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李清明明诗人的背景

湘阴籍作家李清明作品《牛铃叮当》入选浙江高考试题
  红网湘阴站6月7日讯(分站记者 刘广)6月7日下午,2013年浙江省语文高考试题公布,从没有参加过高考的湘阴籍作家李清明的散文作品《牛铃叮当》入选20分现代文阅读部分。
  李清明,国家一级作家,1965年出生,初中毕业后,因故辍学,错过了高考的机会,却在参军的年龄应征入伍。1983年开始在《花城》、《美文》、《读者》、《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200余万字,出版的作品吸《梦起洞庭》、《微雨独行》、《寥廓江天》等,先后有20多篇散文在军队和地方的评选中获奖。《牛铃叮当》曾入选《散文选刊》、《散文海版》、《黄河文学》,作品通过对洞庭湖畔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描写和追忆,表现了作者对现世生活的淡淡忧愁和悲悯。【原创】江苏省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1)及答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原创】江苏省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1)及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原​创​】​江​苏​省04​―0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B03版:人文周刊
李清明:身在文学的课堂与教堂中
  图1  羊城晚报记者&&何晶  这本新出版的散文集《牛铃叮当》,封面上套有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题笺——“清明散文”(图1),四个字表达了对作者的殷殷期许。作者是来自湖南湘阴的李清明(图2),从军若干年后转而经商,却一直坚持不懈从事散文创作,至今已出版散文集等作品共六部。这本散文集中的《牛铃叮当》一文,还曾出现在2013年的浙江省高考语文题中,引人关注。  “有意义”与“有意思”  羊城晚报:您心目中的好散文应该是怎样的?您有自己推崇的作家吗?  李清明:散文的确易写难工,是一种非常见心性、见功夫的文字。在散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几点:首先是在散文的立意取材上,我学习周作人先生所说的,要么有意义,要么有意思。“有意思”强调是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有意义”更多则是说明文章思想性的重要。如果能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那书写出来的肯定是一篇上乘之作了。&  闲暇之时,我曾对莫言、贾平凹、沈从文、汪曾祺几位文学大师的经典篇章作过一些专门研究,发现其每句话甚至每个章节,想在里面加进一个字或减掉一个字都非常困难。虽然初看他们的文字都很平实、质朴,但整体读起来却是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意境,让人欲罢不能。  羊城晚报:写作散文多年,有哪些创作原则是您一直坚持的?  李清明:在散文写作的态度上,我一直注意坚持“在场”和“写实”,强调自己在书写过程中做到内心和身体都在现场,拒绝道听途说,无病呻吟;力争“求真相、寻真理、说真话”,写出生活的真实感和原生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贰  时光陌路皆成乡愁  羊城晚报:在散文集《牛铃叮当》中,大部分文章写的都是您的老家洞庭湖。故乡如何滋养了您的写作?  李清明:我从小生活在洞庭湖水乡,十七岁离开故乡,一晃三十多年了。人到中年,总爱回忆过去,怀念自然淳朴、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其间偶尔回到故乡,我发现,过去自然、古朴、祥和、温馨的乡村不见了,视觉上却有一种误入陌路之感。放眼望去,整个故乡几乎皆是民风不再淳朴,人心早已不古,继而世道中落,江河日下……从而引发一种浓烈的乡愁。《牛铃叮当》散文集里的“水乡系列散文”五十多篇,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这些文章,大多是追忆及回味过去自然古朴的乡村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呼唤乡村优秀文化与优秀文明的回归。  记得我念初中时,全中学近千名学生,我写的作文最好,几乎每篇都是班级和学校的范文。