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得而兼之邪是什么意思?

  起著雍涒滩,尽上章阉茂,凡三年。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戊申,公元二二八年)

  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初,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楙尚太祖女清河公主,文帝少与之亲善,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都督关中,镇长安,使承渊处。诸葛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帝遗曹真都督关右诸军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以汉昭烈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正合兵书致人之术,破亮必也。”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丁未,帝行如长安。

  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谡之未败也,裨将军巴西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云敛众固守,故不大伤,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亮之出祁山也,天水参军姜维诣亮降。亮美维胆智,辟为仓曹掾,使典军事。

  曹真讨安定等三郡,皆平。真以诸葛亮惩于祁山,后必出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等守陈仓,治其城。

  夏,四月,丁酉,京还洛阳。

  帝以燕国徐邈为凉州刺史。邈务农积谷,立学明训,进善黜恶,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由是服其威信,州界肃清。五月,大旱。

  吴王使鄱阳太守周鲂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方所闻知者,令谲挑扬州牧曹休。鲂曰:“民帅小丑,不足杖任,事或漏泄,不能致休。乞遣亲人赍笺以诱休,言被谴惧诛,欲以郡降北,求兵应接。”吴王许之。时频有郎官诣鲂诘问诸事,鲂因诣郡门下,下发谢。休闻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

  秋,八月,吴王至皖,以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亲执鞭以见之;以硃桓、全琮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以击休。休知见欺,而恃其众,欲遂与吴战。硃桓言于吴王曰:“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时!”权以问陆逊,逊以为不可,乃止。尚书蒋济上疏曰:“休深入虏地,与权精兵对,而硃然等在上流,乘休后,臣未见其利也。”前将军满宠上疏曰:“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絓地也。若入无强口,宠深为之备!”宠表未报,休与陆逊战于石亭。逊自为中部,令硃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馀,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

  初,休表求深入以应周鲂,帝命贾逵引兵东与休合。逵曰:“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于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获吴人,言休战败,吴遗兵断夹石。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逵曰:“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人以夺其心也,贼见吾兵必走。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吴人望见逵军,惊走,休乃得还。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初,逵与休不善,及休败,赖逵以免。

  九月,乙酉,立皇子穆为繁阳王。

  长平壮侯曹休上书谢罪,帝以宗室不问。休惭愤,疽发于背,庚子,卒。帝以满宠都督扬州以代之。

  护乌桓校尉田豫击鲜卑郁筑鞬,郁筑鞬妻父轲比能救之,以三万骑围豫于马城。上谷太守阎志,柔之弟也,素为鲜卑所信,往解谕之,乃解围去。

  冬,十一月,兰陵成侯王朗卒。

  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亮上言于汉主曰:“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当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以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驭,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亮使郝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昭,昭于楼上应之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详乃去。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曹真遣将军费耀等救之。帝召张郃于方城,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将军王双追之,亮击斩双。诏赐郝昭爵关内侯。

  初,公孙康卒,子晃、渊等皆幼,官属立其弟恭。恭劣弱,不能治国,渊既长,胁夺恭位,上书言状。侍中刘晔曰:“公孙氏汉时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则由海,陆则阻山,外连胡夷,绝远难制。而世权日久,今若不诛,后必生患。若怀贰阻兵,然后致诛,于事为难。不如因其新立,有党有仇,先其不意,以兵临之,开设赏募,可不劳师而定也。”帝不从,拜渊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吴王以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绶未下而卒。初,孙策使范典财计,时吴王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吴王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簿书,使无谴问,王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三年(己酉,公元二二九年)

  春,汉诸葛亮遣其将陈戒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建威,淮退,亮遂拔二郡以归;汉主复策拜亮为丞相。

  夏,四月,丙申,吴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黄龙。百官毕会,吴主归功周瑜。绥远将军张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吴主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吴主追尊父坚为武烈皇帝,兄策为长沙桓王,立子登为皇太子,封长沙桓王子绍为吴侯。以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而谢景、范惧、羊慎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太子使侍中胡综作《宾友目》曰:“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则诸葛恪;精识时机,达幽究微,则顾谭;凝辩宏达,言能释结,则谢景;究学甄微,游夏同科,则范惧。”羊道私驳综曰:“元逊才而疏,子嘿精而很,叔发辩而浮,孝敬深而狭。”道卒以此言为恪等所恶,其后四人皆败,如道所言。

  吴主使以并尊二帝之议往告于汉。汉人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丞相亮曰:“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雠我必深,更当移兵东戍,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辑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守,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伏与吴盟,皆应权通变,深思远益,非若匹夫之忿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已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于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逆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使于吴,贺称尊号。吴主与汉人盟,约中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属吴,兗、冀、并、凉属汉,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张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汉使来,称汉德美,而群臣莫能屈,吴主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吴主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吴主辞谢焉。

  六月,癸卯,繁阳王穆卒。

  戊申,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夫人吴氏曰高皇后。

  秋,七月,诏曰:“礼,王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正统而奉公义,何得复顾私亲哉!汉宣继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哀帝以外籓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惑误时期,既尊恭皇,立庙京都,又宏籓妾,使比长信,叙昭穆于前殿,并四位于东宫,僭差无度,人神弗祐,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自是之后,相踵行之。昔鲁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国非度,讥在华元。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为戒,后嗣万一有由诸侯入奉大统,则当明为人后之义;敢为佞邪导谀时君,妄建非正之号以干正统,谓考为皇,称妣为后,则股肱大臣诛之无赦。其书之金策,藏之宗庙,著于令典!”

  九月,吴主迁都建业,皆因故府,不复增改,留太子登及尚书九官于武昌,使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二郡事,董督军国。南阳刘廙尝著《先刑后礼论》,同郡谢景称之于逊,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太子与西陵都督步骘书,求见启诲,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及诸僚吏行能以报之,因上疏奖劝曰:“臣闻人君不亲小事,使百官有司各任其职,故舜命九贤,则无所用心,不下庙堂而天下治也。故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愿明太子重以经意,则天下幸甚!”

