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手抄报提纲式?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每章概括:1、第一章:序曲以郭沫若《天上的市街》开篇,把我们带入美丽的夜空,并揭示其中所涉及的天文现象。巧妙地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介绍了牛郎星、织女星和有关星座,综述了星座的概念、划分与命名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出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2、第二章:大地的尺寸人类为了探索“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问题,第一步做的工作就是测量地球的大小,这是估算天体绝对尺度的入门之阶。埃拉托塞尼通过测量塞恩城和亚历山大城正午阳光对铅垂线的倾斜角度,首次推算出了地球大小的准确数值,但很可惜并未被世人普遍接受。直到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后,人们才纠正了之前的错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在公元724年组织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虽然测量结果不十分精确,但在没有现代化精密仪器的古代,完成如此复杂的测量和计算,实在是难能可贵。后来,人们利用三角网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200多年前,欧洲人进行的一些测量已初步表明,地球并不是正圆形的,而是一个椭圆。这一结论后来被不断证实。现代科学家综合利用各种测量方法,精确测出了地球的半径及“扁率”,地球的真实面貌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3、第三章:明月何处有在准确认识了地球之后,人类开始把研究的目标转向了月球。早在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就提出利用上弦月推算日、月到地球的距离之比,利用日全食得出日、月与地球的直径之比,并天才地提出了地球绕轴自转,并环绕太阳运行的观点。由于这些“离经叛道”的想法,他被指控为亵渎神灵,他的理论也被人鄙视,但历史赋予了他应有的地位,他早在哥白尼之前就猜测到日心系统的概况,被恩格斯热切地称为“古代哥白尼”。古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将阿里斯塔克提出的测量地月距离的设想付诸实践,根据月面的地影轮庸的弯曲情况比较地球和月球的相对大小,运用简单的几何原理推算出了地月距离。为了进一步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分别在非洲好望角和德国柏林同时对月亮进行观测,首次用三角法测定了地月距离,并且计算结果与现在测定的数值很相近。值得一提的是,拉卡伊在好望角期间还编制了一份南天星表,命名了14个南天星座,填补了南天星座尚存的全部空缺;拉朗德也编了一份包含47000颗恒星的星表,他们都为世界天文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三角法测量的地月距离已经很精确了,但天文学家们并不满足,之后,人类利用雷达测月和激光测月的方法更加精准地测定了地月距离。4、第四章:太阳离我们多远通过讲述“笄射九日”和孙悟空的故事,引出下文对日地距离测量的介绍。当天文学家为雷达、激光等手段无法测量日地距离而苦恼时,开普勒三定律发挥了绝妙的作用。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利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留下来的丰富的天文观测资料,详细研究了行星运动的轨道,进而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这三条定律为测定日地距离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奠定了基础。“视差”对于测定天体距离必不可少。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首次测出了火星的地心视差,并综合了天文学家里奇的测量数据,进而推算出太阳的地心视差及相对应的日地距离,虽然结果不够准确,但也称得上巨大的飞跃。天文学家里奇在南美洲的卡宴城除了观测火星外,还有一项功绩。他发现了摆的节律在卡宴城要比巴黎慢,于是他认为卡宴城的重力较弱,因而离地心较远,由此论证了地球是一个扁球体。这项成就让里奇在回巴黎时赢得了热烈的欢呼和喝彩,但这种令人兴奋的场面却引起了他的上司卡西尼的嫉妒。卡西尼把里奇派去建设城防设施,此后里奇默默度过了他的余生。对卡西尼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他虽然是一名卓越的天文观测家,却在理论上落后于时代。本小节的末尾用按比例图解的方式大致解释了怎样由行星视差推算太阳距离,简单直观。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就提出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太阳视差,但由于这种现象并不常见,直到1895年天文学家才综合了前两个世纪的4次金星凌日的观测资料,确定了太阳视差。天文学家还发现通过观测小行星冲日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日地距离。后来,日地之间平均距离的最精确的数据,是由金星的雷达测距求得的。2012年,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启用更新的天文常数系统。这一系统中,太阳的视差为8.794143,这便是今天人类对“太阳离我们多远”做出的回答。}
【推荐】科学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科学教案 篇1  第三单元 宇宙 5—8  备 课 人:贾昌学  备课时间:  教学时间:  备课类型:详 备  5、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八大行星数据表、ppt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太阳系的交流会,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太阳系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三、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书设计:  5、太阳系  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6、在星空中(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ppt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星座  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  1、谈话: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57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说明: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4、学生分组制作。  5、把模型放到投影仪所射出的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请学生分别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  (预设:学生会画下许多不同的图形,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6、思考:从橡皮泥球不同的投影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从中又领悟到了什么?  7、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组成星座的星星离地球的远近是否相同?从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座,它们组成的形状相同吗?  8、汇报交流情况。  (1、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2、“北斗七星”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这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形状会不相同。)  9、小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三、认识星座  1、提问: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来辨认方向呢?  2、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但是北极星是一个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样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4、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5、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6、家住得较近的同学可自愿组成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包括观星时间、小组分工、安全考虑等。  