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概括曹文轩小时候的故事的故事

当前位置:
曹文轩:我讲的都是中国故事 这些故事只能发生在中国
制图:蔡华伟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日前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宣布,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作家。获奖之际,曹文轩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国际安徒生奖”被视为国际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素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文学奖”之称。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短短几年之后,又一位中国作家的名字刻在了世界文学殿堂之上。“其实是县文化馆的老师把我引上了儿童文学的‘不归路’。”曹文轩笑称自己走入儿童文学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年轻时在农村进行创作时,经常有县文化馆的老师来进行指导。而正是这位老师的儿童文学背景,让曹文轩投身儿童文学创作,最终成为中国当代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代表。自1997年问世以来,曹文轩的代表作《草房子》已经创下了印刷300次、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的纪录,而他在7年后发表的另一部代表作《青铜葵花》也已经印刷200次,并大有超越《草房子》的势头。在同期发行的所有文学著作中,曹文轩创造的纪录无出其右者,几乎每一部作品发表后,都能引发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即便取得了如此成就,曹文轩仍认为自己其实是个“非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家。“我的作品很多是成年人先看,再推荐给他们的孩子看,可能把我定义为一个写‘孩子也能看的书’的人更合适”,曹文轩说,他更在意的,其实是儿童文学给他提供的童年视角,“我喜欢单纯的世界观,而儿童文学更适合于这种世界观。我希望眼前的世界能更诗情画意,当我在用童年视角进行创作的时候,我希望看到的美学效果、抒发的美学情趣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我的创作从开始到现在,追求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基本精神从没有改变过,这也使我非常幸运地没有走弯路”,曹文轩觉得自己从选择文学的那一天起,就清楚地明白文学作品要讲究高超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我是这么来看待文学的,你写一部作品,就必须把它当艺术品来经营,也只有文学性和艺术性能帮助作品穿越空间和时间”。“儿童文学最大的功能和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曹文轩说,儿童文学首先需要提供正确的道义感,即在孩子成长的童年时代给予积极向上的、正当的、正确的道义感。第二,要培养孩子的审美价值。第三,则是字里行间所潜伏着的、无处不在的悲悯精神。“这些都是为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服务”。他认为,虽然所有孩子都喜欢浅阅读,但儿童文学作品不能一味地满足他们这种要求,“通过成人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是我想达到的效果”。曹文轩多年前就评论称,最好的中国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而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也被他视作对自己观点的肯定,“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个奖不只是颁发给我个人,其实是颁发给整个中国儿童文学的”。“人们习惯于把全世界最好的儿童文学和中国一个国家的儿童文学进行对比,这是不公平的。”曹文轩说,当我们以国家为单位横向比较时就会发现,中国儿童文学其实很强大,“未来中国儿童文学还会得安徒生奖”。在莫言和他本人先后获得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后,曹文轩进一步认为中国文学应该更加自信。曹文轩表示,现在已经不应该继续讨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水平有多大差距,“过去,我们的差距确实很大,但通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抹平了”。除去需要对中国文学更有信心外,曹文轩还认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既需要中国人付出努力,也需要世界有更公平的、更开放的态度来看待中国文学。国际安徒生奖评奖标准最看中的是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而“我讲的都是中国故事,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只能发生在中国”。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齐·亚当娜在宣布曹文轩获奖时评价说,他的作品借助生花妙笔,讲述了小主人公在巨大挑战面前所呈现的复杂人生,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及挑战的榜样,从而赢得儿童读者的广泛喜爱。