  张纮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困,授子靖留笺曰:“自古有国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佐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君承奕世之基,据自然之势,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敢于人,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离则有衅,巧辩缘间,眩于小忠,恋于恩爱,贤愚杂错,黜陟失叙,其所由来,情乱之也。故明君寤之,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则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矣!”吴主省书,为之流涕。

  冬,十月,改平望观曰听充观。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断大狱,常诣观临听之。初,魏文侯师李悝著《法经》六篇,商君受之以相秦。萧何定《汉律》,益为九篇,后稍增至六十篇。又有《令》三百馀篇、《决事比》九百六卷,世有增损,错糅无常,后人各为章句,马、郑诸儒十有馀家,以至于魏。所当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馀言,览者益难。帝乃诏但用郑氏章句。尚书卫觊奏曰:“刑法者,国家之所贵重而私议之所轻贱;狱吏者,百姓之所县命而选用者之所卑下。王政之敝,未必不由此也。请置律博士。”帝从之。又诏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邵等删约汉法,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百八十馀篇,于《正律》九篇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矣。

  十一月,洛阳庙成,迎高、太、武、文四神主于鄴。

  十二月,雍丘王植徙封东河。

  汉丞相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城于沔阳,筑乐城于成固。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四年(庚戌,公元二三零年)

  春,吴主使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欲俘其民以益众。陆逊、全琮皆谏,以为:“桓王创基,兵不一旅。今江东见众,自足图事,不当远涉不毛,万里袭人,风波难测。又民易水土,必致疾疫,欲益更损,欲利反害。且其民犹禽兽,得之不足济事,无之不足亏众。”吴主不听。

  尚书琅邪诸葛诞、中书郎南阳邓飏等相与结为党友,更相题表,以散骑常侍夏侯玄等四人为四聪,诞辈八人为八达。玄,尚之子也。中书监刘放子熙,中书令孙资子密,吏部尚书卫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其父居势位,容之为三豫。行司徒事董昭上疏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伪不真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近魏讽伏诛建安之末,曹伟斩戮黄初之始。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合党连群,互相褒叹,以毁訾为罚戮,用党誉为爵赏,附己者则叹之盈言,不附者则为作瑕衅。至乃相谓:‘今世何忧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罗之下博耳;人何患其不知己,但当吞之以药而柔调耳。’又闻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职家人,冒之出入,往来禁奥,交通书疏,有所探问。凡此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虽讽、伟之罪,无以加也!”帝善其言。二月,壬年,诏曰:’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讲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罢退之!”于是免诞、飏等官。

  夏,四月,定陵成侯钟繇卒。

  六月,戊子,太皇太后卞氏殂。秋,七月,葬武宣皇后。

  大司马曹真以“汉人数入寇,请由斜谷伐之。诸将数道并进,可以大克。”帝从之,诏大将军司马懿溯汉水由西城入,与真会汉中,诸将或由子午谷、或由武威入。司空陈群谏曰:“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多收豆麦以益军粮,鲁未下而食犹乏。今既无所因,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必见钞截,多留兵守要,则损战士,不可不熟虑也。”帝从群议。真复表从子午道;群又陈其不便,并言军事用度之计。诏以群议下真,真据之遂行。

  八月,辛已,帝行东巡;乙未,如许昌。

  汉丞相亮闻魏兵至,次于成固赤坂以待之。召李严使将二万人赴汉中,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会天大雨三十馀日,栈道断绝,太尉华歆上疏曰:“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愿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上之心,则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帝报曰:“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敝,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少府杨阜上疏曰:“昔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动得吉瑞,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稽阂山险,已积日矣。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已多,若有不断,必违本图。《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徒使六军困于山谷之间,进无所略,退又不得,非王兵之道也。”

  散骑常侍王肃王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众迫而不展,粮远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言之前代,则武王伐纣,出关而复还;论之近事,则武、文征权,临江而不济。岂非所谓顺天知时,通于权变者哉!兆民知上圣以水雨艰剧之故,休而息之,后日有衅,乘而用之,则所谓悦以犯难,民忘其死者矣。”肃,朗之子也。九月,诏曹真等班师。

  冬,十月,乙卯,帝还洛阳。时左仆射徐宣总统留事,帝还,主者奏呈文书。帝曰:“吾省与仆射省何异!”竟不视。

  十二月,辛未,改葬文昭皇后于朝阳陵。

  吴主扬声欲至合肥,征东将军满宠表召兗、豫诸军皆集,吴寻退还,诏罢其兵。宠以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后十馀日,吴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

  汉丞相亮以蒋琬为长史。亮数外出,琬常足食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青州人隐蕃逃奔入吴,上书于吴主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于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吴主即召入,蕃进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侍中右领军胡综侍坐,吴主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而才皆不及。”吴主又问:“可堪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都辇小职。”吴主以蕃盛语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硃据、廷尉郝普数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于是蕃门车马云集,宾客盈堂,自卫将军全琮等皆倾心接待;惟羊道及宣诏郎豫章杨迪拒绝不与通。潘濬子翥,亦与蕃周旋,馈饷之。濬闻,大怒,疏责翥曰:“吾受国厚恩,志报以命,尔辈在都,当念恭顺,亲贤慕善。何故与降虏交,以粮饷之!在远闻此,心震面热,惆怅累旬。疏到,急就往使受杖一百,促责所饷!”当时人咸怪之。顷之,蕃谋作乱于吴,事觉,亡走,捕得,伏诛。吴主切责郝普,普惶惧,自杀。硃据禁止,历时乃解。

