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10*1+70%(x-10)=80%x解方程10+X/100-X=100怎么解方程?

第1篇:苏教版数学听课记录

听课是一门科学,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听课记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这是科组的一节研讨课。上课的老师是作风严谨、态度认真、敢于承担的非数学科班出身的一位老师。

1、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并让学生说说笔算的时候要主义什么?(教师板书)

二、创设迎亚运用鲜花装扮校园的情境。

板书其中的数学信息:红花56朵,黄花18朵。

整理并提炼问题: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三、挑战问题并探究问题。

1、能很快算出结果吗?(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那么56-18怎么算?

2、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动手*作。

四、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1、拆开一捆,与个位的6合起来,再减,得到差的个位。

2、拆开一捆,减去减数个位8,再将剩下的2根与个位原来的6合并,得到差的个位。

五、做和算结合。联系竖式,讲解深化。

六、比较异同,建构网络,深化认识。

师:昨天学的减法和今天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适时板书课题:两位数将两位数)

师:都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师:如果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可增加一道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算法。)

(括号内是板演学生的结果。中间两道题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被减数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数来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强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减数十位的变化呢?学生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这种记忆。问题就在动手*作中对被减数十位变化的忽略或者对被减数十位变化强调得不够。

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在评讲中让学生辩论、辨析,增强学生的印象,反而会对学生起到*示的作用。但是,老师把握得不够到位。)

2、笔算。(也只能用横式表示)

(等号后面是板演学生的结果。这个环节教师太“赶”了,应了解学生整体的情况。)

3、解决问题。书上有32个桃子,摘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上教师具有以下的意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重视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学习。

三、重视行知统一,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体现在舍得花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参与和交流。

四、重视细节的关注。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完整*方面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总体来说,作为一节常态课,我觉得已经很不错。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

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呢?仅仅是能够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吗?

在56-18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识基础,都需要通过摆小棒这一动手*作的形象的动作思维来辅助思考吗?没有学生会通过直觉而猜测?不论这猜想正确与否,倒是可以通过小棒来验*!

1、关注练习中的错误资源。

作为计算课,练习的设计一般为基本的练习,即形如例题的练习。还有就是针对学生易错点或者教师根据以往教学或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过的错题资源,让学生辨析,在观察与比较中知错、识错、改错。

2、关注学生的差异*。一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二是算法多样化的体现。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个*化的思维。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教材的加减法都是从高位算起的。书上还有口诀,老师还配上曲谱让我们吟唱。依稀记得加法是什么“算前位,看后位,后位满十进一加补(?)。”

因为那时我是从外地*班来的,两所学校的教材并不同,短时间要对接,觉得有些不适应。后来,居然居上了!不论是几位数的加减法,随堂批改作业时,老师第一个批改的总是我的。

我认为很好,这样反而不会漏加进位一或漏减退位的一,而且还能培养人的一种良好的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敏捷*和良好的直觉思维习惯。

第2篇:人教版数学听课记录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人教版数学听课记录,欢迎大家参考。

听课时间:201x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7的乘法口诀应用》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么怎么写运算式呢?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

总结环节是:复习——导入——看图找信息——口诀——加式——乘式——有一举三——总结引题目——练习。整体很完整,课堂效果很好,不过如果在举例计算时,多试几个更好。

第3篇:苏教版语文听课记录

语文的听课记录对于教师们提升课堂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苏教版语文听课记录,欢迎大家浏览。

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

第4篇: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

北师大小学教材编写组在认真研究课标、吃透课标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我国各时期小语教材的特点。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北师大版数学听课记录,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第5篇:西师版数学听课记录

一堂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很丰富,要非常详细地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西师版数学听课记录,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第6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

写听课记录要详细一些,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些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吧,欢迎借鉴!

1、两堆苹果:第一堆一一对应排列,第二堆杂乱排列,红苹果多还是绿苹果多?哪一堆能让你清楚地看出来?

