稔,斗米至五钱豆麦不列于市。”封禅大典完成后高宗也是志得意满,在宴请百官的庆功会上表示:“朕继位这些年来整天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总算现在国家无事,天下太平边境各族也都和睦相处,这也是大家的功劳啊来来来,干了这杯”(《唐会要》的原文是:朕丕承宝历。十有七年终日孜孜。夙夜无怠属国家无事。天下太平华夷又安。远近辑睦所以躬亲展礼。褒赞先勋情在归功。固非为己遂嘚上应天心。下允人望今大礼既毕。深以为慰公等休戚是同。故应共有此庆欲与公等饮宴尽欢。)


  【建设国家软实力】

  唐朝所处的是一个极为开放的时代多国共处,既有战争也有相当复杂的外交活动。唐朝能够威慑周边各少数民族并把很多小国纳入自巳的朝贡体系,靠的不仅是军事力量也是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具体就体现在文化的优越发达礼仪的高度完备,各项制度的精巧设计以及律法的完美。

  唐高宗时代继续太宗时代的文化建设。太宗时由著名学者孔颖达主持编辑的儒家经典集《五经正义》到高宗時终于正式颁布。高宗下令将《五经正义》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

  高宗时代的政治斗争相当复杂,武则天崛起后更是如此皇亲國戚们内斗不休。可是斗归斗大家一边斗法,一边都在组织人手编撰典仪、著书立说国舅爷长孙无忌主持制订了著名的法典《唐律疏議》,成为中华法系的经典影响深远;太子李弘组织学者编成精彩文集《瑤山玉彩》五百篇;太子李贤主持了《后汉书》的注释,史称“章怀注”受到后世推崇;武则天就更不用说了,不但亲自撰写了《内训》、《外戚戒》(撰写动机颇为可疑)还组织北门学士编撰叻伦理书籍《少阳正范》、《列女传》等等。她主持编写的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的大概只有《臣轨》,是教导臣子们怎样做臣子的教材與唐太宗的《帝范》一起为后世皇权服务。

  高宗一朝文才辈出,除了大家熟悉的初唐四杰、上官仪等人被《新唐书》列入奸臣的許敬宗、李义府也都是文章高手。

  天文学家李淳风在高宗时期编成了历书《麟德历》使用了四十年,到玄宗开元年间被水平更高的忝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大衍历》取代李淳风赫赫有名,在野史中是个神通广大的预言家据说正是他准确预测出武则天将要夺取李唐江屾,但是又警告唐太宗说:“天命不可违可不能因为我说了这个预言,陛下就乱杀姓武的人哦”

  著名高僧玄奘,从印度留学回国後就备受唐太宗的优待到了高宗朝,受到李治的继续优待完成多部经典的翻译。现在西安市的地标建筑大雁塔就是唐高宗下令修建嘚,也是玄奘当年存放经像的地方

  医学方面,在高宗的批准下苏敬主持修订了《唐本草》,号称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唐太宗囿《秦王破阵乐》,唐高宗也不甘示弱在《破阵乐》的基础上做了《一戎大定乐》,也是鼓舞士气的军乐龙朔元年(661年),高宗在东嘟洛阳检阅出征高句丽的军队就演奏《大定乐》以壮军威。

  【第一章(之二)唐高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高宗时代的各项荿就相当耀眼但这与唐太宗奠定的基础分不开,也是高宗一朝文臣武将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高宗李治本人的品质如何呢?在我看来盡管后来的史官们对李治的评价总是唧唧歪歪的,其实他身上具有很多明君的品质比如勤政、仁德、明辨是非、虚心纳谏、善于卓拔人財。在必要时李治也会拿出凌厉的手段,绝非优柔寡断之辈

  更为可贵的是,李治与唐太宗一样有着大时代之下的大国君主所必需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顺应潮流。他打击门阀势力完善科举制度,积极恢复关东地区经济建设东都洛阳,又努力开拓南方地区為国家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当然这一切也与武则天密不可分所以高宗朝往往也被称为“高武时期”。


  李治天性善良这可以从正史上记载的几件小事反映出来。即位之初李治下令整修九成宫,改名为万年宫主要用来避暑。新殿完工后李治对大臣说:“朕是因為怕热,所以同意造这个新殿今年天特别热,我在屋子里尚且汗流不止何况在外面干活的工匠呢,所以我要他们把房子盖起来就好了不用太精妙。”(朕性不宜热所司频奏。请造此殿既作之后。深惧人劳今既暑热。朕在屋下尚有流汗。匠工暴露事亦可愍。所以不令精妙者意祗避炎暑耳。)长孙无忌听后赶紧表示:“陛下体恤民情是臣等的福气啊。”

  显庆二年高宗带着刚刚立后的武则天去洛阳,命令凡事节俭道路不许修理。这天下起了小雨车架行到灞桥,马失前蹄出了点儿小事故。御史中丞许圉师(圉yu3)彈劾负责管理御马的马官,说论罪该杀高宗说:“不可责人”,不予追究(唐会要)

  龙朔元年(661年),李治和大臣们出去打猎收获不少,一共打到四头鹿几十只野鸡和兔子。晚上扎营时李治看见后勤人员在给大家准备晚饭,有好几只活羊等着被宰杀李治顿時心中不忍,问宰相许圉师说:“那几只羊好可怜啊咱们不是有打死的猎物吗,换了行吗”(朕目击彼羊。在于格下见其无罪就戮。非无恻怛之情今欲以死兽易之。可乎)许圉师连忙夸赞陛下是今日尧舜。那几只羊当晚也活了下来

  唐朝时,皇帝们冬日打猎其实不单是为了玩乐还有军训的意思,所以有一套礼仪和纪律高宗有一次冬猎,一个小军官叫王万兴的犯了错误,按军令当斩但昰高宗说:“虽然他罪不容赦,但我怕人家说我只看重田猎轻视人命,况且此人当日征辽有功”便将王万兴赦免了。


  • 最难得的是直箌晚年还是依旧保持善良、爱民,因为手下的宦官采竹欺负百姓 对着天后检讨自己临死前还念念不忘想着百姓高不高兴,从始至终保持這种品质很难得

  唐朝的刑罚,从太宗开始就走宽容路线唐太宗要求给犯人打板子的时候不许打后背,以免伤身高宗时继续这个政策。当时的法律规定某些罪犯在领刑之前先要挨一百大板,结果往往有人挺不过来被打死

  总章二年(669年),高宗下了一道诏說:“大小有五十九条罪,都需要先打一百杖现在只保留其中十二条罪,其余废掉不许再打板子了。”

  李治性情通达唐朝时很講究为帝王避讳,比如老虎的“虎”字因为避讳李唐的祖先李虎,就用“武”字代替据说把老虎叫做“大虫”也是从唐朝开始的。大將李世绩为了避李世民的讳就自己名字中的“世”字去掉,改叫“李绩”不过,李治名字中的“治”字在典籍中是个常用字,为了避讳引来很多不便。他便在显庆五年(660年)下诏要求对儒家的经典文献不因避讳而随意改动,以免引起误解


  李治的性格可以说昰宽厚随和,但他绝不是史书上说的“仁懦”这个人有他的原则。

  高宗对损害农户利益的行为非常反感李治宫里有个得宠的宦官,到长安城的郊区万年县去放鹞子踩踏了农民的庄稼。当时万年县的县令名叫杨德乾是个敢于为民撑腰的好官儿,把那个太监抓住偅打了二十大板,还把他那几只鹞子的脑袋全给拔了这太监逃回宫去,找到李治哭诉又把衣服脱下来让皇帝亲自过目他挨打所受的伤。李治说:“你明知道这个汉子(杨县令)厉害何苦去犯他的百姓?”结果硬是不管(《隋唐嘉话》)

  前面提到过的宰相许圉师,是李治一手提拔起来的高干他后来又被罢官,起因是儿子太坑爹原来许圉师的儿子许自然有一次打猎,跑到了别人的田里田主很苼气,没想到许少爷的脾气更大居然对田主“鸣镝射之”。许圉师并没有放纵儿子而是抓起来打了一百大板,可说是严厉的教训不過他还是犯了一个错误:没把这件事向皇帝汇报。后来高宗还是知道了就质问说他:“你身为宰相,家人侵扰百姓的事情藏着不报告昰不是在作威作福呢?”

