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守寺庙的金刚有什么地方可以守戒


  众所周知,明清以来,中国佛教在整体上显现衰微之势。到了清末民国年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挤压和国内政治对佛教剥夺之加剧,这种衰落几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挽救危难中的佛教,一大批高僧大德纷纷问世,为危难中的中国佛教把脉开方。他们都一致认为,佛教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地步,根本原因是,僧团素质低,道风不振,戒律松弛,不关注现实人生,等等;所以佛教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首先革除自身的痼疾,树立正气,强身固本,所谓“真气内充,邪不能干”。
  如何革除佛教自身的痼疾?佛教如何固本振兴?大体说来,有四种思路:
  一部分大德主张通过真修实证、老实念佛来拯救佛教,这一派主要以印光法师为代表,它抓住了维系佛教这棵大树得以生存的“修证之根”。
  一部分大德则试图通过弘扬戒律、整顿僧纲来挽救佛教,这一派主要以弘一法师为代表,它抓住了维系佛教生存的“戒律之根”。
  一部分大德则认为,要振兴佛教,必须从研习经教、弘扬经教开始,这一派主要以谛闲、圆瑛法师为代表,它抓住了佛教的“经教之根”。
  另外,还有以太虚大师为代表的一批大德则主张,佛教要兴盛,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人生,走人间佛教的道路,这一派抓住了佛教生存的“现实之根”。
  与上述四类代表所不同的是,虚云和尚并不是单用某一剂方药,而是将这四剂方药,一起倒进历代祖师的最胜道场这一殊胜的药鼎中,一锅煮了。换言之,虚云和尚将佛教这棵大树赖以生存的四条大根,深植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禅宗祖庭这样一个肥沃的土壤中。
  为什么要选择历代祖师的最胜道场作为弘法之地呢?虚云和尚说过,他一生不住现成的寺院、不住没有祖师住持过的、没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寺院。他一生修复和住持的,全是禅宗历代祖师的最胜道场,因为,这样的道场土壤肥沃——人杰地灵,有文化底蕴,有修行传统,护法有力,向外辐射力量强大,向后代传承的力量持久。
  借助祖师道场的历史文化优势,全面培护佛教这棵大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四条大根——修证之根、戒律之根、经教之根、现实之根。
  今年是虚云和尚圆寂50周年。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重温一下虚云和尚的不平凡行履,认真总结和学习他老人家一生在建设道场方面的经验和思想。
  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虚云和尚在道场建设方面,是如何保护和培育佛教赖以生存的这四大根本的。总的说来,有六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一、坚持传统的丛林制度,将寺院日常管理纳入戒律的范围之内
  中国佛教丛林,按住持人选的产生方式,可分为传贤、传法、子孙三种类型。唐宋时期,以传贤为主,元以后以传法为主,到了晚清以后,基本上以传子孙为主。随着子孙丛林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中国传统的佛教丛林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寺院不再具有广泛开单接众的“十方”性质,而变成了由少数人把持的私有财产。寺院、僧团因而衍生出与传统佛教背道而驰的种种弊端,丛林之衰落,究其实,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虚云和尚初到鸡足山修复迦叶尊者道场的时候,那时的鸡足山就是一个典型的子孙丛林:全山寺庙都被当地的子孙把持着,既不开单接众,也不许外来和尚住山,既不穿僧衣,不食素,也不上殿、坐香,就更谈不上守戒了。虚云和尚来到鸡足山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寺庙的“十方丛林”传统,开单接众。
  光绪三十年(1904)秋,李提督福兴邀请虚云和尚住持大理崇圣寺,虚云和尚回答说:“吾不住城市。早有愿在鸡山挂单,而山上子孙不许。今诸位护法,能为图一片地,愿开单接众,以挽救滇中僧众,恢复迦叶道场。此衲所愿也。” [1]在当地官绅的帮助下,虚云和尚开始了钵盂庵(后改祝圣寺)的修复工作。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间,虚云和尚一面四处募化,修建殿宇,一面立定规约,提倡坐香、讲经,重振律仪,传授戒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鸡足山全山寺院的风气也渐渐有了改观。
  在修复祝圣寺期间,虚云和尚针对当地出家人不懂法事仪规之现实,参考金山、高

}

节录自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将来我灭度后,末法时期,有很多这种鬼神,好像火一样的旺盛,充满世间,他们亦修道,但不能断杀,还对人夸说,食肉亦可开悟,可得菩提正路。好像一般人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这真是狂言妖言邪说惑业!

【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阿难,众生肉是不可食的,我只是教出家人,可以食点五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而杀、自死肉、鸟残肉。这五种肉是我以神通之力化生,本来没有命根,亦因你们婆罗门所居的地方,天气过于潮湿,又多沙石,不能够种果菜,连青草都不能生,故我用大悲神力,幻成这五净肉,使你们得食,奈何在我灭度后,*般不*之徒,居然食众生之肉,还敢自称是释子呢?

学生问:佛既然戒杀,为何又用神力化五净肉,教出家人得食,为何不化蔬菜或稻米等呢?

上人:有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经文上说:“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大概是地理环境之限制,故佛陀便化肉而不化稻菜。不知这看法对吗?

上人:佛陀既有大神力,在沙石之地,化蔬菜稻米,亦是轻而易举之事,根本不受地理环境之限制。莫如说:佛很了解众生的心理,知道一般人喜欢吃肉,就算某些出家人,要他立刻断荤吃素,他会感到吃大亏,舍不得肉味。佛为顺从人情,来接引这些人,先作一个方便,允许他们可以吃五净肉。并说明是佛力所化,没有命根。但在其他经论,如楞伽、大涅槃经等,都说得很清楚,为佛弟子,不应吃众生肉,因断大慈悲种性,是修净行的一个很大障道因缘。各位对这点,应该彻底明白,不应借口说佛允许出家人吃五净肉,便可随便开斋破戒,即是曲解经义,大错而特错!

【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你们应当知道,食肉的人,纵然得到心开,亦只是暂时境界,似乎是有点定力,但这都是大罗刹之类,等到福报享尽,必定沉落在生死苦海中,不是佛的弟子。这样的人,既然互相**,互相食啖,没有了期,又怎么会跳出三界呢?

【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你要教导修正定的人,一定要先断淫心,次断杀生,因食肉杀生就失去大悲种子,不能成佛。故戒杀是如来以及先世一切世尊,第二个决定,一点不能改变的清净明白教诲。

【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照我这样说,才是佛说。不照我这样说,便是魔王所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守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