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孙行者下联:月移青山动;求下联?

对对联,上联:青山绿水百花苑,求下联?对对联,上联:青山绿水百花苑,求下联?山中吃货百家号上联:青山绿水百花苑,求下联?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明媚三月,适合踏青,让心灵遇见属于自己的青山绿水!柔柔的风儿吹着,暖暖的阳光照着,舒舒服服地躺在绿绿的草地上,侧耳倾听大自然的生命!有风吹树叶的声音,有哗哗地水流声,有小鸟的啼鸣声。就这样一个人独守自己的一方蓝天,想躺多久就躺多久,躺够了就起身欣赏眼前的美景,不知名的野花一簇一簇的绽放着美丽,蜜蜂蝴蝶忙碌着飞舞着,不忍打扰它们,就静静地看着。正如大家所说,有了青山绿水才有了诗和远方!故出此有关青山绿水的上联:青山绿水百花苑,求下联?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山中吃货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各种美食尽在吃货天堂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查看: 2146|回复: 43
]《网络楹联鉴赏》十八、鉴赏文章
苏轼的楹联艺术探微 作者:傅小松& &&&苏轼又是早期楹联发展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郭绍虞游四川眉山三苏祠时曾填《沁园春》称赞他:“一门才哲翩翩,数玉局堂堂路最宽。于诗、词、骈、散,都臻化境;法书、绘事,均富云烟。”其中“骈”也可包括其联语创作。苏轼的楹联作品并不见于他的作品集,今人只能从宋元明清的笔记、诗话、文集、方志、野史之中去搜索他的作品,尽管挂一漏万,但仍有近百副之多,足见苏轼的楹联创作并不少。& &&&据宋代陈鹄撰的《耆旧续闻》:苏轼在海南儋州遇赦北归。他的谢表中说:“七年远谪,不意自全;万里生还,实为天幸。”这是不自觉地集用了班固《汉书》中的成句。有人说这两句话后来制成楹联,悬挂于室。& &&&苏轼在黄州,曾自题东坡雪堂联云:& && & 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 &草木似名节,久而后成。& &&&此系集刘秉传语,颇富哲理。& &&&据宋代僧惠洪撰的《冷斋夜话》载:南方人称睡觉为“黑甜”,饮酒为“软饱”。苏轼遂作对句云:“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又记载说:某村校书已70岁了,买的小妾才30岁。在喜宴招待客人时,恰巧苏轼路过,村校书高兴地请苏就席,并求赠句。东坡戏作一联:& && & 侍者方当而立岁;& && &先生已是古稀年。& &&&据宋代陈师道撰的《后山诗话》载:苏轼在惠州时,广州太守每月赠酒六壶。一次小吏送酒途中跌破了酒壶,酒全流走了。苏撰联答谢太守道:& && & 不谓青州六从事;& && &翻成乌有一先生。㈠& &&&据宋代叶梦得著的《石林诗话》载:东坡尝为人作挽句云:& && & 岂意日斜庚子后;& && &忽惊岁在己辰年。& &&&叶梦得评价说:“此乃天生作对,不假人力。”㈡& &&&苏轼一生做过多年的地方官,又数遭谪迁,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许多风景名胜处留有题联。& && &&&万松时洒翠;& && & 一涧自流云。(题扬州西园船厅联,载高扬《扬州联话》)。& && &&&石路萦回九龙脊;& && & 水光翻动五湖天。(题无锡惠山九龙山山巅摩崖联)& && &&&郭令公历中书二十四考;& && & 广成子住空同万八千年。(题杭州西湖孤山岁寒岩联)& &&&苏轼远谪岭南、海南途中,有题江西吉水龙济寺联:& && &&&天上楼台山上寺;& && & 云边钟鼓月边僧。& &&&题广东儋耳望海亭联:& && &&&贪看白鹭横秋浦;& && & 不觉青林没暮湖。& &&&题汨罗玉笥山屈子祠联:& && &&&诗笔《离骚》亦时用;& && & 文章《尔雅》称吾宗。& &&&又有戏秦观、柳永联云:& && &&&山抹微云秦学士;& && & 露花倒影柳屯田。& & “山抹微云”是秦观《满庭芳》首句,“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阵子》中名句。苏轼各以其词句来比喻其艺术情调。& &&&从上述所举来看,苏轼的楹联创作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则体现出自然、豪放、恢谐、博学的特点,也体现出他旷达幽默的性情,与他诗、词、文的风格相一致。其特点具体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恢宏的气势& &&&苏轼为词,多豪壮沉雄之作,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须由关西大汉来唱。其楹联,特别是名胜联,亦多呈现气势恢宏的豪放风格。且看其题广州真武庙联:& &&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可矣;& && & 有伏虎降龙手段,龟蛇云乎哉。& &&&此联赞叹威镇一方的神仙的雄姿,抓住塑像外在和内在特征,写来生动豪迈,栩栩如生。& &&&据宋代陈正敏撰的《遁斋闲览》载:媚儿是一豪士的宠姬,善舞,“容质虽丽,而躯干甚伟大(高大)。”一日,歌舞后向苏轼乞字,苏作联云:& && & 舞袖蹁跹,影摇千尺龙蛇动;& && &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 &&&虽写歌舞,却极具气势,前人谓“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㈢但语意中暗蕴讥讽。结果,媚儿赧然不悦而去。& &&&从苏轼某些戏赠联中,也可以看出他开阔的心胸,宏大的气度。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东坡之词旷”,无东坡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其联也是如此。他被贬黄州,曾以“求田问舍”为事,筑室于东坡,在一块荒地上耕种自给,自号东坡居士。友人王文甫寓居武昌县东湖,苏常至王家做客。据宋代张邦基撰的《墨庄漫录》载:“一日逼岁除,访王文甫,见其家方治桃符,公戏书一联于其上。联曰: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吟联见人,可见苏轼虽身处逆境,仍不失大家风度。& &&&二、浓郁的诗味& &&&苏轼是诗词大家,他以诗人的眼光和诗的表现技巧来撰写楹联。苏轼是最早撰写每边三句对联的作者之一,其题许昌天宝宫联云:& && &&&庙貌与天齐,云去云来风不定,无异空中楼阁;& && & 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真乃仙境蓬莱。& && && &此联着意对天宝宫的宏伟高大和画工技巧的精湛进行描绘,语言明白,平淡中透出典雅,富有诗情画意。& && &又如其著名的挽朝云联:& && &&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朝云(),姓王,字子霞,苏轼的妾。此联流露出作者失去一红颜知己的痛惜,感情真挚动人,又将缅怀侍妾与表达人生感悟紧密结合起来,大大加深了联语的内涵层次。对仗工整,尤以“暮雨”对“朝云”浑然天成,恰到好处。此联和他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论者认为此联是楹联史上第一副挽妻(妾)联。不过,《楹联续话》又说这副挽联是清人严问樵为“姬人没于清江”而撰。看来是否苏轼所作,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绝妙的应对技巧& &&&苏轼智对辽使的故事广为流传。此故事主要有两个版本,《楹联丛话》说是对契丹使者,其上联是:& && &&&三才天地人;& &&&苏轼对云:& && &&&四诗风雅颂。& &&&因汉代传《诗》者有鲁诗、齐诗、韩诗、毛诗,凡四家,故谓四诗。《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故曰风雅颂。岳飞之孙岳珂撰的《桯史》则谓对辽使,苏轼之对句云:& && & 四德元亨利。& & “四德”本应为“元亨利贞”,这里为避宋仁宗赵祯讳省“贞”字。两个对句皆巧用修辞,妙不可言。& &&&据《巧对录》载,苏轼陪高丽使者出游,在一宝塔前遇一老翁。苏轼对使者说我国男女老幼皆善作对吟联,使者便以宝塔为题出上联:& && &&&独塔巍巍,七级四方八面;& &&&老翁听罢,连连摆手而去。使者便说,老翁根本不会对对子。苏轼笑道,老翁用的是哑谜对,其意是:& && &&&只手摆摆,五指两短三长。& &&&使者明白,这是苏轼的急中生智,却也十分佩服。& &&&总之,苏轼的楹联创作是他整个文学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这一“部分”,我们也能窥见他在文学史上的伟大。& &&&注 释:㈠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31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㈡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41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㈢胡寅:《酒边词序》,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册引,5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俞樾楹联艺术初探 作者:傅小松一& &&&俞樾(),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生于德清县城东门外乌牛山麓南埭圩(今城关乡金星村)。24岁中举人。30岁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威丰二年(1852)授编修,举家迁北京南柳巷。五年充国史馆协修,八月出任河南学政,次年二月主考。七年七月,御史曹泽(登庸)弹劾他所出试题割裂经文,被革职回京。八年春南归,居苏州饮马桥,时与陈失、宋翔凤相交,切磋经学。十年返德清,后展转绍兴、上虞、宁波、上海等地。同治元年(1862)春抵天津。四年秋,经两江总督李鸿章推荐,任苏州紫阳书院主讲。六年冬,任杭州诂访经精舍主讲。其间,先后至菱湖龙湖书院、上海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长兴箬溪书院讲学。十三年,在苏州马医科巷购地建宅,屋旁余地成曲尺形,叠石凿池,栽种花木,题名曲园。此后,往返于苏杭之间。光绪二十四年,因年老辞去诂经精舍讲席。二十九年,乡举重逢(中举人满60周年),复任翰林院编修。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元日)卒,葬西湖三台山东麓。临终前作留别诗10首,代讣辞行。瑞安孙诒让作《哀世丈俞曲园》挽联云::& && && &&&一代硕师,名当在嘉定、高邮而上,方冀耄期集庆,齐算乔松,何因梦兆嗟叱,读两平议遗书,朴学销沉同堕泪;& &&&卅年私淑,愧末列赵商、张逸之班,况复父执凋零,半悲宿草,今又神归化鹤,拈三大帙手墨,余生孤露更吞声。& &&&俞樾为清末一位大学问家,撰有《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文疑义举例》、曲园杂纂》、《俞楼杂纂》、《茶香室丛钞》、《曲园自述诗》及《右台仙馆笔记》、《老圆》、《骊山传》、《梓童传》、《七侠五义》(改编本)等学术著作。