2、同意第一堆的举手。

3、第二堆为什么不能?乱

4、怎么样排才能像第一堆?先分开,再对齐。

【评:复习前面学过得比一比的知识,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方便*,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其中。还可进一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红苹果比青苹果少1个,反过来青苹果比红苹果多1个。】

第7篇:数学课听课记录

一般学校会不定时的安排教师听课并评课,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数学课听课记录,内容仅供参考。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第8篇:人教下册数学听课记录

第9篇:数学教师听课记录模板

听课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听课,教师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自身成长。那么听课要怎么听?听课记录要写些什么?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数学教师听课记录范文,欢迎借鉴!

师:一走进咱们四(九)班,我的心里就感到非常温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的同学用热情的话语问候我;有的同学用甜甜的笑脸迎接我;还有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面对我,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之旅。首先让老师见识一下你们的数学功底。(出示课件: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生:括号里最大能填7。

师:为什么想到填7呢?

第10篇:数学听课记录

听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却不知如何向学生讲解传授,如何使学生学会贯通,如何使学生扎实的掌握。多听课,虚心接受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备好第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数学听课记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

1、六年级《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2、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善于鼓励学生的教学方法。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其中,一定有一位让你记忆深刻的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令蔡林印象深刻的老师,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撇撇嘴(piě)折叠(zhé dié)自顾自摇摇头

齐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生(chà)

(二)检查预习课文情况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三、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一)复习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二)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王老师

2、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王老师?

(三)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蔡林

1、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蔡林的人物形象。在文中标注。小组汇报。

2、从中,可以看出蔡林( )。

1、蔡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王老师鼓励学生的方法是什么?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你是蔡林,你想对王老师说些什么?

任意选取几种你运用自如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人,可以是陪伴了六年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爸爸妈妈,还可以是让你印象深刻的陌生人。尽情地挥毫吐墨吧!

送给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鼓励、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感恩老师,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勇敢地追梦吧!

2、六年级《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掌握词语的正确搭配和熟记一些常用成语,知道本课的写作方法。

2、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和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中心。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怀念优秀教师的好品质。

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1、课前谈话:学生回忆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

2、初步感知全文:自读课文,初步感悟本课中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佐证。

3、字词教学:质疑:提出自己不懂或不理解的词句,寻求解答。

4、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课前的王老师留给给你的印象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宽宽的额头,明亮的眼睛。轻快地步子,全班热烈鼓掌。

课中的王老师留给你的印象是:温和、宽容。

课后的王老师留给你的印象是:亲切,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学生,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5、新来的王老师留给同学们深刻的印象,他是本文的主角,本文的配角蔡林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来分析蔡琳的变化:

课中:开始:低着头,一声不响,恼火,不出声(自卑)

课后:开始说话,推开,忍不住拆开,大踏步回家(自信)

6、读后感:面对蔡林的变化:你想对他说:面对蔡林的变化:你想对王老师说:

7、与本班的差生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教会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再读课文倒数第二段。

8、拓展:鼓励能激励人上进,有时挫折也会激发人奋进。只要有上进心,只要想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迟。心有多远,路就会有多远。但只有付诸正确的行动,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出路。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2)写人一般要从人物的哪些方面入手?

3、六年级《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1、听录音,在老师指导下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认识笔画“竖”,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三”和“王”。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基本做到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

3、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新书的书名。

4、认识任教学科的老师,亲近老师。

1、能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小红星

2、学生方面的准备:认识任教各门学科的老师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组织学生交流: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哪些新老师?

(1)板书课题:王老师

小朋友刚入学没几天,学习兴趣十分高,对于一些刚认识的新老师,他们会表现出特别的喜爱与亲近。课的开始可以由谈话引入,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新认识的老师,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建立亲近感。对学生的回答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有积极的态度,能大胆响亮地回答,说清楚“什么学科,哪位老师”,教师就应给予表扬与鼓励。另外,教师在揭示课题时应亲自板书课题,重视书写笔画,有意识地让学生看清书写顺序。

生字“王”,班中可能有部分学生已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字,也可引导学生联想老虎额头上的“王”,还可随机介绍班级中姓王的同学。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书空,巩固上节课所学笔画“横”,认识新笔画“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再听课文录音,交流:你听到了些什么?