大约在十六岁,我便立下两个宏愿:一是要走出农村,改变自己“面朝黄土,背负青天”的命运;二是要当个作家,用我手写我心,活得与众不同。第一个愿望,我用了八年时间将“草鞋”换成了“皮鞋”,实现了吃“皇粮”的梦想;而为了当好一个作家,我则苦修了近三十年……为理想奋斗的过程虽然艰苦曲折,但却常感充实与欣慰。&&&&  《羊城晚报》:与其说您在写故乡,倒不如说您是在抒发乡愁。中国现当代作家中,也有相当多人在书写自己的乡愁,比如沈从文写湘西,莫言写高密,老舍写北平;从这个脉络上来说,您所理解的乡愁是怎样的?  李清明:其实,每个作家既有自己独特的故乡、独特的乡愁,也有共性的故乡、共性的乡愁。提及童年经验对作家的影响,我的理解是,一个作家回到童年便是回到了真正意义的家乡,是接通了地气。俗话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万物萌动。地气是日月之精华,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  壹  李清明  3、经济独立后再逐梦文学  叁  《羊城晚报》:从商多年,但少见您写商海生涯,为什么?您如何平衡工作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李清明:我是一九九六年穿着军装下海的,迄今已有近二十年了。平衡管理企业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真正要互不影响其实很难。依我不成熟的经验,主要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有心,二是有计划,三是还要有取舍。有心,说到底就是热爱。我的文学梦是从少年时代便开始萌芽的,读书学的又是新闻,虽没有到废寝忘餐的地步,但也称得上痴迷。我从上初中便开始记日记,做资料卡片,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间断过,积累了几十万张读书卡片和上百万字的生活工作日记。  我一直朴素地认为,在当下社会如果经济不能独立,做一个“纯文人”是非常清苦的,也容易被物所驭。当一个人经济上相对独立,不再为“稻粱谋”,加之又有心灵与精神的感召时,做出取舍就不困难了。大约在十年前,我便几乎把实体性企业全都承包经营出去了,只留下一个较小的管理公司,代我行使管理权责。可以说,我已经把管理企业当成了副业,把文学创作当成主业了。  回首前尘,虽文学一直是我的至爱,但因为“稻粱谋”抑或是被变化万千的时代洪流所裹挟,我尝试着换过许多工作,比如当兵、从政、经商等等,但无论在哪种状态,我都有种空落落的感觉,唯有走进书房、走近文学方使我宁静心安。  羊城晚报:今后您会尝试写小说吗?有什么新的写作打算?  李清明:我出生在湖湘,骨子里有许多匪气、霸气(这点在我散文《霸蛮》、《乡野童趣》中均有较为详尽的描述),是文学让我不断地改造自我,不断寻找和追寻人性及人生中的宽仁、善良、悲悯等诸多美好。  文学逼迫我不断学习与思考。学习、影响、启发、思索之后,看人、看事物、看问题就会通达。同时,我非常认可诗人朋友雷平阳的一句话,文学是课堂也是教堂。说文学是课堂,强调的多是学习;说文学是教堂,则是将其变成自我的一种宗教,一种信仰,在温暖别人的同时,更是温暖着自己。  长期的散文写作,由于受体裁及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我感觉也还是受到一定的局限,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开始做写作长篇的学习和准备,预计在未来的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写出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李清明:&&&&1965年清明节出生,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广州军区部队和机关服役近二十年,后经商。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有两百余万字,曾获得孙犁散文奖、冰心散文奖等多项文学奖。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李清明:身在文学的课堂与教堂中》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133588)评点李清明:具有智慧的文字
一个艺术家能够给人提供什么呢?他不是教师因而不能给人什么教导。他不是领袖所以未必能给人指引一条光明或安全的道路。他其实也不是灵魂工程师,做不来总为别人以致自己脱胎换骨的事。他们是以正规角度看这世界而看腻了的人,并且天真地以为别人可能也不太耐烦,所以为公为私就去找些新鲜的角度看这世界。
