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的教练有几个?

如今一些画家的字,写得难看,错误百出,根源在于文化课的功底浅。斯诺克的竞赛也是如此,看似一种体育比赛,其实那里面也包含着文化,文化是让人进步的阶梯,没有这阶梯似乎不妥。

2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靠“丁俊晖模式”成为世界顶级斯诺克选手后,丁俊晖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偶像。在山西太原,一个名叫武圣光的13岁孩子,主动放弃学业,梦想像丁俊晖那样,成为斯诺克顶级选手。丁俊晖的经纪人张萌说,“其实,现在庞卫国、蔡家东、伍文忠等国内著名台球教练手下,少则有四五个多则十多个少年选手,年龄小的只有八九岁,大的也不过十五六岁,他们都没有上学,都在专心训练,他们的目标都是成为职业选手”,这种现象值得思考,因为丁俊晖曾有过忠告,“不想做短命球王,有基础的孩子别学我”。这无疑在告诉世人,虽然“丁俊晖模式”取得了成功,也有重大缺憾。

缺憾在哪里?文化课学习机会没有了,人文素养发展明显不足,不利于“持久发展”。要想成为顶尖级选手,不是在用技能打球,而是在用心打球、用知识去打球。达·芬奇说,“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学习才是事业发展的终极推动力,而不必搞短平快的“一夜成名”。不接受更多的基础课教育,从事专门的技能培训当然风险太大。一夜成名了当然好,如果不能成名,就会意味着丁俊晖十几年来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奋斗,成为泡影。那种教育赌博,失去的往往是一生的前途,风险太大,并不是值得复制的发展模式。 青少年教育专家卢勤批评说:“孤注一掷弃学练台球,毕竟是个冒险的举动。丁俊晖只是个例,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他的高度。那些没有打出成绩的孩子怎么办?如果孩子练不出来,又没有读书,那可真是耽误了。”

画画和打球一个道理。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传统教育虽然单调,却仍是最值得信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能保证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人格素质,如果自己真想发展个人兴趣,结合老师和学校的意见,完全可以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再取得其他练习机会和比赛机会,一样能在专业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丁俊晖的教练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