所作笔记,搜罗宏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不少参考资料。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达250卷。能诗善联,《清史·俞樾传》评曰:“所作诗温和典雅”。楹联则公认为大家巨擘,作品极为丰富,自编成八卷,皆收入他的《春在堂文集》。& &&&俞樾与李鸿章同为曾国藩的门生。两人所走的道路却大相庭经。李鸿章一心从政,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俞樾却埋头文字,“学究天人际,名垂宇宙间。”曾国藩评价他的两位高足,曾坦率地说,他不喜欢象李鸿章那样醉心于爬官,但也不愿意象俞曲园那样专攻学术。但俞樾倒是自得其乐,他的著名自挽联云:& &&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 &&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俞樾的楹联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创作联,共六卷。即《春在堂楹联录存》五卷,《春在堂挽言》一卷。另一类是集联,共有8种。《春秋人地名对》,载入《春在堂全本》之《曲园杂纂》,另有七种集碑字联书,未收入《春在堂全集》,而是收入清雷&&《娱萱室小品》,简介如下:& &&&1、《峄山碑集字联》,原碑为小篆。全书收联99副,自五言至十七言不等。& &&&2、《校官碑集字联》,原碑为汉隶。全书收联100副,自五言至十二言不等,以七言最多,占70副。& &&&3、《曹全碑集字联》,原碑为汉隶,全书收联97副,自五言至二十五言不等,其中七言占62副。& &&&4、《鲁峻碑集字联》,原碑为汉隶,全书收联103副,自五言至八言均有,七言占61副,八言39副。& &&&5、《樊敏碑集字联》,原碑为汉隶,全书收联109副,其中五言六言只有三副,七言八言各50副。& &&&6、《纪太山铭集字联》,“太”又作“泰”,原碑为唐玄宗所书隶书崖刻。全书收联81副,其中五言六言各六副,九言十言十一言各一副,七言八言各30多副& &&&7、《金刚经集字联》,此佛经为东晋鸠摩罗什译,历代有书迹多种,如唐王知敬、宋赵安仁等人均书过此经。全书收联98副,其中四言八副,五言32副,六言六副,七言37副,八言12副,十言十一言十二言各一副。& &&&集字联虽亦称集联,实则不同于集诗、集词、集文。后则是集成句,上下联皆非自己创作。而集字联乃集字成句,与平时创作联语没有什么不同,因所集字限于碑帖,故难度更大。 二& &&&在联史上,称圣者,称大师者颇有几人,前如李渔、纪昀、孙髯、阮元、梁章钜,后如曾国藩、王闿运、方地山等,但似乎都不若俞樾更加合格。俞樾可称专业联家,数量既丰,水准亦高,集前贤大成,融合众长,转益多师,兼备诸体,并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前人谓其联“诗味浓、意境远”,写景有“天然画意”,抒怀则有“古中遗风”。内容亦不失广阔。时人谓其与纪昀并称为清代楹联两大家。& &&&俞樾的楹联,工稳大气,平淡从容,初读不觉夺目,久读则味之愈浓,如陈年老酒,无穷意蕴始徐徐而出。读看其挽姚夫人联:& &&&四十年赤手持家,卿死料难如往日;& &&&八旬人白头永诀,我生亦谅不多时。 初读似无长歌当哭之语,细读则味出先生老年丧妻之沉痛,感情真挚,有陶潜之笔调也。& &&&又有名胜联如:& &&&占全湖绿水芙蕖,胜国君臣棋一局;& &&&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飞。& &&&此题南京莫愁湖联。从表面上看,和彭玉麟、李篁仙那种“境界似春花秋月”般笔调相比,要平淡、朴实得多。但品味再三,始觉是少有之大手笔。联语高度概括了莫愁湖的主要特征物精华所在。既有碧水青莲、画栋雕梁的美丽景色,更有朱元璋与徐达对奕及美女莫愁远嫁卢家的久远历史传说,最富幽情深意。语言锤炼浓缩,境界幽远。& &&&再看其题戏台联一副:& &&&一部廿四史,演成今古传奇,英雄事业,儿女情怀,都付与红牙檀板;& &&&百年三万场,乐此春秋佳日,酒座簪缨,歌筵丝竹,问何如绿野平原。& &&&此联稍见词墨飞扬,但与古今其他刻意构思、追求轰动效应的戏台联相比,还是显得沉静、平和,但其内容充实,概括性强,对仗工切,字字精纯湿润,落落大方,当推佳作。& &&&俞樾联并非一味平淡,其于平淡之中,有时则显奇崛之气。如其赠人联:& &&&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陈同甫一流人物,如是如是;& &&&醉吟几篇旧诗,闲尝数盏新酒,白香山六十岁时,仙乎仙乎。& &&&此为贺清末名吏、诗人金安清六十寿联。吴恭亨则评曰“浑成可喜“(见《对联话》)。上联前两句由陈同甫(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文中成句化出,下联前两句则由白香山(白居易)诗句化出。同时将金与陈、白两人并举,虽过甚其辞,但契合金的性情、(民国人胡君复称之“喜谈经济,意气浩然”)才华及六十寿辰,可谓巧妙。& &&&俞樾的集碑字联,古朴浑成,静穆深远,其中有不少名作,久传于世,惜今人未识乃先生作也:& &&&书有未观皆可读;& &&&事经已过不须提。(集《金刚经》)& &&&观五岳而知众山小;& &&&凡百川咸于大海归。(集《纪太山铭》)& &&&古人所重在大节;& &&&君子于学无常师。(集《樊敏碑》)& &&&清绝作诗无俗字;& &&&闲来叩户有高明。(集《校官碑》)& &&&俞曲园和彭玉麟是儿女亲家(彭之孙女嫁俞之孙),彭死后,清廷为他的饰终之典甚隆重,并在西湖为他建立专祠。祠联由俞曲园撰写,长达三百三十四字。为俞氏平生最长之作,也是晚清著名长联之一。联云:& &&&伟哉斯真河岳精灵乎!自壮年请缨投笔,佐曾文正创建水师,青旛一片,直下长江,向贼巢夺转小孤山去,东防歙婺,西障湓当,日日争命于锋镝丛中,百战功高,仍是秀才本色,外授疆臣辞,内授廷臣又辞,张林泉猿鹤,作霄汉夔龙,尚书剑履,回翔上接星辰,少保旌旗,飞舞远临海,虎门开绝壁,巉崖突兀,力扼重洋;千载后过大角炮台,寻求遗迹,见者咸肃然动容,谓规模宏阔,布置谨严,中国诚知有人在;& &&&悲夫今已旂常俎豆矣!忆畴昔倾旧班荆,藉阮太傅留遗讲舍,明镜二潭,勤营别墅,从珂里移将退省庵来,南访云栖,北游花坞,岁岁追随到烟霞深处,两翁契合,遂联儿女因缘;吾家童孙幼,君家女孙亦幼,对桃李秾华,感桑榆暮景,粤峤初还,举步早怜獘壁,吴阊七至,发言益觉& & ,鸳水遇归桡,俄顷流连,便成永诀;数日前于右台仙馆,传报噩音,闻之为潸然出涕,念风物不殊,琴歌顿杳,老夫何忍拜公祠。& &&&清代长联多为仿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而此联则完全是自出机杼。上联若传记,下联似悼文。由于所挽对象彭玉麟以今天目光来看,是一个镇压农民起义的统治阶级人物,我们无法对此联的思想内容予以肯定。但艺术上的成就则是出类拔萃的,叙述如诉如泣,感情真挚,语调凄恻,令人读后悲从中来。语言全为散文句式,变化多姿,畅若流水行云。梁羽生评曰:“俞曲园是站在清廷这边立论的,但撇开‘观点与角度’不谈,此联洋洋洒洒,却是堪称以文为联的代表作。”(《名联谈趣》) 三& &&&楹联创始之初,多为骈文和格律诗格式,后又融入词、曲句式。明清两代股文盛行。八股文,又叫八比文。单看一股,颇似散文,然比较两股,则形如排偶,这种文体对楹联影响较大,使楹联向语体倾斜,形成散文化倾同。即联中句式颇似散文,或是文言文,或是口语。如陈兆庆题黄鹤楼联:&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头,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人,自有眼界,哪管它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这副对联是晚清楹联散文化的最佳例证。且看上联起句“一枝笔挺起江汉间”,三二三节奏,显系散文句式;第二小句“到最上头”,一三节奏,更接近口语;结句“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直吞将”以虚字递进,两个五字句自成排偶与律句有别,律句是二三节奏,这里是三二节奏,与大观楼联“五百里滇池”同样是散文句式。尤以下联“哪管它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与口语无别,使人耳目一新。 晚清楹联诸家中,联语皆或多或少有一些散文化趋势。如曾国藩,时人谓之以“文章格式入对”,亦即散文化。而真正将散文化推至极境,无疑就是俞樾了。早在20世纪30年代,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就指出:“俞曲园作品,辑有《楹联录存》,已达六百余首,间雅有散文化。”今人赵隆生则认为:“俞樾联语之散文化,为后人制联开出无数法门,为对联文体的辟疆扩域作出了杰出贡献。”(见其长文《论俞樾联语之散文化》)& &&&俞樾联语的散文化,首先表现在字数与句式上,穷极其变,错落有致,请看其题杭州仓颉祠联:& &&&上溯羲皇画八卦时,文字极舆,秦而篆,汉而隶,任后来缣素流传,不外六书体例;& &&&高踞吴山第一峰顶,川原环抱,江为襟,湖为带,看从此菁华不启,振兴两浙人才。& &&&再读其题衡阳船山书院:& &&&论船山先生所著全编,得三百余卷之多,经史子集,蔚一代奇观,承其后者,勿徒争门户异同,汉详名物,宋主义理,各在师承,总不外古大儒根底实学;& &&&卜衡岳胜地而开讲舍,看七十二峰在望,春夏秋冬,备四时佳境,登斯堂也,尚共矢晨昏黾敏,出建功勋,处修节操,交相自励,以毋负老尚书创建初心。& &&&两联中,从三字句到十字句,皆有所用,句式随意变化,非诗体所及。作者运用这种散文句式,不独追求外形上的繁复之美,实亦为内容所需。主要是增强表达能力,开启叙事功能。& &&&二是喜用虚字,善用虚字。如前所述其贺金安清六十寿联,其上下联末句虚字的使用,给人以深刻印象。“如是如是”,乃急语而重复之,“仙乎仙乎”,则连用平声语调则显悠闲舒缓。两语皆神态毕现,虚字入联且又重复运用,最见匠心也。& &&&三是造语平易,明白如话。文言是一种散文化,口语则又是一种散文化,如其贺高滋园九月二十四日六十寿联:& &&&官两浙近廿年,以二品归田,仍在白苏旧治;& &&&过重阳刚半月,为六旬介寿,恰当黄菊新花。& &&&联中句子,皆近口语,不觉有对,却又对仗极工。下联首句“过重阳刚半月”,简直与“过春节才两天”一模一样。& &&&又如集石经峪金刚经字成联云:& &&&园乃其小,山亦不深,颇得真意;& &&&食尚有肉,衣则以布,自称老人。& &&&四是不避宽对,不工而化。俞樾的楹联,总的来说格律是比较严谨,但由于追求散文化,势必在平仄、对仗上有所打破,出现失替、失对、破偶等现象。但他决不以文害意,削足适履,其结果是其联语不工而化,愈显流动、摇曳之美。如自题俞楼联:&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此楼成矣;& &&&傍山北山南沿堤选胜,恰在六一泉侧,其胜何如。& &&&此联中间六字句,上下联平仄完全相同,可谓大面积的音韵不协,但读之却浑然不觉。觉之又不以为碍。“五百年”“六一泉”皆蕴意深厚之典,熟于心眼,若随意更易,反觉不佳。这恰如彭玉麟一联:&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 &&&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上、下联未七字句亦同样之病也,然世人不以为病,反以佳联视之。& &&&综上所述,俞樾联语,于字法、句法、章法上都力图突破陈规,竭力追求散文化,从而铸就既工稳又变化,既沉雄又流动的独特艺术风格。
