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蠡口家具城镇历史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平江历史街区_百度百科
平江历史街区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今天的平江历史街区仍然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独特风貌,并积淀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1处(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展示区“中国昆曲博物馆”1处、省市级文物古迹100多处,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100多处古代城市景观风貌基本保持原样。
平江历史街区平江历史街区介绍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东北隅,东起外城河、西临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座—耦园,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址。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曾生活于此,至今,区域内的居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平江历史街区
在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平江历史街区就被列为绝对保护区。2002年以迎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为契机,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并邀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领衔编制街区保护整治规划。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要求,相继实施了房屋修缮、河道清淤、码头修整、驳岸压顶、绿化补种、路面翻建、管线入地
等基础性工程。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也赢得世界的赞誉,2005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平江历史街区利用自身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推进招商择资和旅游资源整合工作,着力打造以平江路为核心的文化休闲旅游特色街区。目前,已完成房屋利用面积2多万平方米,特色客栈、青年旅舍、高档会所、艺术画廊、古琴会馆、经典咖啡、老字号茶楼相继在这里落户。以平江河为中心,连接拙政园、观前街、耦园的水上旅游线也逐步开通,感受“都市水巷”韵味的体验性旅游氛围已经在这里形成。200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作为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的先导性试验工程,由苏州市城投公司和平江区国资公司共同组建的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是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的实施主体,同济大学教授主持平江历史街区的规划。目前,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正在进行,已完成平江路基础设施改造、三线入地、路面铺装、河道整治等项目,完成了约2万多平方米的房屋动迁,房屋的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中。规划中街区东侧的环城游水上码头将使历史街区完全融入环古城游的格局中;已经启动的东西走向的地铁,将在街区的南侧设置两个出入口,这将使平江历史街区更好地融入苏州“东05年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并被中国列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平江历史街区国家AAAA级景区
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苏州市平江历史街区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研究决定,现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平江历史街区交通信息
地铁  搭乘地铁1号线在相门站或临顿路站下,北边即是平江路历史街区的南端。
公交车  搭乘游1、游2、游5、55、178、202、309、313、518、529、923路等公交车在苏州博物馆站下,再往东步行约400米可到。
企业信用信息金阊区_百度百科
金阊区,原苏州市辖区,位于苏州市西北部,是苏州市行政中心、体育中心所在地。全区面积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0.39万人,下辖5个街道和,共41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9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1亿元。[1]
金阊区地处东经120°37′,北纬31°39′。东起外护城河东岸和十字洋河东岸,与相邻;西至枫桥西运河界,与苏州隔河相望;南以小日晖桥河、、桐东岸和里南岸与为界;北至三角嘴河水面中央,与接壤。全区总面积35.7平方千米(水面占20%)。金阊区区内有、、、西园等风景名胜以及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及江苏省双拥模范区&五连冠&等多项荣誉称号。[1]
号《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
金阊区历史沿革
金阊区解放之前
据1995年版《苏州市志》载:商末,周君古公欲传位三子,长子、次子避位南奔,从下的来到南濒太湖的(今无锡梅村),与当地土著居民结合,建立部落性质的政权,自称“”。泰伯卒,无子,由其弟仲雍继位。周武王十一年(前11世纪中叶),周灭商。周武王访得第五代吴君周章,封为吴子,始有吴国。周简王元年(前585),十九传至寿梦,称王,吴国始有确切纪年。
