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询一下,光子创视是深圳市光科全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全息的子公司吗?

从 19 世纪末爱迪生效应,到广播的诞生;从 1948 年半导体晶体管到梅曼的红宝石激光器,再到 20 世纪 90 年代光纤通信产业的成熟。从 LED 灯,到 LCD 电视屏,从 Kinect 、iPhone X,到地铁里的测温仪、车载激光雷达,再到 5G 建设......在诸多研究和海量消费产品的背后,是人类对光学信息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探索,充分体现了光电技术的进步发展。光学技术和电子学彼此渗透和结合,超越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为人类有效地采集、处理和利用光学信息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从资本关注度来看,根据 CB Insights 数据,2016 年后光电领域投融资有明显上升,并在 2018 年迎来融资金额和次数的新高;虽然 2019 年融资金额走低至 5 年来最低,但是交易次数却是 5 年来最高。2020 年已过半年有余,金额方面已经逼近 2018 年全年总额,同时数量也接近 2018 年全年水平。图
光电领域的融资金额及数量(2015 年 - 2020 年 7 月 14 日,来源:CB Insights)科技巨头已开始他们在光电方向的布局。苹果 3D 面部识别使用到了 VCSEL,开启了 VCSEL 在消费领域的“新纪元”;微软发布 Hololens AR 眼镜,掀起了消费级 AR 眼镜的关注热潮;IBM、谷歌相继宣称各自取得量子霸权.......为降低供应链风险、实现国产替代,华为通过自研以及对外投资的方式积极在光电领域展开布局,比如在英国剑桥建立光电研发中心、旗下哈勃投资对外出手覆盖材料、光源、光通信、光显示等领域,涉及鲲游光电、纵慧芯光、新港海岸等初创企业。图
光电领域的融资数量地域分布,美国第一、中国第二(2015 年 - 2020 年 7 月 14 日,来源:CB Insights)站在 2020 年这个时间点——下一个十年的开端,为实现中国核心高端产品自主可控,光电技术值得重仓。作为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榜单的延续,CB Insights 中国聚焦光电领域,扫描身处其中的创业公司,期望借此形成对中国光电领域创业公司分布和阶段的认知。评选标准CB Insights 中国团队依据 DPTC 体系(Depth、Popularity、Tendency、Collaboration),从四个维度全方位评估企业的自身实力、外界态度、发展趋势和合作表现。“深度”关注企业自身的核心光电技术竞争力、关键技术突破/地位、研发实力、产品定义能力和服务客户的能力;“关注度”强调的是企业获得的外部支持,如资本、产业和媒体的支持;“趋势性”主要发掘企业在时间横轴的发展潜力和较为明确与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协同性”关注的是企业在上下游纵轴中所拥有的资源与实力,包括其对供应商的把控能力以及与高校/研究院所的合作关系、对外合作的能力。研究范畴传统光学技术相对成熟,公司体量偏大,相较之下,现代光学领域可以看到更多活跃的新公司,它们在技术和产品侧进行与时俱进的突破,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有较清晰的落地场景和商业化潜力。广义的光电系统包括两个分支——光电能量系统和光电信息系统。光电能量系统主要解决有关大功率光辐射能量的产生、控制、利用以及向其他能量形式的转换,比如太阳能发电、激光加工、激光医疗等。光电信息系统是指以光辐射和电子流为信息载体,通过光电或电光相互变换,综合利用光学或电子学方法进行信息的传输、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两者相较来看,光电信息系统受益于通信需求和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同时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因此,本文立足光电信息系统(下文也称信息光电),深入走进信息光电的不同分支,筛选其中活跃的头部优质创业公司,一窥中国信息光电的发展版图。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关注范围不包括现在上市的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和新三板挂牌的公司也不包括在本文范畴内)。华为、中兴是中国光电领域的主力军,鉴于体量较大、业务覆盖范围广,特此提及但不纳入榜单名列。*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公司分类根据上下游环节及应用,可以将信息光电分为以下八个类别:材料、光源、光通信、光传感、光显示、光计算、光存储和能源。光电技术在图文信息存储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技术相对成熟并且使用场景日趋局限;能源偏发电、储能等方向,较多归属于光电能量系统。而本文围绕信息光电和非上市公司两个关键词展开,讨论范畴涵盖材料、光源、通信、传感、显示和计算六个类别,暂不包括存储和能源领域的公司。半导体材料发展至今,已经走到第三代。