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点绛唇 李清照朗诵上阙下阙描写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
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
学习啦【散文】 编辑:俊杰
  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李清照
  传承至今,她的诗词是千古美谈,构思精妙,小小年纪便是广为人称赞的才女,嫁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作词数首,句句笔锋凝练,才华横溢。
  一首如梦令,藏着多少胸中感怀,似有万千情恨,借词一首,畅快淋漓地诉说。一首醉花阴,讲着多少至情思念,若非刻骨铭心,又怎会有如此真挚的情思?一首点绛唇,隐着多少深闺孤寂,倘无精思妙想,未必能有这般风骨。一首武陵春,叙着多少晚年忧愁。一首菩萨蛮,记着多少悠悠往事。一首怨王孙,含着多少触景之情。一首鹧鸪天,唱着多少凄凉秋意。一首声声慢,说着多少国仇家恨、凄惨处境&&
  芳华年龄,她是人人赞赏的才女,文思如泉涌,下笔如神。轻柔温婉,她是安静端庄的淑女,却思绪万千,妙笔生花。她不是绝美倾城的脱俗女子,却有着享誉南北的名气。她不是腰缠万贯的富家之女,却有着无数人顶级膜拜。她集生活愁苦于笔下,一词一句,如诗如画,生动体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酒言欢,隔着空座对饮,言出的尽是思夫之情。皎皎月下,谁的双眸在清冷月光之中苦寄思念?千古佳话,五十一首愁词,唯此三句最精妙绝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个身段纤纤的女子,有着当世才子都难以比拟的文思。一世清名,词风婉约,她的千古绝唱。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字珠玑,将相思愁情刻画地惟妙惟肖。
  易安,易安,容易安定,若非关心国家大事,又怎会在战乱年代打出如此名号?
  她在宋朝赫赫有名,谁不知晓她?
  恬淡一生,不慕繁华名利&&
  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李清照
  一方残阳斜铺成诗笺,暮色柔风中摇曳着风铃,想象你写诗的模样。
  沐浴秋色,落叶喃喃向树告别,如你脚步声零零碎碎,踩不迭你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
  你沉静似月的身影,流水浮舟却在深夜的那一边,你婉约凄美的词,是你惟一坚持的任性。
  人生反反复复,夕晖来去匆匆,岁月枯枯荣荣。
  你静坐在窗前,夜太漫长,朱红色的窗,道尽了卷帘人的寂寞。你没有了风花雪月的日子,错过了轰轰烈烈的青春,于是,词成了你唯一的寄托,你只有从中缅怀抹不去的回忆~甜蜜而苦涩。多少次在月光下寻找你的花影去多少次在清风中倾听你的声音,却只见你那紧闭的门扉,却听不见你那透明的笑声,而你蹙眉深闺徒留胭脂味。
  不过江东也罢,红肥绿瘦也好,但你坚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满地堆积的黄花是你幸福的碎片,你轻轻捡起,遍成了你词中纷飞的美丽章节。从寻寻觅觅到冷冷清清,走到花白漂零水自流的岸边,走到风疏雨骤的回归路,却走不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个&愁&字。 人雁南飞,转身一笔你噙泪,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突然,你又回眸一笑,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词香幽幽与你共留余味。
  月满西楼,有人楼上愁。月光拉长了你那等待的身影,也暮淹没了你的希望,零乱的落英淋湿了你的双眸。
  诗意的日子你很清瘦,你执笔挥泪点血,造就了一篇篇永垂青史的诗词。
  相聚,在你心中是最美最美,别离,在你词中独树一枝。你蹙着眉儿,心中到底恨了谁,绵绵恨意如东流之水,流出了女儿的细腻柔情。
  琴声幽幽,你的等候依旧,而你的叹、你的泪、你的美却已经搬进了千万人心中。