張伯驹诗钟分咏体鉴赏& && & 作者:刘锋& & 张伯驹(),原名家琪,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后过继给伯父張镇芳。早年曾与袁寒云(袁世凯之子),張学良、卢小嘉(卢永祥之子)并称民国四公子。& & 伯驹先生是著名书画收藏家。1956年他与夫人潘素(金碧青绿山水画家)共献书画名迹22件于国家。这些名画都是他重金收集,不惜举债购买而得。其最著名者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張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先生曾经喟叹:&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千金一掷,魄力过人。......我买它们不是为了钱,是怕他们流入外国。& 先生爱国之心可昭天日。然而1958年仍不免错划为右派。文革中更惨遭迫害。& & 伯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造诣颇深,一生填词数千首,著有《丛碧词》和《丛碧词话》。先生和天津寇梦碧先生的词一直是我景仰的高山。& & 伯驹先生极擅楹联,著有《中国对联史话》、《素月楼联话》等楹联专著。曾主盟诗钟,尤擅诗钟分咏体,允为当代独步。更以集句作诗钟分咏,其作品之丰富,其艺术水平之高不仅空前或许也是绝后的。& & 对先生诗钟作品进行赏析非我力所能及;任凭先生作品从此湮沒亦情何能堪,谨以此作引玉之砖。& && &1&&诗钟分咏 (金主亮 麻子)& &千秋谥法俦隋帝;九姓江山买美人& && && && && && &【注释】:& & 金主亮是指金代海陵王完颜亮。完颜亮()& &中国金代皇帝。史称海陵王。女真族,金太祖之孙,金熙宗朝官至右丞相兼都元帅。太保领三省事。1149年 完颜亮谋逆,刺杀熙宗,当上皇帝。1151年迁都燕京(今北京),以后不断侵略南宋。1161年完颜亮所率大军在采石矶试图渡过长江,为宋虞允文所败。又企图率兵从瓜洲(今江苏扬州南)渡江,因军中发生叛变,海陵王被叛军等杀死。其生活荒淫无耻,史有明載 ( 读者可参看《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慾亡身》)。谥号为:&炀&。隋帝指隋煬帝。& & 麻子是引用了清代的一个故事。同治年间,清宗室宝廷典试福建。闱后取道浙江,游富春江,坐的是有名的〝江山船〞。江山船,从明初以来,就归〝九姓〞经营,称为九姓漁户,此九姓原为陈友谅部下,陈失败后不肯降明。明太祖为惩罚叛逆,不准他们上岸谋生,以打渔为业。慢慢渔船演变为花船。宝廷所坐花船的船娘叫檀香,长身玉立,脸上有几点白麻子,后被宝廷纳为妾。宝廷也为此丢了官。这一段风流韵事被李慈銘写成一首七律,中间有两句是:〝宗室一家名士草,江山九姓美人麻〞。以后又被曾朴写在小说《孽海花》中,很热闹。【鉴赏】:& & 诗钟分咏体本是才子词人卖弄才华的一种方式。诗钟以钟限时,己经很难,出题又都特别刁鉆,是故意为难人的。就如此题,作者如何把金主亮和麻子如何放在一起?跨度有多大?需要多大的笔力,而且作出诗钟来还要使人觉得不生硬,不堆砌。& & 作者的思路是将金主亮--江山--美人和麻子--美人放在一个框架中考慮,然后组成一联的。但诗钟分咏体的規则是不能说破,句中不能出现金主亮和麻子字样。这就要走偏锋,最好要用典。这就需要作者有丰富的知识。& & 历史上有谁能和金主亮相类:只有隋煬帝,夺位相若,武功文才相若,荒淫无耻相若,更巧的是谥号相同。作者使用典故何等纯熟,让我等后学只有叹为覌止。& & 诗钟首先重視对仗,要求比律诗还严。但更重立意,贪色误国。麻子颇难遣词,如何能立意高雅。作者却由此引伸出一段文人韵事,手法颇值得称道。对仗立意遣词用典都很妙。& &&&2&&诗钟分咏&&(东昏侯&&华山)& & 妃子步中金菡萏,仙人掌上玉芙蓉【注释】:& & 东昏侯指齐废帝萧宝卷,妃子指潘妃,步指金莲步。菡萏,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齐废帝东昏侯宝卷……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同书 又载:&又凿金为莲华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 华山又称太华,在陕西华阴县,山势高峻。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人掌”。《云笈七签》中说: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 “仙掌之形,莹然在目”。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芙蓉也是荷花的別称,这里指芙蓉峰。崔颢曾有一诗《行经华阴》描写华山,:〝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诗中称 “天外三峰”的,是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鉴赏】:& & 诗钟分咏出题讲究两题离得越远越好,作诗钟的人要把他们拉在一起,不能各说各话,这样才見筆力。 能把东昏候和华山一人一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莲花,即东昏候--潘妃--步步生莲华和华山--天外三峰--芙蓉峰。而有此思考才有遣词造句修辞等等。即以字面对称而言,妃子步对仙人掌,金菡萏对玉芙蓉称得上是富丽精工。往深处想,写莲花位置一下(金菡萏)一上(玉芙蓉),且一人工,一天然才不滞,才見匠心。& & 伯駒先生曾自道:&......分咏体以毫不相干两题上下分咏,有时竟妙语天成,较嵌字体尤饒意趣&。本联可作如此看。至于两比无甚关联,且无甚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既不响,唱亦无味。& &&&3&&诗钟分咏&&(隐士& &冯道)& &七里江上双鬓老,五传朝代一身全& && && && && && && &&&【注释】:& && &真隐士而又享有大名的是严光(子陵),七里江指富春江,中有严子陵钓台。严子陵钓台位于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 乘船从富阳到桐庐会经过富春江上风光最美丽的一段--七里泷。沿江有一片古朴的建筑,高阁连亘、粉墙黛瓦、飞檐翅角,这就是严子陵钓台。严子陵钓台是东汉古迹之一。因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之召,拒绝“谏议大夫”之官位,来此地隐居垂钓而闻名古今。历代不少文化名人如孟浩然、李白、范仲淹、 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康有为、郁达夫、张大千、郭沫若、巴金等都来过钓台,并留下不少诗文佳作。& &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人。历仕五朝,颇遭人诟病:后唐(公元923年~ 公元934年)、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0年)时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在契丹任太傅。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48年)时任太师。后周(公元 951年~公元959年)时任太师、中书令。曾著《长乐老自叙》。冯道这个人比较复杂,个人道德比较好,被很多人称道;政治道德很差,有奶是娘,甚至媚事契丹,被欧阳修骂为奸贼之尤。当代的史学大家范文瀾指责他甘当奴才的奴才。读者有兴趣可参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中的《冯道传》。& & 【鉴赏】:& &&&隐士和冯道其生平完全相反,应该如何写?写冯道就得写出特点,他的特点是五朝元老,这是一 ;因之下联就得一个能和冯道匹配的隐士,否则上下联就不称,如何相称?这是二;用严光和冯道相对问题就解决了。冯道太热衷于做官,而严光是真的隐士,逃避做官,对比极其强烈。如何找出共同点?这是三;两人也有共同点即:仕也好,隐也好,也都能双鬓老和一身全。对这样一副对联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选材的功夫。&& 诗钟两比,出比和对比须铢两悉称,又合天然。若一比雄健,一比尖巧;一比富丽,一比蹇促;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这样的诗钟就不如不做了。 常人作分咏体,两分咏竟毫不相干。其实诗钟最可贵也最难者是两者相关,表达出一个中心意思,这样才不散。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和研究& &作者:刘锋& & (一)&&关于无情对的讨论& & 关于无情对的讨论,无论是楹联报、对联杂志或者是对联网站都己经有很多,尤以2007年最为热闹。& & 据《中国楹联报》报导,李先鸿先生出了一本无情对的专著《无情对品趣》,还撰写文章论述无情对。他引用清代《稗类钞·流水对》中的一段话:&对联仅对字面,而命意绝不相同者,世所谓流水对者是也&。什么是无情对沒有说明,又多了一个问题,无情对就是流水对。& & 至于&世所谓流水对&是什么,即清代公认的流水对是什么。据王力在《汉语诗律学》第十五节中说:“普通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依原则说,他们的地位是可以互换的,即使出句换为对句,对句换为出句,意思还是一样。但是偶然有一种对仗,却是一意相承,不能颠倒,这叫做流水对。”或者如辞源所说:&凡对偶的上下两句意思相连串的即流水对。一言而蔽之,普通的对联是并行对仗而流水对是串行对仗。于是有人又引申出串对这个术语。& & 还有一种讨论,所谓的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还规定即兴属对,不能拖时间;比如上联:三星白兰地。下联:五月黄梅天。其中字字相对,而且下联指天气,上联指酒名,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什么是无情对也还是沒有界定,却又提出了一个羊角对的问题。& & 于是又有关于羊角对的讨论,王彭年先生撰文,指出诗钟和羊角对的关系,说:诗钟在始创期间,曾有不少异名,莫衷一是。1885年,吴县俞廷瑛在《百衲琴·跋》中为了强调他朋友所起的名称,就说:&至於其名,或谓之为诗钟,或谓之为羊角对,要皆不知其所取义,又岂若百衲琴之称为典而确哉&。于是又引用向义在《文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诗钟》中曰:&(诗钟)又名羊角对,因求比偶相得,铢两悉称也。&另外,&角&&各&同音,此名称也表示有着各对各的特色。至于为什么是羊角而非牛角或鹿角,这真的是&不知其取义&了。& & (二)&&关于无情对的界定& & 什么是无情对?无情对是指一副对联的上比和下比之间有落花有意和流水无情的关系。于是再重看《稗类钞.流水对》中的一段话:&世所谓流水对者是也&。就能够把无情对和流水对联系起来。但是此处所指流水对和通常所说的流水对不同。这里的流水是对无情而言。通常所说的流水对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对联中上比与下比的內容在时间上有前有后,即一条河水的上游和下游,或者是流水线工作的上线和下线。其二是这种在时间上前后往往表現为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等,因之上比与下比不能颠倒次序。& & 然而无情对的上联和下联两者就沒有关联吗?当然有关联。