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鹦鹉下了两个蛋就不下了蛋后就弃蛋还逐食,怎么办?

“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哈尼族——除夕妇女忙着做糍粑,小伙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里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蒙古族——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作“芥菜”,吃这种菜是预示寿命长。有的人将长长的粉丝加入长年菜里,象征着长生不老。

   满族——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壮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米粑,其中有一对做得特别大,据说象征太阳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果实累累。

   侗族——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又大又鲜灵的鲤鱼,煎、炸、烧、炖、摆上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黎族——过春节,家家宰猪杀鸡、备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吃“年饭”,席间唱“贺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们集体狩猎,猎物的来先分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怀孕妇女可以获得两份猎物。

   景颇族——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达斡尔族——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两岸。除夕年饭是黄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们一进门就抢食年糕,借以祈愿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团圆饭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维吾尔族——年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藏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

疾病时的特异表现,并依此有判断疾病称为症状。症状是可以被观察到的病理过程现象。诊断疾病的任务就是要发现患病鸟类的症状。诊断也是一个对疾病的认为过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及鸟的正常行为常识后,才能观察到鸟的真实情况,发现鸟的疾病症状。观察鸟时,应遵循先远后近,先静后动的原则。鸟类很容易隐瞒自己的病情,往往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病的很重了。所以需要仔细的观察。

养鸟人应每天记录鸟的饲料量和饮水量。一般情况下,气温高时,鸟的采食量就有所减少,饮水量增加;气温低时,采食量增加。在鸟患病时,一般都会出现彩食量减少的现象。食欲下降常见于一般性疾病及热性病;食欲不定多为慢性消化器官疾病;食欲废绝多见于各种重症疾病。但有时也会现现食欲亢进的现象,如鸟在疾病恢复期,或患有物质代谢间碍疾病及肠寄生虫病时,就会有较长时间的食欲亢进。而当机体内缺乏某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或患有寄生虫病时,会发生异嗜现象,如鸟食羽症就与全内缺少硫有关。饮水除与气温变化有关外,还与运动及饲料含水量多少有关。吃干饲料饮水量会增多;当鸟发生下痢、胃肠炎、顺盐中毒和热性病时,饮欲增加;当鸟发生舌炎、口腔炎时,饮食欲都减少。

体格发育良好的鸟,羽毛丰满、色泽艳丽、皮肤健康、眼睛有神,给人以坚实有力、体态均匀对称的感觉。患病的鸟,给人以体格瘦弱、羽毛蓬乱、无精神等病态。

营养良好的鸟,轮廓浑圆,胸部丰满、匹肤富有弹性,羽毛光泽,喙油润,眼睛炯炯有神。营养不良的鸟,胸骨路出,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羽毛松乱,色彩不艳丽。营养不良常是由于饲料不足;或饲料搭配不当;或消化不良,吸收障碍,长期下痢或寄生虫病及其它疾病。各种疾病都能表现出营养的改变。

鸟的姿势有正常的生理姿势和不正常的疾病姿势,因此,常常将鸟姿势的变化和栖息的特点作为诊断的依据。例如,鸽子患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的一个特征性姿势是,一条腿支持身体站立,另一条腿呈吊起状,偏头歪劲,并且头向后仰或转圈;而鸟患维生素B1缺乏症时呈观星状;维生素B2缺乏时脚趾呈向内弯曲状;叶酸缺乏时呈伸劲的姿势;马立克氏病时呈一条腿向前,另一条腿向后的劈*姿势。这些典型姿势,就是鸟病的一个特征性症状,对鸟病的诊段十分重要。

饲养者每天要对鸟便进行仔细观察,如粪便的形状、颜色、气味、有无黏液、备液、寄生虫、异物及慰酸盐的多少等。正常鸟粪应是圆柱形,细而弯曲,外被白色薄层(尿酸)。颜色根据鸟儿的食性略有不同。患白痢病时,鸟的粪便呈白色糊状或灰石灰样稀便;患新城疫时,粪便呈黄色或黄绿色稀便;球虫病时,粪便呈棕色或为带血稀便;寄生虫病时,在粪便中有虫体。鸟粪是鸟儿健康最直接的表现,要养成每天看鸟粪的习惯:)

鸟腹泻时,不断排出粥样、液状或水样便。轻度短时间的腹泻,常由于饲料急剧变或食盐过多。顽固而重剧的腹泻,则表示肠道有炎症过程,如肠炎等。
便秘是由于肠内容物滞留,阻塞于肠管内,排出困难,多为少量暗色的球状硬固粪便。