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主要以硅(Si)材料为主,但是由于硅材料的带隙较窄、电子迁移率较低等原因,在光电子领域和高功率应用中受到较大限制;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GaAs)等为代表,并慢慢走入光电领域(红外激光器、红外发光二极管等);第三代半导体主要以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为代表,具有高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速度、高热导率、高电子密度、高迁移率等特点。本文中主要关注的是非能量衬底、外延片材料和传输、显示材料。衬底材料有很多种,主要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包括蓝宝石、GaN 等多种材料。GaN 目前产业链包括单晶衬底、外延、器件设计、器件制造,以及 IDM 类企业。从全球来看,GaN 产业链主要被日本、欧洲等大厂把控:衬底方面主要有日本住友、三菱,外延方面有英国 IQE 等。其中日本住友的 GaN 衬底市场份额最高。图
氮化镓产业链图(整理:CB Insights China)目前,国内的 GaN 衬底主要以 2 到 4 英寸为主,有的 6 到 8 英寸的也已经实现商用。其中苏州纳维和中镓半导体都已具备 2 到 4 英寸产品,并在向 6 到 8 英寸发起冲击。蓝宝石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材料,作为衬底历史相对较长,也相对成熟,被广泛应用在如 LED 等照明行业中,并培育出了很多上市公司,比如三安光电等。外延片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开始进入,但是外延工艺还难以实现自给,一些新兴企业也在结合团队成员曾经的经验积累,积极探索中国高端外延片的道路。纳维科技(Suzhou Nanowin)关键词: 中国首家氮化镓衬底晶片供应商入选理由:纳维科技成立于 2007 年,专注于高质量氮化镓半导体单晶材料的生长,是中国第一家氮化镓衬底晶片供应商。目前其已实现 2 英寸氮化镓单晶衬底的生产、推出 4 英寸产品、并突破了 6 英寸的关键技术,是中国为数不多实现氮化镓单晶衬底产业化的企业之一。目前,其已完成专利申报 40 余项,氮化镓单晶衬底客户数量超过 300 家。其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 2016 年的 B 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元禾控股、协立投资等。中镓半导体(Sion Nitride)关键词:依托北大的中国氮化镓衬底材料龙头企业入选理由:中镓半导体成立于 2009 年,以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专注于生产氮化镓衬底材料。采用 MOCVD 技术与 HVPE 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发、生产包括 2 英寸和 4 英寸氮化镓半导体衬底材料,2 英寸、4 英寸和 6 英寸复合衬底、氮化镓单晶衬底等在内的产品,是中国国内领先的专业从事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和制造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少数可以将 6 英寸复合衬底产业化的公司之一。元旭光电(NovoShine)关键词:PSS 衬底头部供应商入选理由:成立于 2014 年的元旭光电一直致力于半导体光电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其主打产品有 2 英寸和 4 英寸 PSS 衬底,产能稳居市场前列。凭借其独有的技术和设计、制作工艺,在将 LED 芯片的出光效率提升到 40% 以上的同时,改善了 LED 外延层的晶体质量。其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 2018 年的 B 轮融资,资方包括北京石溪屹唐华创、清控银杏、启迪汇等。芯元基(CHIPFOUNDATION)关键词:自主知识产权的 DPSS 衬底技术入选理由:芯元基成立于 2014 年,并致力于以 GaN 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针对现阶段主流衬底技术路线的后续外延生长问题,芯元基凭借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衬底制备技术(DPSS),更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LED 外延窗口容易受污染,以及外延层晶体质量等问题,不仅可以提高芯片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其高度关注化学剥离技术、晶圆级批量转移技术等高端光电子器件的核心技术。今年 6 月,芯元基完成了 A+ 轮融资,资方包括中微半导体、张江科投、上海创徒等。唐晶量子(WaferChina)关键词:IQE “老兵”创立的的高端砷化镓外延片头部初创入选理由:唐晶量子成立于 2017 年,主打两款高端砷化镓外延片,分别是 6 英寸的 VCSEL 940nm 外延片和 HBT 外延片。曾在 IQE 工作近 10 年的光电材料博士龚平受到苹果应用 VCSEL 的“启发”,开始了自己中年创业的道路。唐晶量子目前可生产 3 到 6 英寸外延片,并将在今年实现 6 英寸外延片年产两万片的年生产能力。成立近三年,其已有两家海外客户以及十余家国内客户。去年 3 月,唐晶量子完成 A 轮融资,资方包括高捷资本、中科创星、盛和天镁、鼎青资本等。