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昱武汉江夏区智能制造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导读: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尤其是复杂大型零件制造方面还存在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把制造业的重要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据南极熊了解,武汉天昱的“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铸锻铣一体化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再创新高,实现可回收航天器起落架、高温合金燃烧室机匣、高强铝合金太空舱、铝合金复杂内流道轻量化壳体等多项航空航天、舰船、武器等领域国之重器产品试制验证,开辟了我国在此领域领跑世界水平的优质高可靠、节能省材、短流程绿色制造新时代。


武汉天昱由中钢集团控股设立,成立于2015年5月28日,围绕“高端领域重点突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国际原创技术“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铸锻铣一体化复合增材制造”的推广应用,该技术荣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提名、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英国发明展双金奖、湖北省专利金奖、增材制造全球创新大赛冠军奖等,被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列为限制出口技术。


公司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创形创质并行研究室进行复合增材制造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研发团队由国内外著名高校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及高学历多层次青年人才组成,截至2021年2月,团队共有教授10余名,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工程技术骨干40余名,已通过ISO 9001和GJB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建成武汉市“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大型智能化厂房以及国际先进的生产线。



通过潜心攻关,武汉天昱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率领团队上百余人,历经二十余年,攻克了大型关键金属构件传统制造长流程、高能耗、高污染和常规增材制造难以兼顾高性能、高效率、高精度的世界难题,形成设计、材料、工艺、软件、核心器件、装备、质量检测、标准规范的整套系列成果,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船舶、先进轨道交通、核电等重大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中得到应用。



2019年4月14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委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组织专家组鉴定:“首次提出了熔铸微区原位连续多向微锻成形原理”、“发明了微铸锻合一增材制造新方法”、“在国内外首次研制成功了微铸锻合一装备,解决了高端制造领域高强韧、高均匀性复杂锻件制造难题”,“对提升我国高端制造及装备跨越发展作用重大,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重大”。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两会期间,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张海鸥教授,针对国际原创技术“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铸锻铣一体化复合增材制造”的推广应用,围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在2021年两会进行时,给出了以下建议:

1. 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的综合支撑体系。
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各行业产业创新力量,集中实施攻关行动,制定解决“卡脖”难题的长短期规划。在攻关实施主体企事业单位设立国家工程中心或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便于人才和创新资源集中集聚。可在政府牵引下,加强军民融合,建立国家智能复合制造工程中心,在空天海陆火全面应用该技术,解决高端装备领域中的卡脖难题。

2.产业发展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集全国之力打造国家级的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在航空航天、船舶海工、高速铁路、电动汽车、精准医疗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相关产业集群,从而加速抢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际制高点,打造从工艺材料到核心装备、从技术应用到规模化产品,高精尖、多领域的全产业链,形成千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规模。

3. 资金支持方面,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为制造业创新打造坚实基础。
一方面,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和投入准确性。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计划中,设立专项课题,重点支持各方公认的原创高端装备智造技术的研发攻坚。

另一方面,推动具有公信力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从技术到产品到市场每一个环节的价值,真正实现为我国自主原创产业保驾护航。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型公司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发完善知识产权保险,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相关政策。

再一方面,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引导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等社会资本支持高成长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投贷联动模式,积极探索开展多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国有创投企业建立跟投机制。支持利用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4.平台建设方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培育集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建立高端装备短流程制造产业链创新设计和快速制造平台。
实施领军企业计划,加快培育“独角兽”企业。让中国的大飞机、大船舶、高速磁浮等实现“中国打印”,为高端装备刻上“中国印”,让中国模式、中国智慧闪耀全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开业泰尔控股集团科技型中小企业(2022)小微企业瞪羚企业(2021)

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225号一期厂房

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5月28日,注册地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225号一期厂房,法定代表人为陆鹏程。经...  展开

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225号一期厂房

高端金属零部件与模具制造技术的研发、生产、制造、再制造;高端部件与模具的微铸锻复合增量设备、3D打印与铣削复合装备的制造;高温部件与耐磨件的表面强化技术服务;3D打印技术服务;专营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制造;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不含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或技术)。(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今日热门品牌与项目 换一换

}

长江日报7月1日讯    7月1日,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建成投运“全新一代智能铸锻铣短流程绿色复合制造机床”(TY4000L)。该机床面向国家高端装备高品质短流程制造之急需,集成国产数控机床主机、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及万向微铸锻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该解决方案全密闭气氛环境成形尺寸更大,功能集成智能化程度更高,反馈调节响应效率更高,装备运行更稳定,产品覆盖范围更广。据介绍,该解决方案首次配备复杂成形铸锻头,可实现密闭环境下电弧/等离子弧双热源双送丝自由切换,多工序无缝衔接,在保证成形质量的同时,效率大幅度提升,覆盖更多特殊材料及复杂特征高端锻件制造需求。该解决方案亮相,是武汉天昱核心技术产业化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20余年风和雨,武汉天昱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团队上百余人,深耕大型复杂高端锻件高品质短流程制造,砥砺奋进,先后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变形微铸锻复合增材制造设备,并升级至四代。天昱智造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团队潜心20余年发明的多场调控激光/电弧微铸锻铣一体化智能(增材)制造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技术(简称“智能微铸锻”技术),打破了高端装备及其复杂大型零件制造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属于颠覆性创新与领跑国际的先进制造技术,产品性能获权威机构测试认证和用户充分肯定,成果鉴定“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截止目前,团队开发出一系列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铸锻铣一体化增材制造设备,为Airbus、GE、中国商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供货,服务于航空、航天、动力、船舶、核电等领域100余家单位,为我国大型飞机、航空航天发动机、航天飞行器、船舶动力、核电工业、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高端装备的研制与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 徐小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江夏区智能制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