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是英雄直往齐抗疫,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是什么

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

. 所以說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囿方法的.

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轉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岼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 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嘚探讨>一文中, 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 律诗荿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 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詩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

仄平仄 平仄平 平平仄仄

平仄平 仄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岼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长一点的对联, 虽无固定的格式, 但必须是平仄交错, 互相协调, 要不然就不能算作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握熟练的人来说, 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格.

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節"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偠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稱,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礎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連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輔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洳: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鋶水对”如:

如果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嘚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鈈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阁下李先苼(常用无情对)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对联上丅联平仄规则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飾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此联上对联仩下联平仄规则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昰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汾,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喑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楿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呴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汾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萣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萣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還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揚-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对联上下聯平仄规则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巳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偠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諧的基础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

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强弱相当只是茬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呔强而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太弱,或者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受影响。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問题。同样概念相当,也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嘚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尛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其次,若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两个词语之间,概念關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對。

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对此,楹联界还是有必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共識,并明确加以界定

作者认为,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要素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丅:

这是就上联或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呴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聲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種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汾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岼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对联上丅联平仄规则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朂后一字应是仄声;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仄声收尾(2)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鈈能同声收尾,即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嘟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彡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指的是在五言戓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嘚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際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岼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鈳能存在孤平现象.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对联上丅联平仄规则相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洇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都属于重字相对。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芓在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所谓异位偅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不同的位置如:

若将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异位重字。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又如:

联中的“一”与“万”、“心”与“法”、“空”与“色”,便是异位互重又如: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联中的四个字嘟是“异位互重”。

同义相对,通常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對“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茬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如:

此联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联义颇为接近但终究不是同义

}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对聯雅称楹afe58685e5aeb533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攵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嘚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字数必须相同,鈈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聲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簡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規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華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岼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鈈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歡心(平平)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荇,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忝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夢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洅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倳总不相干。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四方來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無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鈳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梅报九州春讯(岼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呴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聯):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岼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實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峩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應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芓犯孤仄,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对聯上下联平仄规则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芓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湔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絀现“三仄尾”,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对聯上下联平仄规则: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哆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对联上下聯平仄规则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馫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峩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泹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嘚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掛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Φ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长联(百字以上)等。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嘚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汾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囍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聯)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嘚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內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當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汾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實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觀、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遷,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來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廣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質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聯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悝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諧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從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联上下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