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烧烤和南方烧烤有什么区别?

  • 近期我国南涝北旱情况突出,预计未来十天主雨带将北移

  • 这是6月22日拍摄的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群星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21日,郑州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6月15日以来,河南省部分地区持续出现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水利部21日发布汛情通报,珠江流域北江今年第2号洪水将发展成特大洪水,西江今年第4号洪水正在演进,水位继续上涨并将较长时间维持高水位运行,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1日22时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20日12时至21日12时,珠江流域西江中下游、广东北江、湖南湘江、江西乐安河、浙江钱塘江、福建建溪等11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21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22日白天,河北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西北部等地有35℃至36℃高温天气,局地可达40℃以上。
      强降雨连日来“盘踞”南方,高温则持续“烧烤”北方。面对南涝北旱在全国一些省区市发生,各地各部门防洪抗旱工作积极作为、加强应对,将损失和影响减至最低。
    南涝北旱39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部分地区旱情露头并快速发展  “入汛以来,全国共发生17次强降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5次,其中华南东部和北部、江南东部和南部、西南中部和西南部、东北中部等地偏多三成至七成,21个省区市39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处长王为说,汛情主要发生在南方,其中广东北江、江西乐安河等14条河流发生了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5月下旬以来,珠江流域发生2次流域性较大洪水,西江发生4次编号洪水,北江发生2次编号洪水,韩江发生1次编号洪水。汛情呈现强降水过程多、大江大河编号洪水集中且频次高、中小河流洪水多发等特点。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华南入汛以来,闽粤桂琼四省区平均降水量818.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2.7%。强降水致珠江流域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给交通及农业生产等带来不利影响。
      与南方河流水位上涨不同,热浪成为连日来北方天气的“主旋律”,尤其在华北、黄淮、西北一带多地出现同期少见的酷热天气。受持续性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部分地区旱情露头并快速发展。
      水利部统计显示,从全国来看,旱情较常年同期偏轻。但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部分省区旱情较重。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今年以来,我国农业气象条件总体较好,灾情明显轻于常年。进入主汛期,农业气象灾害呈现“南涝北旱”特点。
    全力应对各地各部门形成合力有效应对水旱灾情  20日,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就南方汛情继续召开防汛专题视频会商调度,与中国气象局、水利部、自然资源部会商研判,视频连线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防办,研判汛情,调度部署珠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防汛救灾工作。水利部多次视频连线广东省人民政府、水利厅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研究部署西江、北江洪水防御工作。
      近日,河南正值夏播关键期,高温抗旱抢种刻不容缓。气象部门加强与农业农村、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及时了解抗旱抢种进展和气象服务需求,有针对性提出生产建议,指导科学调度水源,确保旱区用水。
      面对南涝北旱的不利自然天气,受影响的地区积极行动起来,各地各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王为表示,入汛以来,水利部7次发布洪水预警,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送山洪灾害气象预警44期。长江、珠江、太湖流域1479座(次)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377亿立方米。
      在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的黄淮海地区,农业农村部近日派出3个工作组并组织专家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东、河南受旱地区,指导地方落实科学抗旱关键措施,完成夏播任务和推进夏管。
      天气情况直接关系到汛情和旱情的防御。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预计22日至30日,北方多降雨过程,华南、江南降雨减弱;7月,东北中部和南部、华北东部和南部、华中北部、华东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
      专家指出,针对气象部门预计后期北方降雨偏多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抗旱的同时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防范“旱涝急转”。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于文静 黄

}

近期,强降雨“盘踞”南方,高温则持续“烧烤”北方,在这个时间段出现“南涝北旱”是否正常?原因为何?

专家表示,5月以来,我国主雨带主要影响华南、江南一带,接连出现多轮强降雨过程;而在我国北方,4月初开始水汽条件较差,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加之6月中旬高压脊开始发展,导致增温明显,共同造成近期“南涝北旱”情况较为突出。

6月15日以来,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关中及苏皖北部多地出现35摄氏度至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多地35摄氏度以上高温日数超过6天。监测数据显示,842个气象站超过35摄氏度,其中,520个气象站超过37摄氏度,104个气象站超过40摄氏度,多地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当前,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持续,中央气象台22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区域性高温天气发生的时间其实相对偏晚。因为前期冷空气比较活跃,5月至6月前期这段时间,北方相对凉爽。

她分析,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北方水汽条件较差,大气较为干燥,相对湿度较低;二是受高压脊控制,高空盛行西北下沉气流,太阳辐射强,所以高温天气开始发展并加强。

“未来一段时间北方高温将逐渐趋于减弱。而副热带高压北抬后,将主要控制江南、华南中东部这一带区域,南方高温将再次发展,可能会出现持续时间比较长的高温天气。”袁媛说。

与北方“炙烤”相反,5月以来,华南、江南等地连续出现多轮强降雨过程,过程间隔短,累计雨量大,多地雨量破历史同期极值。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华南前汛期自3月24日开始以来,降水表现为前期偏少、后期偏多特征。5月10日至6月20日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6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入汛以来,区域平均暴雨日数3.9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截至20日,闽粤桂琼四省区有16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月极值,其中广东韶关(286.4毫米,6月19日)、福建松溪(225.6毫米,6月18日)和广西龙胜(166.9毫米,6月4日)打破当地建站以来最大日雨量纪录。

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南方之所以出现持续强降雨,一方面是全球变暖背景下,大气环流系统不稳定性加强,导致降水时对流活动增强、降水效率增高、雨量增大;另一方面,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我国雨季进程偏早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季风环流引导的西南水汽输送偏强,同时副热带高压位置相对稳定,利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持续输送影响我国华南、江南一带;此外,水汽条件充沛的同时,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增大,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尤其6月以来东北冷涡更加活跃并向南发展加强,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江南南部至华南地区,共同导致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偏多。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十天主雨带将呈阶梯状北抬趋势,华南持续强降雨趋于结束。专家提醒,未来随着台风活跃,南方地区可能再度遭遇强降雨,需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及城乡积涝等灾害。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一期气候预测公报显示,预计7月,东北中部和南部、华北东部和南部、华中北部、华东北部、华南西南部、西南地区南部和东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新疆西南部、西藏西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除西南地区南部、华南西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预计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可能有2至4个热带气旋生成,接近常年同期(3.8个)到偏少,其中1至2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地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烧烤和重庆烧烤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