无论在《草房子》还是《青铜葵花》中,曹文轩所塑造的小主人公,都遭遇了不同的苦难和困境,但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予以克服。曹文轩说,中国在过去这些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都是他写作的巨大资源宝库,“中国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闭关锁国的格局,中国看到世界,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我感谢我的祖国”。“当命运之神把这些苦难赋予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时候,她曾经悄悄说了一句话,所有的一切都将转化为你们的财富”,曹文轩说,“我就是这个财富的受益者,我正在运用这个财富。中国故事有它的特殊性,但其所蕴含的确实是全人类的主题,同样具有世界性,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利用中国经验,利用中国资源,讲述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故事”。相关阅读:曹文轩:帮孩子打好人性的底子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火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今年4月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奖项。1.向世界讲中国童话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我的“根”“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而是颁给中国儿童文学的。”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如是说。曹文轩口中的这个“国际安徒生奖”是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号称“儿童文学诺贝尔”,这是第一次被中国作家收入囊中。相对于业内的激动欣喜,曹文轩本人对获奖淡定很多,他说,对一个作家而言,获奖与否随缘,最重要的还是要创作出好的作品。曹文轩曾到过全世界多个地方,与不同国家和种族的作家、艺术家、读者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他发现,他创作的一些作品并没有因为文化的隔膜和语言的翻译而阻碍受众的理解,那些在遥远的中国发生的故事漂洋过海后依旧广受欢迎。在美国纽约书展上与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得主围绕“战争与孩子”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时,曹文轩发现,中外两位作家对儿童文学如何表现战争的看法高度一致。在与意大利画家合作图画书《小野父子去哪儿了?》时,画家不仅完全体会并准确表现出他作品的内涵,还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独创了一个神来之笔,让曹文轩赞叹不已。曾文轩曾把自己创作的一个化用了中国历史上“踏花归来马蹄香”典故的童话故事讲给一位国际友人听,这位外国友人听后拍案叫绝。“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我的‘根’。”有的作家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伦敦、巴黎等世界不同的地方,但他笔下的故事只能发生在中国。“我的作品是中国的,但它涉及的主题寓意全人类,这应该是我获奖的最重要的原因。”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立志于讲述中国故事、表现中国精神的作家,一定能够得到来自世界的回应。”曹文轩和他的国际安徒生奖证明了这一点。2.建造心灵憩息的小屋虽然离开了故乡,但我的创作离不开那里,离不开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北农村,给曹文轩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贫穷。“小时候冬天睡在光板的木床上,连一床褥子或垫子也没有。棉衣里根本没棉花,只是薄薄一层破旧的棉絮,还不时从衣服里吐出来。”在物质极度贫瘠的农村,一块肥肉带来的味蕾的快感让曹文轩至今难忘,以至于他小时候渴望长大后做一个杀猪的屠夫,“这样每天都能吃上肉,整天嘴上油光光的”。也正因为贫穷,苏北少年曹文轩开始寻找一条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路。“幸运的是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校的校长,因此我能读到学校图书馆不少藏书,后来又得到了一位县文化馆老师的指点。”文学创作,让他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通过努力,曹文轩在当地写出了一片天,并最终考入北大。“虽然离开了故乡,但我的创作离不开那里、离不开水。”曹文轩说,“我的老家是水网地区,家家户户开门见河,满眼是水。我的写作是在建造一座座供人心灵憩息的水边的小屋,而一座座小屋簇拥相连,铸成了一个独特的‘油麻地’世界”。在曹文轩的“油麻地”里,有宽阔而平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河上孤独地放鱼鹰的小船,一群群洁白的鸽子,一株株开着小紫花的苦楝树,一群群在河边觅食的野鸭……这一切,都源自他童年的水乡记忆。《草房子》中那个恣肆洒脱、调皮活泼的乡村男孩桑桑,就是曹文轩自己。经常有孩子们这样问曹文轩:“曹老师,您写的都是过去农村的事,您什么时候写一部关于我们现在生活的作品呢?”