十一年、吴王寿梦二十五年(前561),寿梦卒,长子诸樊继位,国都南迁至今苏州地。于城西北置阊门,位于今金阊区辖地。
三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473),越灭吴,吴国地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七年(前333)(民国《吴县志》作六年),楚杀越王无疆,吴越之地尽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国平定楚国江南地区,以旧吴越之地置会稽郡,并置吴县。郡治、县治均设于吴国故都(今苏州城)。次年,秦灭六国,分全国为36郡,会稽郡不变。
东汉四年(129),会稽郡一分为二,以浙江(钱塘江)为界另立吴郡,仍以吴县为首县。会稽郡治迁山阴(今绍兴)。
隋九年(589),隋平定江南,废吴郡,立苏州,取城西姑苏山为名,苏州得名自此始。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割吴县地置长洲县,与吴县同城划境分治,西为吴县,东为长洲县。今金阊区范围仍属吴县。
清二年(1724)析长洲县置元和县,三县同城而治,吴县辖地未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1月,依《江苏暂行地方制》将吴县、长洲县、元和县合并为吴县;同年11月,吴县依“暂行市乡制”,凡地方行政区划5万人以上设市,不足5万人设乡,分全县为7市21乡,城厢称苏州市。据民国三年《新测苏州城厢明细全图》,市内划分为东、南、西、北、阊胥盘5个巡警区。现金阊区辖跨西区、北区、阊胥盘区。
民国十七年(1928),实行县、市分治,12月,成立苏州市政府,所属城厢及附郭划分为7个区。十九年3月,苏州市仍并入吴县。
民国二十年1月,吴县将原苏州市区划分为3个城厢区。第一区在城北,第二区在城南,第三区在城外。现金阊区辖地城内属第一区,城外属第三区。
民国二十三年,城厢3个区又合并为一个区,即吴县第一区。
民国二十八年3月,汪伪吴县政府又将城厢分为3个区。
民国三十四年9月2日,吴县恢复民国二十六年前的建制,城厢为第一区,下设72个镇,现金阊区辖地涉及通和、长春、河西、同仁、泰伯、桃坞、庆云、德馨、新阊、百花、南濠、北濠、上塘、半塘、五福、永福、洞泾、渡僧、万里、湖田、虎丘等21个镇及木渎区的枫桥镇。
民国三十六年,吴县城区改划为13个镇,现金阊区地域涉及一区的金阊镇及西城镇、中和镇、虎丘镇各一部分和木渎区枫桥镇的一部分。[2]
金阊区解放之后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划吴县城区及近郊为苏州市,4月30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原区划未作改变。9月1日,撤销13个镇人民政府,按公安分局辖区将城区为分东、南、西、北、中5个区,建立区公所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西区即金阊区前身。1950年5月撤销区公所,原区公所民政股迁至公安分局内办公。
日,苏州城区成立东、南、西、北、中五个区人民政府,11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1954年3月,区人民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日,西区改称金阊区。
日,金阊区成立人民公社,成为政社合一的体制。
1960年7月,城区3个公社调整为6个公社,金阊区公社分为金阊区、桃坞区两个公社。
1962年6月,城区撤销公社,恢复人民委员会建制。
1963年3月,桃坞区并入金阊区。
1966年8月,金阊区改称延安区。日,成立延安区革命委员会。日,恢复金阊区原名,延安区革委会改称金阊区革委会。日,重新成立金阊区人民政府,区革委会撤销。[2]
号《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
金阊区行政区划
1987年,金阊区下辖中街路、金门、桃坞、石路、留园、山塘、彩香7个街道办事处、114个社区居委会。
1991年8月,金门、中街路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金门街道办事处。
1999年,金阊区辖7个街道:石路街道、留园街道、桃坞街道、山塘街道、彩香街道、街道、三元街道。共设150个居委会。
2002年末,全区总户数74562户,总人口207636人;因区划调整,总人口比2001年减少42900人。
日,金阊区撤销虎丘镇、山塘街道、三元街道,将原来7个街道(镇)调整为5个街道:、、、和。
2012年,金阊区人民政府驻留园街道。年底,金阊区辖5个街道:石路街道、留园街道、彩香街道、白洋湾街道、虎丘街道。
街道直辖石路街道辖:社区居委会(三乐湾、信记、朱家庄、彩香一村南区、彩香一村中区、彩香一村四区、彩香路、菱塘)留园街道辖:社区居委会(留园、西园、湖田、仁安、玻纤路、、硕房庄、观景、来运、)彩香街道辖:社区居委会(彩香二村南区、彩香二村北区、采香花园、双虹、彩虹、、、三元一村、白莲、、滨河、运河、三元四村);村委会(新兴)白洋湾街道辖:居委会(西站);社区居委会(长泾);村委会(民主、路南、自由、新城、申庄、新渔、张网、富强)虎丘街道辖:社区居委会(清塘、桐星、虎丘、红星、、茅新);村委会(路北、新益、虎丘、茶花)
金阊区地理环境
金阊区,原苏州市辖区,位于苏州市古城区西北部,东经120°37′,北纬31°39′。东起外护城河东岸和十字洋河东岸,与相邻;西至枫桥西运河界,与苏州隔河相望;南以小日晖桥河、、桐东岸和里南岸与为界;北至三角嘴河水面中央,与接壤。全区总面积35.7平方千米(水面占20%)。
金阊区的地表自然形态,与苏州市其他城区一样,是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演化的产物,位处太湖平坦水网化平原上。其特点是:地势平坦,微向东倾,地面标高3~4米,习惯上称平原地区,河网密布,为较老的湖积平原。主要有黄泥土、小粉白土和乌山土等组成。因成陆时间早,土壤发育程度高,土壤层次明显,质地为壤质到粘壤质,中性到微酸性,地下水位在1~1.5米之间。[3]
古城区及阊门外石路、山塘一带,呈人工堆积地貌,地面标高3~5.5米。[3]
金阊区的主要河流有:、等。
金阊区人口
金阊区的常住人口增长迅速,建区初期仅7万多人,1982年达18.5万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为233700人,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为257353人。[4]