  武陵五溪蛮夷叛吴,吴主以南土清定,召交州剌史吕岱还屯长沙沤口。

}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虚词用法归纳(97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虚词用法归纳文言虚词用法归纳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因为虚词得多,但因为虚词使用的频率高使用的频率高,语法功能强语法功能强,且,且古今变化大古今变化大,用法用法灵活多样灵活多样,所以掌握虚词既是学习,所以掌握虚词既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点,又是一大重点,文言文的一大难点,又是一大重点,也是考试的热点。也是考试的热点。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强调了虚词的考查重在两点上:一是强调了虚词的考查重在两点上:一是“常见文言虚词常见文言虚词”,二是,二是“在文中的在文中的用

2、法用法”。 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读懂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有读懂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用法。考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用法。 这里的这里的“常见常见”,即,即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规规定的定的18个虚词:个虚词: 之、其、而、则、以、乃、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若、且、所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规律探究规律探究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主要特点是: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

3、主要特点是: (1 1)分值。)分值。一般设一道题,赋一般设一道题,赋3 3分。分。 (2 2)题型。)题型。选择与例句的文言虚词意义、选择与例句的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项;用法相同的项; 选择对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选择对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用法比较判断异同。言虚词用法比较判断异同。 (3 3)考查重点。)考查重点。 “之之”“以以”“因因”“”“及及”“”“乃乃”“”“遂遂”“”“且且”“”“为为”“”“于于”等常用文言虚词和等常用文言虚词和“如如”“”“会会”“”“相相”“”“见见”“”“是是”等一些特殊的等一些特殊的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实词和虚词(实词和虚词兼具的多义词)。兼具的多义词

4、)。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连词代词动词语气词而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复复音虚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表并列并列。表示两种事物或动作的平行关系。可译为。表示两种事物或动作的平行关系。可译为“又又” “和和”或不译或不译 蟹六跪蟹六跪而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劝学)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秋水)表表承接承接,为表示两个动作的连续性。可译,为表示两个动作的连续性。可译“就就”、“才才”或不翻译或不翻译 。 置之地,拔剑撞置之地,拔剑撞而而破之。(破之。(鸿门宴鸿门宴) 木遭之木遭之而而叶脱

5、。(叶脱。(秋声赋秋声赋)表表递进递进。表示又进一层,可译为。表示又进一层,可译为“并且并且”或或“而且而且”。 君子博学君子博学而而日参省乎己日参省乎己 (劝学劝学)、而而 常用作连词常用作连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表转折转折,相当于,相当于“然而然而”、“但是但是”、“却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而闻者彰。(闻者彰。(劝学劝学) 故不战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六国论) 表表假设假设,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如果”、“假使假使” 秦以城求璧秦以城求璧而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

6、列传) 人人而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论语)表表修饰修饰,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着”、“地地”等,或不译等,或不译 。 正襟危坐正襟危坐而而问客曰。(问客曰。(赤壁赋赤壁赋) 施施施施而而行,漫漫而游(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而而 常用作连词常用作连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表表因果因果,可以译为:,可以译为:“因而因而”、“因此因此”、“所以所以”。 赂秦赂秦而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六国论) 积善成德,积善成德,而而神明自得(神明自得(病梅馆记病梅馆记) 表表目的目的。可以译为:。可以译为

7、:“来来”。 籍吏民,封府库,籍吏民,封府库,而而待将军待将军 。 (鸿门宴鸿门宴)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而赂秦。(赂秦。(过秦论过秦论) 表表方位方位 。可以译为:。可以译为:“以以”。 三代三代而而下,有学而不问。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问说 由孔子由孔子而而来,至今百有余岁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孟子、而而 常用作连词常用作连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而:代词而: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你的”,偶尔也作主语,偶尔也作主语,译为译为“你你”妪每谓余曰:妪每谓余曰:“某所,某所,而而母立于兹。母立于兹。”(项脊轩志项脊轩志)指示代词,近指指示代

8、词,近指 。可译为:。可译为:此、这样此、这样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而妾亦然。妾亦然。孔雀东南孔雀东南飞飞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而:语气词而:语气词用于句末表感叹。用于句末表感叹。“已已而而,已,已而而,今之从政者殆矣。,今之从政者殆矣。” (论语论语)而:同、如而:同、如白头白头而而新,倾盖新,倾盖而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新序新序) 双方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到老了还是像刚认识一样。偶然结识的新朋双方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到老了还是像刚认识一样。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 。为什么呢?相互了解和不

9、了解的原因。为什么呢?相互了解和不了解的原因 通通“能能” ” 今译为:能够、才能今译为:能够、才能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而征一国者,其自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视亦若此矣。逍遥游逍遥游 而:通假字而:通假字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而已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而已。(。(师说师说) 而后而后,相当于,相当于“才才”,“方才方才” 如优孟摇头而歌,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而后可以得志。(可以得志。(柳敬亭传柳敬亭传) 而况而况,即,即“何况何况

10、”,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而况石乎!石乎!(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复复 音音 虚虚 词词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人、人而而无信,不知其可无信,不知其可2、吾尝跂、吾尝跂而而望矣望矣3、以其求思之深、以其求思之深而而无不在也无不在也4、剑阁峥嵘、剑阁峥嵘而而崔嵬崔嵬5、余闻、余闻而而愈悲愈悲6、掩口胡卢、掩口胡卢而而笑笑7、诸侯、诸侯而而骄人则失其国骄人则失其国8、有如此之势,、有如此之势,而而为秦人为秦人 积威之所劫积威之所劫9、若欲死、若欲死而而父,父,即前斗即前斗1