当鸟在排便时,表现疼痛不安、惊惧或努责,多患有腹膜炎和胃肠炎,或是由于胃肠心肝等脏器被铁钉、钢针、鱼刺、尖锐的木棍等刺入,引起的创伤性心包炎、创伤性胃肠炎及肝创伤等所致。

观察鸟的呼吸时,应注意鸟的呼吸频率、呼吸是否均匀及有无咳嗽、喘鸣音、打喷嚏、张口伸颈呼吸等异常动作。鸟的呼吸频率取决于鸟体型的大小,当气温增高时(36。8度),鸟的呼吸开始加快。在鸟患有热性传染病或肺炎时,表现为(气)喘、呼吸频率加快。


虽然健康鸟的皮肤因种类而民,但在正常情况下,鸟的皮肤柔软且有弹性,并呈蔷薇色(鸟骨鸡除外)。皮肤是健康之镜,应注意观察鸟裸露皮肤的颜色及有无肿胀、疣、痘等。例如鸟患皮肤型痘时,鸟的喙、眼皮、脚等处可出现痘诊;患疥癣时,要早期发现,口角处的皮肤变化,一旦蔓延至喙及眼部,已经很严重了。外伤时,皮肤有创伤和出血。

健康鸟羽毛光泽亮丽。当患病时,羽毛蓬乱、无光泽,整个体型显得臃肿。有寄生虫寄生于羽毛上或患泛酸、叶酸、锌、硒和维生素A缺乏时,羽毛生长缓慢、粗乱、易掉、易折断或褪色。注意鹦鹉会有啄羽癖和一些病毒感染。

健康鸟的眼睛炯炯有瞳孔为圆形。一般情况下,鸟患任何疾病均能表现出眼睛无神。有些鸟病能引起水晶体浑浊,甚至失明。某些鸟病的症状为闭目、流泪、肿胀或有干酪样物等病变。维生素A缺乏时,患干燥性性眼炎。注意一般鸟类容易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敏感。还有值得注意的是,眼病有时候是感冒的一种表现,需要看是否有其他的病变。

观察鸟口腔时,应注意鸟的口腔黏膜、舌和硬腭的状态及黏液的变化。如新城疫或有机磷中毒时,口腔黏液增多;患痘时,口腔两侧黏膜有白喉样溃汤;维生素A缺乏时,口腔内有溃疡、干酪样坏死或白喉样假膜。

鸟的腹部柔软,色泽与皮肤色相似。当鸟患有便秘、蛋阻留、腹腔腔肿物等,或肝病引起腹水,以及大量蛔虫、绦虫寄生时,会致使腹部明显增大,硬度或色泽改变。

当鸟患有关节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及霉形体病或其他疾病时,胫关节、胫跗关节及趾关节的关节囊,经常发生肿大,出现跛行等症状。

现在有很多爱好养鸟的网友,对专治鸟病的药物弄不明白。治鸟病究竟需要哪些药物?据了解,我国有两家专门生产治鸟禽病药物的厂家。一是北京研制的“鸟乐”,它是鸟的专用药品。其中鸟乐一号可以促使鸟发情、鸣叫,提高产卵率和孵化率。鸟乐二号、三号可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氨基酸等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鸟乐四号是抗菌消炎药,治疗感冒、肠炎有显著的疗效。 ¬
鸟乐一、二、三号都是鸟的饲料添加剂,每包重5克,可拌入500克蛋中,连喂3~5天,就可以消除鸟体内和笼具中的害虫。
还有一家是西安生产的鸟禽药,供鸟饮水消毒的“爱维克林”系列。比如用于鸟各个生长繁育时期补充营养的“维他命滴液”;能防止鸟禽啄肛、啄羽的“斯鲁梵特增益粉”;预防骨折和软骨病的“凯欧营养剂”;还有鸟禽强力营养性添加剂、“火花强力粉”、“鸣鸟精”,以及“外寄生虫杀星”、“斯卡特杀螨滴液”、“强力洗羽香波”、“大力神赛鸽粉”、“毛滴虫净”、“球虫净”、“喉病清”等。
以上的鸟药估计很难能买到,那么请看下面:)

2、饲养玩赏鸟,一般还应备用的药品有:
笼具消毒用的酒精75%、甲醛、(福尔马林)配成5%~10%的溶液,也可与等量的高锰酸钾混合熏蒸。
用于皮肤碰破或擦伤,可涂用紫药水及碘酒。出血不止者可以用云南白药。
治疗肠炎、呼吸道感染的,可用各种抗菌素。腹泻的良药有:庆大霉素、氟哌酸、土霉素、痢特灵、黄连素等。
用于治疗便秘与助产卵滴注肛门或泄殖腔作润滑剂的石蜡油。
预防软骨病、提高繁殖率,治疗缺乏维生素A、D的鱼肝油。