全磊光电(EIPHOUSE)关键词:丰富的 III-V 族外延片产品线入选理由:成立于 2016 年,全磊光电主要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包括砷化镓、磷化铟等。其建有完整的 MOCVD 材料外延生产线和配套检测中心,其外延片产品线丰富,包括激光器外延片(FP/DFB/VCSEL)、探测器外延片(MPD/PIN/APD)、电子器件外延片(HBT/HEMT)等。目前已经实现量产的产品包括 940nm VCSEL、QWIP 等外延片。华兴激光(HUAXING OPTO)关键词:中国首家具备高速通信及激光传感用半导体外延片生产技术的企业入选理由:华兴激光成立于 2016 年,以 MOCVD 技术制备磷化铟、砷化镓为基底的的半导体外延片,包括 1310/1550 nm 10G/25G DFB LD/PD/APD 外延片、808-1064 nm FP/DFB LD 外延片等。华兴激光拥有一条完整的第二代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磷化铟外延片生产线,技术依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与清华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研究机构长期合作。其已累计获得国家专利 20 余项,是中国国内首家具备高速通信和激光传感用半导体外延片生产技术的企业。今年 7 月,其完成了无锡金投的 A 轮融资。济南晶正(NANOLN)关键词:稳坐 LN、LT 单晶薄膜头把交椅入选理由:济南晶正成立于 2010 年,致力于纳微米级厚度光电、压电单晶薄膜材料研发,以纳米级铌酸锂单晶薄膜、钽酸锂单晶薄膜为龙头产品。晶正生产的铌酸锂薄膜的晶格结构为单晶,厚度为 300-700 纳米,直径为 3 英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实现产业化。目前其客户有 200 多个,且在不断拓宽生产线,提高研发及生产能力。去年 1 月,晶正完成了 B 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映趣资本、启赋资本、紫荆资本、中融新大集团等。莱特光电(SHAANXI LTOM)关键词:中国 OLED 中间体及材料供应商第一梯队入选理由:莱特光电成立于 2010 年,主要关注 OLED 中间体及材料、液晶材料等方向。2016 年取得 OLED 中间体及材料自主知识产权。其已申请专利 228 件,科研人员占比在一半以上。在 OLED 方面,其已经基本实现中国国内关键客户的覆盖,2017 年,增加了医药合成体的产品线,目前年产能(OLED 材料与合成体及医药合成体的定制开发及批量生产)超过 500 吨。今年 4 月,其完成了由建发新兴投资的数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光源为可以发光的物体。本文关注信息型光源及配套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半导体激光器是信息光电激光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因其体积小、寿命长、能耗低、电光转换率高、可靠性高、价格较低,在如光纤通信、光信息处理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国际上的企业主要是美国、日韩、欧洲等,比如 Cree、II-VI、Lumentum 等。相比之下,中国从半导体激光器方面的创业潮开始于 2010 年,多是由具有过往国外大厂经验的专业人员、或背靠科研机构创立。受到苹果使用 VCSEL 以及光源在光通信方面各种可能的“刺激”,兴起了一批关注消费类探测、传感、通信的光源企业。虽然目前中国光源类企业尚处于起步追赶阶段,但是初创企业正在中国多样应用场景的驱动下,积极推动国产化的进程。在激光光源方面,国内企业的产品覆盖 FP/DFB/EML/VCSEL 等芯片产品,并开始在 VCSEL 方向上蓄力。云岭光电(ELiTE)关键词:背靠“光谷”资源的激光器芯片新星入选理由:云岭光电成立于 2018 年,由华工科技、华工正源(作为华工科技子公司,被剥离技术和部分生产部分)联合发起成立,背靠华中科技大学,主要关注光通信用激光器和探测器芯片,产品线包括 1300-1550nm 2.5G/10G/25G FP/DFB/EML 等激光器芯片、探测器芯片及封装类产品。其中 10G 光芯片已经实现量产,25G 也在量产计划排队中,50G 光芯片的研发将是下一个攻克重点。成立近两年,除了产品线走得够快,其团队规模已有 180 余人,工程师团队约占 1/3。源杰半导体(Yuanjie Semitech)关键词:实现从 2.5G 到 25G 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量产入选理由:源杰半导体成立于 2013 年,主攻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已实现包括 1270-1550nm 2.5G FP/DFB 芯片, 1270-1570nm 10G FP/DFB/CWDM 芯片在内的产品量产。近日,源杰半导体宣布实现 12 波 25G MWDM 激光器芯片量产,满足了中国移动提出的 5G Open-WDM/MWDM 半有源创新前传解决方案标准,标志着 MWDM 产业链打通最后一环,开始进入规模化部署时代。今年 6 月,源杰半导体完成战略融资,过往资方包括中科创星、瞪羚基金、中信证券投资、广发乾和、国投创业等。纵慧芯光(Vertilite)关键词:全球 ToF 传感器市场排名前三的 VCSEL 芯片供应商入选理由:纵慧芯光成立于 2015 年,专注光通信用 VCSEL 芯片、3D 传感用 VCSEL 芯片的研发。