想,李清明的文字也在寻找这样的角度。―――作家 史铁生
这是一些闪烁着中国智慧的文字。
许多平常而深刻的道理,已经被我们时代完全遗忘了,比如对生活的感恩,孝敬,比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个时代所谓知识分子者言必拿来,成为习惯,已经造成这种认识,只有西方才有思想。似乎中国人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中从未思考过“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到何处去”之类的问题。我一直对二十世纪以降中国人的思想质量感到担忧,尤其在1966年的革命之后。但很多时候,偶尔看见普通人的文字,才发现中国思想并没有消失,而只是从习惯上以为它应该出现的地方转移了,转移到没有时间空谈、干着实事的普通人的文字中,他们业余时间偶尔记录下的想法,读起来却比知识分子的引经据典更有智慧。我说的是李清明的散文。―――诗人 于坚
李清明身在商海,心怀哲思,对人生社会,均有独到感情,其文中许多警句妙语,可以大书高悬为座右铭。―――作家 莫言
苦难、守望、惜福和感恩,很难在一本书里,看到这一些字眼集中出现。其实,又岂止是一本书,在这个道德退行的时代,这样的字眼,真的已经不生长在我们的心田。也许,我们在表达上的进步,远远走在了良知的前面。文学界常有清醒者呼吁回到常识。这些伟大字眼,也是一种常识,是一个文化的根基与底线。当上述这些字眼串连成线,互为因果朴素地呈现的时候,使我们在生存困境中感到一丝人性的温暖。―――作家 阿来
一个人,工农兵学商五大行业全都亲身经历过,而且干一行精一行,行行均有所得,不容易。一个人,一个曾经当兵的,能在一项又一项完全陌生的事业上有所成就,也不容易。一个人,在从事繁忙的经营之余,在诸多事务性的、习惯性的、礼尚往来性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交往应酬之余,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心情和兴趣来写写文章,以抒发自己对人对事的感受,更不容易。当今世界可供人们耗去工作之余时间的活动太多太多了。舞文弄墨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它是一个人的心境,是一个人的格调,一个人的追求。―――作家 金敬迈
自由感,闲笔,闲心,文字中的个人性格……这样一些散文写作当有的品质,在李清明先生的散文中,我却意外地读到了。我感动于这世界上,还有这么一颗心,它是那么渴望回落到一种简单、朴素、永恒的世界上,那么渴望与大地以及大地上最基本的价值结盟。他的文字,最有魅力之处:通达人心。
李清明用自己的文字提醒我们,这世间终究还是存在着一种简朴、执着而充满智慧的人生。因为有无数个具体的个人站出来践行这些理念,所谓的爱、奉献、幸福才会呈现出真实的力量。他的实践,某种程度上所接续的正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崇尚“行动”、关怀现实的伟大传统。他不是出于组织或口号的感召,也不是为了青史留名,仅仅因为身上洋溢着一个“有心人”的激情、责任和良知,仅仅因为渴望用自己坚守的价值重新和这个世界达成秘密和解,于是他选择了这样的行动、这样的思想方式。由是,他的行动和写作,也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小小的、意味深长的象征。―――评论家 谢有顺
李清明的散文可读性很强,言之有物有据,言之在情在理。这是因为他的散文写得很实,而且相当富有学养知识。时下的散文多是无病呻吟,空发议论,但李清明却是写得老实本分,每篇文章都做得很实,有血有肉,有骨有气。他对生活保持着一种真诚,因而具有他特殊的敏感,他能说出真实,说出那些铭心刻骨的记忆和切肤之痛的经验。―――评论家 陈晓明
(卓珩/编制)
相关链接:
本栏目最近更新: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粤ICP证020010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JinYang Network &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李清明:永远的乡愁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同城微信 : xiangyinwsh nihaoxiangyin 李清明近照 李清明,湘阴县人,1965年清明节出生,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高级工程师,注册...