伤口部位通常都有脏污,最好由专业兽医处理,外科缝合后须注意控制饮水数目,以利伤口愈合,并注意有无渗水情形,让鸟儿休息并补充营养。

依受伤部位,而有不同处置,羽翼骨折复原后,大都难以再竞翔,胸骨(龙骨)断裂或陷凹须防碎骨片及肌肉组织坏死蓄积。腿骨最易骨折,最上端于身体连接为股骨,再下接胫骨腓骨,再其次为套脚环的趾骨,股骨较少发生骨折,固定较不易,胫骨骨折最常见,且为非单纯骨折常合并皮肤肌肉裂伤及骨破碎穿出,须以外科手术治疗固定,一般约2—3周复原。 趾骨骨折(套脚环部位)最易引起脚步肿胀,加上脚环的束缚而使病况加剧,须特别注意固定及护理。

气囊具有呼吸,减轻体重、调节温湿度、气压等之作用,鸟儿受到撞击或其他因素会导致体内气囊破裂,如颈气囊破裂则吸进之空气会渗出蓄积在颈部皮下形成气囊,患鸟须将气体抽出或排除,并避免剧烈运动,最好隔离休息,约4—5天复原,不影响飞行。

种母鸟较常见,产蛋后将外泄殖腔脱出肛门口,与经常产蛋或运动不足有关,患鸟须以外科手术治疗,有时会再发。

与体质、过胖或运动不足有关,患鸽腹腔内之肠管或脂肪块穿过破裂之腹肌形成膨大部,无立即危险,严重者须行外科手术,预后情形良好。

属良性皮肤瘤,多发生在腹部、羽翼或腿部,如肿瘤范围不大则无需手术,不影响健康及育种。

多发在颈部,易破皮流血,成长迅速,严重者须以外科手术切除,有些会复发。

特异体质、缺少运动、浓厚饲料、过胖的鸟儿容易产生本症,脂肪大多积在腹腔及胸腹腔皮下,有时会造成赫尼亚,严重者须以手术摘除,预后情形良好。

10、口腔内恶性瘤肿:
偶尔可见,由口腔上颚近喉头处发出,生长迅速,影响鸽子进食及呼吸,治疗困难。

属恶性瘤,发生原因还不很清楚,可能与病毒有关,多发生在腹腔,造成腹部隆起,肝肿大且有结节,呼吸困难,目前无药物可以治疗。

种母鸟常发生,发生原因仍不明,可能与密集配对、产蛋、感染、内分泌不正常或药物有关,初期时积水,继而变硬成结节状,腹部隆起,压迫内脏器官及心脏,使鸽子行动迟缓,呼吸困难,可能会转移至其他脏器,严重者死亡,手术后可能导致无法再产蛋。

种母鸟腹部隆起有时为输卵管发炎所致,初期鸽子逐渐消瘦,偶有白色炎症物随粪便排出体外,继而炎症物逐渐变硬,使输卵管组成膨大变脆硬,进而迸裂,影响日后产蛋,须提早发现以防造成不能产蛋。

14、外伤性肌胃炎及肠穿透:
鸟儿误食铁钉或金属后会穿透肌胃或肠管,呈现厌食、消化不良、伤元气、逐渐消瘦,终至死亡,平时须防止舍内有金属物,特别是新舍或修理鸟舍时。

15、脚环束缚引起之坏死:
常见脚环内因污垢堆积致血液循环不良,引起未端肢爪之肿胀坏死。
建议:从定期检查及清除脚环内之皮屑污垢,不必要之脚环,尤其过小者则予以剪除。

鼻瘤大或眼皮特别肥厚者常会造成眼皮增生、压迫磨擦眼球及泪腺造成眼液增多,加上外界灰尘刺激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发炎,有些鼻瘤甚至影响视线及进食。建议送请专业兽医师检查,通常经由外科手术可以获得改善,平时减少饲养密度,保持清洁以避免眼睛受刺激。


维生素A是保护皮肤、粘膜等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会在眼、鼻、口腔或肛门等处流出粘液性或化脓性渗出物,常见口腔粘膜溃疡,眼睛出现眼膜炎并有分泌物,拉稀并有腥臭味,不思饮食,羽毛没有光泽。防治方法: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A直接滴入饲料中进行治疗,平时可经常喂一些带黄颜色的新鲜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等。