这种关联可套用刘禹錫的《竹枝词》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看似无情却有情,看似无关却有关。也还不够,再用杜牧的诗《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却似无情,我以为这是无情对的宗旨所在。& & 我们欣赏典型的无情对就会发現,对句总是以常人所意想不到的角度和出句相对,让人无法捉摸,类似于数学中的脑筋急转弯,初看对句有点匪夷所思。细想饒有趣味,越琢磨越有味道。& & 无情对和羊脚对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无情对的对句无迹可寻,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于是无情对又说成是羊角对。《埤雅·释兽》说: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据《历代诗话》中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者,吟泳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虽然是说诗,却把无情对的特点和妙处都指出来了。& & (三)&&关于无情对的要点& &&&一副好的无情对必须有三个要点:其一是上下比必须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其二上下比之间的联系必须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其三全联应幽默风趣,虽另有寓意在但要出以调侃、讽刺。& &&&要做到这三点是很不容易的。这就对对句(下比)和出句(上比)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先谈下比,首先要求下比和上比逐字相对,越工整越好,而且词类也要相对,不宜是宽对。第二个要求是下比无情而又有趣,要出人意料。这就要求下比至少有一个词需有两层或多层意思,要求字对而意不对,这样就会产生极强的歧义效果,让人忍俊不禁,有一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却又有机智 ,充满了幽默。因此又带来第三个要求,即在下比用某个词语的一种意义作字对时,又借它的另一种意思(而且是常用的意思)却全然不对。这就是所谓的借对。这一点看下列典型的无情对的例子自然明白。& &&&再谈上比,要下比无情而又有趣,则上比就要谨严;下比俗不可耐,上比則越雅致越好。总之两比之间反差要大,这样会起到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无情对举隅& &&&著名的无情对有:& &&&1 “杨三己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杨三指同光名伶十三绝”中的名丑杨鸣玉(年),因排行第三,故人称杨三,江苏甘泉人(属扬州市),道光年间来京。其武功精湛,以迅捷轻灵,塑造人物栩栩如生而时称一绝,堪称武丑行中之鼻祖。& &&&这副无情对是骂李鸿章的。故事出在晚清:李鸿章是晚清朝廷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出为总督,入为內阁宰相,显赫一时。他在兄弟中排行属二,被称为李二先生。中日甲午战争时,朝中人士大多主战,独李鸿章主和。由于西太后开始时也主战,故李鸿章遭严谴,剥去黄马褂。甲午之役战败之后,又由李鸿章出面求和,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朝野爱国志士,更把满腔怒火,发泄在李鸿章身上;作文撰联,群起而攻之。当时有位名伶刘赶三,善演丑角,一天演出《鸿鸾喜》中的金团头,在台上插科打诨对伙伴说:&你要好好干,不要剥去黄马褂,拔去三眼花翎。&恰遇李鸿章的侄子也在场看戏,听后大怒,立即上台打了赶三好几个耳光,经人劝阻方罢。赶三遭此侮辱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抑郁在心,不久竟因而弃世。时人就此事而作联嘲讽曰:赶三一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由于&赶三一死&和&李二先生&有些对不上。因杨三也是己故名丑,经过辗转相传后,赶三变成了杨三,因而也就有了这一著名的无情对。& & 对句的&先生&有两意:先出生是第一层意思对己死亡,属字对。但先生常用作名词,是对人的尊称,和己死全然不对,令人错谔。而下比前面尊称李二先生,后面又直指汉奸,作者情感极其强烈,这才是无情对。& && &&&2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 这一副无情对很有名,传说是晚清何淡如所作。何淡如(),名又雄,字淡如,以字行。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人。1862年(同治元年)举人。初任广东肇庆府高要县教谕后以学廉设馆省城(今广州市)龙津义学。据说何淡如文思敏捷,擅作联语,尤以广东方言(亦称粤语、广州话)写谐联著称,雅俗共赏。工妙之处,令人捧腹,当时颇负盛名。。民国三年(1914年),梁纪佩先生,因“先生(何淡如)之绝妙谐联,予幼时颇耳熟,今忆录以附之铅椠,俾成斯卷,供诸海内同好,为茶前酒后之助。”之故,辑成一卷,名曰《何淡如先生妙联》,。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即載入其中。但作此联的缘起却不得而知。& & 另一种传说对此联缘起说得比较清楚。清末民初,某日,一群门生给老师做寿,有人出了一副上联:“公门桃李争荣日”。良久,下联仍无着落。刚好一位留欧的门生赶到,说:“这有何难哉?”跟着随口而出:“法国荷兰此利时”。众人深思片刻,无不绝倒。两者参看对准确理解此联很有帮助。& & 有人说&公门桃李争荣日&是一句唐诗,但未从唐诗中查得。另据《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一节的记載:或谓仁杰(封为梁国公)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是恭微狄仁杰(封为梁国公)桃李滿天下之意。& & 此联以西欧三个国家名相对,法对公,国对门,法国又对公门。荷兰既做国名,又分别是两种花卉荷、兰;桃李既指学生,又分别是两种树木桃、李;如此相对,相映成趣。比利时作国名,和争荣日根本不相对,借用“比利之时”意与“争荣之日”相对則意味深长,讽刺意味亦寓在联内。此联三处对仗,字面对仗十分工整,而两用借对,高明得很。& & 3&&“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 这个无情对也有一个故事。张之洞早岁登第,名满都门,诗酒宴会无虚日。一日,在陶然亭会饮,张创为无情对,对语甚夥,工力悉敌。如“树已半枯休纵斧”,张对以“果然一点不相干”,李慈铭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 先看李慈铭的对句“萧何三策定安刘”,和出句“树已半枯休纵斧”字字相对,字面对仗十分工整,此处萧也作簫,刘也是一种武器,(记得武侠小说作家独孤红《铁血柔情泪》第八章曾经描述过这种武器,称为八宝铜刘,也就是独脚铜人,在古代兵器中属于重武器。)这就看出作者的学问和借对的技巧。& & 再看张之洞的对句“果然一点不相干”,不仅和出句“树已半枯休纵斧”字字相对,更加匪夷所思,果(实)对树,己对然,己经出人意料;(指)点对枯(死),对仗又进一层;干也是一种武器,即古代的盾,正与斧相对,陶潛诗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存(历代帝王庙祭祀用干戚之舞:干是盾,戚是斧,皆为古代兵器。干戚象征“武”。干戚之舞是舞者手执干、戚起舞,表现王者武功,故亦称武舞)。曾有人解释:“干”对“斧”,以虚字作实字解矣,工绝。这就是强作解人了。树已半枯休纵斧另有一层意思,人过中年不要过分贪恋色慾,有调侃的意味;张之洞的对句对此作了极轻松的回答,果然一点不相干,当然就比李的对句高明了。& & 4&&三径渐荒鸿印雪,两江总督鹿传霖& & 也有一个故事:光绪时,天津富翁某尝自拟上联,嘱人对之,句曰:&三径渐荒鸿印雪;两江总督鹿传霖&。这一副无情对对得极好。字字对得工稳,且上句雅而下句俗。& & 至于鹿传霖亦是一时名人,是張之洞的姐夫。记忆中似乎沒有当过两江总督。据《清史稿》列传225记载:鹿传霖,字滋轩,直隶定兴人。以举人从钦差大臣胜保征捻,授同知。同治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广西知县。(光绪)二十四年,召授广东巡抚,旋移江苏,摄两江总督。......授两广总督。旋命入直军机。......历拜体仁阁、东阁大学士,......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文端。据上述,鹿传霖曾短期的摄过两江总督,則此联当作于光绪二十四年或稍后。附<<网络联友优秀无情对选>>由网络编辑部搜集:001 出句:海啸 [小马]对句:陆游 [老曾]002出句:被窝 [被窝] 对句:席勒 [盖世太医]003 出句:镇痛 [无理] 对句:乡愁 [村人] 004出句:热门 [流苏] 对句:黑板 [城谿先生]005出句:结果[无情小子]对句:培根[无情小子]006 出句:装孙子 [阳子] 对句:容祖儿 [子映] 007 出句:无情对[俗人]对句:有意思[俗人]008 出句:公安局[佚名]对句:婆罗门[菊子]009出句:雷音寺[笑明儿]对句:电话亭[笑明儿]010出句:胖大海[推理之绊]对句:瘦西湖[推理之绊]011出句:马蹄韵[佚名]对句:羊角风[老陆]
012出句:雷峰夕照 [--衣如雪--] 对句:电影周刊 [LANLONG888] 013出句:狗拿耗子 [柳絮飘]对句:马上添丁 [陈远清]014出句:富士胶卷 [大漠孤烟]对句:贫僧糊涂 [大漠孤烟]& &015出句: 权当儿戏 [水 之 韵]对句: 责任公司 [田园微风]016出句:红豆生南国[古& &句]对句:翠花嫁北京[竹萧梅林]017出句:阿姆斯特丹[胡 马]对句:老婆她很白[陈远清]018出句:大海非人造[星之吻] 对句:小泉是畜生[逸雪道人] 019出句:三生石守信[云中君]对句:千里马加爵[无为而为]020出句:皓月一盘耳[金牙]对句:红星二锅头[金牙]021出句:一分三鼎足[xhr581]对句:四两二锅头[醉 驴]022出句:凝眸无限意[佚 名]对句:对角几何形[谢青堂]023对句:金圣叹内子 [云飞鹰游]出句:玉门关外人 [西安闲人]024出句:天上弯月亮 [WWMMM]对句:时下正风光 [逸雪道人]025出句:莲子心中苦 [雪莹霜] 对句:蒲公额外欢 [玉 竹] 026出句:三月桃花雨 [冬儿]对句:十分浪费钱 [007]027出句:人生欲望多 [柳絮飘]对句:马克思名大 [柳絮飘]028& &出句:大肚容人非我[我老人家]对句:小心色鬼是他[我老人家]&&029& &出句:文明城市人民建[大江东去] 对句:武汉地摊女子开[大江东去] 030 出句:屏前拂晓无情对 [赤兔马]对句:台北分明有意图 [二小姐]&&031& &出句:与水平分天一色 [半墨斋主]对句:加油爆炒地三鲜 [半墨斋主]032出句:作别曾逢正圆月 [对面说联]对句:从来不看大长今 [对联说联]033出句:远避风头云自在 [不胜酒] 对句:不拍马屁道难行 [孤星寒月] 034出句:四野边声连角起 [无名小子] 对句:首都央视接人回 [老柴可以] 035出句:盗取银河一桶水 [都市村夫] 对句:酿得青岛五星啤 [雪中吟行]036出句:超然物外求真我 [陋檐听雨] 对句:张也街头奏吉他 [逸雪道人]& &037出句:为报倾城随太守 [无名小子] 对句: 消防漏洞找公安 [纪晋唐] 038出句:引下庭云疑有恨 [浪痕]对句:骂中国电信缺德 [浪痕]39出句:我见其山皆瘦竹 [大肠世家]对句:君云本月不宽松 [大肠世家]040出句:马上相逢无纸笔[无名小子]对句:车间待遇有规章[无名小子]041出句:轻滴玉露舒眸子 [三少微笑]对句:再起花心掌嘴儿 [二婆大哭]042出句:月下轻弹三尺剑 [简直]对句:时间紧迫一分钟 [简直]043出句:清风入殿三击鼓 [御赐金牙]对句:明日出门九点钟 [御赐金牙]044出句:不是梅花休醉我 [箫剑寒]对句:莫非方块能赢他 [人在江湖]045出句:花间偶得伤心句 [烛之幽]对句:日后你还好意思 [天花乱坠]046出句:寒蝉泣晚伤秋色 [潇潇客]对句:热狗饿时作午餐 [天花乱坠]047对句:每日打三针,几千欧币维他命[而为]出句:十年磨一剑,二百秦关任我行[楚女]048出句:乡下采风,一架瓜棚遮北斗 [孤峰倨坐]对句:山中避雨,半边竹笠寄东坡 [御赐金牙]049出句:关公不变节,身在曹营心在汉 [无情对]对句:刘嫂真出力,脸朝黄土背朝天 [无情对]050出句:巨浪正滔滔,子曰逝者如斯 [大肠世家]对句:大波圆滚滚,妻道生儿像你 [大肠世家]
