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阐述乌克兰问题的中国立场主张是的公民

  俄乌冲突已经几个月了,网络上挺俄派和挺乌派吵成一团,铁流谈谈对这场冲突的看法。

  要想理清这场冲突,最好回溯一下历史。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源同种 是血脉相连的至亲

  虽然如今俄罗斯和乌克兰成为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但从文明和血缘来看,两个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源同种。

  罗斯人的祖先最早被记录于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殖民者沿着黑海殖民,从亚速海进入第聂伯河逆流而上,接触到罗斯人的祖先,罗马人普罗科皮乌斯用希腊语称这些人为“挤马奶者”,被翻译成斯拉夫人,当时的斯拉夫人是是罗马人对第聂伯河两岸游牧民族的泛称。

  之后,斯拉夫人不断向外迁徙,一支向西进入进入莫希米亚成为现在捷克人、波兰人的祖先,一支向南扩张与日渐衰弱的东罗马发生碰撞,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后形成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保加利亚人等原南斯拉夫国家。还有一支始终留在奥得河、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波罗的海之间的区域,被称为罗斯人,成为现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人的祖先,随着时间推移形成了诸多罗斯公国,诸多罗斯公国大公们彼此混战,同时与周围国家交战,并没有形成类似周天子的天下共主。

  在与东罗马的战争和交流中,基辅罗斯公国吸纳东罗马文明,比如接受了东正教,学习了东罗马的军事技术、谋略战术和建筑等等,并将东正教和罗马文化向其他罗斯公国转播。

  到公元13世纪,蒙古西征打破了原本罗斯各公国混战的生存模式,在第二次蒙古西征中,速不台率领蒙古铁骑横扫各个罗斯公国,在东欧一路烧杀,原住民惨遭大屠杀,无数城市被焚毁,诸罗斯公国遭到毁灭性打击,铁木真的长孙拔都在东欧草原上建立了金帐汗国。

  金帐汗采用类似于周天子的分封制,拔都麾下的蒙古权贵和投靠蒙古人的罗斯贵族成为新王朝的统治者。由于蒙古人缺乏文官,很难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一些罗斯贵族获得了代替金帐汗向其他罗斯贵族征税的权力。莫斯科公国的伊凡一世通过贿赂的方式获得了征税权,依靠这项权力成为“中间商”,莫斯科公国上吃金帐汗给予的赏赐,下吃罗斯贵族给予金帐汗的财税和贡品,两头通吃慢慢变得强大。最终,趁着金帐汗与帖木儿大战后元气大伤,莫斯科公国取代了金帐汗的地位,成为了新的统治者。经过历代统治者不断扩张,发展成为俄罗斯。

  基辅罗斯灭亡后,上层贵族不是被杀就是流亡,留在当地的都是社会中下层,这些人和蒙古人、突厥人、钦察人等游牧民族混居通婚,形成了哥萨克,意思是“自由人”。但在那个时代,自由只是梦想,哥萨克只能沦为各路强权的附庸,蒙古人、波兰人都把哥萨克当炮灰。

  到了17世纪,曾经强势的蒙古人只留下克里米亚汗国,哥萨克成为波兰的附庸。由于波兰人压根不把哥萨克当人,过度压榨激起哥萨克人反抗。以赫利梅尼茨基和包洪为代表的哥萨克领袖决定起义反抗波兰人的统治,虽然赫利梅尼茨基和包洪的出色指挥打了不少胜仗,但哥萨克人口少、国力弱,经不起持久战。波兰、克里米亚汗国、哥萨克三国博弈的结果是实力最弱的哥萨克决定投靠沙皇(沙皇把哥萨克当成灰色牲口),原本的基辅罗斯国土被沙皇称为边疆(乌克兰在俄语里的意思是边疆),直到苏联解体,乌克兰一直是沙俄/苏联的一部分。

  从上述历史可以看出,乌克兰往上追溯是基辅罗斯,然后和游牧民族混血,在习俗上基本游牧化,《静静的顿河》中就有一句话:我们的土地用鲜血来灌溉,这显然是游牧文明厮杀的艺术表现方式。在被蒙古人、波兰人奴役后,于17世纪回归罗斯人大家庭。

  就俄罗斯而言,俄罗斯文明有3个传承:

  第一个传承是东罗马,继承了东正教和东罗马文明,比如克林姆林宫等一批圆顶建筑就是继承自东罗马,东罗马的末代公主也嫁到莫斯科。

  第二个传承源自蒙古,蒙古人统治了240年,俄罗斯从血缘到文明都受蒙古人影响很深,俄罗斯的强烈的扩张欲望和对被征服土地原住民大屠杀就继承自蒙古,中央集权、对内高压统治(沙皇时代秘密警察,苏联时代的契卡/克格勃)都有很强烈的东方帝国色彩。

  第三个传承源自西欧,从彼得一世改革开始,俄罗斯快速西化,俄罗斯宫廷也逐渐德意志化,甚至还出了不少“精德”,沙皇彼得三世就是腓特烈二世的狂热崇拜者,在登基后下令放弃7年战争中的一切收获,背弃与奥地利、法国的盟约,让前线俄军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

  7年战争中,腓特烈二世单挑整个欧洲大陆,虽然普鲁士军队英勇善战,但500万人口的普鲁士国力有限,在消耗战中不敌奥地利、法国、俄国三国联手,腓特烈二世原本打算自杀,结果彼得三世登基后俄军调转枪口,这被称为霍亨索伦奇迹。希特勒等一批纳粹德国高官在穷途末路之时,也曾幻想斯大林一命归西,换个亲德领导复制霍亨索伦奇迹。值得一说的是,把自己丈夫彼得三世赶下台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德国人,统治沙俄34年。

  这里说一下白俄罗斯,白俄罗斯的“白”其实是纯血的意思,之前讲到过,蒙古人统治俄罗斯240年,白俄罗斯因为历史原因相对纯血,因此称为白俄罗斯,和混入蒙古血液的俄罗斯人以区分。一些俄罗斯和苏联的历史名人混有蒙古血统,比如列宁,列宁祖母血统往上追溯是卡尔梅克(蒙古)人,布琼尼、铁木辛哥都有蒙古血统。

  从历史上看,乌克兰往回追溯是基辅罗斯,和莫斯科公国是兄弟邦国,都是东正教+罗斯血统,两个国家同源同种,在过去300多年中乌克兰和俄罗斯同属一个国家。

  在沙皇时代,哥萨克骑兵虽然被沙皇视为灰色牲口,是沙皇侵略的急先锋,在欧洲和亚洲欠下笔笔血债,哥萨克为沙皇流血流汗,大量战利品和大片由沙皇征服的土地则被赠送给了乌克兰。

  在苏联时代,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都把大片土地划给乌克兰,虽然在斯大林时代有过乌克兰大饥荒,但在整个苏联时代,乌克兰都是苏联重点建设的区域,一大批尖端军工厂和科研院所落户乌克兰。

  (橙色是乌克兰原本的国土,黄色是历代沙皇给的土地,浅蓝色是列宁划给乌克兰的土地,绿色是斯大林从波兰抢来给乌克兰的土地,紫色是赫鲁晓夫划给乌克兰的土地)