维生素D是促使钙和磷的吸收、增强骨骼发育的一种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D,就会生长停滞,腿部弯曲,关节肿大,胸骨突起,两脚无力,喙和爪软化,称为佝偻病和软骨病。防治方法:用鱼肝油加入饲料中便可。平时常晒太阳,饲料中加点蛋壳粉或贝壳粉,可避免维生素D缺乏。

3).维生素B,或B,缺乏症
维生素B2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光破坏。缺乏维生素B2时,生长就会缓慢,体质衰弱,消化不良,趾爪向内弯曲,腿部肌肉萎缩。维生素B2在鸟体中不能大量贮存,故需经常由饲料供给。
维生素B1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加热和碱性环境中容易被破坏。缺乏维生素Bl时,羽毛松散无光泽,腿软,行走不稳,严重时坐于笼底全身抽搐,且时好时犯。
预防维生素B2、B1缺乏的最好方法是在饲料中酌量加一些花生粉、鱼粉或骨粉等。除此之外,平时还应多喂一些水果或绿叶蔬菜。

因新鲜的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故一般情况下不会患维生素C缺乏症。但在生长期以及发生骨折、撞伤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大增,如饲料调制不当也会发生。一旦缺乏维生素C,就会引起坏血症,毛细血管发脆,容易出血,骨质也变得脆弱。

叶酸是核酸正常代谢所需的重要物质,也是防止巨噬红细胞性贫血症发生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叶酸,就会发生贫血,鸟躯体发育不良,羽毛凌乱不整,颜色晦涩无光,骨骼粗短;雏鸟表现为:颈软,拉绿色粪便,腿、爪、喙苍白,并常发生撕羽症状。防治方法就是平时多喂些水果、新鲜蔬菜。因叶酸不耐热,调制饲料时应多加注意。
维生素E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它对消化道及组织中的维生素A具有保护作用。如果缺乏维生素E,就会发生脑软化症,神经功能失常,运动系统发生障碍,表现为一迈步就跌倒,头、脚震颤,虽然仍有饥饿感,但嘴和舌的动作不协调,有时趾关节肿大。治疗方法:肌肉注射维生素E,第1天20毫克/公斤体重,第2天5毫克/公斤体重,同时口服维生素E 5毫克/天,3天即可治愈。

本病又名禽霍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病是禽霍乱巴氏杆菌引起的。巴氏杆菌对消毒药物的抵抗力并不强,在5%生石灰液、1%漂白粉液、50%酒精1分钟即被杀死。本病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经10分钟即死亡。在日光直射下,薄涂片的病菌可很快死亡。在腐尸体中病菌可存活3个月。
巴氏杆菌侵害所有禽类,发病季节不明显,但以夏末秋初为最多,在潮湿地区也易发生。此病菌是一种条件性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创伤传染。病鸟的尸体、粪便、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笼具、饲料饮水等是传染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及矿物质饲料缺乏、感冒等皆可成为发生本病的诱因。昆虫也可能成为传染该病的媒介。


自然病例潜伏期一般为2~9天。最急性的病例几乎完全看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为急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弓背,头藏于翅下,不爱走动,离群呆立;常有剧烈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绿色,肛门周围羽毛沾有稀粪;食欲不振,口渴喜饮水;呼吸加快,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呼吸时嘴张开,有时带“咯、咯”声;病程1~3天。慢性者(多为急性转为慢性)逐渐消瘦,精神委顿,贫血;关节炎炎症常局限于腿或翼关节以及腱鞘处,少数病例的病变可局限于耳部或头部,引起歪颈;有时可见鼻窦肿大,鼻分泌物增多;有的发生浆液性结膜炎和咽喉炎;有的持续腹泻;病程可达数周甚至数月。
[防治] ①成鸟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0.5万~1万单位,效果不好时,可用金霉素每只每次10~20毫克口服。
②每公斤饲料加氯霉素1克,连用5天。或喹乙醇制剂,每公斤饲料加4克,连用5天。或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2克,连用5天。或用磺胺噻唑按0.5%~1%比例混入饲料中,连用5天。
③平时饲料中可 添加“鸟乐”2号、3号。

[病原] 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的抵抗力很强。首推的消毒药为甲醛,新洁尔灭等也有一定效力。
幼龄鸟易感染。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笼具、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这种病毒不仅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还能通过鸟蛋进行传播,某些昆虫也能传播。
潜伏期很短,最初发现有些鸟有啄自己肛门倾向,接着病鸟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畏寒、精神委靡,缩头,闭眼,不愿走动,伏地昏睡,排浅白色和水样稀粪,个别粪便带血,眼窝凹陷,脱水,最后衰弱而死。
[防治] 本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幼鸟加强护理,寒冷季节要保温,饲料中适当增加多维素,饮水中可加4%~5%的葡萄糖,以补充热能,改善体质。