浅论郁达夫先生的楹联艺术  作者:浙江富阳 周根潮郁达夫先生“九岁题诗四座惊”,古典文学功底极其深厚,他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造诣,连有“文曲星”之称的郭沫若先生也自叹弗如。自幼在私塾里“对课”练就的急智辩才,使得他信手拈来的几副对子,副副堪称杰构,文光四射。诚然,比起这位文学家在小说散文诗词方面的成就与影响来,似乎这二十来副对联的份量略显得单薄了些,大概相当于一套西服上的几粒“纽扣”,却也质地考究,字字珠玑。郁达夫先生传世的对联数量并不多,目前综合各种资料,经笔者几年来刻意收集到的也就二十余副。且大多系达夫先生的即兴之作,牛刀小试,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下面试就几副有代表性的对联,在对仗、平仄、用典、时代背景、艺术特色等几方面作一粗浅剖析。“一”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当平而用仄,“⊕”表示当仄而用平。 一、天壤薄王郎,节见穷时,各有清名扬海内; ⊕▲▲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这是一副上下联各三句的长联,三句依次用五言、四言、七言句法。该长联是达夫先生挽胞兄郁华(曼陀)联。郁华任上海租界内中国法院法官,日,被日伪特务杀害,远在新加坡的郁达夫骤闻噩耗,遂寄此联,寄托哀思,表达悲愤之情。达夫先生在翌年2月20日的《星洲日报.晨星》上刊登悼文:“我身居海外,虽然不能亲往祭奠,所以只能撰一哀挽联语,遥祭富春江上,略表哀思。”悼文结尾处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在一个简短的略历里,是看不出他的为人正直和临难不苟的态度来的,可是最大的证明,却是他那为国家为民族的最后一死……不过死者的遗志,却总是要我们未死者替他完成,就是如何的去向汪逆及侵略者算一次总账”,谁知,抗战胜利之时,日晚上,达夫先生自己也命丧日寇之手!实现了他早在1937年就说过的“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铮铮誓言!挽联上联首句用《世说新语.贤媛》晋谢道韫鄙薄丈夫王凝之的典故:“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这里借喻兄弟二人,遭到当时社会上某些人的敌视;次句引用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表示二人面对黑暗反动势力坚贞不屈;第三句说他们兄弟俩各自在司法界和文学界有好名声,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下联首句充分肯定了郁华之死的意义;次句用“雨夜”凄凉来渲染悲伤气氛;第三句表达了誓死复仇的决心。“辽东”,泛指日寇侵犯中国大陆最早占领的东北地区。末句是全联的高潮,可谓“化悲痛为力量”,这副挽联与此前达夫先生的挽母联:“无母可依,此仇必报!”相得益彰,前者椎心巨痛,感天地、泣鬼神,后者则此恨绵绵昊天罔极,面对仇敌目眦尽裂,欲寸铁见血,都具极强的震撼力! 达夫先生的挽兄联,句式是古代楹联常用的格式之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音节特别优美!是联语中难得的佳品。 二、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一一▲▲一一▲ ,⊕▲一一▲▲一 这是达夫先生脍炙人口的七律诗篇《钓台题壁》中的颔联,这首诗,郁达夫日写于上海,原来小序云:“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安在耶?因而有作。”表现了当时写此诗的背景与动机,整首诗是在当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为感怆时事,担忧祖国命运的书愤之作,当时未发表,同年3月,题于严子陵祠壁。此联乍看似有些香艳气,其实不然,上联写在白色恐怖下,爱国有罪,愤世伤时之情不容正常流露,不能不托于佯狂,因而承认自己过去有过这样的狂态;下联写现在,如果感情太激动,纵谈放论,不加克制,就难免连累“美人”。这里的“情多”,实际上是指感情激动;“美人”指交往甚密的一班朋友,当时最有可能的是鲁迅先生等人,鲁迅先生最为反动派所注目,曾密令要通缉他的,而且,像柔石等几个左翼作家竟惨遭杀害。这些都是使用了借喻手法,“美人香草,以喻君子”,这在《楚辞》中早就惯用了的。 三、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 ⊙一⊕▲一一▲ ,▲▲一一▲▲一 这是郁达夫先生的一副居室联,在当时黑暗残暴的政治环境中,清高的郁达夫先生不想随俗,更不愿媚俗,宁愿“耽懒”,也不愿与丑恶势力屑小之徒同流合污,同时也表明了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崇高人格! 四、春风池沼鱼儿戏,暮雨楼台燕子飞。 一一⊕▲一一▲ ,▲▲一一▲▲一 这一副对联则完全是文人雅士的逞才之作,把一份优雅写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今天读来仍倍觉亲切,无疑作者写此联时心情一定很不错,真正的情景交融。这三副对联与前面的长联不同,全部符合马蹄韵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堪称楹联极品! 五、爽气自西来,放眼得十三湾烟景; ▲▲▲一一,▲▲▲⊕一一⊕▲ 中原劳北望,从头溯九万里鹏程。 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郁达夫题于新加坡挹翠楼的一副长联,上联状物写景,下联抒情,身在南洋异国他乡的游子,仍念念不忘祖国,“中原北望”,心系祖国的抗战大业,情真意切,爱国之心跃然纸上。同时,一个“劳”字,从字面看,还有呼吁和感谢当地华侨参加祖国抗日事业的意思,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到了“最严峻的时候”,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也到了如毛泽东所说的“战略相持阶段”,异常严酷和艰难!郁达夫先生显然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抗日战争是一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任重道远,因此,须“从头溯九万里鹏程”。 六、山静白云闲,辉耀一楼花萼; ⊕▲▲一一 ⊕▲⊙一⊕▲ 澜澄苍海晓,望迷万顷烟波。 一一一▲▲ ⊙一▲▲一一 这是为新加坡一幢名为虎豹别墅中柱撰的一副咏景联。郁达夫先生不愧文坛巨擘,将一副寻常题咏风景联写得如此大气磅礴!新加坡“山河有幸”!得留文豪墨宝!“江山也要文人捧”真被达夫先生言中了。 七、嗟月旦停评,伯牛有疾如斯,灵雨空山,君自涅槃登彼岸;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问人间何世?胡马窥江未去,明珠漏网,我为家国惜遗才。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郁达夫先生悼念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许地山先生的挽联。上联,悲叹文坛失去了许地山这样一位杰出的作家。“月旦停评”,取汉代许劭典故,传许劭好品评人物,其评论品题,每月变更,时称“月旦评”,“月旦停评”是说许地山去世,结束了著作生涯。郁达夫先生用此典,还有另一层寓意是以许劭之“许”来巧妙的暗喻许地山之“许”。伯牛,是孔子弟子冉耕的字。他生重病,孔去探望时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有疾”喻许地山生了重病,“灵雨空山”,因许的散文集名《空山灵雨》,这里借用、寄托作者对许地山的哀思,“涅槃”,佛教称僧人逝世登仙界为涅槃。“彼岸”佛教指超脱生死的境界。许地山先生好佛学,故以佛学语入联悼念他。下联痛惜国家失去了许地山这样的人才。当时日军侵华,所以联语发出了“问人间何世”的感慨,“人间何世?”语出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胡马窥江”,金兵于宋高宗时两次南侵,窥伺欲渡长江南下,这里即指日军侵华。“明珠漏网”,“明珠”代指许,“漏网”暗喻许的去世,这副挽联语意痛彻,感情真挚,用典遣词均与死者生平志趣紧密相关,可谓佳作! 八、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郁达夫先生给徐志摩的挽联,徐志摩是近代著名诗人,曾任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等校教授,并主编过《诗刊》《新月》,是新月派重要成员之一,郁与徐交谊深厚。日,徐志摩由南京乘飞机去北平,在山东济南上空失事遇难,达夫先生悲痛万分,特撰联哀挽。上联写徐志摩一生主要贡献以及死者与己的情谊和志趣。“两卷新诗”,指徐志摩的诗作《志摩的诗》和《猛虎集》。郁达夫先生与徐志摩曾是杭州府中学堂的同学,当时徐志摩是班长,所以是“廿年老友”,郁留学日本,徐留学欧美,故联中说“相逢同是天涯”。“佳人”这里代指徐志摩,犹云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如今再难相逢了。下联写诗人逝世前后的情景,“一声河满”,是唐代诗人张祜“河满子》诗“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句的缩写,指的是伤心落泪,“九点齐烟” 典出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此处暗指飞机失事山东上空。“化鹤”典出《搜神后记》:辽东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化鹤归辽,后常以此比喻人死亡,如乘鹤西归、驾鹤仙去等等。“华表”,古时设在宫殿、城墙或帝王陵墓前作标志或者装饰用的大柱,这里借指故里,相近于现代城标。这句意思指徐志摩仙逝,化鹤重归故里,末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寄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惨死的悲痛和挚友的深情。天妒英才,俊彦早夭,惺惺相惜,郁达夫先生的这副挽联,有一种凄艳绝伦的艺术美!同时,郁达夫先生还为徐志摩另挽一联:“新诗传宇宙,竟尔乘风逝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华表托精灵,何当化鹤归来,一生一死,深闺有妇赋招魂!”