四、巩固拓展  我们还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星座?它们的形状有何特征?有哪些动人的传说故事?请同学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开星空交流会。  板书设计:  6、在星空中(一)  一、星座: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二、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  7、在星空中(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等。  【教学过程】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预设: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个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找到它们,也就找到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标志是心宿二,也称大火星,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亮星。)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四、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8、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2、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运动,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宇宙的图片、ppt、录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膨胀的宇宙  1、情境导入:同学们,20xx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坐“神舟号”飞船到太空遨游,继续去探索宇宙。  (板书课题)  2、师:我们先来到地球家园的所在地——太阳系,回想一下,太阳系是怎样一个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含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3、提问:太阳系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们认识:太阳虽然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数也是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5、(出示银河系俯视和侧视的图片)让我们看看银河系的模样吧!说说你们觉得银河系像什么?  (银河系俯视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  6、阅读课本第61页资料,说说银河系中有多少颗恒星?银河系有多大?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xx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7、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看得出来吗?光年是一个什么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算一算。  8、了解了银河系,你们有什么感受?  9、讲解: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0、讨论: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说明: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年时期,还在长大,还在膨胀之中!教师简单介绍红移现象。)  二、充满活力的宇宙  1、师:组成宇宙的恒星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  2、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并展示恒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图片和资料。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3、新星爆炸是怎么回事?你有没有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  4、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5、小结:如同人体的细胞在新陈代谢一样,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同时,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的恒星在向外抛射物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宇宙充满了活力。  三、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谈话: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向往着飞向太空。我们看到的这些资料,正是人类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结果。  2、你知道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吗?  (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3、你还知道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有哪些贡献?  4、学生们谈自己的想法。  5、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选择性的详细介绍。  6、小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现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我们更不会忘记,无数科学家和宇航员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体现出的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各种有关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  (1、引导学生利用书籍、网络、影视等各种方法收集;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如天体资料、探索工具、航天故事等;3、引导学生通过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8、探索宇宙  一、宇宙空间的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二、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充满活力科学教案 篇2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科学知识:  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正常发育。 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体验到青春期是生命中的重要时期。  教学准备:  (1)调查提纲、写给家长的一封信。(2)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光盘和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青春期的资料。  教学步骤:  1、课前给家长写一封信,信里要写清楚本次课的目的,需要家长帮助做什么,以获得家长的帮助,完成了解学生生长发育的调查提纲。特别要向家长宣传早期性教育的必要性,个别地区守旧思想较严重,更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2、导课时可以说:课前,我们围绕自己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做了一些调查,很感谢同学们和你们的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调查活动完成得非常好。下面我把调查结果和同学们说说。  3、在班里交流几个比较典型的情况。  4、谈话: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应该出现哪些变化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介绍。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光盘讲解。  5、谈话: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  6、推荐书目: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告诉孩子真相》  《青春期——写给女生》  《青春期——写给男生》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文体知识:演讲词(辞)的文体特点。  