在 2019 年全球 ToF 传感器市场中,纵慧芯光的 VCSEL 占比达到 32.6%,排名全球第二。今年 6 月获得哈勃科技入股,并早已作为 Mate30 Pro 前置和后置 ToF 供应商进入华为的供货商系统。截至目前,其已完成 4 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武岳峰资本、前海母基金、高榕资本、耀途资本、欧菲光、一村资本等多家机构。瑞识科技(RAYSEEN)关键词:VCSEL 芯片新秀入选理由:瑞识成立于 2018 年,专注于 3D 光传感光源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其量产产品包括 VCSEL 芯片及光学集成光源等,可用于结构光、1D & 3D TOF、主动双目等目前所有光感测方案,具备光学集成、算法及光传感方案定制能力。源自硅谷,瑞识的创始团队主要来自 Lumentum、Avago 等企业。成立不到两年,其团队目前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其产品已接受了中国机器方案企业、手机厂商的测试验证。其已完成近亿人民币融资,最近一次是 2019 年的 pre-A 轮,过往资方包括深创投、中科创星、高捷资本、常春藤资本等。睿熙科技(Ningbo RaySea)关键词:多应用场景 VCSEL 芯片公司入选理由:睿熙科技成立于 2017 年,主要关注消费电子、数据通信、车载领域的 VCSEL 产品研发和量产。消费电子产品线覆盖结构光、i-ToF、d-ToF 等多种 3D 方案,芯片出光功率从 5mW 至 8W 以上,波长包括 940nm 和 850nm。针对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场景,其推出了 4* 25Gbps(100Gbps)VCSEL 芯片;针对自动驾驶领域,其推出了用于车载激光雷达的高功率 VCSEL 芯片以代替现有的边发射器。其于 2018 年完成近亿元人民币 Pre-A 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达晨创投、天创资本、舜宇 V 基金等。敏芯半导体(MINDSEMI)关键词:基于 InP 材料体系芯片工艺平台,致力成为国内光通信领域全系列光芯片供应商入选理由:成立于武汉光谷,专注于光通信用激光器和探测器芯片产品,主营业务为 2.5G/10G/25G 全系列激光器和探测器光芯片及封装类产品。敏芯半导体在发展提速阶段,积极抓住 5G 市场机会,在 5G 前传应用的光芯片产品里,敏芯已经完成了 10G/16G/25GB DFB 相关芯片的应用方案。光通信产业链分三部分:光通信器件(涉及四大类:芯片、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模块与子系统,其中光有源器件占最大份额)、光通信系统及设备、光纤光缆。光通信上游还涉及光学、半导体、制造装备、测试仪器仪表等配套行业。中国光通信系统及设备已经出现行业领军者,华为、中兴、烽火成为业内公认的优质供应商。光纤光缆行业亦是如此,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也已成长为体量不小的上市公司。光模块领域,上市公司光迅科技、中际旭创占据了海内外绝大比例的市场份额。在光通信系统里,光芯片组成组件、组件再组装到模块中,最终再集成系统。究其本质,中国在高端有源器件、高端光模块领域薄弱的根本原因是,中高端光芯片设计和生产能力是短板。当前可以看到中国不少创业老兵、初创公司,大力布局有源光芯片、器件和光模块,加强研发能力、国产化能力,顺应 5G 建设和高带宽通信的市场需求。中国有望在中高端光芯片研发赛程中扳回一局。海信宽带(Hisense Broadband)关键词:全球领先的光通信器件供应商,接入网光模块产品连续九年全球第一入选理由:依托海信集团,聚焦高性能光通信产品和家庭多媒体产品,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海信宽带成为中国光通信行业技术领军企业。海信宽带具备从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到光网络终端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实现了光芯片、光模块、终端产品三大板块产品布局。具有 400G 数通及传输、25G/50G 无线、25G/100G PON 等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其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厦门优迅(UXfastic)关键词:中国大陆第一家专业提供光通信前端高速收发芯片和应用方案的公司入选理由:坐落厦门,是国内光通信前端收发芯片领域领军企业及国内光通信芯片主流供应商,主要产品涵盖 155Mbps-100Gbps 的 TIA 芯片、LA 芯片、 LDD 芯片以及智能型突发模式收发芯片。抓住 5G 机遇,25G TIA 芯片成为其“拳头”产品之一,优迅的客户遍及业内主流光模块厂商,产品已被华为、中兴、烽火、上海贝尔等系统厂商广泛采用,总出货量已超过 3.5 亿片。过往投资方包括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盈富泰克等。SiFotonics关键词:全球唯一一家独立大规模批量出货且盈利的硅光初创企业入选理由:SiFotonics Technologies 成立于 2007 年,致力于为通信、数据中心提供硅光器件/集成芯片及解决方案。其目前产品线覆盖 Nx100G 光集成芯片及光引擎、32G/64G 相干集成收发芯片及器件和 25G/50G 光电探测器及 APD 测器芯片及器件。