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二房,三房,四房各是什么地位呢?

  《红楼梦》四十 大房、二房,争什么?

  历朝历代,皇家子弟争夺皇权的斗争,那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之外无解!胜者通吃,负者全输!余者只能站队,别无选择!
  在贾府里、在荣府里,如果大房和二房之间真的存在争执;那么,那个争执、那个最本质的争执,焦点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和皇权争夺一样,那应该就是对祖上世袭爵位的争夺,夺得爵位即可夺得一切,失去爵位那就是失去一切。可是荣府里,荣国公的爵位早就由贾赦袭了,因为贾赦是长子,中国历来一直就是这样的传统,由长子继承家业;那么大房、二房之间还有什么好争夺的呢?除非是贾政杀了贾赦,我想来想去都觉得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好争夺的,尘埃尚未扬起就早已经落定了。
  以宁府为例。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亲兄弟,宁国公生了四个儿子,宁国公死后爵位由长子贾代化袭了;贾代化生了两个儿子,他死后,因为其长子贾敷早逝,所以他的爵位由次子贾敬袭了;贾敬的爵位后来由他的儿子贾珍袭了;贾蓉虽是贾珍之子,但是还远没有到谈论此事的时候,他也不用着急,早晚都是他的,他没有其他竞争者。
  那宁府外面和宁荣街上,一定会有很多宁国公除贾代化之外其他三个儿子的后代居住;他们也同样是贾氏后人,但是他们早已经没有资格再谈世袭之事,除非出现奇迹。历史上的皇权之争中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奇迹,但那毕竟只是奇迹。
  参照宁府,再谈荣府,应该就是一样的思路,没有什么奇迹可以出现。既然是长子贾赦世袭了荣国公的爵位,那么他就必将可以继承荣府里所有的(或者说是最大份额的)家业,没有任何问题,顺理成章,毫无疑义;贾赦将来也必将会把爵位传给贾琏。即便是因为贾老太太的偏心,千方百计地照顾贾政一脉,那也只能是在她的有生之年内可以做到,身后之事她可没办法管。贾赦掌管荣府那是迟早一天的事,铁板钉钉的事;荣府里,稍有头脑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答案,没有其他答案,即便皇妃出面那也一样,当时的国法祖训就是这样的,不可更改。贾政本身并没有能够继承世袭爵位,所以贾宝玉将来也不可能继承贾政的爵位,因为贾政本身根本就只有官位而没有爵位。所以,在荣府里,如果一定要有一场大房、二房之间的争夺战,那么,大房必是胜者无疑;所以,明知此理,那么就不存在大房、二房之争。因为尘埃尚未扬起就早已经落定了。
  怪就怪在,这荣府里大房、二房的地位,和我们一贯的历史现实情况相对照,显得极其不协调。按照常理,长子贾赦应该住在现时贾政所住的荣府最正宗的居室里才对,而书中贾赦的居所偏偏却好像是从整个荣府里临时挖出的一隅之地,单开门独开户地游离于整个荣府环境之侧。这极其不合常理;如果一定要给个合理解释,那只能是根据书外曹家的现实情况来判断了,除此之外的解释恐怕都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为没有这个道理。
  据说好像在现实中,当时曹家最正宗的一支血脉在贾母原型后来的的年代里是断了的,所以由贾母原型从本家旁支血脉里选中了贾政这个原型过继而来;而贾赦原型和贾政原型本是亲兄弟,就这么一来,贾政反成了主角,贾赦就成了配角;所以书中才会出现这么古怪的大房、二房地位的不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在虚构故事的书中把这弟兄俩的年龄掉个个呢?或者在书中直接把这大房、二房之间的关系颠倒一下不就行了吗?何必搞得如此复杂?何必如此明知不对还就故意而为之呢?我的理解就是曹老先生是因此有话要说,但是却又没说,他就让我们猜。瞧这事做的,你我就真的这么一带而过、一笑而过吗?好像、似乎、可能、也许就只能是这样了。还是回到书中来吧!
  既然已经可以认定,贾赦、贾政不可能为祖上世袭爵位再起争夺,那是不是说大房和二房之间就真的没有相关争夺了呢?那也不是,争夺还是有的,但是那要看是什么方面、什么级别、什么档次的争夺。就是贾赦在那次玩笑中也故意流露出了对贾母偏心贾政的不满;那也就是说,贾赦、贾政两弟兄之间的矛盾还是存在的,但那应该只属于家庭内部、亲属之间日常感情因素方面的矛盾,或者说是吃醋一类的,属于家常琐事,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更不可能上升到原则性的高度,因为在原则性的高度上贾赦是最终的胜者,他目前所需要的只是忍耐而已,一切都会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属于他的。
  那么,如果单以书中的安排而论,贾赦作为具有世袭爵位的长子却被冷落,而贾政作为没有爵位在身的次子却被热捧,以此应该一定会造成兄弟俩之间的矛盾和暗战,可是事实确实是没有什么可以大做文章之处,这兄弟俩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至少表面上还是不错的,暗地里也没有任何不妥之处。贾赦看上去也不是个在家里争风吃醋的人,他根本就不关心这些家庭琐事,随你们怎么办都行;贾政更好,一贯的不惯这些俗务;这弟兄俩之间相处得还有什么话说?那就是无话可说!都太谦虚了、都太礼让了。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
  那么就再看邢夫人、王夫人,这妯娌俩之间有没有话说了。好像是有点话要说,可是好像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话,无非是邢夫人的一些小心眼而已,翻不起什么大浪;王夫人倒好,没看到她有什么话要说。也不知贾赦的原配夫人曾经是不是理过家?反正邢夫人看来是没有过机会理家的;而王夫人早已经就是理家理得精疲力尽了,才找到王凤姐当助手的;王夫人实际上一直就是真正的理家人,王凤姐只是配合她处理一些繁杂的事务而已,真正重量级的事务那还是由王夫人亲自出面的,这主要是指外交方面。
  邢夫人、王夫人,这妯娌俩之间的关系说微妙也有点微妙,但那也只是说邢夫人不是贾赦的原配夫人,而是补房夫人;所以,她在气势上就输于王夫人了,也显得比较尴尬。今后大房、二房之间如果发生争执,邢夫人主动形成、发起的可能性应该比较大,她身上最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因为只有她的内心是最不能平衡的;但是,只要贾老太太还在一天,这弟兄俩就不可能公开对抗。而只要贾老太太还在一天,邢夫人的地位都是非常的尴尬,只有等到贾老太太归西了,邢夫人的出头之日才能真正到来;其实王夫人也一样,只是王夫人的地位、心态要比邢夫人强多了。
  邢夫人好像还对贾琏、王凤姐夫妇不向着自己感到生气,那也只有她才会生气,贾赦会对此生气吗?不可能!因为荣府里这样的安排对于贾赦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那贾琏、王凤姐是谁呀?那是他贾赦的儿子、儿媳妇;整个荣府如此抬举你儿子、儿媳妇,里里外外都是由这夫妇二人直接负责掌管、经营,你还有什么意见?你凭什么还有意见?贾赦那说贾老太太偏心的话根本就不对。
  这个账其实很好算。表面上看现在是二房得宠,大房确实有些被冷落的感觉;但是祖宗的爵位都已经让你袭了,你还不知足吗?就算现在二房得宠一些,那也不过就是为了一个大家庭的团结和睦,也不过就是为了让老太太开心而已,是个场面上的事情。当年王夫人是怎么接手内当家的那不太清楚,可那一定是比邢夫人嫁到贾府的时间更早一些,按情理由王夫人接手也更适合一些;再说了,所谓内当家也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那其实是一份苦差事。而王夫人都早已经退居二线,并引入了大房人士来接班,这基本就等于是二房已经在实际上准备好把家业的管理权平稳有序地转交到大房手中。在整个荣府里,对于内部事务的管理执行的是统一管理、集中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分配制度,不存在两房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所以,大房、二房之间没有什么真正的矛盾;相反,更加体现了一旦拥有了爵位,这一切迟早都一定是你的原则,只要时机一到,立即就可以完整收编。
  大房、二房之间,真正的矛盾是在其各自的下人之间,在管家婆子和丫头们之间,矛盾的根源在于她们各自的自身现实利益的冲突;所谓的大房、二房之争主要是在这里被突出、扩大,被利用;但是,她们更加翻不起大浪!
  假设贾府没有遭遇后来的悲惨打击而仍然是像目前一样的发展下去,等到贾老太太百年之后,荣府可能会是个什么样呢?
  首先,贾赦必定将会以荣府长子、世袭爵位继承人的身份合情合理、理所当然地掌管整个荣府,谁都不能有意见。很大可能,贾赦夫妇将会入住贾政夫妇所居的荣府主居室,那是地位和权威的象征,贾政夫妇没有理由不让位,也许他们会主动让位。那个时候,大观园的女孩子们基本都应该出嫁了,整个荣府里的主人人口一下就会减少很多。本来整个荣府里的内务就一直在贾琏、王凤姐夫妇的手中掌管,到时候他们也仍然会继续他们的工作,不会有什么大变化,唯一的大变化就是邢夫人的权威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加强,贾琏、王凤姐夫妇将会受到邢夫人很大的制约。二房立即彻底搬出荣府的可能性不大,荣府里可能会重新改造,安排二房的新居。但是,再等到一段较长的时期以后,整个二房的人员肯定会彻底离开荣府,这个时间恐怕就看贾娘娘的地位能够维持多久了。
  当年,宁府宁国公的四个儿子身上发生的故事,同样也会在贾赦、贾政两兄弟身上发生。贾宝玉的前途也未必就一定会被看好!贾赦那次对贾环的表扬之语也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楼主发言:3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单看书,是觉得很奇怪。根据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贾府应该也的确是由长子继承大部分家产并世袭了爵位。但是大家要注意,这里的长子是嫡长子。书中贾赦、贾政都是嫡出,爵位也按照规矩由贾赦袭了,二房应该是没有什么可争的了,就算是贾母的那点体已全给了贾政,比起贾赦的袭爵来看,那也只是小事一桩。二房是不应该有争的了。作者却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二房之争,也许是在暗写当时的政治。康熙的嫡长子就是二阿哥,并非大阿哥。康熙立的太子是嫡长子二阿哥。康熙朝的政治风波有大阿哥失宠,二阿哥太子的几次废立等。