与前联可以说难分伯仲,为同一个死者写两副挽联,在郁先生的生平中绝无仅有,可见作者与死者感情之深厚! 八. 芳草有情皆碍马;春城无处不飞花。(集罗隐,韩翃句) ⊕▲⊙ 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郁达夫先生的一副集句联。集古人诗句作联,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如箩中拣花,撷来成联,除了对仗平仄,意境要工整相符外,还须忌生拉硬扯的弊病,故联界一直有“撰联容易集句难。”的说法,郁达夫先生饱读诗书,语藏丰富,随便拣两句入联,即成佳联,可贵的是竟然珠联璧合,严丝密缝,浑然天成!郁先生同时还集另一联:芳草有情皆碍马;人间送别不宜秋!(集罗隐,张昱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天纵英才,一般联家很难企及! 九. 闲话扬州,引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郁) 国府主席,掌持主席国府,林子超然。(易) 这是文人间的一副游戏联,抗战初期,达夫先生一家避难到易家钺的家乡湖南汉寿县城,大文豪郁达夫先生的到来,受到当地文化界教育界的热烈欢迎,当地县长设宴接风,有“龙阳才子”之称的易家钺作陪,席间有人怂恿二人属对助兴。易家钺,字君左,曾是《扬州日报》文艺副刊“闲话扬州”主笔,因触及扬州当地文人痛处,引起扬州文人的不满,并被赶出扬州,(注:另一说是,易曾著《闲话扬州》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因书中有侮辱扬州妇女之语,引起扬州妇女界声讨,涉嫌诽谤,后由易与中华书局登报道歉收场。)达夫先生上联提及此事,有些揶揄的味道,易一时语塞,忽然瞥见当天报纸头版头条有则新闻:林森就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字子超,易家钺遂慢慢吟出下联。这副对联,难度极高,上联出得巧,下联也对得妙,当场赢得满堂掌声,一时传为佳话。
“吟诗作对”,前人把“对对子”与“做诗”相提并论,“古者幼学入门,必授以声律属对”,郁达夫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幼年时自然也在这方面经过正规严格的训练,但要对出妙联,仅有这点还是不够的,纵观郁先生属对,笔者以为,他的楹联紧步其诗文,完全可独立在文学上占有一席之地,至少有下列艺术特色: 一、体例多变:除了七言句外,达夫先生还擅于长联,以五言句开头,七言句收尾。中间夹四字句、六字句,依据楹联内容,可长可短,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华实相扶,情文兼重,自然亲切。 二、内容深宏:达夫先生传世的近三十副联语,副副皆有深意存焉,浅学如我,自不能妄加揣测,但不论咏景、言志、挽人,皆不离“爱国”大义与追求自由、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联中的弦外之音、文外之旨,很值得读者咀嚼玩味,意味隽永。 三、用典精当。在所有可以称为“文学”的作品中,楹联大概是最最精炼的东西,因其体裁上的局限,必然要求撰写者以最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述,真正的言简意赅,演绎开来便是一篇很有分量的大块文章!为了说明问题,不可避免地必须用典,但用典是把“双刃剑”,稍有不慎,便会陷入“钻故纸堆”的境地,有“诗鬼”之称的李贺,其作品瑰丽典雅,但因用典太多,有卖弄文才、堆砌典故之弊,被后人讥为“獭祭鱼”,达夫先生,一代文豪,自然深谙个中况味,他在几副挽联中的用典贴切、自然、精当,使熟悉被挽者生平志趣的人一目了然,颔首称许,读者读来倍觉顺畅。 四、骈赋雅韵:达夫先生属对非常大气,深得古典骈赋精髓,体态典雅、气度雍容!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明快,几副挽联吟咏起来,有一种“杜鹃啼血”的凄绝美,但又巧妙地规避了庙堂文学那种生僻晦涩的弊病,通俗明白,不事雕琢,更显作者情真意切,字字血、声声泪,不由人心不碎,不由人肠不断,具有极强的艺术震撼力。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它得到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平头百姓的广泛喜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对联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却始终未跻身“主流文学”的一席之地,因而不论在哪个时代,在大多数文人眼里,它显得挺“业余”,所幸,达夫先生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方家,却在楹联领域,不嫌卑陋,为后世留下了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附:某将几年来搜罗的达夫先生其余几副对联缀后,以飨同好。 * 题新加坡愚趣园。 其愚不可及,斯趣有所为。 * 春联: 时去矣灵感不灭,春来也文运亨通。 * 题新加坡敬庐。 四面园林无限好,一楼风月不胜情。 * 题新加坡金马仑华林别墅。 华夏家声承上党,林园木石拟平泉。 * 题新加坡虎豹别墅偏柱。 家学宗风承上蔡,山居树石拟平泉。 * 贺曾觉之夫妇新婚: 旧日皇都,新秋天气;东南才子,西北佳人。 * 题杭州孤山放鹤亭巢居阁。 第三桥是苏学士堤,问夹岸垂杨,可似老梅冷淡; 不数武有岳鄂王庙,慨中原战马,何如野鹤逍遥。 * 游杭州西湖游戏联: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 (上联据西湖美景) 一茶四碟二份五千文。 (下联恰逢茶亭主所报食单账) * 集句联: (1)岂有文章惊海内;断无富贵逼人来。 (集杜甫·龚自珍句) (2)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集杜甫·晏几道句) (3)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摘龚自珍诗述怀) (4)直以慵疏遭物议;莫抛心力作词人。(集柳宗元·温庭筠句) (5)莫对青山谈世事,休将文字占时名。(集元好问·柳宗元句) * 挽杜南联: 扫专制毒,铸自由魂,若论先知,当在杨衢云尤令季之上; 以穷书生,研机械学,使得资助,可与爱斯坦马克尼齐名。 (以洋名入联,联中稀品) * 题杭州翁家山凉亭: 半庭人静莺初懒;九月秋迟桂始花。 * 题戚继光正祠廊明柱联: 拨云手指天心月, 拔剑光寒倭寇胆。 周根潮(修定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 && && && && && && && && && && && && && && && &&&——邹宗德题邵阳宗教胜地对联赏析作者:赵健之儒、道、佛三教是我国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传统智慧的汪洋大海,它们相互融摄,构成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总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各个领域,而且对于现代中国乃至东方世界的社会人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成为我们了解神秘而博大的中国文化、获取智慧的知识宝库。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百业俱兴,宗教文化发展尤快,各地的寺、观、庵、庙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可观的旅游资源和对外展示的文化窗口。如何写好这方面的对联,透视我们这个文明大国的先进文化,去影响读者的思维、观念和行动,其意义就非常重大了。对楹联家而言,除了修炼自身的文学功底和联学功底外,更要有佛学、道学等边缘学科功底,方能胜任。我国知名的年青的楹联家邹宗德先生在这块领域有了很好的实践,我们不妨来赏析他题邵阳宗教胜地的几副作品,从中一定会有所启迪。新邵白云岩进山牌楼联揽胜悟禅机,但观岩上千秋月; 归程清足迹,犹带山间一片云。新邵白云岩是佛文化深厚之所。山腰有毗庐寺,由此一路向上,古木参天,石径通幽,直通岩顶之妙音寺,该寺有联云:“云郁山峨,云是山,山是云,云卷云舒山自在;风清洞古,风生洞,洞生风,风嘘风吸洞无心。”且不说制联之得失,但凭演说禅理便已维妙维肖。试观云卷云舒,山隐山显,风嘘风吸,月缺月圆,经多少生灭年,历多少生灭事,然江山依旧,人事皆新,此乃佛家所言“万法因缘生”所致,亦即客观规律使然也。作者始观之,终悟之,岩上之月,曾照古人,也照今人,时间无限,空间无限,宇宙之妙无限。正因为心有灵犀,悟此自然法则,也就水到渠成地写成此联。联文清新洒脱,平静中涌出哲理波澜。白云岩因白云绕岫而命名,游人从山上下来,清点旅屐,犹带白云一片,多么富有诗意的联想。换而言之,“一片云”便可“清足迹”,非佛而佛,非禅而禅,何劳高僧坐破莲台、磨破嘴皮说法呢?再看他的另一副题 武冈云山胜力寺联:云雾飘飘,卷不及朝暾明月; 山泉沥沥,响应着暮鼓晨钟。&&“世上名山僧占多”,果然不假!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卢、侯二生入海求长生不死之药,结果一无所获,二人不敢回去复命,遂隐匿此“楚南胜地”云山,并修炼成仙,飘然飞去。胜力寺修建于唐,却源起于秦,道家亦称此为“六九福地”。修炼成仙诚然是虚妄,但佛理却是永怛。云山多雾,大多时候,只见其山腰至山顶间,云雾缭绕,或卷或舒,时聚时散,可就在这卷舒聚散间,许多时候还能看到初升的太阳和静夜的皓月,云山日出为壮观景象。这也反映出道教积极乐观的一面。胜力寺幽雅、空灵的环境可见一斑。尽管山中云雾飘卷不歇,而朝暾依然,明月依然,岂是云雾可卷及的?这就是佛家所持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心”之说。那多年来的暮鼓晨钟,是警喻世人不要妄性波动,累善积德,自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不信看那山泉,也在昼夜不舍地沥沥响应和鸣。联文中的云雾、朝暾、明月、山泉、暮鼓、晨钟,无不遵循“一心”之理;“飘飘”、“沥沥”、“暮鼓”、“晨钟”寓静于动,乃合因缘规律;“卷不及”、“响应着”又将禅机参透。整副联文,无说教之态,那深奥之理,借作者轻洒之笔竟和盘托出,犹如唐时玄奘大和尚在印度那烂陀寺说法时语惊四座,即为冥顽不灵者也会心生胜力而登彼岸也。有此一联,胜力寺无憾矣!我们再看洞口山门南岳庙进山牌坊联,他又如何走笔:据山门形胜,昭南岳道宗,天造秀云留帝住; 观岩下碧澜,挹雪峰爽气,地临市井亦心清。 洞口县之秀云观,座落在黄泥江畔的秀云山上,四周低矮,一峰独秀,前面碧水环流,视野开阔;右侧是街市繁华的山门镇,商贾云集;左侧村舍相连,鸡犬相闻;远眺雪峰在望,青翠如黛。该寺始建于宋,历元、明、清数代,不断扩建修葺形成以道教为主、道佛双参的胜地。因历史悠久和建筑群体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而香火鼎盛,元初宋太祖赐山名“秀云”,清嘉庆皇帝又赐殿名“南岳”。九十年代又经扩充翻新,现在盛况空前。同样是进山牌楼联,邹先生另具匠心:起句以“形胜”二字,便将此灵山秀水浓缩无遗,第二个分句点出“南岳道宗”,主次分明,尾句“天造秀云留帝住”来得自然俏丽,南岳圣帝焉不心安理得?下联侧重阐发教义,有“碧澜”洗心,有“爽气”清神,真道场佳境也,和上联紧密呼应。