病原为副粘液病毒属的病毒。此病毒对消毒药对日光及高温的抵抗力不强。2%烧碱、1%~2%的甲醛消毒剂均可于几分钟至20分钟内将其杀死。在夏季直射阳光下约半小时死亡,加热至70℃经2分钟死亡。在舍内,30~32℃条件下能存活3周至1个月。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鸟,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都能传染此病。除经口感染外,带毒的飞沫、尘埃也可经呼吸道传染,此外病毒也可以经眼结膜、泄殖腔和损伤的皮肤进入鸟体内。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5天,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型。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的幼鸟。急性型,病鸟食欲减退,垂头缩颈,翅膀下垂,咳嗽,呼吸困难,口角流出多量粘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病鸟还出现神经症状,病死率高。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逐渐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站立不稳,头颈向一侧扭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最终瘫痪,病死率低。
[防治] ①严格饲料管理,供给全价饲料。
②新买入的鸟必须隔离观察2周。


③病鸟用过的用具要彻底清洗、消毒、日晒。
④发病鸟隔离治疗,认真处理死鸟。
⑤治疗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种。
⑥适量加些抗生素、维生素A等。

21、爪伤和骨折(续)
爪伤往往由栖木上的毛刺和笼铁丝的倒钩引起的,表现为发炎或脓肿。可用温水将粪便清洗干净,然后涂上消炎膏,或用消毒过的针将脓疱挑破,排脓后涂上红药水。
有时鸟遭意外而致翅膀或腿部骨折。翅膀骨折一般无法恢复。腿部骨折可用火柴盒的木皮做夹板,夹在患部的两侧,并用线绑好,把鸟放在小木盒中,减少活动量,保持干燥、安静的环境,并增加蛋黄等饲料,促进骨骼愈合,7~9天后即可去掉夹板,逐渐恢复腿的功能。

鸣鸟突然不鸣称为失音。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如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一是从温暖处突然移到寒冷处,喉管受刺激而造成;
二是喉管和鸣管患有疾病影响呜叫;
三是鸣肌撕破或鸣肌疼痛,或是突然受惊吓。
治疗方法:将失音鸟放入温暖处,冬季室温宜保持在16℃以上。也可用一碗水加3滴葡萄酒让鸟饮用,有使鸟恢复呜叫的可能。

啄羽症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笼内养鸟过多,在配偶期雄鸟与雄鸟之间相互啄羽,如分笼或降低密度就可以避免。
②饲料单调,搭配不当,造成维生素A或矿物质缺乏,特别是硒、钼元素的缺乏。为了预防本病,应供给鸟营养丰富、种类繁多的饲料,也可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另外,在笼内和箱里放一定数量砂子和多晒太阳也是非常必要的。
鹦鹉的啄羽症常常久病不愈,为了防止再度啄羽应给鸟剪一纸环围于鸟的颈部,以使鸟嘴不能啄羽,待新羽长出后鸟就会克服掉啄羽嗜好。注意纸环套要用硬纸板剪制成,套口要不影响鸟的呼吸和头部运动,纸环宽窄以鸟嘴不能啄到羽毛为准。

患肥胖症的鸟,用嘴吹开腹部羽毛,能看到皮下一层黄色的脂肪。患鸟行动缓慢、笨拙,不愿意卧也不愿意飞,稍一飞就呼吸急迫,不爱呜叫。病情严重时,可发生猝死现象,受惊吓或轰赶时都会造成死。防治办法:控制饮食,增大运动量。可将鸟放入大笼中,增大运动空间,有条件的可放于室内,让其多飞、多动,减少脂肪沉积。要少喂苏子、蛋黄,增加青绿饲料喂量,但喂青绿饲料时要注意防止农药中毒,并洗净阴干,以免鸟吃食后拉稀。对肥胖症严重的鸟要逐步消耗脂肪,不要过于性急,以免鸟承受不住环境和食物的急剧变化。

雌鸟产蛋时,如果蛋阻塞在输卵管中,排出困难,称蛋阻症或难产。造成此病的原因大多是母鸟营养过剩、肥胖,有时也有鸟蛋过大的原因。输卵管分泌液不足,输卵管发炎,难产的机率也高。
发现难产时(腹部膨大,焦躁不安,伏巢不起,羽毛竖起,呈排粪状)可向雌鸟泄殖腔内滴2~3滴篦麻油,然后用手抚摸腹部,使鸟蛋得以润滑,再把鸟放入巢内让其自行产蛋。如果这样还产不出来,则将雌鸟的嘴掰开,滴2—3滴普通白酒,促进鸟血液循环,用湿布热敷泄殖腔,并轻轻压迫雌鸟的腹部,使鸟蛋排出。如还不行,只有用镊子或探针伸入泄殖腔内把蛋捣碎,使碎蛋排出。若有炎症,泄殖腔周围红肿,可涂消炎软膏和碘酒、红药水。


