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爬到人身上代表什么会靠近人吗?

  预警:本文含蟑螂图片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人类最好的朋……啊不对不对说反了,人类是德国小蠊最好的朋友。  老家不在德国,也不在北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南方蟑螂”和“北方蟑螂”成了网络热词。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以及和它类似的澳洲大蠊(P. australasiae)、黑胸大蠊(P. fuliginosa)被推举为“南方蟑螂”的代表,而“北方蟑螂”的头衔则被塞给了比前者小得多,相比之下甚至可能还有点萌的德国小蠊。  德国小蠊vs美洲大蠊,可以直观地体会到二者重量级上的差距。插画为本文作者绘制。丨深山虫吟  美洲大蠊不是美洲物种,澳洲大蠊不是澳洲来的,德国小蠊也和德国没什么关系。前两者都是走出非洲的兄弟,而对于德国小蠊,目前比较普遍的意见是它们不非不欧,最可能来自东南亚一带。网友口中的“南方蟑螂”、“北方蟑螂”,其实全是南方蟑螂。中国真正的北方蟑螂代表,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谦逊低调的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有个谜之萌的俗称“土咩咩”)。  土咩咩:溜了溜了。丨stijnghesquiere / youtube  那么为什么德国小蠊会被当作“北方蟑螂”呢?其实德国小蠊是全球性分布的入侵物种,东西南北全方位制霸;只是在南方,个头更大、视觉效果更强,还能扑棱扑棱地飞的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这几种蟑螂给人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南方人看到德国小蠊,很可能会觉得“我家的蟑螂不可能这么可爱”,或者认为“它还是个孩子”吧。  当然了,这几种也不是真正的中国南方蟑螂,而是世界性分布的入侵物种。绝大部分真正的中国南方蟑螂,和其他本土野生动物一样,不想和人类摊上关系,坚守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自然环境,在人类的推进下节节败退。有些物种可能在灭绝的边缘徘徊,甚至已经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消失了,如同其他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无脊椎动物一样。  真鳖蠊属(Eucorydia)就是一类中国南方本土的蟑螂,在环境合适的野外才能找到;和家里的小强不同,它们在白天活动,还喜欢访花。丨深山虫吟  小强中的战五渣死宅  和美洲大蠊这样所谓的“南方蟑螂”不同的是,德国小蠊其实是世界上将近5000种蟑螂里,唯一完全适应室内环境(domestic)的蟑螂;而美洲大蠊等几种大蠊其实并不完全适应室内环境,而是倾向于生活在房屋周边(peridomestic)。虽然时不时进屋串门,美洲大蠊更喜欢当个户外派;所以到了北方就没法像德国小蠊那样,全年宅在人类家里,轻松度过北国的寒冬了。  换句话说,德国小蠊这样喜欢跑进人类家里的蟑螂,是蟑螂里绝对的异类,99%的蟑螂都不愿意接近人类。把德国小蠊当作蟑螂的代表,实在是很不!合!理!  大多数蟑螂并不会这样常伴你左右。丨动画《蜡笔小新》  德国小蠊虽然是人们普遍印象里“室内害虫”的代表,但其实并不算什么可怕的角色。首先它对人类本身没有兴趣,不会像臭虫那样吸血,其次也不会像白蚁那样破坏房屋,更不是蚊子这样强力的病媒生物。任何种类的蟑螂,包括德国小蠊,目前据我所知都还没有直接传染疾病给人类的可靠文献记录。德国小蠊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在于引发过敏,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间接影响,则是协助了医院、养殖场等场所的耐药性细菌的扩散。如果你在家看到一只德国小蠊或者任何其他蟑螂,如果不过敏的话,其实没什么好慌张的——不过这多半意味着你需要打扫卫生了。  “所以,它真的没啥可怕的,咦?你跑什么呀?”丨Pixabay  德国小蠊也不是什么“杀不死的小强”,防治起来并不难,大部分情况下甚至很简单。以个人的实地防治和研究经历来说,和另外一些室内昆虫——比如臭虫比起来,德国小蠊简直算得上小天使了。人们早期对室内蟑螂的防治手法主要是喷洒杀虫剂或者熏蒸,这些都不是有效的手段,只能杀死一部分个体,剩下的很快会卷土重来;而经过层层考验劫后余生的蟑螂,还很容易获得强大的耐药性。可自从毒饵被广泛使用于蟑螂的防治以后,将一整个德国小蠊群落一网打尽也成了小case。在蟑螂常常出没的地方少量多处地放置毒饵,配合粘虫板监测它们的活动范围和数量变化,配合清洁工作,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很快见效。  其实小强并不难灭,主要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丨Lmbuga / Wikimedia Commons  虽然德国小蠊的防治本身并不困难,过去我在防治蟑螂的工作中,却遭遇了很多其他方面的难题。