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字的一切

  泪水,这是个什么玩意儿?我也搞不懂,有些人动不动就落泪,有些人直面残酷而无动于衷,这个我也不是很懂!  我不算一个泪腺很发达的人,也不算一个很铁石心肠的人,可是要提落泪,可就要追溯到外婆去世那年了。  什么?看电影电视剧落泪?开什么国际大玩笑!看《唐山大地震》《1942》你会哭?反正我不会。我想就算你流泪,也是压抑的苦痛的泪,这样哭太多,对身体不好。  我一向认为亲情和爱情是世上最为动人,也最值得落泪的两种情感,亲情这里不提,提爱情。我要说,没有人真正懂爱情,也没有哪对人的爱情就是最完美的爱情的,但有时候爱情就是那么的催人泪下,于悄无声息之间,无语泪流,心中带着温暖。  岁暮,除了读书没有别的消遣。当代人的书不爱看,太快餐化,太浅显画,满纸肤浅的自我解读,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近日读宋词,读到苏轼的《江城子》、贺铸的《鹧鸪天》,仔细体会其中深情,我居然会泪流,我对着镜子看自己,都有些不太认识自己的模样。  我索文学史上的悼亡词来读,潘岳的、元稹的、纳兰的,每每哀然泣下,不能自已。这一种情感,实在的久违的。  又想起现如今的泡沫剧,动不动就死去活来,动不动就声称自己是催泪弹,只不过为了煽情而煽情,说到底都是虚假的罢了。既然是虚假,我也毋须多言什么了。  在写一本宋词译注,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刚品析完,心绪难平,特来天涯排遣,盼知音。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22次 发图:0张 | 更多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③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①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中代指苏州。  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一棵梧桐,它的根半生半死,砍下它作琴,弹出的声音天下之至悲。词中用以比拟丧偶之痛。  ③旧栖:旧居,词中指活着的人居住的地方。  译文  我重回苏州,所见万事万物皆不复往日之景。你就那么离我而去了,好好的一起来的,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我年近五十,满头白发如霜,却失去了你。说好了做一对白头鸳鸯,而你却先飞走了。  人生短促,就好比原野的草,一岁一枯;也好似草上的露水,很快就干了。我住的居室和你的坟头相隔两地,可我们的心却永远依偎在一起。没有你同床共枕,我夜夜难眠,南窗之下彻夜听雨声。你去了,还有谁能为我在灯下缝补我的旧衣呢!
  贺铸(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因长身耸目,面色铁青,当时人又称他“贺鬼头”。贺铸是宋
贺皇后族孙,他的妻子也是宗室之女,可他的仕途却没有因此青云直上。贺铸为人豪侠尚气节,渴望建功立业,曾为武官,后转为文职。他不攀附权贵,喜欢纵论天下事,晚年退居苏州。  贺铸能诗文,尤其擅长词,成就也最高。他的词刚柔并济,风格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两派之长,部分作品描写春花秋月,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怨,近晏几道、秦观。他的爱国忧时之词又壮丽激昂,词风接近苏轼。贺铸善于锤炼语言和化用前人之句,他的词非常讲究韵律,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贺铸一生辗转各地担任低级官职,抑郁不得志,晚年定居苏州。这首词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作者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  贺铸妻赵氏,为宋宗室济国公赵克彰之女。赵氏,勤劳贤惠,贺铸曾有《问内》诗写赵氏冒酷暑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夫妻俩的感情很深。
  问内  ——贺铸  庚伏压蒸暑,细君弄咸缕。  乌绨百结裘,茹茧加弥补。  劳问汝何为,经营特先期。  妇工乃我职,一日安敢堕。  尝闻古俚语,君子毋见嗤。  瘿女将有行,始求然艾医。  须衣待僵冻,何异斯人痴。  蕉葛此时好,冰霜非所宜。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http://yy.china.com.cn/bdf  http://yy.china.com.cn/npx  http://bbs.tianya.cn/post-828-.shtml
  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肝胆洞,毛发悚,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要写贺铸,这首词不能不提起。我是20多年前背诵这首《水调歌头》,现在写出来,一些字可能有误,但是这首词绝对是非常豪气的。
  历史高级群 学海泛舟—逐鹿天下(群号:) 在此十分欢迎天下各位英雄豪杰加入,在这不在乎种族,性别,年龄,只要你热爱历史,热爱生活。
  说实话第一次读这首词,但读着读着,心里有些沉重。到最后一句"谁复挑灯夜补衣?"本来平常看来很普通的一句,却在这首词里边起到了这朴实的奠定。  
  @孤灯书生 6楼   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肝胆洞,毛发悚,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要写贺铸,这首词不能不提起。我是20多年前背诵这首《水调歌头》,现在写出来,一些字可能有误,但是这首词绝对是非常豪气的。  -----------------------------  贺铸可以说是一个鬼才,他的婉约词不输秦观、柳永,豪放词却也不输苏轼、辛弃疾。  再看他为人,青年时代,侠义热肠,可中晚年时却不得志,故而他又将很多豪情含蓄地夹在了看似婉约的作品中。
  原以为肯定没人回复,想不到过了一夜还不算冷寂
