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求详细解答过程

专栏/高中物理 运动的描述——第3节课后习题解答2023年03月23日 07:47--浏览 ·
--喜欢 ·
--评论1. 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手提着。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有一段如图所示。(1)图中所示的纸带,哪端与重物相连?(2)怎样计算在纸带上打A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说出你的理由。分析:纸带下段挂着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手提着。那么纸带将在重物的带动下向下做加速运动,一开始速度小,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位移就小,越往后越大。所以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计算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方法是取该点两侧相距较近的两点,然后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答:(1)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2)取A点左右两侧相邻的点,假设是E点、F点,然后用刻度尺量出E点到F点的距离,E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两个时间间隔为。然后用公式求出平均速度。因为E点和F点紧邻A点,可计算的时间间隔已经是极限,所以此时的平均速度就是A点的瞬时速度。2. 下图是甲、乙两物体沿某一直线运动的v-t图像,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它们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速度的大小变化吗?是加速还是减速?(3)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分析:v-t图反映的是质点运动过程中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坐标原点既是时间零点也是位移零点。甲图中时间零点对应的并不是位移零点,所以质点在一开始就有速度,且沿着正方向。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所以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时间零点与位移零点重合,所以质点一开始是静止的。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先增大,保持不变,然后逐渐减小。但在这个过程中速度的坐标始终在时间轴的上方,所以速度的方向不变,也就是物体沿着一个方向一直运动,速度的大小先增加然后不变再减小。答:(1)甲一开始就有初速度;乙一开始处于静止。(2)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做减速直线运动。(3)甲、乙的运动方向都没有变。3. 汽车从制动到停止共用了5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 m、7 m、5 m、3 m、1 m(如下图)。(1)求汽车前1 s、前2 s、前3 s、前4 s 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在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哪一个最接近汽车刚制动时的瞬时速度?它比这个瞬时速度略大些,还是略小些?(2) 汽车运动的最后2 s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已知汽车运动的每1s内的位移,前1s就是t=1s,前2s就是t=2s,以此类推。最后2s时间是t=2s。利用公式求解平均速度。很明显第一段的平均速度最接近刚制动时的瞬时速度,我们可以根据纸带求解瞬时速度的方法这样理解,前1s的时间分成两段相等的时间各是0.5s,这就相当于纸带上相邻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那么1s时间中点处的瞬时速度大小刚好就是前1s位移的平均速度大小,这其实是后面要学习的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之一,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对应位移的平均速度。汽车制动就是在做减速运动,速度会一直减小,0.5s时的瞬时速度(等于前1s的平均速度)肯定小于0时刻的瞬时速度。而前2s的平均速度就是第1s时的瞬时速度,汽车减速,第0.5s时的瞬时速度肯定大于第1s时的瞬时速度,那么前1s的平均速度就大于前2s的平均速度。所以前1s的平均速度最近接制动时的瞬时速度。9m/s最接近制动时的瞬时速度,并且小于制动时的瞬时速度。(2)汽车运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高中物理
课后习题解答
目录------0}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过程如图所示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