曹文轩总是温柔而坚定地回答:“我写的是我的童年,你们的童年,由你们自己去写吧。”然后他会反问孩子们,那我作品中的故事,你们看懂了吗?答案常常是肯定的。曹文轩坚信,虽然时代不同,但童年的那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却是任何时候都相通的,区别在于自己小时候吃的是粗粮馒头,现在的孩子吃的是汉堡面包。曹文轩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他每次回家都要跟幼时的玩伴们一起聊天。很多幼时大家一起经历过的事情,他仍清晰地记得,但那些玩伴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也许是因为写作加深了我对故乡和童年的记忆。通过创作,童年和故乡在我的世界中永生。”3.孩子需要悲悯精神儿童文学作品是孩子“打底子”的图书,要直通最根本的人性中国儿童文学一度流行“快乐阅读”和“浅阅读”的风潮,认为儿童文学只要给孩子带来快乐就足够了。曹文轩态度鲜明地反对这一点。有一次读者见面会上,一位妈妈请他为自己的孩子写几句话,曹文轩刚想提笔写,被这位妈妈打断了。她说:“曹老师,这句话我已经替您想好了,您就写‘祝你快乐地成长’就好了。”曹文轩反问这位妈妈:“孩子只有快乐,是一种健康的人生吗?”他认为,儿童文学作品是为孩子“打底子”的图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优秀的儿童文学要具有道义、审美、情感、人文关怀等多个维度,要直通最根本的人性,才能真正对孩子的人格涵养和健康成长起到帮助。他还如此声明他的主张:“孩子们,你们喜欢的最经典的安徒生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难道不是悲伤的而是快乐的吗?”曹文轩把这种创作内核称为“悲悯精神”,他认为,悲悯精神是人类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命题,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在进入2016国际安徒生奖作家短名单后,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要为每一位进入短名单的作家录制一段简短的视频,曹文轩在视频中再次强调了“苦难书写”。他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多年后回望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人们在经历磨难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笔最宝贵的财富,这就是从苦难中升华出的真善美的人性。曹文轩说,写作的根本目的是要与人性的暗河相通,他一直在寻找那条河。在曹文轩的老家,有这样一户人家,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发现这个孩子是傻子;几年后,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发现这个孩子又是一个傻子。这两个傻子兄弟相依相守,度过终生。曹文轩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丁丁当当”,丁丁和当当兄弟俩都是傻子,他们身上的一些美德却让正常人自愧弗如。两兄弟不慎走散后,始终没有放弃对对方的寻找,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喊让他们再度重逢。曹文轩在阅读文史图书时,发现日本军队历史中的“虐马”恶行臭名昭著,于是他尽其所能地学习与马有关的资料,最终写成了《火印》这部长篇小说。小说里面有一中一日两个爱马的男孩,还有一匹通人性的叫雪儿的白马,他们之间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在曹文轩去各地签售图书时,经常有孩子拿着盗版书来找他签名。工作人员经常要把孩子拦下来,却总是被曹文轩拒绝。他耐心地为孩子签上名,然后和颜悦色地说一句:“孩子,以后到新华书店买书哦。”或许,他在努力保护孩子的一种东西,毕竟,他大量的作品关注的都是那些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的孩子。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曹文轩所关注和着力表达的始终是人性的宽阔和美好,他始终通过写作来帮助我们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实现精神上、性格上的健全,打好人性的底子。”(经济日报记者 王 苗)
本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
看完这篇文章心情如何
有人痴迷西方民主,认为西方民主是消除腐败的根本之道。他们不懂得,毛黄“延安窑洞对”中讲到的
扫一扫订阅
环球视野微信[新华访谈]曹文轩印象:把生活写成故事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袁璐 蔡梦晓)他看起来很疲倦,眨眼的速度和说话的语速一样慢。
  一个星期前,曹文轩从意大利博洛尼亚回国,一走出机场,不少人扑上去找他签名,小孩儿、大人,几乎淹没了他的整个身子。
  回国后的几天里,曹文轩没有清闲日子。媒体的采访他不好意思拒绝,索性都邀请到自己的公寓里。他书桌上的手机响个不停,多是朋友发来的祝贺短信或打来的电话。他穿着一件湖蓝色的西装,脸庞清瘦,眯着双眼,努力去看清手机屏幕上的字。
  放下手机后,曹文轩走到酒红色木质书柜,小心地整理里面的书籍。屋子里,除了一套酒红色的皮质沙发和红木书桌,所有的空间都被书籍填满。“这些只是我所有书中的一部分。”曹文轩笑着说。
(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作家离开写作,就什么也不是”