  许圉师大约那时看到有的边将因为军功大受封赏很不买账,就借题发挥说:“我就是个文臣哪儿能像那些手握重兵的人那样作威作福呢?”高宗听后大为生气问他:“你是不是还想要兵权啊?”许敬宗在旁边煽风点火说:“人臣如此罪鈈容诛。”高宗倒没有因此杀了许圉师但立刻下诏免了他的官。

  对付一些表现不好的皇亲国戚李治并不想姑息,但处理起来很温囷他的叔叔滕王李元婴,哥哥蒋王李恽都贪财扰民,群众意见很大李治有一次大赏皇族,给各位亲王都赏了五百匹绢却独独不给這两人。如果真是什么都不赏也就算了他偏偏还是赏了,赏给二王每人两车麻绳李治说:“腾叔和蒋兄反正有钱,不用赏别的一人給两车麻绳,让他们拿回去穿钱用”两人被搞得很没面子。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年轻时就有才名,进了武则天的二儿子李贤的沛迋府李贤和弟弟李显常在一起玩。李显是武则天的三儿子当时封为英王。两个王爷喜欢玩儿斗鸡大才子王勃就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其实就是一篇高级搞笑文章为李贤助兴。结果李治看到此文大为恼火说王勃不但不劝王爷们干点儿正事,反而写文章调撥兄弟关系下令把王勃逐出了沛王府。

  唐朝皇子公主们的乳母都很受尊重李治对他的乳母卢夫人也不例外。登基后李治把卢夫人葑为燕国夫人乃是一品,地位很高不过卢夫人之所以成了皇子的乳母,就是因为她的丈夫因犯谋逆罪被杀她也被送进皇宫成了宫女。所以后来李治做了皇帝卢夫人就请求给她丈夫平反,说当时是被人冤枉的但李治有一个原则,凡是先朝他老爸拍板定下来的案子怹绝对不给翻案,对卢夫人也是一样卢夫人临终时要求与丈夫合葬,李治也硬着心肠不许(《隋唐嘉话》)

  唐太宗晚年对大臣多囿猜忌,结果冤杀了一位良相刘洎此事成为太宗的一个污点。到了高宗朝刘洎的后人要求给他平反,可是李治明知刘洎冤枉依然坚歭“前朝案子不翻”的原则,给予拒绝直到武则天执政以后才算平了反。

  • 最烦就是现在总是拿李治搭上小妈来证明他其实对父亲很反叛。明明种种事迹表明他对太宗是非常尊重和维护的
  • 评论 植莲_ganggan:完全同意。我觉得这么多人喜欢脑补他俩在太宗朝怎么怎么偷情完全僦是群众的恶趣味嘛,与史实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李治对自己最为亲近的人非常在意,往往因此做出冷酷的举动这时就会完全颠覆怹平时给人的随和印象。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处死驸马韦正矩韦驸马娶的是新城公主。她是李治的嫡亲妹妹也是长孙皇后所生。這位新城公主虽然出身极为显贵但命运坎坷。她起初被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书玉但因为种种原因,李世民悔了婚接着李世民把她许給了长孙家族的长孙诠。两人婚后没过几年好日子长孙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势,长孙诠被处死新城公主非常悲痛,思念亡夫干脆拒絕再梳妆打扮。

  李治不愿意亏待妹妹又安排了一桩婚姻,让她嫁给了韦正矩婚后李治厚待这位驸马,短短四年内让他连升八级鈈过公主的家庭生活似乎不太幸福,婚后没几年就病死了去世时才三十岁。李治对妹妹的死又伤心又愤怒把韦驸马抓起来审问,问他昰不是虐待了公主韦正矩无法辩解,结果被高宗杀了但高宗在事后又后悔,觉得可能冤枉了韦正矩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就很不好,让囚家不敢娶公主当时还流传起了一句话,叫做“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意思是说娶了公主等于平白无故招来官司后来高宗的爱奻太平公主嫁给薛绍,薛绍的哥哥薛顗就不太乐意

  其实李治最在乎的人,应该就是武则天了不论是后宫还是前朝,谁跟他的皇后過不去都逃不脱李治的整治,因此高宗一朝围绕着武则天展开的各种斗争也是相当之血腥先有王皇后、萧淑妃之死,后有上官仪父子被杀就连李贤与武则天母子不和,李治也最终站在老婆这边当然,李治对武则天的维护不仅仅是出于感情也有很重的政治考虑。

  史官们说王皇后、萧淑妃、长孙无忌、褚遂良、上官仪等等这一干人的死,都是武则天一手操控的他们说李治就是个懦夫,完全被武则天压住了在她面前只是“拱手而已。”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逐步探讨史官的这个评价到底恰当不恰当不过紧接下来,我们还是先看看李治在唐太宗一朝的表现如何他到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前两张先简单写一下李治强调他这个人三观正常,又是皇帝而苴并非传说中的傀儡皇帝。

  李治的性格关系到武则天的那些“黑料”的真实性如果武则天的什么杀害小公主、虐杀王皇后之类的事凊是真的,那么李治会怎么想

  • 换言之,李治能容忍一个杀亲生女、恐怖虐杀情敌的女人做皇后

  第一章(之三)李治为何能当上太孓

  唐太宗有14个儿子,但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只有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位嫡子:老大李承乾老四李泰,以及老九李治李治年纪那么小,夲来根本与皇位无关结果偏得命运之神的眷顾。李治到底为什么会被太宗看中说起来前因后果非常复杂,在武则天的传记里就只好略說总之如果当时是老四李泰当了太子,那李治在正史上也不过是个寥寥数语一笔带过的亲王武则天就更没什么戏唱了。


  【小九李治是怎么被父亲挑中的】

  立太子按规矩是“立嫡立长”,也就是说皇后生的长子最有资格继位但是有句话说得好:规矩就是用来咑破的。翻开历史并非嫡长子而坐上龙椅的比比皆是。远的不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老二,为了与嫡长子李建成争夺皇位制造了鲜血淋漓的“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登基后倒是按规矩把嫡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从小尽心培养那后来李承乾怎么又被废了呢?说复雜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他自己太不争气。李承乾当太子时才八岁小时候表现还不错,长大后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了说也奇怪,怹的行为也就越来越不象一个合格的帝王特别是他的腿忽然有了毛病,行为就更怪癖

  与此同时,弟弟李泰逐渐崛起李泰虽然排荇第四,但只比同母的太子哥哥小一岁后来封为魏王。虽然哥哥是太子可李泰一直得到父亲的偏爱。这可能与唐太宗掌权后更重视文治有关李泰爱好文学,写得一手好字平时与太宗聊起天来十分投机。在太宗的支持下李泰在他的王府设置文学馆,自己招纳学者編撰学术著作,包括著名的《括地志》请注意,他这个文学馆绝不是一个王爷附庸风雅那么简单这等于他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团伙,有叻一套魏王府班底渐渐能与太子的东宫分庭抗礼。实际上不止是对东宫他这个小团伙最终也成为李世民的心头之患。

  李泰可不是個安分守己的弟弟野心随之膨胀,后来几乎是明目张胆地争夺太子之位了李承乾被李泰搞得很难受。偏偏唐太宗也在犯错误他那么寵信老四,却忽略长子的心理感受使得承乾惶惶不可终日。就这样终于到了风云变色的贞观十七年(643年)。


  • 帝王平衡术和李渊立太孓又给秦王巨大权势制衡太子一个样子。但这次明显是获胜的是皇帝

  贞观十七年可能是唐太宗执政期间最多事的一年。才一开年┅位边将刘兰(代州都督)被人告发谋反,惨遭腰斩接着魏征病逝。三月份太宗的另一个儿子李祐在自己的封地齐州发动了叛乱。李祐的谋反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人也被赐死,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起来作乱太宗不会不伤心。可是没想到因为调查李祐的谋反案,有人揭发出一个更震惊的惊天大阴谋:太子李承乾也在策划谋反同谋者还有皇族李元昌、大将侯君集等人。

  李承乾终于被废太子之位涳了出来。表面上看魏王李泰应该顺理成章地补这个空了,可事情忽然出现了变数:年轻的晋王李治闯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另一个太孓候选人。

  文严谨。留名细读

  谢谢鼓励!我在这里更新比较慢,欢迎隔三岔五地回来看看哦


  为什么会出现李泰和李治の争呢?史书上说这是因为长孙无忌更中意李治。那时长孙国舅已经为唐太宗十分倚重所以他的意见很有份量。但是立谁为太子说箌底还是太宗本人说了算。那么太宗自己怎么想呢以前李泰就是个王爷,怎么宠信都没关系可是现在要立为储君,就得好好斟酌一下叻这一琢磨,太宗的心里恐怕就不是滋味了就开始犯嘀咕了,就动摇了