  可以说,乌克兰和俄罗斯从沙俄时代到苏联时代一直和睦相处,而且沙俄和苏联都没有亏待过乌克兰,基本把乌克兰作为本土建设。苏联军政要员中有一大批乌克兰人——赫鲁晓夫是乌克兰化俄罗斯人,勃列日涅夫是乌克兰人,安德罗波夫父亲是顿河哥萨克(母亲芬兰人),戈尔巴乔夫有乌克兰血统(乌克兰与俄罗斯混血)。从中可以看出,苏联历代领导人中,乌克兰背景或乌克兰血统的占了4/7,(列宁是可以算作有蒙古、犹太血脉的俄罗斯人,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契尔年科是俄罗斯人)。

  从历史来看,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

  波兰与德国乌克兰俄罗斯之间的恩怨

  俾斯麦有一句名言:不是铁锤,就是铁毡。在欧洲大陆上,各个国家不是欺负别国,就是被别国欺负。波兰、德国、乌克兰、俄罗斯历史上就恩怨不断。

  波兰历史上被列强瓜分,多次灭国,这很容易激发起国人的同情,但只要读一下历史,对波兰的同情心就会烟消云散。

  波兰在网络上有一个“雅称”——平德镇露(俄罗斯也被翻译为露西亚),在波兰强盛时期,向东殴打俄罗斯,多次兵临莫斯科,甚至干预沙皇的废立(波兰俘虏并杀死了一个沙皇,先后扶植了2个傀儡沙皇)。向西力压普鲁士的前身条顿骑士团,将普鲁士收为附庸国。向南支援奥地利,和奥斯曼土耳其碰撞,成为“天主之剑”。

  波兰对乌克兰的统治堪称敲骨吸髓。当时,赫利梅尼茨基最初没打算造反,在土地被波兰贵族侵夺之后进行了长期申诉,在申述无门后才被逼上梁山。在打败波兰侵略军后与波兰签订了《兹博罗夫条约》,但在2年后波兰背约侵略乌克兰,击败哥萨克重新控制乌克兰。走投无路下,赫梅利尼茨基(包洪反对投靠沙皇)请求沙皇出兵联合抗击波兰,签订了乌克兰同俄国合并的条约,并在哥萨克代表大会上通过并宣布合并的决定。

  在波兰电影中有这段历史的描述,不过波兰视角把赫利梅尼茨基(善于外交和谋略)描述成阴险小人,把包洪(善于打硬仗)描述成屠夫和莽夫,在波兰电影《火与剑》中给包洪带了绿帽子,并成为战俘。从这些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波兰对乌克兰的心态。

  (俄普奥瓜分波兰)

  波兰被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瓜分后,悲惨的沦为亡国奴,在拿破仑时代借助法国的力量复国,并为拿破仑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期间波兰士兵仰仗法国的国威没少在欧洲大陆作威作福。

  拿破仑退位后,波兰再度灭国,直到一战后波兰才复国。1918年,苏联宣布废除沙俄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不可否认的权利”。苏联此举已经释放了最大的善意,但波兰不仅没有领情,反而叫嚣恢复历史上波兰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要把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东普鲁士纳入自己的国土范围。1919年,波兰入侵苏联。由于当时苏联忙于内战,对波兰的入侵只能妥协退让。到1920年,苏联红军击败了白军,开始反击波兰,并迅速反推到华沙城下。不过,由于红军长驱直入,补给不利和轻敌,苏军在华沙城下损兵折将,1921年,苏联与波兰签订《里加条约》,以失去了大片领土为代价换取和平。

  在获取大片原沙俄土地之后,波兰对当地人进行奴化教育,学校全部强制教波兰语,禁止说乌克兰语和俄语,把亡国奴时期的悲愤变本加厉的转移到统治下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身上。为报复波兰人,乌克兰人对波兰人以暴制暴,比如由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实施的沃伦大屠杀。波兰在向东武力入侵苏联,向西不断与德国制造摩擦,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因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仅保留一支警察武装水平的军队,根本无力与波兰开战,只能忍气吞声受波兰欺负。在二战前夕,波兰还与德国签订协议共同瓜分捷克斯洛伐克。

  最令国人无法理解的是,作为在近代饱受侵略的国家,波兰居然亲日,顾维钧在国联会议上抱怨波兰代表的亲日态度。另外波兰还与日本和伪满接触,签署条约并且对伪满进行事实上的外交承认。

  二战开启后,号称欧洲第二陆上武装力量的波兰(波兰认为法国第一、波兰第二)被闪电战灭国,迅速被苏德瓜分。二战后,波兰再一次成功复国,斯大林从波兰抢走了利沃夫,为安抚波兰,把原本属于德国的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给了波兰,这片土地是普鲁士的龙兴之地,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普鲁士腓特烈二世从奥地利特蕾莎女皇手里抢下西里西亚,这里一直是普鲁士非常富庶的土地,即便到现在,这块土地依然是除华沙之外波兰最富裕的地方。可以说,在斯大林这波土地置换中,乌克兰小赚(利沃夫成为现在乌克兰分离主义运动中心),波兰大赚,德国血亏。

  回溯波兰近代史,波兰堪称志大才疏的典型,而且人菜瘾大,一朝得志就猖狂,狂热好战经常挑事,与日本法西斯是一丘之貉,只不过日本比较能打,而波兰非常不经打,动辄就被灭国,被灭国之后又装可怜博取同情,复国之后立马又嚣张,然后不断循环......这种国家让人根本无法同情。

  非常传奇的是,波兰独立基本靠外国——英国、法国、沙俄/苏联等国际强权基于欧陆平衡原则让波兰独立,防止他国一家独大。近代以来,波兰依靠自己的武力开疆扩土往往会失败,反而依靠英国、法国和苏联通过国际斡旋抢占了周边国家的膏腴之地。

  西方和乌奸洗脑 俄乌兵戎相见

  乌克兰走到今天这一步,纯粹是自己脑残的结果。

  在苏联解体之初,乌克兰是欧洲第二大国家(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时代雄厚的重工业基础,拥有军工/重工企业3000多家,可以生产包括火箭、大型运输机以及装甲车辆等各种军事装备。南方机械制造厂、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黑海造船厂、南方设计局等重要工厂和尖端科研院所都在乌克兰。就造船业来说,苏联30%的造船业在乌克兰生产。几乎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都在乌克兰的船厂完成,位于黑海尼古拉耶夫港的黑海造船厂是苏联唯一能建造航母的造船厂,当时还在建造的3艘航母都分给了乌克兰。

  继承的武器装备就更吓人:

  核武器和洲际弹道:1000多枚核弹头,170多枚洲际导弹。

  空军:60余架战略轰战机,300余架苏27和米格29、250余架苏24和苏25,126架大型运输机,其中包括全球唯一的安225。

  陆军:坦克6500余辆,装甲车7000余辆,大口径火炮7000余门;

  海军:和俄罗斯共有黑海舰队。

  (安225,在冲突中被毁,网传安225部分残骸被送到国内)

  既继承了苏联部分重工业和武器装备,又拥有堪称世界粮仓的黑土地,乌克兰可谓是出道即巅峰,只要领导层稳扎稳打,以乌克兰的基础打造一个东欧版的法国基本不是问题。

  可悲的地方就在于,历任乌克兰领导人都是短视者和贪污犯,整天想着变卖苏联遗产,致力于把苏联遗产装进自己的腰包,即便苏联遗产家底再厚,也经不住乌克兰领导人20年折腾。