  将你放在心中,似有一丝愁绪溢上心头,又溢出心头&原来,这竟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愉感。读你,我读到了一章传世心曲,我读到了一位千古奇女子。
  清照,我曾无数次在你的世界徘徊,你不寂寞了&
  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李清照
  她生于北宋年间,在一个开明家庭和官宦门第浸濡下,自小受诗词典籍和文学活动的熏陶。少女时的她便拥有高贵气质,视野开阔,那过人的才气和才情就像春日的阳光,就像百花园中暗香浮动的桂花,绽放在的山水之间,藏匿在青梅的心事里。
  初识李清照,世人大多数是从她的《如梦令》开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落日斜阳,余晖掩映。一群少女置身溪亭,饮酒赏词,轻歌高呤,然后撑着小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静谧与喧笑,清雅与浓丽,宛若水墨风景。泛舟流连忘返,酒醉迷路的李清照,用寥寥几笔便定格了这幅《日暮晚归图》。
  而我却是极爱她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小的时候,最爱看粤剧,锣鼓叮铛声中,穿着古典衣饰,衩珏环佩的一群女子中,李清照娉娉婷婷地走来。就像在一个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的春日里,一个江南素洁的女子,轻纱澜梦,莲步轻移,从烟波浩渺的水影中款款而来&&就这样,我小小的心灵不经意的便把这位奇女子烙印在心中。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古代的女子从小就三步不出闺门,深闺中的佳人纵是情深几许也不能像蝴蝶般自由自在。只能在飘荡的秋千架上暂时忘却心中的烦忧,只能在高高的秋千架上越过高墙看一眼墙外的风景,墙外的人间。当李清照蹴罢秋千,香汗淋漓时,客人却不期而至。当匆忙躲避来客的女子,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含羞疾走。走便走了,又按奈不住心头的好奇,回头偷窥,不巧正撞上来客的视线,只好以嗅青梅的动作掩饰自己的脸红心跳。
  好一个娇俏含羞又天真大胆的女子,这当是个待守闺中的少女,若是足够乖巧就应该赶紧进屋掩门,一个&回首&把她对来客的好奇暴露无遗。欲留不能留,想见又怕见,何其微妙的心思!
  古代女子身如浮萍,一般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后,一顶花桥就把女子的一生交给了素不相识之人,所以自古红颜多薄命,命运之手又怎么会时时眷顾那些薄命的女子啊!但活泼俏丽,开朗机敏的李清照却是不为世俗礼教所拘束,她不仅博览群书,还时常外出泛舟游湖,赏花饮酒。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的开明和环境的影响。礼部员外郎的李格非中年得女,自小就让爱女浸在书香词赋之中,当李清照的文学天赋渐渐显露时,李格非让她与当时叱咤北宋文坛的才子诗人相互来往交流。就因为这些特殊的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丰富了她的生活,使她在当时的大家闺秀的女子中显得与众不同,以至在初遇爱情时,却是别样的调皮。
  闺阁庭院,秋千架旁,美人如画,爱情来了,莫问是劫是缘!迎着春末夏初的旖旎风景,露正浓,花正瘦,恰是情窦初开时。这位才情并茂的女子,当她十八岁时遇到太学生赵明诚,就像在爱情中有人送来一捧红豆,整个春天便绽放在她眼前,直把红豆编成诗串成词。
  昨夜笺疏倦浓,千娇不消残红,是谁触动生命的流年,帘卷西风,瘦西窗。