点上方关注 湘阴微生活湘阴最具影响力微信公众平台
乐趣生活从这里开启......同城微信 : xiangyinwsh
nihaoxiangyin
李清明近照 李清明,湘阴县人,1965年清明节出生,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高级工程师,注册建造师。先后在广州军区部队和机关服役近20年,后经商。自1983年开始在《花城》、《美文》、《读者》、《作品》、《散文》、《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200余万字。出版的作品集有《寥廓江天》、《清明复清明》、《牛铃叮当》等。曾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长江颂”散文奖等,作品连续6年进入《中国散文年选》、《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散文100篇》等各种选本,多篇散文被选入大学和中学的语文阅读教材及高考语文试题。国家一级作家,财经专栏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乡愁是指一个人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一直以来,乡愁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主题之一,它在余光中、北石和席慕蓉的诗里,在三毛的文章里,在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琴声里…… 2014年12月初,广州军颐集团董事长、湘阴籍著名作家李清明来到岳阳,为他即将开始的长篇小说写作作有关洞庭湖及其风土民情的深入收集工作。漫步在暖阳照耀的家乡土地上,清明先生感慨丛生。在陪同他走访的一周时间里,我们透过他的言谈、作品,和他对家乡的那份深切的关注与牵挂,对他有了更多更深层的了解。在他的新散文集《牛铃叮当》出版之际,我们就“乡愁”这样一个话题,与他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谈。 记者:在您刚出版的散文集《牛铃叮当》中,大部分文章写的都是您的老家洞庭湖,“走出”老家这么多年,您为什么仍如此钟情于书写故乡?故乡如何滋养了您的写作? 李清明:我从小生活在洞庭湖水乡,17岁离开故乡,在驻粤部队工作了近20年,接着在广州工作和生活,一晃有30多年了。人到中年,总爱回忆过去,怀念自然淳朴、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其间偶尔回到故乡,我发现,过去自然、古朴、祥和、温馨的乡村不见了,视觉上却有一种误入陌路之感:河浅了、湖小了、水浑了、古树没了,唯见杂树野草疯长;过去满湖满沟的各种鱼儿也基本绝迹了,野生的少了、饲养的多了,自然的少了、污染的多了……从而引发一种浓烈的乡愁。《牛铃叮当》散文集里的“水乡系列散文”五十多篇,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这些文章,大多是追忆及回味过去自然古朴的乡村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呼唤乡村优秀文化与优秀文明的回归。说到故乡如何滋养了我的写作,则有些说来话长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洞庭湖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虽然我的出生地是“鱼米之乡”,但也仅是“解决温饱”。那时,乡村生活单调枯燥,除了有几个钦定的样板戏轮番上演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什么文化娱乐活动了,能接触和看到的文学书籍也是少之又少。当时,我最大的娱乐便是跑到村头的涂叔叔家,听他说书、讲故事。涂叔叔是位回乡知识青年,他会倒背许多毛主席诗词,会写对联会算账,会闭着眼睛讲《封神榜》《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红楼梦》……无疑,涂叔口头的中国古典文学给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让我明白了文学的魅力之所在——既可娱已,还可娱人哩。   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李杰,他当过兵,会写散文,当兵的时候曾在部队的报纸上发表过文章。李老师特别喜欢我写的作文,除了手把手教我之外,还送我一本厚厚的《四角号码新词典》,至今,我仍珍藏在书柜里。记忆中,在初中阶段,我几乎每篇都是班级和学校的范文。当时,我们班上有位从北方城市转来读书的女同学,她吃的是“国家粮”,长得也非常漂亮,我的每次作文都由这位女同学在课堂上用普通话朗诵。每当长得白净白净的女同学用卷了舌头的普通话朗诵我的作文的时候,课室窗户边的走道上总会挤满不同班级的“听热闹”的男女学生……那一刻,我的成就感与庄重感就会油然而生。   前不久,我回乡小住,在县城碰到一位教过我英语的刘老师,她还说起我初中时喜欢写作文的故事。刘老师说,上初一时我便给数、理、化老师各写了一封信,说我只上文科课,其他理科课得允许我看小说、写小说云云。此事,我真无半点记忆了,但我却记得一上数、理、化课,我就会和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换位置,躲在教室的最后面看小说、抄词典,涂鸦所谓的小说、诗歌、散文等等。最后的结果是,初中阶段我严重偏科,以至于到初三下半期眼看考高中无望,只好自己主动提前辍学。