其 2019 年实现硅光芯片全年出货量超 500 万片,年营收增速 400%,是全球唯一一家独立、大规模批量出货且盈利的硅光初创企业。光梓信息(PhotonIC Technologies)关键词:聚焦光通信和 3D ToF,提供高速低功耗光电子集成芯片入选理由:成立五年完成四轮融资,坐落于上海张江高科园区,光梓科技长期致力于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于数据中心、5G 传输、3D ToF 智慧传感等领域专用的高速低功耗光电子集成芯片。公司利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CMOS 硅基高速低功耗光电子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联合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单位和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为快速增长的数据通讯和智慧传感市场提供在性能、功耗、成本结构上都有极强竞争力的核心芯片及相关技术。过往投资方包括国投创业、华登国际等。嘉纳海威(Ganide Technology)关键词:背靠 29 所和海特集团,专注于微系统核心芯片以及微系统 SiP 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入选理由:嘉纳海威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简称 “29 所”)下属子公司,29 所组建于1965 年,是中国第一个电子信息控制总体技术研究、装备研制与生产的研究所,主要装备代表了国内电子信息控制行业的最高水平。嘉纳海威成立于 2010 年,2013 年开始进入光通信领域,具备从芯片、组件、模块到微系统的全系列产品研发及技术能力,在 2.5G Super TIA 及配套的 10G PD 产品方面,嘉纳海威已经成为中兴、华为最主要的供应商。奇芯光电(QXP Technologies)关键词:超低损耗的三维光子集成芯片及器件入选理由:奇芯光电成立于 2014 年,由西安光机所和陕西先导院引进并孵化,重点关注高折射率、低损耗、低成本的三维光子集成芯片及器件,目前产品线包括激光器芯片、光探测器芯片、光收发器件与模块、光传输有源线缆和集成光波导芯片以及其子系统等。从亚波长光子调控,到低功耗光学过孔,奇芯光电建立了自主研发的高折射率差、低损耗、超高均匀一致性的新材料体系和三维光子集成平台,以 100G 为起点,奇芯光电致力于成为 200G/400G 的主流供应商,现已进入华为、中兴、亚马逊等供应链系统。公司于今年近期完成股权融资,过往资方包括达晨财智、国开科创、英华资本、山东国惠、中兴合创、西科天使基金等。橙科微电子(Sitrus Technology)关键词:深耕网络通信芯片行业,DSP 技术与全球先进技术同步入选理由:橙科微电子研制的 50G PAM4 DSP 电芯片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数字 CMOS DSP 技术,也是全球首款集成了 PAM4 DSP 和高摆幅线性激光驱动的全集成单芯片产品,可直接驱动 EML 和 DML 激光器。橙科微电子的 100G PAM4 DSP芯片目前也在开发中,预计 2020 年下半年送去流片,在该领域基本与全球最先进技术同步。飞昂通讯(WINGCOMM)关键词:实现国产化 25G/100G 高速光互连收发芯片量产入选理由:中国高速光互连收发芯片的领军企业,飞昂通讯产品包括 TIA、Laser Driver 和 CDR 在内的芯片,应用于光收发器、有源光缆(AoC)、OSA 和 BOA。2019 年飞昂通讯发布了面向中长距应用的单模 25Gb/s NRZ 和面向中短距应用的多模 50Gb/s PAM4 完整电芯片收发解决方案。其单模 25G 和 50G PAM4 高速芯片研制成功,让光通信高端芯片市场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过往投资方包括嘉御基金、聚源资本、芯动能投资等。本文关注三大类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测距激光传感器。在消费电子市场和安防市场的有力推动下,中国图像传感器需求不断攀升,CMOS 图像传感器成为主流。红外传感最早用于军事和工业用途,近几年逐渐民用,尤其在 2020 年疫情来袭之时,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测温仪变成了抗疫防疫必不可少的产品。中国已经有高德红外、大立科技、久之洋、森霸传感、台湾众智、睿创微纳(科创板)、热像科技(新三板)等十余家此领域的上市公司。激光传感器是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目的在于测距,可用于环境探测和地图构建。常见的 3D 视觉方案,也可以说测距原理包括双目、结构光和 ToF (分为 d-ToF 和 i-ToF)三个技术方向。根据光速操纵方法,激光雷达又可分为机械式、MEMS、OPA、Flash。格科微电子(GALAXYCORE)关键词: 中国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供应商领头羊入选理由:格科微电子 2019 年销售额 5.38 亿美金,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出货量 17 亿颗。CMOS 图像传感器产品像素规格覆盖 8 万像素至 1600 万像素,能够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功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支付、汽车电子、移动支付等终端应用,主要客户包括舜宇光学、欧菲光、丘钛科技、华星光电等知名手机摄像头模组厂,产品最终应用于三星、小米、OPPO、vivo 等品牌商的终端产品中。