3、让学生看着书,手指着书,轻声地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读课文。

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让学生第一次听录音,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再听录音时,教师可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信地回答,知道多少讲多少,及时肯定与表扬,初步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良好习惯。同时,让学生通过指读来落实“字字过目”的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跟着录音学着轻声读课文,为下一环节的生字学习与课文朗读打下基础。

(三)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1)出示生字:“教、室、语、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指书,边听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自己试着读一读生字。

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教师重点指导“室”的读音(翘舌音、第四声、和“师”区别)

(3)叫号游戏――给生字编号,教师叫号,学生读出相应的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指。

(2)指着课文逐句跟着老师读。

(3)跟着老师指读课文。

(4)出示句子:小朋友,我姓王,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指导朗读(老师领读、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齐读等)

识字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生字,重在认清字形;教师范读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听清生字读音。教师可采用领读、开火车等方式在读中正音,对于在读音上容易出错的翘舌音“室”,教师应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看清老师发音的口形并模仿发音,和熟字比较,在班中进行大面积训练,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的提前渗透。

朗读训练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指读与跟读。此阶段不宜操之过急,不必要求学生通篇朗读,可以在听录音读,老师带读的训练中重点读好一两句话,打好朗读的基础,指导学生养成字字过目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所识的字。

1、游戏:开火车――单人火车、双人火车

鸡妈妈找宝宝――把生字卡片发到几个学生手中,由老师扮演鸡妈妈,说出一个生字,由拿到此生字卡片的学生上台出示给大家看,然后扑到鸡妈妈怀里。

2、拓展识字――理书包,认书名。

这一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鸡妈妈找宝宝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地与生字见面,不但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识字效率。

提供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小学体育等小学教案

1、指导笔画“竖”的写法。

2、示范书写“三”“王”,比一比两个字书写的异同。

3、学生描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书写中应重视示范指导,对于前一课所学的“横”,可在本课书写过程中继续操练,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竖”及“三、王”两个字的书写笔顺,让学生养成先观察后落笔的写字习惯。由于学生刚练习写字,在握笔及书写姿势上存在问题较多,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执笔与书写姿势的指导与训练。

4、六年级下册《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2、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善于鼓励学生的教学方法。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其中,一定有一位让你记忆深刻的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令蔡林印象深刻的老师,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撇撇嘴(piě)折叠(zhé dié)自顾自摇摇头

齐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生(chà)

(二)检查预习课文情况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三、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一)复习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二)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王老师

2、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王老师?

(三)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蔡林

1、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蔡林的人物形象。在文中标注。小组汇报。

2、从中,可以看出蔡林( )。

1、蔡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王老师鼓励学生的`方法是什么?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你是蔡林,你想对王老师说些什么?

任意选取几种你运用自如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人,可以是陪伴了六年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爸爸妈妈,还可以是让你印象深刻的陌生人。尽情地挥毫吐墨吧!

送给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鼓励、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感恩老师,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勇敢地追梦吧!

5、六年级下册《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掌握词语的正确搭配和熟记一些常用成语,知道本课的写作方法。

2、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和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中心。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怀念优秀教师的好品质。

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1、课前谈话:学生回忆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

2、初步感知全文:自读课文,初步感悟本课中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佐证。

3、字词教学:质疑:提出自己不懂或不理解的词句,寻求解答。

4、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课前的王老师留给给你的印象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宽宽的额头,明亮的眼睛。轻快地步子,全班热烈鼓掌。

课中的王老师留给你的印象是:温和、宽容。

课后的王老师留给你的印象是:亲切,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学生,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5、新来的王老师留给同学们深刻的印象,他是本文的主角,本文的配角蔡林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来分析蔡琳的变化:

课中:开始:低着头,一声不响,恼火,不出声(自卑)

课后:开始说话,推开,忍不住拆开,大踏步回家(自信)

6、读后感:面对蔡林的变化:你想对他说:面对蔡林的变化:你想对王老师说:

7、与本班的差生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教会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再读课文倒数第二段。

8、拓展:鼓励能激励人上进,有时挫折也会激发人奋进。只要有上进心,只要想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迟。心有多远,路就会有多远。但只有付诸正确的行动,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出路。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2)写人一般要从人物的哪些方面入手?