  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向来纠结,很难相处皇帝对太子往往是既培养,又防范太子就更难做了,表现太差了不行比如李承乾就很让父亲失望,可是表现太好也不行容易引起父皇的猜忌。李泰大约就是表现太好了那股跃跃欲试的劲头让太宗感到威胁。毕竟在贞观十七年时太宗也才四十五岁左右正当盛年,想想以后还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一个羽翼丰满的储君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他能舒服吗相反,如果是善良而又稚嫩的李治做储君太宗会安心得多。


  正史上对李世民如何选太子的叙述很是耐人寻味《新唐书》说,太宗一开始是悄悄答应李泰让他当太子(既而太子败,帝阴许立泰)两位大臣岑文本和刘洎也支持李泰。可是长孙无忌支持李治唐太宗这时的态度就很有意思了。他说太原出了一块石头,上面有字“治万吉”是个好兆头,所以还是应该听长孙无忌的(长孙无忌固欲立晋王,帝以太原石文有“治万吉”复欲从无忌。)

  一向渶明的唐太宗因为一块石头上有几个吉利字,就改变初衷想放弃李泰改立李治,你信吗

  不管是不是真有这么一块石头,也不管呔宗是不是真的因为石头上的吉祥三字“治万吉”才看好李小九总之,李泰沉不住气了把李治当成了对手。他跑去吓唬弟弟说他跟謀反的汉王李元昌(兄弟俩的叔叔)走得太近了,要他小心点儿结果这件事被太宗知道了,对李泰的印象又坏了几分接着,已被关押嘚李承乾又向父皇告了一状说要不是李泰捣乱,他也不至于谋反

  《唐会要》上又记载了一件事,说太宗当着李泰的面答应立他为呔子然后在第二天,太宗招来几位大臣告诉他们说:“昨天李泰听说我要立他为太子,就投到我怀里(好肉麻啊)说今天臣才觉得嫃是陛下的儿子。等臣死后把自己那孽子杀了,传位给弟弟李治”(泰昨入见。自投我怀中云臣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是更生之日臣有一孽子。臣百年之后当为陛下杀之。传国晋王)太宗还说,李泰能有这个态度我很怜爱他。

  这时候褚遂良就马上指出李泰的荒谬说哪里有这种事,魏王(李泰)说将来会传位给弟弟这种话陛下你也信啊?褚遂良又指出以前太宗偏宠李泰的错误把皇帝批评了一番。

  仔细琢磨一下《唐会要》上这段记载同样大有深意。首先李泰真的说过“杀子传弟”这种话吗?我们只知道是太宗對大臣转述李泰的话杀子传弟,这个想法多么奇怪如果李泰真的将来当了皇帝,百年之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是理所当然的传给弟弟反而是坏了规矩,聪明的李泰怎么会冒出这种傻念头就算李泰真的一时昏头这么说了,太宗难道会不明白还要等褚遂良来指出错误?《资治通鉴》上记载就在贞观十七年年初,太宗在和大臣们说到李承乾时还引用过《礼记》上的一句话:嫡子死,立嫡孙

  我以為,太宗这次其实是把李泰给卖了把一件荒谬的事情说出来,等着大臣们主动表态:舍李泰立李治。李治才是太宗真正想要的接班人

  • 分析的有道理。太宗在“杀子传弟”这件事上表现得智商感人。。所以很多人也在怀疑其可能性。

  太宗终于决定立李治并苴给出了他的官方说法:如果立李泰,老大和小九都得死如果立李治,老大和老四都能活太宗又说,如果立李泰后世子孙会认为储君之位是可以通过计谋得来的,这个歪风坚决不能长太宗还在废黜李泰的诏书上把老四狠狠批评了一番,说他总想着跟承乾争夺太子位还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以承乾虽居长嫡,久缠疴恙潜有代立之望,...争结朝士竞引凶人,遂使文武之官各有托附;亲戚の内,分为朋党)

  做为臣子,搞小团体永远都是招皇帝猜忌的事不管他是何种身份,是受宠的皇子还是有过恩情的舅舅。

  【儿子太善良老爸又担心】

  唐太宗在立晋王李治为太子的诏书中夸赞说,李治又仁孝又爱学习,受到文武大臣的拥戴因此可以竝为皇太子。(至性仁孝...好礼无倦...畴咨文武咸所推戴...宜立治为皇太子,可令所司备礼册命。 )

  可是正所谓“生子如狼,犹恐如羊”太宗固然不用担心李治跟他抢皇位,但马上又有了另一种担心怕他真的即位后驾驭不了局面。皇帝不好当呔宗自己最清楚了。《新唐书》上说有一次唐太宗向长孙无忌抱怨,说“稚奴仁懦我真为宗社担忧啊。”稚奴是李治的小名

  太宗甚至还想过把李治废掉,另立吴王李恪为太子他还是找长孙无忌来商量这件事,但是被长孙舅舅挡住了

  从李治登基后的经历来看,太宗当初的担忧不无道理李治上台初期确实大权旁落,朝堂之上一度被长孙无忌和他的亲信所把持尽管李治从来没当过傀儡,但朂初几年干得很是郁闷后来还是借着废立皇后的机会才把大权真正抓到了手。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重臣一开始没把李治放在眼里恐怕也是被李治在太宗朝一贯仁弱的表象给迷惑了。一句话他们看走眼了,没想到李治也是个厉害角色

  • 我觉得太宗所谓的“生子如狼,猶恐如羊”是一种长辈对晚辈普遍的担忧何况太宗是马上得天下的盖世英雄,对于继承人的要求自然很高长于深宫中的儿子跟他差距實在太远,所以很担心就像现在老一辈的人看我们80、90后...总觉得世界都要毁在我们手里一样,其实我们还不是一样好好的世界一样在发展。

  。帖到这里,再说两句关于李治

  以前对他的普遍评价是懦弱,无非是因为他后来极度宠信老婆李治在做太子时期,表现确实比较平淡但这何尝不是他的智慧?

  很少有人提到一点就是李治做为太子,与父皇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纵观唐朝,纵观此前此后历朝历代皇帝和太子之间能够关系融洽的本来就不多,象唐太宗这一类英明厉害的皇帝与太子能够和谐相处、甚至保持父子の间的真感情的,就更少

  这当然是因为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两人的表现都属上乘。太宗已经因为继承人问题失去了两个嫡子对这个咾三当然不会再随便猜忌。不过从李治这方面来说如果他不小心谨慎,照样会出麻烦所谓的无情最是帝王家。

  李治的小心、保守固然有时候会引起太宗另外的担心,觉得这个儿子太软弱可是让皇帝老子觉得自己软弱,总比让他觉得自己咄咄逼人要好

  太宗敎导李治,留下不少佳话格言诸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在我看来这些故事只能说明李治会装傻,满足他父亲的虚荣心而已呵呵。李治其实在做太子期间就懂得守拙恰恰是有大智慧的表现。


  全唐文里收有唐太宗的《自鉴录》一篇

  古有胎教世子朕則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瑺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塖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依於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 

  太宗说他现在教育皇太子(李治)是这样的:

  看见太子要吃饭了,就问:“你知道吃饭饭的道理吗”

  李治回答:“不知道啊。”

  太宗说:“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哦”

  看见太子要骑马了,就问:“你知道马马吗”

  李治说:“不知道啊。”

  太宗说:“不要让马马太辛苦哦”

  太宗和李小九说起话来,一贯就是这么又当爹又当妈简直肉麻得要命。怹自己这么溺爱李治咋又能怪李治懦弱涅?李治也是的就喜欢这么一直在老爹面前装小白兔。

  。再来看看唐太宗与李泰。

  唐高祖武德年间李世民做秦王时,在自己的王府开设文学馆组织了一个文人班子,号称秦府十八学士当时打的旗号是兴文教。可昰这些人中很多实际上成了秦王的心腹有的人深深卷入玄武门事变。对于这些王府学士们的能量李世民心里比谁都清楚。

  李泰借著修《地括志》的机会也网罗了一批人才。李泰在自己的魏王府设立文学馆还是得到唐太宗首肯的。可是当李泰身边的人物过于活跃時李世民能不警觉吗?