食物中碘的含量不足,极容易导致鸟发生甲状腺肿症。甲状腺肿大常累及到气管和鸣管,致使病鸟呼吸困难。慢性甲状腺肿还可压迫、封闭食管,使病鸟出现呕吐或嗉囊下垂症状。例如小型鹦鹉正常的甲状腺约2毫米见方,不容易摸到,肿大后可增大5~10倍,很容易摸到,肿大后的甲状腺位于气管的一侧、鸣管的前缘,靠近颈动脉。

鸟被蚊虫叮咬眼部后,由于痒,鸟会用爪抓搔,致使感染引发眼肿症,严重者视力减弱甚至失明。病鸟应隔离,用金霉素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药水点眼,也可用脱脂棉沾1%硼酸水洗眼,每天洗数。
鸟眼肿症也可能因上火而引起,如长途运输,尤以牡丹鹦鹉症状明显,可使用氟哌酸溶于水治疗。如果是鹦鹉热引起的眼疾应注意治疗一段时间,使用土霉素、螺旋霉素、氟哌酸溶于水,约1周见效。

尾脂腺分泌油脂涂擦羽毛,有保持羽色鲜艳、羽毛不透水的作用,尾脂腺分泌物中还含有青角固醇,涂在羽毛上经日光紫外线作用,能转化为维生素D被鸟皮肤吸收。如果不让鸟洗澡或沙浴,或由于笼条将尾脂腺刮伤等都可引起尾脂腺发炎,表现为腺体红肿,鸟体温升高,羽毛竖立;食欲不振,有人把这种病叫“起尖”。防治方法是由前向后轻轻挤压尾脂腺,将阻塞腺体的黄白色分泌物挤掉,用脱脂棉擦净,再在腺体上涂碘酒,3—4天后可愈。如若红肿不退,还可再挤一次,再涂上碘酒。病鸟要多喂清洁饮水,增加苏子和蛋黄等高营养食料,使其体力尽快恢复 。在治疗期间,鸟笼不要随便移动,环境不能忽冷忽热,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本病大多由饮食不洁引起,饲喂过多的青饲料也可引发该病。病鸟表现为精神委靡,消化不良,粪便粘稠恶臭,肛门周围常沾有粪便,有时出现便血,一旦出现便血则病情较重,很快消瘦。防治方法:注意笼具、食物的清洁卫生,尤其不饮变质的水、不吃变质的饲料。病鸟要加强护理,隔离饲养,喂痢特灵0.2~1毫克(人定量的1/3),鸟自己能饮水时将药溶于饮水中。饮水必须每天更换,夏天每天必须更换两次,喂时必须搅匀,以免药物沉淀。没有痢特灵时可用蒜泥代替,效果也很好。夏天多饮些茶水、豆汤或盐糖水等,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本病主要特征为体温升高,通过中间寄主波斯锐缘蜱而传播。
[病原] 该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目、密螺旋体科。
家禽、野禽均可发病。蜱刺螫病禽吸血时,螺旋体则随血液进入蜱体内,在消化道中停留3~4天,第14天时,在唾液中出现,此时,如碑刺螫健康鸟,即可造成本病的传播。
从蜱刺螫鸟至鸟体温升高一般经5—7天或更长一段时间,在体温升高前1~2天,血液中的螺旋体即大量繁殖,病鸟随即出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2.5~43℃,精神委顿,嗜睡,羽毛松乱,并出现拉痢症状,粪便呈淡绿色。病鸟明显虚弱,行走摇摆不稳,衰弱而死。
[防治] ①各种抗生素均有效。
②应注意消灭蜱,可采用喷雾、药浴等方法杀灭鸟体表的蜱。