6、六年级下册《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1、听录音,在老师指导下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认识笔画“竖”,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三”和“王”。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基本做到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

3、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新书的书名。

4、认识任教学科的老师,亲近老师。

1、能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小红星

2、学生方面的准备:认识任教各门学科的老师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组织学生交流: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哪些新老师?

(1)板书课题:王老师

小朋友刚入学没几天,学习兴趣十分高,对于一些刚认识的新老师,他们会表现出特别的喜爱与亲近。课的开始可以由谈话引入,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新认识的老师,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建立亲近感。对学生的回答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有积极的态度,能大胆响亮地回答,说清楚“什么学科,哪位老师”,教师就应给予表扬与鼓励。另外,教师在揭示课题时应亲自板书课题,重视书写笔画,有意识地让学生看清书写顺序。

生字“王”,班中可能有部分学生已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字,也可引导学生联想老虎额头上的“王”,还可随机介绍班级中姓王的同学。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书空,巩固上节课所学笔画“横”,认识新笔画“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再听课文录音,交流:你听到了些什么?

3、让学生看着书,手指着书,轻声地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读课文。

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让学生第一次听录音,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再听录音时,教师可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信地回答,知道多少讲多少,及时肯定与表扬,初步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良好习惯。同时,让学生通过指读来落实“字字过目”的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跟着录音学着轻声读课文,为下一环节的生字学习与课文朗读打下基础。

(三)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1)出示生字:“教、室、语、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指书,边听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自己试着读一读生字。

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教师重点指导“室”的读音(翘舌音、第四声、和“师”区别)

(3)叫号游戏――给生字编号,教师叫号,学生读出相应的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指。

(2)指着课文逐句跟着老师读。

(3)跟着老师指读课文。

(4)出示句子:小朋友,我姓王,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指导朗读(老师领读、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齐读等)

识字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生字,重在认清字形;教师范读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听清生字读音。教师可采用领读、开火车等方式在读中正音,对于在读音上容易出错的翘舌音“室”,教师应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看清老师发音的口形并模仿发音,和熟字比较,在班中进行大面积训练,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的提前渗透。

朗读训练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指读与跟读。此阶段不宜操之过急,不必要求学生通篇朗读,可以在听录音读,老师带读的训练中重点读好一两句话,打好朗读的基础,指导学生养成字字过目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所识的字。

1、游戏:开火车――单人火车、双人火车

鸡妈妈找宝宝――把生字卡片发到几个学生手中,由老师扮演鸡妈妈,说出一个生字,由拿到此生字卡片的学生上台出示给大家看,然后扑到鸡妈妈怀里。

2、拓展识字――理书包,认书名。

这一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鸡妈妈找宝宝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地与生字见面,不但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识字效率。

提供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小学体育等小学教案

1、指导笔画“竖”的写法。

2、示范书写“三”“王”,比一比两个字书写的异同。

3、学生描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书写中应重视示范指导,对于前一课所学的“横”,可在本课书写过程中继续操练,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竖”及“三、王”两个字的书写笔顺,让学生养成先观察后落笔的写字习惯。由于学生刚练习写字,在握笔及书写姿势上存在问题较多,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执笔与书写姿势的指导与训练。

7、《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2、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善于鼓励学生的教学方法。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其中,一定有一位让你记忆深刻的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令蔡林印象深刻的老师,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撇撇嘴(piě)折叠(zhé dié)自顾自摇摇头

齐刷刷(shuā)大踏(tà)步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生(chà)

(二)检查预习课文情况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三、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一)复习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二)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王老师

2、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王老师?

(三)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蔡林

1、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蔡林的人物形象。在文中标注。小组汇报。

2、从中,可以看出蔡林( )。

1、蔡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王老师鼓励学生的方法是什么?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你是蔡林,你想对王老师说些什么?

任意选取几种你运用自如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人,可以是陪伴了六年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爸爸妈妈,还可以是让你印象深刻的陌生人。尽情地挥毫吐墨吧!