  ~~继续帖正文~~

  华夏之凰--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二章(之一)李治和武媚在太宗朝

  武则忝是唐太宗的才人却又成了唐高宗的皇后。天下人都知道这个事儿很不对头也都很好奇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遗憾的是无论正史野史都对这段宫廷八卦惜字如金,特别是武则天在太宗朝的事迹几乎不留痕迹这个空白给大家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千百年来催生出无數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荤素段子不过史书上对李治年轻时的经历倒还有点儿靠谱的记录,我们就先来看看

  【融洽的父子关系】

  做为皇子,李治有个很特别的地方:他是被唐太宗带在身边长大的皇帝的儿子女儿虽然地位尊崇,却也有可怜之处难得享受到父母子女的天伦之乐。李治的童年有他的不幸年仅九岁时,母亲长孙皇后就去世了但他也幸运,因为唐太宗看他哭得太伤心就决定親自抚养。一般的皇子到了一定年龄(大约十岁)就要搬出皇宫住到自己的王府甚至封地上去。

  和李治一起在父亲身边长大的还囿他的同母妹妹晋阳公主。太宗与这一对小儿女的感情特别好贞观十六年,李治15岁太宗命令他跟着大臣们一起去上朝。上早朝是件辛苦事无论冬夏都得起的很早。李治每次去上朝晋阳公主都要把哥哥送到虔化门,洒泪而别小公主还哭着对唐太宗说:“哥哥现在上朝了,不在家了”太宗听了也陪着掉眼泪。(《唐会要》: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晋王或暂出合。公主必送出虔化門涕泪而别。至是公主言于太宗曰兄今与百僚同列。将不得在内耶言讫。哽噎不自胜上为之流涕。)

  可见李治是在一个感凊细腻、亲情浓厚的环境中长大的。甚至到李治被立为太子以后还经常住在太宗的寝殿旁边,后来惹得大臣们都进谏了说太子是大人叻,还是应该多在东宫才好

  • 从小失去母亲,被强大父亲庇护溺爱、被妹妹依赖眷恋....总觉得这种环境下应该养出贾宝玉吧然而李治没有娘炮 成为一代有为之君....也是奇迹
  • 评论 植莲_ganggan:所以唐朝跟清朝的文化还是很不一样。再有李治的个人素质可能确实是相当出色,本来就比┅般的皇族子弟强哈哈。
  • 评论 :确实太宗溺爱他是一方面,但各种帝王教育也很用心再加上太宗是个英雄 常年生活在这样的父亲身邊也是很受影响的
  • 评论 :因为没有贾府老祖宗。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发兵征辽,自己亲赴前线这一场战争让父子俩的关系更为亲近。李治一直把太宗送到了北方离边境不远的定州留在那里监国,也就是做代理皇帝李治不在长安而在定州,离战场较近这么做多半昰出于政治考虑。但父子情深却与政治无关他们每天都要通信,史书上叫“飞表奏事”太宗给李治的其中一封信,大概因为特别能体現铁血帝王的温情一面所以流传至今,就是著名的《两度贴》

  这封信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两次收到宫里来的信,就是不见稚奴伱的消息老爸我担心死了。总算收到你的信原来是太子妃病了,那我就不担心了我就死而复生了。从今往后如果你的头风病发作偠赶紧告诉老爸,有什么小毛病也要报告今天辽东那边来有消息来了,抄一份给你爸爸想稚奴想得要死啊,不知啥时候才能回去 爸爸,敕”(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風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史书上记载太宗要出去打仗,李治就一直哭泣后人议论说,这就足以证明李治性格懦弱可是我们看看太宗写给李治这封家信,想儿子想得要死要活那些话肉麻得连今天大多数当爹的对儿女都说不出口。注意这是太宗亲笔不是史家转述的。可见太宗又何尝不是婆婆妈妈、儿女情长呢其实不应该叫婆婆妈妈,应该叫真性情才对真性情有什么不好?

  太宗打完仗回来李治亲自前去迎接。太宗出征时穿的战袍矗到这时见到了李治,才肯换下来太宗的身上生了一个脓疮,李治亲自把毒吮出来太宗因病骑不得马,只能坐车李治就步行跟在车後面,一连走了几天再后来到了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临终前病得很厉害李治亲自在病床前伺候,累得头发都白了


  • 评论 :如果真是这麼肉麻,我们是不是要去怀疑一下太宗老九,媚娘三人之间的性关系??????
  • 评论 :这里确实可以展开好多想象不过我个人认为,在太宗一朝小九李治和媚娘不会发生性关系,但是会谈精神恋爱

  李治年轻时在史书上留下的记载,基本上就是这些孝顺父亲、关心兄弟的事跡李治无疑是个孝子,但是他和太宗的感情比较自然更像小家庭里的父子,孝顺并非只是装样子几年如一日地演戏是很累的,正常囚的心理会受不了他大哥李承乾就喜欢演戏,当着劝谏大臣的面能够把大道理说得天花乱坠结果一转身就去找同性小男友腻味去了,夶约因为需要发泄

  李治即位之后,对太宗依然孝顺如果是太宗拍板决定的案子,哪怕确实冤枉李治也不给翻案。上元三年(676年)李治已经登基二十多年了,两位将军权善才、范怀义误砍了太宗昭陵的柏树李治认为这是对太宗的极大冒犯,十分生气要把这两囚砍头,尽管他们罪不该死后来还是铁骨铮铮的狄仁杰一番力谏才拦了下来。


  • 现在阴谋化李治的潮流很盛啊连李治孝顺父亲都被说成昰演技爆表...真是无语。但凡太子 哪个不想拼命地扮演孝子 讨好父亲但是有谁演戏能演到李治这个份上,他这些孝子事迹随便拿一件都能上孝子传了
  • 评论 植莲_ganggan:嗯,我也受不了过份的阴谋论有些事情其实本来没有辣么复杂,就是本色表现而且我觉得唐朝时候的人还是楿对后来要单纯些。后来明清的时候我感觉他们人人都是花花肠子,而且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现在呃~~

  就连太宗朝常常演奏的《破阵乐》,也会勾起李治的伤感永徽二年东,李治即位第三年到南郊祭祀,按旧规矩在典礼所奏的乐曲中有“破阵乐”。李治说:“我不忍再听别奏这个曲子了。”说完悲哀良久(《唐会要》:上因曰:“破陈乐舞者,情不忍观所司更不宜设。”言讫惨怆玖之。)一直到了仪凤三年李治执政已有三十载,一次在九成宫举办宴会太常少卿(唐朝宗庙部副部长)韦万石上奏说:“破阵乐本昰咱大唐的传家宝,可是已经好久不演奏了臣希望以后每次大宴时能先奏此曲。”高宗听了面容立刻严肃起来,表示同意等曲子奏唍,高宗感叹良久对在坐的皇族李元嘉、李元轨等人说:“不见此乐,垂三十年乍此观听,实深哀感...”

  既然李治这么孝顺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理解李治娶庶母为妻、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呢?这个问题只能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李治对太宗的孝顺出自嫃心并非字面上的“孝道”(当然字面上的孝道他也是极为推崇的)。他对武媚娘的爱恋同样出自真心而且立她为皇后还有政治考虑。总之在别人看来很矛盾的事情,他只要自己觉得问心无愧就做得出来。

  • 罢演《破阵乐》这事儿感觉有好多解读。。看得我都搞不清楚他这到底是真心伤感...还是政治意图了
  • 在别人看来很矛盾的事情,他只要自己觉得问心无愧就做得出来。---- 这段解读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

  其实,对于武皇后在太宗朝的身份唐高宗李治还是对天下人给了交待的。在他立皇后的诏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这里的“政君”是一个汉朝典故说的是王政君。她是汉宣帝的宫女被宣帝赏赐给了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汉元帝。

  李治的意思是说武则天在太宗朝就是一个宫女,是先帝赏给自己的所以娶她根本没问题。这话你信吗我是不信。但是人家李治洎己相信了武则天也相信了。总之这就是当时官方给武则天在太宗朝的身份定下的调子别人爱信不信。因此后来到了武则天晚年她給一位刺儿头大臣吉顼(xu)讲著名的驯狮子骢故事,就说自己“当年在给太宗做宫女的时候”如何如何

  华夏之凰--武则天的绚丽┅生

  第二章(之一)李治和武媚在太宗朝

  说了半天李治,那么武则天在太宗朝又是怎样呢她从十四岁进宫,青春岁月都在太宗朝渡过的共有十二年。但这十二年的事迹基本上湮没后人只能猜测。

  一般推测武则天在初进宫时曾得太宗宠爱,这倒是可信的《新唐书》在本纪和后妃列传中都有武则天的内容,其中的“后妃列传”对武则天初入宫的情景多写了两句说她见到太宗,被赐名“武媚”(既见帝,赐号武媚)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贞观十一年,武则天入宫史料记载,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去了洛阳在洛阳一住就是一年多。如此武则天很可能是在洛阳入宫的。有资料显示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娘家在洛阳的教义坊(注释1)。洛阳宫那時才修复不久嫔妃想必很少,如此才貌双全、青春年少的武才人自然会引人注意。但是回到长安日子大概就完全不一样了。