2.了解爱迪生的相关知识。  3.了解胡适的相关知识。  4.培养快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速读课文,利用关键词语、关键句理清文字内容、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爱迪生的科学精神。  2.学习爱迪生的精神,追求充实、完美的人生。  教学重点:阅读习惯的培养之一:关键词语、关键句。  教学难点: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法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在速读课文当中,学习利用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把握和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文之旅就是发现、结识、交流、感悟。今天就让我们去结识一个我们非常熟悉但又陌生的朋友。  1.图片展示:他是谁?  2.图片展示:爱迪生及其发明的相关介绍。  3.图片展示:作者及相关介绍。  4.文体知识:演讲词及其特点。  二、整体把握。  要求: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提问、明确  关键词:圣人。  关键句:“爱迪生是科学的圣人。”  “所以我们称他作终身做实验的科学圣人。”  “这是科学圣人的生活。”  “这是他做实验的下手方法。”  “这是爱迪生做科学试验,经过几千次失败而永不灰心失望的精神。”  “这是这位科学大圣人的风趣。这样一位圣人是很可爱的。”  三、问题探究。  1.第一段的作用。  2.举林肯的用意。引用打油诗的作用。  3.什么是圣人?  4.作者如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小结:作者利用巧合,用林肯从正面烘托,亮明观点,分析得出结论,然后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证。  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常见写法。  四、拓展延伸。  从爱迪生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提问、明确:珍惜时间,科学求实,重视前人、他人,追求充实完美,锲而不舍,生活要乐观豁达…………  五、写法指导。  1.行文中有叙述、有评价,有打油诗、有爱迪生的话,灵活多变。  2.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完整统一  3.高度的赞誉、深深的敬仰,情与理完美统一。  六、小结。  七、作业。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明确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还有其他方法吗 ?  5、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信息反馈】  我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力图突出两点:第一,通过教师精心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第二,让学生体验杠杆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两点都有较好的体现。  针对第一点,我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更多使杠杆尺平衡的钩码挂法"的探究活动,并将自主探究而得的多种挂法记在记录表上。由此,学生就有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可供后续的分析研讨之用。在分析数据资料时,考虑到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我没有采用"撒大网"式的研讨模式,而是采用"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师生共同研讨模式。在研讨过程中,我先展示了省力状态和费力状态的两张记录表,通过简单的研讨认识了这两者的根本性区别,并让学生将手中的记录表分成省力和费力的两类。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难度,也有利于后续研讨的深入。接着,我组织学生在省力状态的记录表上画出重点到支点、力点到支点的线段,并进行比较。由于记录表上线段的'直观性,学生很轻松、准确地推导出杠杆省力的原理。最后,顺着直观教学的思路,我利用“反证法”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杠杆费力的原理。在这个师生共同研讨过程中,学生手中的信息是在自主探究中记录下来的,学生所得出的科学概念是在充分分析手中的信息后自行获得的,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先“扶”着学生进入有效的研讨思路,再“放手”让学生自行获取学习成果。在这个"扶放结合,有扶有放"的研讨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记录、分析能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针对第二点,我注重突出“体验”,即让学生实际体验杠杆工具的效用,从而加深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例如游戏“以弱胜强”中,通过支点位置的移动,一名弱小的女生战胜了强壮的男生;通过铁丝在老虎钳钳口位置的变化,学生感受到老虎钳作为一个省力杠杆工具的强大;通过手拎铁块和用火钳夹铁块的比较,学生马上感受到火钳是一个费力的杠杆工具等。正是这些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头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化为现实具体、活泼生动的应用实例,巩固了概念的记忆,并反过来加深了对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从实际教学中来看,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学得既开心,又有效率。值得说明的是,虽然我在这个环节中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体验,但并没有让学生简单地“就事论事”,拘泥于一件工具的认识,而是追求“举一反三”,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实现对科学概念的再认识。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分析老虎钳的省力原理之后,教师提出“铁丝放在钳口的哪个位置最省力?”这个问题,学生正确地利用科学理论指导了生活实践;学生在理解杆秤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师设计情境“如果称量要扩大10倍,秤砣不变,怎样设计杆秤?”,学生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增加秤杆长度、在靠近重点处增设一个提纽,而这第2个方案我在课前也没有预想到。正是由于科学概念与实践体验的紧密结合,学生通过这个应用环节的学习,对于杠杆省力、费力原理的理解大大深化了。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与近期所听的科学课相比,本课的预设成分比较多,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其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无异于盲人摸象。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探究教学中,较多的预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探究活动。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  2.能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能利用简单工具(如秒表)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  2.能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  科学知识目标:  能够举例说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的意义。  STSE目标:  意识到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知道运动前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重点是比较运动前后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秒表.体育器材.记录表.锻炼计划等。  教学地点:校园或操场(考虑到让学生进行运动,在宽阔的地方较好)  教学活动  引入  师:我们举行过“动物运动会”,今天让我们也来举行一场运动会。  新课  1.生命在于运动  ⑴ 公布运动会的项目(50米跑步.跳绳等简单的运动)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⑵ 师:你知道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吗?  