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边上什么桥130?

  • 桥梁材料类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 水上、陆上桥梁:陆上桥梁
  • 梁桥施工方法:顶推法,支架现浇
  • 附图及附表: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组织机构图,工艺流程图,主要工程数量表,材料计划表,测量、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高速公路上跨两条铁路立交桥工程,线路允许最高速度为70km/h。桥梁上部采用3X4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桥面宽度(全幅)28.0m,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U型台,基础为钻孔桩基础。铁路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附近有通信、信号、电力线路埋设,施工时受影响需进行迁改。下穿客运专线立交工程为港区枢纽互通,港区枢纽互通主线以及G匝道均以“U”型槽全长均为75m。主线左线“U”型槽结构宽度为14.25m,主线右线“U”型槽宽度为18.25~21.08m,G线匝道“U”型槽宽度为11.5~11.93;由于G匝道“U”型槽结构底板位于粉砂层,“U”型槽结构底板底的地基均采用碎石桩处理地基。
  开工日期2015年8月1日 竣工日期:2016年7月25日
  工程特点及难点:桥梁需跨越既有铁路。属于既有运营线上施工作业,既有线防护、铁路加固施工技术具有一定难度。在铁路行车运输繁忙的既有线上施工作业,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本工程的成败;铁路沿线有大量的铁通光缆、电缆、信号电缆及电力电缆等管线,必须调查清楚,落实改移、防护工作。线路架空加固采用“横抬纵挑”法。在铁路线路两侧对应纵、横梁交叉位置设置直径1.5m的C30钢筋混凝土支撑桩。工作坑沿铁路边坡采用喷锚混凝土进行防护。工作坑底应设置集水井,及时抽排积水。框架涵顶进施工就位后侧踏部分回填级配碎石后进行注浆加固。箱梁采用架桥机架设。
  施工组织:项目部法。
  施工关键线路:先施工下穿铁路框架立交涵,待施工完成后方可施工上跨铁路立交桥。下穿京广客运专线立交工程、上跨京广铁路立交桥工程平行施工。即:施工准备→下穿铁路立交涵→上跨铁路立交桥施工→清理现场→竣工验收→工程竣工。
  共计180页,编制于2015年

导管法灌注水下砼程序图

安全防护棚架平面布置示意图

施工队伍配置及施工任务划分表

免责声明:BBS所有内容均为网友上传,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
  人民网深圳6月20日电今日凌晨6:52时,空1次货运列车在晨曦的照耀下,从香港方向缓缓驶过2个小时前刚刚竣工的新铁路罗湖桥,由此,百年罗湖桥更新后再次投入使用。历时10个月建设的新罗湖铁路桥,是目前内地通往香港的唯一铁路通道,将在促进深港两地经济发展中担负新的历史重任。

  8:06时,首趟广九直通车T824次也顺利通过新罗湖铁路桥。该铁路桥为双线路,列车通过时速度可达80公里,安全性能更高。记者了解到,新铁路罗湖桥外形与旧桥一致,采用钢梁结构,桥上铺设的钢轨、道床、枕木、道岔以及配套的供电接触网全部更新,旧桥原2‰坡度的线路也被改造为平面。

  可防50年一遇洪水

  据介绍,深圳河作为深港之间的界河,原有的河道狭窄曲折,防洪标准仅有2到5年一遇,特别是罗湖铁路桥所在河段,桥墩跨度较窄,成了深圳河的“瓶颈”。作为深港两地治理深圳河工程的一部分,此次新建的罗湖铁路桥,桥的跨度比旧桥增加了8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可改变以前桥墩阻碍泄洪导致罗湖、新界屡遭水浸的状况。