尾句才是压轴之语:虽近市井之喧嚣,尘世之烦忙,目睹种种,缘生缘灭,只有在此种环境下,方显出“心物不二,一体圆融”之真昧来!联文不说教而教愈出,不言理而理愈明!这使我想起四祖之高足神秀和尚有偈云:“身是菩堤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众弟子无不称奇,却有一个叫慧能的打杂和尚不声不响,题偈于壁上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四祖见了暗暗吃惊,遂秘传衣钵,成为大有作为的五祖。作者虽然还未臻此化境,但也算得上省悟非浅!联文创作手法灵活多变,前面两个分句用当句对,遂使意味陡增,波澜陡起;尾句用互对,复归平和,因而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对联效应。古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制联亦当如此。此皆为邹宗德先生一科为主百科兼修厚积薄发得来也。& & 对于佛、道之联,笔者曾多有所见,其中虽不乏上品,但也有不少作品有偏颇之嫌。一类是教旨阐发得至微之妙,与联道却相去甚远,大抵为教中人所撰;一类虽不失联道,但只触及教义皮毛,甚至违背教旨,写得迷信消极,这是方外人所作。这都是不伦不类的对联,贻笑大方。联家本来就是杂家,邹宗德先生年青老成,深谙此道,实在可喜可贺。竹影摇风赏佳联(作者:祝大光)  只要走进我市的旅游休闲胜地双峰山,就可观赏到一大片青翠欲滴的竹林,据说“孟宗哭竹冬生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 “孟宗哭竹冬生笋”的故事感天动地,但古人为什么要把他的孝行与“竹笋”联系在一起?我想,大概是孝亲敬老的“二十四孝”与翠竹一样,有情有意又有节。“吟竹诗含翠;画梅笔带香”;“与竹共修节;约梅同醉春”;“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杏李春风一家”。& & 竹子名列“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竹联。& & 竹子虽无牡丹的富丽,松柏的伟岸,桃李的娇艳,杨柳的轻盈,但其青翠欲滴,四季常青,能让人“静看幽兰清躁气;长依翠竹畅情怀”,所以深受喜爱。方志敏曾在卧室自题一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 对于竹子,人们称道它“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一径竹荫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种竹千竿能却俗; 读书半卷可养心”,这的确是一道迷人的风景。有这样一副竹联,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惬意:& & 岩上苍松,伸出龙头望月& &&&园中嫩笋,摆开凤尾朝天& & 在作者笔下,苍松和嫩笋成了有灵性的龙和凤,这是炎黄儿女所喜爱的吉祥物。苍松和翠竹不仅能营造美好的景致,而且会给人带来福祉,人们怎不对它情有独钟?& & 在文人雅士眼里,翠竹是高雅之物,有劲节,怀虚心,故被喻为“全德君子”,“居有竹”也就成了他们的一大追求。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怀着崇敬之情,写出了咏竹联: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 翠竹刚直不阿,虽霜欺雪压,风吹雨打,也宁折不弯,真可谓:“屈屈伸伸,雪压千层犹奋直;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1993年,湖南益阳市举办国际竹文化节,当代楹联艺术家赵健之获得一等奖的楹联堪称上品:& & 若松梅有节,若桃李无私,只须净土一方,便可顶天立地& & 任雨露矜功,任冰霜肆虐,总是清风万里,何曾仰面低头& & “宜和竹论虚和实;不与谁争高与低。”清代著名诗书画大家郑板桥,十分仰慕竹子的品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就是对竹品的最好写照。他曾撰成一联,以竹喻人,希望儿孙都像竹子一样,正直做人:& &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 养成数竿新出竹,直似儿孙。&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像郑板桥那样,为官清廉,情系黎民,历来为世人所推崇。于是,有的作者借用这一典故,以联抒情:& & 夜雨共潇潇,曾为民间鸣疾苦& & 硝烟同漠漠,常从窗外报平安& & 在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之际,笔者想到人大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曾撰成一联:& & 听竹韵雨声,民苦民忧萦耳际& & 仰齿轮麦穗,国情国法记心头
《对联话》札记(第二辑)作者:不笨≠笨& & 此第二辑,为《对联话》卷一(题署一)部分及卷二(题署二)中联。共25条,计五千余字,所札记内容稍多。二零零六年七月整理1.某进士自题联:十年宦比梅花冷,一夜春随爆竹来。【笨记】按吴先生所述,此联有段佳话。奉新许仙屏振祎为曾文正识拔之士,与陈右铭宝箴号为江西二雄。仙屏以河督官汴时,此进士需次到省,却久无差委,于是张此联于门。仙屏见之,大为激赏,且知其为老候补者,亟谒其巡抚推毂焉,遂补为太康令。此亦仙屏奖拔人才之佳话也。进士之联,上联牢骚仕途不畅,若梅花之冷,其中所隐,亦自视品格如梅之孤寂却清高。下联却是充满自信,莫非其深知仙屏有文正遗风乎?余临撰一联赠进士:十载寒窗苦,纵明月清风,亦能化诗入酒;一生官宦忧,唯民安国泰,方无愧天怍人。2.长沙王益吾先谦露筋祠联:听一百八杵钟声,敲断往来尘客梦;倒三十六湖秋水,洗将清白女儿身。【笨记】按吴先生记:“女儿名荷花,但不知其姓,亦一轶事也。”余以为,对幅中“倒三十六湖秋水”尤其雄浑,有移山倒海之天力。3.石门黄碧川工题山阳县书院联:太华立云端,对此千寻,情深仰止;大河来天上,到兹一曲,广纳群流。〖吴评〗写山水不难,难在浑切书院,然则此为出色行当者矣。【笨记】吴先生以为黄联多石破天惊之笔,盖此联亦如是。书院之联,大抵不离山水,且书院所处,亦大多依名山,附大川,钟灵毓秀。撰书院之联,尤其不易,盖才高学富者撰之,达观博览者读也。4.田东谿题澧县组武女校澧浦楼联:大湖东西,澧浦与岳阳对峙;小范忧乐,英雄要儿女平分。〖吴评〗用岳阳楼衬出澧浦楼,借宾定主,犹是人人意中所有。对幅仍跟定岳阳楼人物,而以英雄儿女平分字清出题界线,此则自人之天,非徒搬掌故者所能望其肩背。【笨记】此亦创作之良方也。如吴先生所言“借宾定主”也。由岳阳而澧浦,借其盛名而攀附之,虽相距几百里,对峙之下亦不过咫尺矣。下联不离不弃,仍用岳阳楼之典,“小范”二字,应非强为对仗,亦自命不凡乎?英雄要儿女平分之句,因澧浦楼在女校内,男女之平等则愈显强烈矣。5.某氏题黄鹤楼联: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笨记】此为黄鹤楼对联之绝唱。短短十六字,千古之人事,天下之楼阁,尽归于此。上联写人不离楼,下联写楼不离地。吴先生所评有“搬不动”语,盖此联亦然。6.三醉亭联:一月二十九日醉,百年三万六千场。〖吴评〗极为雄浑。【笨记】然。雄浑之外有豪气干云,沉醉之时无浑噩消极。一月三十日,醉其廿九,百年三万六千五百日,尚余五百空闲,足矣。7.王玉池知县题金乡县大堂联: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谓百姓可欺,且留下儿孙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吴评〗四十字质朴而具恺悌心肠,仁人之言哉。【笨评】以人伦之道而及官宦之道,亦切也。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天下之百姓,实为自己之儿孙也。余亦撰一联:为官一任,莫愧于黎民称父母;在世百年,应积些福祉荫儿孙。8.吴恭亨题安庆地方厅联:明刑侪梭伦商鞅诸家之平,此署为上江百城领袖;折狱求天理人情二者相合,是谋即司法独立精神。〖吴评〗紧切皖地为言,似尚不能搬挂他处。【笨记】吴先生所谓“不能搬挂他处”,应指专为审判厅联,不可作其他处所之联也。上联所及梭伦商鞅二人,皆古代法律之开创者。然两者所处时间地点不同,梭伦公元前594年于雅典,商鞅公元前359年于秦国。此二人法制思想之比较,录南开大学苏振兴教授《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一文摘要以为注:“商鞅和梭伦是中西法制思想史上的两个代表性人物。商鞅之法以君王为核心,其目的是维护以君主为首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梭伦之法则以雅典公民集体为核心,旨在维护公民集体的团结。但二者在对法制的重要性、法与时代、民情的关系以及公布成文法等问题上认识基本一致。因为他们在改革时面临的政治、法律传统不同,导致了在政治上的地位、改革所依靠的力量上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法制思想。由于他们对时代的要求以及对所处时代形势的接近,所以二者的思想在法制原则上又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余亦喜好法律,硕士所攻亦此,于联中尤见言法律者,既如故人之面,亦学习之机也。9.宁乡李石冰题河南法院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势,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难欺天。〖吴评〗一片村婆絮谈,而言言中肯綮,楔物俗,出幅砭讼者,对幅砭听讼者,尤若有条不紊。【笨记】联题甚切,亦平实之言。讼者有冤当诉,但若寻仇负气受教唆者,恐怕便是走了火入了魔,自是劳力费钱,所谓损人不利己也。然于听讼者,天平也。今之所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者,亦然。造孽于人,受诛则己,听讼者,当清当慎。撰联者,字浅而意深者,亦上乘之境也。较之字面生涩而立意虚浮者,当择前者而为。10.何栻题半畮园结岁寒馆联:三升椒雨祛寒捷,一榻梨云入梦香。【笨记】古人之措辞,实为用心也。称风云雨雪,必有修辞,如梨云、海棠雨、丁香雪、紫藤风等。既有为形状所赋,亦有为时令所依。此联中“椒雨”、“梨云”曾与联友探讨具体所指,莫衷一是。查阅资料,未及出处。椒雨有曰大雨者,有曰密雨者,有曰春雨者;梨云有曰乌云者,有曰白云者,有曰梨花如云者。明·李森先有《椒雨园集》,其所解为:“椒雨,酒之辛者。”此联中应理解为酒,由祛寒捷三字可判断之.而梨云者,则应指梨花盛放如云也,亦由“入梦香”三字可得。11.何栻题半畮园且观亭联高处星云归一览,闲时风月胜三休。【笨记】“三休”,其典出于汉·贾谊《新书》卷七《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 另,三休台,在太室南麓。唐·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倒景台》序曰“登路有三处可憩,或曰三休台,可以邀驭风之客,会绝尘之子,超逸真,荡遐襟。”其词曰:“穷三休兮旷一观,忽若登昆仑兮中期汗漫仙。”宋·王灼《游云灵观》有句:“三休出云际,始知盘踞高。”苏轼《登玲珑山》有句:“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12.吴恭亨题慈利桂香楼联:万响不可静,一层巍然然高。【笨记】按吴先生记:“(慈利)县城十字街有三层楼,因县志之旧,榜曰桂香楼。