  上才女的不幸,常常是一颗真心无所寄托,远的如蔡文姬,谢道韫,朱淑真,近的如张爱玲,萧红。芸芸女子中,或一份痴情被命运玩弄于股掌,或一番痴心付之流水。那些生活重负都压不垮的女子,面对命运中的爱情却像蝴蝶般被折断。与她们相比,李清照得到并享受过爱情,投入而且彻底,自由而且坚定。在盛世末的欢歌里,她遇到赵明诚,邂逅爱情,在乱世初的风声鹤唳中,丈夫暴卒,她失去了曾经拥有过的一切的美好:赌书泼茶,把酒言欢的幸福,典衣当物购置古玩的乐趣,锦衣玉食的安定生活,阳光温淡的青州十年&&所有这一切,都随着金兵的到来戛然而止。此后的她便流离失所,无所依靠。他们的爱情历尽悲欢离合,但李清照对爱情的执着如此坚定,一往相思,偶有伤感,也掩不住一袭风流,不卑不亢,也让人唏唬感慨不已。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一个未能团圆的重阳节,赵明诚远游在外,李清照无心过节,心事重重。天气也仿佛感知她的百无聊赖,薄雾浓云,一派慵懒。若此时赵明诚突然还家,会不会像一束阳光将云雾劈开呢?看着香料一星一点地在金兽香炉里燃烧殆尽,在白玉瓷枕,轻纱罗帐中,时间一点一滴地从指间流走,夜凉如水,阵阵寒意,直透心背。相思无奈,那就借酒浇愁吧,东蓠下,对菊孤饮,这一饮就到了黄昏,暮霭渐渐压下来,天地好像就要缝合在一起,花香越加浓郁,愁思也更上心头。
  黯然销魂的模样,莫过于西风卷帘,人比黄花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思念是藏在烟雨背后的那些欲说还休的轻愁,也许,它就像轻纱帐里的一朵千年的水草,在湖光山色的水波里独自开落,思也悠悠,念也幽幽。人解,花通人性,难怪清代谭莹有诗云:绿肥红瘦语嫣然,人比黄花更可怜。三言两句道出了了李清照的多情而略有自负,婉约却不失真,爱得自然,愁得真挚,一腔柔情极尽缠绵却能花开不艳。婉丽清新的语言一经她的拔弄,就成了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寒来暑往,千年过去,词中原有的美丽风华渐渐被时光的尘埃遮盖起来。江梅已过,春已黄昏,李清照的词里行间衬得她就像百花园里的一株桂树,窕窃娴静,馥郁芳香,雅静淡泊,让人砰然心动,清风拂过,清香怡人。
  伊人已走,风骨犹存,李清照的词婉约中含有风骨,有丈夫气,这首词里就可见一斑:新新荷叶(薄雾初零)
  薄雾初零,常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相,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不须起,要苏江山。
  这是李清照写的一首祝寿词,词旨深远豪迈,语音清扬,风格典雅。因当时的北宋,混乱,金兵南下,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词中的寿主宁愿隐居山野,几出不仕。而此首《新荷叶》上阙,聊聊几笔写出盛筵的地点,场景氛围:庭台楼阁耸立,绿水环绕,宾客来来往往,簪笏辉映,花柔玉洁的侍女手捧美酒佳肴,穿梭宾客之中。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像先闻其声,未见其人般,让人对寿主的声望,地位凭添好奇之意。
  下阙,词人一致改变上阙中的委婉含蓄,开始直接颂扬,愿你的风骨如鹤之劲瘦,松之长青,愿你的精神矍铄与秋月争辉,愿你的德行文章一如以往地扬名京都,就像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的谢安,惟愿你能出任,救助天下的黎民百姓!&安石须起,要苏天下江山&,尽显李清照心里婉约之外的豪情!
  李清照若为男儿,定会在沙场秣兵厉马,保家卫国,无奈她身为女子,只能以笔代刀,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召唤英雄,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只能用那满腔才情抒发心怀苍生的志向,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天地乾坤中,难掩那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的风范!巾国不让须眉,李清照的词中柔情万种,却不失士大夫的风骨,叫人们怎么能不爱!
  那份内心的柔韧和清冽,如兰,如梅,如桂花,活得洒脱,爱得缠绵,痛就痛得淋漓尽致,愁就愁得黄花失色。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的一生经历过少女时烂漫花开般的自由,洒脱,经历过爱情的甜酸苦辣,经历过国破,家亡,夫丧,物尽&&几多离愁,儿多坎坷!她的词里婉约,清新,典雅,才华横溢,又不失大丈夫的风骨,侠气,雅静淡泊,情疏意远。真是一代女词人,成就千古绝唱啊!
