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肩和肩胛带肌肉的产生肌力最大的肌收缩形式是训练?

  颈椎本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是近几年来年轻化趋势加重,尤其一些白领患上此病的几率增大。从临床来看,治疗此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颈椎病保健操深的患者们的喜爱,像“头手较劲”运动 、肩胛带肌肉功能练习、“隔墙看戏”练习等都是不错的训练方法。

  1)“头手较劲”运动

  这项体操能通过对颈肩肌肉的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的顺应性,缓解肌肉的痉挛紧张症状,防止关节僵硬,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疼痛、恢复肌肉功能,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后伸较力:两手手指交叉置于头后,手臂用力向前,颈部用力向后,头手较劲。 ②.侧方较力:一手掌置于头侧面,手臂与颈部用力较劲,作等长收缩。 ③.前屈较力:双手置于额部,手臂与颈屈肌肉群用力较劲。

  2)肩胛带肌肉功能练习

  肩胛带肌肉“强劲”,也是保护颈椎的基础。因为,躯干和上肢肩胛由锁骨和肩胛带周围肌肉连接,肩胛带的肌力减弱,就不能支持上肢的重量和用力,会使颈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的应力增加。进一步还可以引起斜角肌的痉挛,出现继发性胸廓出口综合症。肩胛带肌肉功能练习,不单适合颈椎保健,也适合颈椎固定术后康复疗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 “十点十分”姿势:站定或者坐定,双上肢上举向外上伸直,指向钟表十点十分方向,手掌朝向外,坚持10秒钟后放下,间隔10秒,反复10次。

  ②.“耸双肩”保健:站定或者坐定,反复上耸双肩,保持颈部不动。

  3)“隔墙看戏”练习

  这是颈椎“自我”牵引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站定或者坐定,“昂首挺胸”,足跟不离地,头颈努力向上,好像“隔墙看戏”,要避开刚刚遮挡目光的“屏风”。

  以上四组运动每天坚持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个动作坚持10秒钟,间隔10秒,每组反复10次。刚开始可以每次6秒,循序渐进;在适应之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至15秒,以运动后肌肉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除了些运动练习外,我们平常熟悉的颈部前屈、后伸、侧屈等颈部活动,也能减缓肩颈疼痛。如果你觉得颈部长期疼痛,最好去医院做一个详细检查,确定疼痛的原因。如果在没有弄清楚颈椎的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压迫之前,就跟着书或电视上做如俯卧撑、头上顶书练站姿、“摇头晃脑”、“撞大树”等运动,只能加重颈椎疼痛。

}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


翼状肩胛是一种肩胛骨向后突起的症状,它的损伤机制是属于神经损伤,由于支配前锯肌的胸长神经和支配斜方肌的副神经受到了损伤,导致肌肉麻痹无力,在正常状态下或手臂向前、上方举或外展的时候,肩胛骨就会离开胸廓向后方呈明显突起的翼状姿势 。受损严重的人,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动作,比如手臂上举、推、拉,还会造成颈部、肩关节以及上背部的疼痛。



  • 急性暴力的损伤;比如牵拉、顿挫而受伤

  • 长期负荷状态或不良的姿势状态,压迫到神经而引发的损伤;

  • 病理性的因素;比如病毒感染、肿瘤、小儿麻痹等

翼状肩胛对生活一定有影响吗?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在生活中我见过一部分人,特别是女性,她们也是翼状肩胛这种体态,可是 却没有产生什么不适的症状,而造成这种体态的原因主要是姿势性的代偿。因为正常人的肩胛骨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倾斜角度通常是不固定的,如果肌力不平衡,比如胸小肌过于紧张,也会导致肩胛骨向后方翘起,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蝴蝶背”。

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出这种体态,但是这种体态不一定就是病态,因为它没有损伤,不属于翼状肩胛的定义,而且正常肩胛骨的倾斜角度在什么范围才算正常,也没有一套标准的评估。

所以在我看来:虽然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但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随便夸大其词。如果你觉得这样的“蝴蝶背”好看,身体也没有产生不适的症状(神经损伤),可以不用调整,但是站在健康的角度,建议你纠正姿势。


所有肩胛骨翘起来的动作都叫翼状肩胛吗?

在下面这种情况下,肩胛骨也会向后翘起来一点,但它不叫翼状肩胛,而叫骨性代偿。瑜伽中的反祈祷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美完成这个动作,绝大部分人为了做这个动作,肩胛骨后侧缘会向后移位离开胸廓,因此这也称之为动作性的补偿。


反手去摸自己同侧的肩胛骨

就可以很好地体会这一动作

经过了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翼状肩胛有一类主要是由于神经损伤导致肩部功能失调形成的,我把这一类称之为功能性障碍翼状肩胛。而另一类则是由于姿势性代偿导致肌力不平衡而形成的,我把它称之为姿势性代偿翼状肩胛。

关于神经损伤调整的建议

客观的来说,这一类损伤并不容易调整,损伤严重的,以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恢复,即使损伤较轻的恢复时间也较长,可能最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恢复时间,所以预防远比治疗重要。接下来说说我的建议:

1.如果因为长期负荷训练或工作姿势压迫到了神经的,首先应该减少负荷、调整姿势。

2.神经损伤,会让肌肉麻痹或无力,失去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极易让其它肌肉出现代偿,所以应该小心谨慎循序渐进地从最小的阻力开始练习,增强肌肉的本体感觉。

3.如果康复训练没有效果,应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病理性的因素。这一点,在训练之前就应该从客户那里获得详细的资讯。

  • 胸大肌和胸小肌过度紧张导致肩带牵拉向前,形成翼状肩胛。

  • 菱形肌无力,前锯肌过于紧张会造成肩胛骨从内侧突起,形成翼状肩胛。

  • 前锯肌和斜方肌无力,导致肩部不能很好的协调工作,形成翼状肩胛。

  1. 通过手法、按摩等方式松解过于紧张的肌肉比如胸大肌和胸小肌、前锯肌。

  2. 加强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部的力量;可以徒手做YWT的动作,再慢慢施加阻力。充分利用肌肉的功能做肩胛骨上提、下降、内收、下旋的动作。

3.前锯肌无力就应该加强、过于紧张就应该放松。推荐几种训练的方法;

(1)可以做靠墙俯卧撑、双手推墙做对抗(等长收缩训练)

(2)跪姿四柱撑地做外展、内收肩胛骨的运动。

(3)仰卧弹力带上推;把弹力带压在肩胛带下方,固定肩胛骨,再对抗阻力呼气往上推,感受前锯肌的收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生肌力最大的肌收缩形式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