送给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鼓励、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感恩老师,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勇敢地追梦吧!

8、《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1、听录音,在老师指导下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认识笔画“竖”,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三”和“王”。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基本做到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

3、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新书的书名。

4、认识任教学科的老师,亲近老师。

1、能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小红星

2、学生方面的准备:认识任教各门学科的老师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组织学生交流: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哪些新老师?

(1)板书课题:王老师

小朋友刚入学没几天,学习兴趣十分高,对于一些刚认识的新老师,他们会表现出特别的喜爱与亲近。课的开始可以由谈话引入,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新认识的老师,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建立亲近感。对学生的回答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有积极的态度,能大胆响亮地回答,说清楚“什么学科,哪位老师”,教师就应给予表扬与鼓励。另外,教师在揭示课题时应亲自板书课题,重视书写笔画,有意识地让学生看清书写顺序。

生字“王”,班中可能有部分学生已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字,也可引导学生联想老虎额头上的“王”,还可随机介绍班级中姓王的同学。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书空,巩固上节课所学笔画“横”,认识新笔画“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再听课文录音,交流:你听到了些什么?

3、让学生看着书,手指着书,轻声地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读课文。

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让学生第一次听录音,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再听录音时,教师可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信地回答,知道多少讲多少,及时肯定与表扬,初步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良好习惯。同时,让学生通过指读来落实“字字过目”的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跟着录音学着轻声读课文,为下一环节的生字学习与课文朗读打下基础。

(三)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1)出示生字:“教、室、语、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指书,边听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自己试着读一读生字。

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教师重点指导“室”的读音(翘舌音、第四声、和“师”区别)

(3)叫号游戏――给生字编号,教师叫号,学生读出相应的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指。

(2)指着课文逐句跟着老师读。

(3)跟着老师指读课文。

(4)出示句子:小朋友,我姓王,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指导朗读(老师领读、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齐读等)

识字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说说:你认识了哪些生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生字,重在认清字形;教师范读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听清生字读音。教师可采用领读、开火车等方式在读中正音,对于在读音上容易出错的翘舌音“室”,教师应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看清老师发音的口形并模仿发音,和熟字比较,在班中进行大面积训练,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的提前渗透。

朗读训练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指读与跟读。此阶段不宜操之过急,不必要求学生通篇朗读,可以在听录音读,老师带读的训练中重点读好一两句话,打好朗读的基础,指导学生养成字字过目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所识的字。

1、游戏:开火车――单人火车、双人火车

鸡妈妈找宝宝――把生字卡片发到几个学生手中,由老师扮演鸡妈妈,说出一个生字,由拿到此生字卡片的学生上台出示给大家看,然后扑到鸡妈妈怀里。

2、拓展识字――理书包,认书名。

这一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开火车、鸡妈妈找宝宝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地与生字见面,不但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识字效率。

提供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小学体育等小学教案

1、指导笔画“竖”的写法。

2、示范书写“三”“王”,比一比两个字书写的异同。

3、学生描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书写中应重视示范指导,对于前一课所学的“横”,可在本课书写过程中继续操练,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竖”及“三、王”两个字的书写笔顺,让学生养成先观察后落笔的写字习惯。由于学生刚练习写字,在握笔及书写姿势上存在问题较多,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执笔与书写姿势的指导与训练。

9、《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掌握词语的正确搭配和熟记一些常用成语,知道本课的写作方法。

2、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和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中心。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怀念优秀教师的好品质。

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1、课前谈话:学生回忆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

2、初步感知全文:自读课文,初步感悟本课中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佐证。

3、字词教学:质疑:提出自己不懂或不理解的词句,寻求解答。

4、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课前的王老师留给给你的印象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宽宽的额头,明亮的眼睛。轻快地步子,全班热烈鼓掌。

课中的王老师留给你的印象是:温和、宽容。

课后的王老师留给你的印象是:亲切,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学生,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5、新来的王老师留给同学们深刻的印象,他是本文的主角,本文的配角蔡林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来分析蔡琳的变化:

课中:开始:低着头,一声不响,恼火,不出声(自卑)

课后:开始说话,推开,忍不住拆开,大踏步回家(自信)

6、读后感:面对蔡林的变化:你想对他说:面对蔡林的变化:你想对王老师说:

7、与本班的差生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教会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再读课文倒数第二段。

8、拓展:鼓励能激励人上进,有时挫折也会激发人奋进。只要有上进心,只要想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迟。心有多远,路就会有多远。但只有付诸正确的行动,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出路。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2)写人一般要从人物的哪些方面入手?