2002年末,全区总户数74562户,总人口207636人,其中:男性103796人,女性103660人;因区划调整,总人口比2001年减少42900人。人口出生率6.65‰,死亡率6.31‰。自然增长率为0.34‰。
1985年,金阊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89人,为三个城区之最低。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金阊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680人。[4]
金阊区经济
金阊区综合
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8.75亿元,年均增长11.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突破86%;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77亿元,年均增长9.4%。截至2011年末,全区私营企业已达7595家,个体工商户超过1.15万户,总注册资本165.9亿元,分别是2007年末的1.4倍、1.9倍和2.3倍。第一产业
金阊区第二产业
石路步行街
金阊商业繁华,而工业却相对滞后,只有手工业比较发达。明清时期,阊门内外是苏州最繁华的闹市,苏州手工业已有50多个行业,其中,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比较出名。除丝织业、丝经业、织带业大多数在东半城之外,其余行业的店铺作坊多半聚集在金阊区范围以内。[5]
1911年辛亥革命,苏州于11月5日光复,同一天,设于阊门南濠街的振兴电灯公司正式发电营业,这是金阊区新兴工业的开始。[5]
随后,民国二年(1913)有酿酒业金复兴绍酒坊开设于山塘街绿水桥。八年有饮料业德裕公司荷兰水厂在南濠街开始生产汽水。同年在枫桥创设华盛造纸厂,是苏州规模较大的造纸工业。民国十八年至苏州解放前,先后有20家工厂在金阊区内开业,大多为制药、制碱、食品等行业。[5]
1949年4月苏州解放,金阊区的工业,有11个行业,141家工厂,其中百人以上的工厂仅有2家,职工5人以下的工厂有19家。1952年2月,在私营工厂开展“五反”运动。1953年10月开始宣传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到11月底形成高潮,与此同时私营工厂与国营公司建立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业务关系,开始纳入计划经济轨道,1956年1月全区私营工厂99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全区手工业组成64个生产合作社(或生产合作小组)共有社员4190人。在国营经济带动下,公私合营企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有所发展,195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1031.3万元,手工业总产值1200余万元。[5]
年金阊区的工业大力进行技术改造与开发新品,全区工业经济有较大发展。但在市场竞争中也有企业亏损,有的甚至濒临倒闭。90年代全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步伐,企业改革逐步深化,至1995年全区区属工业产值达2.94亿元。1996年后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产品销路不畅,生产逐年回落,通过调整结构等方式,1999年实现区属工业系统扭亏为盈。[5]
金阊区第三产业
金阊区历来是苏州商贸繁华之地,明清时期,阊门一带更是江南贸易中心和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商业街市大多集中在运河()、南北濠(护城河)、及城内中市河两岸。当时枫桥形成全国最大的米豆市场,阊门外成为青蓝布匹踹染加工和贸易中心。苏布名称四方,阊门被喻为“天下第一码头”。咸丰十年(1860),昔日繁华商市毁于战火成为废墟,布市从此消失。光绪年间,阊门石路一带逐步复兴。[6]
解放初,全区商业有72个行业,2407户商店。党和政府对私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1956年分别实行公私合营和合作化。1958年“大跃进”期间,众多商业职工被抽调“大炼钢铁”,商业网点随之撤并,民众购物不便,商品匮乏,吃、穿、用商品大多凭票、证计划供应。1962年,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逐步增设商业网点,市场供应稍有好转,各街道办事处相继开设便民小商店,阊门石路一带渐见繁荣景象。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阊门石路再遭劫难。1967年苏城两派“造反组织”武斗,纵火焚烧阊门鲇鱼墩一带,使百年老店赵天禄糖果店等25家商店付之一炬。工厂又“停产闹革命”,百业俱衰,经济日见萧条,连街头巷尾的个体摊点,亦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而全部取缔。[6]
1999年全区区属企业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0.2亿元,名列城区(金阊区、平江区、沧浪区)榜首。[6]
2011年,金阊区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33亿元,年均增长23.5%。苏州传化“公路港”建成开业,全区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山塘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4A级景区。累计建成国家和省市级科技创新载体16个,新增文化企业257家。
2011年,金阊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41亿元,年均增长24.5%。
金阊区社会
金阊区文化事业
明清时期,金阊文化活动就相当活跃,山塘河上画舫穿梭,丝竹之声悠扬悦耳;官宦富贵人家均有戏班,时邀亲朋好友宴乐;五月端午山塘龙舟竞渡,中秋之夜有虎丘曲会。清末,各类戏院、书场纷纷兴起,成为阊门繁华商市的组成部分。民国十年(1921)苏州昆剧传习所在五亩园成立。1999年金阊区内有电影院1家,影剧院1家,书场2家,以及区文化馆(包括大会堂、图书馆、阅览室)、区少年宫等文化设施;7个街道办事处均设有文化站。[7]