  靠着《草房子》《青铜葵花》《丁丁当当》等系列儿童文学作品,曹文轩取得了世人眼中毋庸置疑的成功。他的作品被印刷过数十次,其中《草房子》印刷了300次,《青铜葵花》印刷了170次。 这一次,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的十名委员,一致把票投给了这个中国作家。 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说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一些生活中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曹文轩笔下的村庄总是恬静安详,他小说中的人物,虽然物质条件很匮乏,但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他把目光投向底层的人们,《草房子》里的杜小康、桑桑,《青铜葵花》中不会说话的男孩青铜,以及“丁丁当当”系列中头脑有残疾的孩子,都经历过不同的人生苦难。
  在这些人物的身上,却都闪耀着仁爱、道义、悲悯等人性光辉。“我只是通过我的作品来展示这些困难,然后让读者们看到里面的主人公在苦难中永远保持一种优雅的风度。”
  曹文轩平日的生活很素淡,不用微信,不上微博。他说,等这阵喧闹过去,就要闭关写作。“一个作家一旦离开写作,他就什么也不是了。”
  80年代初,曹文轩赶上了儿童文学创作的第三个黄金时代。1983年,他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没有角的牛》。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他总会带着新作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把生活写成故事,是他的一直在做的事情。他很在意“儿童文学作家”这个称谓。“给孩子做事情是在积德。”
  对他而言,文学与门类无关。有种文学是孩子能看,成人也能看的。他在写作的时候,从来不考虑阅读他作品的对象。“但在语言上,不能用太生僻的词和古怪的意向,不能搞太多文学性的手法。对生活画面的展现是有取舍的,比如暴力、情色。悲剧情节绝对不可以像成人文学那样让人感到绝望。”曹文轩笑着说。“儿童文学需要非常高超的讲故事本领,如果没有这个本领,孩子是吸引不住的。”
  创作的时候,曹文轩喜欢手写。他对创作环境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唯独需要一盏明亮的灯。“必须是六十瓦的灯泡。”
  晚上在酒店躺下,曹文轩习惯看看书再睡。但酒店的灯光昏暗微弱,他感到苦恼。一旦外出,旅行箱里必定带着一盏便携式台灯。
  曹文轩对写作用的稿纸有自己的那份“挑剔”,圈里的朋友会经常带给他各种精致的本子,“我每次一买就是一大摞,但带格子的笔记本我是不用的,会限制我的写作。”
  每一部作品,曹文轩通常是在心中酝酿了很多年头,更多的是几部长篇小说交替在记忆里沉浮。直到思绪不再下沉,曹文轩决定下笔,把脑中的故事放出来。“它就一直漂浮在记忆里头,那时凭我的直觉就知道可以动手了。”曹文轩说。
  草房子没了,“油麻地小学”教室的瓦都已破碎
  “我家住在一条大河边上。”这是曹文轩最喜欢的情景,他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过这个句子,他认为很迷人。
  在中国作家中,很少有人像曹文轩那样如此在意风景描写。去到国外,让曹文轩发生兴趣的往往也是那里的风景,特有的天空河流,高山湖泊,洼地草原,森林海洋。
  几年前,有一个他的硕士生,打算把他文学作品里所有风景切割出来,编成一本风景描写的书。“我为什么如此在意风景呢?因为我是在风景中长大,童年时代是和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
  20岁之前,曹文轩一直生活在在苏北里下河地区。这个地方水网密布,到处是水,走三里地要过五处桥。曹文轩小时候经常看到的风景是河流,帆船,水上生长的各种各样的作物,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天空中的水鸟。他总想抓住从眼前飘过的那些风景,全盘吸收进自己的视野,不为创作,只想投入生活。
  1977年秋,曹文轩从北大毕业了,借“深入生活”之名,曹文轩回苏北老家了,在家乡的水网中自我放逐。他成天在芦苇荡里游荡,看看水鸟,听听水流声,平静地过一天。
  在乡间自由自在地晃悠了一年多,曹文轩又回到了北大,成为了一名教师,一直到现在,一边教学,一边写作。
  讲坛,是曹文轩另外的一块自我保留地。在北大的讲坛上,曹文轩有个习惯,上课前一定会准备好一个非常细致的讲稿,不带讲稿他绝不站到讲台上。他在北大的课经常换教室,本来是100个人,后来换成150个人,再后来换成200个人的教室。“也许有一天,我会厌倦北大的讲坛,但至少现在还恋着。恋它一天,就会有一天的神圣感。”
  教书之外,还是写作。
  写作的时候,曹文轩经常想到水。回想起童年的时候,他的一个基本姿态就是坐在河边,望着流水与天空遐想。“对水,我一辈子心存感激。”曹文轩感慨地说。
  他的父亲是小学校长,几十年的时间里,由于父亲的工作会不停地调动,家也随之而迁移。但不管迁至何处,家永远傍水而立。
  让曹文轩颇负盛名的《草房子》,其实讲的是一个关于水的故事。里面主人公“桑桑”的原型便是曹文轩本人,他已经习惯了这样湿润的空间。“现如今,我虽然生活在都市,但那个空间却永恒地留存在了我的记忆中。”
  两年前,曹文轩的家乡开始按照他写的《草房子》里的背景内容,建造一座“草房子乐园”。“油麻地小学”那些教室的瓦都已经破碎,草房子已经没有了。 当地的人索性就把瓦全部掀掉,再重新盖上草,做成过去草房子的样子。“我的家始终是在校园里,如果真的建成了,我会把其中一间草房子变成很大的图书室。” 曹文轩边说着边从沙发上起身,走向卧房。他手里拿着几本书,径直走向书柜。
[责任编辑:曹文轩写的《根鸟》的主要故事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在最后根鸟哭了?真篇文章反映了什么道理?如题