11、、连词,表假设2 2、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3 3、连词,表递进、连词,表递进4 4、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并列5 5、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6 6、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7 7、连词,表假设、连词,表假设8 8、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9 9、代词,你的、代词,你的课堂练习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副词副词何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复复音虚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何:疑问代词何: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可译为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为什么”,后面常有语,后面常有语气组词气组词“者者”“”“哉哉”“”“也也”。 何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12、也。(廉蔺廉蔺) 今守之而不足,今守之而不足,何何也?(也?(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作宾语,并前置,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作宾语,并前置,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哪里里”“”“什么什么”。 大王来大王来何何操?(操?(鸿门宴鸿门宴) 阁中帝子今阁中帝子今何何在?(在?(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作定语,可译为作定语,可译为“什么什么”“”“哪哪” 问君西游问君西游何何时还?(时还?(蜀道难蜀道难)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为什么么”“”“怎么样怎么样”。 夫子夫子何何哂由也。哂由也。 (论语论语?先进先进) 何何竟日默默在

13、此,大类女郎也?(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不抚壮而弃秽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何不改此度(不改此度(离骚离骚)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多么”“”“怎么这怎么这样样” 蚕丛及鱼凫,开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何茫然(茫然(蜀道难蜀道难) 来时甚急,去后来时甚急,去后何何迟(迟(长亭送别长亭送别)何:副词何:副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何:复音虚词何:复音虚词“何如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样”或或“什么样什么样”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14、寡人之于国也)樊哙曰:樊哙曰:“今日之事今日之事何如何如?” ” (鸿门宴鸿门宴)“奈何奈何”可译为可译为“为什么为什么”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阿房宫赋)“何乃何乃”可翻译为可翻译为“怎能怎能”、“为什么为什么”阿母谓府吏阿母谓府吏:“:“何乃何乃太区区?太区区?”(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附:动词(通附:动词(通“呵呵”) 今译为:喝斥、谴责今译为:喝斥、谴责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 1、大王来、大王来何何操?操?2 2、所在皆是也,而此独、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以钟名,以钟名,何何哉?哉?3 3、何何由知吾可也?由知吾可也?4 4、水、水何何澹澹,山岛竦峙

15、澹澹,山岛竦峙5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 沾襟,沾襟,何何其衰也!其衰也!6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哪里、副词,多么、副词,多么、副词,多么、副词,多么、通、通“呵呵”,喝问,喝问练习练习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助词助词乎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介词介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语气词语气词表示表示疑问疑问语气,相当于语气,相当于“吗吗”、“呢呢” 儿寒儿寒乎乎?欲食?欲食乎乎?(?(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乎?(

16、?(鸿门宴鸿门宴) 表示表示测度测度语气,相当于语气,相当于“吧吧”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乎?(师说师说) 表示表示反问反问语气,相当于语气,相当于“吗吗”、“呢呢”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乎?(?(廉蔺廉蔺) 奔车朽索,其可忽奔车朽索,其可忽乎乎?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表示表示感叹感叹语气,可译为语气,可译为“啊啊”“”“呀呀”等等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况于明哲虽在下愚,知其不可,况于明哲乎乎!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在句中,表示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17、停顿语气语气 游于是游于是乎乎始(始(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知不可知不可乎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赤壁赋) 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可译为可译为“的样子的样子”或或“地地” 故今之墓中全故今之墓中全乎乎为五人也。(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浩浩浩浩乎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赤壁赋) 悠悠悠悠乎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助词助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示动作发生的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时间,可译为,可译为“在,从在,从 ” ”生生乎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前,

18、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师说) 表示动作涉及的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对象,可译为可译为“对,向对,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劝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处所,可译为,可译为“在在 ” ”千乘之国,摄千乘之国,摄乎乎大国之间。(大国之间。(侍坐侍坐) 相与枕藉相与枕藉乎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赤壁赋)表示表示比较比较,可译为,可译为“比,跟比,跟相比相比” ” 以吾一日长以吾一日长乎乎尔,毋吾以也。(尔,毋吾以也。(侍坐侍坐) 乎:介词乎:介词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 1、日食饮得无衰、日

19、食饮得无衰乎乎2 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在国况在国乎乎3 3、壮士,能复饮、壮士,能复饮乎乎4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无乃不可乎乎5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6 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乎7 7、无以,则王、无以,则王乎乎?8 8、嗟、嗟乎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揣测语气、表揣测语气、表反问语气、表反问语气、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表商量语气、表商量语气、表反问语气、表反问语气、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表商量语气、表商量语气、表感叹语气、表感叹语气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 1、吾尝疑

20、、吾尝疑乎乎是是2 2、伤、伤乎乎矢也矢也3 3、以吾一日长、以吾一日长乎乎尔尔4 4、幽独处、幽独处乎乎山中山中5 5、飘飘、飘飘乎乎如遗世独立,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羽化而登仙、介词,对、介词,对、介词,相当、介词,相当于于“于于”,被,被、介词,比、介词,比、介词,在、介词,在、词尾,、词尾,“然然”、“地地”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副词副词乃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复音虚词复音虚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乃:用作代词乃:用作代词第二人称第二人称 ,常作定语,译为,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你的”;也作;也作主语,译为主语,译为“你你”“”“你们你们”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王师北定

21、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乃翁(翁(示示儿儿) 尔其无忘尔其无忘乃乃父之志。父之志。伶官传序伶官传序指示代词指示代词 今译为:今译为:如此、这样如此、这样 真长性至峭,何足真长性至峭,何足乃乃重。重。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真长(刘惔)性情很严厉,为什么还会受真长(刘惔)性情很严厉,为什么还会受到到如此如此敬重呢?敬重呢?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乃:用作副词乃:用作副词表判断表判断,可译为:,可译为:“是、就是、原来是是、就是、原来是” ”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乃其一气之余烈(其一气之余烈(秋声赋秋声赋)表限定范围表限定范围, 可译为:可译为:“仅仅、只、才仅仅、只、才” ” 于是遂去,于是遂去