  我认为贾府的利益里,除了爵位,还有产业、家长的私房钱等。

  爵位听起来是很重要,但是,如果不是一个很有实权的爵位,油水不很多,只靠奉禄的爵位,实际利益未必有一个大地主的产业的管理权大。

  这个就象,我在医院工作的,是在我们市最大的医院。我们的卫生局长官比我们院长大。但是,实际上,在社会上,我们的院长在社会影响力比卫生局长大多了。医院院长是我们市的社会名流,收入也高,因为现管着上千员工的实事,还是一个有几个亿营业额单位的家长,卫生局长就是公务员。

  所以,我觉得大房二房的竞争,爵位是没什么好争了,但还争很多别的东西,争面子,争产业份额,争家族事务的管理权,争贾母的私房钱。

  及时雨同志和偶像同志的意见我认为都是对的;但是,在那个时代里恐怕也是不全面的,甚至有可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那个时代里,我认为爵位绝不是一个小问题,那和皇权之争就是一个概念,胜者全得,负者全输;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2 楼@住在茫溪河边朋友的后半段是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不必一定要牵扯到皇权斗争,就说贾府就行了。
  曹老先生为什么明知错了却还是故意往错里写?不管是书中还是现实,都没有老二占据主位的道理,瞧瞧贾赦那个位置,多么的窝囊啊?这里面会没有问题?曹老先生这么写法是明显违背了最一般、最普通的创作规律和创作常识的,是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具备的;可是,有谁会认为曹老先生不具备这些常识?我想,没有人会这么认为!那又是为什么呢?明知是错还偏偏就往错里写?这可不是第一次了!!!!!!!!!
  最一般的理解,夺得爵位即可夺得一切,包括夺得全部产业和私房钱;甚至可以直接赶走老二全家。宁府宁国公的长子就是这么做的,否则哪来的宁荣街和宁府外面之说?那些人基本都姓贾!

  @谁谓尔无羊 4楼
  及时雨同志和偶像同志的意见我认为都是对的;但是,在那个时代里恐怕也是不全面的,甚至有可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那个时代里,我认为爵位绝不是一个小问题,那和皇权之争就是一个概念,胜者全得,负者全输;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2 楼 @住在茫溪河边朋友的后半段是我真正 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不必一定要牵扯到......
  这主要是有一个实力的问题。

  娘娘总比贾赦年轻吧。谁会想到娘娘早早死了,让王夫人一枝最大的靠山没了呢。再者,王夫人的哥哥也不是吃素的,也不会坐等自己妹妹被人赶出贾府。

  所以呢,我说二房被赶出贾府是有可能的,可以参照宁府和宁府外面和宁荣街上的情况,但不是很快就会发生的事,也许十年、二十年,那都没什么;关键在于,一旦贾母归西,贾赦必定因为世袭爵位的缘故而执掌贾府,即使娘娘出面那也没用。所以二房的地位不是那么牢靠的,贾宝玉也不是想象中的就是贾府的接班人,贾琏才是真正的接班人,他都接了很长时间的班了,贾宝玉凭什么斗得过贾琏?没有任何理由。
  四大家族没有理由干涉其中任何家族内务的理由!姓王也没用!

  @谁谓尔无羊 6楼
  所以呢,我说二房被赶出贾府是有可能的,可以参照宁府和宁府外面和宁荣街上的情况,但不是很快就会发生的事,也许十年、二十年,那都没什么;关键在于,一旦贾母归西,贾赦必定因为世袭爵位的缘故而执掌贾府,即使娘娘出面那也没用。所以二房的地位不是那么牢靠的,贾宝玉也不是想象中的就是贾府的接班人,贾琏才是真正的接班人,他都接了很长时间的班了,贾宝玉凭什么斗得过贾琏?没有任何理......
  你如果要说“可能”,那么“一切都有可能”那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这在个道理下“二房被赶出贾府是有可能的”当然也是成立的,只是,没什么意义。因为,我同样可以说“大房被赶出贾府是有可能的”,因为贾琏也死了,后来贾赦也死了,嘿嘿。

  兄弟嘛,除了“一起过”,还可以分家,斫产。贾母临死前,让老大、老二把家分了,田产各半,娘娘还在,贾政也还在当官,贾赦敢反对么?

  @偶像的清晨 7楼
  你如果要说“可能”,那么“一切都有可能”那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这在个道理下“二房被赶出贾府是有可能的”当然也是成立的,只是,没什么意义。因为,我同样可以说“大房被赶出贾府是有可能的”,因为贾琏也死了,后来贾赦也死了,嘿嘿。
  兄弟嘛,除了“一起过”,还可以分家,斫产。贾母临死前,让老大、老二把家分了,田产各半,娘娘还在,贾政也还在当官,贾赦敢反对么?
  你所说的这个理由可以考虑,但是前提是必须尊重那个时代最一般的规律,或者说是法则,否则就难以理解了。我之所以没有把它说死了,那就是考虑到了可能会有变数,但是,再怎么变也不会出现根本的改变,不可能超出那个时代的基本法则。
  基于此,再来理解这些问题那就好办了。
  爵位已经肯定是由大房袭了,二房没有任何理由再谈此事,即使贾娘娘出面也没用;所以,二房什么心思都不用想,离开是最终唯一的路。
  退一步考虑,即使贾琏死了,大房不还有一个贾琮嘛?就是邢夫人骂的那个哪里跑出的这个活猴儿;那也是正宗的贾府爵位继承人啊,贾宝玉其实比不过他的,因为贾政本身没有得到世袭爵位,所以一切免谈。
  贾母死前想要分家,难道贾赦就不会采取拖延战术吗?拖死你不是很正常的吗?
  应该可以考虑到贾赦会采取的方法:那就是所有的收入,二房可以按照比例分红,但是产权必须是属于大房的;难道这样的做法不合理吗?贾母可以不同意吗?我觉得贾母只能同意。因为贾母没法剥夺贾赦的爵位,那就什么都不必说了,还说什么呢?时间长了,终有一天分红没有了,难道不正常吗?二房上哪里去告状?有什么理由去告状?

  按说贾赦已经袭了爵位了,相对来说贾政这边没啥爵位了,但贾赦在中秋节说的话,颇有意味。贾赦为什么会说贾环会袭位呢?
  宝玉是二房的继承人,也是贾母的宝贝,贾赦对贾母偏爱二房一直不满,但以那时的礼法,贾赦应该也不敢明的冲撞贾母,抬高贾环,说偏心这类话都是他潜意识中对贾母不满的流露

  楼主能够承认贾老2贾政住正房(荣禧堂),这狠重要的!

  为什么有人一读到红楼梦里贾政哥俩的那个住法,就想到曹家呢?!原因不是狠简单吗?因为当年的曹2和曹1(遗孀)也是这样住的嘛!!!
  因为在一本本属虚构的书中贾赦、贾政弟兄的种种安排不是一般的奇怪,非常的不合情理。

  曹1这个倒霉孩子,应该是贾珠的原型,小说里李纨母子相依为命,表面上与世无争的描写,正是当年曹1死后他的遗孀的写照!

  这曹老先生还就是明知是错却偏偏就还往错里写,还就一次又一次地这么干!为什么呢?那应该就是里面有文章,可是那文章到底是什么呢?不知道!

  书里书外贾府、曹家各位人物身份的对应关系实在是能把人绕糊涂了。

  按说贾赦已经袭了爵位了,相对来说贾政这边没啥爵位了,但贾赦在中秋节说的话,颇有意味。贾赦为什么会说贾环会袭位呢?
  是啊,好奇怪啊,也许可以理解成贾赦也就那么随口一说吧。整个荣府也不过就只有一个爵位,难不成贾赦将来会把自己的爵位传给贾环?不可能的!

  贾政这边没爵位啊,为何说贾环袭爵?难不成贾环还能袭到贾赦的爵位?
  贾赦说此话时哪里想到这个继承顺序问题了,只不过随口一说,暴露了他的内心,贾母不喜欢贾环,他就偏抬高贾环,当然这个“偏”是潜意识的流露,他头脑中应该没有明确要和贾母唱反调的念头。

  我觉得贾环害宝玉的问题倒是好解释,即使没有爵位之说那也可以成立;这哥儿俩基本就属于水火不能相容,贾老太太和王夫人对待赵姨娘母子确实是太不好了,太过份了,不把他们当人看;所以贾环的心里一直就会是想着要复仇的。弄死宝玉当然对贾环有好处,如果还有机会,贾环仍然还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我总觉得大房、二房之间其实并没有原则性的矛盾,不是吗?爵位给你贾赦了,你儿子、儿媳妇如今也是直接管理家族、荣府几乎所有事务了,贾赦还想要什么呢?贾赦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是不是呀?所以我觉得贾赦说贾老太太偏心的话是没有根据的。
  不仅是贾母不关心贾兰的存在,好像就连贾政也不太关心贾兰,那次吃饭都没叫他。如果按照书里讲,那就不对,自己的孙子,贾政应该更加重视、关心才对,所谓的隔代亲嘛!如果按照书外讲,那么贾兰和贾政之间就是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这才通。
  其实,如果从书外讲,贾母应该更亲贾兰才对,因为按你所说,贾兰才是真正的根红苗正,贾兰的血统比贾宝玉正多了。贾兰才是最配得上那个爵位的。
  至于贾赦为什么没有入住正房,恐怕在书里是找不到答案了,答案只能在曹家找,只有曹家的那个答案才是最能圆满说明此事的。怪就怪在,既不让贾赦入住正房,却又将最重要的爵位给了他。
  咱们就这么书里书外的到处乱窜,曹老先生不把人搞得头昏脑胀就绝不罢休。