此举让我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多走了许多弯路。   大约在16岁的时候,我便立下两个宏愿:一是要走出农村,改变自己“面朝黄土,背负青天”的命运;二是要当个作家,用我手写我心,活得与众不同。第一个愿望,我用了八年时间将“草鞋”换成了“皮鞋”,实现了吃“皇粮”的梦想;为了当好一个作家,我则苦修了近30年……为理想奋斗的过程虽然艰苦曲折,但却常感充实与欣慰。   记者:与其说您在写故乡,倒不如说您是在抒发乡愁。中国现当代作家中,也有相当多人在书写自己的乡愁,比如沈从文写湘西,莫言写高密,老舍写北平;从这个脉络上来说,您所理解的乡愁是怎样的?故乡在您的散文写作中,又是怎样的地位?能不能说,童年经验对作家而言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李清明:其实,每个作家既有自己独特的故乡,独特的乡愁;也有共性的故乡,共性的乡愁。比如鲁迅先生在他的《故乡》中的故乡是优美古朴的,其中也不乏悲凉与凄美。周国平先生在《乡愁的解析》一文中说:“乡愁在现代社会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现实生活是物质的战场,没有硝烟的金钱与道义的较量,是渐渐容不下乡愁的避难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的乡愁,既是所有现代作家的乡愁,也是全体国人的乡愁,更是文化的乡愁。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也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追寻便成了一个作家永恒的主题。   我的《牛铃叮当》这本书中集结的一系列散文,的确是抨击多于表扬,批评多于赞美。诚如有人形容鲁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但无可否认的是,先生心中一直是蕴含着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的。在我的内心深处,也是因为爱故乡爱得太深,故因有些爱之深、恨之切,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意味。提及童年经验对作家的影响,我认为,一个作家回到童年便是回到了真正意义的家乡,是接通了地气。俗话说,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万物萌动。地气是日月之精华,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无疑,一个人只要接通了地气,便会力量无穷,无往不胜。   记者:散文看似是相对容易上手的文体,但真正要写出好散文却并不简单,您心目中的好散文应该是怎样的?您有自己推崇的作家吗,或者是从哪些前辈身上受到过影响?   李清明:散文的确易写难工,是一种非常见心性、见功夫的文字。在散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坚守这么几点:首先是在散文的立意取材上,我学习周作人先生所说的,要么有意义,要么有意思。这里说的“有意思”,强调是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而“有意义”更多则是说明文章思想性的重要。俄国诗人普希金曾说,散文需要的是思想——舍此任你妙笔生花也毫无用处。由此看来,一篇好的散文是否“有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对前者能两取其一,也属不错;如果能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那书写出来的肯定是一篇上乘之作了。   闲暇之时,我曾对莫言、贾平凹、沈从文、汪曾祺几位文学大师们的经典篇章的语言文字做过一些专门研究,发现其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章节,想在里面加进一个字或减掉一个字都非常困难。虽然初看他们的文字都很平实、质朴,但整体读起来却是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意境,让人欲罢不能。这些都是他们在语言的运用上,注重准确、精练,乃至平和、恬美而富有张力的结果。   记者:写作散文多年,您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李清明:在散文写作上,我一直坚持“在场”和“写实”,强调自己在书写过程中其内心和身体都在现场,拒绝道听途说,无病呻吟,力争写出生活的真实感和原生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还有,就是十分注重语言的运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到一部作品、一篇文章,小到一句话、一个词,好与不好的秘密,其实就在怎样运用语言。一个人、一件事,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但其中肯定有一种最佳、最精准的叙述方式。写作就是一种探寻,探寻最好的表达。有时,语言的魅力就是思想本身的魅力。   写作中,我很注重散文细节的选用和描写。散文是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其细节的描写和运用有时比小说还要重要。学习中,但凡那些写得感动感人的散文,首先得力于它有精彩、独特的细节描写。