22、,乃乃留张良留谢(留张良留谢(鸿门宴鸿门宴) 设九傧于廷,臣设九傧于廷,臣乃乃敢上璧。(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时间的延续或事理的表时间的延续或事理的承接承接,可译为:,可译为:“就、于是就、于是” 良良乃乃入,具告沛公。(入,具告沛公。(鸿门宴鸿门宴)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乃还(还(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表表转折转折,可译为:,可译为:“却、反而、竟然却、反而、竟然 ” ” 今其智今其智乃乃反不能及(反不能及(师说师说) 今君今君乃乃亡赵走燕(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乃:复音虚词乃:复音虚词无乃,无乃,表猜

23、测,表猜测,译为译为“恐怕恐怕” 无乃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无乃后乎后乎乃尔,乃尔,可译为可译为“就这样就这样”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乃尔立立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代代词词连词其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助助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作用作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的他(们)的” 郯子之徒,郯子之徒,其其贤不及孔子。(贤不及孔子。(师说师说) 用作用作第三人称第三人称,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

24、主,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谓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他、她、它(们)他、她、它(们)” ” 秦王恐秦王恐其其破璧,乃辞谢,固请。(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代词,表远指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作定语,可译为“那那”“”“那那个个”“”“那些那些”“”“那里那里” ” 惑而不从师,惑而不从师,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师说) 越国以鄙远,君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其难也(难也(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其:用作代词其:用作代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活用作活用作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可用

25、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我(的)(的)”、“自己(的)自己(的)” ” 失失其其所与,不知(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其狂惑(狂惑(报任安书报任安书) 忧忧其其智之所不能(智之所不能(秋声赋秋声赋)指示代词指示代词,作定语,相当于,作定语,相当于“其中其中”“”“其中的其中的” 于乱石间择于乱石间择其其一二扣之。(一二扣之。(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的一两块敲打。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的一两块敲打。 其:用作代词其:用作代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示表示反问反问语气,相当于语气,相当于“难道难道”、“怎么怎么” 奔

26、车朽索,奔车朽索,其其可忽乎?可忽乎?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表示表示揣测揣测语气,相当于语气,相当于“恐怕恐怕”、“大概大概”、“可能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其皆处于此乎(皆处于此乎(师说师说) 表示表示祈使祈使语气,相当于语气,相当于“一定、可要一定、可要” 与尔三矢,尔与尔三矢,尔其其无忘乃父之志。(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伶官传序) 表示表示委婉商量委婉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的语气,相当于“可可”“”“还是还是” 吾吾其其还也(还也(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表表未来未来,可译为:,可译为:“将、将要将、将要” 今殷今殷其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

27、涯尚书尚书其:用作副词其:用作副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作连词用作连词表示表示选择选择关系,相当于关系,相当于“是是还是还是” 其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马说马说) 其其正色邪?正色邪?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逍遥游)表示表示假设假设关系,相当于关系,相当于“如果如果” ” 其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专耳。(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 如果学业有不精通,道德有没形成的地方,不是如果学业有不精通,道德有没形成的地方,不是天生资质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注罢了。天生资质低下

28、,就是心思不如我专注罢了。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附在代词附在代词“彼彼”“”“何何”后后,不译。,不译。 赐!汝来何赐!汝来何其其晚也晚也 。孔子世家孔子世家 何何其其毒也毒也用在单音节形容词前,用在单音节形容词前,加强形容的状态加强形容的状态。可译为:有。可译为:有“多么,非常多么,非常”。 羊肉羊肉其其鲜乎。鲜乎。 北风北风其其凉,雨雪其滂凉,雨雪其滂pngpng。天下春秋天下春秋 起起调节音节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的作用,可不译。 路漫漫路漫漫其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离骚) 用作助词用作助词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助词助词且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

29、析副词副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表并列并列,“又又又又” ” 、 “ “一边一边一边一边” 不义而富不义而富且且贵,于我如浮云(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论语) 又有若老人咳又有若老人咳且且笑于山谷中者。(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表表递进递进,可译为可译为“而且,况且而且,况且” 且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六国论表表选择选择,今译为,今译为“还是还是” 富贵者骄人乎,富贵者骄人乎,且且贫贱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史记史记? ?魏世家魏世家表表让步让步,相当于,相当于“尚且尚且” 臣死臣死且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鸿门宴) 表表承接承接,可译为

30、,可译为“那么那么”闻姊家有阁子,闻姊家有阁子,且且何谓阁子也?(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用作连词用作连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状态状态,可译为,可译为“暂且,姑且暂且,姑且” ” 存者存者且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石壕吏) 故故且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报任安书报任安书)表示动作行为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出现即将出现,可译为,可译为“将,将要将,将要”若属皆若属皆且且为所虏。(为所虏。(鸿门宴鸿门宴) 用于数词前,表示用于数词前,表示接近某一数字接近某一数字,可译为,可译为“将近将近”北山愚

31、公者,年北山愚公者,年且且九十。(九十。(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岁了。北山的愚公,年龄将近九十岁了。 用作副词用作副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用于句首,犹用于句首,犹“夫夫”。有时。有时“且夫且夫”连用,连用,表示下文更进一步议论表示下文更进一步议论 且夫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也。(过秦论过秦论) 再说,天下并没有减小或削弱,雍州的地再说,天下并没有减小或削弱,雍州的地势,肴山、函谷关的险固,还和原来一样。势,肴山、函谷关的险固,还和原来一样。 用作助词用作助词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代词代词然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

32、虚词用法例析例析助词助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作助词用作助词用在形容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用在形容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的样子”“”“地地”。 虎见之,庞虎见之,庞然然大物也。(大物也。(黔之驴黔之驴) 夫子喟夫子喟然然叹曰。叹曰。 (论语论语)用在句末,可译为用在句末,可译为“像像.一样一样”。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然 (核舟记核舟记) 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的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的“是的,对的是的,对的”相似。或相似。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是”“”“认为对认为对”的意思的意思 吴广以为吴广以为然然

