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如何巧解答案才会准确

进入复习阶段,家长总是在微信群里问老师:“小学数学到底怎么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呢?”老师分析: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对基础知识没学扎实,似是而非。例如:对一些公式并没有做到熟练运用,那么到了考试做应用题时,就会因为变了题形而不会运用公式,导致做错了题。还有就是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太枯燥,很难理解而失去兴趣。这也是导致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对于孩子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今天就这个问题整理出一份基础应用题的解答和检验。1、先求平均数解答思路:先求出平均数,即一份的数量。再求所要求的数量。例如:用60千克花生米可以榨油20千克,照这样计算,要榨花生油80千克,需要花生多少千克?解答:(1)、一千克油用花生多少千克?60÷20=3(千克)(2)、80千克油用多少千克花生?3x80=240(千克)答:需要240千克。检验方法一:另解法:对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解法的应用题,可以先用一种方法答题,再用另一种方法来检验,看两种方法解出的答案是不是一样。如上题,用另一种解答方法来检验:(1)一千克花生榨油多少千克?80÷20=40(千克)(2)60千克花生榨多少千克油?60x40=240(千克)答:需要240千克。以上两种解答方法的答案一样,所以答案是正确的。2、先求总数量解答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即总量。再按要求来解答。例如: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解答:(1)先求总数量,即做了5天后还有多少套没做?660一75x5=285(套)(2)3天平均每天做多少套?285÷3=95(套)答:平均每天做95套。检验方法二:代换法。把解出的答案作为一个已知条件,带入应用题中,再把原来应用题的一个已知条件换成问题,看看结果是不是和这个已知条件一样。例如上题:把解出的答案“剩下的每天要做95套”作为己知条件放入原题,把题中“剩下的要3天完成”作为问题换出来,即求“剩下的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解答:(1)先求总量。660一75x5=295(套)(2)求需要几天做完?295÷95=3(天)答:剩下的要3天完成。结果和换出已知条件“剩下的有3天做完”一样。也就是说上面的解答是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希望上面两个方法能够帮助到孩子们。}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来说,学习方法没有解题策略和技巧来的重要,很多人不清楚要怎么解题,所以成绩很难提升。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四年级数学的解题策略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应用题,一般很多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结构相对复杂,类型一般接近生活的真实题,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解题方法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但还是有许多的学生在解题时会错,要不题意理解错误导致列错算式,要不就在计算过程中出错导致错误。所以,在此很有必要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由题中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问题来分析推理,选用一定的解题方法,方能引导学生走出困境,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在此列举几个典例来说明:
  例l1:修路队要铺8500米水泥路面,第一星期铺了2500米,第二星期铺了4000米。剩下的路准备 4天铺完,平均每天要铺多少米?
  分析与解:剩下的路就是全长减去第一,二星期铺完了的路,所以剩下的路就是8500-(2500+4000)=2000(米),剩下的路要4天铺完,那么就是2000÷4=500(米);这题也可以这样去解,剩下的路会等于全长减去第一星期铺了的路再减去第二兴趣铺了的路,用算式表示:8500-2500-4000=2000(米),因为题目接近实际所以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解题方法
  例2:有一个六位数1abcde,乘以3后就变成abcde1,这个六位数是多少呢?
  分析与解:要想求得这个六位数是多少,只需要知道a、b、c、d、e各是多少就可以了,可是,这五个字母不是那么容易求得的。如果把这五个字母当作—个整体,求解就变得容易很多了。
  解:假设这五个字母abcde=x,由题意可以列出方程(100000+x)×3=10x+1.
  解得x=42857,因此这个六位数就是142857.
  例3:兴趣小组有四名学生,这四名同学的年龄刚好一个比另一个大一岁。四名学生的年龄之积为11880.这四个同学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分析与解:如果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很容易就得出x(x+1)(x+2)(x+3),可是要小学生解这个方程是不行的。如果用分解质因数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11880=(3×3)×(2×5)×11×(2×2×3),因此,四个同学的年龄分别是9岁、10岁、11岁、12岁。
  例4:正方形和圆的周长相同。已知这个圆的周长是25.12平方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分析与解:由正方形的周长和圆的周长相同可知c正=c圆=2pr,可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就是8cm,正方形的面积s=8×8=64cm,所以正方形的面积为64cm.
  例5:甲乙两个粮仓一共存粮有1680吨,已知甲仓存粮的等于乙仓存粮的2倍,甲乙两个粮仓分别存粮多少吨呢?