  苏联遗产瓜分殆尽,乌克兰领导人就直接卖国,向西方摇尾乞怜,硬生生把一个工业强国、农业强国、军事强国变成了一个向西方出口妓女,提供代孕服务,出口廉价农产品和矿产的三流国家。

  自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亲美派不遗余力的去苏联化,千方百计向西方靠拢,原本乌克兰亲俄派和亲美派还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但这种平衡在2014年亲俄派领导人亚努科维奇下台而被打破,整个乌克兰迅速倒向西方,乌克兰东部地区俄裔老百姓沦为二等公民,被歧视对待,乌克兰亲美分子对东乌俄裔的歧视政策不仅使乌克兰军政体系内一批亲俄人士投靠俄罗斯,比如网红克里米亚女检察长向俄罗斯效忠,又比如金雕特种部队连人带枪投奔俄罗斯,还比如乌克兰海军超过3分之1士兵倒戈俄罗斯,使乌克兰海军损失了50艘舰艇。

  正是因为2014年乌克兰军政体系内有大量亲俄派,斯特列科夫才能兵不血刃拿下克里米亚,在仅拥有营级俄军正规军的情况下,通过收编倒戈的乌克兰武装力量,整合东乌民兵就击穿半个乌克兰。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2014年确实比2022年更加适合俄罗斯用兵,当时普京如果横下心,占领基辅的难度远比现在低。

  在2014年后,整个乌克兰迅速纳粹化,乌克兰当局把二战时期给纳粹德国当狗腿子班德拉当成国父,白匪军头目彼得留拉也被坟墓里抬出来祭上神坛。

  最近,“毒教材”事件引发舆情,但相对于国内只是含沙射影的“毒量”,乌克兰教材的“毒量”简直令人发指,小学课本就开始纳粹教育,小学生喊着班德拉父亲,祖国母亲,中学开始搞军国主义教育,乌克兰中学用北约军事教材......这次乌克兰能顶这么久,一方面固然有俄罗斯未能完全放开手脚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乌克兰这些年在北约的指导下加强了军队建设,以及中学普及军事教育。

  (列宁雕像被推倒,树立起纳粹头目班德拉雕像)

  乌克兰年轻一代是在毒教材下长大的,年轻人普遍仇俄,纳粹化已经是年轻一代的普遍现象,社会观念是不纳粹不是真男人,这种纳粹思想甚至还蔓延到美国。

  如今,整个乌克兰已经泛纳粹化,整个国家从上到下对纳粹已经习以为常。

  基辅立法不允许工作场合说俄语,用纳粹分子名字命名街道,纳粹分子到处恐吓、杀害说俄语的人,一位乌东女孩被纳粹分子虐杀后,腹部被刀刻下纳粹的万字旗。敖德萨俄裔游行抗议乌克兰政府的排俄政策,被纳粹武装赶到一个大楼后放火,烧死几十人,受伤几百人。以亚速营为代表的纳粹分子在东乌地区烧杀掳掠,人口贩卖和人体器官贩卖成为这些纳粹分子的重要财源。

  一位乌克兰官员被采访时,背后悬挂班德拉头像。一位乌克兰官员在德国召开发布会时表示,乌克兰有纳粹德国士兵墓地,俄罗斯正在炮击你们祖父的坟墓,此言一出,场面十分尴尬。在一部宣传短片中,宣誓乌克兰将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短片中还有一句“没有人比日本人更懂我们”,估计80年前的昭和鬼子感同身受,但当下的令和废宅肯定会嗤之以鼻。

  在三八妇女节,乌克兰官方平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女兵照片,然而所有照片都有纳粹标志,被指出问题后,乌克兰坚决不删照片。一位美国记者就表示难以在乌克兰军队找到没有纳粹标志的照片。

  从历史上看,乌克兰和俄罗斯是血脉至亲,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前只是一群哥萨克首领建立的同盟,土地面积狭小,受波兰和蒙古人压迫,当乌克兰和俄罗斯分家之际,土地面积扩充了好几倍,并继承了苏联的大批科研院所和重工业,以及海量常规武器装备和核力量,以及接受完整苏联教育的国民。

  (泽连斯基则宣称,打算向最高拉达提交关于波兰公民特殊地位的法律草案,波兰人可以在乌克兰的国家机关、战略企业、法院中任职,乌克兰和波兰之间的过境也将被简化。卖国如此彻底,杜达感动不已,拥抱时表情都绷不住了)

  平心而论,沙俄和苏联对乌克兰已经够可以了,普京的讲话中就提到,乌克兰这个国家完全就是沙俄和苏联一手缔造的,潜台词是乌克兰忘恩负义。但如今却在西方的挑唆下,乌克兰与世仇波兰拥抱,甚至要授予波兰公民在乌克兰境内享有“特殊法律地位”,整个国家逐渐纳粹化,与俄罗斯兵戎相见,不知当年为了生存和土地与波兰血战的哥萨克骑兵,以及与纳粹血战的乌克兰裔苏联红军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若追溯矛盾的根源,还是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俄罗斯、乌克兰分家太草率,乌克兰俄语区被划给了乌克兰而不是俄罗斯。随着乌克兰民族主义高涨,纳粹思想泛滥,加上西方在后面洗脑和拱火最终引发冲突。就这次冲突而言,虽然看起来是俄罗斯先动手,但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西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俄罗斯的底线。

  从道义上看,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有问题。俄罗斯的问题在于武力入侵一个主权国家,先动手肯定要承担一部分道义上的指责。乌克兰的问题比俄罗斯更大,特别是对乌东地区的歧视政策,与美国一起搞生物(病毒)实验室,以及纳粹分子搞人体器官买卖,搞大屠杀,制造万人坑,这已经触及人类良知底线了。

  正如俄罗斯出兵时,一个乌克兰大妈说,8年了,你们怎么才来。这场冲突乌克兰在道义上失分非常严重。俄军在冲突中对重武器使用非常克制,媒体上俄军救援平民的视频非常普遍,而乌军纳粹分子则把虐杀老百姓的视频上传社交平台。俄军的行为与乌军屠杀老百姓,以及把老百姓绑架着当人质形成鲜明对比。这场战争后,乌东俄语区人心所向,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只是时间问题。

  从地缘政治上看,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显然把原苏联的加盟国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过去,俄罗斯将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视为自己的小跟班,随着北约不断东扩,俄罗斯倍感压力,特别是在2014年以后,乌克兰全面倒向西方后,北约势力在乌克兰全方位渗透,比如中学就有北约军事教材,马里乌波尔俘获北约国家退役将军等等,这等于是北约把导弹部署在俄罗斯家门口,让俄罗斯毫无安全感。

  (马里乌波尔俘获加拿大退役中将卡迪乌)

  自叶利钦以来,俄罗斯一直试图融入西方,但只被西方当猴耍。普京执政初期也曾经对西方抱有幻想,但最终现实让普京放弃幻想。虽然普京在媒体上喜欢塑造硬汉形象,但实际上普京在俄罗斯是温和派。这里简单说一下俄罗斯内部派别,基本可以分为亲美派、温和派、皇俄派和俄共。