目前其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锐芯微电子(Brigates Microelectronics)关键词:中国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和机芯供应商新兴力量入选理由:锐芯微电子拥有自主研发的 MCCD 和 ECCD 技术,其收入主要来源于高端图像芯片定制业务以及高灵敏度摄像机芯的销售。2019 年实现营收 2.53 亿元,产品主要应用于高分辨率图像采集设备、高灵敏度成像设备。截至 2019 年底,锐芯微电子营收 2.53 亿元,共有研发人员 107 人,占员工总数的 44.21%。目前其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思特威科技(SmartSens Technology)关键词:错位进军安防、车载市场,中国 CMOS 图像传感器供应商后起之秀入选理由:思特威电子从事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研发与设计,包括三大系列产品:SmartPixel 、SmartClarity 和 SmartGS,产品主要应用于安防监控、车载影像、机器视觉及消费类电子产品(运动相机、无人机、扫地机器人、智能家用摄像头)等。今年上半年,思特威电子与艾迈斯半导体签署合作,加速图像传感器开发;收购安芯微电子,加速汽车电子领域布局步伐。飒特红外(SAT Infrared Technology)关键词:从工业检测到民用产品,走在中国红外热像仪行业前列入选理由:专门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发展方向,从中国第一台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到中国第一台非制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飒特红外成为中国红外热像仪行业的领军企业。在红外热像仪由工业品走向消费品,由专业化转型通用化的今天,飒特红外敏锐的把握市场风向标,不断推出民用红外成像产品。2020 上半年,红外热成像测温筛查产品助力抗疫,驰援各地。泰豪红外(Tellhow-IR)关键词:隶属于泰豪集团,以红外热像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光电系统研制生产入选理由:泰豪红外产品包括红外热成像设备、特种光学镜头、光电吊舱、卫星光学载荷、智能医学红外影像设备等,主要应用于政府装备以及广阔的民用领域。面对疫情,泰豪依托核心技术开发出智能化红外人体温度筛查产品。截至今年 5 月底:泰豪红外已经研发出第二代智能红外人体温度筛查设备,销往亚洲、欧洲等的多个国家;仅红外测温产品的营业收入已近亿元,是去年全年总产值的两倍。巨哥电子(Magnity Electronics)关键词:中国红外热成像行业高新技术领跑者入选理由:巨哥电子拥有完整的垂直产业链,十多年来致力于高精度测温型热像仪的研发和生产,拥有包括探测器芯片、热像仪整机、智能算法和行业解决方案等自主知识产权。巨哥电子的热像仪除了将温度场转换为直观的图像,还结合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在工业 4.0 时代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覆盖电力、铁路、石化、电子、医疗、消防、新能源等多个行业。禾赛科技(Hesai Technology)关键词:主攻海外市场的激光雷达头部创企入选理由:禾赛科技 2014 年成立于上海,专注于研发和制造 3D 传感器(激光雷达),其激光雷达产品 60% 销往欧美。凭借自主研发的微振镜和波形加密技术,目前已布局 400 多项专利。目前其可交付的产品包括机械激光雷达、固态激光雷达等,其机械雷达产品 Pandar64 的线数为 64、探测距离范围在 0.3 - 200 米@10%、垂直视场角可达 40 度。在看好未来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的同时,禾赛也在积极布局物流、新基建相关的场景。近日,禾赛科技联合 Scale AI 发布了自动驾驶开源数据集 PandaSet,为自动驾驶的的训练“添火加柴”。目前,其已完成累计完成超过 2.3 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德国博世集团、光速、百度等企业和投资机构。速腾聚创(RoboSense)关键词:体积最小、视场角大的智能 MEMS 固态激光雷达入选理由:速腾聚创于 2014 年成立,专注于智能激光雷达感知系统,并将 MEMS 固态激光雷达硬件、AI 感知算法与专用计算芯片“三位一体”形成闭环,为激光雷达赋予“理解能力”。今年初其推出内嵌算法的固态激光雷达 RS-LiDAR-M1 Smart,垂直视场角 25 度、线数 125、探测能力 150 米@10%、且是目前体积最小的 MEMS 固态激光雷达。截至 2019 年,其已获得超过 500 项专利。其最近一次融资是发生在 2018 年的战略融资,过往资方包括阿里菜鸟、北汽产业投资基金、普禾资本、东方富海、尚颀资本等多家机构。镭神智能(LeiShen Intelligent System)关键词:中国激光雷达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排头兵入选理由:成立五年完成四轮融资,镭神智能致力于以稳定、可靠的激光雷达环境感知技术赋能产业升级,服务覆盖自动驾驶、智慧交通、轨道交通、机器人、物流、安防、测绘、港口和工业自动化等九大产业生态圈。