  分析与解:题中单位“1”不同,带来了一定的解题难度。因此,我们可以转化成比的形式按照比例分配的方法来求解。由甲仓库存粮等于乙仓库存粮的2倍,可以看出甲仓库和乙仓库的比为2∶1,总份数为1+2=3,求得甲仓存粮为1680×2/3=1120(吨),乙仓存粮为1680×1/3=560(吨)。
  把替代、假设、转化等解题策略灵活恰当地运用到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指导学生逆向思考,反过来看看,假设一个数试试,或是画幅图看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达到练一题、连一串、带一片的效果。
  小学四年级数学解题策略
  一、通过多读多做多想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多做练习。
  二、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162本,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31本”,也就是“162本比四年级修的多31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提问的巧妙性并能让学生口述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小明家养了32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6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2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2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7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四、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如“小方和小圆各有同样多的水果糖,小方吃了7粒,小圆吃了8粒,剩下的谁多?”由于受数值大小这一表象的干扰,学生的思维定势集中在“8>7”上,容易误判断为“小圆剩下的多”。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五一班有学生63人。女生占4/9,女生有多少人?”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因学生很容易解答,而一晃而过,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题型,老师要执意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
  如再提出如下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全班有多少人?(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题的讲解和运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应用题的解答不但是学生锻炼动脑能力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难题。有些学生一见到数学题就望而却步,觉得遇到拦路虎,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出发,帮助学生来梳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带领学生跨过应用题这个拦路障碍。【关键词】 思路;精选;开拓;鼓励数学是一门应用学科,解答数学题目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来解答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在一份数学试卷上,或者在数学课本上,应用题都是作为重头戏出现的,它就像餐桌上的重头菜一样,不同的是,有的应用题比较难,而且解答起来步骤繁琐,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解答数学题,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应该积极开动脑筋,帮助学生找出顺利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我们先来看一下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一、思路僵化,不会举一反三很多学生在学会了一种解题思路之后,并不会学以致用,在题目改头换面之后,他们就又不会解答了。比如,种树问题改为种花的时候,其实,行距、株距等都没有改变,解题的思路也不会改变。这就涉及到学生的思维的活跃度,很多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教一就是一,并没有进行拓展延伸,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种情况下,看似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实际上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领悟问题的精髓。二、急于求成,没有找准切入点许多学生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只想快速地把问题解答出来,所以,他们只是粗粗地看了一遍问题,并没有领会到这道题目将要考察什么。是考查相遇问题二人用的时间相同,还是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每个问题的解答都有切入点,就像一个门的开门砖一样,找到这个切入点,学生就能顺藤摸瓜,解答出题目也就不在话下了。三、题海战术,让学生疲惫不堪很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的学习就要靠多练,题海战术是他们经常为学生选择的训练模式,其实,大量重复枯燥的练习是无效的,就算做了十道相同类型的题目,得到的结果还是只是掌握了一种解答方法而已。题海战术给学生增加的只是负担和对数学的厌倦感,并容易让他们对解答题目产生畏惧感,实在是一件很得不偿失的事情。数学课堂上,目前存在的问题,让部分老师很棘手,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帮助学生攻克数学应用题这个难关呢?其实只要找准了兴趣,找对了方法,数学应用题只是一个纸老虎,我们可以轻松把它打败。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一、集中审题,理清问题的提问方向很多学生急于求成,认为时间不能浪费,看到题目之后就急于解答,有时候甚至审错了题目都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解答题目的时候成竹在胸,不要急躁,做题之前首先要准确地审题,知晓问题的提问的方向,考察的企图是什么,一道题目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但是,却有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在向我们透漏提问者的问题意图。在解题的时候,学生不要急于求成,学会让自己慢下来,从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从未知联系到已知条件,从而解答出题目来。二、精选题目,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数学的学习是在学习一种方法,学习一种思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能够举一反三,当题目换汤不换药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敏锐的观察力,看透问题的实质。当学生表示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已经掌握了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两道类似的题目,为了考察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师可以更换题目中的语境,或者稍微对题目的要求做一些调整,检验学生是否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巧设作业,提高学生效率作业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如果一类题目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牢固了,就不用再搞题海战术来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了,因为这对学生丝毫起不到好处。教师应该做的是,给学生布置多种题型,让学生从每一道题目中都学有所获,获得成功的体验。另外,题目的布置难易要适中,不要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教师可以布置下去,然后鼓励学生去做,但不强迫学生必须完成。四、开拓思维,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另外,针对数学学习的特质,数学的学习主要是思维和方法的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学会创新和发展,对于一道题目鼓励不同的解法提出,有的时候,教师的讲解是照本宣科,是最“墨守成规”的方法,而小学生的脑子里,则会冒出一些“简便方法”,对于有自己思想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小学生而言,来自教师的肯定会带给他们莫大的鼓舞和自信,那一声声赞美的语言,让他们能够初尝数学殿堂的果实,从而鼓起更大的勇气攻克数学难题。小学数学应用题在数学课堂上占据的位置非常重要,关于学生对应用题的畏难心理,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疏通和鼓励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剖析和具体做法上的指导来解决,总之,小学应用题不应该成为学生数学路上的拦路虎,我们一定可以克服它。【参考文献】[1]田军.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学周刊2014,05:169.[2]陈加怡.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35:170.[3]吴名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2:46-47.[4]田海英.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4:70-71.[5]夏B.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决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4,02:45.[6]谢俊英.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14,18:4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