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和砸碎的石头加吕片放在水里会有什么效果?

在野外地质调查时,由于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致使野外作业人员与外界失去联系,迷失方向,没有外界供给,甚至身处险境。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在野外生存,直到救援人员的到来或者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走出险境。

野外生存需要 “五会”和 “四能”。 “五会”包括: 会觅食,会找水,会取火,会设营,会在复杂情况和复杂地形条件下行进。“四能”包括: 能预防和处治日常伤病,能掌握野外急救方法,能防止野兽的侵袭,能争取紧急救援。

野外地质调查作业人员应具备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南针等器材情况下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征来判定方向的能力。掌握野外方向判断技巧对野外生存至关重要。

太阳的影子是由西向东移的,因此可用太阳和物体的阴影概略地测定方向。找一根一米以上标杆 ( 直杆) 垂直地插在地上,标明直杆的影子顶点 a; 过一段时间后,再标记直杆的影子顶点 b。将 ab 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应是东西方向,a 端为西; ab 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则是北方 ( 1)

利用手表的时针和分针可以确定方向。方法是将手表水平放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 12 点刻度之间的夹角平分线指明南北方向,向太阳一端为南 ( 2)

使用这一方法判断方向的前提是知道确切的当地时间。应将北京时间换算成地方时间。以东经 120 度线为准,经度每向东 15 度将北京时间加 1 小时,每向西 15度,则将北京时间减 1 小时,即为地方时。如乌鲁木齐的地理坐标是东经 87°40',则 ( 120° - 小时 12 分钟,就是乌鲁木齐的当地时间。

即使在没有太阳的阴天,仍可以从植物中得到有关方向的信息。例如: 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黄得较快。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北面则较为粗糙。夏天松柏及杉树的树干上南面流出的胶脂多。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是在树和灌木的南面。石头上的青苔常长在石头的北面。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莴苣的叶子都是南北指向。乔木林多长在北坡,而灌木林多长在南坡。山上积雪先融化的一面是南面。坑穴和凹地则北面融雪较早。

夜间通常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找到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北斗七星,因为它与北极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位置关系不停地旋转。当找到北斗七星后,沿着勺边 ab 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 两星间隔的 5 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金星是全天最亮的行星,呈白色,我国民间称其为“太白星”或 “太白金星”等,它最亮时比最亮的恒星 ( 太阳除外) 天狼星还要亮约 14 倍,在星空中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它和太阳的角距离最多只有约 48°,因此,只能出现在黎明时的东方或黄昏时的西方。金星作为晨星出现在东方时,我国称其为启明星,当作为昏星出现在西方时,称为长庚星。由于金星特亮,又只能出现在黎明时的东方或黄昏时的西方,所以极易辨认,常用来指示方向。

这一方法必须熟悉当地的盛行风向,这在沙漠地区尤为重要。沙丘和沙垄的迎风面,坡度较缓; 背风面,坡度较陡。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质较硬,东南面坡度大,沙质松软。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沙漠地区的植物,如酥油草、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向东南方向倾斜。蒙古包的门通常也朝向背风的东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许多小雪垄、沙垄,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

在晴朗的白天,可利用太阳来确定方向。笼统地说,大阳升起的方向是东,下落的方向是西。实际上,只有在春分( 3 21 日左右) 和秋分时 ( 9 23 日左右) ,日出和日落的方向才是正东和正西。从 ( 图 4) 看,从春分到夏至 ( 6 22 日左右) ,太 阳 升 起 ( 或 下落) 的方位由正东 ( 或正西) 逐渐向北偏移,到夏至偏移到最北点,如在北京及同纬度地区上这个东最偏北 ( 或西最偏北) 的角度约 31°左右。从夏至到秋分,太阳升起 ( 或下落) 的方位逐渐向南偏移,到秋分这一天移到正东 ( 或正西) 。从秋分到冬至 ( 12 22 日左右) ,太阳升起 ( 或下落) 的方位由正东 ( 或正西) 继续向南偏移,冬至偏移到最南点,如在北京及同纬度地区上这个东最偏南 ( 或西最偏南) 的角度约是 31°左右。从冬至到春分,太阳升起 ( 或下落) 的方位逐渐向北偏移,春分移到正东 ( 或正西) 。知道了不同季节日出点 ( 或日落点) 的大约方位,再根据正午时太阳一定位于正南方 ( 太阳直射纬线以北) 这一点,就可判定白天不同钟点时,太阳所在的大致方位了。

晴朗的夜晚,可利用月亮判定大概方向。农历初一新月时,月亮和太阳在同一方向,它与太阳一起升落,这时看不到月亮。初七八上弦月时,月亮在太阳东面 90°,比太阳约晚 6 小时升起来,也约晚 6 小时落入地平线,即正午太阳在正南方时,月亮刚从东方地平线升起; 太阳在西方地平线上时,月亮在正南方; 半夜前后,月亮在西方地平线上。十五六 ( 有时十七日) 望月时,月亮和太阳相距 180°,太阳落时,月亮正从东方升起; 第二天太阳升起时,月亮正从西方落下。二十二三下弦月时,月亮在太阳西面 90°,它比太阳约早 6 小时升起来,也约早 6 小时落下去。即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在正南方; 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时,月亮正从西方落下。

无论天有多冷,只要白天有太阳,阳面的雪肯定要比阴面的雪硬。如果天气不是很冷 ( 15℃ 左右) 还可以在阳面的雪上发现融化的痕迹。如果白天最高温度达到 - 5℃左右,则可以看到阳面的雪出现蜂巢状融痕。

在野外行进中迷失方向切勿惊慌失措,应立即停下来冷静地回忆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重新定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循着自己的足迹退回至原出发点,切勿盲目乱撞。发现迷失方向时,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往哪儿走,在山地尤应如此。

在山地,若山脉走向分明、山脊坡度较缓,可沿山脊走。因为山脊视界开阔,易于观察道路情况,也容易确定所在位置,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沙漠、戈壁滩或林海雪原上行进,因缺乏定向的方位物,人们在上述地区一般不会走直线,通常向右偏,原因是人的右腿比左腿有力,迈的步子大一点。步行者通常约以3 5 千米的直径走圆圈,即俗话说的 “鬼打墙”。在上述地区行走,可利用长时间吹向一个方向的风或迅速朝一个方向飘动的云来确定方向。迎着风、云行走或与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进,可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循着直线前进。也可每走一段距离作一个标记 ( 如放石头、插树枝,或在树干上用刀斧刻制标记) ,不断回头看所走的路线上的标记是否在一条线上,便可以得知是否偏离了方向。沙漠地区寻找辨认道路可根据地上的马、驴、驼的粪便。一般成规律者,是人畜走过的路线。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和草原地区,道路少但比较顺直,变迁不大。只要保持了总的行进方向,便可一直走下去。在有流沙的地区,个别路段会被覆盖,出现左右绕行的道路,这种绕行距离一般不会很远,应及时回到原行进方向上,切勿沿岔路直下而入歧途。在沙漠地区,还应注意不要受海市蜃楼的迷惑。

中,顺河而行最为保险,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要注意行进方向两侧可作为指向的线形地物,如河流、公路、山脉、长条形的湖泊等。注意其位置在行进路线的左方还是右方,是否与路线平行。如发现迷失方向,应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前进,一直走到为止,再行判定方位。也可用刀斧刮树皮或荧光棒作标记以便返回。

水是生命之源,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可以,但是一旦缺水,通常情况下活不过 3 天。所以野外地质调查一定要注意保持足够的水。如果补给有限就要在野外寻找水源或者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获取水。

寻找水源的首选之地就是山谷底部的地区。如果在谷底看不到明显的溪流或积水池,就要注意长有绿色植物的地方,试着向下挖,很可能植被下面就有水源。甚至在干涸河床或沟渠下面也有可能发现泉眼,尤其是沙石地带。在高山地区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水。

警告: 对于在周围环境中无任何绿色植物生长的池塘或者出现动物残骨的地方的水源要保持警惕,这些水源可能已被靠近地表的化学物质所污染。富含矿物质的水常会是碱性的。

( 1) 动物要喝水。观察周围动物活动情况,也许它们能指引方向。

( 2) 以种子和谷类为食的鸟也要喝水,因此,也可以观察鸟的活动情况。

( 3) 青蛙生活在水里,听到它的鸣叫,就等于找到了水。

( 4) 昆虫是很不错的水源指示者,尤其是蜜蜂,通常它们远离蜂巢或蜂房至多不超过 6500 米,但是饮水时间没有规律。蚂蚁也离不开水。大多数昆虫会在水源半径 90 米的范围内不停飞行。

( 5) 有人类脚印的地方通常能发现一口井或水坑。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它们上面可能会覆盖着灌木或石板。用后应重新盖好。