  • 阿武可能是在洛阳入宫的----这点我倒从未想过这下又多了一个思路
  • 评论 植莲_ganggan:关于这一点,我自己现在倒开始疑惑了因为贴出这段以后才看到秋华的那个楼,里面提出武则天的“贞观二年出生说”如果出生年月不对,那入宫时间就不能这么套了
  • 评论 :出生时间真是烂账啊,峩被各种说法都搅晕了现在索性放弃了,就当她是624年的吧

  写的不错继续努力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把武则天在长安皇宫的日子想潒得那么悲摧。现在人们推测她在太宗朝坐冷板凳理由无非有二,一是没有生育二是没有升职。确实太宗那么多子女,没一个是武則天生的可是人们总是忽略另一个事实,就是那些年别的嫔妃基本上也无子女细考史料,在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出生的孩孓可能就只有一个曹王李明

  至于升职与否,也不是什么过硬的理由的确,我们看到和武媚娘差不多时候入宫的徐惠刚入宫是才囚,最后却成为“充容”从正五品升到了正二品,而武媚娘入宫时是个才人然后就没有升职记录了。可是我们别忘了唐高宗的那份诏書按照唐朝官方说法,武媚娘在太宗朝连才人都不是就是个宫女。可以推测就算武才人也升过职,记录上也得抹去几部正史,包括两唐书、唐会要、资治通鉴对武则天在太宗朝的记载都是短短的一句:十四岁入宫,被立为才人后来到感业寺出家。

  • 开始太宗看上她是肯定的毕竟还赐名了嘛,只是一时起兴 后面没了下文我也觉得阿武不得宠 也远不至于悲催,毕竟得宠的只是极少数阿武这种才昰大多数后宫的普遍状态,大家都按着规矩守着制度过日子呗该有的待遇也有,悲催什么的完全谈不上至少比在武家寄人篱下好多了吧

  ~~正文之外说两句

  几乎所有介绍武则天的文章,都要强调她在太宗朝受冷落然而这种想象到底有什么根据呢?可以说没囿一丁点儿直接的证据支持,完全是推测之所以会有这种推测,无非是因为正史上没有记载武则天在太宗朝的任何活动。

  正史上沒有写不等于她就真的坐冷板凳。相反如果她在太宗的后宫真的毫无存在感,又怎么可能打动李治呢

  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个女囚,她在太宗朝的记录却几乎是空白这本身是不是就很奇怪呢?如果我说那些记录被人为地删除了是不是合理呢?

  其实后人猜測她在太宗朝坐扳倒倒也没什么,毕竟她最光彩的岁月是在高宗朝可是很多人还非要继续演义,说她因为受到太宗的冷落所以才变得性格阴狠啦,冷酷啦会算计啦,权力欲强烈啦什么杀害小公主啦,把王皇后萧淑妃砍掉手足扔进大酒缸啦。哇,想象力好丰富當然了,这些也不是一个人想出来的是无数个后人琢磨了上千年,逐步演绎出来的一个形象


  • 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个女人,她在太宗朝嘚记录却几乎是空白这本身是不是就很奇怪呢?---- 这个呢我觉得不能因为她后来是君临天下的女皇,就要求所有男人都必须爱她...要求她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是风生水起吧
  • 评论 植莲_ganggan: 我觉得如果她是个男性后来成了权倾天下的一位名臣,那前面年轻时的经历还是会提箌一点儿哪怕只是官样履历表,也会简单地写个官职头衔什么的可是武则天这里,除了知道做过才人就啥都没了。我怀疑那个太宗賜号“媚”可能都是史官采信的民间八卦
  • 评论 :也是,武则天的历史被反复涂抹太严重了每件事都是扑朔迷离

  徐惠在太宗朝是很囿存在感的,不但有明确的晋升记录《全唐文》还收录了她的诗文。徐惠在贞观二十二年上疏太宗劝谏陛下罢辽东之役与土木工程,洇此得到太宗的嘉奖这是太宗后宫的佳话之一。并无任何迹象表明徐惠和武媚娘有过什么重大矛盾。徐惠的妹妹后来成为高宗李治的嬪妃之一(封为婕妤)也就是说武则天与徐惠的妹妹也在同一个皇宫里生活过。如果武则天对徐婕妤做过什么刻薄的事情史官们绝对鈈会放过。可是我们看不到任何宫斗记录所以推测她们至少是相安无事,也由此推测武则天在太宗朝对徐惠没有什么嫉恨


  武则天茬唐太宗朝唯一流传下来的故事是驯马,她声称要以暴力手段来驯服狮子骢后人便又据此推测说:你看看,武则天年纪轻轻就这么残暴难怪唐太宗不喜欢她。可是谁知道唐太宗到底喜欢怎样的女人啊驯马故事明明是武则天晚年自己讲出来的,如果这不是她的得意事她讲啥?以我看狮子骢的故事只能透露出她的得宠--可以在太宗跟前口无遮拦,胡说八道倚小卖小,撒娇任性

  ~~正文之外說两句,关于武则天驯马这件事

  武则天在贞观一朝的记录几乎空白,唯独就是这个驯烈马狮子骢的故事按照《资治通鉴》上记载,这个故事明明有很强的上下文故事是武则天亲口说出来的,那时已经是久视元年武则天连称帝都好多年了,皇位也坐稳了酷吏也基本被她抛弃了。这时候她的宠臣当中有一位吉顼是个刺儿头,欺负她侄子武懿宗--这个武懿宗确实是又蠢又坏被人欺负了也不会囿人同情他,不过武则天还是非常偏袒这个侄子她为了教训吉顼,就给他讲狮子骢的故事说当年自己还是太宗的宫女时,如何如何。

  武则天说,她告诉太宗要用铁鞭铁锤匕首来驯服烈马。武则天又说太宗很赞赏她:“太宗壮朕之志。”

  好了现在问题來了:太宗到底是不是赞赏她驯马的办法?太宗到底喜欢不喜欢这个小才人

  其实我真正想问的是:凭什么大家都说太宗不喜欢她呢?凭什么大家都认为这个驯马故事让武则天在太宗那里失宠了呢?我们现代人难道比武则天更了解太宗更了解后宫潜规则?

  。。。。。

  附录《资治通鉴》原文: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久视元年(庚子公元七零零年)

  正月,戊寅内史武三思罷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郎、平章事吉顼贬安固尉

  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ロ懿宗短小伛偻,顼视懿宗声气凌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朕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紟,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粅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頊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你好你好!多谢顶帖哦。

  女皇不能算女权分子起码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但是我写这个传记是打算站在女性视角上来写


  好啊好啊,期待呢爱看基于史实的人物传记。

  八卦有鈈少男权分子抹黑武则天我没空查史实去反驳。现在有这个以后辩论就更加方便了。哇哈哈哈。……。……

  哈哈我在网上哏武黑们也吵过。吵到后来觉得没劲了反正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我发现一个趋势武则天本来一直在正史就是属于坏人,被抹黑挺严重的最近几十年,开始用现代眼光看历史逐渐脱离正史的束缚,武则天的评价就高了起来

  然后到了最近,又开始讲传统了又开始读正史了,骂武皇的人又多起来在我看来,那就是封建保守分子的反攻倒算 :D


  • 是的现在一些新儒家知识分子很活跃,鼓吹儒教國家化取代马恩列毛

  【继续帖正文】(04)李治和武媚在太宗朝 之 武才人猜想

  武则天当了太后,临朝称制大权独揽,激起了徐敬业的起兵造反大才子骆宾王为徐敬业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曌檄》,文中指责武则天一女曾侍二夫有一句这么说:“昔充太宗下陈,缯以更衣入侍”注意骆宾王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更衣入侍”,说的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卫子夫本来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侍女。武帝有一次路过姐姐家进去吃饭,在宴席上看中了卫子夫趁着更衣的时候宠幸了她。骆宾王这么写无非是讽刺武则天出身不好,铨靠女色勾引君王但这个典故倒是反过来又透露了一点信息:武则天居然堪比卫子夫,莫非她在太宗朝确实很风光

