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员工人工成本统计表格模板?


  [摘 要]人工成本是国家惯用的劳动工资管理指标,也是重要的投入产出指标,是企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的指标。人工成本分 析是采用特定指标对企业的人工成本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为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本 文通过五个方面的概述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分析;人工成本分析方法      一、人工成本总量及其构成变动情况分析      人工成本总额的计量是企业人工成本控制最基本的步骤。由于人工成本总额过去和现在都不是财会报表或劳资管理报表中的一个法定的统计项目,因此,企业建立这项统计指标以搞清历年的或目前的人工成本总额的数字,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从头开始。   1.人工成本的核算项目和范围。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它包括企业支付给所有从业人员的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   (1)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工资总额有六个部分组成,即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含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和洗理卫生费),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指的是企业实际为职工所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具体项目包括养老保险费用、医疗保险费用、失业保险费用、工伤保险费用以及生育保险费用,简称“五大保险费用”。   (3)职工福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是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职工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的总称。它包括职工的医疗卫生费、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集体福利设施费、计划生育补贴、冬季取暖补贴以其他福利费用。职工福利费包括直接人工费用中的福利费、制造费用中的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福利费三项。   (4)职工住房费用。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从职工宿舍所提取的折旧费用,企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实际支付职工住房补贴(包括租房费用、房租差价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企业住房的维修和管理费用,归还住房借款本息和住房租赁保证金,以及用于住房方面的其他支出。   (5)职工教育经费。它指的是企业对将要就业和已经就业的职工,为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而进行的文化、职业道德、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训练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它包括为本企业开办技校所支付的一切费用,也包括聘请非本单位教员的费用,还包括送本单位职工到各类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职工学校、技工学校、高等院校等)和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班、进修培训及与其相关的培训活动所支付的费用等。   (6)劳动保护费。它指的是企业为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以及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如保健用品、清凉用品、工作服等)的费用。它不包括劳动保护设备的购置费、维修费以及个人只能在工作现场使用的特殊用品。   (7)其他人工成本。“其他人工成本”是指企业支付的、不包括在以上各项目中的其他人工成本项目。如:①其他从业人员报酬;②工会经费;③企业因招聘职工而实际花费的招工、招聘费用;④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奖和技术改进奖;⑤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的报酬;⑥实行租赁经营企业的承租人的风险补偿收入;⑦与人工成本有关的税收等。   2.人工成本总量增长分析。对人工成本总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一个企业(行业)或一个国家人工成本总体情况和增减趋势。对人工成本总量进行分析一般从人工成本增长相对数(增长率)来反映,也可以通过人工成本总量增加的绝对值来反映。除将报告期与基期的水平相比外,还可以将报告期与一个时期的平均水平、历史最高或最低水平相比较,以显示人工成本总量的增减少。还可以计算出一定时期内(如五年、十年)人工成本的年均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反映人工成本在一定时期的平均发展水平。并通过对比,反映人工成本在各个时期的一般发展情况或增长情况,也是制定与检查人工成本长期计划的依据。   3.人工成本构成分析。对于人工成本的各组成部分,可以分别计算出其在人工成本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可以通过计算各组成部分份额增减情况看各部分的此消彼长,从而反映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的合理程度。纵向比较,可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在不同投向上的变化,权衡其利弊得失,进而按照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竞争需要,规划今后人工成本的重点投向;横向比较,可以分析企业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参照。      二、人工成本指数分析      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平均人工成本与职工平均人数之积,这样人工成本指数也就是平均人工成本指数与职工平均人数指数之积,即:         三、平均人工成本分析      平均人工成本是指一定时期企业平均花费在每个职工身上的人工成本,它反映了企业平均花费在每个职工身上的费用,也反映出一定时期职工收入水平的高低程度以及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多大,(可作为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劳动力价格信号)。它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人工成本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也是各类企业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以及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依据。   1.平均人工成本的计算   (1)人均人工成本。人均人工成本是用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除以同一时期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得出的,它表明了企业聘用一名职工大致需要支出多少人工费用。纵向比较,可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绝对水平的变化;横向比较,可以反映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的竞争力,也可以进行国际比较,供外商判断一国一地的投资价值。但人均人工成本不能反映单位产出的人工成本,而对企业效益起直接作用的是单位产出人工成本的高低。   (2)生产工人人均人工成本。