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参加过69运动的那边年轻人?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据健康时报消息,3月26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马拉松赛事中,一名参赛选手突然倒地,尽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但仍不幸离世。3月28日据极目新闻报道,这名选手今年69岁,系心脏骤停。视频截图现场视频显示,一名男子选手躺在地上,有工作人员正在为其做心肺复苏,随后有蓝天救援队队员携带AED赶到现场,对男子做进一步救治。最后,众人将男子抬上了救护车。3月28日极目新闻报道,桂林市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这名参赛选手跑出去1公里多就倒了,附近的救护车马上赶了过去。这名参赛选手69岁,超过65岁的选手参赛需要直系亲属签署协议,这些程序已经履行,是一个意外。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容易发生运动猝死2022年,《法医学杂志》上刊发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广东地区2007~2021年与运动相关的374例猝死事件发现,77%的人在死亡前几乎没有先兆症状。其余案例记录的先兆症状包括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大声喘息或发出奇怪声音等。②1. 最容易发生运动猝死的项目——篮球、跑步、羽毛球运动猝死发生最集中的前三位运动项目为篮球(34.5%)、跑步(19.5%)和羽毛球(12.0%)。2. 最容易发生运动猝死的年龄段——39~59岁39~59岁年龄段人数占40%。作者认为,该年龄段人群身体功能逐步下降,潜在疾病的风险增加,易出现以冠心病为首等原因导致的猝死,同时受限于工作和生活压力,运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下班后,身体已处于疲惫状态,且运动缺乏规律性,易增加猝死风险。3. 年轻人出现运动猝死的原因——不恰当的运动强度其次为19~39岁年龄段(30%),认为该年龄段人群有更多可以用于自由支配的运动时间,好胜心强,运动激烈,对抗性强,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和不恰当的运动强度,增加了猝死的风险。目前认为,运动本身并不是引起死亡的原因,只是不合理的运动环境容易诱发一些导致猝死的心肌病等的发病。比如存在潜在的心脏疾病,在经历高强度的活动时,就可能会增加运动性猝死事件发生的风险。4. 35岁以上发生运动猝死原因——以冠心病为主一般认为,年龄超过35岁的人,80%的运动性猝死事件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而在年轻人中,遗传性和其他获得性心血管异常通常是主要病因。四类人建议筛查:高龄、有心血管病、有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或参与极具风险挑战的运动者。一张图测出运动猝死风险!2022年,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汪芳教授牵头发布了《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从专业角度提出防控运动相关心血管意外的建议。共识对于初始运动、新发症状、拟提升运动强度的人,推荐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及进入相应的评估流程。③如果你有下面图表中至少1项“核心变量”,或2项以上“非核心变量”,即为高风险状态。《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健康时报制图对于“高风险人群”,还是建议到康复医疗机构先进行运动训练,直到风险降低。同时也建议高风险人群不要激烈和过度运动,以免发生意外。对于“低风险人群”,可以考虑居家训练。同时也建议不要一开始就激烈和过度运动,循序渐进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和准备活动。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3-10-15 15:32:49
}
作品官宣,恋爱官宣,结婚官宣……这次,戚哥来了个体重官宣。女明星们要瘦瘦瘦瘦瘦,怕是瓜友们难以企及的。减肥这件事呢,对于没有特殊职业要求或者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可能真的…有点…难!但是,运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来说,真的很有必要! 11~19岁 关键点:专注于有趣的运动,以改善情绪、增强信心。在美国有超过4000万人被焦虑症所困扰,尤其是13~17岁的人群。虽然男女都存在焦虑症的状况,但青春期的女孩比例更大。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青春期女孩的自尊心和改善她们的情绪,这会促进她们更加健康的成长。值得一提的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好玩的体育活动,这会帮孩子增加信心。0~29岁 关键点:专注于养成健康的习惯,以降低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0多岁正是女性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学业、事业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运动开始越来越难。20出头的女性通常不太关心自己长期的健康问题,但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研究(CARDIA)追踪了3000多名10~30岁人,发现其中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健康和积极运动的人,身体素质明显更好一些。30~39岁 关键点:专注于规律的运动,以促进骨骼健康。骨质疏松是50岁以上女性骨折的主要原因,通常表现为骨密度偏低。虽然骨质疏松一般在50或60岁之后才慢慢才被诊断出来,但其实骨质流失早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一般女性骨骼的健康状况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骨质逐渐流失。所以女性应该在30多岁的时候就要开始保养自己的骨骼健康了,多选择一些负重运动对骨骼健康很有好处,例如:在运动计划中加入抗阻训练,在安全的范围内选择较重的重量对骨骼益处更大。如果你热衷有氧训练,也一定要包含负重的内容,例如每周可以安排几天去爬楼梯或者跳舞。固定单车和游泳等低强度体力活动对于提高健康水平非常有帮助,但无法像负重训练一样对骨骼有帮助。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尝试较高强度的运动,如跑步和打网球。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实现骨骼健康和肌肉适能的提高。 40~49岁 关键点:专注于抗阻训练,减少肌肉流失。女性从40岁左右开始,肌肉质量以每10年5磅的速度减少,这会导致身体的功能性减退,并且引起体重增加。此外,肌肉流失还会导致下背痛和其他相关的身体损伤。不过有一项针对40~81岁女性的研究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你能保持每周训练4~5天,肌肉含量和力量就可以基本保持。这项研究首次证明随着年龄增加,肌肉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运动。这么看来,人体机能果然是不用则退。50~59岁 关键点:专注于通过运动使更年期也能保持最佳健康状态。心血管疾病是全人类的头号健康杀手。绝经后的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加,虽然目前没有研究显示具体原因,但普遍认为这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许多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运动水平会进一步降低,但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女性在更年期达到最佳健康状态。除了对心血管有帮助之外,运动还有助于缓解更年期的其他不适症状。60~69岁 关键点:专注于保持运动的习惯,防止跌倒。每年都会有1/4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发生摔倒,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摔倒。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平衡能力会大大下降。此外,年龄的增长也会让人的反应变迟钝,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那就更容易摔倒了。所以一旦到了60岁,一方面是要保护好老年人的视力和穿防滑鞋,就算在家里也要注意不要被绊倒;另一方面要在老年人的运动中加入平衡训练,进一步防止跌倒。70/80岁+ 关键点:任何时候开始运动都不算晚。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可能已经关注运动健康许久,或者压根就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但对于70/80岁的人来说,运动的确可以减缓他们身体机能的下降,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可能连日常生活(洗澡和穿衣服)都变成了问题,所以他们更应该注重运动健康,尤其是跟日常生活功能相关的运动动作,要记住“任何时候开始运动都不算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