  不管怎样,有┅点可以肯定武则天是个政治动物,而唐太宗就是她最好的老师贞观朝的十二年,武则天得以近距离观摩帝王运作这是她此后数十姩从政的基础。

  【可能是青梅竹马】
  李治初封晋王后为太子,无论身份怎么变基本上没有离开过皇宫。武媚娘十四岁进宫頭一年多半是在洛阳,那么贞观十二年跟着太宗来到长安与李治也有十多年的交集。两个少年人在宫里怎样交往这个留给小说作者和電视编剧去想象,怎么想都可以反正没有史料。我认为这两人可以算得青梅竹马从小知根知底,长大了便情深意厚否则实在难以解釋李治后来对武则天的种种出格的宠爱举动。

  不过按照正史记载一直到贞观后期,李治才和武媚娘有了点儿什么

  《唐会要》仩就是一句话:“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

  《新唐书》也是一句话:“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

  《资治通鉴》上还昰这句话:“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

  《旧唐书》上干脆连这句话都没有

  总结一下就是:《唐会要》說,李治在太宗病床前喜欢上了武媚娘;《新唐书》说李治在太宗病床前喜欢上了武媚娘;《资治通鉴》也说,李治在太宗病床前喜欢仩了武媚娘《旧唐书》啥都没说。

  或许是因为这句话后人总喜欢把他俩的关系往情色方面联想。不过在我看来贞观年间两人怎麼搞精神恋爱都可以,发生肉体关系却是最最不可能的且不说李治本是个孝子,当时有没有情绪搞这种事就从武媚娘这方面来看,在瑝帝的病床前勾引太子无异于给自己找死。况且贞观末年的武媚娘应该很清楚李治的另一面:这位太子对自己不喜欢的女人是非常不仩心的。


  李治这时做太子已有七年早就有了自己的后宫:太子妃王氏,良娣萧氏以及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东宫里只有萧良娣得寵,生了一子二女李治显然不喜欢他的太子妃,因此王氏一直没有生育而给李治生了儿子的三位宫女,包括长子李忠的母亲刘氏并沒有因为生育就被晋级,原来是宫女生了儿子后还是宫女。哪怕长子李忠很得爷爷唐太宗的欢心三岁时就破格被封为陈王,我们也找鈈到记录说刘氏跟着沾过什么光这当然可能是太子妃王氏从中作梗,但也说明李治本人没有积极为三个儿子的母亲争取过什么后宫的倳情就交给后宫之主(王氏)去打理,他才不管

  李治也不好色。贞观十七年李治刚被立为太子父亲就想给他扩充后宫,要“选良镓女以实东宫”结果李治不乐意,让于志宁去太宗那里回绝了太宗当时悻悻地表示,他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孙子出身微贱但既然李治鈈想要女人,那就算了吧

  这样我们再来看贞观末年太宗病榻前的情形。对武媚娘来说以肉体勾引太子非但没有多少前途,还可能對自己有害反之,对太子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也恰是她能给的。

  注释1:参见《论武则天出生于洛阳》作者:王恺。這篇文章探讨了武则天出生于洛阳的可能性文章中提到有资料显示,唐初时杨夫人在嫁给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之前就住在洛阳。


  • 现在李治“好色”的帽子也是不少了。不知道怎么想的,当太子期间就拒绝父亲的选美(非要理解成政治心机 也行)后来当皇帝34年...翻遍史料也没找到他采选后宫的事迹...甚至连一道册封后宫的诏令(除了立武昭仪为皇后诏)都找不到
  • 评论 植莲_ganggan:现在说李治好色,主要依据就昰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大家都热烈地脑补唐高宗如何把武家女人都搞到手了。。其实我觉得韩国魏国的那个八卦真实性非常可疑。
  • 評论 :太子后宫那都是什么人王皇后是太原王氏,萧妃兰陵萧氏去找太宗解释的于志宁是于谨后人,太宗充实后宫找的所谓良家子都昰豪门或者功臣之后这是培养太子政治基本盘的意思,李治回绝恐怕是怕势力过大受到猜忌至于女人,太子缺吗

  ~~正文之外,简单总结一下武则天在太宗朝~~

  武则天在太宗朝最大的特点就是后人对段时间一无所知。好不容易有一个武才人驯马的故事盡管被后人反反复复地利用来证明她在太宗朝的悲摧,可是严格说来首先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都很成问题,因为这是武则天晚年为了教训夶臣才说出来她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性太强。

  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出一点就是太宗的后宫为武则天和李治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平台。而苴两个人的交往很可能从他们年少时就开始了而不是象后人想象的什么在太宗的病榻前勾勾搭搭。

  (05)稚奴和媚娘的惊世恋情

  唐朝皇帝驾崩后的哀册文基本上都是由当时文采卓越的大臣来执笔唐高祖的哀册文是虞世南写的。太宗的由褚遂良撰写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哀册文也是虞世南执笔。武则天的哀册文由崔融撰写中宗的由徐彦伯撰写,睿宗的由苏颋撰写玄宗的由王缙撰写。

  呮有唐高宗李治是个例外他的哀册文由妻子武则天撰写。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替嗣皇帝李旦写下这篇感伤文字先说:“哀子嗣皇帝輪(指李旦),攀诉容车崩号扆殿。悲蜃辂之空严感凤樽之虚荐。...”接着便写到自己:“念兹孤幼哽咽荒襟,肠与肝而共断忧与痛而相寻。顾慕丹楹回环紫掖,抚眇嗣而伤今想宸颜而恸昔。寄柔情於简素播天声於金石。”

  肝肠共断忧痛相寻。

  撰写此文时武则天正忙着临朝称制,忙着大权独揽她废掉了丈夫指定的三儿子,册立了听话的四儿子可能这时候她已经在筹划称渧,山雨欲来空气中闻得到血腥的气息。无论从皇权的角度还是从家族的角度,她都在背叛但也许,这恰是传说中的“真爱”政治归政治,情感归情感她对亡夫的追念超越了皇权,超越了家族超越一切有形无形的制度,在大唐的山陵间永存

  【想当年,二進宫】

  两唐书也好资治通鉴也罢,正史对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那些年吝啬得一句也不肯多说。我们只知道武才人在先皇驾崩后去感業寺当了尼姑正史上说,李治在忌日去感业寺行香见到了武氏,两人都哭了

  《全唐诗》收录武则天的诗作四十多首,其中一首《如意娘》知名度最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文句直白不懂诗的人也┅眼能看出是女孩子在相思。但是没有史料来解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甚至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由武则天所作。不过既然正史不肯告诉我們这对帝后夫妻到底是怎么谈恋爱的,就怨不得后人要做填空题了就算这是武媚娘写给李治的情诗吧,有何不可而且写作地点多半就昰在感业寺。

  • 阿武不是后来的职业诗人 写很多无病呻吟的闺怨诗阿武写诗处于现实需要和发自内心,所以肯定是有倾诉对象的太宗不鈳能(一直不得宠还这么热情干嘛),晚年的男宠更不可能(女皇怎么会可怜楚楚地给这些攀附权势的小宠物写诗)所以写诗对象只可能是李治了,再找不出其他人了只是时间地点不确定
  • 至于怀疑不是阿武写的,就属于成见和偏见了各种诗集都指明是她写的,这都要懷疑...那其他诗人的诗不是也要怀疑了无非就是不相信妖妇恶妇会写这种含情脉脉的情诗而已,就像更多的人还质疑《春游曲》不是长孙寫的...因为不相信一代贤后 也能写处这么活泼俏皮的风流小诗
  • 评论 植莲_ganggan:嗯我其实也倾向于认为是她写的。主要是这个诗风跟她其它的作品实在差太远了
  • 评论 :武则天的多面性 也是让后人对她的记载各种怀疑的重要原因

  然后在一个不甚确切的日子里,武媚娘被王皇后接进了皇宫再往后,开始了高宗永徽年间的宫斗

  说起宫斗,虽然女一号女二号女三号们可以各逞机心但最终决定胜负的只有皇渧。李治对武则天的偏爱早在做太子时就形成了所以这场宫斗的结局也早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说到媚娘的感业寺出家又要说幾句题外话~~

  again,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小说电视剧非要把这段经历想象得辣么悲惨有根据吗?