这是为了反映生产工人的人工成本花费情况而专门计算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一般说来,越细分类的生产工人人均人工成本资料对分析问题,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越有用。   (3)单位产品人工成本。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或按价值量(或工作量)可折算成同一产品产量的生产企业,可以计算单位产品人工成本。它可以反映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强弱、产品成本水平状况,表明了企业生产某种单位产品人工成本耗费(投入)水平。   2.平均人工成本增长情况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长数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来进行的,也可以通过计算单位产品人工成本的增减情况来展开。这里的分析与前述的人工成本总量分析方法一致,即计算平均人工成本增长率、平均人工成本增长绝对量,计算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工成本的年均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反映平均人工成本的增长变化情况。   3.平均人工成本对比分析。平均人工成本的对比主要是在同类企业之间或同行业企业之间进行人工成本的横向比较,反映本企业人工成本在同类单位中的水平及其产品竞争能力的强弱。   横向比较的方法之一是计算比较相对数,即本企业平均人工成本与同类企业人工成本(平均水平、最高水平或最低水平)相比的倍数或百分数,藉以了解本企业平均人工成本在同类单位中的相对地位。另一种方法是对所有同类企业人工成本组成的数列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本企业人工成本在该数列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所有企业人工成本的众数、中位数间的差别。      四、人工成本结构性指标分析      1.总成本人工成本含量。这个指标是计算人工成本相当于企业总成本的百分比,说明企业总成本中有多少是人工成本,即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该指标反映活劳动对物化劳动的吸附程度,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大。反之,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愈小。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有机构成高低和确定人工费用定额。由于各行业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因此,不同行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这一指标可能差异很大。   2.单位产品成本人工成本含量。如果企业生产同规格的单一产品,其单位产品成本人工成本含量等于总成本人工成本含量除以单位产品成本。如果企业生产的是不同类型的产品,那么还要分别核算不同产品的总成本和人工成本,再分别计算。   对上述两个指标分析,一般认为:   (1)在企业自身发展过程的纵向比较当中,如果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含量上升,说明人工成本管理的效果不好;如果人工成本含量下降,则说明人工成本管理效果良好。   (2)在同行业企业的横向比较当中,谁的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含量比较高,就说明谁的人工成本控制不好;谁的人工成本含量比较低,则说明谁的人工成本得到了严格控制。这种观点表面看来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得出的结果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中的人工含量高低要受到物资消耗成本升降影响。因此,这两项指标不能作为分析企业人工成本状况的主要指标,但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上,仍有一定用途。      五、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分析      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分析计算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作为评价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好坏具有片面性,只能作为企业人工成本分析的辅助性指标。原因是它们只局限于成本领域,只是人工成本本身发展及构成的变化趋势关系,只是物质消耗成本与人工成本之间的比值关系,只是为取得经济效益的一种代价和另一种代价之间的比值关系。为此要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分析、评价,就应首先全面、客观地看待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既是为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又是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中主要用于补偿劳动消耗的分配额。既要把劳动费用看成生产投入的成本,又要追求人力资本增值。因此,必须从生产和分配关系以及投入产出关系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来分析。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量   在这里主要指标有:   (1)每(百)元人工成本所创增加值   (2)每(百)元工资所创增加值   (3)每(百)元人工成本所创销售收入(或总产值)   它们所表示的是单位工资或人工成本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量,其数值越大,说明工资效益和人工成本效益状况越好,相对工资和人工成本水平越低,单位工资和人工成本投入获得的效益越多。   上述(1)(2)(3)指标的倒数即是国外通常使用的“劳动分配率”和“人事分配率”指标。   劳动分配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增加值总额   企业劳动分配率有两种表达方式:一个是附加价值工资率;另一个是附加价值人工成本率。前者适合于分析相对的工资水平,后者适合于分析全部人工成本水平。附加价值类似于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它是指企业通过产销过程新增加的价值,是企业生产的全部产品(劳务)价值扣除物耗成本之后的价值,其中包含着人工费用和利润。   劳动分配率表示取得每(百)元增加值投入的人工成本是多少元。劳动分配率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有多少比例用于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劳动分配率比较,在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分配率的比较,说明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高低。   劳动分配率是最能反映人工成本投人产出效益的相对指标。劳动分配率越低,一般来说,企业的赢利能力就越高。无论纵向还是横向,具有普遍的可比性。   人事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   人事费用率就是企业销售额或总产值中人工成本所占比例。它表示取得每(百)元销售收入或总产值投入的人工成本是多少元。   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实质上反映的是人工成本作为一种投入的效益,由于是相对数指标,有利于国际、国内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比较。但应该注意的是,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或劳动装备水平不同,增加值率和利润率不同,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指标适合同行业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本统计表格模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