  @悲情慧慧 13楼
  宝玉是二房的继承人,也是贾母的宝贝,贾赦对贾母偏爱二房一直不满,但以那时的礼法,贾赦应该也不敢明的冲撞贾母,抬高贾环,说偏心这类话都是他潜意识中对贾母不满的流露
  应该有这种可能,我倒觉得那是当时家宴情况下的自由发挥,也就是随口一说而已;可是贾赦为什么要说爵位而不说官位呢?以贾府之力,贾环将来弄个官当当那是没有问题的。贾赦当时是有些炫耀成份吗?也许。这书里到处都是怪话。

  我感觉冒先生 19 楼此说非常在理!
  所以,有时候我就觉得“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对联不是白写的,我们也不能白看。
  小说毕竟是小说,那主要的还是关于世事和人情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该主要从这里下手去解决问题,云蒸雾绕没有用,从最简单的世事和人情入手,我们可能更加会理解、接近于真相。
  贾赦、贾政在书中那古怪的地位,应该就是曹老先生本意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他也刻意隐瞒了一部分,所以我们很难猜到其中真谛;但是,我们的猜测应该离真谛并不远,大差不离,也许这早已经足够了,因为真的知道了一切真相后那倒没意思了,也许还不如现在这样充满想象为好,这也许就是真假虚实之间的意义所在。朦胧美!
  贾母也许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懂得朦胧美的人物!我们真不能小看她,她那也是不平凡的一生总结出的经验;睁一眼、闭一眼,才好生活!
  老太君就是老太君,她是不可能离开的;但是,为了生活、为了平衡,所以,她明知贾兰的血缘更近那也不能过于亲近,明知贾宝玉的血缘稍远,但还是喜欢这个孙子,一切都是为了过日子,贾宝玉还是很可爱的。
  【所以这样一想,她更加疼爱曹2的儿子也不奇怪了,毕竟她要跟曹2一家在府里长久的居住的!】

  @冒魔仙6猫摸先 22楼

  是的,据说当时曹家选择续脉的事情好像还是经过皇帝本人亲自过问才落实的。

  关于大房、二房之事我倒是另有一想。
  真正的争执应该是会发生在二房内部;贾老三说不定哪天真的会废了贾老二。

  贾赦有原妻,但死了。不可能死了就马上续弦。在贾赦原妻死时,协助贾母主理丧事,接管家务,就是必然了。填房来了,王夫人当家已稳固了。况且贾母宠爱二房,王夫人有王家作靠山。

  住荣禧堂。看过一些清朝有民俗资料。说这是当时通行的作法。祖宗创下的基业有权(爵位)有利(家产房产之类的),大儿子袭爵,别的儿子则分利。贾家贾政住正房,贾赦袭官,就是当时通行的平衡方法。

  但贾母死了,那就意味着分家,贾赦不可能只袭官,别的都没有。因此,是要争一争的。

  贾政一支不可能袭官,贾政这一房明显的在走科举中兴路。贾赦的是武职,贾政走文官的路线。文官制约武官是传统,可以想见贾敏嫁了一门多么好的亲事了,对于贾敏来说,嫁林如海绝对是高攀。而黛玉为何比宝钗清高了,人家有本钱的。

  @冒魔仙6猫摸先 22楼
  关于曹1曹2的一些事情,比如俩兄弟接替“江宁织造”这个位置的过程,特别是曹1留下的孤儿寡母在曹2当上“江宁织造”且又住正房所面临的尴尬的局面,等等,这都是我所转述的刘心武的说法,这个,要声明一下的!
  还有关于现实中的曹寅寡妻李氏会更加的疼爱的曹2的儿子的问题,
  这个,似乎不能说是李氏这样做就是太现实了甚至有点势利的!
  因为当时的李氏是“织造府”里的当然而然的女主人,这个身份,......
  以前,在祠堂里正式认了的就是亲的。继的捡的都一样。已过继给别房的儿子,在亲父那里是没有继承权的,只能是亲父额外分一点。

  @谁谓尔无羊 26楼

  我觉得王夫人接手荣府的管理权并不需要倚仗王府的后台。四大家族之间关系再好也必须都要遵守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这应该是肯定的,不需要怀疑,要不然四大家族之间可就不好相处......
  贾母让谁管家,当然考虑这个媳妇的背景和来历,办起事来人家都有底气,不是说干涉内政。

  @冒魔仙6猫摸先 27楼
  笙歌24#的说法,好象跟《红楼梦》的原文也不大符合的
  问题出在宁府里,具体的是贾蔷的问题!
  根据第9回的“贾蔷小传”:
  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
  贾母去世,荣禧堂肯定得归大房,这是不用说的。别的田产房产什么的就按祖宗的规矩分配,政策当然是同为正出,没有袭官的儿子们多分。贾母的私房钱当然是她自己定,别人争不得。

  宁府很明显贾珍已袭了房产和官位,因贾蔷是正派玄孙,贾珍才要抚养他。到他成年,要按他的身份分给他房产,让他自己自立门户。

  你们这两个不讲理的,我算是怕了你们了,反正我也打不过你们;打不过,我跑,还不行吗?你们还要赶尽杀绝吗?我呢,从来就不知道逻辑是什么,我就当巡逻的警察想要通缉我,尽管我并没有犯什么事,但是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的,因为我天生胆小,这歌我也一直就没练好,所以我忐忑。

  女侠,你既然到了我的地界;哈哈,那我就不客气了,请原谅,我要让你知道一下,那麻大烦到底会有多麻烦;老虎不发威,你们都当我是病猫呢吗?嗯?

  贾母让谁管家,当然考虑这个媳妇的背景和来历,办起事来人家都有底气,不是说干涉内政。
  女侠,你也不想想,当时贾母到底有几个儿媳妇?她还能有选择吗?我静心一想,原来我们现在和别国交往执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那就是直接来自于《红楼梦》。善莫大焉!谢谢你,谢谢《红楼梦》。

  贾母去世,荣禧堂肯定得归大房,这是不用说的。别的田产房产什么的就按祖宗的规矩分配,政策当然是同为正出,没有袭官的儿子们多分。贾母的私房钱当然是她自己定,别人争不得。

  宁府很明显贾珍已袭了房产和官位,因贾蔷是正派玄孙,贾珍才要抚养他。到他成年,要按他的身份分给他房产,让他自己自立门户。
  在下不揣愚陋(先打出来的竟然是鱼篓),请你想想。宁国公当年生了四个儿子,如果按照正派玄孙的标准来划分,那么到底该有几房正派玄孙?四房都是;除非他们的妈妈都是赵姨娘。贾珍的同辈宁府人中就该另有三房正派玄孙的后人,他们都是正派玄孙,都和贾蔷一样;OK ?阿迈瑞肯的方言我也就只掌握了这么一点,请谅解!谢谢!
  如果按照你这么一分,那乌庄头到底该有几个领导啦?那宁荣街上岂不到处都是贾氏富人了吗?贾芸又何必去求不是人的舅舅和贾琏、王凤姐夫妇呢?那每年的分红难道不能保证他们丰衣足食吗?嗯?女侠?
  贾母的私房钱到底有多少?贾琏和高鹗续书中所说那也不过就是解了贾府当时的燃眉之急而已。

  这关于逻辑的解释有意思.
  及时雨同志,我都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想要握你的手了!我上梁山一定不会吃亏的!

  回复第16楼,@悲情慧慧

  贾政这边没爵位啊,为何说贾环袭爵?难不成贾环还能袭到贾赦的爵位?
  贾赦说此话时哪里想到这个继承顺序问题了,只不过随口一说,暴露了他的内心,贾母不喜欢贾环,他就偏抬高贾环,当然这个“偏”是潜意识的流露,他头脑中应该没有明确要和贾母唱反调的念头。

  当时的社会,世袭爵位是顶顶重要的事,贾家又是世家,贾赦就算不满贾母偏心,也不可能随口说出将来爵位由贾环袭的话,最多说贾环前途很好,多分些财产之类的。
  贾赦贾政子孙五人,如果给这五人的爵位继承权进行排序,贾环排最后!
  贾琏,贾琮,贾兰,贾宝玉,贾环

  回复第28楼,@笙歌拂衣

  @谁谓尔无羊 26楼

  我觉得王夫人接手荣府的管理权并不需要倚仗王府的后台。四大家族之间关系再好也必须都要遵守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这应该是肯定的,不需要怀疑,要不然四大家族之间可就不好相处......
  贾母让谁管家,当然考虑这个媳妇的背景和来历,办起事来人家都有底气,不是说干涉内政。

  王夫人主要办外交,出席大场面
  比如各个王,公,侯,伯府里的婚丧喜庆,往来吊贺,王夫人出面比邢夫人强多了,王家是世家,王夫人是大小姐出身,往来的家族是几辈子的交情,很多贵妇都粘亲带顾,小时候就认识,人物层次也差不多,说话方便,容易有共同语言
  邢夫人娘家不过是个富有的地主/商人家庭,差远了去了

  这两天忙着送宫花了,把这事都忘了。

  【当时的社会,世袭爵位是顶顶重要的事,贾家又是世家,贾赦就算不满贾母偏心,也不可能随口说出将来爵位由贾环袭的话,最多说贾环前途很好,多分些财产之类的。
  贾赦贾政子孙五人,如果给这五人的爵位继承权进行排序,贾环排最后!
  贾琏,贾琮,贾兰,贾宝玉,贾环】

  35楼此话有理,我也是这么想的,贾宝玉同学的前程未必真的如人们想像的那么美好,也许是不好;就这个继承权的排行就可以看出。

  @冒魔仙6猫摸先 37楼

  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如果贾赦手里握有决定权的话,他有什么理由认为贾母偏心呢?!
  再对照赦、政哥俩,一世袭一住正房的奇怪之处看,显然贾赦是因为某种不满才会觉得贾母偏心的!
  象贾府这样的“官N代”之家,要争的当然就是官位财产了!但是呢,在当时的官本位之下,权和利其实是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归根结底争夺的是官位继承权了
  我就不说其他了,至少现在从红楼梦文本上来看,决定谁当官位继承人的问题上,贾母的话语权,要比贾赦大的多!!这,也是贾赦最不满意的地方。
  冒先生此言有新意,但是贾府对于权利的争夺归根结底应该是对爵位的争夺。
  冒先生对于贾母话语权的表述能不能再详细一些?我觉得,如果从书里看,这可能不成立,但是如果从现实曹家来看,应该就是这么回事;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个突破点!