同时掌握 ToF 时间飞行法、相位法、三角法和调频连续波四种测距原理,镭神智能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自主研发出激光雷达集成电路芯片、激光雷达自动化及半自动化生产线、1550nm 光纤激光器的激光雷达公司。过往投资方包括达晨创投、招商局资本、北极光创投等。北醒光子(Benewake)关键词:激光雷达实现量产,已推出 350m 长距探测能力的固态激光雷达入选理由:成立五年完成四轮融资,北醒光子推出八款激光雷达,其产品可用于避障导航、无人机(物流、植保等)、机器人、AGV 等领域。其 CE30 固态面阵激光雷达主要针对近距离避障,以 flash 为技术路线,走强调量产之路。2019 年,北醒推出了其长距 3D 固态激光雷达 Benewake-Horn-X(角龙),并在 CES2020 展示了角龙升级版本,其拥有 350m 探测距离,剑指 L4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北醒于 2019 年完成 B+ 轮融资,过往投资方包括 IDG 资本、顺为资本、凯辉汽车基金、达泰资本、凯斯博资本及科沃斯。光珀智能(Genius Pros)关键词:浙大系、海归系、中科院技术派的商业化落地,ToF 传感器深入四个市场入选理由:浙大团队闯入 ToF 传感器市场,学院派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典型范例。光珀智能拥有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在强光下工作的深度相机,这源于其团队的两个独特技术优势:第一个是独创的多脉冲技术原理,它带来的就是抗强光、抗干扰、高精度、高可靠和低成本战略性优势,另一个是器件优势。光珀智能看好四个市场(安防、智能机器人、消费电子和无人驾驶),现在已经在批量生产产品。在安防市场中,和商汤、旷视合作;无人驾驶市场,和上汽、通用汽车合作。炬佑智能(OPNOUS)关键词:实现三大领域芯片量产,搭建从芯片、模组、 算法与应用四个层次应用生态入选理由:成立三年,坐落于上海张江,炬佑智能抓住 ToF 系统中发射(激光器驱动芯片),接收(ToF 传感芯片)和处理(ISP 芯片)三个关键点,提供 ToF 完整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脉冲混合式 ToF 技术、200MHz/10A 高效大功率激光器驱动技术,低功耗高性能 ToF 信号处理技术都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在芯片产品的基础上,还提供支持各类应用的模块方案和提高 ToF 性能的算法、光学器件及平台系统。光鉴科技(Deptrum)关键词:全栈式 3D 视觉解决方案,ToF 领域中国新秀入选理由:成立两年完成三轮融资,成立半年时间内,光鉴科技成功研制全球第一款消费级的纳米光子芯片,完成世界首个非 VCSEL 的 3D 结构光方案。光鉴科技提供完整全栈解决方案,其拥有光学模组、3D 摄像头模组、3D 算法、嵌入式系统的优化方案以及 3D 人脸应用算法,产品应用到智能交通、支付、智能门锁、银行等市场场景中。过往投资方包括信中利资本、软银集团、松禾资本、双湖资本和北极光创投等。当前中国掌握光显示技术和面板行业的龙头以大公司为主,例如京东方、友达光电、华星光电、中电熊猫、天马微电子、维信诺、华为、TCL、康佳、创维、海信、群创等。国外的巨头包括韩国三星、LG 等。当前,不少巨头都在开发下一代显示技术,如 Mini LED 背光技术的电视、显示器、VR 和车载显示等终端产品。除了传统的显示面板,AR 产品近年来热度不减。AR 光学技术路径有非光波导形态,涉及棱镜、自由曲面、BB 等方案;光波导有阵列光波导、衍射光波导(表面浮雕光栅波导和全息体光栅波导)。光波导产品因厚度小、透光率高、显示质量高等优势,被认为是 AR 光学的理想技术。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以阵列光波导为主,逐步实现衍射波导的探索和产品推出。鲲游光电(North Ocean Photonics)关键词:堪比视网膜屏幕分辨率的全息光栅 AR 光波导入选理由:鲲游光电成立于 2016 年,专注于晶圆级光芯片的研发与应用,其重点关注全息光栅 AR 光波导、3D 传感微纳光学元件、光通信高速光链路等产品方向 ,从设计到生产,其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晶圆级光学产品及服务。目前鲲游光电在上海张江高科建有晶圆级光学研发中心,晶圆级光学元件月规模产能可达 15KK。其“扶摇”系列全息光栅 AR 光波导拥有 40 度视场角,其清晰度和色彩平衡堪比视网膜屏幕分辨率。2019 年底,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投资参与融资,并成为其第二大机构股东。今年 3 月,鲲游光电再获 2 亿元 B 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愉悦资本、招银国际、元禾辰坤、临港智兆、华登国际、中科创星等。灵犀微光(Lingxi AR)关键词:超轻的阵列光波导光模组入选理由:灵犀微光成立于 2014 年,专注于 AR 设备的显示部分,重点关注阵列光波导技术。2017 年灵犀微光发布其光波导方案 AW60,36 度视场角、1.7mm 镜片厚度。2020 年的 CES 上,其展示了包含 AW60 在内的 3 款光模组。其中与豪威合作开发的 AW70 视场角近 30 度,光机重 11.5 克,机身轻度高。2019 年,灵犀微光的首个 AR 生产基地落地无锡,已经实现 AW60 稳定量产。