基于此,在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过程中,我逐渐养成了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的习惯,并充分运用于写作中。我喜欢每天写一篇日记,并坚持做资料卡片,记下报刊上和生活中许多人物精彩的事例和言论。写作时,再把直接或间接的材料加以灵活运用。作家所写的不一定全是自己经历过的,但一定是自己熟知的,或被感动过的。   记者:您从商多年,但少见您写商海生涯,为什么?您如何平衡工作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李清明:我是1996年穿着军装下海的,迄今已有近20年了。开始做的是铺设通信光缆工程,不久手底下就有通信工程分公司、建筑工程分公司、公路工程分公司、电力工程分公司等等。2000年以后,又办了学校、医院、宾馆,现在还兼管着一家房地产公司。开始做企业时,我是白手起家,做企业既有生存的压力与辛劳,还有发展的苦闷和忧愁。商海沉浮有心得也有感悟,人生的许多东西需要岁月的浸淫和沉淀,只有发酵久了,灵感到了,才会有创作的灵感与冲动……商海的东西今后我肯定会写,目前还感觉时机尚未成熟。   说到如何平衡管理企业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真正要互不影响其实很难。依我不成熟的经验,主要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有心,二是有计划,三是还要有取舍。有心,说到底就是热爱。我的文学梦是从少年时代便开始萌芽的,中间读书学的又是新闻,虽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也称得上痴迷。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时,我集结出版了一本新闻作品集和一本报告文学集。经商的前8年,我则利用工作之余,边读边写,出版了一本文学随笔集《微雨独行》;2007年工作之余边学炒股,边在报纸副刊开设“股海沉浮”专栏,用文学语言撰写炒股心得。一年多后,又集结出版了一本《股海无边》的散文集;后来,管理企业相对轻松了,我又先后出版了散文集《寥廓江天》及文学评论集《清明复清明》等等。  一直以来,我都是想通过经营企业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对生活的积累;通过赚钱,完成原始积累,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的前提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欢做的事。无疑,我的最爱便是文学了。至于说到取舍,无非就是在时间与经营利益上的调整了。当一个人经济上相对能够独立,不再为“稻粱谋”,加之又有心灵与精神的感召时,做出以上的取舍就不是十分困难了。在10年前,我便几乎把实体性企业全都承包经营出去了,只留下一个较小的物业管理公司,代我行使企业的管理权责。久而久之,我便把管理企业当成了副业,把文学创作当成主业了。   记者:您一直如此热爱文学,如今,写作在您的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今后您会尝试写小说吗?   李清明:回顾生活的道路,虽然经历了许多,但无论在哪种工作环境,忙碌过后我都有种空落的感觉,唯有走进书房、走近文学,我才会有舒畅宁静的心情。  还有,是文学让我不断地改变改造自我,让我不断寻找和追寻人性及人生的宽仁、善良、悲悯等诸多美好。  当然,也是文学逼迫着我不断地学习与思考。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说,读书不是受影响,而是受启发,而启发的前提,就是你必须有生活、有经历……我的理解是,学习、影响、启发、思索之后,看人、看事物、看问题就会通达。通达了,你的创作灵感便会飘然而至,常常会有许多神来之笔,如天马行空,越写越好。而通达的前提是要多写多练。曾有画画的老师告诉我,什么时候感觉到将手中的画笔练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心动笔动,心美笔美……你就可以出师了。   长期的散文写作,由于受体裁及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我感觉自己的抒写与倾诉总是受到许多的局限和制约,所以自去年下半年,我开始做写作长篇的学习和准备,这才有了这次的岳阳行。我想更好地了解洞庭湖,更细致地了解洞庭湖的风土民情。在未来一到两年的时间内,我想写出自己的第一部长篇,期待关心我的老师和朋友们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 维拉杯微生活之星微生活之星:勇敢展示自己,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湘阴的明日之星发送“微生活之星”5个字到 [湘阴微生活] 平台报名活动联系同城微信号:xiangyinwsh合作推广:点击“阅读原文”开始爆料,有猛料你就来!
微信阅读数:2479
微信点赞数:13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xiangyinweishenghuo
湘阴微生活,做湘阴最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和公益活动的倡导者.不定期推送湘阴本土文化,生活资讯,同城活动,吃喝玩乐,商家优惠等内容,是湘阴时尚人士新标识.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清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