  俄共基本等于吉祥物,支持者大多是成长于苏联时代的老年人。

  亲美派主张和乌克兰那帮搞颜色革命的政客差不多,高唱自由民主,奉行投降主义,主张给西方当狗。不过,这些人被普京压着,只能在舆论上恶心普京一下。

  普京属于温和派,比较保守,对内搞寡头政治,维护现有制度。普京对外并不强硬,比如2014年情势大好的情况下,为避免激化国际局势,把斯特列科夫召回,使普京获得“普构”的别名。其实,俄罗斯不少人反对普京主要是因为普京对外软弱,在俄乌冲突后,普京支持率飙升。

  皇俄派主张大俄罗斯主义,梦想国度就是去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只要俄罗斯足够强大,足够霸气,皇俄派无所谓克林姆林宫住的是罗曼诺夫,还是红色沙皇。像斯特列科夫、克里米亚女检察长都是皇俄派,皇俄派对内不满俄罗斯寡头横行,对外不满普京软弱。斯特列科夫召回后因其激进观点与保守派不合,被解职和变相软禁,只能在社交媒体上抨击普京。普京对皇俄派是利用+打压,利用是因为皇俄派确实好用,不仅战斗力强,还自带干粮,打压是因为皇俄派在保守派看来太激进,简直是昭和参谋附体,放任其发展必然升级局势,不好收场。

  从2014年的情况看,普京是非常克制的,收回克里米亚最初只是斯特列科夫带着200多名老兵的“独走”,斯特列科夫伪称自己是普京的特使收编当地武装,在打开局面后普京借坡下驴,之后还追加了筹码,但当斯特列科夫痛打乌克兰正规军,局势一片大好之时,普京又召回了他以平息局势。从中可以看出,普京没有吞并整个乌克兰的意图,对外征战的欲望不强。

  2022年之所以动手,根源还是西方挑战俄罗斯的底线。中美俄这样的大国都有自己的底线,比如在古巴部署导弹会触动美国敏感的神经,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系统,中国会义愤填膺。北约在乌克兰全方位渗透,部署军事力量,甚至在乌东俄语区搞大屠杀和万人坑,逼得俄罗斯不得不出手。

  小国就要有作为小国的觉悟,小国不应去挑衅大国,历史上的波兰,现在的格鲁吉亚、乌克兰都是不自量力的典型例子。相比之下,金正恩、武契奇、杜特尔特等人则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堪称端水大师。

  当下,乌克兰要庆幸俄罗斯执政的是普京,而不是皇俄派,这使冲突多了回旋余地,普京的目的很简单,希望乌克兰中立化,去纳粹化,成为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区。只不过泽连斯基等人一心给美国当狗,普京恐怕要错付了。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未来

  目前,在俄军收缩兵力,集中于东乌地区后,俄军原本暴露出的兵力不足和后勤问题就迎刃而解。过去北约雇佣军和游击队运用技术兵器偷袭俄军后勤车队的情况会大幅降低。当战争模式回到两军对垒的情形下,乌军只能绑架平民作盾牌,依托城市固守的问题会被放大,严重缺乏野战能力和装甲集群突击能力将使乌军非常被动,非常像解放战争时期的蒋军。这使乌军只能抱团龟缩于几个大城市和战略节点,然后俄军可以结合政治需要和国际局势有选择性的攻击或围困。

  战争打的是经济,俄乌冲突后,欧盟因缺乏天然气慌了,能源价格暴涨,进而引发CPI大涨。美国则隔岸观火大发战争财。俄罗斯虽然在一段时期有些紧张,但随着能源涨价和欧洲接连不断的能源订单赚了不少钱。特别是俄罗斯要求用卢布购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简直是神来之笔,这使卢布迅速反弹,武装冲突不仅没导致卢布贬值,反而使卢布增值。

  俄罗斯财政部发表声明,因为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俄罗斯1-4月财政盈余超过1.1万亿卢布,折合958亿美元,是去年的3倍多,创28年来纪录,其中仅4月份就盈余近8000亿卢布。美国财政部也发布消息,2022年4月份联邦财政出现了3080亿美元的盈余,创下了新高,收入同比几乎翻番。这也是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联邦财政盈余。

  可以说,在冲突中,美俄财政收入都堪称大增长,美俄是越打越有钱。这使美国可以继续不遗余力的去拱火,俄罗斯则也没有牺牲现实利益息事宁人的必要。

  真正的输家是乌克兰和西欧国家。法德等国因能源涨价影响了国计民生,还要付出比开战前更高的资金去购买能源,而且必须是用卢布结算。想要替代俄罗斯能源至少5年内压根没戏,而要取代俄罗斯廉价能源,不知道西欧国家又要花多少冤枉钱。

  如果说西欧国家只是小亏,那乌克兰就是血亏。这场冲突使乌克兰的重工业几乎归零,苏联遗留的技术资产不是在战火中化作飞灰,就是被俄罗斯收回。为了获得西方武器,乌克兰背负了巨额债务。

  最具黑色幽默的是,乌克兰从西方高价采购或援助的武器很多是些古董,如果说德国援助针式导弹(第一代便携防空导弹,40年前的货,援助的针式导弹超过三分之一无法使用)还是只让铁流感慨德国“油纸包”,当发现援助武器清单里有MG42(二战德军机枪)的时候,铁流已经无力吐槽了。西方援助或出售的万国牌武器对后勤而言简直是地狱,这种用新旧不一的万国牌武器武装起来的乌军,野战能力是非常堪忧的。

  当下,乌克兰已经失去了50%的GDP和绝大部分重工业,西方的军售和援助基本是在清空武器库存,可谓是口惠而实不至,武器装备在运输过程中还会遭遇俄军精确打击,这种军援意义有限。乌军向俄军发动大规模突击,将俄军分割包围,占领乌东地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当然,俄军打地也不好,暴露了很多问题,绝大部分问题的根源还是穷,俄军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落后于中美了,苏联时代的钢铁洪流已经垂垂老矣,没有信息化侦察通讯手段和电子信息反制能力的装甲集群基本是无人机、远程炮兵的靶子,这使俄军常规军力的威慑能力有所下降。相对于俄格战争,这次俄乌冲突俄军打的很一般,向世人揭示了俄罗斯的虚弱。

  最近,芬兰、瑞典准备申请加入北约,这是典型的“一拳没打开,百拳打过来”,因俄罗斯主动攻击一个主权国家,瑞典和芬兰这两个历史上和俄罗斯有恩怨的国家必然心惊胆颤(俄罗斯和瑞典打了3次北方战争,把瑞典从北欧霸主打成永久中立国,苏联和芬兰爆发过苏芬战争,二战期间芬兰协助德国进攻苏联)。

  如果俄罗斯打的非常好,三下五除二解决了乌克兰也就罢了,恰恰俄军打的难看,暴露了俄罗斯的虚弱,使瑞典和芬兰对加入北约少了很多顾忌。将来,俄罗斯要面对的麻烦是越来越多的小国不再像过去那么“畏惧”俄罗斯。