本病主要特征为化脓性关节炎、水疱性皮炎、脐炎、滑膜炎、龙骨粘液囊和翼尖坏疽。
本病病原为金黄色或白色葡萄球菌。其抵抗力相当强,在干燥的环境中能存活几个星期,60℃经20分钟才能杀死, 70%酒精可于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人、畜、禽的皮肤上也经常存在,主要由皮肤创伤和毛孔入侵,引起化脓性炎症。此病对各种动物都有易感性。
急性败血型:病鸟体温升高,精神委靡,羽毛松乱,缩头闭眼,两翅下垂,呆立不动,无食欲,有的下痢,排灰白色稀粪,同时伴有局部炎症,大多是胸部和翼下出现紫黑色的浮肿,用手触摸有明显的波动感。关节炎型:病鸟腿、翅的一部分关节(最常见的是飞关节和足部关节)肿胀,热痛,逐渐化脓,足趾间及足底形成较大的脓肿,有的破溃。脐炎型:脐炎与卵黄囊炎的病原菌大多是大肠杆菌,杂以沙门杆菌和葡萄球菌等,但也有的以葡萄球菌为主。一般来说,发病率比大肠杆菌引起的脐炎发病率低。
①对葡萄球菌的有效的药物有青霉素、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但有耐药性的菌株比较多。通常首选的药物是新生霉素,其次是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每公斤饲料加新生霉素0.375克,连用5~7天。也可用氯霉素,每公斤饲料加0.5~1克,连用5天。
②平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鸟的皮肤损伤。

39、大肠杆菌病(续)
大肠杆菌病包括幼鸟脐炎、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全眼球炎、肉芽肿、输卵管炎及腹膜炎等。
[病原] 本病病原为大肠杆菌,许多菌株无致病性,而且有益,只有一部分菌株有致病性,或者平时不致病,在寄主体质减弱情况下方致病。
大肠杆菌具有中等抵抗力,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期不超过1个月,在寒冷而干燥的环境中能生存较久。一般消毒药对该菌有杀灭力,甲醛和烧碱效力较强。
野生鸟和观赏鸟皆易感染,在卫生条件差、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或有其他疾病时易发生此病。传染途径有三:一是母源性带菌垂直传递给下一代;二是种蛋本来不带菌,但在孵化过程中被污染而传染;三是接触传染,一般经消化道、呼吸道、肛门及皮肤创伤等处感染,饲料、饮水、垫料、空气等是主要传播媒介。
幼鸟脐炎一般是大肠杆菌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的。本病主要发生于出壳初期,出壳雏鸟脐带红肿并带有破溃,后腹部胀大、发红或成青紫色,常被粪便及脐带渗出物污染,粪便粘稠、黄白色、有腥味,全身衰弱,闭眼、垂翅、怕动,很少采食或废食,有时尚能饮水,较易死亡。
[防治] ①加强对病雏的护理,保证环境温度和卫生。
②每公斤饮水中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连用5天,停药2天后再改为每公斤饮水加氯霉素(针剂)50万单位,连续5天,以后可交替使用土霉素、痢特灵等拌料。
③对不食的重病鸟,每只每天用庆大霉素20单位或氯霉素250单位溶于少量清水或10%~15%的糖水中,分两次经口腔滴服。连续数日脐部破溃者可涂紫药水。

[病原] 同“幼鸟脐炎”。
[流行病学] 同“幼鸟脐炎”。
本病一般发生在大肠杆菌败血症的后期,少数鸟的眼球由于大肠杆菌的侵入而引起炎症,大多数是单眼发炎,也有双眼发炎的。表现为眼皮肿胀,不能睁眼,眼内蓄积脓性渗出物,角膜浑浊,严重时失明。病鸟精神沉郁,蹲伏少动,觅食困难,最后衰弱死亡


[防治] 用微温水加少许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洗眼,每天两次以上。

[病原] 同“幼鸟脐炎”。
[流行病学] 同“幼鸟脐炎”。
本病通常是一种继发性感染,病鸟患呼吸道疾病时,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增高。病鸟气囊增厚,附着多量豆渣样渗出物,由于原发病的掩盖而不表现出特殊症状。
[防治] ①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②可试用庆大毒素或氯霉素。庆大霉素每公斤饮水加1万单位,连用5~7天氯霉素每公斤饲料中加1克,连用5—7天。

衣原体病又称鸟疫、鹦鹉热。
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
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以鹦鹉、鸽子为易感。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要注意自身保护。
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很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则可康复,并长期带菌。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防治] ①控制传染源,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入群。
②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密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
③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疗量每公斤饲料2—4克,但对隐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④喂“鸟乐”4号5—7天,每天1克。
⑤喂“增年”6号胶囊效果较好。

