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下,个 子矮小如何通 过锻炼增怎么可以快速长高10厘米 米 ?

  为了保证工作计划的严谨性,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尽的后续工作计划。制订工作计划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工作的关键点,您是否已经掌握了制订工作计划的方法呢?以下是我们为您搜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相信您在阅读本文后将会有所收获!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 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第四单元“运算律”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经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体验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  5.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 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发生随机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更大的数…………………………………………9课时  二、线与角…………………………………………………9课时  三、乘法……………………………………………………7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四、运算律…………………………………………………8课时  五、方向与位置……………………………………………4课时  六、除法……………………………………………………9课时  七、生活中的负数…………………………………………3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八、可能性…………………………………………………3课时  总复习………………………………………………………4课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近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经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经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经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 “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经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习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习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练习。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习写数的机会,在学习“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同时还在练习一和练习二中适当增加了习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经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近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经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3)  随着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改版,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设计上,以及新版教材的认识和解读都将有所不同。为了能更好地解读新教材,完成课标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针对一年级上册,制订本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确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采取相应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1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经常做个别辅导,帮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5)  教学计划  周光道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2)班的尖子生稍比(1)班多。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是(2)班的教好,所以,(1)班这个学习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上。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评价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6)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  备注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2.认识图形  1课时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期中复习  3课时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第十七周  6.4—6.10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八周  6.11—6.17  总复习  4课时  第十九周  6.18—6.24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6.25—7.1  期末考试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7)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8)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4、用数学。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约60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九……………………………………3课时左右  十几减几……………………………………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周次
日期
计划进度(注明篇目或具体章节)
重点/难点 附注  1 2.13—2.17
开学典礼,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  2 2.20—2.24
第一单元位置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  3 2.27—3.2
第二单元第一节 十几减九
拆十法算十几减九  4 3.5—3.9
第二单元第二节 十几减几
拆十法算十几减几  5 3.12—3.16
第二单元第三节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6 3.19—3.23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检测
图形的拼组  7 3.26—3.30
第四单元第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读数 写数  8 4.2—4.6
第四单元第二节
数的顺序、比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清明放假一天  9 4.9—4.13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摆一摆 想一想  10 4.16—4.20
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和简单计算  11 4.23—4.27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2 4.30—5.4
第六单元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一放假1天  13 5.7—5.11
第六单元第三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4 5.14—5.18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非整时或半时的时间认识  15 5.21—5.25
第八单元 找规律
图形列或数字列规律寻找 端午放假一天  16 5.28—6.2
第九单元 统计
每格代表1的单式统计图 儿童节放假一天  17 6.4—6.8
总复习
单元复习  18 6.11—6.15
总复习
查漏补缺  19 6.18—6.22
总复习
综合卷练习  20 6.25—6.29
期末检测
期末检测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9)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还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更多的是让他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下去,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7、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9、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将教学的眼光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6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加强评价的改革,探索多元化的评价。即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课时分配建议  一、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二、下雨了——学看钟表………………………………………… 2课时  三、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 4课时  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 …………1课时  四、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 …………12课时  五、我的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4课时  六、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 17课时  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1课时  八、我们的鞋码——统计……………………………………………2课时  九、儿童乐园——总复习……………………………………………5课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10)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1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四、预期效果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同学创建自主合作学习的契机,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编精心推荐: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热门标签:
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社团工作计划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卫生工作计划
社区党支部工作计划
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英语老师工作计划
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上半年工作计划