33、。乃行卜。乃行卜。 ()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作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用作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然而,但是”。 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鸿门宴) 然然是说也,余尤疑之。(是说也,余尤疑之。(石钟山记石钟山记)用作代词。相当于用作代词。相当于”这样、如此这样、如此“ 煣使之煣使之然然也。(也。(劝学劝学)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然。(。(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然后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相当于现代汉语“这样以后、然后才这样以后、然后才,表承接。,表承接。 世有伯乐,世有伯乐,然后然后有千里马。(有千里马。(马说马说)

34、 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六国论)然则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既然这样,那么.”.”,起承,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启下的作用。 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诸侯之地有限。 (六国论六国论) 然则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王之所大欲可知已。然而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表转折。 然而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六国论六国论) 然而然而隐忍以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不王者,未之有也。(

35、寡人寡人)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助词助词若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介词介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作代词用作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 可译为:可译为:“你、你的你、你的” 更更若若役,复役,复若若赋,则何如?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鸿门宴) 吾儿,久不见吾儿,久不见若若影(影(项脊轩志项脊轩志)指示代词指示代词 可译为:可译为:“如此、这样、这个、这些如此、这样、这个、这些” 子曰:子曰:“君子哉君子哉若若人,尚德哉人,尚德哉若若人!人!”论语论语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作连词用作连词表表假设假设 今

36、译为:今译为:“如果、假如如果、假如 ” ” 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表表选择选择 今译为:今译为:“或、或者或、或者” 以万人以万人若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汉书)作状语作状语 今译为:今译为:“ “ 乃、才乃、才 ” ”必有忍也,必有忍也,若若能有济也。(能有济也。(国语国语)爱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若可以托天下。(可以托天下。(老子老子)用作副词用作副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作动词用作动词表表比况比况,今译为:,今译为:“像、如、及、比得上像、如、及、比得上”怒而飞,其翼怒而飞,其翼若若垂天之云(垂天之云(逍

37、遥游逍遥游)徐公不徐公不若若君之美也(君之美也(战国策战国策)闻道百,以为莫己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若者,我之谓也。(者,我之谓也。(秋水秋水)用作助词用作助词犹犹“然然”,用在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表示,用在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表示状态状态。 桑之未落,其叶沃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若(氓氓) 用在句首,用在句首, 有时与有时与“夫夫”“”“至至”连用,放在一段连用,放在一段 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引起论述引起论述。 若夫若夫淫雨霏霏(淫雨霏霏(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名词名词所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复音虚词复音虚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所所”作助词,只能与作助

38、词,只能与动词动词结合,构成一个名词性的结合,构成一个名词性的“所所”字结构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的”字结构字结构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所学也。(学也。(劝学劝学) 且立石与其墓之门,以旌其且立石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所为。(为。(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与与“为为”相呼应,构成相呼应,构成“为为所所”格式,表示格式,表示被动被动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所劫。(劫。(六国论六国论) 为巡船为巡船所所物色(物色(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所笑(笑(报任安书报任

39、安书) 用作助词用作助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示行为所凭借的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相当于“用来用来的方法的方法”“”“是用来是用来的的”等等 师者,师者,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师说) 表示表示原因原因,相当于,相当于“的原因(缘故)的原因(缘故)” 臣臣所以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蔺廉蔺) 所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鸿门宴)所以所以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介词介词为为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语气词语气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40、泛指泛指“做做”,根据宾语不同译为不同动词。,根据宾语不同译为不同动词。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为。(。(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六国论以为,认为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此亡秦之续耳,窃为为大王不取也!(大王不取也!(鸿门宴鸿门宴)成为,当作,作为成为,当作,作为 卒相与欢,卒相与欢,为为刎颈之交。(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至丹以荆卿至丹以荆卿为为计,始速祸焉(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六国论)担任担任 使子婴使子婴为为相(相(鸿门宴鸿门宴) 是,算是是,算是 如今人方如今人方为为刀俎,我刀

41、俎,我为为鱼肉,何辞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鸿门宴)用作动词用作动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示动作行为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对象,可译为,可译为“给,替给,替” 旦日飨士卒,旦日飨士卒,为为击破沛公军(击破沛公军(鸿门宴鸿门宴) 表示动作行为的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目的,可译为:,可译为:“为,为了为,为了” 愿愿为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木兰诗) 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今以后替父亲去从军。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今以后替父亲去从军。 表示动作行为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原因,可译为:,可译为:“因为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为此也(此也

42、(报任安书报任安书) 表示动作行为的表示动作行为的朝向朝向,可译为:,可译为:“对、向对、向” 不足不足为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表示表示被动被动,可译为:,可译为:“被被” 吾属今吾属今为为之虏矣(之虏矣(鸿门宴鸿门宴) 用作介词用作介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呢” ,wi 何辞何辞为为?(?(鸿门宴鸿门宴) 辞别什么呢?辞别什么呢?“为为所所”表被动,表被动, wi 若属皆且若属皆且为所为所虏(虏(鸿门宴鸿门宴) 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助词助词焉焉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兼词兼词

43、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相当于相当于“之之”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犹且从师而问犹且从师而问焉焉。(。(师说师说)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焉。(。(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疑问代词,可译为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什么,怎么哪里,什么,怎么”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则将则将焉焉用彼相矣?(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用作代词用作代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常用在句末常用在句末加强加强语气,可译为语气,可译为“啊啊”“”“呢呢”“”“了了”也可不译也可不译 积善成德,而

44、神明自得,圣心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焉(劝学劝学)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焉(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用于句中,表示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停顿,不翻译,不翻译 于是于是焉焉河伯欣然自喜(河伯欣然自喜(秋水秋水) 用于句末,表示用于句末,表示反诘反诘语气。语气。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焉?(?(报任安书报任安书)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状态状态,相当于相当于“然然” 盘盘盘盘焉焉,囷囷,囷囷焉焉,蜂房水涡。(,蜂房水涡。(阿房宫赋阿房宫赋)瞻之在前,忽瞻之在前,忽焉焉在后(在后(论语论语) 用作助词用作助