纵横不及二丈,高处可三丈余,登之,四山翼然当櫩(原文此字为左木,右门内舀),五雷尤近而昵,但不见澧溇二水,亦登览之缺陷也。”此联极尽对衬之能事,万响与静,一层与巍然。尤其对幅,其所言,非楼之高,或作心之高,或作意之远。但若论格律,此联又一知律而不从者?上联全仄,下联除“一”字为仄外(按古音),全平。13.刘某题慈利县桂香楼联:万象在旁,莫嫌眼底乾坤小;一拳打碎,要使胸中块垒平。〖吴评〗出幅特高卓不群。【笨记】对幅为吴先生所润色。登三丈之楼而罗万象,亦夸张之辞也。但对幅之“一拳打碎”,则不明所指,似离桂香楼之旨亦远乎?14.杨慰农、张仲远题隆中诸葛武侯祠联:杨联:谁谓将略非其所长,当时予智矜才,终逊此一生谨慎;可惜天心未曾厌乱,至今知人论世,岂徒传两表文章。张联:行藏以道,出处因时,使无三顾频烦,亦与水镜鹿门,甘心肥遁;成败论人,古今同慨,似此全才难得,尚有子由承祚,刻意讥评。〖吴评〗各各借酒杯浇块垒,身分亦各宛肖,千古失败英雄入此庙读此联,正不知生若何感想。【笨记】武侯祠之联,以“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一联最为深入人心。此联为清·赵藩所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一生最懂攻心之术,亦最谨慎也。攻心者,非仅于用兵;审势者,非仅于为政。此两联,正如吴先生所言,各借酒杯浇块垒也。引吴先生联前所述:“清季军兴,湖广总督杨慰农霈以阳湖张仲远道员曜孙为营务处,战败镌职,同侨居襄阳,尝过隆中谒诸葛武侯祠,各署联而去。”正所谓由人及己,扪心自叹矣。诸葛亮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后再求学于栖隐鹿门的庞德公,故联中有“水镜鹿门”之言。“子由承祚”则是指陈寿和苏辙。陈寿(233—297),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境内)人,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苏辙之《三国论》结句云:“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15.李石贞题书室联:两间待人而三,万物与我为一。【笨记】就格律而言,此亦破律之例,上联平而下联仄。就内容而言,亦字字深入,尤以下联为甚。16.李石贞题书室联:彼何人,予何人,都是穿衣吃饭;穷亦命,达亦命,不如闭户读书。〖吴评〗字字有鞭辟,语语含道德。【笨记】吴先生所评甚是。于平常字里见真谛。凡人,皆需穿衣吃饭;虽命有穷达,不如读书。此亦豁达之心也。17.何维谦题定远城隍庙联: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那知头上有青天。〖吴评〗用俗语警世,可云一片婆心。【笨记】凡城隍菩萨庙联,多警世俗语,用词诙谐,虽平实而深刻。有联曰:“我有什么灵,连自己断肢脱皮,都难治好;汝又何必敬,请医生开方用药,倒是正经。”亦有快言快语者,直截了当,联云:“座上菩萨,全是朽木污泥,有何灵验;堂中信士,不必焚香化纸,空费精神。”余亦曾撰菩萨庙联云:可以降财?可以消灾?自己三餐要求人;不能上天,不能入地,你们万事莫问我。18.彭刚直题湖口水师昭忠祠锁江亭联: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名贤手笔,菩萨心肠,合古今天地之精灵,同此一山结束;蠡水烟,湓浦月,浔江涛,马当斜阳,匡庐瀑布,挹南北东西之胜景,全凭两眼收来。〖吴评〗扎硬寨,打死仗,无一馁卒孱兵。【笨记】吴先生所评实凿。然此联,余初读时,为“结束”及“收来”四字叫好。尤其结束二字,何其壮烈,英雄也罢,忠烈也罢,到头来,终都归于湮灭,褒贬弹赞留与后人。收来二字,则另开一番眼界。19.吴恭亨题大庸某氏观瀑楼联:登楼目眩,有水无地;对瀑耳聋,不云常雷。【笨记】好一个“有水无地”,四字再恰不过。20.扬州史道邻祠堂联: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山残水,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笨记】史祠之联,当数清·张尔荩撰的“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老臣心”一联最为深入人心,每读之,可感史公“吾誓与城为殉”之凛然正气。按胡氏《联选》所记,史阁部祠在扬州城,基甚广,内有土一丘,即世传葬衣冠处也。侧有大铁炮一,相传为守城时所用,邻又有一土山,山上下红白梅花百数十本,所谓梅花岭是也。此联所撰,亦无出梅花明月联之右,盖亦化其意也。史公亦曾有联云:“琴书游戏六千里,诗酒清狂四十年”,其英雄豪气跃跃其间也。据闻,现今的祠堂两侧有联曰:“尚张睢阳为友,奉左忠毅为师,大节炳千秋,列传足光明史牒;梦文信国而生,慕武乡侯而死,复仇经九世,神州终见汉衣冠。”不知何人手笔。21.松禅题扬州小金山堂室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吴评〗末七字钝根人无从问津。【笨记】吴先生此评,似有拒人之外。小金山原名长春岭,位于桃花坞之北,西湖的中心地带,四周环水,有红栏桥相通。朱自清曾说,在此“望水最好,看月也不错。” 关于扬州小金山得名,有段传闻。某日,扬州和尚和镇江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和尚不服,于是设下棋局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还留下此联。长春岭从此改名“小金山”。上联“玉局”应指苏轼,因曾任玉局观提举,故名。张之洞联“不合时宜苏玉局,事多天幸霍**姚”即同此义。(霍骠姚则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留带去”,则指苏轼金山留玉带之典故。此典亦多为后人所效法,如张之洞《焦山观宝竹坡侍郎留带》有句:“玉局开先继石淙,竹坡游戏作雷同。”此联末七字,则从“多少峰峦不过江”化来。其巧在于,借一“小”字便将“金山”移来。又闻扬州国画院老院长李亚如曾撰联云:“截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其乎小。”又一精致之作也。22.湖广总督署织布局联:经纶天下,衣被苍生。【笨记】区区八字,宏大无比,其内有经天下之大志,有怀百姓之凡心。而于取字,亦十分灵巧,“纶”、“被”二字既可为名词,亦可为动词。“纶”本义为青丝绶带,古代官吏系印所用,名词也。若其作动词,则为整理丝线之义,亦有作治理之解。而“经纶”本义指整理过之蚕丝,引义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亦借指抱负与才干。此联之“经纶”表可从其本义,里可引其延源。“衣被”二字亦同。23.李笠翁题庐山简寂观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先师。〖吴评〗词锋超妙,得未曾有。【笨记】此联为笠翁联之经典也。简寂观,位於庐山香炉峰南,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所建。据传,李渔某年游庐山,但见“遍庐山而扼胜者,皆佛事也”,道家仅存简寂观,闻说亦将被佛门所占,心甚不平,遂题此联。此联于事评理,言之确凿,所抱不平亦实感人。五千妙论,乃指道家始祖老子之五千言《道德经》。余于网上所见转载者,末四字有“出自先师”者,有“出我仙师”者,皆误也。24.吴挚甫会馆联: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游,三楚风涛携袖底;邀太白楼一千年明月,凭栏远眺,六朝烟景落杯前。〖吴评〗亦自雄兀可喜。【笨记】八百里何其壮观,一千年自可悠久,虽是寻常文字,如此组合,自显不凡气度。吴挚甫先生题所创桐城中学联云:“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亦雄奇之作也。25.明伦堂淮安府学联:马上文,胯下武,枚里韩亭,彪炳经纶事业;石边孝,海底忠,徐庐陆墓,维持名教纲常。【笨记】按吴先生注,石边孝,徐积也,海底忠,陆秀夫也,马上文,枚乘也,胯下武,韩信也。此四子,皆淮安产。联中用字,信手所取,恰若天成,盖人杰地灵也。
悲愤起骚人——“长联圣手”钟云舫论略作者:傅小松中国古典格律文学,从楚辞汉赋开始,经南北朝骈体文,至唐诗、宋词、元曲,一路吟旌,至明、清对联兴盛,云蒸霞蔚。并成为文言世界最后也是最美一段风景。在这古典文学最后的晚餐桌上,出现了一个曾经煙没不闻,如今又重新发现的伟大名字——钟云舫,他以三副惊世骇俗的长联在中国楹联史上占有崇高地位。钟云舫(),生于重庆府江津县高牙乡(今属先锋镇)青草背,同治六年(1867)20岁时“童试三考”取得第一名成秀才,同治十二年(1873)“补廪”,“补廪”后因家境贫寒,又因恪守人伦孝德,奉养卧病的祖母、父亲长达十七年,因而彻底耽误当时意义上的个人的功名进取,只好设馆授徒,藉此谋生。他为人“性情真挚,平生不作欺人语,”“性好侠”“博于交”“刚简则不能谀”“与人直言不讳”(《江津县志》)。他自号“铁汉”、“铮铮居士”,嫉恶如仇,专爱控告贪官污吏,鄙视趋炎附势。因此怀才不遇,潦倒一生。正如他60岁时自己说的:“我初不料我今日犹生也:仇我者不我生,官我者不我生,爱我者不我生,囚也万死无一生,我病也九死一生;而我竟得生……”这样的陈述,岂不字字是血,声声是泪!光绪二十年(1894年),47岁的钟云舫写诗嘲讽县令朱锡藩狎妓**娼,品行不端,被朱革去廪银,关闭了他执教多年的塾馆,为避祸流落成都,有家难归,写下了《锦城江楼联》(即《望江楼长联》)。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川江津已连续遭受了“两岁三秋”大旱,人民生计十分艰难,而县令武文源却纂改粮章,加征租税,致使“六万户灾黎”怨声沸腾。邑内举人张泰阶联络士绅上告,钟云舫列名其上,经川督岑春煊派员查实,武文源被革职。不数月,岑奉调移督两广,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舟下东下过江津,钟云舫与张泰阶等士绅士登舟致意,赠诗赠联,武文源得知后,对钟、张更加恨之入骨,遂以重金贿赂重庆知府张锋,断章取义摘录钟云舫诗中一些句子,罗织罪名,于同年五月由重庆府将钟、张收质,解至省城成都,囚禁于提刑按察使司待质所。张泰阶用金钱暗通关节,关押几个月后获释;钟云舫一介寒儒,无力行贿,名为“待质”而一押三年,有理难申,有冤难诉。在南冠生涯中,受尽摧残。遂于拘禁的第二年即光绪三十年(1904)春写下了天下第一长联,即《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以抒“飞来横祸,理所不解,偶一触念,痛敝心肝”的愤激之情。此时钟云舫已年届57岁,又出监无期,“念及行年六十时,不能不自作寿联”,遂预拟了《六十自寿联》。光绪三十年(1906),经他的学生钟长春多方奔走,他才得以从待质所中释放,结束囫囵生活。出狱后,自觉人生迟暮,在弟子、友人的鼓动下,开始编辑他“大多佚失”而仅存的诗、文、联作《振振堂集》共八卷,其中《楹联稿》收入楹联1805副。宣统三年正月三十(日),钟云舫在贫病交加中溘然长逝,葬于重庆江津油溪灯油坪。享年64岁。钟云舫的一生,生不逢时,命途多舛。他少有壮志,“韶龄酷嗜简篇”“便欲支撑宇宙”(《六十自寿联》),要学成“上马杀贼,下马作檄”(《六十自寿联》)的本领,为国为民有所作为。但经几十年苦苦追求,终因“误落乾坤圈套”(《六十自寿联》)而潦倒一生。正如他的一副自题联:侠烈一层,刚傲一层,愚拙一层,懒惰一层,屈指人间谁似我;功名相厄,银钱相厄,疾病相厄,患难相厄,伤心命运不如人。悲愤起骚人。在那个灾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联下联横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