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家十二功法晃功?

2020-03-08 14:49
来源:
佚名
简易养生采气桩功,是由著名中医养生专家、中医师、气功师、《中国宇环气功》创始人苏堂田先生所创。集释、道、医、儒、武等百家之长和名家之精华及多年临床经验而创编。经众多患者临床验证,均取得显著功效。几十年来,从国内到国外有众多热爱简易养生功的习练者。练习本功法,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健体。长期习练,真气充盈,并能开发人体潜能。
简易养生采气桩功的特点是:安全可靠,不易出偏,对患有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胆囊炎、胃炎、失眠、痛风、糖尿病、高血压、肺病、乳腺病、近视、神经衰弱、性功能低下等疗效显著。
第一式 预备式双脚面南并拢站立,双手自然垂于体侧,下颏微收,百会虚领,唇齿合拢,舌头很自然地平贴上腭,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内收,精神要集中,上体自然,呼吸平顺,不要故意挺胸,两肩松沉,两肘微屈。
第二式 松静站立左脚向左侧开半步,使双脚间距约与肩同宽,双膝微屈,呈开立姿势。(图2)要点:一要圆,二要柔,圆则气通,柔则不僵,精神内守,排除杂念,呼吸自然。功理:通过自身放松,人体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任督两脉毛孔渐开,与天地之气相接。
第三式 采地气双臂自体侧向前平举,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约1分钟。(图3)要点:两手与大地平行,不要僵硬,不要翘掌,掌略弯曲,与地相对,便于接通地气。
功理:打开劳宫穴,使手太阴肺经上经脉穴与自然之气相通。振发肺气,增加肺活量。
第四式 采天气双掌外翻转成掌心向上,约1分钟。(图4)要点:双手阳掌十指略向内自然弯曲,合谷穴半闭状态。功理:阳掌向上,将天空的纯气沿劳宫穴、合谷穴、少商穴、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上经穴注入真气。
第五式 抱球养气(抱球静养)双手相对抱球5~10分钟。(图5)要点:身体下沉,臀后坐,两劳宫穴自然相对,松中求松,气下沉,手心发热,有内外气交接之感。
功理:加强带脉运行,进一步推动任脉、督脉和十二经络,使全身气血量增大,扩大外气内收和混元物质的能量。既提高人体免疫力,又防病治病,对脾区、肝区和消化系统疾病有更明显的疗效。
第六式 三关进气双手上下相对,右掌心向上,左掌心朝下,相距约20~25厘米,约30秒钟(图6)。然后交替翻掌,右掌在上,掌心朝下,左掌心向上,相距约20~25厘米,约30秒钟(图7)。紧接着,右手掌沿胸向下慢慢移动与左掌合拢。(图8)要点:手不要晃动,不要缩肩,要含胸拔背。
功理:拉动内气运行,畅通任督两脉引入外混元之气源源不断地步入体内,增加人体的阳离子,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肠胃代谢功能。
第七式 阴阳双采(阴阳平衡)双手慢慢向前推出形成阴阳掌,左掌心向上,右掌心朝下,约1分钟。(图9)要点:两手平行,高度一致,合谷不要闭合,大于半闭状态,处于自然状态。功理:外气内收,内气互补,平衡阴阳,真气从之。
第八式 握拳纳气接上式,左手翻掌成掌心向下,两掌握拳,拳眼相对,慢慢拉回体侧(图10)。随动作深吸一口气,双手慢慢下放两侧的同时徐徐呼气(图11)。要点:握拳切勿用力,随吸气均匀地拉回体侧,随呼气慢慢放下。功理:通过握拳使劳宫穴、合谷穴之气及功中的物质能量和天地之混元物质一起慢慢纳入丹田。
第九式 气归丹田双手重叠,放置于小腹处(肚脐下约1.5寸处),约一分钟,(图12)将口中玉液分3次下咽,气归丹田,收功。
要点:两手重叠,男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右手在里,左手在外。意念丹田,气归丹田时可以适当延长。