  @冒魔仙6猫摸先 39楼
  有些事情,应该狠简单的,那就是权和利应该捆绑在一起的,…………
  具体到红楼梦文本的说法,贾政哥俩都还住在荣府里,那么最简单的理由是贾政也是有了功名!
  这是他老子临死前替他争取来的功名!虽然世袭的是贾赦
  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个,使的他贾政住了正房!因为他老爹喜欢他!生前他老爹就让他住在正房服侍自己,咽气前也可能遗命他贾政住正房!!
  而贾母呢,也因此喜欢上了宝玉~~......
  我始终认为冒先生的话有理。
  只是单纯放到小说里的话那就不正常了,因为小说里的安排就是不符合常理的,而现实中曹家的事却就是这样。
  我觉得也许就只能这么理解了。
  我更在想,那曹老先生到底因此想要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其实答案我们恐怕早就知道了,只是没法让大家相信!

  及时雨同志和偶像同志的意见我认为都是对的;但是,在那个时代里恐怕也是不全面的,甚至有可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那个时代里,我认为爵位绝不是一个小问题,那和皇权之争就是一个概念,胜者全得,负者全输;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2 楼@住在茫溪河边朋友的后半段是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不必一定要牵扯到皇权斗争,就说贾府就行了。......
  爵位绝不等于皇权之争!皇权有生杀予夺之权,而无实权的爵位只不过领一份俸禄!参照毛三将军!还有上面有人说继承爵位就继承绝大部分财产,也不是这样的。古代的继承分为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身份继承一般是嫡长子继承,而财产是兄弟均分,未出嫁的女儿也能得到一份保留的嫁妆的

  爵位绝不等于皇权之争!皇权有生杀予夺之权,而无实权的爵位只不过领一份俸禄!参照毛三将军!还有上面有人说继承爵位就继承绝大部分财产,也不是这样的。古代的继承分为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身份继承一般是嫡长子继承,而财产是兄弟均分,未出嫁的女儿也能得到一份保留的嫁妆的
  所以呢,这么一分析,这就是曹老先生故意留下的一个破绽,他不仅故意留下了这个破绽,他还直接就给了我们一个可以直接看出这个破绽的参照物。荣府里的爵位问题、哥俩的居住地点问题就是明显的破绽,它们的参照物就是宁府里的世袭安排问题。
  宁国公当年有四个儿子,最终继承宁府世袭的是老大一脉,其他三房都不在宁府里居住了。
  无论如何,爵位只有一个,只能由一个人继承,但是财产是巨量的,可以大家共占;可是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
  以现在房产权为例就可以明确解释这个问题了。
  宁府里的房产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整体,房契只有一张,它一定只在爵位继承人那里保存,其他人没有;其他人可以长期居住,但是说不定哪天闹矛盾了,拥有房契的人就可以直接要求没有房契的人搬出去。
  庄园、地租也一样,所有权都属于爵位继承人,其他人可以共享利益;但是同样会有一天,爵位继承人可以不再给其他人分配利益而自己独享。
  这种事没法打官司,没有爵位的人最终只能退出。

  乌庄头送来的年货从现象上看,贾珍作为族长也确实把这些年货在全族里分配了,也可以算是全族共享了大家共同的利益;但是,其中最大部分、绝大部分的利益肯定是由贾珍自己独享了。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怎么你们都那么相信赦老那句要让贾环袭爵的话啊?我倒觉得,赦老是在试探政老是否有抢夺爵位的意思。

  看贾府的情状,家是不会分的。但是只有一家人可以管理这份财产,其它人只能捡点漏沟水解决温饱罢了。象什么贾芹、贾蔷、贾芸、贾代善之类就是祖上没轮到管理权的人。

  @爱吃李子 45楼
  怎么你们都那么相信赦老那句要让贾环袭爵的话啊?我倒觉得,赦老是在试探政老是否有抢夺爵位的意思。
  除非贾政杀了贾赦,否则二房不可能得到爵位,即使贾政杀了贾赦二房也不可能得到爵位,因为大房中贾赦之后还有贾琏、贾琮。
  贾政要是真的把他们都杀了,那就可以了,但是那是办不到的事;如果真的办到了,那么贾政也就完了。杀人岂是儿戏?
  试探之说好像也有点意思,可是应该没有多少真正的意义。

  @谁谓尔无羊 47楼
  除非贾政杀了贾赦,否则二房不可能得到爵位,即使贾政杀了贾赦二房也不可能得到爵位,因为大房中贾赦之后还有贾琏、贾琮。
  贾政要是真的把他们都杀了,那就可以了,但是那是办不到的事;如果真的办到了,那么贾政也就完了。杀人岂是儿戏?
  试探之说好像也有点意思,可是应该没有多少真正的意义。
  你知道曹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又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爱吃李子 48楼
  你知道曹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又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那不还有李世民吗?要是如此解释下去那答案可就无边无际了。不能这样解释哦!皇家和贾家的性质毕竟还是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的!

  @谁谓尔无羊 49楼
  那不还有李世民吗?要是如此解释下去那答案可就无边无际了。不能这样解释哦!皇家和贾家的性质毕竟还是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的!
  包括你说的李世民,他们的位子可都是别人“让”的。真把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当回事,你就傻了。

  难得一见的好帖,先顶了主贴再慢慢看回帖

  怎么又不红脸又不推荐?本版版主也太偏好风花雪月和绮丽文字了,对这种扎扎实实看到曹雪芹富丽文字背后真实的人生的帖子缺乏认识和品鉴,不好,很不好

  贾政这边没爵位啊,为何说贾环袭爵?难不成贾环还能袭到贾赦的爵位?
  贾赦并没有说过“贾环袭爵”。贾赦只是说贾环“长大就有官做”。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你52、53楼的六点看法很有意义,令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对照着仔细想想,觉得总的来说,要回答你的问题那就是要说明三点关键之处。
  1 贾赦的居所究竟真的是独立于荣府之外,还是仍然属于荣府范围?
  2 贾赦、贾政弟兄俩此时究竟有没有分家?贾赦和贾政在经济上是不是各自独立?
  3 书中这种弟兄俩的角色安排不符合实际生活的常识。

  第一个问题,我感觉贾赦的居所虽然是单开门独开户的游离于荣府之侧,但是好像并没有因此独立于荣府之外,应该仍在荣府范围之内。
  第二个问题,这弟兄俩此时究竟有没有分家,一时不太容易说清楚;但是有一点,整个荣府里有一个所谓的“宫中”之处,那就是荣府总账房之意。这个总账房就是用来集中管理整个荣府经济运行的,如果这弟兄俩真的分家了,那么贾赦一房应该就不可以参与其中的管理,但是贾琏、王凤姐夫妇已经参与整个荣府的管理很长时间,这样看,大房、二房并没有在经济上分家。
  荣府里有好几个大总管,可是贾赦处没有这样的角色,只有陪房之类。说明这弟兄俩可能并没有分家。
  第三个问题很容易解释,这样的角色安排确实是不符合常理。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你52、53楼的六点看法很有意义,令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对照着仔细想想,觉得总的来说,要回答你的问题那就是要说明三点关键之处。
  1 贾赦的居所究竟真的是独立于荣府之外,还是仍然属于荣府范围?
  2 贾赦、贾政弟兄俩此时究竟有没有分家?贾赦和贾政在经济上是不是各自独立?
  3 书中这种弟兄俩的角色安排不符合实际生活的常识。
  1,贾赦住处就在荣国府内,这个是肯定的。不是“游离于之侧”,而就是荣国府的东部,而中西部则为贾政贾母之地。

  这种格局形成,我猜想是因为:贾赦长大成家之时,需要单门独户。而此时弟弟尚未成年,还跟着尚在的父母生活。贾代善自然仍居主堂,长子则移居东面,把花园隔出一部分,并只留正门进出,等于独门独户隔出来了。待到贾代善去世,则主堂空出,归贾母分配,就顺势让此时成亲的贾政居住使用了。贾母也没必要再让贾政独立隔出去。
  至于贾府的财政大权,本质上还是属于贾母的,贾母与幼子贾政同住,自然让王夫人来主持家务比较合适。并竟贾赦一房的事务比较独立,与贾母日常生活已经脱离。

  无羊说的总账房,似乎叫“官中”,不叫“宫中”,可能笔误了。
  因为在外人看来,贾府还是贾母在当家,没有分家区别的。所以一应的社交应酬,都是以贾府整体为一单位来执行。所以贾母这一董事长任用了王夫人为总裁,而王夫人又聘了王熙凤为ceo。这是贾府的整体事务,既不是贾政也不是贾赦的事务。贾府事务不能认为是(贾赦+贾政)的。实际上贾政贾赦的个人事务,是自主管理的。但财务则统一。
  这点我与楼上无羊意见应该差不多。

  第三点,我觉得不是普遍现象,但也没有不符常理。一家子,往往并非长子就一定占尽优势。那样家庭很难平衡。

  回到主贴,大房二房争什么?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否则,光看见两房之争,却不知就里,无疑是不够的。
  主贴说的“大房、二房之间,真正的矛盾是在其各自的下人之间,在管家婆子和丫头们之间,矛盾的根源在于她们各自的自身现实利益的冲突;所谓的大房、二房之争主要是在这里被突出、扩大,被利用;但是,她们更加翻不起大浪!”这个很赞同,很一针见血。
  但是否真的翻不起大浪呢?是否贾母百年之后就顺理成章解决了呢?
  袭爵不再是问题了。实际上,贾赦是最后一代袭爵的人。此后玉字辈和草字辈都要自谋功名。而即使贾政和贾赦都成年了,贾赦和贾政也没有分家。实际上,贾府这块府邸,不可能会把贾政一支赶出去的。贾赦,包括下一代的贾琏,也不可能把弟弟和堂弟们赶出去另立门户。即使子孙繁衍,也只会仍在原有住宅里细分,人均住宅面积变小而已。甚至住宅格局仍不会变动,贾赦一房不可能把荣禧堂抢回来,把贾政一房逼到小角落里去。当然,这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发生大“政变”,则不论。但皇宫可以政变,官宦之家几乎不可能。因为有外头舆论和皇权盯着呢。贾赦一房敢如此做,不孝的罪名杠杠的,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贾赦贾政再不和,邢夫人再对王夫人不满,也不会闹团灭。但是,会夺权!
  夺什么权?贾府管理大权。
  管理,意味着掌管经济命脉,意味着分配经济资源和权力资源的优势。
  对邢夫人贾赦来说,夺管理权的经济意义不大,但对其下人则大不同。下人会利用他们更在乎的“荣誉”问题,挑拨其夺权。此后王熙凤被夺权,就与邢夫人有关。而之后则不知为谁上位了。但无疑,继任者的能力肯定远逊于凤姐,而导致贾府连维系的可能性都没了。