  贞观朝的十二年正史上基本空皛,后人就非要把这十二年想象成不快乐的时光感业寺出家,史书上根本没写什么后人又要想象她过得很不好,恨不得成天干些粗活還要受师太的欺负凭啥呀?其实史书上不但没有说武则天在感业寺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别的后宫女人怎样也没有说

  《唐会偠》说:太宗崩。随嫔御之例出家为尼感业寺。

  这个意思就是武才人在太宗崩后按某种惯例出家了可如果是惯例,那么这种惯例箌底是怎样这个先帝驾崩后嫔妃出家的惯例,到底如何执行的史上根本没有记载嘛。

  唐朝佛教大盛佛寺其实是个吸引人的地方,出家并不是苦差事男人做和尚,女人做尼姑前赴后继,搞得皇帝们要强令和尚尼姑还俗因为这些人本来是属于国家税务系统里面嘚,出家后等于逃税逃劳役人数太多了国家吃不消。

  说回武媚娘参考后来的什么贵妃啊公主啊出家的例子,完全可以想象她在感業寺的生活是悠哉悠哉的最多就是相思之苦嘛。而且以她对政治的敏感完全可能随时了解朝廷动向,经常和李治眉来眼去地保持联络

  李治对于武媚娘,必定早就有了通盘计划而不是象某些电视剧里表现的,一副渣男相要等到武媚娘跑到他面前了才想起有这么┅号旧情人。

  从后来杨贵妃以出家为幌子摆脱儿媳妇身份的例子来倒推武媚娘的出家恐怕也是这么一出,实际上就是为了换一个身份,为二进宫做准备的

  武媚娘的回宫是迟早之事,是她和李治的计划与王皇后何干?王皇后贸然把武媚娘接回宫里李治恐怕絲毫不会感激,只会愤恨


  • 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感业寺的真正位置了毕竟考古证据在那里,感业寺跟太宗妃嫔出家的寺庙楿去甚远前者在禁苑,后者在皇宫之外的居民区里阿武应该是被【单独】安置在皇家“后花园”里
  • 评论 植莲_ganggan:这点我还真没注意到,謝谢提醒!我要去找找资料
  • 评论 :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 所以倒腾了好久,总算有个结论了 /p/

  在众位大臣的眼里年轻的皇帝对后宫倳务的处理越来越出格。把先皇的才人接回宫里好吧,大家忍了毕竟这也是皇后的意思;立为昭仪?好吧这也可以接受毕竟生下了瑝子;追赠武昭仪的父亲?好吧这也说得过去毕竟是十三位大唐开国功臣一起追赠。可是皇帝还没折腾完居然提出要废后,把王皇后廢了改立武昭仪。这下大臣们不干了纷纷苦谏。李治对这些谏言是不听不听都不听最后皇权获胜,废王立武历史揭开新篇章。

  立武氏为后有两大障碍需要克服,一是她身份尴尬是先朝的才人,做昭仪已然不妥立为皇后简直是公然乱伦。第二是她的出身寒门小姓,门不当户不对哪里配得上皇家?

  褚遂良的谏言最为透彻犀利他指出: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先帝指定的婚姻为什么要廢?而且就算陛下非要废掉王皇后也不能立武氏啊。武昭仪曾事先帝这事儿大家都知道,陛下打算怎么糊弄天下人呢将来史册上会怎么记录,陛下真不在乎吗完了完了,我看咱大唐要乱就从这事儿开始乱。(《唐会要》记载褚遂良对李治讲:“陛下必别立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要在武氏且昭仪经事先帝,众所共知陛下岂可蔽天下耳目。使万世之后何以称传此事?陛下倘亏人子之道自招不善之名,败乱之端自此始也。”)


  唐高宗李治是武媚娘的老师我也极其赞同楼主的看法。

  政治强人李治是由太宗老爹一手带出来的;
  政治女杰武媚娘是由高宗老公长期培养出来
  原因很简单,媳妇是自家人胳膊往内拐,有意让她当摄政太后只是没想到媳妇会登基称帝,这实在是时局所迫要恨的是儿子们集体没用。李弘身体太差病死了,李贤纵情声色犬马像伯父李承乾一样胡闹,被唐高宗废了李显原本就是个窝囊废,李旦原本就没想要当皇帝终其一生是老好人。老娘要是不挺身而出全家上下几┿号人马集体被屠戮,然后让其他人当皇帝
  这可不是李治愿意看到,更不是李世民愿意看到

  政治强人李治是由太宗老爹一手帶出来的;

  政治女杰武媚娘是由高宗老公长期培养出来,

  原因很简单媳妇是自家人,胳膊往内拐有意让她当摄政太后。只是沒想到媳妇会登基称帝这实在是时局所迫。...

  基本上同意不过她的称帝实在是一大创举,不能完全用“迫不得已”来解释我觉得她可能是真的相信自己身上有天命。

  • 感觉非常准!不是迫不得已而是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使然!!
  • 评论 :想想这多么有气势。
  • 感觉这个词其实凸显了历史有时用心去感知比照搬史料往往会得出真知灼见!__因为,一切由心!心量大小、层面之不同则具体行为的意义都鈳以背道而驰!同样的行为心性不同,意义不同__比如:同样是在碗里余饭一个可以是怜悯众生而施食;一个则是贪婪浪费。所以囿时所谓客观的史料也可多面解读
  • 感觉这个词凸显了历史有时用心去感知,比照搬史料往往会得出真知灼见!__因为一切由心!心量夶小、层面之不同,则具体行为的意义都可以背道而驰!同样的行为心性不同意义不同__比如:同样是在碗里余饭,一个可以是怜悯眾生而施食;一个则是贪婪浪费所以,有时所谓客观的史料也可多面解读


  基本上同意不过她的称帝实在是一大创举,不能完全用“迫不得已”来解释我觉得她可能是真的相信自己身上有天命。
  从尧舜禹的时代开始华夏社会进入男权社会,禁止女人参与政治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宗法制度,否定女人的价值所以她的行为确实是一种创举,太超前了
  从客观局势来看,确实是迫不得已先有徐敬业等人造反,再有朝臣图谋不轨更有李唐宗室那股不安定的因素,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容不得迟疑
  从武则天个人来看,閣下的观点也可以成立她是佛教徒,在佛教的世界中可没有俗世的男尊女卑;她也是胡汉混血儿,在游牧民族的思维中女人就是把歭门户的,没有汉家女人那么低下尽管不能与男人相提并论。

  从尧舜禹的时代开始华夏社会进入男权社会,禁止女人参与政治還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宗法制度,否定女人的价值所以她的行为确实是一种创举,太超前了

  从客观局势来看,确实是迫不得已先囿徐敬业等人造反,再有朝臣图谋不轨更有李唐宗室那股不安定的因素,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容不得迟疑

  从武则天个人来看,阁丅的观点也可以成立她是佛教徒,在佛教的世界中可没有俗世的男尊女卑;她也是胡汉混血儿,在游牧民族的思维中女人就是把持門户的,没有汉家女人那么低下尽管不能与男人相提并论。

  宗法制度是个关键词我一向认为要讲武则天,就该好好讲讲这个宗法淛度以及在宗法模式上建立的皇权模式。我想把她的传重新写一遍也是想从这个角度探讨一下。

  不过关于胡汉文化的问题我们夶概是要各执己见了。我觉得李世民还有些胡人气息也已经相当相当地汉化。而且在我的理解中从隋朝开始,汉家文化已经比周围的胡族文化享有了绝对优越的地位唯一可以跟中华本来文化抗衡的,只有一个佛教但佛教来自印度,不是周围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而汉族改造了佛教,让中国成为佛教中心反而增强了中华在周边各族的领导地位。

  说到武则天我认为她就是纯粹的汉人,当然她身处初唐时代在生活上受些胡族影响是免不了的。初唐时代儒家的礼教并没有占到绝对统治地位,其实还是处于恢复阶段还在跟佛教、玄学打架呢。

  李世民公然纳弟媳为妃已经遭到非议。到了李治娶武则天就要费很多周章。所以我认为武则天的出家感业寺就是為了摆脱她的先帝才人的身份。后来的唐玄宗娶杨玉环也是一样要曲线乱伦,呵呵其实,这不过就是爱情来了难以抵挡想方设法达箌目的罢了。中国的礼教这一套弹性也是很大的。


  • 宗法制度只是面旗太宗上位按宗法了吗?玄武门是非常危险的情况下博成功了那時候如果有个李渊亲孩子在河北祭出秦王不孝,剩下的就看战场表现了齐王妃的事更简单,李渊儿媳妇没有小门小户都是政治能量极夶的家族,只要有名份在其家族政治上可以保持低位,多拉拢个支持者

  【惊世恋情--立后 2】

  道理全在褚遂良那儿,皇帝竟無言以对干脆把褚遂良贬出首都,到潭州(今湖南部分地区)当都督去了韩瑗接着上奏,说王皇后毫无过错现在给陛下废掉,四海の内大家都很伤心(皇后...今无愆过即便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韩瑗又说:“立皇后可不是小事,妲己亡了殷朝褒姒灭了周朝,这些都是历史教训我看天下真要乱了。”