  《宋史·贺铸传》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  初,娶宗女,隶籍右选,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是时,江、淮间有米芾以魁岸奇谲知名,铸以气侠雄爽适相先后,二人每相遇,瞋目抵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谈者争传为口实。  元祐中,李清臣执政,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稍务引远世故,亦无复轩轾如平日。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铸所为词章,往往传播在人口。建中靖国时,黄庭坚自黔中还,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为似谢玄晖。其所与交,终始厚者,惟信安程俱。铸自裒歌词,名《东山乐府》,俱为序之。尝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之后,且推本其初,出王子庆忌,以庆为姓,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改为贺氏,庆湖亦转为镜。当时不知何所据。故铸自号庆湖遗老,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
  再来一首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①十年:指王弗去世已经十年。王弗是1065年去世,苏轼作这首词是己卯年,也就是1075年。  ②千里:王弗的墓在苏轼四川眉山老家,而苏轼此时在山东密州任职,两地相隔遥远,所以称“千里”。  ③小轩窗:指小室的床前。  ④短松冈:苏轼葬王弗之地。短松:矮松。  译文  十年光景,你我一死一生,两下音信茫茫。就算不刻意去思念,这份久远的深情在我心中也难忘。你孤独的坟墓在千里之外,我找不到地方诉说我心中的凄凉悲伤。纵然我们能够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白如霜,已经不再是当年模样。  夜里做了一个梦,我梦见我回到了家乡,看见你坐在小窗前对镜梳妆。我俩相互望着对方,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处说起,唯有泪洒千行。料想每当明月之夜,我想起你在那植满小松的山冈,我思念情深,痛欲断肠。
  王弗是苏轼的结发妻子。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十六岁的王弗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夫妻二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与苏轼结婚十一年后患病去世,这对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苏轼心中的悲伤和精神上的痛苦几乎让他无法承受。苏轼对王弗用情极深,即使王弗去世多年也不能忘却。每当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波折时总是会想起王弗,想起当初的美好安静的时光。
  苏轼其人,我想就不消多说了。  我想说,我们每个人在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时总会想起一个人,这个人一定是自己最爱最亲的那个人。因为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我们才会觉得生活还有希望和意义,还能体会到人间的温暖。苏轼的“那个人”就是王弗。可当自己需要那个人呵护安慰的时候,可斯人却已经身埋黄土,如何不悲!
  不懂古文,顶顶为三分  
  哇  
  难得性情,顶起!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 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面对这样的深情,解读都似乎是一种伤害,那是需要在生命里反复吟唱,静夜中不断怀思的乐音。无数的人毫不吝惜地把“绝唱”这个词赠与了这首词,然而,时光流转了千年,我们又听到了一声相似的叹息,那叹息给予了我们有一篇值得反复玩味的美文,也让我们更深切地领会了苏子心中的创痛,两个文人千年的唱和,诉说着人世间最值得感念的深情。这就是巴金先生所写的《怀念肖珊》和《再忆肖珊》。不再过多的评说什么,我摘录了其中两个段落,作为本文的结尾,这是《江城子》最深沉的诠释,在这样一个滥情的年代,我们庆幸还有这样的情感值得我们永远的祭奠: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她不断地给我安慰,对我表示信任,替我感到不平。……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历历在我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着车子的驶近,等待着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我应当振作起来,哪怕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作肥料。
  顶  
  一个字:好帖!  
  看了开头,写的不错,继续,会关注  
  90年代四川电视台苏东坡电视剧经典之极,记得里面有首插曲。唱的江城子,把诗词演绎得比原著还感人。
  要说悼亡妻的诗词,元稹的离思五首应该也算吧  
  取次花丛懒回顾  
  好文  
  下面读读元稹的悼亡词。元稹这个人的个人情感生活是颇为后人所诟病的,在文学上他与白居易齐名,个人生活上这两位也可谓志趣相投,他们一起同过窗,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脏,就差一起扛过枪了。狎妓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娱乐。  白居易嫖归嫖,没留过多少情诗,元稹就不同了,和薛涛的事搞得满城风雨,之后又写《莺莺传》,终究还不是非常大气。  不过元稹这家伙才情那是没的说的,他属于“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那种男人,在他看来,玩女人那是男人的娱乐,而对自己的妻子那得用真感情。  感情这东西装是装不出来了,而且还要用文字装出来,那更是不大可能!