[描写李清照的经典散文]相关的文章
【散文】图文推荐推荐到广播
15430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婧婧儿~~)
(曾以为已注销)
(大隐隐于市)
第三方登录: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李清照-点绛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个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4分)参考答案:(1)(4分)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4个要点,全对得4分。)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文章李清照《点绛唇》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出自第六篇:《《点绛唇
李清照》阅读答案》
《点绛唇 李清照》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参考答案:2、上片写身份,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第七篇:《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偶见(唐)韩偓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①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点绛唇(宋)李清照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②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①醍醐:古时称从牛乳中逐次提炼出的精粹部分,也以代指美酒。②袜刬:袜子松脱。21.韩诗和李词在刻画女子形象时都主要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手法。(2分) 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文章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出自22.“袜刬金钗溜”写出了女子的惊慌;韩诗“和笑走”显轻薄,李词“和羞走”现矜持;韩诗“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表现的是刻意掩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回首”一笔,多情少女窥人之态更是宛在眼前。(3分,任意三点即可)李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较韩诗更加真实可感。(2分)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阅读答案 韩偓《偶见》出自他的诗集《香奁集》,写的是一个少女荡罢秋千,有些困乏,同时香汗淋漓,于是轻解罗裙,索取一杯醍醐来饮,正在指点之间,忽然有客进来,慌忙转身回避,边走边笑,走在中门却又止步,手里捻着梅花偷偷回望。尤其后两句对男女初见时人物心理的描绘比较突出,相类的有:欧阳炯《贺圣朝》:“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晁冲之《传言玉女前题》:“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尽管情景相类,人物意态总觉不如。可以说,这首诗比较集中地体现了《香奁集》的特色,既重在绘声着色,又有一些心理的精细刻画,这些特点后来都溶入宋人词中。以至于许多研究者都认为,“香奁体”实是诗体向词过渡的一种文学体裁。近人震钧云:“《香奁集》命义,去词近,去诗远。”施蛰存先生亦说:“《香奁集》虽属歌诗,然其中有音节格调宛然如曲子词者,且集中诸词,造意,已多用词家手法。”①从这些评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论可以看出韩偓诗在唐诗宋词之间的过渡意义。 《点绛唇》借用了前者的大致情节和意境,不过更加细腻婉转,情趣盎然。韩偓的一句“秋千打困解罗裙”,在李清照词中演绎为“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描绘的场景是:一个春日的清晨,秋千架上绳索还在悠然晃动,少女刚刚荡完秋千,手可能有些麻木,于是懒懒地摇摆着双手。剧烈运动后,涔涔香汗渗透着女孩身上薄薄的罗衣。在她身旁,晶莹的露珠衬出花枝的清瘦,花与人同,少女也如同“豆蔻枝头二月初”的蓓蕾一般。然后韩偓诗中的那个“客”也闯进李清照的门来,同时也闯进了少女的心扉。少女猝不及防,于是来不及穿鞋,光着袜子,含羞转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所写少女略微惊慌的神情,宛然如画。相比之下,韩诗中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明显缺少这种韵味,更需要指出的是,韩诗是“和笑走”,而李词是“和羞走”,一字之别,意态不同,面对忽然而至的客人,“和笑走”不免唐突甚至轻浮,而“和羞走”却正是少女本色。写少女面对青年男子的娇羞之状,太白有《越女词》曰:“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伴羞不出来。”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少年任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都能让人感受到少女娇羞的本色情怀。也许这位来客实在仪表不凡,也许少女对他并非完全陌生,《点绛唇》里的少女走到门口,却又停住了,竟然回眸去偷觑那位客人的容貌。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边嗅青梅边看,极为娇怯。在这里,与韩诗又有细微的差别,韩诗中是“手搓梅子映中门”,尽管做出手搓梅花的姿态,立于中门则过于醒目,仍失之于张扬,而李词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突出似隐似现的情景。全词处处白描如画,尤其是最后一句,清代李继昌称此“酷肖小儿女情态”(《左庵词话》)。明人钱允治则认为这样的笔法是“曲尽情终”(《续选草堂诗余》卷上)。 总的来看,尽管韩偓诗具备了宋词的意境和情调,但是毕竟受制于诗的体式以及诗人的才力,因而未能将这一极具情味的内容细腻曲折地表现出来,而李清照词却将这一题材的审美内涵做了深入的挖掘,通过动中含静,静中有动的精细描绘,营造出完美的艺术情境,完成了对前人诗作的突破和超越。 偶见韩偓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