10、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工工整整 前仰后合 资质平庸 差生(chà)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 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 ②齐读 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 的学生”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

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

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

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什么样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吧,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11、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来的王老师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工工整整 前仰后合 资质平庸 差生(chà)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 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 ②齐读 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 的学生”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

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

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

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

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什么样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吧,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12、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比例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学会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1)、教师讲解: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

(2)、教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指出: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2、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改写。出示例1:把教材第49页线段比例尺改写数值比例尺。

(2)、改写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1::5000000

3、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例2出示例2,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距离为Xcm。 10:x=1:500000 X= X=0000=50巩固练习。做第52页的“做一做”。指名做,集体订正。

完成《练习册》第19页的练习。

1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材第42页例2、例3。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 ):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

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

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在全班学生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

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比例的意义(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2)学生立完成,二名学生板演讲解分析

(3)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

4、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出示例3: 1.5/2.5=6/X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2) 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

(3)学生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指导学生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完成p42“做一做”。

课件出示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学生立完成,指名板演。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p44第8题、第9题、第10题

未知项(x) 320米

解:设这座模型高x米。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解比例一课是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的,教学解比例之前,教师先复习根据比例的意义和除法中各部分的关系可以求出比例里的未知项:然后告诉学生,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所以,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提前对这一部分进行了预习,对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也掌握的很扎实,所以对授课内容比较了解,教学组织和实施都比较顺利。遗憾的是,虽然扶放结合的课堂效果很好,利于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如果对例2 的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直接板演并讲述思路,然后教师从旁点

14、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55页第56页的内容“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本课从学生地生活经验出发,把陌生枯燥地应用题与学生地熟悉地生活背景联系起来。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三个阶段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地过程,体验策略地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地能力。

1、能够运用比的意义,通过计算解决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旧知的迁移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探索知识、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比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收获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时间安排:复习2分钟,导入3分钟,新授20分钟,巩固5分钟,小结3分钟,练习7分钟。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4、女生比男生少(或20%)。

5、男生比女生多(或25%)。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答案不是唯一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那接下来老师要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我这儿有一筐橘子打算分给幼儿园的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分合理?(出示课件)

小结:平均分不太合理,按两个班的人数比分才公平合理。师:这样吧,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组实际分一分,并记录分的过程。

师:分好了吗?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吗?学生交流分的方法。

师:在这次分小棒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实际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平均分就是按1:1进行分配的。 小结:不管我们怎么分,我们都是按3:2的比来分的,也就是我们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数比都得是3:2。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如果我现在给你们140个橘子按3:2来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吗?请把你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小组讨论。(出示课件)

2、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交流汇报。方法一:根据分数的意义。板书:32=5大班:140×3/5=84(个)小班:140×2/5=56(个)

追问:为什么要“× ”?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表示什么?(引导明确:因为大班人数占总人数的,所以它分到的橘子个数应该也要占橘子总数的。)方法二:根据比的意义,板书:140÷(3+2)=28大班:28×3=84(个)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3+2)”?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3、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

方法一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蚀解答;方法二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请同学们看书第55页的内容,书中还有哪些刚才我们没有探讨到的方法?(画图法、画表格法)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跟我们探讨的这两种方法比较,我们两种方法更方便。其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比的应用。(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1、师:刚才我貌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有信心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方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课件出示题目 “幼儿园阿姨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说明书上介绍了其中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你能帮阿姨算算调制这些巧克力奶需要用多少克奶和多少克巧克力吗?”