  总之,美国和俄罗斯在冲突中越打越有钱,根本不急于结束冲突。

  欧盟虽然亏了里子,但死要面子,何况用老旧武器库存援助乌克兰消耗俄罗斯,欧盟也乐见其成。

  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帮忙吸引火力,使我国可以安心和平发展,可以说是天佑华夏。华夏最怕的就是欧美向俄罗斯抛橄榄枝,形成美欧俄印日韩越包围网。如今美国和欧盟的所作所为反而把中俄逼成了准盟友。

  对于乌克兰而言,在泽连斯基这位犹太人的领导下,国家迟早分裂。

  乌克兰的工业主要在东部俄语区,如上图所示,绿区人口3050万,贡献了50%的GDP。红区人口1500万,也贡献了全国50%的GDP。冲突爆发前,乌克兰人均GDP大约是我国人均GDP的三分之一,绿区的人均GDP大约是我国人均GDP的五分之一,可以说,绿区乌克兰人堪称一贫如洗,乌克兰仅存的精华在东部俄语区。然而,由于过去8年基辅当局倒行逆施,在东部俄语区人心尽丧,乌东并入俄罗斯已经是大势所趋。

  如果普京愿意付出一定代价拿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及哈尔科夫和敖德萨等重要城市,那么将会形成一个“新月地带”,这个“新月地带”包含了乌克兰的工业区和出海口,如此一来,乌克兰将成为内陆农业国家。即便维持现状,失去了东部工业区和东南部分海岸线的乌克兰也是元气大伤。