想在沙漠中找到水非常困难,因此在沙漠和戈壁地带作业一定要准备充足的水,并做好用水计划,随时了解周围地区绿洲和河流的分布情况。如果发生意外应尽快和外界取得联系,获得援助。在沙漠中有的植物,如仙人掌、荆棘类灌木生长的地方就有可能找到水; 在干枯的河流拐弯处,或者沙丘之间的洼地的最低处向下挖或许能找到水源; 骆驼对水的敏感性很高,沿着骆驼走的路一直走下去,寻找到水源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沙漠中昼夜温差很大,可用 “日光蒸馏器”的办法收集到一点水。在比较潮湿的沙地上挖一个大坑,坑底部中央放一容器来收集水滴,在坑口上盖上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中间要压低对着收集容器。日光能使坑中潮湿的沙土和空气温度升高,形成水蒸气凝结在塑料膜上,并形成水珠下滑至容器中。这种方法一天至少能收集到约55

警告: 沙漠地区会有一些无活水源头的死湖,他们逐渐形成盐湖。盐湖里的水只有经过蒸馏才可饮用。

在野外采集到的水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露水是求生者最可靠的水源。露水刚刚形成,就应及时采集,否则早晨的太阳会将其蒸发得一干二净。找一件吸水性强的衣服或布料做成布团,然后在草地上拖来拖去,这样就可以吸水,也可采集挂在树枝上的水滴和汲取岩石上的积水。布团吸足之后,再把水拧在容器里。露水本身是纯净的,但从植物或岩石上采集下来可能就会受病毒或昆虫的污染。因此,应烧开后再饮用。

雨水一般是野外最安全的水源。天下雨时,一定要抓紧时间采集水,越多越好。尽可能选取大的蓄水池,利用各种可能的容器收集。在地面上挖个洞,四周用粘土围住,就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但要防止洞里有水渗漏。如果没有防渗漏的薄膜,金属片或者帆布也都可以使用。但要切记,不要将采集到的水污染了。如果没把握,最好将水烧开后再饮用。

冰比雪容易融化,只需要较少的热能,就可以更快更多地化出水来。融雪时,应先放少量的雪,然后逐渐增多,防止雪过多在底部产生中空把锅烧坏。雪层底部的雪产水多。

用塑料袋将枝叶茂盛的树枝包好,袋中的叶子蒸发,产生凝结水(6)

某些树的树汁是可以饮用的。早晨时,可以从枫树、桦树和小无花果树上汲取汁液。树汁一般都含有糖分,虽然能解一时之渴,却会加速体内脱水。

竹子也是非常好的水资源,而且从绿色青竹流出来的水既干净又没怪味。采水方法也简单。只要把竹枝弯曲绑住,将头部切断,一夜之后就可以滴下好多的水。

并非所有泉水都是可以喝的,泉水的质量跟地质有关,有的泉水会含有有害矿物质,如发现有气味或有颜色且水体混浊则要慎重。泉水和地下水通常都被泥土覆盖,还会掺杂树根、草根之类的东西。挖井是获取地下水的好办法。取水时要等杂质慢慢沉到井底后再取。取水的动作都要轻,以免把水搅混。饮用泉水和地下水一定要先烧开。

水塘里有丰富的水源,但饮用时一定要谨慎,因为水塘受污染的可能性较大。不得不饮用的话,切记要将水过滤和煮沸。

小溪中的水极易被腐烂的动物尸体污染。江河湖水也易受到化肥、化学物质的污染。河水的下游污染最严重。要想饮用这里面的水,必须多加小心,否则会引起痢疾之类的疾病。

野外的水源许多都受到污染,因此要经过净化才能饮用。在恶劣的环境中,饮用不健康的水很容易受到感染、中毒或引发肠道疾病,如腹泻等。此时如果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小小的腹泻都有可能致命。因此饥渴难耐,也一定要静下心来,只要条件允许,饮用水都要经过净化。

净化水的方法有煮开、过滤、蒸馏等,这需要有三样东西:火、容器、过滤器。此外有的水还要经过消毒、杀菌才能饮用。随身应该带有打火机、防水火柴、铝制饭盒、过滤纸、净化水药片、高锰酸钾、碘酒等必需品。有意外情况时则要寻找替代品。

以下介绍几种饮用水的净化方法:

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海拔不高于2500米的地方且有火种的情况下,把水煮沸,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如果在海拔3000米以上,煮沸的时间就应该逐渐加长。因为高海拔会使水的沸点降低,不利于灭菌。一般而言,海拔3000米煮沸5分钟,海拔4000米煮沸8分钟,海拔5000米煮沸10分钟左右。

如果没有锅或水壶,也可以用石头烧水。在地上挖个锅状的坑,将“锅”的内壁抹平,再在顶端垒一圈沿,防止杂质落入水中。把石头放在火上加热,然后把烫石头夹到水里去。放入水中之前别忘了吹去石头上的烟灰。直到把水烧开。注意:石头不可用燧石、河床底或潮湿的石头,因为它们加热后会膨胀,甚至会爆炸。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裤子制作。将裤子翻过来,再将一只裤腿塞进另一只裤腿里,捆扎起底部就行了。把裤子浸湿,吊在三角架上,里面装上木炭后注水过滤。下面摆放一只接水的容器接过滤出来的水(7)

另一种方法是用一个矿泉水瓶,把瓶底割掉,瓶口向下,在瓶底里依次填紧木炭、干净的细沙、木炭、细沙。将不清洁的水慢慢倒入自制的简易过滤器中,下面用盆或水壶将过滤后的水收集起来,如果还不够清澈,可重复进行直到清澈为止。竹筒、树皮也可以制作同样的过滤器。

活性炭对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力,在水中放入活性炭能有效地净化水质。在野外可以利用点篝火剩下的木炭净化水质。注意选择坚固的木炭,否则净化后的水还需过滤后才能饮用。

在距水源 2 3 米处向下挖一个坑,让水自然渗到坑里,坑里的水就会比水源水清澈许多 ( 8)

往水里加消毒剂,现在一般用 “水药片”,一片可以消毒 2 升水,也可以用高锰酸钾、碘酒、漂白剂进行消毒。在每升水中加入碘酒2 滴或者漂白剂4 ( 根据水质情况可以适当调整药量,但加量不能太多,否则水会出现刺激气味) ,充分摇匀,半小时后就可以饮用。但这样消毒的水会有一点不太舒服的味道。

将水收集到盆或壶等存水容器中,放入少量明矾并充分搅拌,沉淀约 1 小时后就会得到清澈的饮用水。如果没有明矾,在水中挤上少量牙膏,搅拌后沉淀也有同样的效果,牙膏对水里的悬浮物有较强的沉降作用。

实在没有可用的东西,也可利用植物。将榆树、桦树、椴树的树皮或者枝叶捣碎 ( 沙漠地区可以用仙人掌) ,在水中搅匀后沉淀,就可得到较为干净的水。沉淀后的水煮沸,可消灭病原体。

西北沙漠地区的居民常在苦咸水中加入一些地椒草同煮,虽然不能除去苦咸,但可以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

正常人平均每天消耗 2 3 升水,即使静躺在阴凉处每天也要消耗大约 1 升水。如果所带水量不足,为使水分消耗降到最低程度,可以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 1) 多休息,少活动。

( 3) 待在阴凉的场所保持凉爽。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场所,可搭建一个凉棚避暑。

( 4) 不要躺在灼热的地上或者高温的物体表面。

( 5) 不吃或者尽可能少吃东西。因为消化食物时需要水分,如果身体得不到水分补充,体液就会从要害器官转移过来以便消化食物,这样就会加速脱水。

( 6) 不要饮酒,否则也会使器官消耗大量的水分。

( 7) 不要说话,用鼻子呼吸,而不要用嘴呼吸。

每次出队之前应带足必备的食物,但在所带食物食完,而又无法及时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可在所处环境中寻找食物。易于采取和加工,而又生长普遍的植物,往往作为食物的第一选择。

(三)哪些野外植物可以吃

一、野外食用植物注意事项

全世界有 30 多万种植物,其中半数可以食用。但有些植物含有有毒的生物碱、配糖体、皂素、有机酸等物质,不可冒险食用。因此,食用不熟悉的植物时应特别小心。食用有毒植物后,可使人身处虚弱,皮肤发炎,眼睛失明、瘫痪,甚至死亡。如果必须食用不熟悉的野外植物,请注意以下几点:

( 1) 除非陷入绝境,否则,一定要选择熟悉的植物吃,或选那些与所熟悉的某种植物相似的来吃。不熟悉时,不可凭颜色、气味、味道来鉴别是否能吃。

( 2) 大量食用某种不熟悉的植物或果子之前,应事先尝试。

1) 检查。如果植物叶或根茎上附着许多蛆或其他蠕虫,应放弃食用。

2) 嗅闻。切下植物的一小部分,在鼻子前闻一闻,如果它有苦杏味或者桃树皮味或者其他刺激性气味,千万不要食用。

3) 皮肤刺激。稍稍挤出一些汁液涂在体表的敏感部位如肘部与腋下之间的前上臂,如果感觉不适、起疹或肿胀,则不能食用。

4) 唇舔、舌尝、口嚼。皮肤刺激后,如皮肤无任何不适的感觉,可以继续采取以下步骤,但每个步骤之间至少要间隔 5 秒,以观察有无不适反应。每种尝试只取少量材料。五步骤: 置于唇部、置于口角、舌尖舔尝、舌根舔尝、咀嚼一小块植物。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如喉咙痛痒、刺激感、火辣辣的疼痛等,则立即放弃,无需继续尝试。

5) 吞咽。吞咽一小口,耐心等待 5 小时,其间不要饮食任何食物。

6) 食用。如果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则认为这种植物可以食用。为防止中毒,应煮熟后食用,因为大多数植物中的毒素经加热处理可以分解。但有毒的蘑菇煮不掉毒素。少量食用后,8 12 小时无病变发生,说明这种食物是安全的。如果有中毒症状,应立即大量喝水,引起呕吐,将所食食物全部吐出来。

鉴别植物是否有毒、是否可食用很复杂,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最可靠的方法是根据有关部门编绘的可食野生植物图谱进行认真鉴别。平时应注意掌握可食野生植物的种类、分布及采食方法。

提示: 一般牲畜可食用的饲料,人基本都可食用。特别是几种牲畜都喜爱的饲料,肯定无毒。

警告: 除非能确切地辨认是无毒的蘑菇,否则不要冒险食用!