  《根鸟》讲述的是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成长史,也是每个少年的心灵史;是讲给每个少年人听的成长故事,也是唱给每个少年人听的成长心曲;对于成年人来说,则是一部悠远而精彩的心灵童话.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色彩的小说,让人在梦幻中游走,在真实中体验人性.  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掉进了峡谷.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自己的梦.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峡谷、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一次次经历惊险而又刺激,根鸟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度过他的成长阶段.恍惚、迷乱、摇摆、清醒、执著、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  这是一部迷人的、梦幻般的小说,它让人在梦幻中游走,在真实中体验人生.  根鸟是一个单纯的少年,支撑他的只是一个梦、一个纯净而又美丽的梦、一个具体化了的?.在这里梦是对成长的渴望与追求,是对人生目标坚定不移的信念.如果说后来的路途是他成长的历程,那么支撑他的则是这样一个美好而又纯净的信念,因为对信念的坚定不移,他注定要经受现世的磨难与羁绊.他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相互冲撞着.苦难折磨着他,安逸侵蚀着他,除了相信天意的父亲和追梦的板金先生,现实的世界中无人理解更无人支持他的信念.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根鸟,在不停地追寻着,退缩着,在昂扬与消沉,在苦痛与幸福,在人生的路途中磕磕碰碰地前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曹文轩四句话教孩子如何写作文
主题gqVR87OB64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著名作家曹文轩应邀来到新区实验学校讲学.在一个多小时的授课中,曹文轩教授现身说法,以“我与故事一起出生、这个世界属于那些细心的人、作文时要学会无中生有、我因阅读而高贵”为提纲,教给学生写作的本领,给学生作了一场生动诙谐、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讲座.这四句话的第一句话是:我与故事一起出生.说到这句话,曹先生对孩子们说,你一出生,就是这个故事的开头.你就是你的故事中的主角,里面记录的是你一生及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曹先生说,他所写书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他亲生经历的.比如《草房子》里的主人公桑桑,他所做的坏事都是曹文轩小时候自己干过的.写作文首先要有信心,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作文,写下来.第二句话是: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如果,把这句话和上一句话联系起来,它们的意思就是:你的诞生,就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写作文要有信心,没有“没东西可写”,只有你是不是一个细心的人!曹先生以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为例,说明只有细心的人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写出来的文章也才能更加生动.曹先生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前两年,他到温岭一所中学去演讲,那天是一位司机开车送他到学校的.轿车停到停车场,按理说他应该从后面自己下车,但他一时没找到开车门的法子,停车后还没打开车门司机就下去了.司机是个急性子,而且车也停了有一小会儿,所以他想当然以为曹老师已经下车,就随手用遥控钥匙锁上了车门,自己进了会场.曹文轩在车里面大声喊,司机也没听见,他在里面怎么也无法出去.大家就以为这位主讲人走丢了,于是到处去找.找来找去,等来等去就是不见曹文轩.上千个学生在会场里等着,曹文轩一个人在汽车里折腾着.最后司机才想起来:“难道曹教授还在车里不成?”于是大家才到停车场把他“救”出来.曹文轩告诉孩子们,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细节,这段小插曲完全可以被写成一篇好作文.第三句话是:无中生有.曹先生认为,一般人都把“无中生有”看为贬意词,但到了作文当中却是褒意词.这短短的四个字,能不能掌握它,意味着能否把想像作文和童话写好.从无到有,这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它的意思是鼓励孩子们去充分发挥想像,用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去揭示深刻的道理,使文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当谈到这句话时,曹文轩说自己将要出版的《大王书》,里面的故事多是想像、编织、虚构出来的.第四句话是:我因阅读而高贵.高尔基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曹文轩认为,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改变人的性情.读书不仅能使人下笔有神,而且能使人心灵高贵.但读书一定要选择有文脉的好书.更多小学生作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文轩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