  同时,乌克兰的西邻波兰也在磨刀霍霍,准备抢回被斯大林抢走的利沃夫。作为一个国家,乌克兰已经没有希望,失去东部工业区和东南海岸线后,乌克兰将彻底沦为一个靠出口妓女和农产品,提供代孕服务的失败国家。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冀鸣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
关注乌克兰问题,我正在翻阅资料,可是普京已经开始动手了。作为观众,需要了解真实、准确的信息,我查阅资料,主要使用了《世界历史文库乌克兰史》(库比塞克著,颜震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9)的一些内容。部分内容已经有变,但可参考。
乌克兰,乌克兰语中为“Ukraina”,意为“在边缘”或“边疆”。在其大部分历史中,乌克兰处于一种中间地带的位置:东西分隔开俄 罗斯与波兰(后来为奥地利—匈牙利),占据广阔的欧亚大草原的最西端,成为欧洲与亚洲、西方与东方的中心。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乌克兰是苏联的一部分;但当苏联于1991年分解为15个国家的 时候,乌克兰获得了独立。在人口上,乌克兰为后苏联时代国家中的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而在所有的欧洲国家中,乌克兰的国土面 积排行第二位(同样仅次于俄罗斯)。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乌克 兰却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而在今天其历史的重要性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乌克兰东西区域的分裂;对资本主义和民主的经验缺 乏使其有争议的后苏联时代转型更为困难;现代国家形态的欠缺使乌 克兰民族认同复杂化;也许最为重要的是其与邻国,尤其是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在沙俄和苏联时代都曾统治乌克兰。
1991年12月,乌克兰公民纷纷涌向投票站,选择了独立。之后一个星期,强大的苏联就解体了。
2004年,身着橙色衣衫、情绪高昂的群众挤满了基辅的广场与街道,要求举行公平的选举。他们最终达到了目的。这便是所谓的“橙色革命”。接着,从塞尔维亚到黎巴嫩,从格鲁吉亚到吉尔吉斯斯坦,就有了所谓的“颜色革命”。
2013年的11至12月,人们再次走上基辅的大街,支持国家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2014年年初,形势逆转,亲欧盟者遭到镇压。
2014年3月俄罗斯企图吞并克里米亚,莫斯科随后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策动了混合战。7月,亲俄的分离主义者更是将这场俄乌冲突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国际冲突。
三、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归属问题
1954年2月,乌克兰、俄罗斯和全苏联的最高苏维埃签署了协议,将俄罗斯联邦管辖的克里米亚半岛移交给乌克兰。克里米亚成了乌克兰的一部分。这是乌克兰领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基于地理和经济考虑而非出于族群因素的扩张。在克里米亚的120万居民中,俄罗斯人占了71%,乌克兰人只有22%(克里米亚鞑靼人由于被指控在二战期间全体与德国人合作,被迁出)。
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之间被刻赤海峡隔开,却通过交通线与乌克兰本土连接在一起。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北方和东方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接壤,西临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与摩尔多瓦,南滨黑海与亚速海,东西跨度约800英里,南北宽约550英里,拥有长约1700英里的海岸线。乌克兰面积约233000平方英里。其国土多为平坦无树的大草原,仅有的山脉为延伸至其领土西部的喀尔巴阡山一部分,以及克里米亚半岛沿黑海边的部分山脉。克里米亚半岛与乌克兰大部仅有一条狭窄的土地相连。由于缺少自然屏障,乌克兰成为无数战争、移民与文化影响的汇聚之地。其草原地带肥沃高产的黑土地则助其赢得“谷仓”的美誉,并使得农业生活成为乌克兰文化的标志。
乌克兰被自北向南流向黑海的第聂伯河(乌克兰语中为Dnipro) 分为东西两半。历史上第聂伯河是重要的商道,乌克兰众多早期定居 点便在其左右,而首都基辅(乌克兰语为Kyiv)即地跨大河两岸。第聂伯河历史上也曾经是俄罗斯与波兰-立陶宛控制下的乌克兰的边界,因此至今仍经常被人称为“左岸”(东)和“右岸”(西)乌克兰。南布格河(Buh)与德涅斯特河(Dnister)位于西部,同样注入黑海, 也曾是重要的商道,直到今天仍提供着丰富的水资源。
据2001年人口普查显示,乌克兰拥有4 840万人口,比1989年的5 180万人口(当时乌克兰仍属干苏联)相比显著下降(6% )。据2007年的估算数据,乌克兰只有4 630万人口,年增长率为-0. 675 %。人口下降原因之一在于对外移民。由于经济状况不佳,许多乌克兰人出国寻找工作机会,主要前往俄罗斯、波兰、德国、匈牙利、以色列、土耳其、加拿大和葡萄牙。生育率(每名妇女1. 24个孩子)也极为低下。女性人口明显多于男性(54 % : 46% ),多半因为女性寿命更长(女性预期寿命为74岁,男性为62岁)。出生率过低与男性预期寿命过短被视为主要的人口问题。
人口普查显示,多数乌克兰人(67.2%)为城市居民。乌克兰的土地上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乌克兰族(2001年占总人口的78 %)与俄罗斯族(2001年17%),他们拥有共同的斯拉夫人背景。
俄罗斯人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来到乌克兰煤矿和工厂工作,现在占东部与南部人口比例较大。
当谈及民族、语言与宗教时,我们发现乌克兰有着很明显的区域划分。乌克兰最重要的区域划分为东部与西部。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东乌克兰在I7世纪中叶便纳入沙俄(随后苏联)统治之下;乌克兰西部则被波兰一立陶宛、奥地利和(之后的)波兰与罗马尼亚分别统治,直到1944年方被苏联吞并。因此,东乌克兰在血缘上更接近俄罗斯人,也更加俄罗斯化。例如在东南部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38%的人口为俄罗斯裔,而且过半数的乌克兰裔母语为俄语。与之相反,西乌克兰的公民更愿意认同自己的乌克兰人身份,更多地使用乌克兰语,并且能够保留自己的文化习俗,例如乌克兰希腊天主教会。在沙俄和苏联统治下,乌克兰人生活在高压政治政治环境中,使他们能够较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政治和社会机制。沙俄和苏联治下的东乌克兰很快实现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因此东乌克兰人口较稠密。西乌克兰则更加农村化,在波兰和奥匈帝国境内是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
当代乌克兰东西部的分裂有着诸多的表现形式,这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东乌克兰人更倾向于与俄罗斯建立紧密的关系,往往投票给左翼政党(如共产党或社会党),并希望保证俄语的地位。西乌克兰人倾向与欧盟、北约和美国建立紧密关系,往往投票给“民族民主”政党,例如鲁赫和“我们的乌克兰”,并希望提升乌克兰语的地位。在后苏联时代的选举中,东西部的分歧显著体现在对关键议题(如经济改革、对外政策)的公众舆论和投票上。在年“橙色革命”期间,维克托·尤先科领导的“橙色”力量主导了西部、基辅和一些沿第聂伯河的“边界”地带,而“蓝色”政党区域集中在东乌克兰,尤其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一些人担忧,由于语言、政治文化和经济造成的严重区域分裂会使乌克兰分崩离析,尽管20世纪90年代一些迹象表明“乌克兰人”的认同感在增强。
一些人认为不应该把乌克兰简单地分做东西两部分。作为乌克兰特殊的地区,克里米亚在地理、人口和历史等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直到18世纪末,克里米亚仍在鞑靼人控制之下;今天,它仍然是乌克兰俄裔居民占多数(2005年为59%)的唯一区域。而它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原因只是由于1954年当乌克兰还处于苏联统治的时候,为了庆祝俄乌自《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签署300年以来的友谊,而将管辖权从俄罗斯移交给乌克兰的。
这次事件在当时看来无关紧要—毕竟俄罗斯与乌克兰同属苏联——但当乌克兰独立以后,其严重性便凸显出来。许多俄罗斯人和克里米亚的居民都希望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因为得到一定的缓解,克里米亚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并非十分严峻。敖德萨及其周边地区从来不是乌克兰的核心区域,当地居民已经高度俄罗斯化,借用了18世纪沙俄时代的旧称来命名自己为“新俄罗斯”,宣称自己并非归属于乌克兰。许多远在西部和多山地的特兰斯卡帕提亚地区(州)的居民则认为自己是卢森尼亚人而非乌克兰人,因此有权享受特殊的待遇或保护。
除了年这段短暂的时间之外,乌克兰直到1989年才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国家,因此乌克兰缺乏国家构建的经验,以及民主或代议制政府的实践。在苏联时期,乌克兰是15个加盟共和国的一员,共和国一首府基辅有自己的政府机构。以莫斯科为首都的苏联由苏共掌控,禁止其他党派的活动,控制新闻媒体与经济,并且压制乌克兰民族主义的表达。
在一系列事件的共同作用下,乌克兰于1991年取得独立。许多人希望乌克兰从苏联统治下解放出来,人民能够享受民主政府的好处。但是,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行之有效的民主体制并非易事。在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和列昂尼德·库奇马()执政期间,乌克兰民主进程受到很多阻碍,主要在于政治腐败、政府操纵媒体、民间社团和政治反对派软弱无力、选举舞弊和敌对政治派别间无穷的争吵。经过尖锐的辩论,乌克兰于1996年通过新宪法,赋予了总统更大的权力。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的非民主性更加表露无疑。2000年,库奇马总统被一盘录音带清楚地指证其曾下令谋杀反对派记者。这起事件导致大规模的民众抗议,后被政府强行镇压下去。
2004年的大选中,库奇马指定的接班人维克托·亚努科维奇试图伪造选举结果来赢得大选。而前总理尤先科领导的反对党识破其意图,进而鼓动上百万乌克兰人上街示威,这就是被尤先科政党颜色所命名的“橙色革命”。最后,由于游行抗议、乌克兰法院的干涉和国际调解,新一轮的选举将尤先科—其在竞选期间神秘中毒—推上总统宝座。尽管此事给许多乌克兰人带来新一轮希望,但因为亚努科维奇令人吃惊地在2006年成为总理,乌克兰仍然处于政治分裂中。毫无疑问,作为死对头,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之间很难进行合作,随后便产生了几次政治危机。