有毒蘑菇通常都颜色鲜艳,但颜色不是判别蘑菇是否有毒的确切依据。致命毒蘑菇,通常都有一定的特征: 毒菇茎的上部周围均有褶边或圆环 ( ) ,底下有个槽 ( 外被) ,茎正好长在里面,菌伞总带有鳞状物。但应特别注意,有些毒蘑菇因槽脱落而无槽,形状类似可食用蘑菇。

野外有许多类似常见蔬菜的可食用野菜。可借助它们的气味加以识别。可食用野菜晾干后还可以保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可食用的野菜:

( 1) 茅莓。生长在山坡灌木林中或路边,7 8 月成熟,果实和嫩叶均可生食。形态: 攀援状灌木,叶子有 3 片或 5片,近圆形,顶端有一片较其他叶子大,边缘锯齿形,叶下面密生短绒毛,呈白色,果实红色有核。

( 2) 苦菜。生长于山野和路边,易于采集,3 8 月可采集,嫩叶茎可生食。形态: 茎高 1 米左右,叶身在近根处较窄,色绿,表面呈灰白色,断面有白浆,夏季开黄花。

( 3) 蒲公英。生长于田野、路边,易于采集。3 5 月可采集嫩叶生食。形态: 全株伏地,体内有白浆,叶色鲜绿,花茎上部密生白色丝状毛,一吹即散。

( 4) 荠菜。生长于田野、路边、沟边。嫩苗可食,3 4 月采全草,炒食、做汤均可。形态: 两年生草本,高 15 40 厘米。根生叶有柄,叶片呈羽状深裂,有时浅裂或不裂。春天抽出花茎,花穗挺立,花小而色白。

( 5) 刺儿菜。生于田野。全株可食,味平淡。4 6 月间,采其嫩叶,开水烫过,炒食或做汤。但一次多食易引起腹泻。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稍带紫色,有纵横纹,被白色细毛,高 25 50 厘米,叶互生,无柄,叶片呈椭圆形,全缘或微齿裂,两面都有绵毛,边缘有金黄色的小细刺。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全部为管状花,紫红色。

尽管许多植物的茎木化程度十分高,不过有些草本植物的嫩茎还是可以食用的。

如马齿苋不但可食用而且可药用。马齿苋生于田野、荒地、路旁。全草可食,味平淡。通常在 5 9 月中旬采嫩茎叶,用开水烫软,将汁轻轻挤出,加入调料即食。供药用,能治痢疾、退热,并有消炎和利尿作用,也可用于外敷治毒蛇咬伤、痔疮。形态: 肉质草本,肥嫩多汁,茎多分枝,圆形,往往带红色,通常平铺在地面。叶互生,也有对生的。叶片肥厚,呈瓜子形。花小,黄色,5 瓣,3 5 朵丛生于叶腑。花后结盖果,内有黑色种子。

有些植物的花可以食用,如酸橙、椴木、玫瑰、啤酒花、樱草和甘菊等。有些花还可以冲泡饮用,如各地皆有分布的车前草。

秋冬交接时,植物根所含淀粉最多。在春季,则部分转换为维持其生长的糖。有些可食用的根,直径可达几厘米,长度可达 1 米左右。另外不要忽视可食用的球茎,如洋葱等。不过要注意有些球茎有毒。

野豌豆或甘草根,匍生,高约 30 60 厘米,卵形小叶,对生,淡黄绿色花朵; 生长在草地、灌木丛和沙地中。根部可以生吃,煮熟后味道类似胡萝卜。

水果等食物一般在夏季开始才有,常见可食用的有:

( 1) 山葡萄。生长在北方山地,9 月间成熟,果实可生食,嫩条可解渴。形态: 蔓性灌木,叶片圆形,叶柄很长,果实成熟后变成黑色。

( 2) 沙棘。生长在河岸旁的沙地或沙滩上,9 10 月成熟,味微酸而甜,营养价值高。形态: 有刺灌木,叶窄,上面橙黄色,下为绿色。果实近圆形,金黄色或橙黄色,许多个密生在一起。

常见的坚果有松树类、核桃、榛子等。

如黑瞎子果 ( 蓝锭果) 。生于山地、湿地、草原或沿山的河流、林间。8 9 月间果实成熟,采摘果实生食。形态:小灌木,高达 1. 5 米,树皮常成片状剥落。叶对生,长圆形,长 2 8 厘米,下面淡绿色,有毛。花生于叶腋,黄白色,长 7 15 厘米。浆果椭圆形,暗蓝色,长 6 12 厘米,有白粉。

中等大小的真菌易于辨识。但不要相信 “有毒真菌剥皮后就无毒了; 有毒的煮沸时会变色”的传言,实际并不如此。侧耳科、白蘑科、牛肝菌科、猴头菌、鬼笔科都可食用。

猴头菌生于栎、胡桃等阔叶树种的立木及腐木上,或生在活立木的受伤处。食用前先洗净切碎,可炒食或做汤,也可晒干备用。药用能利五脏,助消化。形态: 形如猴子的头,故名猴头。新鲜时呈白色,干燥后变为淡褐色,块状,直径 3 10 厘米,基部狭窄; 除基部外,均布以肉质、针状的刺,刺直伸发达,下垂,长 1 3 厘米。

除了野菜野果之外,树皮也可作为应急食物,

3 月吃桦树皮,4 月吃椴树皮,5 月吃松树皮”是老一辈人的经验之一。

警告: 除非陷入绝境,否则,一定要选择熟悉的植物吃,或选那些与所熟悉的某种植物相似的来吃。不熟悉的不可凭颜色、气味、味道来鉴别是否能吃。

野生植物加工方法有煮、烤、烘和炸等,下面分别介绍各类野生食物的加工方法。

植物的根部有大量可食用的淀粉。但生淀粉不易消化,含淀粉的植物都应煮熟后食用。但应注意,煮食时应煮两遍,煮的第一遍水应倒掉,再用清水煮第二遍。

水果可直接食用,干果、坚果则可加工 ( 煮、焙、烤)后食用。

野菜多数是指多汁的叶子、豆荚、种子、秸秆及非木质性根。食用时要选择那些比较嫩的,煮熟后再食用。通过多次清水漂洗,可去除植物的苦味和异味。

烧水需要火,煮烤食物需要火,宿营取暖需要火,发求救信号、驱赶野兽也需要火。因此,在野外生存,学会取火非常重要。

在野外,并不是随处都可以生火,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搭野营炉灶时,可选在近水处,但不要靠得太近,以免污染水源。为避免火灾,生火时,应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特别在风力大、干燥的日子更应当心。

生火要在风力小或背风的地方。地形平坦且风大时,可竖一道挡风墙或挖一道沟壕生火。

生火的地方不能太潮湿。如果找不到干燥的地方可用湿木头或石头搭建一个高出地面的平台生火。

在野外最常见的燃料是干枯的植物,枯树枝、干草最为理想。干树皮、干苔藓、落叶、针叶松的干果和落果等是很好的引火材料。在没有树木的地区,同样有天然燃料,如煤泥干、油页岩、含油的沙土、干燥的动物粪便和动物油、废弃的生活垃圾、布棉料、塑料和汽车轮胎等都可以作为燃料。

出发前一定要检查是否带有足够的火种。火柴是野外生活中最主要的火种之一。火柴盒要作防水包装,如果火柴受潮,可采取如下办法进行补救: 将潮湿的火柴放在干燥且不油腻的头发里摩擦,摩擦头发产生的静电可将潮湿的火柴烘干。打火机最好是防风打火机,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救生包中带一个密封点燃器,上面附带几根灯芯油绳和火石,用防水胶布紧紧包好,可用它点 400 600 次火。如果野外作业时间较长或在高山极寒地带作业,应带上一个金属火柴,这种现代火柴可点 3000 次火。在没有火种的情况下,可用以下办法取火:

用放大镜 ( 或望远镜片、瞄准镜、照相机上的凸透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易燃的引火物 ( 腐木、布中抽出的纱线、撕成薄片的干树皮、干木屑、汽油、酒精和枪弹的发射药或导火索等) 取火已为人所熟知。此外,放大镜透过阳光聚焦还可将受潮或被水浸湿后晒干的火柴点燃。在手电筒反光碗的焦点上放引火物,向着太阳也能取火。

如果汽车蓄电池没有坏,可截取两段不太重要的电线,例如照明灯的电线或跨地线。两线各接一个电极,然后小心地把两线的另一端互碰,激出火花点燃设置好的引火物。

如果汽车上装有闪光信号灯,可将灯罩的顶部在岩石上碰碎,用闪亮的灯点火。但要按要求去做,小心别引起森林火灾。

手电筒的电池和电珠也可以做引火的工具。把电珠在细沙石上小心磨破,注意不能伤及钨丝,然后再把火药填入电珠内,通电后即能发火。

若有电量较大的电池,将正负两极接在削了木皮铅笔芯的两端,顷刻间,铅笔芯就会烧得像电炉丝一样通红。用这种方法引火既方便又保险。

5. 弓钻引火和藤条取火法

( 1) 弓钻引火。用强韧的树枝或竹片绑上鞋带、绳子或皮带,做成一个弓子。在弓上缠一根干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块硬木上迅速地旋转。这样会钻出黑粉末,最后这些黑粉末冒烟而生出火花,点燃引火物。

( 2) 藤条取火。找一根干的树干,一头劈开,并用东西将裂缝撑开,塞上引火物,用一根长约两尺的藤条穿在引火物后面,双脚踩紧树干,迅速地左右抽动藤条,使之摩擦发热而将引火物点燃。

用黄铁矿打击火燧石可产生火花,使火花落到引火物上,当引火物开始冒烟时,缓缓地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

在平坦的木板上摩擦玻璃片,也能生热发火。待剧烈摩擦发烫时,将火种吹燃。

还可用两块软质的木头或竹片用力相互摩擦取火,下面垫以棕榈树皮等干燥物作火种。也可以在一块软木底部刨一条直沟,然后用一根矛状硬木尖端前后犁行,这样首先产生出火种,最后将其点燃。

开始生火时,如果风大或燃料较湿,生火会很困难。生篝火需要窍门,首先找一些纸条、布条或者干草、枯树叶等易燃物。把火点着后再加些干草、细树枝,这时不能着急,当火大之后,再渐渐地添加粗树枝。

警告: 野外生火要注意安全,火堆四周直径 1. 5 米范围内不能有易燃物,风力大时要做防风墙。离开营地时要做到人走火灭!

在遇险条件下,最好每天能吃一顿热食并补充必要的盐分。但在许多情况下,求生者往往有火而无做食物的炊具。没有炊具如何煮食? 下面的方法简便、有效,不妨一试。

给植物的块根、鱼、鸟及其他动物等食物裹上一层粘土或包上一层湿树叶放在炭火上煨,这样就不会烧坏食物。

把鱼、鸟等动物去内脏后,穿在湿木棍或小树枝上,直接放在篝火上烤制。

先在泥地上挖一个 30 40 厘米深的坑,将肉块、鸟蛋、植物块根等食物放在坑底,在坑内放上绿色植物的叶子、青草或能保持食物清洁的布。然后在小坑上盖一层 2 厘米厚的沙子或泥土,把火堆放在上面。但不可把肉块放在树叶堆里烧,这样会产生烟熏味。

用泥土做一个煮食物的土制瓦罐,内部衬一层锡箔,然后放入干净水和要煮的食物,再加入烧热的石块,直到水开。用大绿叶盖上至少 1 小时,直到食物完全煮熟。

把带壳的食物直接放在烧热的石块上或石块中间烤( 某些肉要用树叶或草包起来) ,再在上面盖一层沙子或泥土。等食物熟透后,扒开泥土,即可食用。

 (五)野外宿营安全

在野外,为了遮风挡雨,御寒避暑,免受虫蛇叮咬、野兽侵袭,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庇护场所必不可少,野外宿营是野外生存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长时间在野外作业一定要带帐篷、睡袋、吊床等宿营装备。同时刀斧、绳子也是必要的工具。搭帐篷时应按帐篷架设、撤收方法和要求操作。

野外环境复杂多变,相对理想的宿营地应具有以下特征:

( 1) 平坦、开阔、相对避风,便于发出包括火光在内的各种求救信号。

( 2) 寒冷地区向阳,炎热地区避阴。

( 3) 局部相对高地,周围具有排水沟。

( 4) 距离水源不远,可避免与动物发生冲突。

( 5) 如果发生交通意外,又不幸受伤,需要等待救援,应该离事故地点不远,发现事故地就能发现伤员。

选择宿营地的注意事项:

( 1) 不要在风口搭建庇护所。

( 2) 不要在低洼地和干涸的河道 ( 水道) 上建立营地。

( 3) 不要堵住野兽的通道。

( 4) 不要在距离水源太近的地方扎营。

( 5) 不要在瀑布下面宿营。

( 6) 不要住在孤立的高树下面。

( 7) 不要在陡坡上或悬崖下,以及那些有掉落岩石、雪崩风险的地方宿营。枯树下也不适宜宿营,以防折断时砸伤人。

( 8) 别捅 “马蜂窝”。

( 9) 建立雪洞或雪屋时,注意雪崩的危险。

( 10) 密林深处不安 “家”。

二、帐篷或庇护所的搭建

如果只是简单休息,只需将帐篷快速简单地架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或者干脆利用周围的树枝、土坑等建造一个临时庇护场所; 如果要长时间的休息,就需下功夫搭建一个较为稳定的帐篷或庇护场所。在各种地形上建造理想的休息场所,不但需要技巧,还需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选择两棵树作立柱。然后在距地面 1 米处绑一横杆,横杆两边斜搭 ( 45°) 若干根杆,杆上再绑上两条横杆,即可将树枝像铺瓦一样,一层层重叠地搭挂在支架上。遮棚的两侧也用树枝遮堵,这样就制成了一面坡形帐篷。

如果有山洞,则可以利用山洞作长期居住的 “家”。进山洞前要检查是否有野兽,是否会有石头从洞顶掉下。当你准备入住山洞时,可以在洞口处修建简易的篱笆,或是放上石头、圆木等障碍物。

如果是夏季,天气炎热时可将雨衣、床单和苫布、伪装网等用绳系住两头,并系在枝干上,人员既可躺在上面休息,还可在上面架设蚊帐,防蚊虫叮咬。下雨时可在上面再拉一根绳子,搭上方块雨布,四角用绳子系牢,以便形成防水帐篷。

在平坦地形处选择一个低洼的地方,也可以选择在两块岩石之间或干脆挖一个深约 60 厘米的坑道,直至你能比较舒服地躺在里面并能放下你所有的器材为止。把帆布或雨衣就地展开,用沙土把它们紧紧地固定在坑道上面,如果材料充足,还可以在坑道的上面做两层的顶棚。

在沙漠中,地表以下半米会比地面温度低 20℃ ~30℃,所以向下挖半米形成一个大坑,再在坑的上面构建宿营棚,就可以摆脱酷暑的烦恼。

双层的顶棚会有很好的降温和保温效果,特别适合沙漠地区使用。在沙漠地区,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一旦有大风的迹象,一定要避开溪谷、冲积河道或植被很少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往往容易招致大风袭击。

冬季在积雪深的地方宜构筑雪洞。当积雪在 1 4 米以上时,可直接开口构筑。开口后可拐 1 2 个直角弯,使通道尽量呈 “Z”字形,修成向上倾斜的斜坡状。雪洞口要比通道高一些,洞顶铲成拱形并留出通气孔。

当积雪较少时,可构筑雪屋。积雪板结时,直接切成长方形雪砖,再按需要堆砌; 雪质松软时,可把雪装入木柜里踩实,加工成雪坯。堆砌中应在雪块间敷设浮雪,逐层收顶。洞口可根据风向开成 “n”字形,顶部为拱形、人字形或圆锥形,可用雨衣或柴草覆盖。雪屋构筑好后,要在屋底部铺 10 厘米以上的干草,再铺上雨衣、褥子,用装有软草的麻袋或草捆堵在洞 (

假如积雪较多且没有地形可利用时,可就地挖一条雪壕,人员在背风处宿营。

三、野外宿营的其他注意事项

( 1) 尽可能利用天然的树洞、山洞等,以节省体力。如不合适可以稍加改造。

( 2) 野外宿营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在干燥炎热地区,白天需防太阳暴晒,而夜间又要防寒。在潮湿的丛林地区,要考虑防雨及防昆虫叮咬。