功理:丹田是人体之气库,是人的生命之源泉。气不沉入丹田,会引起人体气机紊乱,使人体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不仅练功者讲究气沉丹田,非练功者也应做到心平气和,神闲气静,大怒者都因气在上丹田,一触即发。因此说气归丹田,是人的养生之道。
习练要领:一要圆,二要柔。圆则气通,柔则不僵。全身放松则是总的要点。第二式中的松静站立至关重要,它是贯穿整套功法的核心,有18项要求。1.两脚平站,与肩同宽。2.两膝微屈,膝盖不要超过脚尖。3.圆裆、两膝外开,再向内略合。4.松腰。腰带以下的骶骨放松。5.落胯。臀后坐,气下沉,胯放松。6.收腹。小腹下部内收。7.提肛。意念略回提,切勿用力。8.悬顶。头顶的百会穴与天垂直,意念中似有垂丝牵引。9.勾腮。下颏内收,鼻腔呼吸通畅。10.合唇。两唇微拢。11.舌舐上腭,舌舐上牙龈。12.闭目垂帘,两眼留有一线之光。13.含胸。两肘外翻,心口窝下陷。14.拔背。脊骨直立。15.垂肩。肩部松弛,有大臂下坠之感。16.坠肘。肘尖似有重物下坠。17.虚腋。腋虚似可容卵。18.松腕。十指微屈,指掌下垂,腕离而松,指间似夹豆,手心朝向身体。身体的重心放在双脚与胫骨垂直的部位,约在脚内2寸处。
简易养生采气桩功的18项要求,尤以悬顶、虚腋、松腰、圆裆四项为关键,而松腰最为重要,腰不松,气不能归沉下丹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来想延续放生的话题来讲讲吃素,只是昨天出了一则很轰动的信息,思前想后,还是提前把这篇文章发出来吧,篇幅比较长,就不配什么图片了,耐心看完我相信会有所得。真正的学道之士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归结起来无非【改命】一词,在不确定因素剧增的洪流中掌握自身命运,其中强身可以掌握健康、术数可以规避风险、风水可以养炁涵神。这篇文章讲的是道家核心强身法:练炁。而执行方式是打坐。炁和打坐不再多说,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之前写过的《胎息》和《打坐》,是为这篇文章做铺垫用的。生命最大的公平在于皆会消亡,在生死面前,人和鱼没什么两样,我们不过是在同一个空间内共同生存过一段各有长短的时间,尊卑虽有殊途而命份俱无差别。只是人比鱼难多了,世间常有不公,富贵者可以掌握更多资源,平民则需要花更多时间谋求生计,甚至需要用健康来换取生存资源。所幸,道家先辈给后代留下了很多强身法,任何阶层的人都可以练习,说延寿有点夸张,但保持基础健康没什么问题,免疫力得到大幅提升后,对大部分病毒都有一定抗性。之前有位朋友向我推荐过胡孚琛教授的著作,拜读后既惊讶于一位学者对丹道有如此深入的了解,也感慨于钱老胡老等人对群众健康的热切关怀。胡教授的方法在逻辑上是对的,就是稍微有点重意念了,道家讲究顺其自然,意念过重容易出问题。这并不是在说胡教授的方法不对,只是我入道比较早,在这方面稍有心得,所以才敢说说。我梳理的方法主要分:静心、感氣、纳氣、练炁。· 静心理论:道家认为心为神之主,神为身之领,大概意思是身体健康由精神决定,精神健全由内心影响。抑郁症之类的精神疾病关键在于内心出了问题,内心不是心脏,而是我们的思想。心猿意马一词,讲的是心似猿猴容易被外界勾动、意如野马时常奔动,对照人的行为就是坐下来容易瞎想事,而一想事心就被牵动而难以宁静。所以修行的第一步是修心,收住奔腾的心后,内心世界和身体会慢慢静下来,这个过程叫【入静】。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思,身心俱静后可以涵养身体,也可以让思维更加清晰。方法:1、静场。尽可能地把外界声音降到最低,这样才能确保心静后不会被惊扰,入静后人体处于极度放松状态,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声响惊吓到,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精神状态,行话叫“走火入魔”。