  将在开创两地经济新纪元中担负重任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通过罗湖口岸出入境的人平均每天就有20多万人次,最高时达到35万人次。今年4月18日铁路实行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后,广深铁路开行的“广深城际列车”达到64对,平均每15分钟开行一趟,广九直通车每天开行12对,平均1小时开行一趟;广深线日均发送旅客达8万人次,广九直通车日均发送旅客7千人次;春运、“黄金周”运输以及其他公众节假日客流高峰期,广深线旅客发送量突破10万人次,广九直通车发送量突破1万人次。而罗湖铁路桥则是入港的唯一铁路通道。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署,2003年7月28日起,广东省、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放开办理赴港证件审批条件,掀起了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的热潮。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统计,截至今年5月31日,内地赴港“个人游”人数达到200万人。仅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就有15.6万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其中有不少旅客是搭乘广深城际列车或广九直通车经罗湖桥入港的。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9+2”格局的建立,内地与香港两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合作将更加紧密,新罗湖铁路桥也将在开创两地经济新纪元中担负历史重任。(胡谋、徐晓辉、何志文)

  罗湖桥坐落在香港新界与深圳罗湖区西南交界的深圳河上,最早是一座木桥。1881年,港英的海关从九龙迁到这里,在桥中间用红色油漆画线为界。1887年4月2日,清政府在罗湖桥的北端设立九龙海关。其后,罗湖桥经过多次修建。1906年,广九铁路修建时,罗湖桥成为铁路桥,以罗湖桥中孔北端第一个钢轨接头处为界,轨枕上打有“T731RB”和“RN”字样,北为华段,南为英段。

  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间,深港两地不通火车。从内地运往香港的鸡鸭鹅猪及水果蔬菜等都要在深圳换上货车,再经文锦渡和罗湖桥运往香港。1981年以前,火车和过境旅客共用铁路桥,最少时平均每天仅通过50人左右。

  1959年,中英双方出资将这座桥改建为铁桥。现在的桥身长48米,宽20米,桥面铺有双轨。在八十年代以前,所有乘坐广深列车的过境旅客,都必须步行通过罗湖桥。一到逢年过节,桥上人头涌涌,挤得水泄不通。遇有货物列车要通过时,须得边防军战士和港方的警察通力合作,疏散人群,才能保证安全。

  1979年4月4日,首列广九直通车开行,内地与香港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罗湖铁路桥的地位日益凸显。1988年,新的双层人行桥建成,上层为出境通道,下层为入境通道,两侧分别是深圳海关和罗湖移民局。我们现在说的罗湖桥实际上是包括人行桥和铁路桥在内的两座桥。

  深圳口岸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通过罗湖桥的人流量以10%到20%的幅度增长。目前通过罗湖口岸出入境的人平均每天就有20多万人次,最高时达到35万人次。广深铁路的统计数字显示,广九直通车由最初的每天开行1对增加到现在每天开行12对,至2004年4月开行25周年,共运送旅客4500万人次。

  2003年8月20日22时30分,最后一列火车驶过旧罗湖铁路桥,这座百年老桥因深圳河三期工程治理需要而“退休”。此后列车一直走临时便桥,而见证深港两地百年历史巨变的罗湖铁路老桥,整体安放在香港供人参观。

  罗湖铁路桥接驳工程计划

  19日23:30――20日01:00封锁线路、停电、在原4号道岔处将便线与既有铁路线绝缘接头处拆开,将便线断道并拆除有影响部分,拨移4号道岔接通Ⅱ线;

  20日00:00――20日02:30由九广铁路公司负责,进行Ⅱ线预铺轨道部分及有轨道部分的拨移,在接轨点处顺连,补碴、捣固、整道;

  20日1:00――20日1:50安装4号道岔设备,揭开2/4号道岔锁闭定位装置,按设计要求处理室内电路。线路开通后,安装轨道电路,室内配线修改,倒接信号设备;

  20日1:50――20日2:00 桥梁静载测试;

  20日2:00――20日2:30 在香港侧桥头往南30米处设红牌,进行深圳侧机车压道;

  深圳侧驶入Ⅱ线一台安装列车,利用轨道吊车安装130号钢柱;深港两侧均进入接触网作业车对Ⅱ线上方的接触网各定位点进行调整,将Ⅱ线接触网调整到开通状态;

  内燃机车牵引电力机车冷滑,对接触网进行冷滑;

  香港侧信号连锁调试;

  九广铁路公司KTT列车热滑,往返一趟,往5公里/小时,返25公里/小时;

  对Ⅱ线全面检查验收后开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桥中桥大桥怎么区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