( 3) 帐篷或其他隐蔽所的开口应逆对风向,可用放倒的圆木、石块、冰块和积雪堆积起来,建一道防风墙,以阻挡狂风。

( 4) 冬季宿营应注意: 在雪层较薄的地方,应先将雪扫净; 在雪层较深的地方,应将雪筑实再在雪上铺一层 10厘米以上的干草,以防止雪受热融化。

( 5) 建雪洞时,必须考虑风向。一般说,雪洞应尽可能地建在斜坡上,雪洞洞口应设在背风面,以便躲避冷风的侵袭。如果雪洞中结了薄冰,可用木棍或其他尖锐的工具刮去。要注意的是若温度太高雪屋会被弄湿。

警告: 野外宿营时应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

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应该掌握一些通过观察天象和自然现象来预测天气的方法。用这些方法预测天气,虽然没有气象部门来得准确,但对于野外生存的人来说,学会这些方法对野外活动的确有很大帮助。

俗话说: “云是天气的招牌”。在天气改变之前,云层会提前发生变化,学会看云,就基本上可以把握眼前或近期的天气变化情况。

在学习看云之前,先让我们来弄清楚几个形容云的关键字:

“层”: 用来形容分布均匀、密集、面积大、连续、几乎布满天空的大范围云,属于密云。

“积”: 无论大块还是小块,只要是集中在一起,形成团、块状的云都称之为积,属于厚云。

“卷”: 缥缈如丝、线、条状,云之间靠近而又不连接称为卷,属于薄云。

“高”: 5000 6000 米以上,可称为高。

“乱”: 块头大、形状不固定、分布不连续谓之乱,属于厚云。

将上面的单个字,经过组合,就成了另一种形状的云,以下我们根据上面这些单字或者组合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几种云相:

( 1) 积云: 只有 “积” 云的时候往往是蓝天、白云,预示着天气晴朗。

( 2) 积层云: 代表积云密集,布满天空,预示着不久将有小雨或小雪。当积层云黑暗时,预示着大雨或大雪。

( 3) 卷云: 表示低压正在活动,一两天内会发生天气变化,但当天一般不会下雨。

( 4) 卷积云: 既有 “积”的意思 ( 形成小块儿) ,又有“卷”的意思 ( 小块儿连成线) ,看上去类似鱼鳞。这样的云相预示着会在几个小时或一天后下雨。

( 5) 卷层云: 薄薄的卷云密布,常常在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晕,几个小时后会有小雨,常常是连绵的细雨。

( 6) 层云: 较薄的层云一般会逐渐上升,并最后消失;稍微厚一些的层云有时会形成雾; 灰色的较厚的低空层云能引起绵绵细雨,如遇到冷空气雨量会增大。

( 7) 高层云: 随气压、气流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变化,在短时间里不容易确定,有时候会打雷,然后下起雨。

( 8) 高积云: 一块块的云团在高空上飘荡,像一群无边无际的绵羊群。高积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云团被风吹散,则天气转好; 如果云团集中,几个小时后就会下雨。一般情况下,云团被吹向西方,天气转好的可能性较大; 反之,则容易变天。

( 9) 乱层云: 乱云密集排列,并不断翻滚,云色多为灰白,这种云相一般在几小时后肯定会下雨。

( 10) 乱积云: 典型的雷阵雨云相,云集中的地方是黑压压云团,没有积云的地方甚至可以是晴天,夏天那种隔道不下雨的现象就是乱积云产生的,即哪里有乌云哪里就下雨。

二、根据动物行为预测天气

很多动物都有预测天气的本能,根据动物的行为也可以判断天气将要发生的变化,正如农谚所云: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 1) 蜘蛛: 早晨看到蜘蛛网上结有水珠,当天将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因为在天气晴朗时,昼夜的温差比较大,暖湿气流会在遇冷时凝结成小水珠。

( 2) 青蛙: 下雨前夕,空气的湿度增大,青蛙敏感的皮肤会马上感知到。也许是出于高兴的原因,下雨前夕,青蛙会不停地鸣叫,音量也超过平常。

( 3) 蚯蚓: 蚯蚓钻出地面,表示今天有雨。因为蚯蚓通过皮肤呼吸,太干燥的空气不利于其对氧气的捕捉,下雨前夕,空气湿度增大,蚯蚓会很乐意钻出地面。

( 4) 蜻蜓: 蜻蜓低飞时,将要下雨。下雨前,低气压使昆虫处在距离地面较近的地方活动,蜻蜓以小昆虫为食,要吃到食物,蜻蜓必须也要低飞。

( 5) 蚂蚁: 在大雨即将来到时,蚂蚁会把家搬到较高的地方,因此,看到蚂蚁搬家时,往往预示着要有一场大雨。

( 6) : 蛇对空气湿度非常敏感,和蚂蚁一样,下雨前,蛇也会从低洼地点转移到高处。

( 7) 燕子: 燕子在飞行时,张着大嘴捕捉空中的昆虫,下雨前夕,它们也只有低飞才能吃到昆虫,原因和蜻蜓是一样的。

( 8) 动物抓痒: 干燥使动物的皮肤紧绷,潮湿时皮肤开始舒展,毛发却变得紧绷,也许是这一紧一松带来了瘙痒,也许是为了更好地防御雨水的袭击,动物在下雨前,都会不断地抓痒并梳理毛发。

( 9) 人体变化: 疤痕在阴雨天的前夕会发痒; 受过伤的关节会疼痛。患有风湿的患者也是很好的天气预报员。

三、根据其他自然现象预测天气

( 1) 彩虹: 阳光照在湿度较大的空气中会形成七彩的弓形霞光。当彩虹出现在早晨时,说明当天的空气湿度过大,空气中的水分子会不断聚集,形成阵雨。当彩虹出现在晚上时,长夜过后,将是一个晴朗的白天。

( 2) 彩霞: 天边红彤彤的云彩也可以预示明天的天气。日出时分的彩霞预示着当天有雨或雪; 日落前夕的彩霞预示着第二天将是一个好天气。这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3) 风向: 闷热的天气里突然起风或者风向突然改变,并且风中夹杂这一股凉爽气息,预示着老天马上就要变脸,立即宿营或者寻找庇护所才是明智之举。

( 4) 太阳: 太阳周围有一圈淡淡的晕,天空也是灰蒙蒙的,表明几个小时后有雨或大风。

( 5) 植物: 植物叶面潮湿,卷曲的小叶逐渐伸开,表明空气湿度开始增加,一天之内必然有雨。

( 6) 气压: 晚间气压逐渐变低,第二天将是有雨或有雾的天气。

( 7) 能见度: 天气晴朗时,能见度高,远处的山脉清晰可见,只是略微带点蓝色; 湿度较大的天气里,能见度低,远处的山脉无法见到 ( 即无法看到蓝色的山脉) ,近处的山脉轮廓也不清晰。

( 8) : 气压正常时,烟会自然向上,并逐渐散去; 气压降低或气流不稳定时,烟会显得散乱,有时升腾起来的烟反而又降下来,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要变天。

( 9) 星空: 群星闪烁的夜空预示着第二天的晴朗; 没有星星的夜空预示着第二天的阴霾。

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工作,由于地理环境险恶,有可能把人困在高处或滞留在深谷,掌握一些攀登或者下降技巧有助于脱离险境。

在陷入险境的情况下,可能没有任何攀登工具,徒手攀登尤为重要。

( 1) “大”字攀登法。伸展双臂,分开双腿,使身体呈“大”字形,并像壁虎那样将身体的腹面紧贴岩壁 ( 5 9)

( 2) 足背支撑法。这种攀登方法比较适合攀登 1 米左右宽的裂缝和间隔适当的建筑物 ( 10)

( 3) 反向支撑法。支撑的原理与上面相同,但支撑的部位是靠四肢 ( 图 11) 。反向支撑法比较适合攀登裂缝和有凹陷的陡坡。

( 4) 修路攀登。以上介绍的方法都是针对岩壁等坚硬坡面而言,当面对泥土构成的陡坡时,可以采用边攀登边修 “路”的方法攀援。即在选定的攀登路线上挖出一个个蹬踏的“脚窝”。挖脚窝的工具可以是尖锐的石头或木头 ( 12)

( 5) 攀援。有些陡坡或峭壁上生有藤本植物或者是暴露出许多树根,拽住它们也可以借力攀登。

2. 利用简单工具的攀登方法

( 1) 利用木 “镐”的攀登方法。对于有山皮 ( 石头表面有一定厚度的沙土、植被) 的陡坡,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 13)

( 2) 利用有倒刺的梯子的攀登方法。木镐可以继续改进制成有倒刺的梯子。找来两根较长有分支的木杆,像制作木镐那样在每根木杆儿上留出 2 个倒刺,并把它们绑成梯子 ( 14)

( 3) 撑杆攀登方法。找一个略大于陡坡长度的木杆( 松木、竹子最好) ,大头固定在陡坡下的凹坑,并掌握好凹坑与陡坡的距离,攀登者抱住木杆,两脚分开蹬住坡面,交替移脚和双臂使身体逐渐上升 ( 15) 。撑杆攀登方法适合不十分高、却又很难攀登的一段陡坡,也可以帮助越过下面一段的光滑岩壁。