怎样能证明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猜想.回答.交流  ⑶ 指导学生测量并记录运动前的身体情况(如心跳.呼吸.出汗等)  ⑷ 按自己小组选择的项目进行运动,并在运动后及时测量和记录身体情况  ⑸ 指导学生比较运动前后身体状况的变化.分析.交流  ⑹ 讨论:这些由运动产生的身体的变化,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  ⑺ 讨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有什么意义?  ⑻ 归纳得出:生命在于运动  2.拓展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  ⑴ 师: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就要定期进行运动来锻炼身体。  让我们一起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⑵ 出示一份运动计划的式样,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  ⑶ 展示.交流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教学重点:  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三、教学难点:  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四、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①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②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③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1 油菜花开了  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他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简单机械实验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  谈话: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是从地面到车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油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倾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课题:斜坡的科学)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1、讨论:一大桶油很重,一个人搬不动;可是沿着斜面,一个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车。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2、感受: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3、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  我们小组的猜想是 。  4、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开展实验。  ①把木块立在桌上,将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②每组滚轮用测力计把它提起,观察用多少力?  ③把滚动的圆木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滚动,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④及时记录好有关数据。  5、分析整理。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  三、把斜面“卷”起来  1、照图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2、讨论交流:  (1)分析两图中蚂蚁爬行的路线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卷起来的斜面由什么优点?  3、画出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它们剪下来,卷在铅笔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4、交流本组的发现。  四、斜面的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析。  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实例?  板书设计:  4、斜坡的科学  斜面能省力  斜面不省距离  斜面越长越省力科学教案 篇8  植物和环境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植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初步学会说明"植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  3.发展学生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用差异法判明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4.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里。  教学难点  认识绿豆或其它植物的生存环境。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指导学生认识植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出示一些植物挂图或图片(可把一些图片存到软盘中,投到屏幕上)。  思考:  1.柑橘树生长在什么地方?(我国南方)苹果树生长在什么地方?(我国北方)在北方有柑橘树吗?南方有苹果树吗?我国南北自然条件有什么不同?  2.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沙漠)莲(荷花)生长在什么地方?(河湖、池塘里)把仙人掌种在水里、把莲种在沙漠中行吗?沙漠与池塘、河湖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  3.月季花种在什么地方生长得好?(向阳地方)玉簪种在什么地方生长得好?(背阴地方)这两个地方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  讨论: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等。阳光、温度、水等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但是各种植物对阳光、温度、水的需要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有的植物喜光,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喜水,有的植物喜干;有的植物喜暖,有的植物喜寒。  第二课时  活动(二)  指导学生认识绿豆或其它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实验l--绿豆或其它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2--绿豆或其它生长与水的关系  学生根据课前的实验,进行汇报  实验报告  实验用具  实验过程  师生小结绿豆或其它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  活动(三)  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  出示挂图或图片热带森林、沙漠植物、沼泽植物。  思考  1.图中是什么自然环境?  沙漠、池塘、热带森林、沼泽。  2.沙漠、池塘、热带森林、沼泽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干旱、少雨)  干旱、少雨;水多;炎热、多雨;泥泞、多水。  3.在沙漠中、池塘中、热带森林中、沼泽中有什么特有的植物?  仙人掌、骆驼刺等耐旱植物;莲、水草、浮萍等喜水植物;高大、茂密、长绿的植物;多是喜水的草类植物。  讲解:因为各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植物。观看植物的适应性的资料片,并由教师和学生介绍相关的资料。  巩固应用  1.植物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科学教案】相关文章:科学教案04-06春天科学教案03-09科学教案:蜗牛09-11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关于科学教案07-27有关科学教案06-12科学教案《赛车》04-07科学教案范文04-06走进科学教案12-08 关于科学教案07-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手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