45、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作兼词用作兼词相当于相当于“于之于之”、“于此于此”必死是间,余收尔骨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焉。(。(肴之战肴之战) 你们一定会死在这一带,我在这里收拾你们的尸骨。你们一定会死在这一带,我在这里收拾你们的尸骨。积土成山,风雨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 诸(诸(“之于之于”或或“之乎之乎”) 投投诸诸渤海之尾渤海之尾 盍盍 (“何不何不”) 子曰:子曰:“盍盍各言尔各言尔志?志?” 叵(叵(“不可不可”) 居心叵测居心叵测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也也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于句末,表示用于句末,表示判断判断语气语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师者,所以

46、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师说师说)廉颇者,赵之良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也(廉蔺廉蔺)用于句末,表示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肯定语气语气 将以有为将以有为也也。(。(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也(六国论六国论)表示表示感叹感叹语气语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也! !(报任安书报任安书)用作助词用作助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于句末,表用于句末,表疑问疑问。 谁得而族灭谁得而族灭也也?(?(阿房宫赋阿房宫赋) 独五人之曒曒,何独五人之曒曒,何也也?(?(五人墓

47、碑记五人墓碑记)用在句中,表用在句中,表停顿停顿 是说是说也也,人常疑之。(,人常疑之。(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丘丘也也闻有国有家者(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用作助词用作助词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连词词动词以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复复音虚词 复复音虚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示动作行为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可译为“把把” 秦亦不秦亦不以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蔺廉蔺) 具具以以沛公言报项王沛公言报项王 (鸿门宴鸿门宴)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时间和处所,可译为,可译为“在在” 奉宣室奉宣

48、室以以何年何年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原因,可译为,可译为“因因”、“因为因为” 且且以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洎牧洎牧以以谗诛,邯郸为郡。谗诛,邯郸为郡。 ( 六国论六国论) 以:用作介词以:用作介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示动作行为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方法工具、方法,可译为,可译为“拿拿”“”“用用”等等 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六国论六国论) 予在患难中,间予在患难中,间以以诗记所遭诗记所遭 。(。(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表示动作行为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依据凭借、

49、依据,可译为,可译为“凭凭”、”根据根据“、“按照按照”、“凭借(用)凭借(用)身份身份” ” 等等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以足音辨人。(足音辨人。(项脊轩志项脊轩志) 斧斤斧斤以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寡人之于国也也) 于是辞相印不拜,于是辞相印不拜,以以资政殿学士行。(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以:用作介词以:用作介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表并列或递进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相当于,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相当于“而而”“”“又又”“”“而且而且”“”“并且并且”等等 ,或者省去。,或者省去。 夫夷夫夷以以近

50、,则游者众(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 大凡(道路)平坦而且距离近(的地方),那么游大凡(道路)平坦而且距离近(的地方),那么游览的人就多览的人就多表表承接承接,“以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而”或省去或省去 樊哙侧其盾樊哙侧其盾以以撞。撞。 (鸿门宴鸿门宴)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以相属。(相属。(赤壁赋赤壁赋)以:用作连词以:用作连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以:用作连词以:用作连词表表目的目的,“以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 目的或结果

51、。目的或结果。可译为可译为“而而”“”“来来”“”“用来用来”等等 作作师说师说以以贻之。(贻之。(师说师说) 表表原因原因,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可译为“因为因为” 但但以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陈情表) 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表表结果结果,可译为,可译为“才才”“”“以致以致”“”“得以得以”等等 暴霜露,斩荆棘,暴霜露,斩荆棘,以以有尺寸之地(有尺寸之地(六国论六国论) 日削月割,日削月割,以以趋于亡(趋于亡(六国论六国论)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表修饰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52、可译为,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而”或省去或省去 木欣欣木欣欣以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以死(死(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以行(行(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表表转折转折,有,有“但是但是”的意思。的意思。 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以有天下。(有天下。(淮南子淮南子)与与“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 数量的界线。数量的界线。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召有司案图,指从此

53、以以往十五都予赵(往十五都予赵(廉蔺廉蔺) 秦自缪公秦自缪公以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廉蔺廉蔺) 以:用作连词以:用作连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涉江) 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贤臣也不一定被任用。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贤臣也不一定被任用。 以为,认为以为,认为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秋水)率领率领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羽之死项羽之死)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赶他。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赶他。通通“已已”,可译为,

54、可译为 “停止、已经停止、已经”,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后汉后汉书书 “太太 、甚、甚”,四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四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孟子孟子以:用作动词以:用作动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相当于相当于“因此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是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 因此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 余余是以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石钟山记) 我我因此因此记下它,慨叹郦道元的简陋,并笑话李渤的浅薄。记下它,慨叹郦道元

55、的简陋,并笑话李渤的浅薄。以是、是以以是、是以相当于相当于“把把当作当作”;有时也可以作;有时也可以作“认为认为”讲,动词讲,动词 医之好治不病医之好治不病以为以为功。(功。(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当作当作自己的功劳。自己的功劳。 臣窃臣窃以为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私下我私下认为认为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以为以为文言虚词用法归纳因因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连连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表示动作行

56、为发生的原因原因,相当于,相当于“因为因为” 恩所加则思无恩所加则思无因因喜以谬赏。(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所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所借助的时机借助的时机,可译为,可译为“趁着、趁机趁着、趁机” 寿毕,请以剑舞,寿毕,请以剑舞,因因击沛公于坐。(击沛公于坐。(鸿门宴鸿门宴) 不如不如因因而厚遇之(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作介词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表示动作行为所借助的事物借助的事物,可译为,可译为“凭借、依靠凭借、依靠” 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表示动作行为表示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旁及的对象,可译为,