“橙色革命”期间的修宪给乌克兰带来了议会一总统体制。国家元首为总统,每5年由大选产生。总统必须赢得多数选票;如果没有候选人得票过半,则必须由得票最多的前2位候选人进入下一轮选举。与库奇马时代总统享有的广泛权力相反,现在乌克兰总统的权力大多集中在外交与军事政策领域。
乌克兰立法机构称为最高拉达(议会)。正常情况下每5年改选 一次,当然在像2007年那样的特殊情况下会提前进行选举。最高拉达有450个席位,采取按代表比例分布的党派选举制。这就意味着投票者需要选择一个政党,而一个政党所获得的席位与其获得选票的百分比成正比。例如,一个政党赢得20%的选票,就会获得90个席位 (450席中的20%),使得该政党名单上的前90名党员成为最高拉达成员。为了赢得席位,一个政党至少要获得3%的选票。接下来由最高拉达选举产生总理,除了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由总统任命外,总理任命政府其他各部部长(内阁阁员)。总理为政府首脑,拥有最高决策权。由最高拉达制定法律。总统可以否决立法议案,但最高拉达可以通过2/3以上的投票推翻总统的否决。最高拉达同样可以通过2/3以上的投票进行修宪。
乌克兰宪法法院成立于1996年,是唯一有权对涉宪问题做出裁决的司法机构。宪法法院有18名法官,由总统、最高拉达与法官大会平均任命。法官的任期为9年。法院系统的最高级别为最高法院,法官由议会任命。法官数目并非固定不变(2007年有85名)。最高法院下设几个专门法庭(如民事法庭、刑事法庭)。最高法院下为地区法院和上诉法院。总检察官代表国家负责起诉,由总统任命。如果不针对被腐败侵蚀的司法制度进行改革的话,这一直是后苏联时代乌克兰热议的议题。
乌克兰是单一制而非联邦制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国家政府与地区或次国家政府之间不存在分权。全国被划分为24个地区(州),每个州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同时也被进一步划分为区或市。克里米亚作为地位特殊的自治共和国,有自己的议会,可以通过仅在克里米亚地区实行,且不与乌克兰宪法或国家级法律相抵触的法律。基辅与塞瓦斯托波尔市(克里米亚主要港口与军事基地)地位特殊,并不受任何州一级政府的管辖。
乌克兰政党众多,其政党体制也是多变的。独立后即告成立的政党大多数已经消失或合并为新政党。只有少数乌克兰人加入政党,而 许多政党只被少数人所控制。在2007年议会选举中,20个政党和联 盟提名各自的候选人,有5个政党和联盟超过了 3%的门槛:地区党(34.4%);尤莉亚·季莫申科联盟(30.7%);我们的乌克兰 (14.2%);共产党(5.4%);利特温联盟(4%)。
传统上,乌克兰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当其他民族的人(如俄罗斯人、波兰人、日耳曼人、犹太人)定居在城市中成为商人、工匠和公 务员时,乌克兰人多为农民或小农场主,居住在农村。时光流逝,乌 克兰人逐渐被城市化,但即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开始之时, 农业仍然是许多人重要的收入来源。在苏联时期,乌克兰以占苏联 3%领土面积的土地生产了全国农业产量的1/4。主要的农作物为糖用甜菜、土豆、玉米、小麦、大麦和其他谷物,肉类和乳制品也是重要的产业。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农业产值占到乌克兰2005年国民生产 总值的11% ,近1/5的人口从事农业与食品加工业。
乌克兰重要的工业部门多半是在苏联时代建设起来的。大多数“重工业”(如,化学与钢铁厂、矿业、工业设备、汽车业、军工业) 集中在东乌克兰。尽管由于近期缺乏投资以及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许多工厂已经被荒废,但以钢铁为代表的一些工业产品仍是乌克兰的主导出口项目。不过乌克兰缺乏重要的石油或天然气储备,在能源需求方面依赖俄罗斯。鉴于俄罗斯提高燃料价格,或在乌克兰偿付欠款 之前威胁掐断燃料供应,此类事件不时会造成政治危机。
乌克兰在苏联时期的经济体制为共产主义性质,不存在私有财产,大部分经济计划(如食品价格、生产目的)由国家决定。工厂与农场 或为国家所有,或者是集体财产,而集体财产实际上也由国家所控制。尽管国家计划和投资对乌克兰工业增长做出过贡献,但到20世纪80 年代,已经明显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经济失败是共产主义在苏联崩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独立伊始,经济改革便凸显其急迫性。许多乌克兰人希望摆脱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接纳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然而,由于共产主义体制 保证就业、福利以及对维持存在的国家资金非常重要,一些人并不情 愿拥抱资本主义,尤其对东乌克兰来说,许多人害怕资本主义将导致大型工业企业的破产与大量失业现象。
和波兰、匈牙利与捷克等引入市场主导政策的国家不同,乌克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极为缓慢。虽然物价已经放开,但国家继续支持许多工业企业。许多公司被私有化,但这一过程往往伴 随着腐败,新的所有者也往往缺乏能力与资金使企业盈利。因此,乌 克兰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严重的经济问题:1993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 4735% ,从1991年到1995年经济每年平均衰退14%。少数有 政治背景的公司通过腐败商业手段获利颇丰,但多数企业声称无力支 付工人的工资,许多人的生活水准也直线下降,挣扎在贫困线上。“乌克兰化”这个词已经获得“使之毁灭”的另一层涵义。
自2000年改革开始加速后,乌克兰的经济经历了反弹。乌克兰吸引了更多的外资(2005年为78亿美元),经济开始持续增长,年间年均增长率为8%。1996年起用的货币格里夫纳相当稳定, 2001—2006年间年通胀率只有8%。因为许多人的工作收入为“灰色收入”,得以逃税,失业率的数据比较难以把握,但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失业率约为7%。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好百顺。贫困,尤其是依靠小额养老金生活的老年公民的贫困状况依然严峻。平均月工资只有约200美元。世界银 行的报告称2005年人均收入只有1 520美元,而俄罗斯为4 460美元,波兰为7 160美元,美国为43 560美元。腐败与公司治理是主要的问题所在。不平等的问题同样突出,不仅表现在崛起的超级“寡头”,同样表现在农村的收入远远落后于基辅、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等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大城市。许多乌克兰人离开故土,到别处寻找更好的机会。
后苏联时代乌克兰的国际定位是人们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苏联时期,乌克兰并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尽管在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根据达成的妥协,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一同获得联合国大会的席位。直到独立之后,乌克兰才开始制定自己的外交政策。
认识到自身地处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理位置,乌克兰在20世纪 90年代寻求一种“多向平衡外交政策”,与一系列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很明显,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在苏联成立前后,乌克兰与俄罗斯结成的纽带颇深。俄罗斯是乌克兰主要的贸易伙伴,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整合为一体。乌克兰于1991 年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是一个旨在使苏联和平解体,保持前苏联各国经济、政治、安全联系的组织。1994年,库奇马被选为总统,号召与俄罗斯结成更紧密的关系,并提出“更少的壁垒,更多的桥梁”的口号。
由于害怕俄罗斯会对乌克兰采取帝国政策或寻求重新兼并乌克兰的机会,许多乌克兰人并不想与俄罗斯保持亲近的关系。20世纪90 年代,乌克兰与俄罗斯曾就乌克兰境内的前苏联核武器以及驻扎在克里米亚的前苏联黑海舰队的分配发生激烈的争吵。最终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和平解决——乌克兰放弃了核武器和黑海舰队,并于1998年与俄罗斯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然而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问题远未终结,包括2003年围绕亚速海中刻赤海峡的领土争端,“橙色革命”中俄罗斯对舞弊选举的支持,以及俄罗斯试图提高售乌天然气价格。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是俄罗斯干涉乌克兰的潜在威胁,令许多乌克兰人为之担忧。对俄罗斯的警惕使得乌克兰加入了所谓的GUAM (格鲁吉亚一乌克兰一阿塞拜疆一摩尔多瓦)集团。此集团致力于修建绕过俄14 罗斯境内、起自里海的新石油天然气管道。
乌克兰同样热衷于与欧盟和美国建立友好关系。的确,后苏联时代的历届乌克兰政府强调将欧洲大西洋整合作为优先事项。乌克兰与 北约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于1994年加入北约和平伙伴计划。乌克兰曾派遣维和部队协助北约在波斯尼亚和科索沃的行动。同时,乌克兰也寻求与欧盟建立更密切的联系。1998年欧盟与乌克兰友好合作协议正式生效,1999年欧盟对乌克兰共同战略的提出,再次加深了双方的关系。乌克兰从欧盟与美国那里得到了用于经济改革、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清理、民主化的数十亿美元援助。尽管有政治腐败问题,民主建设拖沓和未经证实的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军售等记录,乌克兰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在库奇马政府后期还是得到很大的提升。
“橙色革命”后,尤先科总统试图使乌克兰更加向西方倾斜。他曾清楚地指出希望乌克兰加入欧盟,这个想法得到乌克兰人民的总体 认可。而欧盟只将乌克兰局限在欧洲睦邻计划(EuropeanNeighborhood Program)的框架下进行进一步合作。波兰是欧盟内乌克兰的主要支持者,证明两国能把几个世纪以来的不时龌龊的关系置之身后。尤先科同时也主张乌克兰加入北约,但这个议题在乌克兰国内争议非常大,许多乌克兰人并不想加入一个被认为是针对俄罗斯的同盟。这一点也体现了乌克兰的外交侧重依然与其地理、国家历史和区域分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