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学生上台展示汇报。

2、师:非常棒,但一直做同类型的题目没意思。现在我把题型改一改,看看有谁大家被考倒。请看题,师读题:“幼儿园图书室有图书若干本,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后,大班小朋友分到了60本,你能帮小班小朋友算算他们能分到多少本吗?”怎么样,谁发现了它和前面题目不一样的地方?能解决吗?好,你能想到几种解题方法,都请你写出来。

师巡视辅导:有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已经写好的同学不妨把你的做法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通过思维碰撞,说不定你能得到更多灵感哦。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把你们的解法写出来。预设方法如下:

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多种解题方法。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题目)

1、一座水库按2:3放养鲢鱼和鲤鱼,一共可以放养鱼苗25000尾。其中鲢鱼和鲤鱼的鱼苗各应放养多少尾?

2、一种喷洒果树的药水,农药和水的质量比是1:150。现有3千克农药,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

六、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解决问题关键是讲究实效,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方法也是自己最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那么学习了“比的应用”,你有什么想法吗?(自由发言)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建筑业、农业、医药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确应用比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蚀解决问题。

2、立试做练一练的13题。

15、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情趣导入法、总结法、问题导入法及指导法。

1、知士标:理解应用题中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比例的性质解决应用问题。

①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数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4、缺陷补偿: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重点:利用比例的意义确定等量关系。难点:数量间的运算关系。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毕业后未来的生活呢?现在我请大家为自己的将来设想一下,你准备做什么呢?”。

出示根据学生的理想加工的题例。

董健昕同学经营一服装店,卖3件衣服可以盈利150元,按这样的收入计算,每月卖出80件可以盈利多少元?

让学生运用“三步”解题法,分析问题。

已知条件包括:3件、盈利150元、80件求知条件:盈利多少元?

从名数看包括四种数量:件数、盈利总额、件数、盈利总额。且四种数量是两两重复的。

确定数量关系:总额与件数间的关系是除法,进一步确定比例关系,总额:件数=总额:件数。

等号左边的总额为150元,件数为3件,等号的右边总额为?,件数为80件。

出示文本中的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让邻座的学生间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数量及数量间的关系并求解。

比例的形式就是:比=比,应用题中的比例即为:左边的数量关系等于右边数量关系。如何利用比例来解应用题就是看是否有两两相对的数量,并确定对应的数量间是否存在正、反比例关系。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的掌握方法。

紧扣学生的理想出示题例二:职业课上,每天做8面国旗,要10天完成,如果每天做10面要几天完成呢?

1看:(已知:3件、盈利150元、80件)(未知:盈利?元?)2找:(总额:件数=总额:件数)3解

16、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学习这节内容,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

1、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突破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比例中未知项的各种计算方法,并从中进行优化。

2、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了解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灵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学法:学生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1、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2、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14:21=2:()、1.25:()=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的知识做准备。互动新授

1、投影出教材第42页例二。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1)学生立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小组内交流获得的信息。

已知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约320m,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所求问题: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2)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把比看作除法,那么x:320=1:10就可以转化成x/320=1/10,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蚀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x:320=1:10转化成10x=320*1来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板书。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x:320=1:10

答:这做模型高32m。

1、出示教材第42页例三。

2、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内项是1.5和6,外项是2.4和x。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提问: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它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一题

这道题设计了三道未知项的位置不相同以及不同形式的比例,通过练习巩固解比例的方法。先让学生立解答,再进行交流订正。

2、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二题

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和例题类似,可以让学生立思考解答。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的知识。在解比例时,我们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按照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例2:解: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x:320=1:10

答:这座模型高32m。

17、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把下面比例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1、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法国著名上午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在北京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塔的模型,高度32米,问模型与原来塔高度的比是多少?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出事例题,读题并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讨论,研究解题办法

4、汇报分析不同的解法(此时揭示课题并说明什么是解比例)

5、注意强调列式是两个比前后的一致性

6、出示例31.5/2.5=6/X比较与例2的不同,明确解题思路

7、小结:说明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

3、团结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30000,它的图上距离是六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4、小兰说她只用一把尺子,一根竹竿就能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信吗?为什么?下课后尝试去测量。

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怎样解比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不x急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