  1 贾赦居所属于荣府范围内,这应该就没有什么异议了。
  你说的形成原因也合情理。至于荣府财政大权属于贾母可能不对,我国古代妇女讲究三从四德,贾母也不会例外。

  2 荣府总账房叫“官中”还是叫“宫中”,可能是我笔误了。

  3 我国的传统,不管是家业还是绝技,历来都是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即使到了近代仍然如此,即使到了现在,这个观念也没有完全消失。武林中人都懂这个意思,大师兄的意义可不是闹着玩的!
  因此,贾赦、贾政的身份、地位安排就是非常古怪的。其实这个问题只要参照宁府的几代人就可以明白了。

  至于荣府在贾母百年之后会是什么格局,仍然可以参照宁府的例子。一山容不得二虎,兄弟也一样,因为这是在那个年代,所以必须要遵守那个年代的规则。
  当然那也不是说贾赦就一定会赶走贾政,总是要有一个漫长过程的,而结果就是这样的,这是那个年代的惯例。
  荣府里的经济管理大权其实几年前就已经平稳过渡到大房手中了,那就是贾琏、王凤姐在实际全面理家。二房里没有接班人可以接管这个工作,探春迟早要出嫁,贾宝玉不是那块料,贾环、贾兰更不可能,他们根本就不是贾琏、王凤姐的对手。再说大房手中还握有王牌。
  我感觉荣府选择贾琏、王凤姐来管家,实际上就是把管理权交给大房了;如果贾珠在说不定还会有一些变化,但是没有那种可能性了。
  表面上看贾赦、邢夫人对贾琏、王凤姐夫妇不满,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却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属于大房。
  大房里其实并没有几个下人,其能量、能力也都不足为虑,仍然是需要贾琏、王凤姐才能做好此事的。
  真到那时,我觉得贾赦不必去抢荣禧堂,倒是贾政会主动让出荣禧堂。
  而更关键的在于即使保持弟兄俩居所的不变也可以,只要办公地点变了就行,董事长办公室改为贾赦住所就行。

  1 贾赦居所属于荣府范围内,这应该就没有什么异议了。
  你说的形成原因也合情理。至于荣府财政大权属于贾母可能不对,我国古代妇女讲究三从四德,贾母也不会例外。

  2 荣府总账房叫“官中”还是叫“宫中”,可能是我笔误了。

  3 我国的传统,不管是家业还是绝技,历来都是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即使到了近代仍然如此,即使到了现在,这个观念也没有完全消失。武林中人都懂这个意思,大师兄的意义可不是闹着玩的!
  因此,贾赦、贾政的身份、地位安排就是非常古怪的。其实这个问题只要参照宁府的几代人就可以明白了。

  至于荣府在贾母百年之后会是什么格局,仍然可以参照宁府的例子。一山容不得二虎,兄弟也一样,因为这是在那个年代,所以必须要遵守那个年代的规则。
  当然那也不是说贾赦就一定会赶走贾政,总是要有一个漫长过程的,而结果就是这样的,这是那个年代的惯例。
  荣府里的经济管理大权其实几年前就已经平稳过渡到大房手中了,那就是贾琏、王凤姐在实际全面理家。二房里没有接班人可以接管这个工作,探春迟早要出嫁,贾宝玉不是那块料,贾环、贾兰更不可能,他们根本就不是贾琏、王凤姐的对手。再说大房手中还握有王牌。
  我感觉荣府选择贾琏、王凤姐来管家,实际上就是把管理权交给大房了;如果贾珠在说不定还会有一些变化,但是没有那种可能性了。
  表面上看贾赦、邢夫人对贾琏、王凤姐夫妇不满,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却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属于大房。
  大房里其实并没有几个下人,其能量、能力也都不足为虑,仍然是需要贾琏、王凤姐才能做好此事的。
  真到那时,我觉得贾赦不必去抢荣禧堂,倒是贾政会主动让出荣禧堂。
  而更关键的在于即使保持弟兄俩居所的不变也可以,只要办公地点变了就行,董事长办公室改为贾赦住所就行。
  1,三从四德从来都有例外。呵呵。因为还有孝这个东东在。焦仲卿之母如何逼死儿子的?武则天慈禧怎么压制下面几代君王的?贾府的大礼节,都是贾母在接待,何曾躲到儿子们身后默默无声了?人家也是诰命夫人呢。
  3,宁国公有四个儿子,估计不好分,所以只留了长子继承府邸了。不过这也是猜想。具体情形如何不得而知。至于传长不传幼的神马技艺,那跟家业无关。至于武林中人的说法就更搞笑了,那都是民间臆造出来的,你还真相信啊?

  现在荣府是贾琏和凤姐在管家,这与什么过渡到大房二房毫无关系。仅仅因为是:他们是此时的合适人选。
  因为玉字辈在长大,将来要接管家族,所以慢慢培养这一代年轻人管理家业。而此时成年的荣国府公子只有贾琏一个,其他人要么已死,要么未成年。但也就是当了经理而已。实权还在贾赦贾政手里。但他们兄弟也没有分得那么细。遇到家庭大事,都是一起商议来办的,没有什么谁压倒谁的说法,也没有一个什么终极总裁的。(实际上,由于荣宁两府绑在一起,所以一般大事也跟宁府相关,所以是跟贾珍三人一起决策)将来宝玉长大了,必定与贾赦兄弟差不多,同贾琏一起来分管家业。因此贾琏此时谈不上什么代表长房,只是代表荣府。实际上,冷子兴都说过,这时候的日常管家事务,是在贾政王夫人手里。贾琏是住在叔叔家,替叔叔婶娘帮忙理家的。
  王熙凤也一样是如此。因为也有才能,就分担了丈夫贾琏的部分工作。尤其是内眷的事务,比如府邸里下人的月钱啊。这样逐渐王夫人就放手大多转给王熙凤了。而外面的部分官场交际,本由贾政来做的,则由贾琏替代。但权限不多,因为很多场合还是得贾政们直接出场和处理的。

  因此,总结了这么说吧:此时是贾政王夫人代表贾府管理内务;而下一代是贾琏王熙凤暂时替贾政王夫人当经理。
  即使贾母仙逝,只要她遗命继续让贾政来管理贾府,贾赦就没得话说,只能维持原样。
  等到下一代,就看能力了。如果宝玉为官做宰的,社会地位高于贾琏,则宝玉成为荣府支柱,贾琏就是一个管家罢了。如果宝玉仍在里头混,那么王夫人则会让宝玉与贾琏一同管家。然后内务是宝二奶奶。凤姐多病多灾的,很快权力就会落到王夫人重点扶持的宝二奶奶手里,只有她不太草包。

  如果元春、王夫人家的势力完全没落了,你说的分家局面才会发生。那也要是好几代以后的事情了。不要说邢夫人,连宝玉都未必能看到。你说邢夫人们当然要着急了啊。。。呵呵

  @北小鬼道 58楼

  1 事实上任何事情都会有特例,而我们分析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就只能按照普遍情况去考虑了,否则无论怎么分析都会找到一个特例来否定,从而使分析变得没有意义。 
  三从四德好像是朱熹之后出现的制约中国妇女的桎梏,《红楼梦》时期的妇女当然也不能例外,贾母也不会例外。
  至于诰命夫人,那应该不是一种实质性的爵位、官职,而是当时妇女因为自家男子在朝廷中的高级地位而获得的一种尊称和头衔,但那是一个虚的头衔,大多是属于礼仪性质的。贾母和王夫人的诰命夫人头衔也就是用于朝廷礼仪方面。
  3 宁府几代人的传承是遵循了长子继承爵位传统的,贾敬、贾珍一脉就是当年宁国公长子一脉的后人。
  有一个很现实的东西,任何财物都可以分割,但是整个府邸的建筑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宁府里住的就只是宁国公长子一脉的后人,其他子女的后人都不能居住在内。贾芸所谓廊上二爷的称呼应该就是这么来的。
  武林传说虽然是玩笑,但是掌门的接班人不出意外那一定是大师兄,比如令狐冲,只是令狐冲确实出了意外。
  接任掌门的人一定会得到掌门信物,还有独门秘籍,这是其他人不能得到的。这虽然隔行了,但是不隔理。
  贾赦作为长子得到了爵位,那就是最好的说明。

  @北小鬼道 58楼
  1 事实上任何事情都会有特例,而我们分析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就只能按照普遍情况去考虑了,否则无论怎么分析都会找到一个特例来否定,从而使分析变得没有意义。
  三从四德好像是朱熹之后出现的制约中国妇女的桎梏,《红楼梦》时期的妇女当然也不能例外,贾母也不会例外。
  至于诰命夫人,那应该不是一种实质性的爵位、官职,而是当时妇女因为自家男子在朝廷中的高级地位而获得的一种尊称和头衔......
  1,问题是:贾府就是“特例”啊。。(当然更可能相反,贾府是普遍例子,那些书面上的夫死随子才是从未落实的特例)白乌鸦是特例,但你总不能面对这一只白乌鸦说它应该是黑的,因为你只考虑普遍情况?哈
  小说你又不是没读过?贾母吼一吼,贾政抖三抖,贾赦忙缩头。大家一切都围绕着老祖宗。这种情况,你居然能说不是贾母在把持贾府实权?