( 4) 利用绳索的攀登方法。在绳头上绑一块大小适中的石头,以 1 米许的绳长为半径,抡动,抛开,直至石头挂在树枝、树杈上,调整手中的绳子,使石头距离粗树枝约20 厘米,摇动手中的绳子使之绕过石头并缠绕在反折回来的绳子上,在石头没有被 “麻花劲儿”反弹回来前,突然拉紧手中的绳子,石头便会靠紧树干,并牢牢卡住。然后顺着绳索攀登。

( 1) 五点下降法。为了增加摩擦力和稳定性,在下降过程中除了四肢还可以利用臀部。

( 2) 倒退下降法。背面朝天,四肢着地,手脚交替向下移动。

( 3) 侧面下降法。双手或单手扶地,双脚交替以内侧和外侧着地。侧面下降法是专业人士最推崇的方法 。其优点很多,脚侧面着地,受力面积大; 下身侧面,滑坠时可以及时趴在坡面上; 视野宽阔; 下降速度快。但侧面下降法不适合太陡的坡面。

( 4) 滑降法。如果坡面上到处是树叶、短草、细小的沙砾,这时可以考虑直接滑下去。准备下滑前,要做好臀部、小腹、腿、足部的保护。

跳落技术。有时候,在经过分析和尝试后,发现没有可能用你平时掌握的任何一种方法下降,或者是在紧急时刻,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下降时,也可以考虑直接跳下。在选择直接跳下前,要结合落差的多少,分析跳下和留在原处的后果哪个是可以接受的,选择结果对自己伤害比较小的方案。准备跳落前,要注意选择着地点、俯身或扒边缘以缩短下跳距离、选择缓冲方法化解缓冲力

2. 利用简单工具的下降方法

( 1) 利用绳索的 “之”字形下降法。将绳索反折成双股,套在树桩、突起的岩石或者是事先打好的固定点上,下降的人 “骑”在双股的绳索上,并把双股绳绕过肩膀使之呈 “之”字形 ( 17)

( 2) 利用树枝的接力式下降法。如果陡坡上长着树木,我们可以一棵一棵地抓着树木向下移动。可以找一根基部有分杈的长木杆做一个长钩子,钩住上面的树木下降。

( 3) 缩短距离法。如果陡峭岩壁中间有许多裂缝、小岩洞可以当做把手点和落脚点,我们可用短绳、皮带 ( 可以承担身体重量的) 绑上一块长宽不等的石头,竖起来塞进岩石裂缝里,然后横过来拉紧、卡住便是一个很好的缩短距离的方法

祝愿所有在野外工作的地质工作者平安顺利。

}

篇一: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五里街中心小学二年一班辜星哲

在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里,有一些凶恶的沙怪。因为他们经常把沙土,石头扔在人们的房屋上。使人们的家人和绿州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

他们即使在沙漠也一样,常常把沙石,土,掀起来。有时候还会把沙石弄成了沙尘暴。让人们无法生活。第二饿了没有东西吃,可了没有一滴水可以喝。

人们很想去反击沙怪。可是,又怕没了命。因为他们现在没有任何东西,和装备。他们只有单薄的衣服。每天得被太阳晒,非常的热。

可是,有一天,沙柳自告奋勇地说要去反击沙怪。大家劝他不要去,可它执着的说一定要去。只能让它去。

沙怪不把沙柳放在眼里。他们掀起沙石向沙柳扔去,但在沙柳们的努力下,沙怪还是被打败了。

篇二: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五里街中心小学二年一班潘思颖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个凶狠的巨石怪,它是由石头组成的。它在沙漠横行霸道,抢百姓的土地,抢百姓的粮食;专抓天真活泼的孩子为它做事,与百姓一斗再斗,可始终无法打败这个顽强的巨石怪。

此时,一群勇敢的战士健步如飞地向凶恶的巨石怪奔去。他们合力用火药轰炸巨石怪,巨石怪被他们惹怒了,它怒气冲冲地扬地上的飞沙走石。就这样,战斗从未停息,足足打了三天三夜,巨石怪被战士打倒在地上。突然又有一只巨石怪喊着:“宝贝,你在哪,妈妈来找你了。”巨石怪就以迅雷及掩耳之速往那跑。

从此,再也没有巨石怪了!

篇三: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五里街中心小学二年一班穆锦毅

在一个沙漠里,有一群凶狠又邪恶的沙怪,它们经常会沙子里冒出来扰乱人们的和平,它们还会在沙子里穿梭。

有一天,沙怪抓了一些姑娘,村民们都十分着急。就这时,一些勇士站了出来,决定帮助村民打败沙怪,找回姑娘。

于是,它们一起商量怎样才能打败沙怪。有一名勇士说:“我们一起把引出来,再用我们的武器打败它们。”有人反驳:“不行,那样我们也会被沙怪抓起来的。”又有一名勇士说:“我们可以把一个火药埋藏在沙子里,然后,在把它们引过来这里,把它们炸死。”那名勇士的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他们就把一个火药,埋进了沙子里面,一个人再把沙怪引过来。“轰”的一声,所有的沙怪都被炸死了,沙漠又恢复了和平。他们找回了姑娘,还给你村民。他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篇四: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五里街中心小学二年一班刘钰芯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座城堡,城堡里有一位王子,心地善良,喜欢帮沙漠里需要帮助的人,人们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他出去散步,发现了一群凶恶的猎人想要用炸药去炸死一位美丽的公主,公主吓得一直往后退,猎人们却一直向前走,举起炸药,要炸死公主。

王子生气极了!奔向猎人,猎人们看见了王子,举起炸药,把炸药扔向王子。

王子见炸药向他这边飞来,就马上接住炸药,王子看了看炸药得时间。“完了。”王子连忙把炸药扔向猎人。

猎人吓得匆忙逃跑,可是,来不及了,炸药已经飞到他们身边,接着“轰”地一声巨响。

“炸死了,炸死了!”公主开心喊到。

于是,公主走到王子旁边,说:“真是太谢谢你了!”“没事,举手之劳,等之后我来保护你吧?”王子说。“真的。”公主说。“当然。”

于是,王子把公主带到了城堡里,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篇五: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座美丽的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魔王抢去了国王最喜欢的一匹马。国王就让士兵去攻打魔王。

士兵们就一起想办法。一个士兵说:“我们用火药把魔王炸死!”

这个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士兵们就在魔王城堡周围放上火药。

点燃!砰的一声,魔窟连同魔王被炸得粉碎。

就在这一瞬间,马!金色的马!飞了!飞出了魔王的房子!

从那以后,人们就不用再躲着魔王了,人们欢呼着!

后来的人们都向那些士兵学习,非常有勇气,也会合作,遇到事情会一起想办法!

篇六: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五里街中心小学二年一班许政杰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群沙子怪,把这里的土壤变成沙子了。于是,很多人都去了那片沙漠,想打败他,结果,不但没有打败,而且沙子怪还把它们变成了他的手下,真是太可恶了!

在这之后,榕树勇士前来挑战,他来到沙漠,看见了沙子怪,和他的手下,他急忙在沙子里生根,快速吸收水分,长出一根一根的条。沙子怪也不甘示弱,直接掀起一大片沙子,盖住了榕树,榕树急忙躲开了。

龙树也发功攻击,他用生命长出的条,一把抓住了沙子怪,并杀死了他。

从此,这一片沙漠变成了一片花草盛开的草原。

篇七: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座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位凶狠的女巫。

女巫为了增强自己作文/的法力,抢走了各国的能量宝石!没过多久,这些国家的能力都沉睡了。

一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王子来了。王子看了看,发现所有人都在睡觉。他觉得很奇怪。王子仔细搜查了各国宫殿,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各国的宝石都被盗了!

于是,王子打算去找回宝石,唤醒沉睡的王国。

王子在沙漠里走啊走,终于走到了一座城堡前。王子礼貌地敲敲门,门就打开了,原来这是女巫的城堡。女巫邀请王子进入城堡,并为王子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王子用好晚餐,四处活动,突然发现一间锁着的房间。王子很好奇,从门缝往里瞧!不得了,竟然都是宝石!王子意识到了,这些宝石应该都是各个国家的!于是,王子用胸前的万能钥匙打开门,将能量宝石还给各国!

大家都苏醒了。各个王国都恢复了往日的面貌!