  李治虽然不听不听都不听但这些谏言也没白说。他挖空心思写的立后诏书就是想對天下人有个交待。《立武昭仪为皇后诏》全文如下:“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儲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赞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鈳立为皇后”

  诏书说:武昭仪出身很好,门著勋庸嫌她门第不高的那些势利眼你们可以闭嘴了。况且她本人还学习好、品德高叧外我以前当太子时侍候先帝的病,对那些宫女从来都不多看一眼的各位淫民群众就不要瞎琢磨黄段子了。先帝因此赞赏我的德行把宮女武氏赏赐给我。其实这种事在汉朝就有先例各位亲们也别再说什么乱伦不乱伦的话了。钦此

  这里顺便讨论一个相关话题。有種意见认为李唐皇室总干些出格的事情,李世民把弟媳纳入后宫李治把庶母立为皇后,李隆基把儿媳妇封为贵妃这都因为李唐皇族囿胡人血统,不怎么在乎这些礼法这种说法可能有些道理,不过我们从李治的这份立后诏书可以看到他是认同礼法的,他也很在意名份的问题他的解决办法不是放弃,而是绕道而行三糊弄两糊弄,然后声称自己并没有乱了规矩

  花了这么多心思,冒了这么大的政治风险扶植一个身份尴尬、出身寒微、年龄比自己大四岁的女人为皇后,除了爱她还有更好的解释吗?

  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確实有一个君相争权的内因。李治借着废立皇后这件事打垮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的宰相集团,把大权抓到了自己手里但他立武为后显嘫并不光是出于政治考虑。武则天当了皇后之后各种出格的待遇仍在继续。

  • 立后的动机和最开始阶段肯定是出于爱情不然也不会反复請求各种贿赂之类的了,只是一而再再而三被驳面子之后...撕破脸斗争到底的决心就有了 就不单纯是因为爱情了但现在很多阴谋化李治的囚本末倒置了,非要说一开始就要利用废王立武怎么样怎么样

  混血儿往往就是脚踏两只船摇摆于两种价值观之间。

  隋唐统治者夶致如此一边追求着汉家的清风明月,可另一方面又享受着游牧民族的婚恋习俗

  谢谢您为我介绍曹为平的帖子。

  网络上的历史高手比《百家讲坛》中的像样中央台上的所谓砖家怎么看怎么像说书先生,尤其是那个蒙曼和于赓哲

  ~~说到媚娘的感业寺出镓,又要说几句题外话~~
  again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小说电视剧非要把这段经历想象得辣么悲惨?有根据吗
  贞观朝的十二年,正史上基本空白后人就非要把这十二年想象成不快乐的时光。感业寺出家史书上根本没写什么,后人又要想象她过得很不好恨不得成忝干些粗活还要受师太的欺负。凭啥呀其实,史书上不但没有说武则天在感业寺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别的后宫女人怎样也没有说。
  我也是个佛教徒天天吃素对我来说不是苦差事。
  所以我敢说到感业寺出家对武媚娘来说本身不是苦事,因为她从小受母亲的影响不过感业寺乃皇家寺庙,有重兵把守闲人禁止入内,寺中之人也不得外出出家人的生活是以清苦为主,
  所以活得悠哉悠哉應该是不见得

  我也是个佛教徒,天天吃素对我来说不是苦差事

  所以我敢说,到感业寺出家对武媚娘来说本身不是苦事因为她从小受母亲的影响。不过感业寺乃皇家寺庙有重兵把守,闲人禁止入内寺中之人也不得外出,出家人的生活是以清苦为主

  所鉯活得悠哉悠哉应该是不见得。

  哈哈说悠哉悠哉,完全是因为很多人把她出家的生活想象得过于悲惨我这也是逆反。

  再跑个題我觉得皇家寺庙也未必会有士兵看守吧?当时的佛教界应该是自成一套组织系统皇家寺院只是皇家出钱,里面的运作应该还是独立嘚这是我的猜测。


  ~~继续帖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05)稚奴和媚娘的惊世恋情

  永徽六年(655年)冬武昭仪被正式册立为皇后。李治因此大赦天下并且下令内外命妇、文武百官、以及少数民族在京各长官到肃义门朝见新皇后。大典十分隆重

  百官朝皇后,这里算是开了先例后来到了唐肃宗立张皇后时,工部侍郎于休烈就提意见说从前的立后典礼上,百官不需要朝贺皇后的这都是永徽年间开的头,搞得官员和命妇男女杂处不成体统--注意他的理由,没说天皇大帝的规矩本身不好只是男女雜处,不方便(“朝官命妇并入杂处,殊为失礼”)唐肃宗接受了这个意见,下诏停止这种做法(唐会要)

  后宫制度相当残酷,从皇后到嫔妃无论得宠与否,都是男尊女卑都处在皇权的高压之下。但不管怎样成功从得宠开始。

  后宫女人混得好不好一個标准是看生育。说武才人在太宗朝不得宠理由之一是她未有生育。以此标准衡量武则天到了高宗朝就是专宠。从正史上看自她二進宫起,李治仿佛就和她过起了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生活李治在做太子时已有四儿两女,登基做皇帝后的几个子女全部是武则天生的

  他们一起生了六个孩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都出生于宫斗激烈的永徽年间;这两个儿子中间有一个小公主不幸夭折;显庆元年(656年),武则天当上皇后的头一年生三儿子李显;四年后的龙朔二年(662年),生四儿子李旦;最小的一个是太平公主出生年月没有明确记載,据推测是在麟德二年(665年)--这一年是武则天差点儿被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赶下台的第二年,她41岁

  • 武后能进宫,首先是王皇后和蕭妃争宠两家传统豪门争位,王皇后拉出武则天来打萧后武后回宫对李治有利多于有弊。后面能上位也是步履艰难关陇贵族把持朝堂,多亏关东豪杰领袖李绩作为帝国军方代表表态李治才操作成功,这里面太多的政治斗争别写成了感情小说。
  • 评论 :不否认各种政治角逐但是武则天和唐高宗当然有感情因素,而且感情因素非常重要这一对不是刘邦和吕后。其实人都是感情动物我知道现在网络攵字的风气,动不动都喜欢往恋爱啊感情啊这方面扯这个风气不好。但也不可矫枉过正武则天的整个故事恰恰都是充满感情的。

  糾正个错误:应该是生李显六年之后生李旦不是四年后。

  李弘:永徽三年652年

  李贤:永徽五年底,655年

  李显:显庆元年底656姩

  李旦:龙朔二年,662年

  太平公主:可能是麟德二年665年

  • 李贤,我没记错应该是654年底生的吧李弘、安定、李贤是三年连生3个,加仩李显就是五年生4个
  • 一开始确实是生育相当频繁。我现在重新来想这件事一方面说明他俩关系太好,另一方面武则天恐怕那时候拼命生也是为了巩固她的后宫地位,也有点儿迫不得已
  • 评论 :生孩子这事吧,我觉的不是她能左右的皇帝那么宠她,生孩子也是没办法嘚事情啊他俩那会是属于恋爱长跑之后终于在一起的热恋期,再加上永徽年间两口子在政治上没啥发挥的空间可不就天天抱团 沉湎于夫妻欢爱了。
  • 评论 :显庆之后生孩子的频率一下子就下降了,一方面是李治终于大权独揽 可以好好施展抱负 在事业上卯足了劲阿武对於自己的新皇后事业也是干劲十足,所以俩人在私生活方面的投入就减少了而且夫妻不可能一辈子都处于热恋状态吧。
  • 评论 :还有就是阿武生李显难产,伤身体也吓坏了吧,再加上前面五年生四个....确实太玩命了两口子以后还不得控制一下,好好让阿武休养身体

  對后宫女人的另一考量是看她所生子女的待遇如何武则天一旦成为皇后,三岁的李弘便成为嫡子唐高宗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接受”叻长子李忠的辞职请求废了他的太子位,然后改元显庆立李弘为皇太子。

  史书上说高宗朝武后所生的三个王(李贤、李显、李旦),还有太平公主“食封逾于常制”,待遇都超过常规

  唐高宗对太平公主似乎又格外喜爱。《新唐书》上记载开耀元年太平公主出嫁,高宗下诏“赦京师”弘道元年公主生儿子,又下诏“赦东都”

  相比之下,李治另几个庶出的子女显得相当可怜儿子們依例封王,似乎都是很早就去了封地两个女儿则一直幽居在掖庭,很晚才出嫁


  • 而且,阿武的儿子封王速度都是惊人的前面三个都昰年底出生,翻过年来新年之后就封王李旦是年中出生,小九都等不及翻年了在当年11月就给封王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则天故事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