}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五年级数学练习十一的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五年级数学练习十一的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2、能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复习1、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二、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得数7分泌=()米31厘米=()米309米=()千米119千克=()吨13分=()小时63克=()千克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97平方分米=()米三、巩固练习2、比较分数的大小14/25和13/255/12和5/167/11和5/117/30和7/249/28和15/284/27和4/313、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并用小于号连接5/14、3/14和9/1411/13、11/12和11/146/17、6/23和6/1912/35、16/35和9/353/5、3/4和2/54/15、11/15和11/12第4、5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四、总结归纳1、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进行比较。2、几个分数排列是,是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根据意思进行解答。五、布置作业2、真分数和假分数练习十一教学内容:p.106~107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是这一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并比较。2、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了解小数的产生,知道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过程: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图略)读完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小数、涂色)把答案写在书上,交流。指出:完整的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1”表示。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题略)同样,读完题后要求学生说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学生练习,并交流。3、三位小朋友储蓄的钱数如表,说说每人储蓄的钱是几元几角?谁最多?谁最少?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吗?4、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注意:1后面是一点几,2后面是二点几,数的时候要数完整,前后要兼顾。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在填出的数中”这一要求,你会怎么考虑呢?5、加减对比练习:0.5+0.3 2.6-0.8 7.8+1.1 6.2-3.9
0.5-0.3 2.6+0.8 7.8-1.1 6.2+3.9
提醒学生看清楚加减符号,再计算。6、绳子长10.5米,绑树苗用去3.2米,修篱笆用去4.6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表(表略)(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注意指出:一般我们会提一些求和、求差的问题,在提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比如说这道题,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裤子用布合起来,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就不要问这类问题。更明显的例子:两个学生跳高,我们只能比他们谁比谁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们合起来一共跳得有多高,显然后面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提问题也不能随便提,还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8、你能根据每一组数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吗?先请学生说说每一组的规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发现的。再说说按照这个规律接着往下写,应该写什么。9、0.□>0.□ □.4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填写之前的思路。比如说前一题,整数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数部分,答案有很多。而后一题,先考虑整数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几种,那小数部分怎么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数部分就变成了一样大了,要比小数部分4比几小……比小数,先要比整数部分,然后再考虑小数部分。教学“你知道吗?”:
重点理解“小数就是十进分数”,即我们前面上课讲的“0.()=”
了解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来表示小数;了解小数的演变过程。知道在400年前,小数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问:学习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可能再过若干年,小数又会变成新的模样,这些变化是使得小数看上去更加简便易懂……)课后小记:书上的第107页的思考题,难度过大了,很多学生看见题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刻意的讲解我觉得也没有多大的意思。我觉得思考思考题应该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学生能自行解决,更多的是有点模糊的感觉,这时老师的讲解可以让他们茅塞顿开,才是有效的,而这道题我觉得对学生而言太难,反而学生会没有兴趣。练习十一林则徐小学 林雪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练习十一。教学目标:1、2、3、通过练习巩固熟练掌握1-5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1、边画边说口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练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6页,现在来看看第一题,谁能告诉老师它们在干什么?生:它们在跳格子。师:嗯,非常好,它们的确在跳格子,那我们先来看看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子? 全:小青蛙跳了两个。师:没错,小青蛙它只能跳两个个子,现在我们把后面的格子给它补充画好,那老师这样画可以吗?(故意画错)生:不可以,要两格,两格的画。师:真棒,那我们应该画在哪里? 生:4 师:那你们能说出得数是4的乘法口诀吗? 全:能,二二得四。师: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边画边读后面的口诀。全:二四得八,二五一十。师:嗯,读的真好。现在我们从2开始再读一遍。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是关于什么的乘法口诀? 生:2的乘法口诀师:回答的真好,没错,这是关于2的乘法口诀。师:看到小青蛙跳了两格,小兔子不服气了,它也跳了,它跳了几格呢? 生:3格师:没错,它呀只能跳3格,现在我们跟刚才一样,每画3格说一个乘法口诀。师:你们真的太厉害了。真棒,那这是关于什么的乘法口诀? 全:3的乘法口诀师: 每错,这是关于3的乘法口诀。师:小袋鼠看到前面的都跳了,它也不服气,跟着也跳了几格? 全:5格师:对了,它跳了5格,也只能跳5格,那我们现在每5格说一句口诀。2、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师:老师请表现好的同学来说,我来写。二三得六的乘法算式是? 生:2x3=6或3x2=6 师:四五二十的乘法算式是? 生:4x5=20或5x4=20 师:一二得二的乘法算式是? 生:1x2=2或2x1=23、师:我们来开小火车,横的读。老师来写。师:从这两行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乘法变成加法,除了4以外,它们的得数就不一样了。师:没错,4是比较特殊的。4、师: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信息?生:每行有4个,一共4行。师:那它的算式是?口诀是? 生:4x4=16 口诀是四四十六师:非常好,还有没有不同的角度观察的? 生:每列有4个,一共4列。它的算式也是4x4=16,口诀也是四四十六。师:你真棒!这道题不管怎么看都每行每列都是4.5、连出小动物的过河路线师:我们先来看看每只小动物的身上都有哪些数字? 师:那我们看看河中的石头里的算式或乘法口诀分别与哪个数有关?师:那我们要怎么连路线?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连得?(错误的和正确的拿上来)师:(错误的)这样连可不可以? 全:不可以。师:为什么?生:因为那样不能过河了。师:没错,这样就不是路线了。师:(正确的)这样的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是路线。师:那我们看看她连对了没? 生:对了。6、7、师:你们来念,我来写。8、师:我们来看一下,1个秋千坐2个人,2个秋千坐(全:4)人,3个秋千坐(全:6)人,4个秋千坐(生:8)人。师:你能分别说出它们对应的口诀吗?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十一1苏教版数学第二册教案-练习十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并熟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教学资源:例题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1、练习十一1:43-3=70-5=24-8=43-5=70-7=34-8=43-9=70-9=36-8=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一说每组3题的计算过程。每一组的三道有什么区别?(第一组中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第一题不退位,第二、第三题需要退位。第三组中被减数不同,减数相同,三题都需退位。)2、练习十一2。(1)出示第2题,老师说明题意:用图中的数字分别减7和9。(2)同桌同学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3、练习十一4。(1)老师说明题意:括号里哪一个得数对,把对的圈起来。(2)学生独立圈数,集体交流,在说出正确得数后,让学生想想错误得数锗在哪里。4、练习十一8。(1)出示第4题图,仔细观察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小女孩有8张邮票,小男孩有31张邮票,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么算?(3)集体口答。三、练习总结让学生谈练习收获。(编制者王亚芬)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a×a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S=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S=a×h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s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a8平方米=()平方分米7平方米=()平方分米5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4平方米=()平方分米 4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4平方米=()平方分米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 9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米
900平方分米=()平方米 21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0平方分米=()平方米13平方千米=()平方米3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9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0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8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平方米=()平方厘米
20平方米=()平方分米56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6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9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4平方米=()平方分米8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900平方米 =()公顷3平方千米=()平方米
1平方千米=()平方米6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6平方米=()平方分米15平方米=()平方分米
15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米 1公顷=()平方米3平方米 =()平方分米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4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四、7平方米=()平方厘米70平方米=()平方厘米
2平方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米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
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4平方米=()平方分米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560平方分米=()平方米
48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80平方分米=()平方米 49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60平方分米=()平方米 26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40平方分米=()平方米 12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平方米28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7平方分米5平方厘米=()平方厘米 6平方米31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9平方分米47平方厘米=()平方厘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可以快速长高10厘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