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点绛唇李清照》_优秀范文十篇
范文一:《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李清照原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释:1、蹴(cù):踩,踏。这里指荡(秋千)。2、慵整:懒洋洋的收拾。3、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4、袜刬(chǎn):即刬袜。未穿鞋子。只穿着袜子行走。5、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6、溜:溜走,滑落。7、和:含。8、走:跑,快走。翻译: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赏析:(一)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二)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着名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范文二: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点绛唇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范文三: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首先是因为这首词写得很开怀,不像其他的词作写得那么悲悲凄凄,哀哀怨怨。更重要的是,这首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女羞羞答答的微妙心理和既好奇又羞涩的神态。其中,“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这几句,写出了一个花龄少女的活泼性格和天真浪漫的情态。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几句则是这首词的精华,就是这样的几笔勾勒,写出了一个别致的矛盾心情:一方面,封建“闺训“要求她避嫌,因为客人来了,毕竟,在那年代,男女不能随意见,可是,她本能地想知道究竟是哪一位客人来拜访了;另一方面,她想克制自己的欲望,归依“礼教”的条规,可是一想到可能是青梅竹马的“他”来了,却又情不自禁地倚门回首,偷窥一眼。在这样的描写别致的一个矛盾心情里,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女孩诞生了。
范文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箇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4分)参考答案:9、(1)(4分)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4个要点,全对得4分。)(2)(4分)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2分)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答出任一点,得2分。也可选取其他字词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范文五:学号:姓名:李晓仙赏析李清照《点绛唇》_____人生若只如初见,刹那芳华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某一个闲暇的清晨,阳光煦煦地洒下光芒,透射在枝叶上的露珠里,晶莹透亮,水光盈盈。花蔓稀疏缠绕在两旁的支架上,零星地点缀着几朵纤细的花儿,伴随着秋千的摇动的声音微微地、有节奏地颤动,叶子上也躺着几朵凋敝的残红。咯吱,咯吱……似要填满百无聊赖的那颗少女心,多么平静而令人遐想的上午。娇小清瘦的少女,倚坐在秋千上,她的额间鬓角挂着细细的汗珠,薄薄轻衣隐约透出香汗,一双套着素白袜子的玲珑小脚搁在洁白柔软的鞋上。“唉……”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那位恬静悠闲的少女似乎藏着心思呢,或许是在想像高强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热闹吧,亦或许是在脑海中幻化某位翩翩的公子,又或者是想起了早上绣好的鸳鸯手绢。轻轻地笑了笑,收回漫游的思绪,那双纤纤的素手随意地整理微微弄乱了的衣袖,也整理好刚刚拨动的心情。 准备回香闺,刚要穿鞋,突然听见有力的脚步声往花园里来,抬头望去,眼前映出一袭青衫,未待看清来人就下意识般避开了头,只有一个念想在脑中盘旋——喔,陌生的男子!心跳猛然漏了一拍,来不及穿鞋提起来赶紧回避,慌乱中,袜子松了,钗子也要掉落,清秀的脸上不由得布满红霞。待嫁深闺中的少女怎可如此这般见人,怕是要被人家笑话。心中那一汪清泉被搅得通乱,涟漪不断。跑到门边仍激动不已,即将进房的瞬间心思又百转千回,忍不住回首,想要看清楚来人。是不舍,是好奇,是激动,还是气恼扰乱了她的一片素心,也有可能是顺从了久久藏在心底的声音。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心里又是嘲笑自己的行为不合礼数然却又压不住一波一波汹涌而雀跃的情感。然后,一抹青色消失在转角的廊边。 诗中地刻画了一位天真浪漫、心思细腻、纯洁懵懂的闺中少女,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委婉、真切、自然、细腻、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蹴,慵整,见,溜,走,倚,嗅……一个个动词的准确运用,串联成一段生动清晰的画面,美得让人心颤。像一声天籁的回响直击灵魂深处,久久不能回神,也不愿回神。这是一场多么妙不可言的邂逅!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是可以憧憬怀想的年华,正在这一个寂静等待的上午,你那一抹飘然的身影直直撞在我的眼里,我的心里,我,怦然心动!我的世界开满了鲜花,浸满了芬芳。心底瞬时间涌入一股暖流,填满了我的心怀,冲走了我的忧思和孤独。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得飞快,从未有过。这一刻,我幸福得发抖,恨不能将此刹那变成永恒。邂逅的那一袭青衫岂仅仅是一个男子?喔,不!那是让少女芳心萌动的“罪魁祸首”,是少女心中那如天山雪花般神圣纯洁的爱情,是闺中少女对美好爱情和墙外美好自由生活的期待与幻想。人生若只如初见,没有任何尘世浮华,没有任何虑念杂想,没有任何急切功利,只有你,只有我,只有我们,只有我们的第一次心动。彼此交予完整而干净的情怀,我愿意抛下俗世浮尘,只愿那刹那芳华。