57、可译为“通过、经由通过、经由” 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示表示承接承接,可译为,可译为“于是于是”“”“就就” 因因拔刀斫前奏案。(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于是相如前进缻,于是相如前进缻,因因跪请秦王(跪请秦王(廉蔺列传廉蔺列传)表表原因原因,可译为,可译为“因为,由于因为,由于” 因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始得西山始得西山宴游记宴游记)用作连词用作连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依靠,凭借依靠,凭借 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割山河。(利乘便,宰割天下,分割山河。(过秦论过秦论)

58、凭借有利时机,趁着方便的条件。凭借有利时机,趁着方便的条件。 遵循,沿袭遵循,沿袭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因遗策。遗策。(过秦论过秦论)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惠武王、昭襄王承接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惠武王、昭襄王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用作动词用作动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机会、机缘机会、机缘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因。(。(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留下给你做个纪念,从今以后没有再见的留下给你做个纪念,从今以后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机会了。原因原因 善善因因得善果得善果, ,恶恶因因得恶果得恶果用作名词

59、用作名词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于于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复复音虚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间,可译为,可译为“到、在、从到、在、从”等等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留下给你做个纪念,从今以后没有再见的机会了。留下给你做个纪念,从今以后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处所,可译为,可译为“到到”“”“在在”“”“从从”等等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赤壁赋)

60、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原因,可译为,可译为“由于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进学解) 用作介词用作介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介进动作行为的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直接对象,可译为,可译为“和、同、跟和、同、跟”等等 赵尝五战赵尝五战于于秦,二败而三胜(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六国论) 是何异是何异于于刺人而杀之(刺人而杀之(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介绍动作行为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可译为“对对”“”“对于对于” 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师说) 以其无礼以其无礼于于晋(晋(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介进动作行为介进动

61、作行为旁及的对象旁及的对象,可译为,可译为“向向” 将请罪将请罪于于君,君不许(君,君不许(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 学学于于余(余(师说师说) 用作介词用作介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介进动作行为介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地点到达的地点,可译为,可译为“到到” ” 从径道亡,归璧从径道亡,归璧于于赵。(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海运则将徙海运则将徙于于南溟(南溟(逍遥游逍遥游)介进事物介进事物比较的对象比较的对象,可译为,可译为“比比” 师不必贤师不必贤于于弟子(弟子(师说师说)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于秦(秦(六国论六国论)介进动作行为的介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动者,

62、可译为,可译为“被被” 此非孟德之困此非孟德之困于于周郎者乎?(周郎者乎?(赤壁赋赤壁赋) 臣诚恐见欺臣诚恐见欺于于王而负赵(王而负赵(廉蔺廉蔺)用作介词用作介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放在句子开头,表示前后句的放在句子开头,表示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承接或因果关系,和关系,和现代现代汉语的汉语的“于是于是”用法相同用法相同 吴之民方痛心焉,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作状语或补语,根据情况可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作状语或补语,根据情况可译为译为“在这时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对此对

63、此”“”“从此从此”等等 于是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祖死吾祖死于是于是,吾父死,吾父死于是于是 。(。(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复音虚词复音虚词 :于是:于是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用于用于句末句末表疑问表疑问,相当,相当“乎乎” 昭王曰:昭王曰:“然则先生圣然则先生圣于于。”吕氏春秋吕氏春秋用于句首或句中用于句首或句中凑足音节凑足音节,不译,不译 非常之谋难非常之谋难于于猝发猝发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用作助词用作助词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连词连词与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析语气词语气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示动作的表示动作的对象对象,可

64、译为,可译为“和,跟和,跟”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与培塿为类(培塿为类(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与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表表比较比较,今译为:,今译为:“跟跟相比相比” 吾吾与与徐公孰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诸侯之所亡,诸侯之所亡,与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六国论 表表方向对象方向对象, ,今译为:今译为: “向、对向、对” 齐人无以仁义齐人无以仁义与与王言者。王言者。孟子孟子? ?公孙丑下公孙丑下表表处所处所, ,今译为:今译为: “于、在于、在” 将渡

65、江于中流,要离力微,坐将渡江于中流,要离力微,坐与与上风上风吴越春秋吴越春秋 用作介词用作介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连接名词结构连接名词结构, ,表表并列并列, ,今译为:今译为:“和、同和、同”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与尔有是夫!(尔有是夫!(论语论语) 落霞落霞与与孤鹜齐飞(孤鹜齐飞(滕王阁序滕王阁序)表表选择选择, ,今译为:今译为:“或者、还是或者、还是” 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民遗乎,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民遗乎,与与持民而持民而遗道乎?遗道乎?晏子春秋晏子春秋相当于相当于“与其与其” 与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吾得革车千乘,不如

66、闻行人烛过之一言(史记史记)用作连词用作连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读读yy,同,同“欤欤”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用于句末,表示疑问。 求,无乃尔是过求,无乃尔是过与与?(?(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子非三闾大夫子非三闾大夫与与?(?(渔父渔父)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与(师说师说)用于句中,表停顿用于句中,表停顿 是盟也,其是盟也,其与与几何?(几何?(左传左传)用作语气词用作语气词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给予、送给给予、送给 我持我持玉斗一双,欲玉斗一双,欲与与亚父。(亚父。(鸿门宴鸿门宴) 结交,亲附结交,亲附 失其所失其所与与,不知。(,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与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六国论)参加,参与参加,参与,此时读,此时读y 蹇叔之子蹇叔之子与与师。(师。(肴之战肴之战) 蹇叔的儿子也参加在这支队伍中。蹇叔的儿子也参加在这支队伍中。赞同赞同 夫子喟然叹曰:夫子喟然叹曰:“吾吾与与点也。点也。”(论语论语)用作动词用作动词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连词连词则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析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况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