1993年,区文化馆被评为全国标准文化馆、省特级文化馆。1994年,金阊区获首批“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称号。在此前后,7个街道也被评为省群众文化先进街道。[7]
金阊区教育事业
金阊区位于苏州城区西北部,历史上长期是苏州的经济中心,教育事业比较发达。苏州自唐代起,官学、书院、社学、私塾、义塾相继发展。最早的书院是元年(1234)的和靖书院,就在今金阊区境内的虎丘。清末出现新式小学,区辖范围内就有8所初等小学堂。民国年间,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至1949年解放前夕,区内有小学59所,中学9所。[8]
金阊区的教育行政机构,自1951年11月西区人民政府成立后,即设文教股,负责全区文化教育事业。翌年9月,市文教局将小学、小学附设幼儿园移交各区管理。1954年10月,文教股改称文教科。1956年至1957年,文教科曾一度与卫生科合并,称文卫科。“文化大革命”开始,文教科工作瘫痪。1968年4月,区革委会政工组下设教卫组。至1978年撤教卫组,改设文教科。1988年6月,文教科改称文教局。1996年11月,撤文教局,单独组建教育局。[8]
2007年底,金阊区顺利通过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教育工作的督导,同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集体”,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2010年3月,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 5月底,顺利通过苏州市现代化老年大学的验收,成为苏州市首批教育现代化老年大学;同时,还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称号。
2010年末,金阊区有公办小学14所,幼儿园20所,特殊学校1所,少年宫1所,老年大学1所,社区培训学院1所。公办小学在校学生11133人,在园幼儿5343人,全区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连年保持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9.5%。区内100%的小学成为 “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苏州市依法治教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等,市优质园比例达80%。
金阊区医疗事业
清代,苏州中医形成,其代表人物名医就住在渡僧桥下塘。清末御医曹沧洲亦寓居阊门西街。以后,随着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外籍传教士先后在金阊地段设立妇孺、更生等医院。民国九年(1920)吴县县立医院也建于此,私人诊所、医院亦相继开业。至1949年,在现区辖范围内先后有16所私立医院和1所公立医院(即吴县县立医院)。新中国成立后,设在辖区内的市级医院陆续开办,区人民医院也于1958年成立。自70年代起,各街道陆续建立卫生所,医疗机构遍布全区。1997年金阊区医院医疗用房面积增至10931平方米,并开设医疗网点8个,形成社区服务网络。[7]
金阊区旅游
金阊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辖区内有、、等名胜和寒山寺、等著名寺院。虎丘、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留园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金阊区文化艺术
金阊区节庆活动
从90年代中期起,金阊区每年举办金阊文化艺术节,各街道也纷纷举办“桃坞之春”、“金门之秋”、“江枫新声”、“山塘之声”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7]
每年农历四月十四的“轧神仙”,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99年,神仙庙移建南浩街后,每年都举办“轧神仙”活动。“轧神仙”以展示民俗文化为主题,每年吸引100万人次参与。
除此之外,正月初五接财神、正月十五闹元宵、农历二月十二山塘百花节、金秋虎丘庙会、寒山寺祈福听钟声、西园“烧头香”、 石路邻里节、山塘风情节、彩香文体节等形成了金阊区十大民俗文化活动。
金阊区佛教音乐
苏州佛教音乐历史悠久。公元238年前后来苏州传播佛教的僧人与制“鱼山呗”的一起翻译《太子瑞应本起经》,“鱼山呗”初步克服了“梵音重复,汉语单奇”之予盾,使从西域、传来的“梵音”开始适用于汉语咏唱。支谦到达后又制成“连句梵呗”在江南一带流传。其时还有僧人,在传授“清靡哀亮,一代模式”的“泥垣梵呗”也在江南一带流传。东晋时,曾居虎丘山的月支国僧人支昙又作“六言梵呗”,也在这一带流传。
苏州佛教音乐的梵呗唱腔在江南一带颇为著名,曲调平缓,腔多字少,气氛庄严肃穆,“远、虚、淡、静”,具有浓厚的佛教清静专注的色彩。其唱腔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普通腔”,唱诵时用磬、大小木鱼、中鼓、扁鼓、钟、铪、铛、引磬等打击法器伴奏。历史上苏州寺庙的佛事也曾使用丝竹乐器,管、笛、笙、三弦、二胡等,但到近代已渐渐废去,并已形成惯例。
.中国苏州[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苏州地方志[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苹果园为iOS用户提供和下载,最新的、、、等,分享最权威的资讯、、及解决办法,拥有最火爆的,苹果园一家专注解决iOS所求的网站。蠡口镇志-新方志-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编纂单位:《蠡口镇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王复耕,沈泉男,强永南
出版单位: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06月
内容时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蠡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