范文六:点 绛 唇【宋】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赏析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原文(蹴罢秋千)点 绛 唇【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赏析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范文七:《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赏析一】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赏析二】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范文八:《点绛唇·寂寞深闺》作者:李清照原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注释:1、闺:过去妇女居住的内室。2、柔:明?长湖外史辑《续草堂诗余》作“愁”。3、催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4、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5、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6、望断:以极多次数凝望,一直望到看不见。7、“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赏析: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李清照诗词全集*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永遇乐
范文九:北仙吕 点绛唇 李清照【北仙吕·点绛唇】李清照秋雨秋风,寂寥夜梦,心悲恸。封建镣铐沉重,奇女子命运弄。【混江龙】无邪少女偏爱诗词弄。春风荡漾入心中,熠熠春光罩她人儿瘦,薄汗香浓懒为容,喜入书房藏书诵,乘兴下笔气如虹。她外美如花,内似清秀筇。驾驭诗词,神女巧乘龙。和诗直逼李白雄,李家才女名气动。清照明月,欲映苍穹。【油葫芦】嫁得个好夫君,新婚乐融融。为说乐,且赋宠。己容权与簪花并,试教郎君比看谁娇容?重阳又寄相思咏:东篱把酒后,黄花人瘦思君情意浓。老天夺其新欢梦,夫死国难一路南下逃亡匆。【天下乐】孤寂更添家国难事逢,一路荆棘丛。又嫁驵侩翁,挣脱再婚枷锁牢事横。处处天要考其衷,事事人要斥其盲。凄凄戚戚,冷冷清清,守着窗儿,每天不知怎生挨到夜钟撞。【那吒令】才女诗词雄,一千年前光芒耀长空,百载千秋人念诵。哀愁缠绵情意重,但又执着坚韧阳刚之气隆。独树一帜,独立诗坛群星从。一生凄清如今化作黄花美从容!【赚尾】我意清照倾,我歌清照颂。越过千年时空,看那个寻寻觅觅的美神,人皆胸中心潮涌。回顾她愁立秋风的神情,谁也会一眶热泪蒙。回望碧空,诗词美如虹,想那时她,虽凄清仍从容,如今我,忆清照敬爱意萌。朝来夕送,时代爱宠,好一个当时悲惨如今传诵的文坛奇女子屹立苍穹!
范文十:王晓维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点绛唇》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形象。“蹴”本意为踩、踏,“赋罢秋千”,就是刚荡完秋千。“慵”,懒、困倦意,“慵整”,懒得收拾。刚荡完秋千,两只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懒得去洗一洗,就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园中游逛。这种不拘小节的举动,只有天真烂漫、未被礼法束缚的少女才做得出。这里对人物的描画是多么真切、自然,又是多么细腻、生动啊。“露浓花瘦”,打秋千时已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来,才感觉到花园里是这么美:正是早春天气,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仔细看,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闪烁,幻出迷人的色彩。这样的景,衬托出主人公欣喜、兴奋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花瘦”,即含苞未放之花,它又暗示了主人公的少女身份。这一句既写景又喻人,双关用得妥贴、自然、巧妙。“薄汗轻衣透”,主人公出汗,说明打秋千时的投入,以致汗出,而且不觉。这又纯然是一个少女所为。主人公毕竟是官宦人家女子,因而只是“薄汗”,而非“汗滴禾下土”之农夫汗。这里的描画十分细致,且恰到好处。“轻衣透”紧承“露浓”,“露浓”表明天气尚嫌凉。主人公玩的时候全然不觉,歇下来,加之出了汗,才觉凉意袭人,故而有“轻衣透”之感。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也就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大户人家少女形象的另一面来:在封建礼教束缚下不得不遵守所谓“礼”的心理与行动。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在于以门为掩护,似露不露,“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倚”、“回”、“嗅”三个动作,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不仅如画般折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点绛唇李清照阅读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