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说,人静后由元神主导身体,而元神喜好宁静容易受惊,一受惊就会损伤元神,继而损伤精神,继而传导到身体,狮吼功就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发音惊吓对方元神以达到震慑效果。2、盘腿而坐。自然坐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定地追求单盘或双盘,顺身体自然就好,这是为了通过特定姿态来构建【静】的基础。3、放松呼吸。以轻、悠、长为目标,轻在于听不到呼吸声,我身边好些朋友呼吸声比较燥或重,这是肺部有问题,原因要么是心思杂乱导致心火过旺而伤肺,要么是烟酒过多导致肺部受损。肺在五行上属金,金生水,水为肾,所以呼吸重或燥的人肾也不太好,水又生肝木,肝主情志,肾不好继而影响情绪,然后重又陷入一个死循环,身体越来越差。悠在于呼吸缓慢匀称,呼吸节奏一致可以调和身心,不要吸气的时候一快一慢,也不要吸气快而呼气慢,吸多久的气就吐多久的气。长在于一呼一吸的过程长久,就像平时深呼吸一样,深呼吸可以锻炼肺部机能,肺金生肾水,肺好肾好身体才能好。其次深呼吸时可以调动腹部力量,可以加强腹部脏腑的机能。这个步骤可以把注意力定在呼吸上,能有效排除杂念,杂念少了心就静了。每天抽半小时练习,天赋好的1-2周能有效感受到内心趋于平和,慢的话1个月也有效果,有效果后还不够,需要坚持练习,直到把打坐时的呼吸节奏上升为生活习惯,做什么事只要一呼一吸就能静下心来。· 感氣理论:氣和炁的区别看之前写胎息的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生灵以炁作为生命本源力,日常生活中会将其转化为氣,如生长、呼吸、运动,这是一个损耗过程,当炁的储备不足以产生氣时,生命就走到了尽头,也就是古人说的“氣数已尽”,这个过程很像熵增直至热寂,应该是同等逻辑。古道家认为,既然炁可以转化为氣,那么氣也可以逆向转化为炁,以此延长寿命。要逆转这个过程,首先需要感受到氣。这个阶段是为了让自己感受外界和体内的氣息,外界氣息很好理解,大家去公园或山林应该有感受过一股清凉舒适的感觉吧,这个就是氣,平时我们呼吸的空气中也蕴含着少量氣,这个可以用来提纯的。重点在于体内的氣,这是一种随着血液流动的氣,身体健康则为阳氣,身体羸弱则是病氣,同样也有内心宽宏、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氣(心氣)。当内心趋于平和宁静后元神开始主导身体,元神的感知能力高于显意识和潜意识,因此可捕捉到氣息的流动。方法:1、静心。2、注意力定位。静心是把注意力定在呼吸上,感氣的过程需要把注意力定在【丹田】位置。丹田在哪不好说,通常说法是在脐下三寸,但我认为不是的,丹田不是一个具体的穴位,是虚的,只能每个人自己感知,不能过度把“脐下三寸”作为关注点,轻则感受不到氣,重的话会行岔氣。3、自然而然。因个人身体原因,有人感氣快,有人感氣慢,不要着急,只要调和好身心调整好呼吸,基本上都能感受到。练到什么程度才算有效果,能感觉到呼吸时腹部有暖流就行。这个步骤每天最好练1个小时,不用担心脚会麻痹,初时功夫浅,脚麻了可以按摩放松一下再练习。我初练也会脚麻,坐着坐着就习惯了,后面最长能坐差不多1.5小时,入静后对时间没了具体感知,睁眼后会觉得也没多久。也不用担心打坐会休息不够,打坐如果能入静了,休息效果比睡觉要好很多,这个阶段快的话1个月有成就,后面就是慢慢巩固基础。在深呼吸注意不要牵动身体,一晃动就没法入静了。这个过程有的人可能会容易昏沉,这是因为体内浊气较重,一方面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脂摄入,另外也需要通过道家养生体操来强化体内运作效率,将浊气排出体内。· 纳氣理论:*如果没达到感氣就不建议到步骤,因为只有感受到了氣才能对氣进行运用。纳氣,也可以理解为存氣,是把从外界吸收到的能量以及体内积蓄的能量储备在丹田内以供日常所需,可以理解为在不影响身体基础的前提下,体内多了一笔可以随意支配的存款。这个用途很广,可以用来应付额外的生活需求,如超出身体限度的应酬、熬夜学习等,也可以修复此前因不规律作息而受损的免疫力系统。方法:
1、静心。2、感氣。3、控制呼吸。把注意力分别定在呼吸(鼻尖)和丹田(感氣发现的位置)处,于呼吸时用轻微的意念引导吸进来的氣进入丹田。一定要轻微,稍微用力要么入静状态被打破,要么呼吸痛或者腹部痛,亦或是氣息乱窜,这都是我之前走过的岔路。核心要点是顺其自然,不要过于强求。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要急躁。纳氣算是改变身体的开始,前面两个步骤只是维护,让身体状态不至于持续下跌,而纳氣可以让身体在自然状态下逐步修复过往缺陷。这个阶段就不再给时间界定了,讲究的是持之以恒。从空气中提炼氣,古籍中称为“盗天地生机”,我的理解是,生命生存的基本要素是空气、水、光照,分别对应生命机能运作、物质流动交换、物质光合作用,通过强化呼吸来加强生命机能,说明古人对生命科学、基础物理有很高的认知,并非现在通行说的“古人不懂科学”。这个阶段到丹田氣息充盈,即感觉有饱腹感就算是“筑基”成功,百日筑基差不多了。核心难点不是筑基,而是坚持百日。· 行炁理论:这个步骤用行内话叫“炼精化氣”,我觉得用“炼精化炁”表述会更准确一点。精很多人总以为是精液,于是就有了戒色一说,以至于不断压抑天性导致精神崩溃、身体受损。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应该理解为【精华】,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是身体和精神的交相融合,如天地交泰万物繁盛般,身心交融则气质自华。有句话说得很好,浓缩的是精华,纳氣过程是压缩空气之精,而行炁则是压缩体内之精,体内之精是肝力、心血、脾滤、肺气、肾精、骨髓之类的统称,不单单指精液。方法:1、静心。2、感氣。3、纳氣。4、随氣自在运转。舌抵上腭,注意力定在呼吸上,由氣息缓慢在体内自由运作。丹田储备了一定量的氣后会沿着督脉自下而上缓慢溢出,过会阴、尾闾、夹脊、玉枕、百会走通督脉,然后再从百会向下回归丹田走通任脉,这个流程叫通周天,由于行经任督二脉,也叫小周天。抵上颚叫“连鹊桥”,可以接引督脉来的氣往下走,氣在口中会化作津液,这部分津液可以缓慢吞入丹田内,能养肾。这个阶段同样不要用意念引导氣息,我看大部分书籍都说要牵引,但按我师爷和师父的教导,以及个人总结是,感受到氣在哪里堵就随它堵,这是氣不足的现象,安心纳氣,氣充足后自然会通。这个步骤也叫通任督脉,不要刻意,顺其自然就好,部分穴位通了对身体也是有非常大的改善,这个过程需要很长、很长、很长时间,张至顺道长都说自己任督二脉还没通,对照一下就知道了。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不要追求虚幻的东西,要立足于当前。以上四个步骤,练到静心对生活有很大帮助,练到感氣对身体有保养效用,练到纳氣以后则可以大幅提升免疫力,如果希望能抗住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建议各位勤加练习。另外再说一些其他的。文章说的是行炁练体法,之前我把打坐分为:松身心、入常静、建内景、寻自性,练炁是入常静后走强身的路径,如果需要强化精神那就是另一条路径,这条路径风险比较大,以及涉及一些传承内密,暂且不说,大家知道就好。道家养生讲究缓,不是非常提倡跑步这类剧烈的运动方式,也不提倡晚上运动,这是消耗气血的行为,道家有专门的健身法,大家可以自行了解八部金刚功或八段锦,外练+内练可以相辅相成,最大效率提升身体免疫力。道士中有习武的,但他们有练炁,可以补充习武中亏损的气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无法掌握这套方法会被什么人学了,但希望愿意学这个方法的朋友们能保持基础善意,损有余补不足, 必要时放他人一条生路。最后,文章虽然不收费,但衷心各位朋友,莫将容易得、便当等闲看。期待各位的练习成效。終澤山項目組師承:全真龍門· 呼和浩特歸化道門顧問:吳宗凱編輯:誠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家十二功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