篇八: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五里街中心小学二年一班张安婷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座美丽的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有一天,凶狠的魔王不知从哪里抓来了一位美丽的公主,公主害怕极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一天国王发现公主不见了,他派人四处寻找。这时一位勇士告诉国王公主被沙漠里的魔王抓去了。国王带着军队来到了城堡,准备攻打魔王。国王和他的军队讨论怎么救公主,一位勇士说不如我们用箭攻打城堡,这时有人反驳说:“不行”城堡太兼顾了。又有一位勇士说我们可以用火药把城堡炸掉,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他们吧魔王炸死了,大家合力就出了公主。

他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

篇九: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五里街中心小学二年一班潘昕以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个凶恶的魔王。沙漠被魔王统治着,来到这里的人,都要听他的命令。

很久很久以后,一位聪明、善良的勇士来了!他说:“别害怕,别害怕,我会救你们出去的。”人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能,不可能……魔王很厉害的!”勇士不相信,便来到了沙漠。他喊着:魔王、魔王,快出来。魔王当作没听见似的。

勇士马上回去了,一位老人说:“要先设计计划!”勇士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叫上了三位勇士,合力攻打魔王。

第一位勇士说:“魔王!魔王!魔王……”魔王被吵醒了,跑出了沙漠。好机会!全部勇士攻击了沙漠,救出了人们!魔王也死了!

人们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篇十: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在一片沙滩上,玲玲宁宁雪新花花和丁丁一起在堆沙堡,不知谁说了句:“这个沙堡里有一位公主,她有两个姐姐。”玲玲补充说:“姐姐抢走了公主的漂亮鞋子裙子。”

宁宁和雪新一起说:“我们一定要把这两个坏姐姐赶出沙堡。”大家都很赞同宁宁和雪新的想法。可是,怎么才能将这两个坏姐姐赶出沙堡呢?丁丁说:“我来控制铲车把沙堡铲平。”花花说:“那时候还没有铲车。”玲玲说:“用铲子把沙堡铲平。”玲玲的办法得到了大家的称赞。于是,大家拿着铲子用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把沙堡铲平。

我们欢呼起来,欢呼着赶走了两个坏姐姐。欢呼着帮公主过上了更幸福,快乐的生活。今天真开心啊!

篇十一: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五里街中心小学二年一班郑兴源

在一片沙漠里,有一群凶狠的沙暴怪。,他们在商量怎么攻打旁边的城堡,最后他们认同了一个杀到怪的主意:先抓着公主混身,他们的注意力,在趁机偷袭。于是他们趁机抓着公主。果然,国王和王后着急了,把士兵调到了前线,根本没注意后方有个年轻的大将军,很聪明,他知道这是个骗局,你知道沙暴怪的背后阴谋,他请求国王把大将军调给他,他有办法拿下凶猛的杀暴怪。开始国王半信半疑,但他看到大将军的信心满满,又怀疑了。大将军把士兵大都调到了后方,沙暴怪突袭时被抓,只好投降,国王众人又救回了公主,国王把公主许配给大将军。

他们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篇十二:在一片沙漠里有什么根据开头编故事

五里街中心小学二年一班王君扬

传说,在一片沙漠里,有一群凶恶的怪兽,他们为了扩大领地,建造更多城堡。所以,占领了许多土地,砍伐了大片树木。

人们的许多家园都失去了,如此下去,不紧人们会死在它们手中,还失去了家园。整个世界就会成为它们的国家。人们不想失去生命,更不想失去国家。于是,他们齐心协力地反抗怪兽的进攻,要救出自己的土地。可是,一次次失败,人们垂头丧气,纷纷离开队伍。忽然,有人找出一棵名叫沙柳的“小英雄”,他们说:“这棵树,一定能帮助人们战胜怪兽!”

人们把沙柳请到战场,怪物见了,刮起沙尘暴,沙柳挺直腰杆轻松抵御了,怪兽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卷起沙球扔过去,可是,太多沙球,沙柳快撑不住了,它用力摆动柳条,扎深根茎,用力回击,沙球被反击回去了,怪兽精疲力尽,一步步往后退,沙柳乘胜追击,占领回了大片土地,人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就这样,沙柳被人们称作“小英雄”,世界又恢复了喜气洋洋的生机,一片郁郁葱葱中带着属于人们的幸福。

}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1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呢?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2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一)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2、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3、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二)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三)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2、得出结论: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3、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四)教师提出尝试题: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五)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3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通过体育加深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沉”、“浮”字卡、鱼缸、操作盒、水果模型、石头、雪花片、瓶盖、橡皮泥、橡皮、五子棋、锁子、钥匙、音乐光盘、让小朋友操作的物品的照片

  1、出示材料介绍材料名称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好多好玩儿的东西,我们看看都有什么?”(一起看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并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现象

  (1)“一会儿我们来玩儿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们把它们放在水里,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要记得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

  (2)“在放的时候我们要一个一个的轻轻的、慢慢的放”

  (3)“在放之前要把袖子卷起来”

  (4)“如果水洒在了外面我们要用布把水擦干净”

  (5)“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做吧!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3、教师介绍“沉”、“浮”的概念

  (1)“刚才我们玩儿了这么多,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将幼儿说的物品放在鱼缸内的水里,一起观察物体的沉与浮”

  (3)“我们把像锁子、石头之类的东西沉在水底的现象叫‘沉’”同时出示‘沉’字卡”

  (4)“我们把像雪花片、积木之类的东西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叫‘浮’“同时出示浮的字卡

  4、出示幼儿操作过物品的图片,提问它在水中是什么现象?并将照片贴在相应的字卡后边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更好玩儿的游戏,但是得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儿”

  (2)“我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3)“这个是?它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

  (4)“沉,我们可以用向下的箭头表示,表示它沉在了水底”

  (5)“浮,我们可以用像上的箭头表示,表示它浮在了水面上”

  (6)将照片贴在相应的字卡后边。

  规则:沉(蹲下)浮(站起),一次比一次快

  游戏二:在小板凳上进行沉浮的练习。

  玩法:音乐一想起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围着花园跑,当音乐停的时候,小朋友听老师的指令,当听到沉的时候小朋友蹲下,当听到浮的时候小朋友站在椅子上。

  游戏三:加大难度,在胸前贴上图片,进行沉浮的难度。

  玩法:音乐一想起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围着花园跑,当音乐停的时候,小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图片,是沉就蹲下,是浮就站在椅子上。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总之,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希望下次活动会更好。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4

  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提出探究问题,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教师出示两个同样大小、颜色相同的塑料球,让学生猜测:把这两个塑料球同时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一个浮,一个沉。”“都浮在水面上。”“都沉入水底……”师:“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把两个小球放入水中,结果一个沉,一个浮。)“同样的塑料球为什么会一个上浮,一个下沉?能不能让上浮的塑料球也沉下去呢?”“什么样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什么样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探究的问题自然而然地随着实验现象产生了。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趋动力,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这个情境的创设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提出了问题。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这一环节设计两个探究活动:1、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2、实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活动(一)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此探究活动按“预测――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三个探究过程进行。1、预测物体的沉浮。每组学生介绍搜集到的实验材料,预测其在水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并说出预测的根据,然后,让学生把实验材料按预测结果分类。2、分组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温馨提示: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分组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之中,充当四种角色:① 组织者: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组织学生实验;② 探究者:做一名好奇心很强的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究;③ 发现者:仔细观察实验情况,并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问题;④指导者:当学生探究感到困惑时,要及时指导。设计意图:教师最大的成功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若一味地牵引,则是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因此教学中,我给予学生极大地探究空间和充分的探究时间,在开放中组织,在参与中指导,让探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3、表达与交流①分组汇报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组会下沉,这就要让学生把瓶子拿出来,再做实验,然后观察,会发现有的瓶子没有盖,水进去了,就沉下去了……②思考总结:让学生认真观察上浮和下沉的物体,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上浮的:轻,是用木头、塑料、泡沫等材料做的;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属、石头等材料做的。设计意图:材料是活动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时间提供材料是大有学问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经过仔细选择:既简单,能为每个孩子开辟一条探究之路;又要丰富,让孩有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路子去探索;还要有结构,能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独创性,教案《幼儿园大班<浮与沉>的教案》。探究活动(二)实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此探究活动按“选择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实验探究――表达与交流”四个过程进行。1、选择问题教师出示探究问题: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⑵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有兴趣的可以探究两个问题。2、制定探究计划首先由小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让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装石子,把小瓶绑在石块上……然后小组汇报交流,完善探究方案。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方案既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孩子们设计的实验也许是稚嫩的,站在科学的高度上讲也许是不太科学的,但是学生在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时,初步的学会了科学的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有利于实验方案更趋于科学可行。3、分组探究在学生分组探究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探究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出出主意,还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实验方法。4、表达与交流汇报实验情况要注意以下三点:⑴要让学生边演示边汇报;⑵让学生说清实验步骤和方法,尤其是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⑶在学生交流时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创意的方法。我预设的交流情景: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让橡皮泥浮上来。我们是这样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点儿(下沉)――捏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后沉)――捏成碗状或船形(浮)――放入曲别针(仍然上浮)师:通过捏你们发现橡皮泥有什么变化?生:橡皮泥的形状变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状。师“形状变了,就可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坐过船吗?钢铁做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么道理呢?生:改变了钢铁的形状。里面是空心的。师:还有什么方法让橡皮泥上浮吗?生:我们把橡皮泥粘在木块上,也会上浮。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师:借助比橡皮泥轻的物体也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全班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许多闪光的思想火花会在交流中产生,教师不应该满足于“沙+黄豆”的交流层面,而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小苏打+白醋”生成新物质的研讨层面,这样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来,在相互交流中,会使学生的想法更科学,认识更完善。三、拓展活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1、揭秘:通过以上的两次实验探究,让学生揭开 两个塑料球一浮一沉的秘密。2、潜水艇实验;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潜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并说明道理。3、设计打捞沉船方案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要体现STS目标,即科学-技术-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这个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为生活服务,让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四、实验设疑,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师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个位置”,这太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小瓶有什么秘密,还是水有什么特殊?……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有趣的实验现象,会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探究继续下去。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5