摘要:乌克兰危机,从亚努科维奇政府退让,被迫离开首都基辅,到被新的临时议会通缉,国会执政党变成在野党,提前大选,俄罗斯方面普京总统从开始的噤声,克里米亚公投、到迅速同意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事态发展之快,出人意料,险象环生,惊心动魄,俄罗斯和西方政府如何博弈,亲俄亲西方势力不断演变,究其原因是到底是政治还是经济?是民族本身还是国家的原因?

关键词:地理位置文化差异政治力量大国博弈

当前,乌克兰的局势可谓一日三变。2014年2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和主要反对派领导人在基辅签署了和解协议,希望能够解决持续近3个月的乌克兰危机。但是,仅仅半天,亚努科维奇就在“和解”后被议会解除总统职务。随即,亚努科维奇出走俄罗斯,而曾以“滥用权力罪”被判刑7年的前总理季莫申科则以胜利者姿态解禁后向乌克兰民众发表演讲,号召抗争到底“直到革命彻底胜利”。而乌克兰内乱的后果最终演变为国家分裂的态势,位于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地区在亚努科维奇政府垮台后迅速采取了“回归俄罗斯”的系列举措,特别是更迭后的克里米亚自治政府宣称将在3月中旬举行有关克里米亚的前途公决,以决定是否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乌克兰临时政府2月28日控诉俄罗斯部队和军机进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构成“入侵”。3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根据俄联邦宪法向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提议在乌克兰领土动用军事力量。当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同意采取全面措施,保护在乌克兰的俄罗斯公民及军人的生命和安全。

一、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首先在于它深厚的地理位置,他处在俄罗斯与欧洲联盟中间,这是夹在两个大国之间,也基本上处在欧洲和亚洲之间,因此是一个欧亚国家。从宗教形式来讲,乌克兰往南是伊斯兰教世界,乌克兰以东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正教世界,所以乌克兰同时在宗教文化方面处在三大宗教——西边的基督教,东边的东正教,南边的伊斯兰教中间。那么在冷战结束以后,它正好处在这三大宗教中间,又处在两大强国中间,在历史上乌克兰也是大国争夺的对象,就是当时的西边是奥匈地区,后面是德国,南边曾经是很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东边是沙皇俄国,所以历史上乌克兰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只不过后来的沙皇俄国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1654年合并了俄国,到现在为止已经300多年,当然1991年之后又分开了,而且这又是一个文化的断裂带。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处在东西方势力的交叉点是东西方都想控制的区域,这使乌克兰更加复杂化。

二、乌克兰东西部的文化差异。

从文化的关系来讲,俄罗斯文明的发祥地就是基辅,就是现在乌克兰的首都,像我们国家我们的文化发祥地是黄河、长江。那么俄罗斯民族发祥地是基辅建国,他最初的历史是从基辅建国开始,后来才向北发展到了莫斯科,重心也发展了偏移,就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那么基辅就成了乌克兰的首都。但是俄罗斯人有一个情节,就是乌克兰或者基辅是他文明的发祥地,包括普京在18号的讲话里面,他说基辅是全俄罗斯城市之母,所有的俄罗斯城市都受基辅的影响。

在乌克兰总人口中,俄罗斯族占了22%,而乌克兰族为70%。历史上,乌克兰分裂和内乱的根源之一在于民族问题,并且一直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国家间矛盾的导火索,在二战期间和苏联时期表现尤为突出。当前,在美国和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局势的情况下,乌克兰出现

了东西部民族分裂的状况。长期以来,乌克兰东西部地区在宗教信仰、语言和传统习惯上的差异造成了民众间的一些隔阂,这些隔阂在上个世纪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加深。作为乌克兰的第二大民族,俄罗斯族人主要聚居在乌克兰东部重工业发达地区以及南部(如克里米亚半岛),特别是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俄罗斯族所占的人口比重竟高达67%。这些地区的不少居民讲俄语,希望加强同俄罗斯的传统关系,甚至加入俄罗斯。而从地域与历史来看,乌克兰的西部地区曾经在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波兰统治之下,二战爆发时伴随着波兰的被瓜分,整个乌克兰才被纳入苏联的版图之中。在苏联解体之后,西乌克兰地区倾向于与欧美国家搞好关系,而东乌克兰地区则倾向于与俄罗斯搞好关系。因此,在俄罗斯和美国、欧盟强力介入乌克兰事务的情况下,乌克兰民族问题被重新激化,而地域化的民族矛盾使乌克兰面临国家分裂的命运。

三、乌克兰冲突中的政治力量。

1、地区党:中左派,乌第一大党。1997年10月成立,最初称地区复兴党,2001年3月更名为地区党。主张建设繁荣昌盛的民主法制国家,通过诚实劳动建立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公平、稳定社会。保护公民利益,主张俄语成为官方语言。有亲俄倾向,反对北约东扩,中高层干部多为原联共党员。主席为前总理尼古拉·阿扎罗夫,名誉主席为前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

2、季莫申科集团:右派,系在全乌克兰“祖国”联盟基础上组建的政党联盟。主张建立民主国家和公民社会,推行市场经济,扩大社会福利,加速私有化进程。主席为前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2014年2月22日晚,季莫申科在首都基辅独立广场发表演讲,呼吁坚守在独立广场上的支持者在没有实现所有预期目标之前不要离开广场。她在对数百名支持者讲话时谈及在独立广场被打死的示威民众,称“英雄永远不死。” 她呼吁将杀人凶手绳之以法。

3、打击党:“乌克兰争取改革民主同盟”的俄文简称。乌政坛新崛起政党,前身为2005年3月成立的“新国家”党。主张建立民主国家,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保证法律至上和公民权利、自由,向欧洲标准看齐,使乌成为成功的欧洲国家。强调政治和经济变革,呼吁建立平衡的权力体系,强化公民社会作用,巩固宪政制度。主席为世界重量级拳王维塔利·克利钦科。

乌克兰的各个政党其背后都代表着一定的大国利益,每个政党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有大国的影子。乌克兰的各个政党之争影响着乌克兰未来国家的走势。

四、乌克兰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乌克兰局势发展至今已经远远超越单一国家内部事务的范畴,美俄在苏联特别是黑海地区的利益角逐反而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长期以来,压缩俄罗斯的地缘范围,打压俄罗斯的崛起势头是美国在苏东地区的一贯战略,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写道:“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重要地带。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有助于改变俄罗斯,因此它是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但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拥有5200万人口、重要资源及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俄罗斯将自然而然重获建立一个跨欧亚强大帝国的资本。乌克兰丧失独立将立即影响到中欧,使波兰变为一体化欧洲东部前沿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

近20年来,美国政府为达此目的做了大量地下工作,特别是在乌克兰深入推进“颜色革命”,大规模资助亲欧美的反对派,直接导致了今天的乌克兰乱局。而俄罗斯将乌克兰等苏东国家视为其重振大国雄风的地缘基础,特别是克里米亚半岛位于黑海北部、乌克兰南部,地缘战略位置重要,具备天然良港。而俄罗斯具有浓郁的克里米亚情结,18世纪末克里米亚就被纳入沙俄版图,此后虽经多次战火,俄罗斯都没有放弃过这一半岛。

当前,乌克兰局势的后续发展不容乐观,从2008年俄罗斯打击格鲁吉亚的事件来看,俄罗斯绝对不会允许一个亲西方的乌克兰出现,甚至会不惜以分裂乌克兰为代价;美国和欧

盟则会以俄罗斯践踏国际法为由制裁和孤立俄罗斯,但是美国和北约在军事上直接阻遏俄罗斯的手段相对匮乏。

总之,乌克兰面临重重内忧和外患,其中美俄等大国角逐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左右乌克兰的局势,而乌克兰被分解乃至走向国家分裂的可能性在逐渐上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阐述乌克兰问题的中国立场主张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