[病原] 病原为禽痘病毒,至少有4种类型的病毒,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
发病季节主要在夏、秋季,此时多为皮夫型;冬季发病的比较少,常为粘膜型。病毒通常存在于病鸟的皮屑、粪便以及打喷嚏、咳嗽时排出的排泄物中,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传播。另外,吸血虫可传播此病。
潜伏期4~8天,通常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皮肤型:以头部皮肤多发,有时见于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起初出现麸皮样覆盖物,继而形成灰白色小结,很快增大,略发黄,最后变为棕黑色痘痂,经20~30天脱落。一般无全身症状。粘膜型:也称白喉型,病鸟起初流鼻液,有的流泪,2~3天后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出现灰白色小斑点,很快扩展,形成假膜,如用镊子撕去假膜则露出溃疡灶,全身症状明显,采食与呼吸发生障碍。


①皮肤型病鸟如患部破溃,可涂以紫药水;白喉型病鸟如咽喉假膜较厚,可用镊子轻轻除去,涂以碘甘油;眼部肿胀的,可用2%硼酸溶液洗净,再滴一二滴5%氯霉素眼药水。
②除局部治疗外,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2克,连用5~7天,防止继发感染。
③新购入的鸟要隔离观察2周。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又称霉菌性肺炎。
本病一般由多种霉菌混合感染引起,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菌。霉菌繁殖很快,抵抗力极强,煮沸5分钟、120℃干热1小时、3%烧碱浸湿3小时,均不能完全杀灭,在常温下能存活数年。
[症状] 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张口喘气,采食少,饮水多,后期有腹泻症状,很快窒息或衰竭死亡。霉菌入侵眼部可引起眼炎。
[防治] ①首先要消除病因,防止饲料等发霉。
②每公斤饲料加制霉菌素3片(每片50万单位),每公斤饮水加硫酸铜0.5克,两药并用5~7天后再单独用硫酸铜5—7天。
③近几年来有用口服碘化钾的方法治疗,每公斤饮水中加碘化钾5~10克

绦虫病为鸟寄生少病的一种,虫体呈带状,扁平,白色,不同种类的鸟寄生的绦虫种类也不相同。食昆虫的鸟比食谷物和种子的鸟感染绦虫的机会要多,因为许多种昆虫是绦虫的中间宿主。在防治上,应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消灭中间宿主,但由于中间宿主种类太多,不易彻底消灭。驱虫药可用硫双二氯酚、灭绦灵等,但鸟对对驱虫药物极其敏感,要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目前,还可试用吡喹酮,效果不错。

本病是幼龄鸟常见的急性败血症,以下痢为主要特征,在饲养管理不良和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死亡率很高。
本病病原为沙门菌属。本属细菌60℃经1小时、70℃经20分钟、75℃经5分钟死亡,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带菌鸟是主要的传染来源,被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垫草也可传染。此外,冷热不均、不卫生、营养配合不当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幼龄鸟嗜眠,食欲消失,胎毛蓬乱,喜躲在昏暗处,缩颈,眼半闭,翅膀下垂,呆立不动,腹泻,初呈乳糜样,以后变为白色,肛门周围胎毛常沾有粪便,有时见肛门被粪便堵塞,肛门沾满粪便的病雏鸟在排粪时常发出尖锐呜叫声。此外常常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大多数死亡。
①防治药物很多,效果较好的有痢特灵、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对幼雏有时会引起毒性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内脏出血等,以不用为好。土霉素按0.2%比例拌入饲料内喂服。或氯霉素按0.1%~0.2%比例加入饮水中,可连用5~7天。或每公斤饮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连用5天。
②大蒜捣碎加水10~20倍,每只幼雏每次用0.5~1毫升,每天4次,连喂3天。


小七咳嗽好久了,我不敢给药它吃,发现它只要一吃马蹄或者经常喝橙皮水,咳嗽就缓解很多,它这样的情况是肺炎么?有时候也流鼻涕


}

玄凤鹦鹉算是凤头鹦鹉科中的一种小型鹦鹉。

今天我就来教大家如何饲养玄

玄凤鹦鹉主要以小米谷类、

向日葵和绿色食物喂养。

一般不会毁坏木制构造。

新买来的鸟身上可能带有很多蛔虫。在放入笼舍前应该先做驱虫的工作。

鸡尾鹦鹉体格强健,抗病力强,耐粗饲料,较容易饲养和繁殖,在一般饲养

条件下很少发生死亡现象。但要注意不要断食、断水,饲料不要太单一。

作为欣赏鸟或驯鸟也可用鹦鹉架饲养。

尾鹦鹉的饲养应使用金属笼,每对鸡尾鹦鹉的繁殖笼大小为长

厘米,栖杠宜选用硬木或硬树枝,直径

食水用具应结实、稳妥,

,防止被咬坏或蹬翻。巢箱可用五合板制成封闭式

次,更换清洁饮水。青菜每天或隔天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牡丹鹦鹉下了两个蛋就不下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