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世界三大航天大国国,目前各处在什么水平和现状

题号:5398233题型:单选题难度:困难引用次数:267更新时间: 10:01:55

作为当今世界航天大国,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突破了“六个难关”: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下列对中国突破“六个难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上天关”的突破,指的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一箭多星关”的突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C.突破“地球同步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经迈入先进国家行列
D.突破“载人航天关”,是2003年“神舟5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提示:下载试题将会占用您每日试题的下载次数,建议加入到试题篮统一下载(普通个人用户:3次/天)

  •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重大意义是

    ①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④标志着中国科技已领先于世界水平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C.中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和精神财富。下表中关于几种时代精神的表述,前后搭配不正确的是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
0
}
来源: 责任编辑:贾元熙

核心提示:此次“天宫二号”发射升空还得到了境外媒体的巨大关注,它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式发展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国际先驱导报9月22日报道 9月15日晚22时04分,中秋月夜,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到9月16日,“天宫二号”已经按预定计划进入距地面约400公里的轨道中。此次“天宫二号”发射在央视全程直播,许多民众在电视机前见证了火箭的成功发射,连万里之外的俄罗斯都有天文爱好者激动地分享自己拍下的“天宫二号”掠过天际的照片。不仅如此,此次“天宫二号”发射升空还得到了境外媒体的巨大关注,境外媒体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式发展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天宫二号”:技术先进引赞叹

境外媒体的赞叹首先自然来自于对“天宫二号”本身的惊叹。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说,“天宫二号”升空是中国为实现在2022年完成空间站建设这一太空计划而迈出的重要一步,而“天宫二号”选择在中秋节这一天进入轨道,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该报还详细介绍说,“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将在2018年“天宫三号”进入轨道并开始运行后退役。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将在10月下旬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天宫二号”,驻留一个月的时间。这将是中国太空历史上时间最长的载人任务。

台湾“中央社”报道说,“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的基础上研制的,虽然外形完全相同,可是内部环境将比“天宫一号”有所提升。提升的设备有一系列针对宇航员的内部宜居设计,包括衣食住行、声光、舱内装饰、降低噪音等,并增加了一些辅助设施。此外,“天宫二号”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更换和在轨维修,这在大陆的太空领域属于首创。

报道还介绍说,“天宫二号”将开展14项太空科学和应用实验,包括空间冷原子钟实验、伽马暴偏振探测、高等植物培养、空地量子密钥分配实验和伴随卫星飞行实验等,其中13项科学实验将由中国科学家自主完成,仅伽马暴偏振探测为中外合作项目。这体现出了“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对中国科学研究的巨大意义和推动作用。

在“天宫二号”上搭载的众多尖端设备中,冷原子钟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设备之一。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说,它将超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原子钟成为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器。美国的这台原子钟体型庞大而笨重,高度超过2.5米,辅助设备装满了一整间屋子。与它相比,中国的冷原子钟由两个人就能轻松抬起,可轻易放入汽车后备箱,而且精确度是美国冷原子钟的3倍,这是因为它进入太空后能够摆脱地球引力的负面影响。参与空间冷原子钟项目的科学家徐震教授说:“这将是世界上首台在太空中工作的冷原子钟……将具有军民两用性。”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网络目前的精确度不如美国的GPS系统,但以空间冷原子钟为时间参照将大大提升北斗系统的性能。

中国航天:步伐稳健进步快

这次“天宫二号”的发射升空是中国航天实力的一次精彩展示,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埃菲社报道称,中国已经将太空开发作为国家重点工作。仅今年一年,中国就将完成总共20项太空任务。此外,中国还计划在2017年发射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探测器,并实现首次探测器月球表面取样返回任务。

近年来中国的航天项目总是能够吸引世界的关注。例如,2013年12月“嫦娥3号”探测器成功将“玉兔号”月球车送上月球,引起巨大轰动。今年3月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说,中国计划建造一台比哈勃望远镜性能更好的新型太空望远镜。这一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将比哈勃大300倍,将能够与“天宫三号”进行接驳。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4月披露的火星探测器项目。英国《卫报》报道说,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将于2020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也计划在同一年发射火星探测器,这意味着中国将与美欧展开直接竞争。

欧洲航天局官员法比奥·法瓦塔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中国发展很快,正迅速成为航天领域主要参与者之一。”报道还说,中国每年在航天项目上的开支估计约为60亿美元。尽管这一预算与美国每年400亿美元的航天预算相比不值一提,但美国在2013年仅仅完成了19次成功的太空发射任务,而中国却有14次。根据这样的数据,人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已经来到了太空,并且注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航天分析师布赖恩·哈维预测说,“到2020年,你会看到中国开始拥有能够比肩其他航天大国的实力。”这一预测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坚实的事实根据。正如《卫报》指出的那样,中国航天事业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载人飞行到太空科学再到行星探测等不一而足。

国际合作:长风破浪会有时

在这次“天宫二号”即将开展的14项太空科学和应用实验中,中外合作项目伽马暴偏振探测引起了境外媒体的广泛兴趣。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评论称,伽马暴偏振探测是由中国、瑞典和波兰科学家合作进行的实验,体现出中国与缺少自身航天项目的小国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的兴趣。这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一直致力于国际合作的姿态的延续。《新科学家》在另一篇报道中还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处宣布建立伙伴关系,中国将允许联合国成员国从2020年以后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试验,甚至派遣宇航员前往空间站。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处负责人西莫内塔·迪皮波指出:“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将进一步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航天实力,并且增加我们对于航天事业能够给人类带来何种好处的理解。”

然而,相谈合作并非易事。《卫报》指出,美国从很多年前起就严令禁止与中国开展航天领域的合作,目的是防止相关技术被中国获取。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结果是中国被禁止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但是,这并没有拖延中国的发展脚步,反而加快了中国进步的步伐。报道说,中国在航天科学方面与欧洲航天局开展了大量合作。例如,双方在2003年发射了“双星计划”,这一计划与欧洲航天局的“星簇(Cluster)计划”共同带来了2300多项科学成果。此外,中国还在2015年12月发射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今年12月,中国还计划发射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这些都是中欧航天合作的成果。

《卫报》指出,中国人很清楚这些合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科学本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赤在接受《卫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是空间科学的新人,经验不多。国际合作是中国追赶世界的结晶。此外,科学,尤其是空间科学,应当是全世界所有人类的责任。国际合作是通过太空任务获取最大科学回报的最有效的方式。”

到2024年,现有的国际空间站使用寿命将尽,届时,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卫报》表示,由于美国既无计划也无预算要延长国际空间站的寿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将日益发现自己的航天事业将与中国人保持一致。而很明显,中国航天工程十分愿意与它们开展合作。尽管很难想象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会完全抛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但这并非完全难以置信的举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一篇报道甚至说,欧洲的航天员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因为届时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空间站”。

正如王赤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正努力为全人类的航天知识作出贡献。”中国的航天事业还能取得怎样的成就?不少境外媒体用“拭目以待”表达了它们的乐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三大航天大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