  3,贾芸不是荣宁二公的子孙。不过是族人。书上没说是宁府子孙哦。族人都住在两府外围的房子中,所以称廊上的二爷。
  爵位是只能长子继承,但财产则是平分的。这你不至于不知道吧?
  至于武林规矩拜托就别拿来当论证了好不好,那东西是虚构的。就跟你拿金庸小说来跟我论证中国功夫里能“运气伤人”。。。

  个人认为贾母的权威仅仅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在于晚辈对长辈的尊敬。贾母吼一吼,不仅贾政贾赦要抖三抖,贾珍也一样,难道宁国府的实权也在贾母手中?
  但荣府的实权,看去既不在贾政手,也不在贾赦手,更不在两夫人手。所以,在贾母手的可能性最大。贾珍虽然敬畏贾母,但贾母是管不了贾珍的,也实际上没管过。而对两儿子不同。

  我这样说就是证明你前面说贾母掌握实权的论据不对吗,你现在说“看去既不在贾政手,也不在贾赦手,更不在两夫人手。所以,在贾母手的可能性最大”,愿闻其详。
  还有,我感觉大家怎么对我提出的凤姐和平儿的话没有反应。
  平儿凤姐对话,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但还没想通。或许可以解释成:其实现在总裁是王夫人,王熙凤只是临时总经理而已,将来依然要卸任。不是说回贾赦处去管家。因为只有一个家需要管家:那是贾府。没有贾赦家或贾政家之分。他们只是同一个公司的不同部门,没有独立出来。

  实权在贾母手,这也是我个人读书印象罢了。比如查赌,是贾母拍板的。比如王熙凤,一心奉承的就是贾母,而不是王夫人。如果不是贾母为掌权者,她岂不搞错对象了?我觉得贾母就是一董事长,不用干具体活。所以不能从干活角度来判断。

  我的理解,贾母的权威是因为她是荣府主人贾政的妈,王夫人的权威是因为她是贾政的妻子,当时这种贵族家庭里儿媳妇在婆婆面前的地位就不用我说了。凤姐和王夫人的关系也不用她去特别的奉承了。
  其实书中就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来说明贾母也必须要尊重贾政的权力,因为就算是一家人,根据具体事情情况的不同也要区别对待,而不能笼统理解。男主外女主内。
  贾政把贾宝玉打得半死,贾母就出面了,贾政不得不听贾母的意见,因为再打下去那就死了。
  而贾政要求贾宝玉读书、会客,贾母是没有理由反对的,贾母也从来没有正面反对过,只是提醒贾政不要对贾宝玉太严格而已。
  贾母的权威也就是指她在贾府内部的权威,是亲情的范围;贾赦、贾政的权威更多的是关系到贾府兴衰的方面。二者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情。

  【3.第55回中,平儿和凤姐的话。提到在不节俭就快赔尽了,而且还有几个姑娘、小爷的婚事这些大事没办呢,看凤姐的原话“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
  4.第61回中,平儿劝凤姐的话:“何苦来操这心……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究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

  3 这里面有些话我觉得比较奇怪,勉强理解一些吧。
  凤姐说贾宝玉和迎春的婚事都不会用到官中的钱。我没懂,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剩下的两三个倒是可以每人一万银子,贾环三千两就可以打发了?剩下的两三个会是谁呢?

  4 这里的“这屋”“那屋”,其实不就是大房、二房的意思嘛?

  我的理解,贾母的权威是因为她是荣府主人贾政的妈,王夫人的权威是因为她是贾政的妻子,当时这种贵族家庭里儿媳妇在婆婆面前的地位就不用我说了。凤姐和王夫人的关系也不用她去特别的奉承了。
  其实书中就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来说明贾母也必须要尊重贾政的权力,因为就算是一家人,根据具体事情情况的不同也要区别对待,而不能笼统理解。男主外女主内。
  贾政把贾宝玉打得半死,贾母就出面了,贾政不得不听贾母的意见,因为再打下去那就死了。
  而贾政要求贾宝玉读书、会客,贾母是没有理由反对的,贾母也从来没有正面反对过,只是提醒贾政不要对贾宝玉太严格而已。
  贾母的权威也就是指她在贾府内部的权威,是......
  呵呵,还是来这个帖子讨论有意思,都是平和地讨论具体问题,而不是口水仗。。。

  实权方面其实争论在谁手里,是个伪命题了。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柄,在某些方面。而真正的大权,实际上在于制度上,或者说一整套的旧有体制和管理班子上,而不是某个具体领导。无论贾母还是贾政贾赦,都是按着这个体制走的。
  当然,因为贾母王夫人在体制里是自然的权威,本身就获益很多,不用去贪去受贿。而凤经理则需要主动利用体制漏洞捞钱。但她表明上很爽,但也在权力漩涡中心,受到的压力更大。上下左右都会暗算她:上有邢夫人牵制,王夫人疏远;下有下人使绊子,左有尤氏添仇恨,右有李纨不作为。更有丈夫贾琏闹生分。权力使得她享受到快乐,但也使她众叛亲离,下场凄凉。

  其他内容,我另发主帖了。就不在这里跟了,抱歉。

  中国两千年封建时期人治大于法治的认识是没有问题的,但即使那个时期,各朝各代表面上还是有国法、家法的,还有伦理。问题在于要能够合理运用,即便是篡逆那也要能够拿出表面上的文章来才行。
  试想荣府里,二房要想夺得大房的爵位那他们该做到怎样才行呢?首先是要杀了贾赦,那可不是容易的事,贾赦可是朝廷命官,谋杀朝廷命官可不是儿戏。
  即使杀了贾赦,二房也得不到爵位,因为贾赦的那个爵位只会传给其子贾琏,而不可能旁落到二房,即使再杀了贾琏,大房还有贾琮;所以,二房谋杀大房就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行动一定会败露的。

  小说里,贾母视贾兰为空气,也就不难理解了
  书里完全自圆其说,没必要拉扯上原型。何况是否这个原型还是猜测的呢。
  1,隔代疼爱是正常现象,贾母喜欢孙子,贾政也喜欢孙子,这不正常吗?
  2,贾母喜欢活泼可爱的,乖巧伶俐的孩子。只有宝玉是,贾环贾兰都不是。贾母何止忽视贾兰?贾环也是亲孙子啊,不也视为空气吗?
  3,贾母的疼爱资源是有限的。比如黛玉来了,三春就退后了,宝贝就只有宝黛二人。
  4,宝玉受疼爱是有原因的:像爷爷,受期待。

  有这么多的文本理由,足够解释了。原型说反而显得牵强得很。

  3 这里面有些话我觉得比较奇怪,勉强理解一些吧。
  凤姐说贾宝玉和迎春的婚事都不会用到官中的钱。我没懂,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剩下的两三个倒是可以每人一万银子,贾环三千两就可以打发了?剩下的两三个会是谁呢?
  4 这里的“这屋”“那屋”,其实不就是大房、二房的意思嘛?
  凤姐的意思是宝玉娶亲可以用官中的钱,但最终不会用,因为贾母会出钱。明确提出迎春不能用,贾环可以用。探春可以用我想可以看出来吧,不然提到迎春也要提到探春。当然你可以说凤姐也没有提贾琮不可以用。但贾赦这边的迎春出嫁不能用官中的钱,但贾政这边的宝玉和贾环娶亲,探春出嫁可以用官中的钱已经说明问题了。
  关于剩下的两三个,我认为有探春出嫁,贾兰娶亲,贾母的丧事。探春和贾兰为什么会比贾环多那么多我也......
  凤姐和贾琏是替二房理家,这个是比较明确的。
  不清楚的是:二房的事务为何包括整个贾府事务,而不单单是二房内部事务?
  比如72回,贾琏就说贾母寿宴啊元妃重阳礼啊等等支出。这个难道只是二房部分的?
  如果只是二房部分的,我就奇怪了。大房邢夫人自己管理,她也不善管理吧?贾赦又花天酒地,够花吗?二房尚且寅吃卯粮,大房反而看去毫无问题?这不合理吧?如果凤姐贾琏此时管理的是贾府公共事务,那才说得通。
  而且从大观园的人员来看,大房二房的人是混杂着用的。都属于凤姐管辖之下。如果凤姐只管二房,这个又不合理了。

  除非这样解释:王夫人不单管理自己二房的内部事务,同时还管理贾府的公共事务。而且,公共事务其实比各房事务重要得多,也繁杂的多。各房内部其实没多少事务。比如月钱,都是统一发放的。比如买办,也好像没分哪房单独聘请的。
  那么,大房二房并没分。而且,贾母没死,按道理是不会分家的。

  总之很混乱很自相矛盾啊。

  3 这里面有些话我觉得比较奇怪,勉强理解一些吧。
  凤姐说贾宝玉和迎春的婚事都不会用到官中的钱。我没懂,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剩下的两三个倒是可以每人一万银子,贾环三千两就可以打发了?剩下的两三个会是谁呢?
  剩下三四个,我确实也数不出来。满打满算,也就探春惜春跟贾兰贾琮。但后文又从未提及贾琮,这人像后加的。而且惜春好像也不用荣府出吧。

  平儿说的“还有两三个小爷”我也觉得奇怪。明明有四位嘛。是不算贾兰呢还是不算贾琮?
  贾环是庶出,而且娶亲会比嫁妆少吧?(不是说女儿是赔本买卖嘛)所以比起来就少多了。

  中国两千年封建时期人治大于法治的认识是没有问题的,但即使那个时期,各朝各代表面上还是有国法、家法的,还有伦理。问题在于要能够合理运用,即便是篡逆那也要能够拿出表面上的文章来才行。
  试想荣府里,二房要想夺得大房的爵位那他们该做到怎样才行呢?首先是要杀了贾赦,那可不是容易的事,贾赦可是朝廷命官,谋杀朝廷命官可不是儿戏。
  即使杀了贾赦,二房也得不到爵位,因为贾赦的那个爵位......
  贾赦是最后一代承爵者。贾琏已经没了。
  爵位这东西,就跟节日皇宫的赐礼一样,体面中看不中用。为了这无用的爵位去谋杀兄弟,代价和风险也太大了吧?有必要吗?
  如果是第一二代的爵位也罢了,最后一代的爵位已经很小了,鸡肋般的,谁在意哦?贾赦也从来没有因为这个爵位在家里就享受到过什么特权。也没在外面比贾政更让人另眼相待。所以就甭把爵位挂着嘴上讨论来讨论去啦。