  离思五首  ——元稹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翻译: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光斜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一会儿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翻译: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翻译: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第四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  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翻译: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赏析的文字我就不贴了,我觉得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一样,再牛叉的品析都带有主观性,反而是局限了读诗的人。
  韦丛,元稹爱妻,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却在二十七岁时不幸死去。  如果韦丛能读到丈夫的悼亡诗。我想她一定会幸福的流下眼泪来,可惜元稹写给她的这些诗,她却不能读到,只有感动千百年来有幸读到读懂它的人了……
  @青砚1989 33楼   韦丛,元稹爱妻,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却在二十七岁时不幸死去。  如果韦丛能读到丈夫的悼亡诗。我想她一定会幸福的流下眼泪来,可惜元稹写给她的这些诗,她却不能读到,只有感动千百年来有幸读到读懂它的人了……  -----------------------------  所以啊。  后人以佳句之可堪吟诵,始感念红颜之薄命。  当时之哀,遂化为永恒。
  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翻译  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  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  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
  遣悲怀三首  ——元稹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翻译  往昔开玩笑说死后的安排,今天都一一摆到我面前来。  施舍衣裳早已没剩下几件;只留下针线盒我不忍打开。  想起旧日情意更怜惜婢仆,也曾因梦见你而赠送钱财。  我知道这种遗恨人人都有,贫贱夫妻样样事使人悲哀。
  三首诗词读过了,哀思氛围最重的,是苏轼,最含蓄而情深的,是贺铸
  贺铸这首真让人想流泪啊
  在高中那会,偶然在一张语文试卷上读了这首词,顿时自己就呆住了。词中给人的那种悲伤只在开首两句就足以催人心肝,更不用论余下了!
  马  
  @孤灯书生
18:16:11  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肝胆洞,毛发悚,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要写贺铸,这首词不能不提起。我是20多年前背诵这首《水调歌头》,现在写出来,一些字可能有误,但是这首词绝对是非常豪气的。  -----------------------------  这首是六州歌头、、、、不是水调歌头。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改名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年间进士。  其妻为当时的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
  我更喜欢纳兰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初识这首词的时候,是在高中的考场上,一首词,我读了十几遍。对往事的描写只有两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足以道尽一对志趣相投的夫妻的恩爱日常,少的恰到好处,也美好的恰到好处。可惜上苍独爱悲剧,于是,只剩下了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慨叹。纳兰的悼亡词让人不忍卒读,也不忍不读,唉!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如何看待鲁迅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 知乎53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465分享邀请回答542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6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遂越货而亡的亡字指的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遂越货而亡的亡字指的是什么意思
遂越货而亡的亡字指的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死掉了。【释义】:于是小偷偷完财物后逃走了。(越货:抢夺抢劫财物。)   【出处】:《智犬破案》:盗劈僧首,立仆。遂越货而亡 。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小偷就砍下僧人的头,僧人就倒在地上,死了。于是小偷偷完财物后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僧人进入房间,看见了那位僧人的尸体,非常惊讶。)
采纳率:7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字也许生命中最美的,就是这种没有结果的感情。一切都来不及表达,所有的,可能都因死亡或错过而冰封。活着的我们只能用记忆得到
字也许生命中最美的,就是这种没有结果的感情。一切都来不及表达,所有的,可能都因死亡或错过而冰封。活着的我们只能用记忆得到一点点人世间的暖意,真情只是如雪片,纯洁,晶莹,凉丝丝,脆弱得随时会融化在世俗的阳光下……
字也许生命中最美的,就是这种没有结果的感情。一切都来不及表达,所有的,可能都因死亡或错过而冰封。活着的我们只能用记忆得到一点点人世间的暖意,真情只是如雪片,纯洁,晶莹,凉丝丝,脆弱得随时会融化在世俗的阳光下……
上一篇: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折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
下一篇:我们有时会说:啊,我被利用了被骗了,但我深入观察,发现被骗和被利用的后面都是因为我自己有个“要“与“不要”,大部分的情况下,如果我不是别有所图,就不存在所谓的被骗被利用。成长第一步: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负起责任,不做受害者。——张德芬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亡羊补牢字面的意思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