公司于去年 5 月完成 A+ 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舜禹 V 基金、红杉中国、和君资本、东方富海等。珑璟光电(Lochn Optics)关键词:深扎光波导领域,阵列波导模组为在售主打产品入选理由:通过五年多的持续研发迭代,珑璟光电率先具备阵列波导模组规模化交付能力,其位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面积为 16400 平米的生产基地将于今年 Q3 正式投产,将成为全球第一家真正具备 KK 级量产能力的阵列波导模组生产厂商。珑璟光电是国内在阵列光波导领域出货量领先的公司,同步布局了衍射波导(浮雕光栅波导和体全息波导)的设计和制造。过往投资方包括中信证券、君盛投资、金复资本、源星资本等。中科极光(Casiris)关键词:专注于三基色激光为光源的纯激光显示技术,成立五年跻身杭州准独角兽行列入选理由:成立五年完成六轮融资,中科极光是全球少数、中国国内唯一掌握 RGB 三基色纯激光显示系统关键技术的光电公司。以打造新一代激光显示技术的自主创新体系为使命,其研发团队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席科学家,以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专家、中国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以及中科院资深专家为带头人,研发队伍占比 30% 以上。 目前在城市亮化、文旅演绎、家庭影院、激光影院等方面均有布局。过往投资方包括富汇创投、中科创星、国科嘉和等。以光子为载体进行计算或者辅助运算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数量并不多。虽因为从研究到技术都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这个领域中公司获得的关注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我们从媒体关注度可以看到,在近五年,对光计算的关注折线上升。图
媒体推光电计算的报道频率(来源:CB Insights)在巨头纷纷加码量子计算、接纳拥抱光子计算的时候,初创公司备受资本青睐,并且在国外有不少初创企业走到中后期。图
历史融资总额最高的 10 家量子计算初创公司(来源:CB Insights)从现在来看,中国的光子计算、量子计算方面从技术成熟到商业化,虽然还需要一定时间验证,但总体来说是非常有机会走在世界前列的。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关键词:全球首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并通过流片验证入选理由:曦智科技专注光子计算芯片设计,2017 年,曦智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EO 沈亦晨与其所在的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在《自然-光子学》 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光子计算的论文;2018 年曦智科技成立;2019 年 4 月,其发布了全球首款光子芯片原型板卡,并通过流片验证。今年 7 月,曦智完成 A+ 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和利资本、中金资本、经纬中国、中科创星、百度风投等,是全球光子计算芯片领域融资额最高的公司。本源量子(Origin Quantum)关键词:中国首家量子计算初创公司入选理由:本源量子成立于 2017 年,依托中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以量子计算机为中心,产品覆盖量子芯片、量子测控、量子软件以及量子云服务。其第二代硅基自旋二比特量子芯片“玄微”以硅基半导体器件单元为载体,每个单元是以电子自旋形式存在的量子比特。目前本源量子所研制的超导及半导体量子芯片体系的量子逻辑门控制,均依赖于向量子比特的载体输送电磁波等技术实现。截至目前,本源量子已完成两轮融资,过往资方包括科大控股、中科创星、磐谷创投、哈工大机器人、合肥高投等。结语上述六个主要的信息光电领域,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先进光电子技术、中高端光电产品、国产化。中国创业企业技术敢于突破追新、代次能够跟上变化、产品追求实现国产化。可以看到,中国光电企业能够意识到中高端核心光电芯片能力需要提升,不断在更先进、更有突破性的技术方向上尝试;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以北京、上海(张江)、武汉(光谷)、苏州、西安、厦门等为代表的城市,为光电子行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科技进步沃土。受益于对光电理解的加深、现代技术的进步和国产品牌的成熟,中国光电企业涌现探头。尽管出现不少市值百亿元的上市公司,但 CB Insights China 认为面对中国多元而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光电领域的中高端崛起之路饱含机会。未来,CB Insights 将与 DeepTech 一道,持续关注中国光电领域创新与创业的无限可能。- End -部分往期榜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光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