  中国两千年封建时期人治大于法治的认识是没有问题的,但即使那个时期,各朝各代表面上还是有国法、家法的,还有伦理。问题在于要能够合理运用,即便是篡逆那也要能够拿出表面上的文章来才行。
  试想荣府里,二房要想夺得大房的爵位那他们该做到怎样才行呢?首先是要杀了贾赦,那可不是容易的事,贾赦可是朝廷命官,谋杀朝廷命官可不是儿戏。
  即使杀了贾赦,二房也得不到爵位,因为贾赦的那个爵位......
  不过单纯讨论这问题的话,无羊的说法我认为不对。
  长子死了,爵位自然落到了次子身上。因为这时候他变成现存的长子了。
  而长子之子,就隔了一代。不能直接继承的。
  所以贾赦要死了,爵位应该应该是落到贾政身上。

  不过。。。。。这只能发生在年轻时。贾赦尚未袭爵就夭折了,或者刚袭爵不久就挂掉。
  到了后来一大把年龄了,死了就死了。爵位就从此空了。弟弟是不可能承接的。而是儿子承接。但贾赦是最后一代,所以儿子也没啥可接了。

  如果没有意外,作为荣府“玉”字辈第一人选的宝玉,世袭是没有问题的~~~~~
  怎么得出的结论?推论过程?
  林家多延一代,不等于贾家会如此。贾家如此,那也是延到了贾琏身上。。一点也看不出宝玉为何是没问题的。。

  古代的爵位和官位是两个概念。

  简单来讲,自汉代以后,爵位相当于终身福利待遇,而官职就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有了爵位就等于一份终身饭票,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继承的那种。拥有爵位者,每年都会由国家财政支出一份钱粮,并且还拥有自己的封邑。唐代之前贵族的封邑就等于他们的私人王国,其后虽然个人封邑的权力减少,但依然有着非常大的话语权,封邑的收入以及居住于其上的农民归属贵族所有。同时,拥有爵位还等于政治、经济、人脉方面的巨大优势,明清两代的禁卫军以及皇宫内侍卫,大多是从勋贵后代当中选取的,领兵出征优先考虑勋贵后裔,官职人选也是勋贵们占有优先权。最后,历朝历代的勋贵们往往都很团结,在主要利益方面他们是非常一致对外的,因此,拥有爵位也就等于有了加入这个集体的资格,此后的路也就一片坦途了。

  可以这么说,爵位=社会地位+终身饭票+人脉关系+造福后代。
  这是我搜索到的关于爵位的意义和作用的较为满意的答案。
  如果可以以此为准,那么贾赦就是荣府真正的主人,贾政就不是了。事实上宁府几代人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所以我觉得二房的前景不太妙。

  公 ,侯.伯,子,男
  按照瓷器国的惯例可知,侯爵是低于公爵的~~~~~~
  当然了,林如海的身份是科第出身,“巡盐御史”了,跟贾家,基本上是对等的,
  这个问题,在这,没有争论的必要了!!!
  住正房,不等于袭爵。
  w有五级的话,那贾蓉有没爵位?贾琏爵位是什么?找出小说哪里写了?

  而且你的引文里明明写了 只封袭三世。这个应该是成规吧?

  古代的爵位和官位是两个概念。
  简单来讲,自汉代以后,爵位相当于终身福利待遇,而官职就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有了爵位就等于一份终身饭票,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继承的那种。拥有爵位者,每年都会由国家财政支出一份钱粮,并且还拥有自己的封邑。唐代之前贵族的封邑就等于他们的私人王国,其后虽然个人封邑的权力减少,但依然有着非常大的话语权,封邑的收入以及居住于其上的农民归属贵族所有。同时,拥有爵位还等于政治、经济、人脉方面的巨大优势,明清两代的禁卫军以及皇宫内侍卫,大多是从勋贵后代当中选取的,领兵出征优先考虑勋贵后裔,官职人选也是勋贵们占有优先权。最后,历朝历代的勋贵们往往都很团结,在主要利益方面他们是非常一致对外的,因此,拥有爵位也就等于有了加入这个集体的资格,此后的路也就一片坦途了。
  可以这么说,爵位=社会地位+终身饭票+人脉关系+造福后代。
  这是我搜索到的关于爵位的意义和作用的较为满意的答案。
  如果可以以此为准,那么贾赦就是荣府真正的主人,贾政就不是了。事实上宁府几代人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所以我觉得二房的前景不太妙。
  你这个,让人苦笑不得啊。。。
  这个只能对外比较的,比如有爵位的贾府跟爵位低的其他家比较而言。而不能贾府内部比较。贾赦的人脉资源应该比不过贾政的。如果贾政善于经营的话,那就更不如了。贾赦的爵位的效能,实际上已经被贾府共享了。人脉,还得看官场结缘。
  至于饭票?哈,就皇家那点爵位赏赐,哪够一个大家庭开销?主要还是靠田产。爵位的收入,那就跟公务员的工资一样,光靠这个会穷死(尤其过去)。不靠灰色收入怎么可能发财?
  二房有皇妃,有王家的姻亲,有当官的,哪点都比大房强。大房不妙才对。说反了吧?

  你没有想明白,贾府几十年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豪华生活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爵位。是爵位带来了贾府庞大的封邑,是封邑里的产出支撑了贾府百年的繁华。想起乌庄头了吗?想起整个贾府十几处这样的庄园了吗?想起整个贾府更多、更庞大的田地、商号之类的收益了吗?
  官职本身的俸禄是有限的,和爵位的收入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现在爵位在贾赦名下,那么这些收益其实也就都在贾赦名下,因为这些收益都是爵位带来的。
  最简单、最直观的比方:贾赦拥有荣府整个的产权,贾政只拥有居住权。所有产业,贾政可以参与分红,但是最终决定权在贾赦手中。假如有一天贾赦不愿再给贾政分红了,那么贾政就该离开了。宁府就是例子。
  贾珍每年都给全族分红的,比如乌庄头带来的东西,但是其中绝大部分其实都早被贾珍占据了,谁都没法反对。

  你没有想明白,贾府几十年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豪华生活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爵位。是爵位带来了贾府庞大的封邑,是封邑里的产出支撑了贾府百年的繁华。想起乌庄头了吗?想起整个贾府十几处这样的庄园了吗?想起整个贾府更多、更庞大的田地、商号之类的收益了吗?
  官职本身的俸禄是有限的,和爵位的收入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现在爵位在贾赦名下,那么这些收益其实也就都在贾赦名下,因为这些收益都......
  是爵位带来了贾府庞大的封邑???我不厚道的笑了。
  纳尼,您穿越到周朝了?
  神马封邑,您先把这些概念搞清楚再来说啊,别摆渡一把没消化就全按自己理解拿来说了。。。
  贾府这种大家族,收入是统一管理的。你居然会以为贾府的收益都在贾赦名下。。。

  贾珍每年都给全族分红的,比如乌庄头带来的东西,但是其中绝大部分其实都早被贾珍占据了,谁都没法反对。------拜托啊,给全族分的,那是作为族长的家族义务。但乌庄头带来的这些收入本来就只是宁国府的收入。宁国府现在只有一个主人是贾珍,当然这个收入就是属于贾珍一家的了。莫非你以为本来是全族的,被贾珍贪污了不成?
  荣国府也是有自己的田产和其他收入。不逊于宁国府。但可没分什么贾赦的田产跟贾政的田产哦。。。

  贾赦拥有荣府整个的产权,贾政只拥有居住权。----这个说法实在太离谱了。既然你爱百度,还请多多百度一下知识再来说吧。

  贾赦不是住偏房,是住花园呢。这个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p

  这段话可以看出,林家多世袭了一代,不应该是个案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远迈前代”了,所以说多世袭一代,应该是当时王公贵族普遍享受到的一个“福利”吧,

  --------------哈,人人都多袭了一代,那这个福利有加跟没加也差不多了,能体现啥皇家恩典哦?

  这个,对照历史,因为满清的糠稀大酋长的宠信,曹寅家在“江宁织造”的位置上,也Z腾了3任了,可以说如果没意外出现,那么曹寅继子之子也是会继续担任这个职务的
  曹家那是职位,不是爵位。这也能当例证?
  曹家跟康熙的关系,其实贾家能比的?贾府有皇帝奶妈么?哈

  希望你能够平心静气地讨论,我已经被封了一个帖子了,我不想再被封一个帖子,那太没面子了。
  本帖至此,我觉得质量相当不错,我不希望出现意气用事的争吵,谢谢!

  想请问你,宁国公、荣国公是不是爵位?宁荣二府的家业是不是由宁国公、荣国公二人带来的?

  希望你能够平心静气地讨论,我已经被封了一个帖子了,我不想再被封一个帖子,那太没面子了。
  本帖至此,我觉得质量相当不错,我不希望出现意气用事的争吵,谢谢!
  想请问你,宁国公、荣国公是不是爵位?宁荣二府的家业是不是由宁国公、荣国公二人带来的?
  呵呵,如果不提醒你谨慎百度的话,我担心帖子质量提升不上去啊?呵呵
  你这两个问题,意义不大。没必要回答。
  我倒是想请问,古代,尤其清代,的分家,是长子继承制吗?还是平分制的?