  不同的物体在水里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些是上浮而有些是下沉的,下面这节课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大家了解下物体的沉浮现象,从而培养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

  1、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1、各种操作材料: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标有上下标记的记录卡、记号笔。

  1、猜测活动(指导语: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3、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4、记录活动(指导语: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请你用沉与浮的标记记录下来,并出示记录表。)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5、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沉与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篮子里。)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6、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7、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并说说它们沉、浮的原因。)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6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而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幼儿天生喜欢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一科学活动。

  目标一: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目标二: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目标三: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教学难点:把下沉的浮起来,把浮起的沉下去

  大水盆6个,篮子12个,纸、干木块、石子、钉子、塑料杯子、树叶、乒乓球、实心球、硬币若干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好奇心)

  二:操作,请小朋友们把桌上的东西放在水盆里,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三:请小朋友们把沉与浮的物体分别放在两个篮子里,然后告诉别组的小朋友和老师,哪些下沉了,哪些是浮着的。(纸、干木块、塑料杯子、树叶、乒乓球是浮着的,石子、钉子、实心球、硬币是沉下去的)

  四:为什么有的沉下去了,有的却浮起来了呢?

  五:请小朋友们利用篮子里的东西互相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浮起的沉下去,把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把纸用石子压住,把硬币放在塑料杯里………。)

  六: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会浮上水面。

  “沉与浮”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一个突然发现。活动紧密围绕“沉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物体的沉浮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玩一玩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物体沉与浮的原因,获取与物体沉浮相关的知识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发展开渠。活动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发展引路。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7

  学会交往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进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合作型的人才。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在合作过程中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为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从而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我班在学习游戏活动中一直注意对孩子进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新添置了玩具“钓鱼”,那些塑料鱼浮在水面上,由于钓竿太少,没有钓竿的孩子在旁边等不及就将手上的小磁铁扔进水里,磁铁沉下去了,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哪些物品在水里浮起来,哪些物品在水里沉下去,结合孩子们的认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沉与浮的小实验,孩子们发现木头、树叶、小碗等在水里会浮上来,而铁丝、玻璃、勺子、砖头等会沉下去。孩子们发现借助于其他材料,沉与浮就会发生变化。如:小碗中放上石块会沉下去,空的瓶子装满水或石子,瓶子也会沉下去,活动中孩子们对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如何让沉的东西浮上来特别感兴趣,于是我选择了《鸡蛋的沉与浮》这一活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合作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他们在自由平等中交往、学习、商量、讨论、操作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有机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活动中,我除了提供材料外,更多的是关注和引导幼儿商量、合作、交流,让幼儿通过合作、实验,再实验来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变化,来体验合作及成功的快乐。

  1、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

  2、培养幼儿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3、培养幼儿喜欢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做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1、重点: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能力,喜欢动手做科学小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中会浮起来。

  2、难点:培养幼儿多观察善思考,勤动脑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鸡蛋、盐、水、课件

  1、师问:你们知道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浮起来吗?(幼儿回答各种答案)

  2、请幼儿在准备好装满清水的透明小鱼缸里放进准备好的物品(如:积木、锁子、苹果、石块、鸡蛋等),观察哪些物品在水里浮?哪些物品在水里沉?

  1、“我是魔术师”老师神秘告诉幼儿能让鸡蛋会“游泳”,让它在水里浮起来,淡水中加入食盐(幼儿不知情),边加边搅拌,鸡蛋慢慢的浮起来了。

  2、设疑,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原因?

  3、教师告诉幼儿加入水中是食盐,能使水的浮力变大,鸡蛋就慢慢浮起来了。

  4、小朋友动手做实验,把盐放进水里,小心的搅拌,鸡蛋沉到水底还是有什么变化,是沉还是浮,谁的鸡蛋浮起来了。放盐少鸡蛋浮的起来吗?放多少?请他把这个方法和同伴交流。小朋友在小心、细致做着。并用图画、图示、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

  5、接着使用课件,“放盐→搅拌→鸡蛋浮起来”。请小朋友在此细心观察。

  6、小结:小朋友整理鸡蛋和水罐,把实验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学”感受和成就感。

  小朋友家里有什么东西也会溶化的,如:糖、豆粉放进水中用同样的方法,看看有什么效果。和父母一起观察不同的水温鸡蛋浮起来速度一样吗?

  在小朋友做实验的过程中,一个小朋友偷偷用手指点盐水,眉头一皱说很咸的。嘴巴不舒服,另一个小朋友说,你赶快去漱口,孩子们在取得直接经验,并会帮助伙伴。实验中博博的鸡蛋浮起来了,不小心水泼了,爱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续水,鸡蛋又沉下去了,又加盐来搅拌。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孩子很快实验成功,过程积极、愉快。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学习方法,通过图画、图示、手工等方法进性大胆的表达和反馈,有助于个性发展,同时孩子们在实验中互相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从而更还的保证了实验的成功,孩子们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准备孩子常见的可溶性物质:茶叶、肥皂、洗衣粉等做对比实验。需要注意水的温度在20°是比较合适的温度,如果是冬天做实验,可以加入适量的热水,帮助盐较快溶解。课后的日子里,有孩子提出人在盐水里会浮起来吗?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最后我把这问题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回去解决,可以查阅书籍,可以上网查,可以问父母,最后孩子们的答案真多呀,延伸到中东死海、四川大英县死海,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去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8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大班的孩子早就接触了它,加之幼儿的天性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很多有趣而新奇的现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作为探究的科学教育对象,在活动中我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使孩子多感官、多方式的进行科学探索、交流、分享。

  1、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求答案。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1、重点: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难点:学习使用↑↓记录实验结果。

  水、大盆、石头、叶子、钥匙、玻璃珠、小木块、泡沫板、一元硬币、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

  师: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出示一个装水的大盆(提前在水里放石头、叶子、钥匙等),让幼儿观察水里的物体。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会局限于水中的几样物体)。

  提问:它们在水里是怎样的?

  2、通过观察和提问,引出活动主题――浮与沉的现象。

  (1)出示↑符号表示浮在水面上,↓符号表示沉下去。

  (2)操作要求:事先猜想哪些物体是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把猜想的答案记录下来,再进行实验,最后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示范取一块小木块,请幼儿猜猜木块会是浮还是沉?

  (4)教师介绍记录表:这是一张记录表,待会我们把记录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如:木块浮上来的,就要向下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是沉下去的,就要向下的箭头表示。

  3、幼儿自主操作实验。

  (1)幼儿按意愿自主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的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如:一元的硬币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的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他物品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了水,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我们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2)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实验结果和我们猜想的一样的?

  (3)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物品有:叶子、泡沫板、小木块等等

  沉下去的物品有:钥匙、玻璃珠、一元硬币等等。

  4、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东西浮上来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高兴了,它们也想浮在水面上,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好不好?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经验提升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会沉在水里,请幼儿想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去而得救?

  谁有很神奇的力量,但水很大,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会沉到水里去,我们也会沉到水里去,这个时候,我们要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我们沉下去而得救?(救生圈、木头、船、脚盆等)。

  请朋友回家后继续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沉下去?

  我组织完这次科学活动《沉和浮》发现幼儿兴趣较高,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一、扩展学习空间,为幼儿发展奠基。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活动的中,我能借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扩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二、提供丰富材料,为幼儿发展开渠。

  《纲要》中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这些材料暗含着幼儿通过操作和使用能够达到的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这些材料应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这些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材料应该有较广的余地,使幼儿能用多种不同的路子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在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小筐、积木、有盖的小玻璃瓶、玻璃球、泡沫、纸塑料等等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让幼儿观察物体放在水里的沉浮现象。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还为幼儿准备了各种辅助材料,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动一动,让幼儿去想象、去创造,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怎样会让沉下去的物体在浮起来?怎样让浮起来的物体在沉下去?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好多幼儿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重的东西放在木块上会浮起来。把空的瓶子灌满水就沉下去。等等这样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

  三、激起学习兴趣,为幼儿发展引路。

  “兴趣是幼儿的教师”。《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如:我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由于幼儿对有的物体还不理解,所以大多数幼儿都把积木、有盖的小玻璃瓶说成是沉的,但我并没有制止,而是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积木、塑料花片等等)。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重的东西:钥匙、玻璃球等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让幼儿自己探索物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9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1、知识:(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1、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①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②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③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沉与浮》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的玻璃被石头砸碎了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