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拉萨铁路办事处主任级别什么级别

编者按:典型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日前,应急管理部授予149个单位“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95名个人“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称号。他们加快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确保了消防安全形势持续平稳。特选取部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天衢街道办事处——

提高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水平

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天衢街道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下设13个社区、2个行政村。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街道消防安全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消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初步走出了一条基层消防治理改革发展新路子。

建组织,明责任,党政同责拧紧消防责任链条。面对基层消防工作弱化、责任空转、力量空白等问题,我们坚决把消防工作置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于今年3月专门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实行书记、主任“双主任制”,建立健全5项规章制度、3类21项工作职责、7项常态化管理机制。召开消防安全联席会议3次、专题会议6次,推动解决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装备配备等问题短板20余项,落实人、财、物等全方位保障。实施“一把手”责任捆绑,同15个社区(村)、2819家生产经营单位签订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组织9个综合执法部门开展“执法进小区”等活动20余次,纠治火灾隐患600余处,构建了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消防安全防护体系。

搭平台,优机制,防消一体提升消防治理效能。我们投入近2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街道消防工作站,与消安委办公室并轨运行、融合发展,实行“1+2+4”常态规范的人员配置模式,形成了统筹整合、均衡分布、联勤联训、统一调度的工作格局。依托市微型消防站实战调度指挥平台,将63个微型消防站、36个应急救援站全部纳入消防工作站管理,着力打造集消防安全巡查队、宣传教育培训队、灭火救援先遣队于一体的消防安全综合防控“桥头堡”,实现就近处置、打早打小。今年以来,工作站组织高强度排查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置初期火情,辖区火灾总量下降30%,“小火亡人”“小火成灾”得到有效遏制。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天衢街道办事处定期组织群众参观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抓网格,强基础,标本兼治筑牢消防安全屏障。我们以健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为抓手,推动“街道——社区——院落”共建共治共享消防安全。着力建强消防基础设施,免费为独居老人安装独立烟感报警器159个,为“三无”小区配备灭火器100余具,全面推广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督促辖区内餐馆安装燃气报警器269个。着力做实消防宣传培训基础工作,发动群众进入工作站固定宣传阵地参观学习6000余人次,组建16支消防志愿者宣传队伍,开展各类消防安全培训100余场次,培训群众1万余人。着力用好网格员这支基层队伍,组织168名网格员累计检查单位600余家,移交违法行为线索40余处,整改各类问题隐患1200余处,有效净化了消防安全环境。

近年来的实践让我们感到,应急管理部部署大力加强基层消防安全治理,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谋到了点子上,抓到了关键处;做好基层消防工作,提升意识是前提,健全组织是保障,建强队伍是根本,落实责任是关键。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强担当、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抓好消防安全工作,以高水平消防安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冬或出现“三重”拉尼娜,前两次山东-20°C!接下来,山东天气最低温3℃+霜冻!

突发!拉索桥坍塌已致141人死亡!

山东新增7+96例!1地新增2个高风险区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讲述人: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天衢街道办事处主任史龙

▌制作:山东消防全媒体工作中心

▌编辑:武秀英 校对:高曼娟

}

4月23日上午, 南京市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江宁区政府副区长焦龙、董涵一行到中铁四局南沿江城际铁路项目调研防汛抗旱及重点工程建设情况,区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高正峰、副局长姚惠明,区水务局副局长梁勇、东山街道办事处主任许守江、南沿江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叶守宏等人陪同检查。

李世贵一行实地查看了跨东山枢纽特大桥跨中心河、卢家桥路基段等地施工情况,听取了南沿江铁路项目工程建设、防洪防汛等工作进展,对项目安全生产、防洪防汛落实工作表示肯定。李世贵强调,南沿江城际铁路是贯穿江苏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乡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黄金铁路线,作为重点工程要始终做到安全优质的推进施工生产,起到央企的样板引领作用。

李世贵指出,防汛抗旱工作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大事、要事,要全力以赴做好三方面工作,安全度过春汛期。一是抢抓工期、严保质量,合理安排工期工序,能在汛期前完工的尽量在汛期前完工,实时做好河道疏浚工作,兼顾生态环保、防汛抗旱等功能效益;二是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全面细致排查隐患,尤其是涉水工程、高空作业等关键部位,做好险工险段隐患排查及消险处置工作,加强与防洪防控指挥部的沟通交流;三是超前储备物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确保防汛物资、抢险工具充足,发挥央企社会责任担当,保障周边群众及工程建设安全度汛。

南沿江城际铁路是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江苏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乡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黄金铁路线,也是促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动脉,对构建江苏高铁网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由中铁四局承建南沿江城际铁路站前1标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江宁区境内,线路自南京枢纽南京南站引出,并行仙宁线南侧向东延伸,管段全长24.51公里。其中路基工程5.089km,桥梁工程18.753km/9座。梁场预制架设箱梁505孔,连续梁21联,现浇简支梁109孔。(通讯员:李德丹

}

  历经沧桑,45岁仍不减风华

  12月29日是大桥45周岁生日,“大桥亲历者们”再聚首忆当年给她“庆生”

  2013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就要45周岁了。当年参与修建工作的“大桥亲历者”们于12月14日,在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齐聚一堂,重温当年的历史。45年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抢修发生摇摆的5号桥墩,他们直接住在桥墩上、吃了40多天冷馒头;为了记录大桥的每一个历史性时刻,他下过60米江水、也爬过高耸的桥头堡……