  我觉得首先应该要承认,整个贾府里的一切都是由宁荣二公带来的,这两个府第分别叫做宁国府、荣国府,它们首先是国公府,而不是将军府。爵位一定是排在官位之前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红楼梦》写的就是清朝的人和事,但是我们却不能完全坐实;因为书中确实使用、运用了很多前朝的内涵。比如服饰等等,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干涉朝廷;所以也一定会有其它不同于清朝的内涵存在,所以仅用清朝的制度去理解、解释是不完全的,因为其中一些内容作者就是故意写得云蒸雾罩的;但是不管怎么说,那总是中国历史范畴里的人和事,而不会是西方历史的延续。
  如果简单套用某一朝代的制度去解释,那么就可能解释不清,而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在书中找到比较的对象,那应该更可以直观地理解。
  荣府贾赦、贾政的地位安排本来就不符合常理,而把它放到曹雪芹的家事里去看那就清楚了,但是曹雪芹的家事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书中之事,所以这又是一番云蒸雾罩。
  请看冷子兴介绍贾府的话里,他明确说了宁荣二公死后都是由长子继承的世袭;这应该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而整个贾府南北是有着几十房族人的,他们中的相当多数应该都是当年宁荣二公除其各自长子之外其他子女的后代。住在宁荣二府里的就是、只是宁荣二公长子们的后代。

  我觉得首先应该要承认,整个贾府里的一切都是由宁荣二公带来的,这两个府第分别叫做宁国府、荣国府,它们首先是国公府,而不是将军府。爵位一定是排在官位之前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红楼梦》写的就是清朝的人和事,但是我们却不能完全坐实;因为书中确实使用、运用了很多前朝的内涵。比如服饰等等,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干涉朝廷;所以也一定会有其它不同于清朝的内涵存在,所以仅用清朝的制度去理解、解......
  爵位仅是荣誉的代号,但官位或者是社会地位才是背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宁荣二公首先是有了功勋,成了皇帝的功臣,才得到这个爵位。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爵位本身,爵位是结果。而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不仅爵位已经递减变弱,而且儿孙的社会地位和功绩已经远逊于祖先,不过是在吃老本。这个爵位不过是老本儿而已。而这个老本儿是属于宁国府荣国府整个家族本身的。所以贾赦虽然是世袭爵位了,也不敢妄自尊大,挑起跟贾母和贾政的“战争”,那是背叛整个家族。
  你说不要扣历史背景,光看小说。那也行。那你看小说中,到底贾赦的社会能量大还是贾政的能量大呢?一个有爵位,一个没有,按你的说法应该有天壤之别吧?但恰恰相反,贾政结交的官员比贾赦多了去。尤其是元春
  你拿前几代的旁支比,是没意义的。我们不是论普遍现象,而是单论贾赦贾政二房将来的前途问题。前几代只有长房一枝独秀,不等于这一代也一样。并竟两人的情况比较特殊。贾赦袭爵,其实是比弟弟有优势的,但爵位仅仅是一个高跳板,你不好好利用就丧失了资源优势。贾赦不去当官,窝在家里,坐吃山空。没看到他的爵位给他带来太多的利益。所以贾赦的作为,实际上是在走下坡路。而贾政,一方面是积极参与仕途,另一方面,长女贵为皇妃,社会地位已经高于其兄了。跟这一比较,爵位的优劣势已经无足轻重。爵位这东西,完全是被你拿着鸡毛当令箭了。爵位并非无用,但跟其他更有价值的因素一对比,就无足轻重了。比如说经济。拥有多少田庄,收获多少资产,更多的不是因为贾赦个人的爵位,(乃因为整个贾府的威势),而是与本身的经济能力相关。而经济能力,是源于各种资源的使用。一个三等伯爵,未必比得过一个新兴的官僚。
  要不是贾珠死宝玉不愿入仕,否则将来贾政这一支的荣耀还要远甚长房。二房的子弟教育明显高出大房。贾兰也会比贾琮有出息多了。

  打个比方,一个开公司逐渐拥有1亿资产的老板,与一个买彩票一夜暴富拥有1亿资产的小市民,虽然财产一样多,但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前者会不断往前发展,后者往往会陷落。(这是调查数据显示的,彩票一夜暴富的最后大多不幸福,生活过的比之前还差。)金钱根本不是唯一的指标。如果获得资源才是更重要的。金钱仅是结果。
  贾赦就是如此,爵位不过是世袭的,不是自己本人的功勋。所以这大部分的能量早就消散了。后期努力才更重要。

  荣府后人之所以荣华富贵,是直接因为荣国公的福祉而不是他们自身的能力,是因为他们世袭了荣国公的爵位,继承了荣国公的家业,而不是他们自己开创了家业;包括贾赦、贾政在内,他们都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而封官的,他们都不是参加科举而封官的,贾雨村才是凭的自身真实本领飞黄腾达。
  同样,贾元春之所以能够入宫并当上皇妃,首先就不是因为她自身的才能和努力,而是凭借着荣国公的地位她才有资格参与入宫竞争的。
  这都是爵位重要性的表现。
  至于你说是贾赦能量大还是贾政能量大的问题,首先就是他们共同的祖上能量大,而不是他们自身能量大,这弟兄俩都没有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所以都看不出有什么真正的能量,他们都是依赖祖上的福祉。贾赦好歹也世袭了爵位,贾赦本身也是将军官职,他不是仅仅世袭了爵位后就在家养老的;而贾政只是一个工部员外郎的职务,是很普通的官职。瞧瞧贾琏在官场的走动就可知大房并非是你想象的无能。
  书中二房之所以能够代表荣府和权贵们交往,大房倒成了没事人,那本身就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不符合常理。而真正遇到重大事件时,贾赦、贾政弟兄俩都是一起同时出面代表荣府的。
  我看不出二房子弟的教育水平就肯定高于大房。你看出贾琏的文化水平和实际能力低于二房的人了吗?
  不知你从那个方面看出贾政是积极参与仕途的?
  凭贾政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他能够有多少收入?书中明确写到贾政根本就无心于俗务,高鹗后来写贾政出门当官都要从家里拿钱倒贴的。

  书中二房之所以能够代表荣府和权贵们交往,大房倒成了没事人,那本身就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不符合常理
  挺好玩的。说清代历史吧,你又说小说归小说;说小说,你又说作者安排不符常理。那常理是什么?是历史现实吗?怎么又回到历史了呢?
  就这样玩,你肯定赢。哈哈
  你上楼的很多话,已经替我论证了贾赦的爵位实际上已经贾府共享了。也替我论证了贾赦本身没什么爵位优势了,因为都是在共享老祖宗的余荫。老祖宗余荫不是光给贾赦的,贾政也一样。
  贾琏不好读书,最多同世家子弟交际罢了。官场上就算了吧。结交一些官场人物当然没问题,但是否有资格平起平坐呢?我没说他无能,而是资本的问题。贾赦呢,与雨村同流合污,结果雨村降职了,他的未来呢?沦落到跟暴发户孙绍组结亲家的地步了。我看也没多大出息了。
  贾府的收入是公共的,不是靠贾政或贾赦本人的薪水。光薪水,贾赦还是零呢。何况他花得多。养那么多姬妾,收古董,买女人,这钱花得流水一般,完全是贾府的败家子嘛。

  《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本就不是清朝样式,里面没有人留着一根大辫子,这是事实,所以你很难单用清朝制度去理解,这也是现实。你可能对清朝历史比较有研究,那就更应该知道这一点。所以我认为不能直接、单纯套用清朝制度去理解。
  你肯定也知道曹家过继子侄的事情,那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贾赦、贾政在书中地位的颠倒问题,这也是事实,这也肯定是特例。
  在一个家庭、家族里,最大意义上,爵位当然是共享的。就好比元春当上了皇妃,连贾琏都自称国舅了,难道他的自称不对吗?既然贾琏可以自称国舅,那么和贾琏同辈的玉字辈姓贾的是不是也可以自称国舅啊?为什么不可以呢?但真正的国舅是谁呀?贾宝玉,贾环。
  宁国公的爵位所带来的利益是不是他的四个儿子都可以共享啊?当然可以,只要宁国公还活着就可以,即使他死后也仍然可以;但是最终宁国公的爵位和其利益被谁最大程度的占有啦?长子一脉。这不很简单吗?
  现时荣府里,祖上的余荫贾赦、贾政弟兄俩都共享了,贾赦得到了爵位,贾政被照顾得到了官职,那不都是因为祖上爵位的原因吗?
  可是一旦贾母百年后,弟兄俩分家后会是怎么样呢?当然是有爵位的留下,没有爵位的离开;难道你认为可以将荣府府邸一分为二吗?那么多年后荣府岂不成了大杂院啦?宁府现成的例子不就在那儿吗?只有拥有爵位的留在了宁府里,这不是现实吗?
  你看大房没什么出息,那也只是你看;那你看二房又有什么出息呢?
  贾赦好歹是爵爷,是将军;贾琏好歹是六品同知;贾政呢?工部员外郎,贾宝玉、贾环呢?还没成人呢。大房比二房差吗?
  贾赦作为一个爵爷、将军,你怎么会认为他的薪水、收入为零呢?你有什么具体理由和根据吗?

  小说里,贾母视贾兰为空气,也就不难理解了
  书里完全自圆其说,没必要拉扯上原型。何况是否这个原型还是猜测的呢。
  1,隔代疼爱是正常现象,贾母喜欢孙子,贾政也喜欢孙子,这不正常吗?
  2,贾母喜欢活泼可爱的,乖巧伶俐的孩子。只有宝玉是,贾环贾兰都不是。贾母何止忽视贾兰?贾环也是亲孙子啊,不也视为空气吗?
  3,贾母的疼爱资源是有限的。比如黛玉来了,三春就退后了,宝贝就只有宝黛二人。
  4,宝玉受疼爱是有原因的:像......
  是啊,动不动就扯原型,捕风捉影,累得慌。红楼梦是本独立的小说,内容自圆其说。过分考究原型,距离索隐派也不远了

  不知道有些红迷们,为什么如此敏感?!
  你们认为《红楼梦》全是————向壁虚构?!
  则必然有一些“原型”的,…………
  这不是狠清爽的一件事情吗?!
  有原型,不等于看似不合理之处,都是因为原型的缘故啊。
  原型说本身是合理的。但只能是宏观来看。具体到许多缺乏史实的细节,则难以用原型说来解释文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四房一般多大面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