有时候个别居民会拒绝接受防治,这种情况下就算做好了其他家的防治工作,整栋楼的蟑螂种群依然有处可退,随时可以卷土重来。如果某家极度不卫生或者整栋楼都老旧缺乏管理,有大量的垃圾和卫生死角得不到及时清理,防治工作也会非常困难。不专业的防治人员以及未受训练的居民自己喷杀虫剂,也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他们会反复使用过大剂量的杀虫剂,进行治标不治本的防治,如果不成功就进一步加大用量,最后培养出耐药性很高,用专业科学的防治手法都不一定能奏效的“超级小强”。  喷药不注意,不是灭蟑螂,而是给蟑螂加buff。丨动画《樱桃小丸子》  越是贫穷的社区,越是无力支付和管理高水平的修缮、清洁设施,以及防虫专业人员的工作,蟑螂、臭虫、老鼠等有害动物的问题就会越严重。毒饵虽然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手段,但也需要正确的使用方式并配合卫生管理;另一方面,市场上又不乏以次充好和假冒山寨的产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说到底,有害动物的问题,本质上是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作为昆虫学工作者,我们只能给出科学有效的防治和管理方案,但社会问题就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外了。  恨小强?你其实在养小强!  人们常常觉得蟑螂会在人类衰落或灭绝后接管人类的遗产,成为废土的主宰。废土系作品里蟑螂往往是暗喻人类没落的“使者”,大部分是《辐射》系列里的变异蟑螂这样的凶恶敌人,偶尔也会像《机器人瓦力》里那样以正面的形象出场,代表顽强坚守在地球上的生命,为人类送上温暖的嘲笑。  然而昆虫学家却不一定这么认为。我认识的一位做苍蝇的研究者就对此嗤之以鼻:“笑话,人类完蛋以后接管地球的肯定是苍蝇。”  火星异种?不存在的。丨漫画《火星异种》  而做蟑螂的(日历娘:这种说法……有点奇怪)我并没有反驳,因为想想就知道,依赖人类发家致富的德国小蠊,和那些部分依赖人类的蟑螂物种,比如美洲大蠊,人类亡了以后,肯定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啊。别的不提,人类的供暖系统停止运作以后,德国小蠊就得把自己的绝大部分领土,乖乖奉还给严酷的大自然。而如果人类的灭亡伴随着核冬天这样的灾难,不光德国小蠊,作为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动物类群的整个蜚蠊目家族都要倒大霉了。  可作为宠物饲养的马达加斯加嘶声蟑螂(Gromphadorhina portentosa)。丨Husond / Wikipedia  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人类把这么一种除了逃跑和生孩子以外没有什么抵抗能力,在自然界完全属于人畜无害任人宰割,两指轻轻一捻就变成肉泥的小动物,当作“生命力超强的不死系恐怖精英怪”,还衍生出各种“小强砍了头能活一个月”之类的怪谈,其实还蛮可笑的。  注:蟑螂脑袋掉了还是会死,只不过昆虫的颈部没有大动脉和主气管,所以在只断颈的情况下,比起我们能多蹬好一阵子腿。  小强的生命力,其实也不过如此。丨动画《樱桃小丸子》  德国小蠊的生命力又比其他动物强到哪里去呢?不能像雪豹那样孤立绝壁傲视冰雪,不能像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白鱀豚那样搏击长江的巨浪,不能像漂泊信天翁(Diomedea exulans)那样穿越远洋的风暴;连受到高度吹捧的繁殖能力都被很多其他动物——比如一大票日子过得很惨的鱼类——远远甩在后面。然而这些看似比德国小蠊更强大的动物,一个个走上濒危和灭绝之路;德国小蠊这种脆弱的小昆虫却繁荣昌盛。  所有的生物在自己适应的环境里都是强者。一种生物的“成功程度”,其实反映了适宜它们的环境还剩多少。我们人类毁灭了其他生物——包括被我们视为图腾和美的象征的那些生物——的家园,将其改造成适合德国小蠊生存的乐土——没有天敌,缺少竞争对手,冬天也温暖如春,厨余垃圾取之不尽,由土木砖石混凝土构建成的黑暗缝隙无穷无尽,无需首付,拎包入住(大误)。  我们构造了小强适合生活的环境,又该怪谁?丨动画《樱桃小丸子》  虽然两脚兽们好像有点喜怒无常,有时乱泼气味可疑的液体,有时投喂对健康不太好的食物,但损失的小强族人比起增加的,实在是九牛一毛,就当是献给神明的活祭好了。如果德国小蠊有一个崇拜的神明,这个神一定就是我们人类吧。  作者:深山虫吟  直直冲你飞来的蟑螂,藏在柜子深处的蜘蛛,拎起袋子四散而逃的小强……来分享你与虫子之间你死我活的“心动”回忆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来果壳群落分享你的故事!果壳群落是科学青年自由交流的地方,在这里你能看到优质的内容,可以和小伙伴进行科学讨论,还能关注科学领域的新进展,让志同道合不再有距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蟑螂爬到人身上代表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