  他们每次来都要看一看大桥

  12月14日上午9点,中铁大桥局集团(原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以下简称大桥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会议室,比往日热闹了许多,曾经亲自参与大桥修建工作的桥梁专家李家咸、曹春元、万方等人,以及当年的一线工人们都从五湖四海赶回南京,参加聚会。遗憾的是,当年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的成员们,好多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儿女特意从外地赶来,代表父辈们参加聚会。

  据原铁道部大桥局摄影组组长、今年81岁高龄的任发德老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每年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全线通车纪念日,大家都会自发聚会、庆祝,但今年也是大桥局的60年华诞,这次共有近60人参加。座谈会后,大家再次来到了南京长江大桥上。在南堡公园的展览大厅,大家观看了许多组大桥的“绝版”照片,这些珍贵的照片都是出自任发德之手。

  彭倍勤的父亲彭敏,曾担任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职。彭倍勤说:“父亲生前,身体好的时候,每次来南京,都要来看一眼大桥!”她说,大桥在父亲乃至他们一家人心中的分量都很重,父亲总是将它牵挂于心,念念不忘。

  住在桥墩,奋战40多天,“抢修止摆”成功

  回忆当年,修建大桥时遇到的最惊险一幕自然也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惊险!”已有87岁高龄的李家咸说,1964年9月,他们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凶猛秋洪。“当时5号墩沉井边锚钢绳被洪水冲断了,7000多吨的沉井不稳了,更危险的是,一旦牵引的钢绳被绷断、打到周围的铁驳船上,船上的万伏电量将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抢修,时任大桥局二桥处副总工程师的李家咸干脆带着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住在了5号桥墩上。“那时每天,有人专门划着小船,驶到5号桥墩附近,将馒头扔给他们。”任发德在一旁补充说道,“等到了他们嘴里,热馒头早变成冷馒头了。奋战了40多天后,沉井终于平稳地落在了墩位上。”

  53年,他为大桥拍了6万多张“写真”

  任发德说,自己很幸运,有机会用镜头和大桥来个“亲密接触”。从刚开始修建沉井、桥墩,到大桥全线通车,任发德用镜头记录下了大桥每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为了拍照,他在大型吊车帮助下,下过60米江水,也在军用飞机的帮助下,上过9次天进行航拍……任发德说,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去过全国各地很多座大桥,最爱的依旧是南京长江大桥。

  53年间,他近距离地为南京长江大桥拍摄了6万多张“写真”。 任发德把他的53年和南京长江大桥紧紧系在了一起。退休后,任老依然难舍那份“大桥情”,还常常带上他的“长枪短炮”,来到长江大桥上采风。

  除了照片,他还为大桥拍了26部科教纪录片。“那时候条件简陋,为了拍摄大桥的夜景,需要探照灯,那种探照灯只有上海的部队有,为了支持大桥建设,他们从上海联系了两个排的士兵,带来了两盏探照灯,我的拍摄才得以顺利完成。”

  大桥通车,南京城里万人空巷

  长江大桥通车时,曾有这样的描述:南京城里万人空巷,第一辆开过大桥的彩车上,有一尊高大的毛主席塑像。数十万人涌向桥头,后来有人看到,仅庆祝时挤掉的鞋子,就装了两卡车。

  昨天,桥工段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大桥二处的家属区建桥新村里,大院里现在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的很多人都重名,那时候哪家生了孩子,老大起名叫长江,老二就叫大桥,还有的干脆叫桥墩、钢梁、铁柱。

  据介绍,原先宝塔桥有家照相馆,大桥一通车,就改名为大桥照相馆,生意异常红火。同样以大桥命名的还有大桥饭店、大桥电影院、大桥牌烟花……就连第一辆南京地产自行车也是叫大桥牌,还要凭票才能买得到这种车。使用大桥图案的就更多了,火柴盒上、香烟盒上甚至十几年前的米袋子上还可以看到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身影。

  但是“骨骼”很健康

  2002年,长江大桥进行了建成30年来首次大修工程,此后几乎每年都要修桥。“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通车,40多年来,风雨侵蚀、过桥车辆荷载、车速提高以及材料老化等因素,均对桥梁造成了一定的损伤。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交通流量迅猛增加,现在每天通行的车辆已超出当初设计的6倍多。”南京桥工段相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大桥公路桥当初设计日车流量仅为1万多辆,现在日均车流量达到了9万辆左右,可以说,长江大桥一座桥揽了7~8座桥的活。不过,该负责人昨天强调,长江大桥“骨骼”仍旧很健康:“桥体的结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公路桥啥时移交南京?

  铁路部门:正在推进中

  大桥什么时候封闭大修?相关负责人表示,可能要等到公路桥移交地方以后。

  今年3月份,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党工委书记兼上海铁路局副局长姜曦晖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被称为“文物桥”的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已初定将由铁路部门全部移交给南京地方政府。

  今年7月9日,江苏省长李学勇到北京会见了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就铁路建设一事进行了磋商,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关于长江大桥公路桥的移交问题。据透露,会上明确,长江大桥公路桥移交地方一事今后由上海铁路局和南京市政府协商,进一步推进、落实。

  记者了解到,目前双方还就一些细节问题要讨论,至于什么时候能正式移交,还没有明确。

  1956年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决定进行南京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

  1958年8月确定宝塔桥桥址方案为桥址建议方案,决定按公路、铁路两用桥设计。

  1958年9月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惠浴宇,副主任委员彭冲、彭敏、王治平。

  1960年1月18日正桥9号墩钢围笼浮运下水,宣布南京大桥正式开工。

  1967年8月15日大桥合龙。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曾调来约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

  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首先建成通车。

  1968年12月29日公路桥正式建成通车。

  1969年9月21日,毛泽东来江苏视察,视察了南京长江大桥。

  (记者 吴頔 毛丽萍)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萨铁路办事处主任级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